回覆列表
  • 1 # 武威堂後裔

    中國的戰神為蚩尤、呂尚、白起、勾陳大帝、真武大帝等。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瑞斯是宙斯與赫拉的兒子。他司職戰爭,形象英俊,性格強暴好鬥,十分喜歡打仗,而且勇猛頑強,是力量與權力的象徵,好鬥與屠殺的戰神。但他同時是嗜殺、血腥,人類災禍的化身。與戰神有關的還有遊戲,漫畫,小說等,甚至火箭都以“戰神”為名。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名將,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漢族,傑出的軍事家。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2]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 2 # Ivan韓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很多的戰爭,其中有很多的戰神因為百戰百勝,殺人如麻被後世的人稱之為殺神,因為他們打仗的時候,實在是太兇猛了,斬殺了何止成千上萬的敵軍。

    中國古代戰神排首位的是傳說中的蚩尤——歷史明確“戰神”提法的第一人“兵主”,傳說中金屬武器的最早使用者,自上古起數千年享受官方“戰神”祭祀。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傑出貢獻。

    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被稱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存有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臺、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

    其他古代史上的戰神排名眾多,各有評價,但都是耳熟能詳,聲名震耳的英雄。我羅列十大戰神,大家可以評議一下。

    No.1 白起(戰國秦)

    No.2 韓信(西漢)

    No.3 項羽(戰國楚)

    No.4 劉秀(東漢)

    No.5 衛青(西漢)

    No.6 李牧(戰國趙)

    No.7 孫武(戰國吳)

    No.8 岳飛(南宋)

    No.9 陳慶之(南北朝梁)

    No.10 霍去病(漢)

  • 3 # 鯤哥嘚啵嘚

    首先歷史上就限定了答案的範圍,戰神是什麼?我開始想說白起 ,同時我想起了另一個詞“殺神”,更為貼切。

    我再提留名青史的幾位戰神:

    一秦朝 蒙恬

    二漢朝 衛青

    三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四 戚繼光

    五 左宗棠

  • 4 # 農村小仔仔

    1、白起

    郿(今陝西寶雞眉縣)人,羋姓,白氏,名起,戰國時期秦華人,秦穆公大將白乙丙的後人。秦國第一名將,戰國第一名將。

    他完全憑自己的戰功從一名士兵成長為秦國最高軍事長官,他是戰國時期最為顯赫的大將,中國古代歷史上戰功最為輝煌的將軍。他戎馬一生,六國將領聞‘白’色變,都不敢與之交戰,史書上有確切的記載後面加了一個註釋,就是因為秦人有此將軍。

    他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戰績創造了中國兵法的最高實戰典範---戰神---武安君白起。

    2、韓信

    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戰功,但後來遭到漢高祖劉邦的疑忌,最後以謀反罪處死。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 “國士無雙”。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3、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摧毀章邯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202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4、衛青

    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系縣吏鄭季與平陽侯府中婢女衛氏的私生子,西漢著名將領。幼為家奴,飽嘗酸辛,及長,為侯府騎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武帝,始以衛為姓,入宮當差。

    戰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打破了自漢初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曾七戰七勝,以武鋼車陣大破伊稚斜單于主力,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奇正兼擅;為將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作戰常奮勇爭先,將士皆願為其效力;威信很高,位極人臣,但從不養士。元封五年,長平侯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茂陵東北。諡號為‘烈’。

    5、孫武

    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是吳國將領。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

    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今日在山東、江蘇蘇州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多謂之兵聖廟。

  • 5 # 孟廸

    1.成吉思汗 (蒙古戰神,天狼星)

      

      成吉思汗(1162~1227),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也是蒙古歷史上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公元1206年,被推舉為蒙古帝國大汗(後被尊為元朝開國皇帝),統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之一。

      

      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性格。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後,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遊牧。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後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裡汗出兵助金,於斡裡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裡汗為王(脫裡汗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裡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併,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傑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

      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大戰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新興的蒙古貴族渴望佔有大量財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軍佔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佔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1218年,滅西遼。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他幾路進兵,分割包圍了各戰略重鎮,各個擊破,採用大規模屠殺、夷平城市、派被俘人眾打頭陣等殘酷手段震懾敵人,解除自己後顧之憂。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軍圍攻訛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等城,朮赤、窩闊臺、察合臺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烏爾根奇),拖雷一軍進入呼羅珊地區。哲別、速不臺奉成吉思汗之命窮追花剌子模統治者摩訶末算端,後者逃至裡海孤島病死。哲別、速不臺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里木半島。1221年,拖雷佔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1222年,在佔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1223年,在撒麻耳幹駐冬,次年起程還國。成吉思汗西征,進行歷史上罕見的大屠殺、大破壞,給中亞各族帶來極大災難。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大皇后孛兒臺生子四人:長子朮赤,為欽察汗國諸汗之祖;次子察合臺,為察合臺汗國諸汗之祖;第三子窩闊臺,蒙古第二代大汗;第四子拖雷,後裔為元代和伊利汗國皇室。忽蘭皇后生一子闊列堅,後裔入元封河間王。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端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他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13世紀主要封建國家社會危機深重,為成吉思汗實行大規模軍事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2.亞歷山大大帝(希臘戰神,宙斯之子)

      

      亞歷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馬其頓國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亞歷山大,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子。自幼受過希臘文化的影響,少年時代起即隨父出征,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當時馬其頓在腓力二世的領導下迅速崛起,公元前338年,馬其頓征服希臘而成為愛琴海上的霸主。次年,腓力二世率希臘軍隊向波斯宣戰。公元336年,腓力遇刺身亡、亞歷山大繼位。第二年底,亞歷山大率步兵三千、騎兵五千,從馬其頓首都培拉出發,開始向波斯帝國遠征。當時,波斯帝國已經衰敗,國王大流士三世腐敗無能。公元前334年春天,亞歷山大率遠征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進入亞洲,在海峽不遠的格拉尼庫河附近與波斯前哨軍隊交鋒,打敗波軍,並佔領小亞希臘城邦。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指揮軍隊南下,在敘利亞的伊蘇斯城與大流士三世率領的軍隊激戰。波斯軍交戰不力,大流士三世隻身先逃,波軍大潰,亞歷山大乘勝佔領敘利亞。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率軍圍攻腓尼基的城邦推羅,佔領腓尼基,接著又佔領了埃及,在埃及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一座港市亞歷山大里亞。公元前331年春,攻入兩河流域,繼續與波斯軍隊作戰。波斯軍隊潰敗,大流士三世逃亡中亞。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為追擊大流士進入中亞,大流士逃至波斯行省巴克特里亞,為該省總督所殺,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軍進入印度河上游地區,遭到當地具名的英勇抵抗,同時當地的氣候炎熱、疫病流行、士病厭戰,亞歷山大被迫下令退兵。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軍隊返回巴比倫城,遠征結束,至此,一個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定都巴比倫城。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不久,帝國就迅速瓦解。

      3.尤利烏斯·凱撒大帝(羅馬戰神)

      

      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的古羅馬統帥,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古羅馬帝國。在世人眼裡,凱撒大帝是一種統治力量的象徵,代表著強勢、權威、成功、榮耀……

      歷史上的凱撒大帝,作為古羅馬帝國的締造者,以其輝煌成就被世人廣泛敬仰!自古羅馬時代即被尊為半人半神的聖人。在西方,其影響及聲望幾乎僅次於上帝,而在全球,有不相信上帝的人,但卻沒有人會懷疑凱撒大帝的力量。的確,根據歷史記載,二千餘年前的凱撒大帝才是西方的領袖學源頭,在凱撒大帝逝世後44年,耶穌才誕生。所以,有史學家提到,二千年前,誰會注意到耶穌誕生的伯利恆小鎮?而由凱撒大帝締造的古羅馬帝國才是值得人們注目的焦點!

      凱撒,全名為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0年(距今2105年)出身貴族,少年時期受過的良好教育。凱撒成長於一個充滿政治鬥爭的環境。16歲時,即已在政治方面有了自己堅定的主見。19歲時,凱撒投身軍界,經歷了十年的戎馬生涯。多年的軍營生活不僅增長了他的軍事才幹,而且磨練了他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為凱撒後來執掌兵權,施展抱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0歲時,透過積極參加當時的反對殘暴統治者蘇拉的鬥爭,凱撒在當時的羅馬政界嶄露頭角,先後出任了羅馬財務官、市政官、大祭司長、大法官等職。隨後,透過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凱撒很快聲望大增,並與當時羅馬最有權勢的龐培、克拉圖結成聯盟,史稱“前三雄”。不久,凱撒又獲得了高盧總督的職位,率軍遠征高盧。透過採取分化瓦解和武力征服的策略,歷十年高盧戰爭,最後取得勝利,其間,凱撒還曾率軍渡過萊茵河征服了日耳曼尼亞,一併渡海征服不列顛。戰爭中,他造就了一支訓練有素、能征善戰和忠誠於他的軍隊,並積累鉅額財產,為其日後執政打下基礎。

      公元前53年,“前三雄”之一的克拉圖在戰爭中戰敗身亡後,凱撒與龐培及元老院的矛盾激化。於是引發了四年的羅馬內戰,內戰中,凱撒先後發兵西班牙、埃及將龐培軍隊消滅,一併將埃及征服,納入羅馬版圖。

      經連年征戰,凱撒獲得了羅馬終身獨裁官、執政官、保民官等職,兼領大將軍、大祭司長榮銜,並被尊為“祖國之父”。 當政期間,凱撒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改善行省管理制度、頒佈反對行省官員勒索的法令、擴大授予羅馬公民權的範圍、建立退役老兵殖民地、實行自治市法、增設高階官職、擴充元老院、推行“儒略曆”等,國家的經濟、政治從而得發快速發展,建立了西起大西洋,東迄幼發拉底河,北臨萊茵河和多瑙河,南屏撒哈拉沙漠的強盛的古羅馬帝國。

      羅馬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權力日漸削減。凱撒實行的一些措施,如將行省土地分給8萬老兵,減輕負債者的債務,懲治貪汙勒索官吏等,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引起元老貴族的不滿。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議事廳,被以布魯圖和喀西約為首的反對派刺死。凱撒留下兩部有歷史價值的著作,即《高盧戰記》、《內戰札記》。

      

      凱撒大帝名言——我來過,我看見,我征服!

      

      4.拿破崙大帝 (法蘭西戰神)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8.15~1821.5.5),人稱奇蹟創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法華人民的驕傲。

      

      拿破崙一世皇帝(1804-1815),法蘭西帝國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後多次打垮了歐洲各個封建君主國組織的“反法同盟”,保衛了由法國資產階級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勝利果實,並在歐、非、北美各戰場上,進行了對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戰爭,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重要功績還有他頒佈了《拿破崙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

      

      拿破崙戎馬一生,親身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愷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約20年的拿破崙戰爭,前期主要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後期也有反抗民族壓迫的因素,但戰爭已具有明鮮的侵略性和掠奪別的民族及兼併別國領土的性質,給歐洲和法華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其中最經典的“三皇會戰”——奧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認為是拿破崙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它最為有力地證明了拿破崙的無以倫比的軍事天才。他用以發現同盟國過失的洞察力、等待過失形成的忍耐力、實施殲滅性打擊的決斷能力和迅速擺脫失敗困境的應變能力——這一切是用任何讚美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的。奧斯特利茨是戰略上的奇蹟,只要還存在戰爭,它就不會被忘記!

      5.阿提拉大帝(匈奴戰神)

      

      阿提拉(406年—453年),古代歐亞大陸匈奴人最偉大的領袖和皇帝,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打擊。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今法國)的奧爾良地區,最後終於在夏隆之戰被停止了向西進軍。然而後來他卻攻向義大利,並於公元452年把當時西羅馬帝國首都拉文納攻陷,趕走了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使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在阿提拉的帶領下,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在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在阿提拉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歐洲歷史中更富傳奇性。在西歐,他被視為殘暴及搶奪的象徵,但同時相對地亦有歷史記載形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尤見於古北歐的薩迦文獻記載中。

      

      與他的前輩們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壯志,更富於侵略性,而且才智極為超群。在歷史上,阿提拉是一個極為突顯的角色。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史的最後一章,也是最輝煌的一章。他使羅馬人蒙羞,使日爾曼人喪膽,具有令西人沮喪而無奈的強大力量,以至於他和他的匈奴鐵騎都被稱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他不僅建立了最強大的匈奴帝國,而且依靠自己的頭腦以及帝國的軍事力量,在當時歐洲的政治舞臺中佔據了一個極其突顯的位置。

      阿提拉大帝名言——被我戰馬踐踏過的土地將寸草不生!

      6.蘇萊曼大帝 (突厥戰神)

      

      蘇萊曼一世(立法者)(土耳其語:Kanuni Sultan Süleyman,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5日或9月6日)奧斯曼帝國蘇丹(1520年—1566年在位)。在歐洲文獻中,他通常是被稱為“蘇萊曼大帝”。在他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達到了國力的顛峰。佔據大陸咽喉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祚長達600多年。它漫長的歲月可分成兩部分:從開國到蘇萊曼大帝時代為上升階段,此後為走下坡路的階段。而蘇萊曼大帝則是站在帝國最高峰處,“猛擊、毀壞和消滅一切當道的東西”的傑出帝王。

      蘇萊曼一世在位時親自領導了13次軍事遠征。他最主要的軍事成果是在1526年的第一次摩哈赤戰役中擊敗了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在此役獲勝之後,匈牙利事實上已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只有部分領土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還存在著一個獨立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1562年蘇萊曼一世征服了特蘭西瓦尼亞,把特蘭西瓦尼亞大公降為自己的附庸

      

      奧斯曼帝國傳到蘇萊曼時期已經是第十代了,他的九個前任都在兵馬中過完了一生,在血腥中打造出了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繼承了龐大祖業的蘇萊曼同樣是一個好戰、善戰的君王,但與他的前輩也有著兩個明顯的不同點:在他之前的蘇丹多是在同兄弟的激烈搏殺中登上寶座的,多顯得霸氣有餘,寬厚不足,而蘇萊曼作為獨生子,他的繼位乃眾望所歸,他的身上更多地洋溢著一股寬容大度安祥之氣;他的前輩們武功出眾,但文治多數乏善可陳,而蘇萊曼則在打天下擴疆土的同時,也在文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蘇萊曼不愧為一個全盛時期的泱泱大國的理想君主。

      

      1566年,蘇萊曼一世死於對匈牙利的遠征中。他在一次戰役獲勝之後的當晚去世於錫格特瓦爾(這也是一位戰士真正的歸屬!)

      

      7.居魯士大帝(波斯戰神)

      

      宇宙之王居魯士

      

      人類歷史上皇帝萬萬千,但能稱大帝的卻寥寥無幾,而居魯士就是其中之一。古波斯帝國百餘年的輝煌都和這個名字有關。

      

      居魯士(約前590或前580-前529),古代波斯卓越的軍事領袖和政治家,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洲三洲,強盛一時的波斯帝國的建立者。

      作為一代雄主,居魯士一生致力於開疆拓土。在帶領人民推翻異國奴役統治以後,他東征強大的巴比倫王國,西伐稱霸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強邦,用孤立分化的策略征服希臘各城邦,用強大的武力橫掃入侵的各遊牧部落,征服了中亞許多城市,建立起一個規模空前的波斯大帝國,他所建立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居魯士大帝成了至尊的“世界之王、偉大之王、正統之王、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天下四方之王”。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馬上皇帝”,居魯士懂得“馬下”治天下。他對被征服地區採取“懷柔”政策,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支援其從事商業貿易。這些開明的政策使居魯士得到人民的支援和擁戴,擴大了波斯帝國的統治基礎,這便是他不同於一般橫暴征服者的智處。

      

      8.帖木兒大帝(中亞戰神)

      

      帖木兒(1336 ~1405.2)

      

      帖木兒帝國建立者,軍事統帥。生於中亞謁石城(在今烏茲別克境內) 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貴族家 庭。曾任西察合臺汗國大臣。14世紀60年代政局動亂時期,周旋於河中地區(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諸封建主之間。擊敗政敵後,於1370年殺其同盟者侯賽因,自立為大埃米爾,建都撒馬爾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遠征金帳汗國,同時入侵伊拉克,佔領巴格達;北進南高加索,奪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並侵入俄羅斯境內。1398年進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亞細亞。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戰中,打敗奧斯曼土耳其軍隊。至此,建立起東到北印度、西達幼發拉底河、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裡海和鹹海的大帝國。1404年率兵20萬東征中國。翌年死於進軍途中。

      

      帖木兒,是中東歷史上最有名的征服者之一。關於他的出身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另一種認為他是個突厥人,只不過自封為成吉思汗的後裔。

      帖木兒死後不久,他的帝國就在眾多子孫的爭吵和爭鬥中分裂並衰落了,他終究沒有成為成吉思汗二世,因為一代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但百餘年後,他的後裔中又出了一個傑出人物——巴布林,在印度建立了莫臥兒王朝。

      9.李世民大帝(中國戰神)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千古一帝.並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在李衛公答對中對其軍事思想給予了詳細介紹。 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行夷漢一家的政策,是歷史上民族關係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全部取得了勝利,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在這裡,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仗,退回長安。但不久,他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佔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徹底消滅了敵軍,收復了丟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為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十餘萬眾號稱三十萬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眾議,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著為竇建德復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其他兩個戰役是由李孝恭指揮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軍和平定以江陵為根據地的蕭銑的梁政權)。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

      

      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大唐帝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愧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10.彼得大帝(俄羅斯戰神)

      

      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之子,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國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闢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鬥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華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7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透過戰爭吞併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波羅的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視窗”。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後來的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已如路人,想離婚又怕兒女委屈,請各位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