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只為一人丶
-
2 # 大衛和保羅
現在我個人認為在中國,資本跟之前的創業潮一樣,也是有很多的泡沫的,快速的增長一定帶來的是良莠不齊,不會所有的機構都是真正的創投機構的,有些有可能是“高利貸”,但是在浪潮退去也有一個好處就是雖然融資變得不那麼容易了,但是融資機構的正規性專業性在提升,流程也在慢慢呈現,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的話,在做好專案的前提下,資本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渠道去嘗試
專業的FA這個渠道雖然成本高,但是可以量化你的付出,如果你願意投入更多的成本去請專門的融資機構幫你修訂你的計劃,拓展你的渠道,那你融資的可能性肯定是會大大提升的,而且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本身的專案經營上
創投圈網際網路使每個人的分類都更加的細化,大資料更是能給人貼上標籤,只要是在創業的,肯定或多或少都會加入創業圈,在這個圈子裡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構也在關注,可以抓住這個渠道和資源,去尋找你需要的資本
定期組織的創業比賽無論是政府性的、媒體性的,這個渠道雖然不能說是一個獲得融資的好機會(因為大部分的比賽都拿不到順利的融資),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接觸投資人的機會,到場的肯定是貨真價實的機構從業者,能否拿到融資要看你自己怎麼把握了
直接去找投資機構這是最“笨”的辦法,卻也是最“聰明”的辦法,投資人其實也都是資產慌的,好的專案真的不需要藉助任何其他的方法,直接去找心儀的機構去嘗試就行了,現在大多數的機構都是直接收BP的,透過他們的渠道去給他們投遞就行
-
3 # 創投諮詢網
什麼樣的方法是找到投資人的好方法呢?如何判斷?維度1:速度,表現為花費的時間多與少維度2:質量:表現為獲取到的投資人真實性、投資能力、專案匹配度、互相的信任程度維度3:數量:表現為能獲得的投資人的數量多少維度4:金錢:表現為需要付出的金錢維度5:心智:表現為消耗的情緒說方法的時候,要從這些維度去衡量,看題主或者說看這個創業者是什麼型別的人,更願意犧牲哪些維度,更看重哪些維度。現在我們來一一分析可能會用到的方法,以及他們的維度分析,利弊權衡:方法1:找熟人,例如身邊的(有錢)朋友,親戚等從維度1速度上來說,找身邊的人還是比較快的,直接一個電話就可以聯絡上,熟嘛。溝通起來也不用太費口舌去獲取對方的信任,比較知根知底了,真實性、投資能力一覽無餘,匹不匹配心裡也大概有個數,也不用花什麼錢(除非不是很熟,創業者會想請頓飯來拉關係,不過一頓飯能吃多少錢呢)情緒方面也不用怎麼委屈到自己,看起來是非常好的方法了。但是數量這個維度難以解決,我們認識的熟人是有限的,而且有個規律,他們的收入水平往往跟我們自己差不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方法是正確的卻可行性不高。方法2:搜尋引擎搜,包括百度和微博、知乎等等。去搜“投資人”之類的關鍵詞,在搜尋結果裡查詢可能是投資人的使用者。從維度1速度上來看,這種方法的速度是最快的,只需要開啟手機或者電腦相關頁面的搜尋框直接搜即可,也不需要花錢,百度、微博、知乎這種渠道當然可以搜到名為某某天使投資人的這些使用者,然而從維度2質量上看,他們的真實性、靠譜程度、意願都是難以預測,你沒辦法看他們有沒有什麼資質證書證明他們確實是投資人,還是純FA或者其他披著投資人外衣的人,更難以判斷與你的匹配程度,因為可以匹配的指標太少,在一開始還沒有發起溝透過的時候,也沒辦法知道對方的溝通意願,對專案的意願,需要花時間去閱讀相關的新聞、答案、微博內容,分析對方的投資能力、意願和能力,而且因為是非同步通訊,還需要等待回覆,而對方的回覆也是難以預料的,這時候時間成本風險非常高。投資能力這個指標,往往是創業者們最關心的,如果什麼都沒問題但是對方沒有能力投資,說的再好也沒用啊,心有餘力不足,也是白瞎。維度3的數量上,這種方法能找到的投資人,如果願意花長時間,應該說數量還是不少的,至少比撞路演花半天也只能碰上幾個有機會溝通的投資人要多。情緒方面隔著螢幕,倒是不用怎麼低聲下氣處處謹慎,不過對方同樣也不會對我們客氣,所以這種方法只能說速度快,除了快,省錢似乎也沒有別的好處。方法3:上專案投遞平臺投遞專案,期待投資人看到然後感興趣,向創業者詢問,例如答案中提及的網際網路平臺微鏈、創投圈、以太、華興以及投緣幫等本質是中介的平臺(線上線下都有),線上的平臺需要你上傳BP,填各種表單,然後平臺客服會打電話跟你詳細溝通,給你介紹他們的服務:幫你寫、改BP,給你競價排名廣告,給你定向推送……聽了一堆的服務內容介紹後,你才知道花一筆錢(幾千到幾萬十幾萬幾十萬不等)來獲得他們的“服務”,我曾在這種平臺待過,很明白遇到這種平臺時創業者們的無奈,沒錢的或者不肯掏錢的創業者會覺得上當受騙(如果這些平臺前期以投資人的身份消耗創業者們的時間精力情緒的話),而那些願意再花一筆錢搏一搏的創業者,往往事後也容易後悔,覺得不值,無論付出的是錢還是股份。當然,除非是很一般的專案在平臺的幫助下融資成功,支付平臺融資額的5%或以內的服務費,或者出讓些股份,創業者也不覺得虧,但是這種情況太少,機率太小,平臺也心知肚明,所以往往不會願意融資成功後付費,而是幫你分發推送專案前就要先收一筆財顧費(也可以說就是廣告費吧),而融資成功後也要收融資成功額度的5%的財顧費或者佔股(當然如果有後置付費和佔股的話,廣告費往往會少收一點)對於維度1速度,這種方式一般要在和平臺簽訂了合作協議打了款後才會開始推廣,所以需要的時間一般在一週左右,如果涉及到改BP、見面營銷的話,創業者接觸到投資人的時間會更久。這種情況下,相當於創業者在專案運作的費用之外花一筆錢需要打廣告,而打廣告有一個大問題是,錢是一回事(當然,讓需要錢的創業者再付錢這天然存在矛盾),問題是這種方式下,假如幸運的話,平臺會讓創業者引來一大波並不精準的,符合度難以預料的“投資人”,而這會佔用創業者大把時間用來打字聊。一般平臺為了保護投資人隱私,也不會直接給手機號微訊號,而採用非同步通訊,互相在APP或者網站留言的方式溝通。如果不幸運的話這個“一大波”都沒有,變成“一小波”,甚至就沒什麼迴音。無論如何,還是沒有辦法同時又保質又保量,即省時又省錢的來高效對接。說完了速度,我們再說質量,投資人現在都比較依賴網際網路了,一般人手都有入駐某個或者某幾個創投平臺,而入駐平臺必須經過平臺稽核,這時候平臺的投資人質量往往從對投資人的資質稽核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只是一張名片就ok的,一個郵箱驗證就過的平臺,當然沒有那些又要身份證又要人臉識別的平臺質量高,但是平臺也有平臺的難處,在沒達到某個規模時,平臺是弱勢的,要求太多資質,往往投資人會覺得不方便,不安全從而放棄註冊,所以平臺也會妥協,在尋找某個平衡點。而那些做大了的平臺,例如鯨準或者以太,投資人資源確實多,質量上不用過多擔心。平臺技術也比較完善,匹配越來越精準,質量上也還不錯。缺點就是平臺上專案也多,每個投資人過目的專案一多,看不到你專案的機率就在增加,這時候要你掏錢競價排名也就順理成章了。最後心智方面,這些平臺的客服還是比較專業的,服務態度還是比較親切的,往往如果投資人翻了牌子,客服會拉個群開始對接,如果前期沒有收費的,這時候平臺仗著有投資意向也可能就會開始收錢,但是無論如何,還是給對接上了不是?但是,這種平臺上,創業者還是談不上主動權,只能等對方翻牌子,如果投資人看不到你或者看到簡單的專案描述文字,而看不到亮點,忽略了你,那麼你還是泯然眾人,毫無辦法。有些平臺可以新增投資人為好友,然而依然是被動等待接受加為好友。像找到,脈脈這些平臺也在嘗試連結創業者、企業家和投資人,然而場景在於社交,而不在於融資,沒有具體的場景,而只是類微信的通用場景,是這些平臺的通病,如何讓創業者掌握主動權,強到達,是這些沒有具體場景的類社交平臺應該思考的。不過仗著通用,可以做大體量,現在這些平臺勢頭是上升的,還很盛。方法4:創投媒體其實講到這裡,我們已經不會過於注重速度,甚至不會過於看重金錢,而是關注效果。怎麼樣的方式找投資人更有效果,也許才是創業者應該深思的。找到投資人之前,有個很形象的說法說就像找物件。我們找物件怎麼找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候,我們是拖媒婆說親,如何打扮的漂漂亮亮相親,後面合適了滿意了再提親,算八字……而現在,媒婆說親,即找到投資人並推薦專案,這個服務是含金量非常高的服務了,目前這個服務做得好的,我們叫精品FA。為了更好的說親,說服投資人,精品FA會做行研、市調等等,用資料和詳實的資料來更好的呈現專案,這種做法殺傷力還是很高的。我曾親眼看過一個騰訊投過的好專案是怎麼被創始人說的非常平淡無奇的,所以反過來應該也有平淡無奇的專案透過處理(化妝美顏)而顯得楚楚動人。融資階段,最開始是相互的匹配,其次是雙方都需要互相更好的展示自己,打動對方,像孔雀一樣把漂亮的尾巴亮出來。然後是相互順暢而深入的溝通。而展示專案、展示機構,這就是創投媒體擅長的,無論是已經貴為獨角獸的36氪,鉛筆道小飯桌這種綜合形態的創投媒體,還是獵雲網、鈦媒體這些純粹的媒體,其媒體本質是他們的核心,所以論做廣告,媒體是很強勢的。一個深入到位的訪談,一篇直擊人心的特稿,強過一場平淡無奇的電話路演或者現場路演一百倍。畢竟,創業者不是演員,而動筆的媒體人內心戲卻很足,他們更擅長展示。讓擅長的人做擅長的,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所以創投媒體風投應該是勝過創投平臺的,畢竟在獲取注意力的網際網路流量時代,媒體比技術人員更擅長抓住人的眼球。可以說,創投媒體平臺和創投專案投遞分發平臺,在幫助你的專案到達投資人和留下印象方面是比單純的路演(包括公開路演、私密路演)的對比下,起到信任背書的成分更高,對你專案的使用者的作用可能更高,而對於具有獨立判斷思維的投資人眼裡,是否真正到達,是否留下印象,應該還是比不上路演。方法5:路演、創賽我辦過兩種路演,一種是形式化的程度高一些的路演,有吃瓜群眾,有孵化器工作人員,有政府官員,真正有興趣衝著專案慕名而來的投資人真的有限。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如果舉辦路演有念參會的投資人、投資機構,甚至讓他們站起來示意,那麼以後報名你路演的嘉賓就不用愁了(僅以此小秘訣贈送當時為我們免費提供場地的孵化器,希望你們不用再為活動搞不起來拿不到政府補貼而煩惱)。所以其實投資人也許是為了名氣而來,順便碰碰運氣看下創業者如何。參加過路演的創業者,相比對路演、創業比賽之流能獲得融資抱有很豁達的心態了。線下的路演並不是每場都跟創業節目合夥華人那樣,大佬一拍板:我投!節目真人秀畢竟是秀,原來大老遠跑過來參加的投資人,一般都是投資經理,說白了,很多投資經理其實並沒有投資決策權,真正的決策權在合夥人那裡,所以從質量這個維度上看,路演就矮了一截,創賽還好些,創賽一般得有鎮場子的大咖,類似私密路演一樣,要麼有重量要麼有數量,所以獲投機率會大一些。不過從別的維度看,速度方面,為了一個10-15分鐘的路演,創業者往往要花至少3個小時,2個小時來回,1個小時在現場已經是非常快了,去掉20分鐘的路演時間,就剩下路演前後20分鐘,就可以得到幾位、十幾位投資人對你的親眼目睹。但是事情有這麼簡單嗎?首先創賽和路演都是要篩選的,每一個路演如果報名的的比例沒有超過3比1,往往會是一個失敗的路演。因為對於舉辦方來說,必須要拿到比較好的專案來路演,才能在後面的活動可以吸引到更多投資人來參加。所以報名的專案必須篩篩篩,剩下越成熟的專案越好,那麼這跟早期“屌絲”專案找投資人融資的要求又違背了。假設專案被選中了,創業者也路演完了,那麼會輕易走嗎,傻子才會馬上離開,正常人是留下來等路演結束,然後跟投資人互換微信名片聊一下。這個流程走完,沒有半天下不來,基本上結束後也沒法挨個投資人聊一遍而是挑某個表現的比較有興趣的而且剛好有空的,這機率就更小了。所以從數量的維度上,這種方式是討不了好的。方法6:買黑產,包括投資人聯絡方式如手機號等,如何直接聯絡,發簡訊,發微信,打電話這種方法屬於野路子,先不說你買不買的到黑產,就算你買得到,也不便宜,速度上如果買到了直接聯絡,那是最快的,不過黑產一般不便宜,特別是這種資源本身屬於高淨值資源,我認識的一個黑產在知乎上也有在賣,價格一個人的資料在100-300不等,批次買的話一份幾千個投資人的資訊價格應該要過萬,質量上就看運氣人品了,也有可能遇到假貨那就真的無處投訴了。這種方法非到迫不得已,不要用,買賣隱私資訊是違法的。說了這麼多,速度、質量、數量、金錢,情緒,其實對於創業者來說,找到資金和資源才是最關鍵的。有一個說法,能用別的方式融到資,就別用股權的方式去融資。姚勁波在合夥華人這個節目裡說,對於創業者來說,資金和人力等等可能都是無限的,只有公司的股份是100%,花完了就沒有了。而徐小平在看專案的時候,把股份看的非常重要,當創業者隨意處置股份的時候,他往往是不會投的,股份往往以為著積極性,動力,往往是創業成功失敗的關鍵因素。當你賤賣了股份,其實對於你的創業積極性也是很致命的打擊,從而從某些方面說,創業成功的機率也就極大減低了,所以這是一個高度相關的博弈。融資的辦法千千萬,股權融資只是其中的一種,也是其中成本非常高的一種。而在股權融資裡面,找到投資人只是細微的一環,這一環不難搞清楚,找到投資人,也許有一萬種方式,但我認為,只要上述的幾個維度,有哪個是創業者的優勢,創業者就應該選擇該維度所匹配的方式去找。這其實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而真理往往是最簡潔的。其實往核心了說,融資嘛,金融嘛,核心是什麼?我認為,金融的核心是控制風險,對於風險投資來說,為什麼會存在找風投難這個問題?找風投不難,難得是讓風投覺得投你風險小,也就是讓他覺得你這專案的投資風險可把控,然後再去說盈利,雖然盈利也很重要,但是金融的核心不要忽略。所以如果問我融資裡面什麼問題是根本問題,我認為根本問題只有一個:信任問題。我信任你,所以我投你,而不管你專案如何高風險。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雖然我看不懂專案,但是我信任的某個人覺得可以投你,我就投。或者往往一個投資人知道別的機構投了你或者你這種型別的專案,所以願意投你,特別是在對比你們的資料後更敢直接決策來投。投資主要是投人,我認為這就是對信任最大的體現,雖然不知道專案會做成什麼樣,但因為團隊或者創始人的個人能力、品格,往往就能拿到融資,這說明的信任的核心地位。所以問題來了,如何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因為早期嘛,早期的意思是專案還沒成型,資料約等於沒有,甚至市場也不清晰,商業模式也很玄,這時候如何獲得信任。從上面我剛才說到,如果你是大牛,那麼也OK,而如果你是題主所說的“屌絲”草根創業,那麼也就只能靠做的事來證明人的水平。所以還是得回到專案上來,讓專案的資料,來狠狠的打當初懷疑你,看不上你的投資人的臉,是很多創業者不好意思說的內心深處的巨大動力。所以獲得信任,就讓時間來證明,讓投資人來觀察你一段時間,是獲得信任的最好方式,時間說明一切,time will tell當然,如果沒有投資,一點時間也挨不了,那也證明投資人是對的,因為投資本來就希望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是ICU裡獻血,陵園裡送花圈。如果專案是錯的,送一程也是對的。
-
4 # 愛合夥
客觀來說,創業公司尋找天使投資人的渠道很多,不管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就看你有沒有用心去找而已,真正用心的創業者不會放過每一個可以找到投資人的方式,不論是郵箱還是聯絡方式,投資人是否投你的專案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反饋,投資人見的專案比你吃的飯還多,當然不是說投資人都是對的,但是在某些地方投資人看的角度可能比你更深更遠,前提是投資人熟悉你這個領域,或者說有投資過類似的公司和案例。
在創業路上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創業者在擠破頭找天使投資,可是最終真正拿到投資的又有多少個呢?我們先來看看《2018年中國VC/PE市場資料報告》的整體情況:
融資案例數量共計6052起,同比小幅增長5.09%獲投專案數量共計5438個,其中559個專案再度進入下一輪參與投資的VC/PE機構4164家融資總規模達852億美元,同比增長62.91%融資均值達1407.53萬美元,同比增長54.86%從表面資料上來看,似乎去年創投市場的融資交易活躍度穩中有升,然而我們仔細檢視細微的資料可以發現,儘管融資總規模和均值同比增加了將近60個百分點,但是融資案例數量僅僅是小幅增長,這說明了什麼?說明VC/PE市場全面進入洗牌期,在募資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資金爭奪戰也在日益激烈,馬太效應愈來愈明顯,也就是說頭部領域的熱門專案+明星專案的募資金額在不斷攀升,長尾部分的專案融資金額和數量都在漸漸下滑,另外再來看獲投專案數量,首次成功拿到融資的企業有5438家,但是進入下一輪融資的企業僅僅只有559,僅僅只佔獲投數量的10個百分點,剩下90%的企業沒有獲得下一輪融資,也就是說要麼死掉了,要麼處於轉型現金流還能夠勉強維持的狀態。
正因為超高的專案死亡率,現在投資人出手都很謹慎,要想獲得投資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投資人心中是有一把秤的,專案能否獲得投資,不僅和專案所處行業,賽道有關,也和其商業模式,創始團隊,創始人背景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就好像大學考試一樣,最終成績是按照平時+期末+其他表現各個方面做一個權重的綜合評估來打分的。
客觀來說,現在資本寒冬,有投資人肯投資你說明你的專案商業模式尚可,所以找投資人渠道是一方面,關鍵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100家創業公司投BP,最後投資人看中的可能不到10家,最終決定投資的可能就2-3家左右,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這一切的前提取決於你是否能夠找到對你感興趣的投資人,並且對他進行你的創業演說,所以第一步,我們先思考天使投資人一般會出現在哪裡,他們又是如何尋找潛在的創業專案呢?下面我列舉幾個思路,大家可以發散一起思考。
被動渠道
1.熟人推薦
首先不管是什麼投資領域的VC/PE,彼此之間肯定是有一個訊息互通的人脈圈,就好像明星的俱樂部一樣,但凡在圈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投資人,身邊的資源多到你難以想象,各大行業領域的高管,CEO,產品經理,總監等成功人士不認識幾萬也認識幾千吧,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個熟人推薦有很強的信任背書,如果說你朋友剛好是某個大佬然後他認可你的專案,這個大佬剛好和某投資公司知名的VC關係還不錯,他只要順手向投資人提一下,比什麼融資方法都管用。
2.FA推薦
3.明星專案跟投
明星專案跟投已經不再是圈內公開的秘密了,好專案本身就不多,然後被發現的好專案可能有多個投資人感興趣,也就是所謂的明星專案,比如創始人很大牌,或者專案關注熱度飆升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投資人的情緒,僧多粥少怎麼辦呢?於是就出現了跟投的情況,現在很多融資新聞都會寫XX專案領投方,還有跟投方,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這個專案很多投資人都看好,但風險也挺大的又沒人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乾脆大家一起投,相當於降低風險就是掛了也至少拉個墊背的。
4.孵化器,眾創空間內推
現在有很多創投媒體弄的孵化器都是和投資人有合作的,比如氪空間,獵雲網孵化器這些,專案方的發展其實孵化器是最清楚的,所以投資人實地考察也會和孵化器這邊做深度溝通,包括孵化器內部也會有一些專案的報道,等待時機成熟會將好專案一併推給投資人,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優先選擇有投資人渠道或者背景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入駐。
5.郵箱接收BP
郵箱看BP是投資人看專案最普通的方式,但也是成功率最低的方式,因為投資人的郵箱在各大平臺資訊都是公開的,每天都會收到數以萬計的BP,就跟老闆招聘選簡歷一樣,本來投資人就很忙,每天各種各樣的BP映入眼簾,哪有可能一個個仔細看,基本上是看下行業, 看下標題,簡單瀏覽下商業模式,感興趣繼續看,不感興趣直接丟一邊,有很多創業者專案還不錯但是BP水平很糟糕,甚至於表達方式有問題,所以投資人直接晾在一邊,還是挺可惜的,況且現在很多專案方都是海投,這樣的方式無異於大海撈針。
主動渠道
1.行業研究
投資人對創投市場的資訊是很敏感的,如果沒有一點風口的嗅覺怎麼能夠做投資人呢?所以投資人會根據自己熟悉的行業蒐集市場資訊,而且會針對某個細分領域做專題研究,另外還會總結分析近幾年這個領域的融資事件,瞭解這個賽道融資動態,特別是有跑出獨角獸的行業領域會重點關注,如果遇到超出自己知識範圍之外的新知識,投資人會找到懂這個賽道的同行或者是尋找圈內對該領域熟悉的創業者,高管吃飯聊天,最後將這個行業的上下游和可能存在的機會剖析,整理成清晰的報告,從而預判行業機會。
2.公開投融資平臺
創投媒體的公開投融資平臺是投資人經常都要去看的地方,比如說36氪的鯨準,專案工場等,首先能被這些平臺收錄的專案肯定是在網上可以查到相關資訊的,三無產品基本不可能出現,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搜尋關鍵詞,甚至於找到幾個知名的頭部專案然後研究這個領域其他細分市場的專案,發現感興趣的直接聯絡媒體拿到創始人的方式,然後開始溝通,因此精美的logo和詳細的專案介紹顯得尤為重要,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創投媒體報道其實是投資人非常關注的一個資訊來源,比如說36氪,虎嗅創業團隊的報道,因為既然能夠被報道出來,說明專案本身的質地是不差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付費報道的情況,但付費報道的成本可不低,即便真的是給了錢報道的,那至少說明這個創業者還有點實力,有時候投資人投專案是看人的,所以尋求各大創投媒體的報道很重要,說不準哪一天就被發現了呢。
4.創業大賽獲獎團隊
和政府,媒體合作的創業大賽是投資人獲取專案資訊的線下渠道之一,除了有國家政策支援之外,這些專案選擇參賽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亮相機會,投資人會非常關注在大賽中表現優異的選手,當然重點關注的是獲獎團隊,那是不是意味著沒獲獎的團隊就沒機會了呢?也未必,只不過獲獎的團隊更能讓投資人眼前一亮罷了,就好像選秀節目,你會發現幾年下來混的好的不是冠軍,而是複賽被刷下來的那些。
5.(熟悉或聽說的)牛人跨界創業
牛人跨界創業的專案如果獲得投資人的青睞,這就是典型的感性投資,投資人給的這筆錢不是給專案,而是給人,比如說曾經在某某領域行業知名度很高的大V,或者有非常卓越的成功專案運作案例,像快播王欣,百度李叫獸這些牛人無論創業做什麼專案,投資人不投也會看兩眼,不管是聽說的還是自己熟悉的牛人跨界創業了,這種專案獲投的機率很高。
6.有成功創業經驗的連續創業者
有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者做的專案其實和牛人跨界創業有一點相似之處,都是屬於投人的感性投資,因為一個創業者多次創業都成功了,說明這個人的能力很強,所以這筆投資投下去很放心。
7.挖掘專案舉一反三
挖掘專案舉一反三主要是針對一些頭部領域的知名(或已上市)的專案,比如說之前火爆的共享單車,摩拜單車火了,那麼就有投資人趕緊去找同樣領域的另一個黑馬,所以哈羅單車,XX單車全都出來了,只要一個賽道跑出了黑馬或者獨角獸,那麼就有投資人去挖掘這個專案領域其他可能潛在的黑馬,拼多多火了,淘集集橫空出世了,一樣的道理。
8.出席專案路演,創業沙龍,活動
9.尋找創業者聚集的平臺 (適用於尋找早期專案的VC)
瞭解清楚了天使投資人找專案的這些渠道,接下來就要思考創始人該如何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來接觸到這些投資人,首先有名氣的一些投資人,什麼朱嘯虎啊,徐小平啊那些大咖都是有點實力才可以接觸到的,一般的創始人不在這個圈子根本接觸不到,也就是說你的創業專案根本入不到他們的法眼,知道為什麼投資人對外留聯絡方式的時候一般留郵箱不留微信或者電話嗎?因為每天都是數以萬計的創業專案BP發過來,如果留電話的每天光接電話聊微信就夠了都不用幹活了。
著名投資人找好的創業專案不會所有的渠道都用上,基本上是和優質渠道合作,然後渠道自己找上門引薦,光是自己人脈圈子轉介紹的專案都已經看不過來了,再加上一些需要出席的路演活動,創投活動,電視節目(比如合夥華人,我是獨角獸這些),大咖每天活動排期都好多的,完全不愁創業專案,基本上是優質專案中再挑拔尖的去投。
還有一些知名度不是那麼高的投資人,有個人也有機構,比如經常見到很多號稱XX公司投資經理的,某某創投公司的總監,混跡到各大路演活動,社交產品,創業軟體當中去,說句不中聽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忽悠人的(當然並不是全部),這個要具體分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投資公司都是打著天使投資的幌子去賺錢的,比如拉人去做專案路演,先交幾千元參加,然後臺下坐幾個投資人裝模作樣的聽聽,至於投不投你看運氣了,這種大部分都是套路圈錢的,你想想人家都天使投資人了,身上少說也得幾百上千萬了,還差你這幾千元?用腦袋想想都知道的了。
附:關於專案融資,創業者必須要知道的四個防騙指南言歸正傳,真正想投資專案的公司會有正規的流程和步驟,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如果創始人身邊沒有熟人可以引薦天使投資人,自己又沒有天使投資人資源的話,可以透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去尋找(其實很多渠道可以根據前面提到的投資人找專案的渠道進行反推)
線下方式
1.主要就是參加一些創業活動,比如活動行啦,互動吧啦上面一搜相關的創業活動,關於投融資路演的,或者是專案宣講的,就經常去不管免費的還是付費的,長時間下來總會認識那麼一兩個人吧,如果長期下來一兩個人都沒有交流到那就該反省自己的問題了,哪怕你忙活了大半年,只要認識到一個相對投緣的投資人或者說投資機構的負責人都行,因為行業之間是互通的,只要你的專案足夠好,加上你能夠說服他有點交情,引薦其他投資人給你很容易的。
2.(重點推薦)可以關注所在城市的創業大賽,一般年初3月份左右,年尾9月份的時候都比較多,比如說政府與孵化器合辦的創業大賽,別的城市不知道,在上海的話每年都會有“創業在上海”的比賽,反正就跟選秀似的,不管啥比賽多露露臉,萬一運氣好拿了個獎,自然引起投資人的注意,當然不建議漫無目的的海投,自己的專案有一定資料或者競爭力的時候可以考慮有選擇性的參賽。
3.入駐背後有創投基金,媒體背景的眾創空間,孵化器。比如說36氪弄的氪空間,創業邦弄的邦空間,獵雲網弄的獵雲網空間等等,他們本身就是有一定知名度創投媒體,背後自然有大量的投資人關注,而且你入駐了他們的空間也算是給他們創造收益,相信內部肯定有扶持創業者融資的相關政策,但是入駐價格可能稍微有點貴,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吧。
線上方式
主要就是去一些關於創業和投資方面的網站,app和論壇,因為網上資訊比較雜,如果擔心找天使投資人會受騙的話儘量選擇一些大的機構平臺,可以先在網上查查口碑再做決策,如果自己精力有限那不如直接找FA合作就好了,讓FA幫你直接找投資人渠道,你只要負責把專案的商業模式想清楚,把資料做出來就好。
當然從個人找投資的角度來說,不可能一個個投資機構去海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下面我簡單推薦自己有了解過的投資人入駐平臺,不過每個FA都有自己的專案投資喜好,一定要在官網上看清楚不要病急亂投醫,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國內權威老牌FA八巨頭2.華興資本(旗下還有星起,專門做早期專案VC的)
1.36氪鯨準(重點推薦)
2.易凱資本
3.以太資本
4.方創資本(旗下有方客也是做早期專案VC的)
5.漢能投資
6.清科資本
7.漢理資本
8.青桐資本
國內知名新興FA1.光源資本
2.指數資本
3.左馭資本
4.泰合資本
5.氧氣資本
6.創新工場
7.天使灣
8.創投名堂
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投融資平臺1.微鏈
2.聚份子
3.秒見
最後我只能說,發散思維很重要,多多嘗試總會有點收穫的,天使投資人不會從天而降,除了看機遇也得看運氣,當然最關鍵的是你的專案是否足夠吸引投資人,你要是對自己和創業專案都有足夠的自信,投資人自然而然會出現的。
總結:找天使投資人獲取渠道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完善自己的BP,千萬不要拿一些概念性的半成品給人家看,投資人時間都很緊張的,每天看數不清的專案,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商業模式和idea就不要浪費時間了,第三步包裝自己,對個人演講和專案闡述能夠自圓其說形成一套體系,用通俗淺顯的話別人知道你做的是什麼,解決的什麼樣的一個問題,投資人既然能走到這個位置上頭腦肯定不比別人差,越複雜的東西門檻越高,投資人未必不懂只是不認為有能夠出手投資的必要,越簡單的適合普通老百姓的,投資人反而會感興趣,當然具體要看投資人投資專案的喜好和風格,然後對症下藥。
回覆列表
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許多投資經理都有閱讀新聞的習慣。如果你可以讓你的專案出現在特定的新聞上,只有專案的質量可以,我想很多投資者都願意與你聯絡。
2、將您的產品推送到免費促銷渠道
除媒體外,將您的產品推向免費推廣渠道可以幫助您吸引種子使用者,同時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
3、將您的產品推送到融資平臺
除了將您自己的專案推向媒體或免費推廣渠道之外,更簡單,更粗魯的方式是將您自己的專案推向融資平臺進行融資。該方法具有優點和缺點。
4、聯合辦公區。
您還可以選擇前往聯合辦公區,並透過聯合辦公空間的資源訪問投資者。獲得的投資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