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名將錄
-
2 # 新觀察歷史
蒙古軍絕對不是不可戰勝的,甚至可以說相當弱,是因為運氣好,遇到別國昏君才獲勝。金哀宗在1224年即位,短短兩年的振作,1226年就反攻收復太原,然後1228年獲得大昌原大捷。
當時的宋軍是比較強的,先抵抗金的侵略,還略佔優勢,然後在滅金時,比蒙古軍更先登城。1227年,蒙古滅西夏後,就和南宋接壤,並且馬上就侵宋,史稱“丁亥之變”。金哀宗也停止了侵宋,要求和宋結盟抗金。這正是大好時機。可惜,宋又腦子犯糊塗了。
-
3 # 吾味雜譚
聯蒙滅金是南宋末年臨安朝廷做出的軍事外交戰略,以報靖康之恥。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年),金朝政權在蒙古和南宋的聯合夾擊之下終告滅亡,結束了宋金之間長達100餘年的對峙。我們都知道蒙古滅金以後不久就大軍繼續南下侵宋,最後宋亡於蒙古。那既然知道蒙古的狼子野心為何當時還要聯合他們消滅戰略緩衝的大金朝?實際上南宋對金的策略是一直在隨著局勢而調整的,最後走上聯蒙滅金這條路是多重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南宋朝廷君臣上下為了取得最後的戰略縱深的無奈之舉。
在北宋的時候就其實有了聯金滅遼的先例了,宋與蒙古之間並沒有實質性的交往,但金國犯下一連串的錯誤,最終使蒙古坐大,成為一支新興的主導力量。這一軍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對南宋而言。有其幾方面的原因:南宋對於靖康之恥的復仇意識;金朝錯估形勢,將可能的盟友南宋推向敵方蒙古;蒙古勢力強大,南宋不得已而為之。
1206年蒙古部成吉思汗(元太祖)統一大漠南北,建立大蒙古國。不久成吉思汗滅了西夏,西夏歸附於蒙古。消除了西夏這個後顧之憂後,蒙古與金斷交,不久在野狐嶺、會河堡戰役大敗金軍,此後大金國一蹶不振,在對蒙作戰中節節敗退。為避其鋒芒金宣宗繼位後甚至把都城由中都(今北京)遷往汴京。
南宋看到蒙古把金國打的丟城失地,其實是相當清醒的,一直希望金國多撐會兒。
南宋朝廷那會都一直討論的是要不要支援金國。正方說唇亡齒寒不支援我們也完蛋,反方說國恥在前怎麼能幫助仇人。大家正激烈辯論中,然後金國突然就打過來了,金國的邏輯是我在蒙古那丟城失地,打南宋補回來就行了,但是他們高估了自己當時江河日下的實力,於是南宋再也不討論支援金國了。當然結果是打南宋也沒佔到便宜,反而白白耗費剩餘不多的精氣。
紹定四年(1231年)四月,蒙軍由鳳州東道進入宋境,由於守將桂淵的錯誤判斷,宋軍來不及重新部署,只能眼睜睜看著蒙軍入境。入境後的拖雷帶著四萬蒙軍在三峰山之戰中大敗十五萬金軍,金國賴以生存的關河防線已經殘破,精銳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已經離亡國不遠了。
對南宋而言,此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就在這時,聯蒙滅金才逐步開始成為主流觀點。紹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蒙軍再次進攻金國的時候,南宋也出兵相助一起圍攻開封,最後開封城破,金哀宗被迫逃往蔡州。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聯軍攻破了金國最後的據點蔡州城,金哀宗完顏守緒匆忙傳位後自縊身亡,金末帝完顏承麟亦在亂軍中被殺死,金國滅亡。在滅亡金國的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壽、泗、宿、毫四州及漣水一軍,加上消滅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兩淮全境收復。京西又得唐、鄧、息三州十一縣,京東得邳州二縣。從這一點來看,南宋在“聯蒙滅金”這一決策中還是達到了預想的目的。
所以,簡單歸納起來就是面臨蒙古崛起,繼而連續擊敗金軍,金國不能依靠和籠絡周邊政權尤其南宋反而制定了愚蠢的戰略,南下攻宋以挽回損失。南宋聯蒙反攻是被金所逼的唯一選擇。
-
4 # 揚楊劉
金國和南宋本來就有著靖康之恥的深仇大恨,強烈的民族仇恨,南宋是不會忘記的,而且一直在等待著報仇的機會。就像一個與你有著血海深仇的人掉到井裡了,他讓你救他一把。你會答應嗎?誰都不會答應,當然是搬起一塊大石頭再給他扔下去,落井下石。再者,金國當時被滅國已成定局,再援助金國也沒有用了,南宋還不如趁機去報仇。把金國攻被滅後,金哀宗的屍體也被宋軍剁成兩半,靖康恥,蔡州雪。
另一方面,唇亡齒寒,蒙古和南宋早晚會有一戰,既然早晚都要打,倒不如再把領土邊界往北邊再推一推,把戰場推到他國的國土上去。
-
5 # 漫談中國史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北宋聯金滅遼;南宋聯蒙滅金,但二者卻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
北宋聯金滅遼,是重大的戰略失誤,錯就錯在兩點:第一,當時遼國對北宋根本不形成真正的威脅,宋徽宗君臣聯金滅遼,主要目的是收復燕雲(這當然不錯),但是完全沒有顧及到真實的歷史條件,而且轉移國內政治矛盾的動機不小;第二,北宋對盟友——金人缺乏基本的瞭解,特別是對金人在滅遼後迅即南下侵宋這一點沒有基本的認識,導致北宋在遼亡後僅僅兩年便宣告滅亡,創下了歷史的笑話。
相比之下,南宋聯蒙抗金是不存在這種戰略失誤的,因為 13 世紀初的金朝,非 12 世紀初的遼朝所能相比,金對南宋的威脅遠遠大於遼對北宋的威脅;而且宋金兩國早為世仇,宋不滅金,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更何況事實上並不是南宋先聯蒙,而是蒙古人為了滅金,先設法聯絡了遭到金國重新入侵的南宋。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至於說南宋滅金聯合蒙古,最後還是被蒙元所滅,那真是歷史上無法避免的“劫難”。君不見當時世界上所有強國,包括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這樣興盛了五百多年的“大牛” ,在蒙古人的攻擊下哪個挺過來了?
-
6 # 穿越再現彼岸
南宋之所以要“聯蒙滅金”完全是無奈之舉,迫不得已的形勢下做出的倉促政治決定,其真實意圖是誰也不幫,讓蒙古和金進行虎狼之鬥,坐收漁人之利。
悲催金國在亡國前頻出下策!金和蒙古決定性的戰役是發生於1211年的野狐嶺之戰,從此金和蒙古的形勢發生逆轉。
1214年,南宋大臣真德秀出使金國,他在金國的所見所聞,已經看出金國的衰落,必然被蒙古所滅,南宋將來面臨的是比金國更兇猛的蒙古。同一年,金國迫於蒙古的威脅,將首都遷至汴梁。
金國已經呈現衰落局勢,面對未來局勢南宋朝臣有了不同的聲音,其中有一派人士主張聯合金國對抗蒙古的崛起,蒙古軍隊的戰力遠遠超過金國的軍隊,蒙古一旦消滅金國,下一個就是南宋。另外一派主張停止再向金國提供歲幣,南宋是金國的臣屬國,每年要給金國的歲幣。
南宋停止歲幣給金國,這在金國朝野上下引起公憤,弱雞南宋居然也趁火打劫,不提供歲幣了!金宣宗架不住大臣的叫囂,於1217年開始攻打南宋,起初一路破竹之勢,後南宋奮起反抗,此時金國周邊和內部狼煙四起,被金國欺壓的各族都起來造反,西夏在蒙古的支援下攻打金國邊境,漢人也在金國境內起義,東北契丹族後裔也發動起義。迫於這種形勢下,金宣宗迫不得已在1218年底和南宋議和。出乎意料的時,南宋拒絕議和,金國派遣三路大軍攻擊南宋,在1219年一年內金軍都被擊敗,宋軍和金軍徹底撕破臉皮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直到1224年金哀宗繼位後才下令停止於南宋的戰爭。(金宣宗像,南侵攻打南宋,徹底斷絕南宋和金的聯合)
金國對蒙古作戰失敗後攻略南宋是決策失誤,徹底斷絕了南宋和金國聯合的大門。(真德秀像,以他為首主張停止對金國的歲幣)
南宋和蒙古關係逆轉,被迫聯合蒙古攻滅金國。1227年,蒙古軍隊攻打西夏國時,派遣使臣威脅南宋川陝防區,想要南宋臣服於蒙古,並派遣一支騎兵部隊攻擊甘肅等地的宋軍,宋軍倉皇撤退,放棄了四川的關外五州,這就是“丁亥之變”,將南宋的防禦體系破壞了。
本來南宋對蒙古、金朝都採取中立政策,坐山觀虎鬥。這一下讓南宋感覺到了蒙古的威脅。南宋政權在外交層面不說,但各地邊疆地區和金國的防禦區域進行有限度的聯合,共同對抗蒙古的進攻。
蒙古在進攻金國的潼關等地接連遭遇嚴重的挫折,成吉思汗遺囑中提及借道南宋有四川進入河南背後攻擊金國的策略再度被窩闊臺提了出來。此時南宋根本不可能讓蒙古軍隊借道經過,同時窩闊臺還把拖雷率軍借道南宋的訊息張楊出去,這讓金國有了提前的準備,可以減輕窩闊臺這一路蒙古軍隊的額壓力,同時可能除掉拖雷這個威脅。
既然南宋軍隊不同意借道,拖雷也根本沒有通知南宋一方,直接率軍透過南宋軍隊的防區,南宋軍隊大都望風而逃,或者躲在城池內不出戰。南宋派遣了少量的部隊追擊拖雷的部隊,被拖雷擊敗。拖雷的三萬步騎兵遇到了金國精銳的包圍,雙反混戰,一場大雪幫了拖雷的大忙,同時金軍統帥之間不和,也給了拖雷機會,15萬金軍最後的精銳被拖雷的3萬人擊敗。戰役結束後,窩闊臺的軍隊才趕到,讓窩闊臺很沒面子。(南宋最後的名將孟珙像)
金國最後的努力。金哀宗在金國的最後時刻還幻想聯合南宋,希望以唇亡齒寒來說動南宋君臣,這已經是不可能事件,金國滅亡近在咫尺。
金國的皇帝也不是傻瓜,他希望自己僅存的主力10萬餘金軍進攻南宋的巴蜀之地,奪佔巴蜀後依靠巴蜀之地的險要抵擋蒙古的進攻,以圖將來的發展,不過可惜的是宋朝名將孟珙擊潰這支軍隊,俘虜了7萬多軍隊。金國至死都不想依靠南宋軍隊來幫助金軍,還希望強佔巴蜀地盤自保。
縱觀南宋聯合蒙古消滅金朝這一事件,南宋是迫於形勢才參與滅金,國與國之間充滿了爾虞我詐,永恆的利益和生存是南宋決定參與滅金行動的準繩。目的是分享戰爭果實,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最後冠以“為報靖康之恥”。
至於“雪恥靖康之難”那是順手而為的事情,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
7 # 文史書堂
公元~1234年,金國在南宋和蒙古的聯合夾擊下正式滅亡,結束了宋、金長達一百多年的對歭。
但金國滅亡後,南宋面對的卻是一個更加強大的蒙古。前面剛送走了惡狼,隨後便招來了猛虎。在滅掉金國的次年,公元~1235年就發起了對南宋的戰爭。至1279年,讓無數華人為之痛心疾首的“崖山海戰”結束,歷時四十五年,南宋也正式滅亡。 經濟、文化極度繁榮的兩宋,被兩個野蠻的遊牧民族消滅了。憤懣之餘,人們紛紛指責南宋朝廷鼠目寸光,在自身力量遠不及金的情況下與比金還要強大的蒙古結盟,難道就不怕重韜金國覆轍麼?如果不與蒙古聯合,“聯金抗蒙”也不至於亡國。
就當時的情況,南宋朝廷上下也不是沒看到這一點,對蒙古並沒有放鬆警惕,也清楚一旦蒙古滅金後,南宋必將成為下一個目標,蒙古的野心絲毫不亞於女真。朝中就如何對待金、蒙問題上也曾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主張聯金抗蒙的一方認為,蒙古乃虎狼之師,不足為友,暫不和金絕交,一方面仍供給錢糧予以支援,借金之力,低抗蒙古。一面積聚實力,養精蓄銳,找尋有利時機,收復失地,一雪前恥。 這種方式在當時的確符合南宋的利益,對整體的抗矇事業也是有利無害的。但諸多因素讓大部分人都很難贊同。主要原因是南宋對金人的仇恨由來已久,南宋與金有不共戴天之仇。“靖康之變”後,兩個皇帝,王公大臣,公主妃嬪三千餘人被金人擄往北方受盡折磨。宮中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土地被佔,每年還要提供大量的金錢和美女供其淫樂揮霍。這一切都在南宋軍民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聯金抗蒙讓許多人都難以接受。
可既便如此,南宋在聯蒙還是聯金的問題上依然沒有下定決心,而是坐觀其變,只是停止了向金國進貢歲幣。 此時的金國已現風雨飄搖之像,西有蒙古的進攻,西夏的騷擾。東有東夏,內有耶律留哥的判亂,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三面樹敵,只有南面還算是風平浪靜。
可此時金對聯合南宋共同抗蒙並不重視,反倒以南宋“不納歲幣”為由,於公元~1217年,全面發起了對南宋的戰爭,企圖再次透過戰爭手段掠奪財富,以解決國內出現的財政危機。但戰爭結果出乎金人意料。由於南宋軍隊的頑強低抗,金兵南下失利,士氣受挫。宋、金雙方在淮南地區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金兵傷亡慘重,兵馬士兵十不存一,卻依然未能迫使南宋恢復交納歲幣。
事情發展到這種情況,宋、金聯蒙也就變得不可能了。當蒙古主動提出與南宋聯合滅金時,南宋也就順理成章的接受了。
而對蒙古來說,就算沒有南宋,蒙古也已具備消滅金國的實力,根本不需要與南宋結成同盟。在強大的蒙古面前,南宋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和蒙古聯不聯盟結果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延續一段被蒙古吃掉的時間,意義不大。能夠搶在蒙古之前一雪前恥也不失為一明智之舉。
-
8 # 巴州刺史
“聯蒙滅金”是南宋沒得選擇,跟北宋“聯金滅遼”不一樣。“聯金滅遼是”放棄機會、咎由自取。
宋朝從建立的那一天起,為了防範唐末和五代十國軍人篡位的現象再次出現,先是杯酒釋兵權確定重文輕武的價值觀,然後建立起中央禁軍為主、地方廂兵為輔的兵制,軍隊集中在首都和邊疆,加之不停的輪換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習將。從此以後,宋代逐漸蛻變為一個武備鬆弛的待宰羔羊。
一、一百多年前的“聯金滅遼”,是咎由自取在說南宋“聯蒙滅金”之前,我們可以來回憶一下北宋末年的“聯金滅遼”。
徽宗宣和初年,遼國在金國的緊逼之下,已經顯現頹勢。北宋君臣誤以為恢復“幽雲十六州”的機會來了,主動聯絡遠在東北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共舉滅遼、各取所需。
此時的遼國也已覺察北宋的意圖,很有誠意的派出使者前來曉以利害,除了反覆陳說“唇亡齒寒”之理,還願意放下身段反過來向北宋稱臣。
可徽宗君臣完全不予理會,既低估了金國的野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把一個已經基本漢化,同時有著屏藩功能的遼國,當成軟柿子來捏。
結果是很明顯的,北宋王朝在聯合作戰中,表現得極其糟糕,被落魄的遼軍打得丟盔卸甲。這一切都被金人看在眼裡,他們明白原來還有一隻肥羊在這呢。
二話不說,金人直接開進開封,擄走徽欽二帝,以及宗室嬪妃。把北宋王朝送進了歷史的塵埃。
二、“聯蒙滅金”結果一樣,卻是不得已而為之
南宋朝依然自廢武功,在與金國對峙的一百多年裡,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無能和懦弱。
但南宋君臣卻一直沒有忘卻當年的“靖康之恥”,復仇心理驅使他們不會輕易的與金人同盟。
與此同時,金人卻很不厚道地提出要進入四川盆地,以圖避開蒙古鋒芒,伺機恢復。這被南宋君臣一直認為是無禮的挑釁,這次是愚蠢的金人自己把南宋推到了對立面。
南宋君臣沒有選擇,只能是聯蒙滅金,才能報靖康之仇,順便看看有沒有好處可撈,至於唇亡齒寒就隨他去吧。金國是肯定不能結盟的,臨到死都還在算計南宋,狡猾本性難改。蒙古則是有沒有南宋的結盟,都會滅掉金國。
可以說,聯蒙滅金南宋是有選擇的,可是金人妄圖進入南宋腹地四川,則是把南宋推向了蒙古。南宋和金國其實是玉石俱焚。和一百多年前北宋的“聯金滅遼”在動機上是不同的,雖然結果一樣悲慘!
-
9 # 鄭說豫見
一方面,金國和南宋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國仇家恨,不是說消除就能消除的,宋金能共處就是燒高香了。另一方面恃強凌弱,自古依然,金國被蒙古胖揍,不想著怎麼抵抗,卻想欺負更弱的南宋,北失南補,透過攻打南宋來彌補損失,南宋沒有選擇,只好聯合蒙古滅金。在當時情況下,如果再有機會,宋金也許會聯合,在當時,至少對於南宋而言,沒有選擇。
蒙古的崛起,有很多因素,但其中也有金國、西夏、南宋的戰略錯誤有關。例如西夏,論疆域、人口、經濟、軍事都不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差,卻被蒙古欺負,又不徹底服氣。臣服蒙古時,被蒙古盤剝的一塌糊塗,又是出人又是出錢,還時不時攻擊攻擊金國。受不了蒙古的剝削,拒絕出兵協助成吉思汗西征,但又未趁成吉思汗西征偷襲蒙古老巢,結果被西征回來的蒙古再揍扁一頓。最後西夏和金國都被蒙古所滅,一個比一個慘。西夏和金的皇帝如果地下有知,估計會後悔死。
金國的戰略也是錯誤的可笑,可謂不作死不會死,至少不會敗得那麼快。在黑狐嶺幾十萬大軍不敵蒙古數萬軍隊,金國便主動放棄黃河以北土地,遷都開封。金國敗則敗矣,如果吸取教訓,積蓄力量,重整旗鼓,再捲土重來也未可知。金國偏偏要繼續力量南侵南宋,想找個軟柿子捏捏。偏偏南宋也並不弱,也打敗了下降狀態的金國。最後蒙宋軍隊攻破金國最後的據點蔡州,完顏氏族滅,兩國軍隊還瓜分了金國哀宗皇帝的屍體,南宋也算報了靖康之恥的仇恨。金國最終自食其果,以其殘暴換來更大的恥辱,惡人還需惡人磨。
但南宋聯蒙滅宋,又犯了北宋聯金滅遼的錯誤,滅掉了豺狼,卻迎來了猛虎。不久蒙古即找藉口開始攻打南宋,在經過數十年艱苦的抵抗後,孤兒寡母的南宋迎來了終結者,欺負別人孤兒寡母者,也在孤兒寡母時被滅。
歷史輪迴,誰也沒饒過誰。至於蒙古,強盛是,以搶奪財物,滅人國家,淫人妻女為樂,卻也在一代代相互仇殺中失去自我,直到進入火器時代,被割裂消滅,變成分屬若干國家的能歌善舞的民族。
-
10 # 大黃扯點歷史
何為“聯蒙滅金”
“聯蒙滅金”是南宋朝廷反覆研究後做出的軍事外交戰略。其內容主要為在外交上拒絕與金國結盟,停止支付歲幣,轉與蒙古結盟;在軍事上與蒙古夾擊金國,最終導致了金國的滅亡。
實際上,南宋朝廷一直在根據不斷變化的時局多次調整對金國和蒙古的外交策略,而“聯蒙滅金”戰略的確定過程中也是經歷多次反覆,最終在內外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朝廷最終才確立了聯蒙滅金的戰略部署。而且從實際執行過程中看,南宋朝廷並非忘記了一百年前“聯金滅遼”的覆轍,對於蒙古也始終保持著提防與警戒,可以說,南宋最終走上“聯蒙滅金”的道路,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
歷史原因一百年前,本來是盟友的金國,在和北宋聯手滅遼後,立刻調轉馬頭南下攻掠宋地。背信棄義的金人一路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於是北宋政權滅亡,徽欽二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3000多人被金人俘虜回北地,受盡折磨與侮辱,史稱“靖康之變”。
天下無不亡之國,金人武力強悍,滅了北宋,雖然有背信棄義之嫌,但國與國之間向來講究的是實力,只有實力對等的情況下,才能是盟友,因此倒也不能過多的指責金人。但金人滅國並未徹底,南方的半壁江山還在宋人手中,並建立了南宋政權。既然沒有實力徹底滅宋,那麼對於宋朝的皇帝與后妃宗室,金人要麼都殺了以絕後患,要麼禮送回國,即使扣押也應該給予基本的尊重和待遇。可是金國卻對徽欽二帝極盡侮辱,不僅強行奪走後妃宮人,對趙佶、趙桓也在精神和物質上也給予各種折磨。
二帝到金國都城後,被命令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宇,意為向金太祖獻俘,告慰在天之靈。二帝先是關押於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後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宋徽宗被囚禁了九年,金天會十三年(宋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日,宋徽宗趙佶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死後據說屍體被金人燒做燈油。宋欽宗趙恆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去世。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欽宗趙桓的死因是:金海陵王完顏亮命宋欽宗出賽馬球,趙桓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
此後宋高宗的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南宋的皇帝需要金國冊立才能登基。這種種的恥辱,使得宋人即使在百年之後仍然刻骨銘心,報仇心切,因此“聯蒙滅金”洗雪前恥的戰略在朝野上下都受到了廣泛支援。
現實原因史彌遠當政時期,曾與金國簽訂了宋代史上最屈辱的“嘉定和議”,金宋由叔侄國改為伯侄國,歲幣由20萬枚增加到30萬枚,另附300萬兩“犒軍銀”,這在之前和談中是前所未見的。與此同時,奸臣秦檜也被恢復了王爵稱號和諡號,於是南宋和金再次進入蜜月期。
當時的蒙古已逐漸崛起,年復一年地進攻金國。金國無力抵抗,金宣宗甚至將都城遷到汴梁避其鋒芒。南宋朝廷注意到蒙古國的崛起,於是朝廷裡第一次出現了“聯蒙滅金”的聲音。而宋寧宗最終採納了真德秀的建議,只是停止了給金國的“歲幣”,但南宋君臣的這一行為使得宋金就此結怨。
金宣宗對南宋停止“歲幣”的決定非常氣憤,在和寵臣商議之後無比愚蠢地認為金國北方的損失可以在南宋身上補回來。金國的許多將領也認為,金軍的戰鬥力雖然不如蒙軍,但肯定比宋軍強。於是在1217年夏,宣宗皇帝率先發動了對宋戰爭。經過宋金的共同“努力”,兩國的戰火終於重新燃起。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宋金持續交戰,兩方各有勝負。一開始是金國佔了上風,後面南宋反攻,一舉摘掉了“恐金症”的帽子。同時,金國還十分作死地對西夏發動戰爭,意圖繼續剜別人的肉補自己的創,和蒙古的戰爭也在繼續,金國陷入三面作戰的泥潭之中。
金宣宗的作死行為令金國國力每況愈下,終於出現了亡國的跡象。後面雖然同南宋再度議和,但南宋君臣在分析大局後,都認為金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這時候幫助金國抵抗蒙古只能將自己也拖下水,倒不如趁機掠奪金國領土,增加了戰略縱深,以備日後同蒙古的作戰。終於,南宋徹底地實行了“聯蒙滅金”戰略,同蒙古一道,滅掉了金國。
提防蒙古滅金獲利實際上南宋也在時刻提防著蒙古,即使主張滅金以報世仇的真德秀,對於如何處理與蒙古的關係,也提出應該謹慎對待,“今之女真,即昔之亡遼,而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嘉定七年(1214年)真德秀出使金國後指出金國的滅亡之兆“大抵可見”,然而“習安者易制,崛起者難馴”,蒙古才是未來的心頭大患,因此當務之急仍是“內固邊防,外精間諜”,密切注意局勢的發展。
南宋朝廷對於蒙古曾提出的借道伐金的要求,也是斷然拒絕。可以說南宋朝廷始終保持著冷靜的心態,根據局勢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戰略規劃部署。在蒙軍悍然進攻南宋川陝戰區之後,朝內再無和蒙之議,甚至還與金國開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只不過金國回天乏術,註定亡國下場,因此南宋最終又回到“聯蒙滅金”的路上,榨乾金國最後一點利用價值。因此,南宋君臣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愚蠢,而是老謀深算,時刻計算著最大可能的獲利的情況,並部署應對之策。
在南宋“聯蒙滅金”這一過程中,收復了壽、泗、宿、毫四州及漣水一軍,加上消滅李全所得之海州,共五州、一軍、二十縣之地,兩淮全境收復。京西又得唐、鄧、息三州十一縣,京東得邳州二縣。從這一點來看,南宋在“聯蒙滅金”這一事件中還可以算是受益者。
總之,南宋雖然施行“聯蒙滅金”的外交軍事戰略,但具體實施過程中不斷根據局勢變化調整應對之策,並不是一味的奉行聯蒙滅金,只是無論怎麼調整,金國都註定滅亡,因此兩害相權之下,南宋終於夥同蒙古滅了金國,而自己在不久後也步金國的後塵。可以說,在南宋停止歲幣,金宣宗決定剜肉補瘡的時候,兩國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這件事上南宋和金國的統治者同樣的短視。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蒙古消滅金國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1210年到1233年,一共持續了23年的時間。
在蒙金之戰剛剛開始的時候,金國的人口足有千萬,而且疆域十分龐大,蒙古當時只是一個小國,金國根本就不把蒙古放在眼裡。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國的軍隊在蒙古的兵鋒之下一敗再敗,蒙古逐漸變得強大,金國不得已放棄自己原來的都城中都,遷都到原來北宋的都城汴京,憑藉著黃河天險和潼關才得以苟延殘喘。
但是這並不能夠阻止蒙古的擴張步伐,最終金國放棄汴京,在蔡州徹底覆滅。在這段長達23年的蒙金斗爭之中,南宋對待兩個國家的態度,也是隨著戰鬥的進展而不斷髮生改變的。
所以並不是南宋在一開始就想要聯合蒙古消滅金國的,南宋就算不參與這場戰役,蒙古最終也還是會消滅金國,其實南宋充其量就是一個打秋風的而已。
南宋最早知道蒙古開始攻打金國的時候是在1211年,也就是蒙金之戰的一年以後,這一年宋金之戰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
按照慣例,南宋使臣餘嶸帶著賀禮去金國的中都去給金國皇帝祝壽,但是餘嶸很奇怪,因為他走到涿州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再繼續前進了。
很快他就得知,蒙古的大軍正在大舉入侵金國,並且在野狐嶺之戰中,金國的三十萬精銳部隊被蒙古全部消滅。
取得這場戰鬥勝利的蒙古軍隊已經進入了居庸關,先鋒軍甚至已經兵臨中都城下,金國被迫宣佈戒嚴。
早就已經被蒙古打的驚慌失措的金國朝臣,哪裡還有心思接見前來祝壽的南宋使團,餘嶸等人知道沒辦法進入中都了,無奈之下只好返回臨安。
回國以後,餘嶸就報告了蒙古和金國已經開戰的訊息,並且訴說了金國的慘敗。
這個時候有見識的南宋朝臣們立刻就知道歷史即將重演,在蒙古的鐵蹄之下,金國的覆滅不可避免,蒙古成為南宋的鄰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那麼南宋接下來需要做的是什麼呢?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當時的南宋既不主動出兵趁機攻打金國,也不派人和蒙古取得聯絡,滿朝文武就在那裡乾瞪眼。
終於到最後南宋也沒有什麼大動作,僅僅只是讓北邊的三條防線加緊戒備,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決定了,就連一個以後如何面對蒙古的預案也沒有。
其實早在1214年的時候,成吉思汗就打算讓自己的臣子速不罕前去訪問南宋,想要和南宋商量一下兩國建立聯盟共同征討金國。
但是當時蒙古和南宋還隔得挺遠,交通不太便利,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在這期間蒙古依然不放鬆對金國的攻打,金軍面對強盛的蒙古大軍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只能放任蒙古人在黃河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大肆燒殺搶掠。金國最終放棄了原來的都城中都,遷都到汴京。
金國還派遣使臣到南宋去宣佈他們已經遷都的訊息。女真的孱弱被南宋看在眼裡,但是這個時候在對待金國的態度上,這群南宋朝臣又發生了分歧。
有態度強硬的,起居舍人真德秀(想笑)就曾經對宋寧宗建議道:“陛下,我們應該停止繼續向金國繳納歲幣,節省下來的錢財可以犒賞軍隊,修繕軍備。”
真德秀是真的秀,他的這個提議也得到了當時朝堂之上大部分人的支援,他們都建議和女真斷絕友好關係,不繳納歲幣,並且在江淮防線駐守重兵。
也有人建議和金國虛與委蛇,表面上還是很友好,但是以各種理由推脫繳納歲幣這些手段。
也有人主張扶持金國。當時宋朝的大臣衛涇就提出:“雖然金國弱小的國家滅了,但是蒙古這個強大的國家又誕生了,所以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南宋大臣喬行簡就這樣說過:“強大的蒙古國肯定可以消滅金國,金國雖然和我們大宋有仇,但是現在金國相當於我們的屏障,唇亡齒寒的道理難道還沒有學會嗎?我們應該繼續給予金國幫助,讓他們能夠抵抗蒙古。”
工部尚書徐應龍也說過:“金國一輸再輸往南方逃離,馬上就要到我們曾經的境地了。金國覆滅了我們就會有一個新的強敵,更加讓我們憂慮啊。”
兩種態度都有很多人支援,但是在經過一致商定以後,宋理宗決定採用強硬派的意見,停止對金國繳納歲幣。在停止繳納歲幣的同時,南宋也開始派人和蒙古進行親密接觸。
蒙古和南宋第一次取得聯絡還是在1218年,當時蒙古使臣覲見宋寧宗,寧宗表示願意和蒙古建立友好關係。
兩年以後,趙珙出使蒙古見到了木華黎,受到了木華黎的盛情款待。同年又派苟夢玉出使,見到了成吉思汗。
金國被蒙古在北邊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金國的皇帝就想到了南宋,畢竟蒙古實在是太強了,金國不被滅就很不錯了。
但是南宋弱啊,如果把南宋給滅了,那是不是就可以和蒙古有一戰之力了呢?抱著這個念想,金國皇帝決定出兵攻打南宋。
但是現實徹底將他給打敗了,現在的金國軍隊已經不如以前了,在幾年之後,金國的最後一支二十萬精銳軍隊損耗殆盡,但是在南宋戰場上,經過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金國的國力再次衰弱了。
金國自作孽的行為導致南宋一直以來的平和態度產生了變化,就連曾經一度想要扶持金國的右丞相史彌遠也一改風格,主張攻打金國。
蒙古在這期間將西夏給滅了,金國西邊的屏障也沒有了,它的存活時間進入了倒計時。
蒙古軍隊想要徹底消滅金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借道,從南宋境內傳過去就可以長驅直入,金國覆滅指日可待。
南宋也發現了蒙古的這個企圖,但是由於決策上的失誤,南宋判斷錯了蒙古入境的位置,所以對於蒙古的入侵沒有絲毫辦法,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蒙古大軍在南宋境內馳騁。
而負責抵禦蒙古軍隊的桂如淵早就忘記了自己的職責,跑到合州躲了起來。
蒙古大軍順利進入金國境內,內外夾擊之下,金哀宗試圖做出最後的抵抗,派出使者去向南宋訴說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那時候的金國早就沒有了能夠讓南宋幫忙的實力,最終在南宋和蒙古的夾擊之下,金國覆滅了。
在當時金國已經註定失敗的局勢下,南宋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的策略,只能夠和蒙古聯合共同滅金,說不定還能撈到一些地盤和蒙古對抗。
在滅金過程中,南宋收復了兩淮全境還打進了關中,看上去確實是收穫頗豐,但是這些地盤都是虛的,很快就被蒙古給收回了。後來蒙古和南宋展開決戰,南宋也沒有辦法抵禦蒙古的鐵蹄,最終導致國滅。
南宋的皇帝和大臣們不知道如果金國滅了南宋就將獨自面對蒙古的局面嗎?
他們比誰都清楚,但是他們沒得選擇,如果幫助金國,也只不過是減緩了金國覆滅的速度而已,幫助蒙古還可以取得一線生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南宋必須要聯蒙滅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