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笑廳
-
2 # 使用者4651091532648
秦始皇陵考古專案近日取得重大進展,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等有關部門運用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勘探的結果首次證實秦陵底下確實存在地宮和墓室,並確定了地宮的位置。
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中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法等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秦始皇的真墓就在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初步探測顯示,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秦始皇墓室確實體現了“千古一帝”的氣派。
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
始皇陵是否被盜尚不得而知
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佈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據秦始皇墓內以水銀模擬天下江河的傳說加以推測,可能反映了秦朝時期華人的江河地理概念,例如可能與秦始皇到過渤海有關。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秦始皇墓是座龐大地宮
據新華社電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中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等物探、化探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27日,透過驗收的科技部“863”計劃專案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說,根據本次測量探測,“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秦始皇墓揭開神秘面紗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中國科技工作者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據專案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佈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到底有沒有要看什麼時候進去咯
秦陵揭秘
千古懸秘
公元前210年,一位13歲繼位,執政28年親手締造了華夏統一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帶著滿腔宏願撒手人寰。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暫的50餘年,卻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而在他死後留下的歷經38年建設而成的陵墓也完成了中國上古文化的一次大集結,已經逝
去的歷史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
秦陵考古40年僅冰山一角 大量珍寶藏於地下
國家已開始對秦陵的地下文物進行大規模勘探。有關人士表示,中國對秦陵開展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與考古調查已經有40多年,無數次震驚中外的考古大發現,還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大量的珍寶還深藏在地下。
秦陵從葬之豐富世所罕見
??秦始皇帝陵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陵墓,修建歷時38年,動用民工70餘萬人,陵園規模之大,從葬之豐富,世所罕見。我們所熟知的秦兵馬俑坑並不是秦陵的核心區域。
??據瞭解,經過40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在秦陵封土周圍,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內城和外城兩重較大的且相互套合的城牆,外城牆以內的面積約2.13平方公里,構成了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區域,目前已發現的主要遺址和遺蹟有帝陵封土、銅車馬坑、寢殿、便殿、陪葬墓區、珍禽異獸坑、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等。??
據透露,這些重要的發現也僅是秦陵的“冰山一角”,僅秦陵外城以內就有130萬平方米未經過文物勘探,其中約有30萬平方米的範圍為村莊所覆蓋。由於秦陵的建設經歷了秦朝前、後兩個時期,致使陵園的整體佈局顯得規劃不夠;與一般意義上的帝王陵相比,秦陵的範圍不僅包括陵園本身,還拓展到陵園以外,其範圍隨著新的發現一次次地出乎人們的想象。
秦陵還有大量文物沒有發現
秦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著名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判斷,秦陵陵區範圍應以封土為中心,東至代王鎮,西至臨潼區東關,北至魚池建築遺址,南至驪山,總佔地面積約56.25平方公里。?
在外城以外目前已發掘和探明的重要遺址有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銅鶴坑、魚池遺址、石鎧甲加工場和大片的建築遺址。從已發現的遺址等分析,在面積約17.5平方公里的範圍的地下應有大量遺蹟分佈,是與帝陵核心區密切相關的文物遺址密集區。但由於條件所限,秦陵外城以外只勘探了很小一部分,地下文物情況不完全明瞭。??
考古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經2000餘年的變遷,雖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內、外城垣基礎至今儲存較為完好,封土本身未見大規模破壞跡象。專家預計地上、地下仍遺留和埋藏著極為豐富的珍貴文物,並未遭到根本性的毀滅。考古部門的相關人士透露,他們計劃在5年內完成秦陵的勘探任務,但這還需視具體條件而定。
高聳的封土,連綿的夯土城垣,雄偉的宮殿廟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宮,窮奢豪華的陪葬品,在秦朝末年那場戰事更迭後成為千古之謎,往日盛況空前的陵園在地面上幾乎蕩然無存,除卻山巒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聳立在驪山腳下,一座美倫美奐的世界靈魂樂園,隨著主人謝幕,倏忽間變得朦朧迷離。面對這上古文化的結晶物,千百年來,人們只剩下陣陣幽思和滿腔感慨。千古懸秘,令多少人充滿了遐想。而今對秦宮地宮勘測歷史性的突破更是把整個秦陵之迷零距離地擺到了我們的面前。
秦始皇,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皇帝。生前揮戈千軍萬馬,橫掃六合,“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在他死後,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秦始皇陵。
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秦陵在巍巍群山環抱之中與山川大地渾然一色,在凝重的綠色與高大的暮色之下究竟隱藏著這位帝王制造的多少謎團?
這一切都在公元前210年被封土之後與世隔絕了。
2000多年來,世人一直為揭開這個謎底不停地探索、努力……
從1962年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勘查起,到1974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的橫空出世,再到今天秦陵地宮位置的確定,秦陵“深埋”的謎底將一個個被揭開,但正如一位考古學家所說:“這或許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探索之路
西安向東,驪山腳下,矗立著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堆——這就是埋葬著中國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來這周圍56.25平方公里的陵墓周圍不斷地帶給世人驚奇,更讓它顯得神秘。
關於秦始皇陵史書的記載僅是隻言片語,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它的好奇,一些帶有民間性質的傳說,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懸念。
陸據《史記》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漢書·賈山傳》則記日:“(始皇)死葬驪山,史徒數十萬人,曠日十年。下徹三泉合彩金石,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中成觀遊,上成山林。”
從史書的片斷中,我們只能想象得出秦始皇陵內部的富麗堂皇,除卻數以萬計的奇珍異寶,其陵墓內部結構也相當巧妙,水銀做成的江河湖海,各種機關重重,那麼多的水銀是如何弄進去的,它究竟有多奢華,尤其是對地宮富麗堂皇的結構和匪夷所思的陪葬品記載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這些都構成了先秦文化最大的謎團之一。然而,謎還不僅僅是這些,秦始皇陵整個陵區面積達到56.25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區地下究竟有多少東西?
據記載,陵園仿照秦朝都城咸陽而建,皇陵的封土夯築而成,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高115米,和30層樓高度差不多,偌大的封土堆的封土從何取的?這項工程規模龐大和施工巨大的難度,以秦朝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能否完成?
在傳說中項羽曾經火燒秦陵,但也有人說是揭竿而起修陵人燒的,究竟秦陵有沒有被人為燒過,那又是誰將其付之一炬?
更讓人們關注的是,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陵園,按照史書記載的富麗堂皇,而在1961年才正式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前有沒有人對陵墓垂涎三尺,秦陵究竟有沒有被盜過呢?
這一切都是懸疑重重。
秦始皇的重重迷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學者苦苦的追索和不懈的探求。
據媒體報道,早在明朝穆祝就實地進行過對秦始皇陵園的考察,對實地記錄了陵園內外城、門址的具體尺寸。此後日本和法國的學者也對封土進行了實地測量、調查。“但他們的工作僅限於對地面建築的勘測,而對陵寢、制度方面倘未涉及。”秦陵工作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只是表面上的考察,並不能解開人們心頭的迷團。”
1962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了對秦始皇陵園的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測。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了陶質五角形水管管道和石質熱排水管管以及三處建築遺址,這次發現初步認定秦始皇偌大的陵園有相當科學的排水系統。據文獻記載,修秦陵的時候,為了防止修建地宮地下水進去,有一個穿三泉的說法。考古學家發現,圍繞秦始皇陵地宮將近一週修了一個大壩,當挖地宮的時候水就順著水渠排走了,下游採用的坎兒井,這比新疆坎兒井發現早幾十年。秦陵南高北低,流水可以透過排水系統順流下來,設計相當完美。
對排水系統的發現令考古學家為之一震。既然如此,秦陵內的文物應該沒有被水的浸泡,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應該儲存完好。
然而,多種史料記載,秦陵建好不久即遭火焚和盜損,今天出土的水禽坑、陪葬坑等都有過火焚的痕跡,所有的發現似乎都預示著不好的猜測,這是一個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現實。但對於項羽發掘秦陵的記載有關專家提出了質疑項羽總共在陝西呆了幾個月,是否有時間組織大規模的發掘?據史書記載,此後赤眉軍、後趙石勒與石季尼等都曾盜掘秦陵。這種說法為秦陵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1974年3月27日,一個註定要改變秦陵考古歷史的日子。西楊村農民在打井過程中,一個叫楊志發的農民發現了陶片和陶俑人頭。當時他們並沒有在意,一位管水利的幹部將其彙報到縣文化局,趙康民,一個註定被寫入秦陵考古史的人,他敏銳的感覺到這可能是秦陵墓葬的一部分。就是這一瞬間的感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陵兵馬俑橫空出世了。500餘件陶俑、24匹陶馬、6乘戰車及大批兵器在考古工作者的鏟頭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向人們初步展示了秦國氣吞山河的軍事實力。
秦始皇兵馬俑的出現震驚了世界,人們對秦朝的龐大氣勢和精湛的手工藝嘖嘖稱讚,同時,對秦始皇陵的歷史重現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一個兵馬俑殉葬坑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蹟,人們更有理由相信,一旦埋藏在地下的秦始皇陵完全“重見天日”該是何等壯觀,對秦始皇陵的探測與考察工作真正得到了重視。
在後來的日子,驚喜一個接著一個。
1974年7月,在陵園外城東71附近初步調查了門闕遺址,發現農民在平整土地過程中出土的門基石、石條等建築遺物,透過測量確定了內城的範圍和宮殿遺址。
1976年,在陵園東側發現了80座馬廄坑加上歷年的發現共確定了98座,透過部分發掘清理出土了第一批陪葬墓資料。
1978年陵園考古的工作依然是碩果累累。連繼發現了幾座大型墓葬其中包括姚池頭修陵人墓地,驗證了史書記載的關於修陵的民工全部被處死的資料。
1980年,勘探在封土南側展開。年初,地宮南牆初現端倪。後來在內城又發現了33座小型墓葬併成功發掘和提取了兩匹彩繪銅車馬。
……
在近40年對秦陵的勘測和發掘過程中,僅在秦陵內外的地下共發現了各類陪葬坑、陪葬墓60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5萬多件各類文物。秦陵陪葬坑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較大程度地再現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舉凡車馬出行,中央廄苑、角低俳優、兵備武庫、整裝軍旅、動物犧牲等,描繪了一幅秦國鼎盛時期的濃墨重彩圖。
然而,這些發現只是在陵園的外圍。秦始皇陵的地宮——也就是皇陵的核心究竟是怎麼樣的,成為迄今為止秦陵最大的謎團之一。
回覆列表
秦始皇陵考古專案近日取得重大進展,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等有關部門運用遙感和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勘探的結果首次證實秦陵底下確實存在地宮和墓室,並確定了地宮的位置。
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中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地質雷達法等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秦始皇的真墓就在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初步探測顯示,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秦始皇墓室確實體現了“千古一帝”的氣派。
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
始皇陵是否被盜尚不得而知
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佈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據秦始皇墓內以水銀模擬天下江河的傳說加以推測,可能反映了秦朝時期華人的江河地理概念,例如可能與秦始皇到過渤海有關。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秦始皇墓是座龐大地宮
據新華社電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質建築的墓室主體尚未坍塌進水。“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中國科技工作者應用重力、磁法、高密度電法等物探、化探技術,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27日,透過驗收的科技部“863”計劃專案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說,根據本次測量探測,“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
秦始皇墓揭開神秘面紗
“世界第八奇蹟”秦始皇陵長期存在一系列疑問,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宮結構尺寸怎樣,墓室是否坍塌進水?中國科技工作者經過歷時一年的勘查試驗驗證,終於揭開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謎。
據專案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劉士毅介紹,本次測量探測到由地宮開挖後回填夯土引起的明顯重力異常以及彈性波法反射異常,由開挖範圍對應封土堆細夯土牆引起的明顯磁異常,由墓室引起的高電阻率異常,開挖範圍內汞異常,宮牆引起重力異常和繞射點異常。這些異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畫出一個巨大地下建築群輪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規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築群。因此,現在可以回答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秦始皇地宮、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劉士毅說,初步評估,地宮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開挖範圍主體約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開挖範圍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頂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宮牆頂深海拔高程約471米,高約16米,寬約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125米。宮牆之上的細夯土牆與宮牆位置、範圍基本一致,高約30餘米。測量探測到的封土堆汞異常分佈特點耐人尋味:北、東最強,南、西次之,北、西最弱。
劉士毅說,由於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進行三維探測與反演,磁法的人為干擾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測量只給出地宮建築位置、埋深、大小、形狀。至於墓室內所藏珍寶是否如史書記載的那樣,以及是否被盜,是非到開挖之日無法解開的謎語。
到底有沒有要看什麼時候進去咯
秦陵揭秘
千古懸秘
公元前210年,一位13歲繼位,執政28年親手締造了華夏統一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帶著滿腔宏願撒手人寰。雖然他的生命只有短暫的50餘年,卻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而在他死後留下的歷經38年建設而成的陵墓也完成了中國上古文化的一次大集結,已經逝
去的歷史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合。
=================================
秦陵考古40年僅冰山一角 大量珍寶藏於地下
國家已開始對秦陵的地下文物進行大規模勘探。有關人士表示,中國對秦陵開展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與考古調查已經有40多年,無數次震驚中外的考古大發現,還只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大量的珍寶還深藏在地下。
秦陵從葬之豐富世所罕見
??秦始皇帝陵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陵墓,修建歷時38年,動用民工70餘萬人,陵園規模之大,從葬之豐富,世所罕見。我們所熟知的秦兵馬俑坑並不是秦陵的核心區域。
??據瞭解,經過40多年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在秦陵封土周圍,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內城和外城兩重較大的且相互套合的城牆,外城牆以內的面積約2.13平方公里,構成了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區域,目前已發現的主要遺址和遺蹟有帝陵封土、銅車馬坑、寢殿、便殿、陪葬墓區、珍禽異獸坑、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等。??
據透露,這些重要的發現也僅是秦陵的“冰山一角”,僅秦陵外城以內就有130萬平方米未經過文物勘探,其中約有30萬平方米的範圍為村莊所覆蓋。由於秦陵的建設經歷了秦朝前、後兩個時期,致使陵園的整體佈局顯得規劃不夠;與一般意義上的帝王陵相比,秦陵的範圍不僅包括陵園本身,還拓展到陵園以外,其範圍隨著新的發現一次次地出乎人們的想象。
秦陵還有大量文物沒有發現
秦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著名考古學家袁仲一先生判斷,秦陵陵區範圍應以封土為中心,東至代王鎮,西至臨潼區東關,北至魚池建築遺址,南至驪山,總佔地面積約56.25平方公里。?
在外城以外目前已發掘和探明的重要遺址有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銅鶴坑、魚池遺址、石鎧甲加工場和大片的建築遺址。從已發現的遺址等分析,在面積約17.5平方公里的範圍的地下應有大量遺蹟分佈,是與帝陵核心區密切相關的文物遺址密集區。但由於條件所限,秦陵外城以外只勘探了很小一部分,地下文物情況不完全明瞭。??
考古鑽探資料表明,秦始皇陵經2000餘年的變遷,雖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壞,但內、外城垣基礎至今儲存較為完好,封土本身未見大規模破壞跡象。專家預計地上、地下仍遺留和埋藏著極為豐富的珍貴文物,並未遭到根本性的毀滅。考古部門的相關人士透露,他們計劃在5年內完成秦陵的勘探任務,但這還需視具體條件而定。
高聳的封土,連綿的夯土城垣,雄偉的宮殿廟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宮,窮奢豪華的陪葬品,在秦朝末年那場戰事更迭後成為千古之謎,往日盛況空前的陵園在地面上幾乎蕩然無存,除卻山巒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聳立在驪山腳下,一座美倫美奐的世界靈魂樂園,隨著主人謝幕,倏忽間變得朦朧迷離。面對這上古文化的結晶物,千百年來,人們只剩下陣陣幽思和滿腔感慨。千古懸秘,令多少人充滿了遐想。而今對秦宮地宮勘測歷史性的突破更是把整個秦陵之迷零距離地擺到了我們的面前。
秦始皇,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皇帝。生前揮戈千軍萬馬,橫掃六合,“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在他死後,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秦始皇陵。
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秦陵在巍巍群山環抱之中與山川大地渾然一色,在凝重的綠色與高大的暮色之下究竟隱藏著這位帝王制造的多少謎團?
這一切都在公元前210年被封土之後與世隔絕了。
2000多年來,世人一直為揭開這個謎底不停地探索、努力……
從1962年考古工作者對秦始皇陵進行考古勘查起,到1974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的橫空出世,再到今天秦陵地宮位置的確定,秦陵“深埋”的謎底將一個個被揭開,但正如一位考古學家所說:“這或許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探索之路
西安向東,驪山腳下,矗立著一座孤零零的封土堆——這就是埋葬著中國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陵。2000多年來這周圍56.25平方公里的陵墓周圍不斷地帶給世人驚奇,更讓它顯得神秘。
關於秦始皇陵史書的記載僅是隻言片語,根本無法滿足人們對它的好奇,一些帶有民間性質的傳說,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懸念。
陸據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則記日:“(始皇)死葬驪山,史徒數十萬人,曠日十年。下徹三泉合彩金石,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被以珠玉,飾以翡翠,中成觀遊,上成山林。”
從史書的片斷中,我們只能想象得出秦始皇陵內部的富麗堂皇,除卻數以萬計的奇珍異寶,其陵墓內部結構也相當巧妙,水銀做成的江河湖海,各種機關重重,那麼多的水銀是如何弄進去的,它究竟有多奢華,尤其是對地宮富麗堂皇的結構和匪夷所思的陪葬品記載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這些都構成了先秦文化最大的謎團之一。然而,謎還不僅僅是這些,秦始皇陵整個陵區面積達到56.25平方公里,偌大的陵區地下究竟有多少東西?
據記載,陵園仿照秦朝都城咸陽而建,皇陵的封土夯築而成,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高115米,和30層樓高度差不多,偌大的封土堆的封土從何取的?這項工程規模龐大和施工巨大的難度,以秦朝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能否完成?
在傳說中項羽曾經火燒秦陵,但也有人說是揭竿而起修陵人燒的,究竟秦陵有沒有被人為燒過,那又是誰將其付之一炬?
更讓人們關注的是,秦始皇陵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帝王陵園,按照史書記載的富麗堂皇,而在1961年才正式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前有沒有人對陵墓垂涎三尺,秦陵究竟有沒有被盜過呢?
這一切都是懸疑重重。
秦始皇的重重迷霧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學者苦苦的追索和不懈的探求。
據媒體報道,早在明朝穆祝就實地進行過對秦始皇陵園的考察,對實地記錄了陵園內外城、門址的具體尺寸。此後日本和法國的學者也對封土進行了實地測量、調查。“但他們的工作僅限於對地面建築的勘測,而對陵寢、制度方面倘未涉及。”秦陵工作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這只是表面上的考察,並不能解開人們心頭的迷團。”
1962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了對秦始皇陵園的一次全面的考古勘測。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了陶質五角形水管管道和石質熱排水管管以及三處建築遺址,這次發現初步認定秦始皇偌大的陵園有相當科學的排水系統。據文獻記載,修秦陵的時候,為了防止修建地宮地下水進去,有一個穿三泉的說法。考古學家發現,圍繞秦始皇陵地宮將近一週修了一個大壩,當挖地宮的時候水就順著水渠排走了,下游採用的坎兒井,這比新疆坎兒井發現早幾十年。秦陵南高北低,流水可以透過排水系統順流下來,設計相當完美。
對排水系統的發現令考古學家為之一震。既然如此,秦陵內的文物應該沒有被水的浸泡,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應該儲存完好。
然而,多種史料記載,秦陵建好不久即遭火焚和盜損,今天出土的水禽坑、陪葬坑等都有過火焚的痕跡,所有的發現似乎都預示著不好的猜測,這是一個誰都不願意看到的現實。但對於項羽發掘秦陵的記載有關專家提出了質疑項羽總共在陝西呆了幾個月,是否有時間組織大規模的發掘?據史書記載,此後赤眉軍、後趙石勒與石季尼等都曾盜掘秦陵。這種說法為秦陵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1974年3月27日,一個註定要改變秦陵考古歷史的日子。西楊村農民在打井過程中,一個叫楊志發的農民發現了陶片和陶俑人頭。當時他們並沒有在意,一位管水利的幹部將其彙報到縣文化局,趙康民,一個註定被寫入秦陵考古史的人,他敏銳的感覺到這可能是秦陵墓葬的一部分。就是這一瞬間的感覺,世界第八大奇蹟——秦陵兵馬俑橫空出世了。500餘件陶俑、24匹陶馬、6乘戰車及大批兵器在考古工作者的鏟頭下,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向人們初步展示了秦國氣吞山河的軍事實力。
秦始皇兵馬俑的出現震驚了世界,人們對秦朝的龐大氣勢和精湛的手工藝嘖嘖稱讚,同時,對秦始皇陵的歷史重現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一個兵馬俑殉葬坑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蹟,人們更有理由相信,一旦埋藏在地下的秦始皇陵完全“重見天日”該是何等壯觀,對秦始皇陵的探測與考察工作真正得到了重視。
在後來的日子,驚喜一個接著一個。
1974年7月,在陵園外城東71附近初步調查了門闕遺址,發現農民在平整土地過程中出土的門基石、石條等建築遺物,透過測量確定了內城的範圍和宮殿遺址。
1976年,在陵園東側發現了80座馬廄坑加上歷年的發現共確定了98座,透過部分發掘清理出土了第一批陪葬墓資料。
1978年陵園考古的工作依然是碩果累累。連繼發現了幾座大型墓葬其中包括姚池頭修陵人墓地,驗證了史書記載的關於修陵的民工全部被處死的資料。
1980年,勘探在封土南側展開。年初,地宮南牆初現端倪。後來在內城又發現了33座小型墓葬併成功發掘和提取了兩匹彩繪銅車馬。
……
在近40年對秦陵的勘測和發掘過程中,僅在秦陵內外的地下共發現了各類陪葬坑、陪葬墓600餘座,出土各類文物5萬多件各類文物。秦陵陪葬坑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較大程度地再現了秦始皇生前的生活,舉凡車馬出行,中央廄苑、角低俳優、兵備武庫、整裝軍旅、動物犧牲等,描繪了一幅秦國鼎盛時期的濃墨重彩圖。
然而,這些發現只是在陵園的外圍。秦始皇陵的地宮——也就是皇陵的核心究竟是怎麼樣的,成為迄今為止秦陵最大的謎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