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頑石愛生活

    劉邦和呂后生的兒子就是劉盈,劉邦統一天下,當了皇帝,他就把原配呂后封為了皇后,然後把他們兩人的兒子劉盈封為了太子。

    這也就是說,沒有意外的話,劉邦百年之後,繼承皇位的人就是劉盈了。

    可是,到了後來,竟然有人要給劉盈爭奪太子之位了。

    這個人就是戚夫人,關羽戚夫人的故事,我們肯定是不陌生的。她是劉邦最為寵愛的一個女人,戚夫人不但年輕,而且多才多藝,她會譜曲,會唱歌,還會跳舞。

    呂后和她比起來,簡直就沒有辦法相比。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劉邦一直都是給戚夫人生活在一起的。

    呂后儘管對劉邦這種做法,很是無奈,但是,她也沒有辦法。

    不過,呂后想了想,她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公平的,畢竟劉邦把她封為了皇后,把她的兒子封為了太子。

    她呂后才是天底下最有權勢的女人,她的兒子以後就是漢朝的皇帝。他們才會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贏家。

    正是因為想到這些,呂后覺得即使得不到劉邦的愛,也沒有什麼。只要自己能夠牢牢的抓住權利,就可以了。

    可是,事實上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這時候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愛,也打起了太子的主意。戚夫人和劉邦生的兒子就是劉如意,而且劉如意也是劉邦最寵愛的一個兒子。

    我們光聽劉如意這個名字,就已經覺察出,劉邦對他的愛了。

    戚夫人整天給劉邦吹枕頭風,說讓劉邦把劉盈的太子之位給廢掉,然後換成劉如意。

    劉邦對於這一提議,竟然沒有反對。

    當然了劉邦先是徵求了大臣的意見,他找到了主管禮儀的叔孫通,商議能否換太子。叔孫通說,你要是換太子的話,我就當場血濺五尺,立刻自殺。

    劉邦見叔孫通這樣說,嚇的也不敢提換太子了,他說只是隨便說說。

    可是,劉邦還是不死心,他又找到了御使大夫周昌商量,周昌也說太子劉盈沒有犯錯,你不能換他,反正我是不同意換的。

    當劉邦給周昌商議換太子的事情之時,正好被呂后聽到了。周昌因為給太子劉盈說話,呂后還特意找到周昌,給周昌磕頭,以感謝他保劉盈的太子之位。

    但是,最終劉邦還是要換太子。

    這個時候呂后絕望了,她一定要保住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就在她覺得無路可走的時候。她想到了張良,張良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劉邦的人。

    若是說這個世上有一個人,能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也只有張良了。

    可是,張良不願意摻和劉邦的家事,不管呂后用什麼辦法,張良就是不見呂后。不得已呂后就命令自己的哥哥,把張良給綁到了自己家,非要張良給她出個主意。

    張良被逼無奈,他就說出了商山四皓。張良說,也許只有商山四皓能讓劉邦不再提換太子的事情。

    那麼商山四皓,究竟是什麼人呢?

    原來商山四皓,就是四個山野高人,當年劉邦就想找他們輔佐自己,可是,商山四皓看不起劉邦,他們覺得劉邦沒有禮貌,整天愛罵娘。他們受不了這樣的氣,所以,他們拒絕出山。

    張良的意思就是說,也許,當劉邦看到這幾個連自己都不服侍的人,竟然服侍太子劉盈的時候,他就會改變換太子的想法了。

    畢竟太子劉盈,比起他劉邦還,還是有人格魅力的。你別管怎麼說,人家是把商山四皓給弄來了。

    呂后聽了張良的說法,就讓太子劉盈,親自去迎接商山四皓。

    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當劉邦看到昔日的四個不願意輔佐自己的有智慧的高人,竟然輔佐自己兒子的時候。

    這時候劉邦有了一番感慨。

    劉邦就告訴戚夫人,你以後再也不要說換太子的事了。現在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了,我的弓箭,再也射不到他了。

    言外之意就是說,即使是他劉邦,也換不了太子之位了。

    所以,太子的事情到這裡也就算結束了吧。

    戚夫人聽到劉邦這樣回答,一直哭。可是,木已成舟,劉邦既然決定不換太子了,那這個事情就不會改變了。

    所以說保住劉盈太子之位的,正是張良,他給呂后出的主意就是商山四皓。

  • 2 #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年少之時,也曾遊學天下,當時他想去給信陵君魏無忌當門客,結果人還沒有走到,魏無忌就薨了。劉邦無奈之下只得回家,在路上遇到了張耳,跟劉邦不同,張耳曾是魏無忌的座上客,且家財萬貫!張耳收留了劉邦一段時間,並跟他提到商山四皓,說這四位老人學識淵博,志向高遠,但無緣一見。劉邦回家時也去商山拜見這四位老人,結果吃了閉門羹。

    劉邦當了皇帝后,立嫡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劉邦喜歡戚夫人,同時也認為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更像他自己,聰明而狡猾。反觀劉盈,仁弱有餘而殺伐不足,正氣凜然而頗顯迂腐,劉邦就想廢黜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呂后年老色衰,不得劉邦寵愛,於是她找到以足智多謀成名於世的張良,希望張良給自己出個主意,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

    張良在推翻秦朝,擊滅西楚後,就淡泊名利,有隱世之念,他並不想參與皇族的內部權力鬥爭。奈何,呂后以萬金之軀給張良跪下,乞求一個保證兒子太子之位穩定的法子,並說太子是國家的將來,太子更立會影響國本。張良不忍大漢二世而亡,天下再陷入戰亂紛爭,就給呂后出主意,去請商山四皓給太子當老師,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必然不會再廢太子。

    呂后親備厚禮,紆尊降貴,以三顧茅廬的誠心去請商山四皓出山輔助太子劉盈。商山四皓不忍心大秦二世而亡的故事重現,於是在耄耋之年下山輔助劉盈,充當了太子之師。劉邦在酒席上見到劉盈身後的商山四皓,驚駭無比;自知商山四皓學究天人,自己以皇帝之尊,見一面尚難,如今卻下山輔助劉盈。劉邦隨即想到了秦始皇與扶蘇父子倆,如果秦始皇早點確定扶蘇的太子之位,何來大秦二世而亡?劉邦驚出一身冷汗,秦始皇的錯誤他不能再犯,至此堅定了保持劉盈太子之位的決心。

  • 3 # 歷史漫漫潭

    張良給呂后出的主意就是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劉盈。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問需要先了解下劉邦為什麼要廢黜太子劉盈?商山四皓又是誰?為什麼“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就使劉邦放棄了廢黜太子的想法?

    首先我們先說下劉邦為什麼要廢黜太子劉盈。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嫡子。年幼的時候劉邦四處征戰,劉盈跟他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不但沒有體會到多少父愛,還因為劉邦和項羽征戰,跟母親呂雉一度成為項羽的俘虜。年少時的顛沛流離,造成了劉盈相對軟弱的性格,再加上父子相聚時間有限,並沒有多麼深厚的感情。所以漢朝建立後,劉盈雖然被冊立為太子,但其實劉邦並不怎麼喜歡他。

    劉邦此時寵幸的是戚夫人,而且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勇敢果決,劉邦認為“此子類我”。再加上此時戚夫人仗著皇帝的寵幸,時常給漢高祖吹枕邊風,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太子。劉邦果然動了廢立太子的念頭。他詢問了自己的大臣,雖然大臣們都反對,但他還是不肯放棄另立太子的想法。

    呂后對此非常著急,最終他向足智多謀的張良請教辦法,張良給他出的主意就是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劉盈。

    那麼“商山四皓”是誰呢?

    他們是秦末漢初四位信奉黃老學說的著名隱士,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他們四人曾經是秦始皇時期七十位博士官中的四位,因為焚書坑儒而辭官避世,隱居在商山,出山時都已八十有餘,鬚髮皆白,皓首老翁,所以世人稱之為“商山四皓”。

    那麼為什麼劉邦看到“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就放棄了廢黜太子的想法了呢?

    大家都知道漢高祖劉邦曾經是秦朝的亭長,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實際上就是流氓出身,本身沒有什麼文化。但是能夠成為開國之君,肯定也是天資聰穎,英明神武的。漢朝建立後,他也明白在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在馬上治天下。治天下要靠文人學子,需要大賢。

    《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後來有一次劉邦和太子劉盈一起宴飲,看到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一問才知是自己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商山四皓解釋道:“我們聽說太子仁愛,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

    劉邦此時考慮到群臣都反對廢立太子,而太子又得到了四位大賢的輔佐,羽翼已成,國家應該是可以放心交付給他的,從此以後就放棄了廢黜太子的想法。

    其實“商山四皓”的出現,在挽回劉邦廢黜太子這件事情上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劉邦並不是僅僅因為四個老頭就改變了想法,真正讓他改變主意的應該是基於四人出現的背後含義和對國家未來發展的考慮。

    背後含義:劉邦作為不世出的英主,肯定明白四人的出現,必定帶動天下讀書人加入太子劉盈的隊伍,太子相當於得到了所有讀書人的支援。

    從國家未來的發展考慮:經過秦末的混戰,百姓已經再也經受不住戰火,這時候國家需要的不是一個跟自己相似的英勇果敢的馬上天子,而是能夠與民休息的仁愛皇帝。從這一點來考慮,劉盈或許比劉如意都更合適作為大漢帝國的下一任皇帝。

  • 4 # 劉一千五

    張良本來寒心於漢初的政治形式。跟劉邦說好了自己多病,不能繼續給國家和皇上出力了。劉邦也答應了。其實也明白張良真正不再在朝廷上晃的原因。

    劉邦就答應了。這個時候,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劉邦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又突然覺得太子劉擔當不起大事,小兒子劉如意跟自己差不多,他就準備要廢立太子了。這樣一來 急壞了呂后。呂后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來反對劉邦的鬼主意。但是反對無效。

    有人就跟呂后說,多說太后你那麼聰明 ,為什麼不去找找留侯張良。張良一定會有主要的。呂后才恍然大悟,感謝了出主意的人以後。就讓自己的兄弟呂釋之帶了重禮去找張良。張良也知道這趟渾水淌不得。這回是讀書的碰上當兵的,沒辦法講。呂釋之纏了幾天,又不敢貿然回去。老姐呂后的脾氣火爆,完不成任務別回去!

    朝廷為這件事真是雞飛狗跳。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劉邦。太傅叔孫通博古引今,耐心細緻,動之以成敗,喻之以變亂,管了幾天,又翻了羊兒瘋,劉邦還是要廢太子。周昌磕破了頭,翻臉不認皇帝,下死勁地說,皇上您要這樣幹,別人臣管不了,但是,我是整死也不奉詔!其他的大臣跪倒一片:皇上三思,皇上三思……

    鑑於這樣的情況,張良再不吭一聲,恐怕兩方都討不了好。

    張良實在躲不過了。就讓呂釋之如此如此。呂釋之回去覆命。呂后又驚又喜,讓兄弟夥帶了幾馬車金銀珠寶,並允許事後成給予優厚報酬,去請秦始皇,漢高祖都請不出山的商山四皓。四皓大喜,欣欣而來。與太子上朝,秒斷劉邦固持的廢立之心。

  • 5 # 郵箱裡的貓

    劉邦在晚年動過想要廢黜他與呂雉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於是呂后求助張良,張良本不想參與這場太子之爭,但經不住呂后的幾番要求,出了一個主意,讓太子去請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這四人均是秦末漢初德望很高的隱士,當初劉邦想請出山為官而被拒絕。最後這四人竟都被劉盈請出,劉邦認為有這四人輔佐,劉盈羽翼已成,就打消了廢黜太子的念頭;

    更深層次的應該是劉邦從這次廢太子的事件背後所代表的呂后勢力。呂后不是像戚夫人那樣的小女人,她有頭腦也有魄力,她是在劉邦未發跡前就下嫁於他。 在劉邦抗秦途中除了操持家事,也為劉邦的事業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因此劉邦帶的一批手下也都很認可呂雉。

    直至後來劉邦成為皇帝后為國家所採取的政策,呂后也都是支援並幫助他,呂后的魄力也體現在後面對異性諸侯王的誅殺;為了國家的休養生息,劉邦提出的無為而治方針呂后也一直履行著,即使在劉邦死後收到來自匈奴的羞辱,呂后都忍下來了。可以看出呂后是頗有政治頭腦與大局觀的,這樣的呂后後面的勢力是很大的。

    所以作為一個出生於底層的貧民皇帝,經歷過秦始皇到秦二世的動亂與覆滅。劉邦知道,如果他一意孤行不顧群臣的意見,執意換太子,那麼剛剛還根基不穩的漢朝可能會發生危機。

  • 6 # 正史風雲

    張良建議呂后尋找“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從而保住了太子之位,表面上看商山四皓起了“定乾坤”的作用,其實不然,這件事錯綜複雜,不是那麼簡單的。

    導讀: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後,立了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本來劉盈作為劉邦的嫡長子,繼承皇位無可厚非,然而,晚年的劉邦越來越發現劉盈軟弱無能,而受她獨寵的戚姬所生的趙王如意剛毅聰慧,深受他喜愛,兩個兒子的重大差別和戚姬的受寵,讓劉邦動了改立太子的心思,這場無聲的角逐,最終以劉邦的妥協結尾,呂后和太子一方勝出。史書上記載,是因為呂后向張良求助,張良為呂后出謀劃策,讓呂后請四位高德的隱士出山相助太子,這四位高人年事已高,但是,名聲很好,號稱“商山四皓”!劉邦非常尊敬他們,幾次請他們出山都沒有如願,所以,一次宴會中劉邦看到四位老人竟然相助太子,誤以為天下歸心於太子,於是放棄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而這只是表面上的歷史,其中錯綜複雜、犬牙交錯的形勢,需要深入地分析,如果您有時間的話,不妨往下看一看。

    一、劉邦想改立太子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

    1.太子劉盈仁慈懦弱,趙王如意剛毅聰慧

    這是劉邦想改立太子最重要的原因,戚姬受寵只是一個推動因素,劉邦作為開國皇帝,有自己的判斷,這才是根本。劉邦不會笨到為了一個寵妃就妄動國之根本,他考慮的是在自己百年之後,誰可以承擔國君的重擔,顯然在他心裡,趙王如意最適合。從劉盈當惠帝的表現來看,劉邦的眼光是沒有錯的,但是,趙王如意在劉邦死後被呂后害死,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君了。

    史書記載,劉邦發現太子劉盈性格軟弱,太不像自己,劉邦說他是“不肖子”,就是哪哪都不像劉邦,而劉如意“類我”,就是說趙王如意在性格上和劉邦非常相似。再加上戚姬受到劉邦的專寵,劉邦改立太子的意願在晚年表現的更加強烈。

    2.戚夫人推波助瀾

    戚姬年輕貌美,她是在劉邦當漢王的時候在定陶所得,從此劉邦到哪裡都帶著她,直到劉邦當上了皇帝仍然獨寵戚姬,一方面是因為戚姬年輕、美麗,而劉邦又好色;另一方面是戚姬能歌善舞,還擅長編曲,各種樂器她也是駕輕就熟,劉邦愛楚歌,著名的《大風歌》就是劉邦所作,所以,劉邦喜歡戚姬不光是肉慾上的喜歡,更是精神上的知音,所以,後宮美女如雲,劉邦獨愛戚姬。

    兩人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御史大夫周昌有一次進宮,正趕上劉邦喝酒,劉邦是一邊吃飯,一邊擁抱著戚夫人(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兩人關係如膠似漆,讓人感嘆,劉邦果然是老當益壯呀!

    戚姬獨受劉邦專寵,又發現劉邦喜歡如意,不喜歡太子。擺在她面前的選擇有兩條,一是恃寵而驕,挑戰呂后和劉盈,幫助兒子爭奪太子之位,自己也能母貧子貴;二是低調做人,尊敬和討好呂后,安安穩穩過自己的幸福生活。戚姬選擇了前面一條,而正是這條路,害的自己萬劫不復。

    3.呂后人老珠黃,早已失寵

    呂后作為劉邦未發跡時候的正妻,史書上對她的容貌沒有記載,說明她長的很一般,而當劉邦晚年時,長相一般的呂后也已經四十歲左右了,可謂是人老珠黃的“黃臉婆”,劉邦對於她估計連看都不想看,更多的是將她作為政治夥伴,他們倆在殺功臣方面配合的還是比較默契的。

    而在廢立太子一事中,呂后雖然地位比戚姬高,但是一個受寵、一個失寵,呂后雖貴為皇后,一旦太子改立,自己的皇后隨時可以被劉邦廢掉。皇室中生存就是這麼殘酷!

    二、劉邦改立太子的阻力

    1.祖宗宗法的制約

    自周朝以來,嫡長子繼承製早已成制,他是皇權延續的既定規則,這種思想已經非常成熟,而且深入人心。廢長立幼歷來是國之大忌,春秋戰國時期為爭奪皇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殘之事層出不窮,無所不用其極。因此,歷代帝王和大臣絞盡腦汁,深入研究對策,最終嫡長子繼承製勝出。

    廢長立幼、廢嫡立庶,是對整個君主繼承製的巨大破壞。因此以張良、周昌、叔孫通為代表的朝中大臣都堅決反對。他們都認為,一旦祖宗宗法制度遭到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劉邦第一次提出改立太子的想法時,反應最激烈的當屬周昌,周昌是個結巴,看他是怎麼說的,周昌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由於周昌的激烈反對,劉邦第一次提議就此作罷。

    史書記載劉邦曾幾次提出改立太子的想法,但是,都不了了之,這裡面宗法制度和朝中大臣的反對起了重要作用。張良也曾出面進諫、孫叔通曾經以死相諫,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2.呂后超強的政治能力和支援她的強大力量

    呂后和戚姬不同,戚姬只依靠劉邦,而呂后善於籠絡朝中大臣,在大臣中有很高的威望,因周昌反對劉邦廢立太子之事,呂后放下皇后的尊貴,對周昌下跪以表感謝之情。呂后在聽到劉邦提出廢立太子之初,曾經恐慌過,但是,很快便鎮定下來,尋求多方面的幫助,做出了自己最大限度的努力。呂后堅韌、剛毅、果敢的性格為她贏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

    在看看支援呂后的力量,一是朝中反對改立太子的大臣,這股力量是很強大的,因為這些大臣都是跟隨劉邦的老臣,在朝中多年為官掌權,政治力量不容小覷;二是外戚集團,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呂釋之都立有軍功,並封為侯,外戚集團的能量也是不小的。

    那麼,劉邦肯定知道這些反對力量,他一定會想,改立了如意,他的位子真的就能坐穩嗎,或許兄弟相殘的事誰也不能保證不發生吧。

    3.劉邦心裡的阻力—對於呂后的歉疚

    呂雉不到二十歲就嫁給了劉邦,而劉邦當時已經是40歲左右的“大叔”了,家徒四壁,劉邦窮的叮噹響不說,還喜歡吃喝嫖賭,呂雉毫無怨言,始終不渝的跟隨劉邦,親自帶著一雙兒女的田間勞作,還得伺候劉邦,說年輕時候的呂雉是賢妻良母,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後來,劉邦私放勞工,斬白蛇起義,縣裡抓不著劉邦,就將呂雉抓起來下了大獄,呂雉在獄中被人虐待,幸好得劉邦的好友任敖(也是一名獄卒)拔刀相助,在監獄裡才好過一些。

    楚漢相爭時,呂雉又被項羽虜了去,在楚營做俘虜,那日子能好過嗎,而且一呆就是兩年多,中間項羽差點煮了同為俘虜的劉邦的老爹,幸好項伯勸阻,要不然項羽煮了劉老爹,還會放過呂雉嗎。

    在有了鴻溝之約後,呂雉終於回到劉邦身邊,然而,發現劉邦早已有了新歡,在她深受磨難、不見天日的歲月裡,劉邦摟著戚姬,又何曾想起過她,無聲的淚水只能在心裡滴落。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竟然還想改立太子,呂雉不但失去了丈夫的寵愛,現在又要失去兒子和自己應有的地位,她如何能不傷心。

    劉邦即使是鐵打的心腸,面對經歷風霜而始終不渝的妻子,又怎能開得了這個口呀!

    三、劉邦放棄改立太子的想法是因為多重原因綜合影響

    1.張良的主意只是營造了“輿論”的力量

    張良讓呂后去請商山四皓,只是希望營造“虛假的輿論”而已。商山四皓是呂后用重金厚禮加上放低姿態請來的,不是主動依附於太子的,劉邦在宴會上發現太子身邊跟隨著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又說他們是主動效力於太子,劉邦誤以為天下人心不在戚夫人和趙王一邊,而在太子一邊,所以放棄太子改立一事。

    2.改立太子的阻力是重要原因

    上文已經分析了三大阻力,這三大阻力都是真實存在的,讓劉邦心生忌憚。這裡不再重複贅述。

    3.劉邦的搖擺不定和不作為

    劉邦到晚年時,一直想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而且還不斷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其實,是不夠理智的。因為劉邦深知祖宗宗法、朝中大臣、呂氏集團都會反對,而且理由充分,所以,他應該提前採取措施弱化反對力量,提升趙王如意的支援力量,此消彼長之下,有把握了再提此事。因為這件事非同小可,弄不好是要血流成河的。

    但是,劉邦並沒有實際行動,他的想法只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打壓反對勢力,提升支援力量。因為他心裡始終搖擺不定,再加上自己沒有在這件事上下定決心,提前謀劃和安排,所以,在他受重傷,心知自己時日無多的情況下,他只能放棄,如果再給他幾年時間,而他又真正下定了決心,是很有可能完成改立的。

  • 7 # 清水空流

    先說一個問題,劉邦根本沒有替換太子的劉盈的意思。不過是哄著戚夫人哄著玩,但戚夫人當了真。在漢初有兩大勢力集團,一個是功臣集團,一個是宗室諸王室。他們雖然彼此不睦,但在太子的問題上兩大集團卻是一致的,就是必須確保太子劉盈的地位。

    呂后以為劉邦要替換太子,挾持張良出主意,張良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才“亂出主意”讓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做出太子天下歸心的意圖。呂后當真,與其說是讓讓劉邦看到天下歸心意圖。不如說是劉邦讓群臣知道,太子地位的穩固。也是自己意圖的體現。劉邦看到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就坡下驢告訴戚夫人太子實力已成。戚夫人也只有放棄。

    這種事情也就騙騙戚夫人這樣的傻白甜。太子劉盈雖然柔弱,但其背後是有兩大龐大的勢力支援的,呂后更非等閒之輩,對比之下劉如意就勢單力薄了。劉邦就算真要替換太子。真的十分困難。而戚夫人的最大的無知就在於她的天真和幼稚,她認為僅僅依靠劉邦的寵愛和就可以廢掉太子,因為沒有朝臣和利益集團的支援根本就沒戲。而整個商山四皓在《史記》裡,就露了這一個臉,就再也沒有了,可見商山四皓也是無能之輩。

    劉邦不過是以此為藉口堵戚夫人的嘴而已,沒有商山四皓也有周山四皓。張良對此看的很明白,不過是順勢而已。退一萬步說,劉邦真要換太子,商山四皓算個屁,韓信都給宰了,四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劉邦會在乎?四個老頭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一代開國之君是知道“名聲“根本沒有任何用處。所謂民意和人心在開國皇帝眼裡一文不值。

    劉邦的行為也有試探張良的意思。張良的行為也讓劉邦知道,功勳集團是反對更換太子的。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即便想換也是徒勞無益的,商山四皓不過是個道具而已。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 8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其實劉邦根本不想換太子,只不過借這個名義來試探漢朝大臣。

    漢朝其實有三股勢力,劉姓為首的宗親皇族勢力,以呂姓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蕭何、張良、周勃、陳平為首的功勳大臣勢力(還不包括幾位異姓王)。

    劉邦創業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晚的,當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已經垂垂老矣,看著自己善良懦弱的繼承人劉盈,悲從心來。 就自己這羸弱的兒子,怎麼能鎮壓的住手下那些桀驁不馴的大臣們。

    為了漢朝的穩固,為了自己老劉家的皇位,劉邦決定實施三大政策:

    第一、打壓功勳勢力,屠殺異姓王

    在當時,三大勢力中最強大的勢力是功勳勢力,所以劉邦、呂后都挖空心思的對付功勳勢力,其中異姓王首當其中。

    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楚王韓信先是被貶為淮陰侯,接著被設計殺害;韓王信遭到猜忌,投降匈奴,後來被漢將柴武斬殺;彭越、英布、臧荼因謀反被殺掉;趙王趙耳早逝,其子張敖承襲趙王爵位後卻受牽連入獄,被降為列侯;盧綰叛亂,身死匈奴。可以說,整整八位異姓王中只有長沙王吳芮一人得以倖免。

    第二、大肆分封劉姓皇族

    封自己二哥劉仲為代王。封遠房堂兄劉賈為荊王,同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

    還分封自己的兒子:封劉肥為齊王,劉如意為趙王,劉恆為代王,劉恢為梁王,劉友為淮陽王,劉長為淮南王,劉建為燕王。

    第三、大力扶持呂后權威和後族勢力

    呂后的雷厲風行、心狠手辣,已經向劉邦證明了只有呂后才有資格成為後宮之主。

    況且呂后是和劉邦一起創業出身的,在功勳大臣心中的聲望也極高,她的存在也能暫時籠絡和穩住眾兄弟對大漢的忠心。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終於使得劉氏皇族勢力+後族勢力(外戚勢力)稍微>功勳勢力,自此漢朝的幾大勢力終於平衡。

    而作為嫡長子的劉盈,劉氏皇族是真心擁護他的,作為呂后的親生兒子,後族外戚勢力也是站在劉盈這一邊的。

    但是即便如此,劉邦依然不放心,他因此設了一個局,一個逼出功勳大臣站出來表態的局。

    於是就出現了戚夫人,出現了趙如意,出現了商山四皓。

    其實劉邦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草根皇帝,會因為四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子而改變自己的策略嗎?劉邦連韓信都敢殺,這樣的人會尊重所謂的“商山四皓”;在看看所謂的大賢“商山四皓”,別說為後世,就是在當時也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地方,說明這四位也只是平庸的隱士而已。

    這四位老頭子其實就是一個幌子,一個逼出功勳大臣表態的引子。

    於是作為功勳勢力的代表張良站出來了,提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建議,劉邦也不痛不癢的默認了這個建議,呂后也裝作歡喜若狂的態度接受了這個建議。

    劉邦只需要一個態度,一個功勳勢力擁護太子劉盈的態度,有這個態度就夠了。

    在這場大戲中,劉邦穩固了漢朝江山,呂后、劉盈穩固了自己的位置,張良也沒失去什麼,戚夫人自作自受,沒有呂后的能力妄想呂后的權力,真正可憐的只有矇在鼓裡的趙王劉如意。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呂后派人毒死劉如意,諡號隱王。

    劉邦喜歡劉如意嗎?可能是有點喜歡,但是為了自己漢朝的江山,卻毫不猶豫的把他推出去當靶子;

    再聯想當年劉邦為了逃命,可以拋妻棄子;

    再聯想到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抓來,置於俎上,威脅劉邦說:“如果你再不撤軍的話,我就把你的父親給煮了。”劉邦聽後不為所動,反說:“你我二人原來都是楚懷王的手下,曾一起向天起誓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如同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煮我的父親,那麼請烹後分我一杯肉羹吧。”

    劉邦也是一位狠人啊!

  • 9 # 頑石愛生活

    劉邦和呂后生的兒子就是劉盈,劉邦統一天下,當了皇帝,他就把原配呂后封為了皇后,然後把他們兩人的兒子劉盈封為了太子。

    這也就是說,沒有意外的話,劉邦百年之後,繼承皇位的人就是劉盈了。

    可是,到了後來,竟然有人要給劉盈爭奪太子之位了。

    這個人就是戚夫人,關羽戚夫人的故事,我們肯定是不陌生的。她是劉邦最為寵愛的一個女人,戚夫人不但年輕,而且多才多藝,她會譜曲,會唱歌,還會跳舞。

    呂后和她比起來,簡直就沒有辦法相比。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劉邦一直都是給戚夫人生活在一起的。

    呂后儘管對劉邦這種做法,很是無奈,但是,她也沒有辦法。

    不過,呂后想了想,她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公平的,畢竟劉邦把她封為了皇后,把她的兒子封為了太子。

    她呂后才是天底下最有權勢的女人,她的兒子以後就是漢朝的皇帝。他們才會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贏家。

    正是因為想到這些,呂后覺得即使得不到劉邦的愛,也沒有什麼。只要自己能夠牢牢的抓住權利,就可以了。

    可是,事實上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這時候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愛,也打起了太子的主意。戚夫人和劉邦生的兒子就是劉如意,而且劉如意也是劉邦最寵愛的一個兒子。

    我們光聽劉如意這個名字,就已經覺察出,劉邦對他的愛了。

    戚夫人整天給劉邦吹枕頭風,說讓劉邦把劉盈的太子之位給廢掉,然後換成劉如意。

    劉邦對於這一提議,竟然沒有反對。

    當然了劉邦先是徵求了大臣的意見,他找到了主管禮儀的叔孫通,商議能否換太子。叔孫通說,你要是換太子的話,我就當場血濺五尺,立刻自殺。

    劉邦見叔孫通這樣說,嚇的也不敢提換太子了,他說只是隨便說說。

    可是,劉邦還是不死心,他又找到了御使大夫周昌商量,周昌也說太子劉盈沒有犯錯,你不能換他,反正我是不同意換的。

    當劉邦給周昌商議換太子的事情之時,正好被呂后聽到了。周昌因為給太子劉盈說話,呂后還特意找到周昌,給周昌磕頭,以感謝他保劉盈的太子之位。

    但是,最終劉邦還是要換太子。

    這個時候呂后絕望了,她一定要保住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就在她覺得無路可走的時候。她想到了張良,張良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劉邦的人。

    若是說這個世上有一個人,能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也只有張良了。

    可是,張良不願意摻和劉邦的家事,不管呂后用什麼辦法,張良就是不見呂后。不得已呂后就命令自己的哥哥,把張良給綁到了自己家,非要張良給她出個主意。

    張良被逼無奈,他就說出了商山四皓。張良說,也許只有商山四皓能讓劉邦不再提換太子的事情。

    那麼商山四皓,究竟是什麼人呢?

    原來商山四皓,就是四個山野高人,當年劉邦就想找他們輔佐自己,可是,商山四皓看不起劉邦,他們覺得劉邦沒有禮貌,整天愛罵娘。他們受不了這樣的氣,所以,他們拒絕出山。

    張良的意思就是說,也許,當劉邦看到這幾個連自己都不服侍的人,竟然服侍太子劉盈的時候,他就會改變換太子的想法了。

    畢竟太子劉盈,比起他劉邦還,還是有人格魅力的。你別管怎麼說,人家是把商山四皓給弄來了。

    呂后聽了張良的說法,就讓太子劉盈,親自去迎接商山四皓。

    沒想到他們真的來了,當劉邦看到昔日的四個不願意輔佐自己的有智慧的高人,竟然輔佐自己兒子的時候。

    這時候劉邦有了一番感慨。

    劉邦就告訴戚夫人,你以後再也不要說換太子的事了。現在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了,我的弓箭,再也射不到他了。

    言外之意就是說,即使是他劉邦,也換不了太子之位了。

    所以,太子的事情到這裡也就算結束了吧。

    戚夫人聽到劉邦這樣回答,一直哭。可是,木已成舟,劉邦既然決定不換太子了,那這個事情就不會改變了。

    所以說保住劉盈太子之位的,正是張良,他給呂后出的主意就是商山四皓。

  • 10 # 賤痞二叔

    首先: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先明白劉邦為何要廢劉盈的太子之位。

    下面陳述理由:

    劉邦眾多的兒子當中,以劉肥最年長,為沛縣寡婦曹氏所生,因其庶人的身份,只能屈居庶長子的位置,不能繼承皇位。劉盈是老二,卻是皇后呂雉所生,其身份合禮合法,故而為皇位繼承的嫡長子,因性格文靜、為人仁弱,被高祖認為“不類我”;漢朝初立,國力根基尚不穩固,連高祖出行的座駕在全國都找不到四匹顏色一致的馬匹,彼時的狀況可見堪憂。若讓一個性格仁弱的兒子來執掌帝國,況且三傑已去其二,劉邦實在放心不下;三子劉如意頗有其風采,故得劉邦喜愛,再加上生母戚夫人深得高祖寵幸,這才更加推動了劉邦廢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一事。其次:改立太子一事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看實質,實質的背後則要對全域性態勢一目瞭然。太子位之爭是君臣的爭,是呂雉派系與戚夫人之間的爭。

    君臣的爭,是君王的意志與朝臣遵循的禮法之爭。高祖喜“類我”而棄仁弱,意在劉氏帝國的延綿;而朝臣的遵禮法,是為得秩序,不在漢朝初代就開“破禮法”的口子,從而導致後世效仿而引發內部政亂。一個憂當下,一個慮長遠,都是在為帝國利益考慮,這也是劉邦始終不能拍板的決定因素,也是後是帝王想要廢長立幼改立太子的最大阻力。

    太子位之爭不是兩個人的爭,而是身後代表的勢力之爭。高祖站在戚夫人身後,但其決心始終舉棋不定。所以勝負手的關鍵在於呂后代表的外戚勢力和戚夫人的具體運作。

    再次:我們來看看這兩方都做了些什麼宮廷內鬥從來都不是過家家的戲耍之舉,押的都是身家性命,單純的戚夫人完全沒有政治覺悟,只押高祖這一個寶,想想都好醉人。

    戚夫人:

    陪伴高祖左右十餘載,以曼妙的舞姿、別緻的歌藝、祈福性質的棋藝等,讓劉邦為之傾倒。在高祖病重時期日夜侍奉,並讓兒子如意常立於劉邦榻前;為推動冊立如意為太子一事的進度,時常日夜哭泣,憐弱的姿態倒是激起了高祖的愛護之心,後立耿直的周昌為趙王如意的相國;臨死之前劉邦倒是準備斬殺樊噲以斷呂后一隻強有力的臂膀,從而護住這對母子。可老天爺偏不如其願,讓劉邦死的早了些,陳平又故意拖延時間倒愣是讓樊噲逃脫了這致命的一場死劫。呂雉幾番顛沛流離,最後迴歸劉邦身邊之時,已然年老色衰,比不得年輕貌美且多才多藝的戚夫人,無法再博得劉邦的歡心,便開始為高祖謀劃穩固後方,走上參政之路,也開始培養自己在朝堂中的威信。

    皇后呂雉:

    初次立威的目標是後世稱為“兵仙”的韓信,趁劉邦外徵之際,聯手蕭何計殺韓信。此舉作用有二:一為分擔劉邦的內心隱憂;二為自己震懾群臣;偶遇被貶為庶民的梁王彭越,勸回後合謀高祖將其殘忍殺掉;在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之際,於幕後為高祖穩固朝堂;劉邦病情加重時,派遣良醫前來治療,又主動詢問朝中關鍵位置的人事任命;呂雉有兩兄呂澤、呂釋之,兩位兄長皆因追隨劉邦征戰而封侯,其妹呂嬃嫁給了漢名將舞陽侯樊噲;在改立太子的關鍵時刻,派兵強逼張良獻策。於是有了“商山四皓”的登場,這四位80多歲的老人家是劉邦都仰慕已久卻未曾請動的大才,這才最終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張良獻策:呂后求救於張良,良遂對呂后說道:口舌難保太子,“商山四皓”皆八十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義“四皓”。太子若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皇上必問而知之,知之則太子位可固。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劉邦說到:“我是想更換太子,但他們四個人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換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所以,張良獻計敦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劉盈,是讓劉邦放棄的關鍵因素,卻不是唯一的因素。

  • 11 #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年少之時,也曾遊學天下,當時他想去給信陵君魏無忌當門客,結果人還沒有走到,魏無忌就薨了。劉邦無奈之下只得回家,在路上遇到了張耳,跟劉邦不同,張耳曾是魏無忌的座上客,且家財萬貫!張耳收留了劉邦一段時間,並跟他提到商山四皓,說這四位老人學識淵博,志向高遠,但無緣一見。劉邦回家時也去商山拜見這四位老人,結果吃了閉門羹。

    劉邦當了皇帝后,立嫡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劉邦喜歡戚夫人,同時也認為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更像他自己,聰明而狡猾。反觀劉盈,仁弱有餘而殺伐不足,正氣凜然而頗顯迂腐,劉邦就想廢黜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呂后年老色衰,不得劉邦寵愛,於是她找到以足智多謀成名於世的張良,希望張良給自己出個主意,保住兒子的太子之位。

    張良在推翻秦朝,擊滅西楚後,就淡泊名利,有隱世之念,他並不想參與皇族的內部權力鬥爭。奈何,呂后以萬金之軀給張良跪下,乞求一個保證兒子太子之位穩定的法子,並說太子是國家的將來,太子更立會影響國本。張良不忍大漢二世而亡,天下再陷入戰亂紛爭,就給呂后出主意,去請商山四皓給太子當老師,劉邦見到商山四皓必然不會再廢太子。

    呂后親備厚禮,紆尊降貴,以三顧茅廬的誠心去請商山四皓出山輔助太子劉盈。商山四皓不忍心大秦二世而亡的故事重現,於是在耄耋之年下山輔助劉盈,充當了太子之師。劉邦在酒席上見到劉盈身後的商山四皓,驚駭無比;自知商山四皓學究天人,自己以皇帝之尊,見一面尚難,如今卻下山輔助劉盈。劉邦隨即想到了秦始皇與扶蘇父子倆,如果秦始皇早點確定扶蘇的太子之位,何來大秦二世而亡?劉邦驚出一身冷汗,秦始皇的錯誤他不能再犯,至此堅定了保持劉盈太子之位的決心。

  • 12 # 歷史漫漫潭

    張良給呂后出的主意就是請出“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劉盈。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問需要先了解下劉邦為什麼要廢黜太子劉盈?商山四皓又是誰?為什麼“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就使劉邦放棄了廢黜太子的想法?

    首先我們先說下劉邦為什麼要廢黜太子劉盈。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嫡子。年幼的時候劉邦四處征戰,劉盈跟他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不但沒有體會到多少父愛,還因為劉邦和項羽征戰,跟母親呂雉一度成為項羽的俘虜。年少時的顛沛流離,造成了劉盈相對軟弱的性格,再加上父子相聚時間有限,並沒有多麼深厚的感情。所以漢朝建立後,劉盈雖然被冊立為太子,但其實劉邦並不怎麼喜歡他。

    劉邦此時寵幸的是戚夫人,而且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勇敢果決,劉邦認為“此子類我”。再加上此時戚夫人仗著皇帝的寵幸,時常給漢高祖吹枕邊風,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太子。劉邦果然動了廢立太子的念頭。他詢問了自己的大臣,雖然大臣們都反對,但他還是不肯放棄另立太子的想法。

    呂后對此非常著急,最終他向足智多謀的張良請教辦法,張良給他出的主意就是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劉盈。

    那麼“商山四皓”是誰呢?

    他們是秦末漢初四位信奉黃老學說的著名隱士,分別是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他們四人曾經是秦始皇時期七十位博士官中的四位,因為焚書坑儒而辭官避世,隱居在商山,出山時都已八十有餘,鬚髮皆白,皓首老翁,所以世人稱之為“商山四皓”。

    那麼為什麼劉邦看到“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就放棄了廢黜太子的想法了呢?

    大家都知道漢高祖劉邦曾經是秦朝的亭長,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實際上就是流氓出身,本身沒有什麼文化。但是能夠成為開國之君,肯定也是天資聰穎,英明神武的。漢朝建立後,他也明白在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在馬上治天下。治天下要靠文人學子,需要大賢。

    《紫芝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虞世遠,吾將何歸? 駟馬高蓋,其憂甚大。 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後來有一次劉邦和太子劉盈一起宴飲,看到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一問才知是自己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商山四皓解釋道:“我們聽說太子仁愛,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

    劉邦此時考慮到群臣都反對廢立太子,而太子又得到了四位大賢的輔佐,羽翼已成,國家應該是可以放心交付給他的,從此以後就放棄了廢黜太子的想法。

    其實“商山四皓”的出現,在挽回劉邦廢黜太子這件事情上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劉邦並不是僅僅因為四個老頭就改變了想法,真正讓他改變主意的應該是基於四人出現的背後含義和對國家未來發展的考慮。

    背後含義:劉邦作為不世出的英主,肯定明白四人的出現,必定帶動天下讀書人加入太子劉盈的隊伍,太子相當於得到了所有讀書人的支援。

    從國家未來的發展考慮:經過秦末的混戰,百姓已經再也經受不住戰火,這時候國家需要的不是一個跟自己相似的英勇果敢的馬上天子,而是能夠與民休息的仁愛皇帝。從這一點來考慮,劉盈或許比劉如意都更合適作為大漢帝國的下一任皇帝。

  • 13 # 劉一千五

    張良本來寒心於漢初的政治形式。跟劉邦說好了自己多病,不能繼續給國家和皇上出力了。劉邦也答應了。其實也明白張良真正不再在朝廷上晃的原因。

    劉邦就答應了。這個時候,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劉邦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又突然覺得太子劉擔當不起大事,小兒子劉如意跟自己差不多,他就準備要廢立太子了。這樣一來 急壞了呂后。呂后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來反對劉邦的鬼主意。但是反對無效。

    有人就跟呂后說,多說太后你那麼聰明 ,為什麼不去找找留侯張良。張良一定會有主要的。呂后才恍然大悟,感謝了出主意的人以後。就讓自己的兄弟呂釋之帶了重禮去找張良。張良也知道這趟渾水淌不得。這回是讀書的碰上當兵的,沒辦法講。呂釋之纏了幾天,又不敢貿然回去。老姐呂后的脾氣火爆,完不成任務別回去!

    朝廷為這件事真是雞飛狗跳。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劉邦。太傅叔孫通博古引今,耐心細緻,動之以成敗,喻之以變亂,管了幾天,又翻了羊兒瘋,劉邦還是要廢太子。周昌磕破了頭,翻臉不認皇帝,下死勁地說,皇上您要這樣幹,別人臣管不了,但是,我是整死也不奉詔!其他的大臣跪倒一片:皇上三思,皇上三思……

    鑑於這樣的情況,張良再不吭一聲,恐怕兩方都討不了好。

    張良實在躲不過了。就讓呂釋之如此如此。呂釋之回去覆命。呂后又驚又喜,讓兄弟夥帶了幾馬車金銀珠寶,並允許事後成給予優厚報酬,去請秦始皇,漢高祖都請不出山的商山四皓。四皓大喜,欣欣而來。與太子上朝,秒斷劉邦固持的廢立之心。

  • 14 # 郵箱裡的貓

    劉邦在晚年動過想要廢黜他與呂雉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

    於是呂后求助張良,張良本不想參與這場太子之爭,但經不住呂后的幾番要求,出了一個主意,讓太子去請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這四人均是秦末漢初德望很高的隱士,當初劉邦想請出山為官而被拒絕。最後這四人竟都被劉盈請出,劉邦認為有這四人輔佐,劉盈羽翼已成,就打消了廢黜太子的念頭;

    更深層次的應該是劉邦從這次廢太子的事件背後所代表的呂后勢力。呂后不是像戚夫人那樣的小女人,她有頭腦也有魄力,她是在劉邦未發跡前就下嫁於他。 在劉邦抗秦途中除了操持家事,也為劉邦的事業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因此劉邦帶的一批手下也都很認可呂雉。

    直至後來劉邦成為皇帝后為國家所採取的政策,呂后也都是支援並幫助他,呂后的魄力也體現在後面對異性諸侯王的誅殺;為了國家的休養生息,劉邦提出的無為而治方針呂后也一直履行著,即使在劉邦死後收到來自匈奴的羞辱,呂后都忍下來了。可以看出呂后是頗有政治頭腦與大局觀的,這樣的呂后後面的勢力是很大的。

    所以作為一個出生於底層的貧民皇帝,經歷過秦始皇到秦二世的動亂與覆滅。劉邦知道,如果他一意孤行不顧群臣的意見,執意換太子,那麼剛剛還根基不穩的漢朝可能會發生危機。

  • 15 # 正史風雲

    張良建議呂后尋找“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從而保住了太子之位,表面上看商山四皓起了“定乾坤”的作用,其實不然,這件事錯綜複雜,不是那麼簡單的。

    導讀: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後,立了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本來劉盈作為劉邦的嫡長子,繼承皇位無可厚非,然而,晚年的劉邦越來越發現劉盈軟弱無能,而受她獨寵的戚姬所生的趙王如意剛毅聰慧,深受他喜愛,兩個兒子的重大差別和戚姬的受寵,讓劉邦動了改立太子的心思,這場無聲的角逐,最終以劉邦的妥協結尾,呂后和太子一方勝出。史書上記載,是因為呂后向張良求助,張良為呂后出謀劃策,讓呂后請四位高德的隱士出山相助太子,這四位高人年事已高,但是,名聲很好,號稱“商山四皓”!劉邦非常尊敬他們,幾次請他們出山都沒有如願,所以,一次宴會中劉邦看到四位老人竟然相助太子,誤以為天下歸心於太子,於是放棄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而這只是表面上的歷史,其中錯綜複雜、犬牙交錯的形勢,需要深入地分析,如果您有時間的話,不妨往下看一看。

    一、劉邦想改立太子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

    1.太子劉盈仁慈懦弱,趙王如意剛毅聰慧

    這是劉邦想改立太子最重要的原因,戚姬受寵只是一個推動因素,劉邦作為開國皇帝,有自己的判斷,這才是根本。劉邦不會笨到為了一個寵妃就妄動國之根本,他考慮的是在自己百年之後,誰可以承擔國君的重擔,顯然在他心裡,趙王如意最適合。從劉盈當惠帝的表現來看,劉邦的眼光是沒有錯的,但是,趙王如意在劉邦死後被呂后害死,所以,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君了。

    史書記載,劉邦發現太子劉盈性格軟弱,太不像自己,劉邦說他是“不肖子”,就是哪哪都不像劉邦,而劉如意“類我”,就是說趙王如意在性格上和劉邦非常相似。再加上戚姬受到劉邦的專寵,劉邦改立太子的意願在晚年表現的更加強烈。

    2.戚夫人推波助瀾

    戚姬年輕貌美,她是在劉邦當漢王的時候在定陶所得,從此劉邦到哪裡都帶著她,直到劉邦當上了皇帝仍然獨寵戚姬,一方面是因為戚姬年輕、美麗,而劉邦又好色;另一方面是戚姬能歌善舞,還擅長編曲,各種樂器她也是駕輕就熟,劉邦愛楚歌,著名的《大風歌》就是劉邦所作,所以,劉邦喜歡戚姬不光是肉慾上的喜歡,更是精神上的知音,所以,後宮美女如雲,劉邦獨愛戚姬。

    兩人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御史大夫周昌有一次進宮,正趕上劉邦喝酒,劉邦是一邊吃飯,一邊擁抱著戚夫人(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兩人關係如膠似漆,讓人感嘆,劉邦果然是老當益壯呀!

    戚姬獨受劉邦專寵,又發現劉邦喜歡如意,不喜歡太子。擺在她面前的選擇有兩條,一是恃寵而驕,挑戰呂后和劉盈,幫助兒子爭奪太子之位,自己也能母貧子貴;二是低調做人,尊敬和討好呂后,安安穩穩過自己的幸福生活。戚姬選擇了前面一條,而正是這條路,害的自己萬劫不復。

    3.呂后人老珠黃,早已失寵

    呂后作為劉邦未發跡時候的正妻,史書上對她的容貌沒有記載,說明她長的很一般,而當劉邦晚年時,長相一般的呂后也已經四十歲左右了,可謂是人老珠黃的“黃臉婆”,劉邦對於她估計連看都不想看,更多的是將她作為政治夥伴,他們倆在殺功臣方面配合的還是比較默契的。

    而在廢立太子一事中,呂后雖然地位比戚姬高,但是一個受寵、一個失寵,呂后雖貴為皇后,一旦太子改立,自己的皇后隨時可以被劉邦廢掉。皇室中生存就是這麼殘酷!

    二、劉邦改立太子的阻力

    1.祖宗宗法的制約

    自周朝以來,嫡長子繼承製早已成制,他是皇權延續的既定規則,這種思想已經非常成熟,而且深入人心。廢長立幼歷來是國之大忌,春秋戰國時期為爭奪皇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殘之事層出不窮,無所不用其極。因此,歷代帝王和大臣絞盡腦汁,深入研究對策,最終嫡長子繼承製勝出。

    廢長立幼、廢嫡立庶,是對整個君主繼承製的巨大破壞。因此以張良、周昌、叔孫通為代表的朝中大臣都堅決反對。他們都認為,一旦祖宗宗法制度遭到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劉邦第一次提出改立太子的想法時,反應最激烈的當屬周昌,周昌是個結巴,看他是怎麼說的,周昌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由於周昌的激烈反對,劉邦第一次提議就此作罷。

    史書記載劉邦曾幾次提出改立太子的想法,但是,都不了了之,這裡面宗法制度和朝中大臣的反對起了重要作用。張良也曾出面進諫、孫叔通曾經以死相諫,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2.呂后超強的政治能力和支援她的強大力量

    呂后和戚姬不同,戚姬只依靠劉邦,而呂后善於籠絡朝中大臣,在大臣中有很高的威望,因周昌反對劉邦廢立太子之事,呂后放下皇后的尊貴,對周昌下跪以表感謝之情。呂后在聽到劉邦提出廢立太子之初,曾經恐慌過,但是,很快便鎮定下來,尋求多方面的幫助,做出了自己最大限度的努力。呂后堅韌、剛毅、果敢的性格為她贏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

    在看看支援呂后的力量,一是朝中反對改立太子的大臣,這股力量是很強大的,因為這些大臣都是跟隨劉邦的老臣,在朝中多年為官掌權,政治力量不容小覷;二是外戚集團,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呂釋之都立有軍功,並封為侯,外戚集團的能量也是不小的。

    那麼,劉邦肯定知道這些反對力量,他一定會想,改立了如意,他的位子真的就能坐穩嗎,或許兄弟相殘的事誰也不能保證不發生吧。

    3.劉邦心裡的阻力—對於呂后的歉疚

    呂雉不到二十歲就嫁給了劉邦,而劉邦當時已經是40歲左右的“大叔”了,家徒四壁,劉邦窮的叮噹響不說,還喜歡吃喝嫖賭,呂雉毫無怨言,始終不渝的跟隨劉邦,親自帶著一雙兒女的田間勞作,還得伺候劉邦,說年輕時候的呂雉是賢妻良母,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後來,劉邦私放勞工,斬白蛇起義,縣裡抓不著劉邦,就將呂雉抓起來下了大獄,呂雉在獄中被人虐待,幸好得劉邦的好友任敖(也是一名獄卒)拔刀相助,在監獄裡才好過一些。

    楚漢相爭時,呂雉又被項羽虜了去,在楚營做俘虜,那日子能好過嗎,而且一呆就是兩年多,中間項羽差點煮了同為俘虜的劉邦的老爹,幸好項伯勸阻,要不然項羽煮了劉老爹,還會放過呂雉嗎。

    在有了鴻溝之約後,呂雉終於回到劉邦身邊,然而,發現劉邦早已有了新歡,在她深受磨難、不見天日的歲月裡,劉邦摟著戚姬,又何曾想起過她,無聲的淚水只能在心裡滴落。

    劉邦當了皇帝以後,竟然還想改立太子,呂雉不但失去了丈夫的寵愛,現在又要失去兒子和自己應有的地位,她如何能不傷心。

    劉邦即使是鐵打的心腸,面對經歷風霜而始終不渝的妻子,又怎能開得了這個口呀!

    三、劉邦放棄改立太子的想法是因為多重原因綜合影響

    1.張良的主意只是營造了“輿論”的力量

    張良讓呂后去請商山四皓,只是希望營造“虛假的輿論”而已。商山四皓是呂后用重金厚禮加上放低姿態請來的,不是主動依附於太子的,劉邦在宴會上發現太子身邊跟隨著商山四皓,商山四皓又說他們是主動效力於太子,劉邦誤以為天下人心不在戚夫人和趙王一邊,而在太子一邊,所以放棄太子改立一事。

    2.改立太子的阻力是重要原因

    上文已經分析了三大阻力,這三大阻力都是真實存在的,讓劉邦心生忌憚。這裡不再重複贅述。

    3.劉邦的搖擺不定和不作為

    劉邦到晚年時,一直想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而且還不斷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其實,是不夠理智的。因為劉邦深知祖宗宗法、朝中大臣、呂氏集團都會反對,而且理由充分,所以,他應該提前採取措施弱化反對力量,提升趙王如意的支援力量,此消彼長之下,有把握了再提此事。因為這件事非同小可,弄不好是要血流成河的。

    但是,劉邦並沒有實際行動,他的想法只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打壓反對勢力,提升支援力量。因為他心裡始終搖擺不定,再加上自己沒有在這件事上下定決心,提前謀劃和安排,所以,在他受重傷,心知自己時日無多的情況下,他只能放棄,如果再給他幾年時間,而他又真正下定了決心,是很有可能完成改立的。

  • 16 # 清水空流

    先說一個問題,劉邦根本沒有替換太子的劉盈的意思。不過是哄著戚夫人哄著玩,但戚夫人當了真。在漢初有兩大勢力集團,一個是功臣集團,一個是宗室諸王室。他們雖然彼此不睦,但在太子的問題上兩大集團卻是一致的,就是必須確保太子劉盈的地位。

    呂后以為劉邦要替換太子,挾持張良出主意,張良對此心知肚明所以才“亂出主意”讓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做出太子天下歸心的意圖。呂后當真,與其說是讓讓劉邦看到天下歸心意圖。不如說是劉邦讓群臣知道,太子地位的穩固。也是自己意圖的體現。劉邦看到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就坡下驢告訴戚夫人太子實力已成。戚夫人也只有放棄。

    這種事情也就騙騙戚夫人這樣的傻白甜。太子劉盈雖然柔弱,但其背後是有兩大龐大的勢力支援的,呂后更非等閒之輩,對比之下劉如意就勢單力薄了。劉邦就算真要替換太子。真的十分困難。而戚夫人的最大的無知就在於她的天真和幼稚,她認為僅僅依靠劉邦的寵愛和就可以廢掉太子,因為沒有朝臣和利益集團的支援根本就沒戲。而整個商山四皓在《史記》裡,就露了這一個臉,就再也沒有了,可見商山四皓也是無能之輩。

    劉邦不過是以此為藉口堵戚夫人的嘴而已,沒有商山四皓也有周山四皓。張良對此看的很明白,不過是順勢而已。退一萬步說,劉邦真要換太子,商山四皓算個屁,韓信都給宰了,四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劉邦會在乎?四個老頭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一代開國之君是知道“名聲“根本沒有任何用處。所謂民意和人心在開國皇帝眼裡一文不值。

    劉邦的行為也有試探張良的意思。張良的行為也讓劉邦知道,功勳集團是反對更換太子的。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即便想換也是徒勞無益的,商山四皓不過是個道具而已。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 17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其實劉邦根本不想換太子,只不過借這個名義來試探漢朝大臣。

    漢朝其實有三股勢力,劉姓為首的宗親皇族勢力,以呂姓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蕭何、張良、周勃、陳平為首的功勳大臣勢力(還不包括幾位異姓王)。

    劉邦創業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晚的,當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已經垂垂老矣,看著自己善良懦弱的繼承人劉盈,悲從心來。 就自己這羸弱的兒子,怎麼能鎮壓的住手下那些桀驁不馴的大臣們。

    為了漢朝的穩固,為了自己老劉家的皇位,劉邦決定實施三大政策:

    第一、打壓功勳勢力,屠殺異姓王

    在當時,三大勢力中最強大的勢力是功勳勢力,所以劉邦、呂后都挖空心思的對付功勳勢力,其中異姓王首當其中。

    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楚王韓信先是被貶為淮陰侯,接著被設計殺害;韓王信遭到猜忌,投降匈奴,後來被漢將柴武斬殺;彭越、英布、臧荼因謀反被殺掉;趙王趙耳早逝,其子張敖承襲趙王爵位後卻受牽連入獄,被降為列侯;盧綰叛亂,身死匈奴。可以說,整整八位異姓王中只有長沙王吳芮一人得以倖免。

    第二、大肆分封劉姓皇族

    封自己二哥劉仲為代王。封遠房堂兄劉賈為荊王,同父異母弟劉交為楚王。

    還分封自己的兒子:封劉肥為齊王,劉如意為趙王,劉恆為代王,劉恢為梁王,劉友為淮陽王,劉長為淮南王,劉建為燕王。

    第三、大力扶持呂后權威和後族勢力

    呂后的雷厲風行、心狠手辣,已經向劉邦證明了只有呂后才有資格成為後宮之主。

    況且呂后是和劉邦一起創業出身的,在功勳大臣心中的聲望也極高,她的存在也能暫時籠絡和穩住眾兄弟對大漢的忠心。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終於使得劉氏皇族勢力+後族勢力(外戚勢力)稍微>功勳勢力,自此漢朝的幾大勢力終於平衡。

    而作為嫡長子的劉盈,劉氏皇族是真心擁護他的,作為呂后的親生兒子,後族外戚勢力也是站在劉盈這一邊的。

    但是即便如此,劉邦依然不放心,他因此設了一個局,一個逼出功勳大臣站出來表態的局。

    於是就出現了戚夫人,出現了趙如意,出現了商山四皓。

    其實劉邦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草根皇帝,會因為四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子而改變自己的策略嗎?劉邦連韓信都敢殺,這樣的人會尊重所謂的“商山四皓”;在看看所謂的大賢“商山四皓”,別說為後世,就是在當時也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地方,說明這四位也只是平庸的隱士而已。

    這四位老頭子其實就是一個幌子,一個逼出功勳大臣表態的引子。

    於是作為功勳勢力的代表張良站出來了,提了一個不痛不癢的建議,劉邦也不痛不癢的默認了這個建議,呂后也裝作歡喜若狂的態度接受了這個建議。

    劉邦只需要一個態度,一個功勳勢力擁護太子劉盈的態度,有這個態度就夠了。

    在這場大戲中,劉邦穩固了漢朝江山,呂后、劉盈穩固了自己的位置,張良也沒失去什麼,戚夫人自作自受,沒有呂后的能力妄想呂后的權力,真正可憐的只有矇在鼓裡的趙王劉如意。

    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呂后派人毒死劉如意,諡號隱王。

    劉邦喜歡劉如意嗎?可能是有點喜歡,但是為了自己漢朝的江山,卻毫不猶豫的把他推出去當靶子;

    再聯想當年劉邦為了逃命,可以拋妻棄子;

    再聯想到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抓來,置於俎上,威脅劉邦說:“如果你再不撤軍的話,我就把你的父親給煮了。”劉邦聽後不為所動,反說:“你我二人原來都是楚懷王的手下,曾一起向天起誓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如同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煮我的父親,那麼請烹後分我一杯肉羹吧。”

    劉邦也是一位狠人啊!

  • 18 # 賤痞二叔

    首先: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先明白劉邦為何要廢劉盈的太子之位。

    下面陳述理由:

    劉邦眾多的兒子當中,以劉肥最年長,為沛縣寡婦曹氏所生,因其庶人的身份,只能屈居庶長子的位置,不能繼承皇位。劉盈是老二,卻是皇后呂雉所生,其身份合禮合法,故而為皇位繼承的嫡長子,因性格文靜、為人仁弱,被高祖認為“不類我”;漢朝初立,國力根基尚不穩固,連高祖出行的座駕在全國都找不到四匹顏色一致的馬匹,彼時的狀況可見堪憂。若讓一個性格仁弱的兒子來執掌帝國,況且三傑已去其二,劉邦實在放心不下;三子劉如意頗有其風采,故得劉邦喜愛,再加上生母戚夫人深得高祖寵幸,這才更加推動了劉邦廢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一事。其次:改立太子一事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看實質,實質的背後則要對全域性態勢一目瞭然。太子位之爭是君臣的爭,是呂雉派系與戚夫人之間的爭。

    君臣的爭,是君王的意志與朝臣遵循的禮法之爭。高祖喜“類我”而棄仁弱,意在劉氏帝國的延綿;而朝臣的遵禮法,是為得秩序,不在漢朝初代就開“破禮法”的口子,從而導致後世效仿而引發內部政亂。一個憂當下,一個慮長遠,都是在為帝國利益考慮,這也是劉邦始終不能拍板的決定因素,也是後是帝王想要廢長立幼改立太子的最大阻力。

    太子位之爭不是兩個人的爭,而是身後代表的勢力之爭。高祖站在戚夫人身後,但其決心始終舉棋不定。所以勝負手的關鍵在於呂后代表的外戚勢力和戚夫人的具體運作。

    再次:我們來看看這兩方都做了些什麼宮廷內鬥從來都不是過家家的戲耍之舉,押的都是身家性命,單純的戚夫人完全沒有政治覺悟,只押高祖這一個寶,想想都好醉人。

    戚夫人:

    陪伴高祖左右十餘載,以曼妙的舞姿、別緻的歌藝、祈福性質的棋藝等,讓劉邦為之傾倒。在高祖病重時期日夜侍奉,並讓兒子如意常立於劉邦榻前;為推動冊立如意為太子一事的進度,時常日夜哭泣,憐弱的姿態倒是激起了高祖的愛護之心,後立耿直的周昌為趙王如意的相國;臨死之前劉邦倒是準備斬殺樊噲以斷呂后一隻強有力的臂膀,從而護住這對母子。可老天爺偏不如其願,讓劉邦死的早了些,陳平又故意拖延時間倒愣是讓樊噲逃脫了這致命的一場死劫。呂雉幾番顛沛流離,最後迴歸劉邦身邊之時,已然年老色衰,比不得年輕貌美且多才多藝的戚夫人,無法再博得劉邦的歡心,便開始為高祖謀劃穩固後方,走上參政之路,也開始培養自己在朝堂中的威信。

    皇后呂雉:

    初次立威的目標是後世稱為“兵仙”的韓信,趁劉邦外徵之際,聯手蕭何計殺韓信。此舉作用有二:一為分擔劉邦的內心隱憂;二為自己震懾群臣;偶遇被貶為庶民的梁王彭越,勸回後合謀高祖將其殘忍殺掉;在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之際,於幕後為高祖穩固朝堂;劉邦病情加重時,派遣良醫前來治療,又主動詢問朝中關鍵位置的人事任命;呂雉有兩兄呂澤、呂釋之,兩位兄長皆因追隨劉邦征戰而封侯,其妹呂嬃嫁給了漢名將舞陽侯樊噲;在改立太子的關鍵時刻,派兵強逼張良獻策。於是有了“商山四皓”的登場,這四位80多歲的老人家是劉邦都仰慕已久卻未曾請動的大才,這才最終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張良獻策:呂后求救於張良,良遂對呂后說道:口舌難保太子,“商山四皓”皆八十餘,節義清高,不就漢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義“四皓”。太子若卑辭固請“四皓”出山,出入宮廷以“四皓”相隨,皇上必問而知之,知之則太子位可固。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劉邦說到:“我是想更換太子,但他們四個人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換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所以,張良獻計敦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劉盈,是讓劉邦放棄的關鍵因素,卻不是唯一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等你來的古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