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弘羊財經觀察
-
2 # 諮詢師天生
經濟的週期是指在過去經濟發展的歷史當中,經濟學家們總結,在經濟持續發展一段時間之後,總會遭遇下行和衰退,由此歸納成為經濟的週期性。之所以會出現經濟增長的週期,其中一個理論解釋是來自於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現在的美國經濟情況就是如此。
一、經濟的週期與波動原因。關於經濟的週期與其波動原因,有很多種解讀,很多經濟學家都提出過自己的分析,我這裡簡單介紹一種我比較認可的解釋理論。
第一,經濟的增長週期與衰退週期。
經濟週期一般公認有兩種分類方式,分別是將經濟分為增長週期與衰退週期,或者分為4個週期,繁榮週期,衰退週期,蕭條週期和復甦週期。這兩個分類方式其實大同小異,都是明確指出一個事實,既在增長週期之後,往往伴隨著衰退或者蕭條。
從人類經濟的發展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在持續多年的經濟增長之後,經濟增長的動力往往會出現衰減並帶來之後經濟的下滑和衰退。在持續一段時間的衰退之後,經濟又開始重新的復甦和繁榮,進入增長週期,並出現強勁的增長。
第二,經濟週期出現的原因。
經濟增長為何會出現週期性的動力衰減呢?有一種說法是從勞動力市場的分配結構找到原因。在資本社會中,資本往往是逐利和極端化的,在經濟增長初期,勞動力市場分配相對均衡,資本與勞動從業者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分配,而在經濟增長開始繁榮之後,多餘的紅利往往更明顯的流向了資本家和資本市場,忽視了勞動力市場的薪資上漲。
我們在過去的幾次經濟危機中,都看到了同樣或者相似的情況,比如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當中,資本的分配,沒有體現在薪資上漲上,而是更多透過股市的紅利和房地產的上漲進行分配,這就造成了巨大的風險泡沫,最終產生經濟危機。
勞動力分配的傾斜,使勞動力就業者無法獲得與經濟增長相匹配的分紅,最終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開始下滑,使消費市場無法匹配,經濟增長的速度。消費的下滑,最終傳導到生產端造成整體的經濟動力衰減。這樣的勞動力錯配需要經過衰退週期的重新調整並在經濟的復甦和增長週期予以穩固,才能引導帶來新的一輪上漲。
這種理論至少解決了經濟週期中的兩個難題,第一是為何經濟的重新增長,需要伴隨新的產業革命拉動;第二是為何中國這種對市場控制更有力的國家,沒有出現明顯的經濟週期。
二、為何說現在的美國經濟處於下行週期?第一,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已經出現。
實際上我們已經從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中看到了,步入經濟增長末期的訊號。雖然從8月的非農資料中看,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處於充分就業,但是其薪資上漲,一直處於停滯狀態,並且始終沒有改善,這符合了上面所說的勞動力市場分配結構導致經濟增速動力不足的說法。
可以看到2017年美國的製造業PM I數值達到頂峰後開始向下下滑,與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薪資上漲頂峰重合,驗證了這一說法。另外,8月份的非農資料出現不及預期的情況,同時本週初領失業金人數,顯然低於平均水平證明非農失業率拐點可能即將出現,這個拐點出現,一般來說就意味著衰退就在眼前了。
第二,資料的顯著下滑。
美國製造業PMI從2007年開始持續下滑,在8月份markit與Ism, 兩大製造業PM I數值都先後出現了跌落50的情況。PMI的跌落50意味著經濟增長週期,正式向下行週期開始過渡。
這是因為美國本輪長達10年的經濟增長,動力來自於頁岩氣革命拉動的製造業增長,而當製造業增長動力開始衰退時,代表著經濟增長整體的動力開始下滑。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特朗普2017年的稅改計劃,將美國經濟的週期向後推遲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減稅帶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掩蓋了薪資上漲乏力的事實。我們同時也看到了,居民開支尚能夠維持美國消費市場大約1~3個月的強勢,但是在那之後消費不可避免的將出現下滑。
三、經濟週期能不能被改變?第一,傳統的刺激不能抵消經濟週期的影響。
一般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有兩種途徑可以擴大對於經濟的支援,其一是貨幣刺激,其二是財政刺激。
貨幣刺激透過增加貨幣流動性和貨幣貶值,強行推升通脹和資產價格,使生產端投資意願增加,改變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緩解消費市場乏力對於經濟增長動力造成的影響。而財政刺激,一般是透過擴大開支的方法,用政府投資創造財富增長,帶動整體經濟的增長。
然而在整體的經濟週期處於末期時,這兩種刺激手段很難改變經濟的下行趨勢,只能是延緩衰退的到來以及減輕衰退可能帶來的衝擊。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刺激方式,都無法解決勞動力市場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對於經濟週期也就無力改變了。
第二,新的產業革命,方能夠走出經濟週期。
每一輪經濟衰退的復甦之路都伴隨著一場新的產業革命,08年次貸危機對經濟產生了嚴重的傷害,但隨後09年開始的美國頁岩氣革命就迅速把美國經濟從衰退的泥沼中帶了出來。
這是因為新的產業革命一方面帶給了經濟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則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分配方式,新的產業革命帶來了新的就業市場和崗位,給予了新的薪資增長點,從而能夠帶動經濟重新進入增長。
但是在現在的經濟背景下,尚未看到新的產業革命出現的苗頭,這就意味著可能走出衰退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也許5g本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中美貿易的影響之下,這個增長點來臨可能需要延遲了。
綜上,經濟週期是根據人類經濟發展波動前行的規律總結的,其中一個解釋的理論。Sure, 在增長中期中,勞動力市場分配的錯配,導致經濟生長動力下滑,進而導致衰退。目前美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就是週期性的經濟下行,而暫時沒有看到直接的解決方式。
-
3 # 凱恩斯
長文預警。
經濟週期是什麼?就是經濟興盛到衰退週而復始的過程,並不是只是現代社會才存在,中國古代也有甲子輪迴,也朝代分合輪替,所以,經濟週期是很尋常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貫穿著時間,你無法迴避,大多數情況,在週期中的個體應該順週期而行。至於什麼因素最終影響週期?實際上有很多的因素,我們認為如果這些因素能夠在一個時間點得到疊加,那麼就是一個週期共振,會形成一定的合力。所以,本文我們將各種引起週期可能性的說法羅列一下。
1、債務週期主導經濟週期理論。先是由於經濟低迷進入尾聲,市場經歷了“出清”,不管是自然去槓桿還是人工去槓桿,這個時候槓桿率很低,利率也很低,因為借貸的人少。聰明的投資人覺得利率便宜,便開始介入資金,資金變得緊俏,借錢投資什麼都是賺的。由於賺錢的效應越來越好,後知後覺的人發現存錢可能沒有翻身的可能性,於是也開始借錢。借錢的人一多,利率就提高,一開始,利率水平低於社會的整體投資回報率,也就是大多數人借錢投資還是賺的,但是隨著利率提高。利率和投資回報率的情況改變。利率最終超過了投資回報率,體現為越多投資,越多虧損。這個時候,借錢投資的反效果開始體現。很多人開始還債,市場流動性降低。政府此時會試圖降低利率,透過降低政策利率的方式來影響市場中借貸的價格。但是貨幣政策不能從根本上提高生產率,也就是提高投資回報率。最終,大家開始賣出投資,經濟開始走入反向。經濟蕭條之後,借貸的人減少,利率自然回落,然後又開始新的週而復始。(低利率高回報——借貸增加,經濟發展——高利率低迴報——借貸減少,經濟蕭條)
2、通脹迴圈主導經濟週期。實際上這是債務週期的一種延伸和泛化。因為利率水平其實是價格的一種,也就是利率是資金的價格。當然這種理論在很多人看來更加通行,大多數央行就是根據通脹逆週期制定政策。經濟低迷進入尾聲,市場由於需求不振,產品體現為過剩,物價下跌,通脹較低,而為了提振經濟,此時政府和資金需求一起壓低了通脹。這個時候什麼都便宜,包括勞動力和原材料。這個時候投資人考慮,為什麼不投資呢?勞動力和原材料這麼便宜。於是工廠便開始增加,原材料和勞動力變得緊俏。你看,需求導致價格上升,原材料和工人工資也一樣。經濟開始繁榮,有工作的人增加了需求,需求推升了物價。過剩不存在,市場逐漸開始短缺。你買什麼資產都會漲,比如房子和股票。但是,當通脹走高,利率也隨之走高。雙高之後,更多的人覺得自己努力生產都不如投資一方黃土。於是,投資開始在經濟中佔據主導,而單純的對於商品和資產的投資推高了價格。老實肯幹賺不到錢,投資炒作卻盆滿缽滿。有人感覺這種情況不可持續。於是有人提前賣出了資產。然後,當所有人內心資產泡沫都顯然不值這個價格的時候,又疊加有人賣出這個行為。於是大家就開始集中拋售。拋售資產導致經濟活躍度下降。然後資產價格也隨著拋售下跌。於是,週而復始。(低通脹低利率——便宜的投資環境激勵投資增加就業——過度投資推升通脹——高通脹高利率——投資人賣出資產經濟開始下滑)
3、技術週期導致經濟週期。前兩個週期,債務和通脹週期都有個假設前提,就是生產效率是穩定的。不穩定的是人的決策和價格。那麼也有人認為週期是因為技術在提升生產率上面後繼乏力。在穩定的農業社會,經濟週期比較長,因為科技發展慢,大多數危機起源於農業歉收。而現代社會週期加速,新技術誕生,生產率提高,工廠增加了新的裝置投資,技術推動了利潤率的提高,利潤率提高反過來帶動技術的普及。技術進入穩定期,然後由於人們的過度樂觀,技術又進入泡沫期。這個時候新技術被人們過高期待,而實際上技術演進已經進入了停滯,最後,技術本身的資產價格崩潰。蕭條的經濟等待下一個重磅技術創新,重新起航。這種週期觀點適用於長週期。比如1929年就有人認為,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化革命被高估。該有的發明都已經挖掘,新的用途沒有那麼容易開拓。同樣的2000年科網泡沫也是這麼一個週期,那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網際網路泡沫時代,而在喬布斯推出新一款蘋果之後,世界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過技術週期引導的經濟週期,實際上具備一定的隨機性。如果技術週期疊加了債務週期,那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效果。
4、產權保護導致經濟週期。產權保護導致了財富集中,當然,在科技時代,財富雖集中,底層人口的生存也因為科技進步而有所提升。但是產權最終會導致財富的相對集中。這又導致了階層固化,由於階層固化創業動機減少,由於技術進步工廠用人減少。雙重疊加之後,體現為經濟中失業率增加,而崗位增加動力不足。然後一部分逆向的力量開始發揮作用。這個週期不同於之前的週期,因為他更多的體現在古代,分久不合合久必分,因為財富集中,而生產率低下導致了社會不穩定,又因為社會不穩定資源才得以重新分配。當然,現代社會,這個因素正在下降,源自於技術導致的生產率提升越來越成為穩定的重要因素。
5、經濟的趨勢理論,或者反身性理論。這種觀點認為經濟週期就是人類的情緒性變化和經濟實際增長的相互作用。經濟變好,典型的就是大家賺錢了,然後更多的人蜂擁而至,然後投資更加熱絡,資產更加昂貴,大家越來越樂觀,樂觀影響經濟需求,經濟需求拉動生產,生產帶來就業。直到整個經濟進入泡沫期,也就是過熱。此時就迎來了臨界點,有人提前開始儲蓄,於是資產價格下跌,導致了投資謹慎,導致借錢不還。經濟反向開始運作,人類開始悲觀,這種悲觀又導致經濟週期繼續下行。直到見底。這其實挺符合興衰定律的。
6、貨幣商業迴圈導致經濟週期。貨幣是需要有儲備抵押的,尤其是現在的紙幣。在古代,如果因為通脹,財政過度開支導致皇帝沒有錢了,他們會想到一招聰明的,那就是重新鑄造錢幣,透過回收金屬貨幣的方式,有時候封建王朝會降低貴金屬的含量,這樣發行的貨幣就增加了。到了現代社會,佈雷頓森林體系倒塌之後,貨幣的商業迴圈更加明顯,不誠信發行的貨幣增加。那麼是否應該絕對緊縮呢?並不是。判斷貨幣是否誠信的核心方法是政策利率比較自然利率。自然利率就是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市場借貸應該有的利率。如果實際利率等於自然利率,那麼基本上確定,市場上總供給等於總需求,經濟十分穩定。但是,如果貨幣發行導致了利率下降到了自然利率以下,由於實際消費趨勢和儲蓄趨勢並沒有發生變化,經濟結構就發生了扭曲。本來不該貸到款的人他貸到了款,他也透過投資提供了就業繁榮了經濟,但是對於社會整體,其利潤率是不足的。這就導致了其發生信用風險。因為其本來不應該得到信貸,而由於貨幣發行過多,導致了其得到信貸。
8、農業週期理論。這個理論有點扯,他們認為經濟週期起源於太陽黑子活動,這些活動導致農業產品的週期性歉收,又或者氣候的不穩定導致了農產品歉收,從而導致通脹,通脹之後產生過剩。這個觀點產生比較早,之所以列出來,是希望有人能夠去補充一下資料,看看這些占卜性質的預測方式是否有效。
綜上,我們發現經濟週期週而復始影響因素非常之多:通脹、利率、貨幣發行、人的樂觀和悲觀的情緒、生產率、槓桿率。如果嫌麻煩,那麼再簡化一點:經濟週期一般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生產率(科技發展速度不夠快,效率提升緩慢),一條是價格走勢(貨幣,信貸和資產的價格)。這兩個指標週而復始,如果生產率和價格都在最高的泡沫處,那麼兩項疊加,會導致非常巨大的長期蕭條。而如果這兩項在低點,那麼就是機會。所以一般投資人,一方面要預測技術走勢,另一方面要對於現階段的價格水平整體有一個判斷。生產率長期來看是提高的,那麼價格也是會走高的,但是價格是否匹配現有的生產率水平,這就能讓你判斷對如今在經濟週期的什麼階段。
如今是週期的哪個階段?如果週期是復甦,通脹,過熱和衰退。如今是通脹去往過熱的路上,按道理,經濟會過熱後進入衰退。但由於全球有些不安定的因素,會不會進入全面過熱,或者泡沫期,有待觀察。如果不安定因素長期存在,經濟也有可能從通脹末端,直接步入到衰退當中。當然,一般我們都會經歷過熱。
-
4 # 財經宋建文
關於經濟週期,其實各種理論比較多,都有各自較為堅實的理論支撐。總的來說,週期就是經濟波動的一種軌跡,如同大自然四季變化一樣,存在復甦、繁榮、衰退、蕭條的迴圈,揭示了“迴圈”和“波動”兩個主要的特點,影響經濟週期的因素各有差異,需要對應不同的週期結構來進行分析。本文從經濟學家普遍公認的三個週期進行說明。
康波週期又稱為康德拉季子夫週期,由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因此得名。康波週期的迴圈是60年,對應的就是最為通用的復甦、繁榮、衰退、蕭條週期,60年一個迴圈,與我們中國所講的六十甲子有相通之處,也是在週期規律中最有魅力的一種。
同時,康波週期也較為神秘,成為一種難以避免的週期,即從歷史上來看,一定會有衰退和繁榮交替現,不能透過人為的去改變或消除週期執行。
構成康波週期波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能源問題,能源價格的升跌和能源的儲備情況,直接影響整個經濟的波動情況,這使得能源價格的波動,成為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工業金屬,金屬和能源一樣,對長週期經濟影響明顯;農業問題,早期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就是農業,農產品產量、價格的變化,會對經濟形成明顯影響,但進入工業化社會後,農產品因素影響減弱;技術創新,這一因素對長週期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也是全球各國搶奪技術制度點的原因。
當然影響因素還有很多,總的來說,康波週期屬於長週期執行規律,踩對康波週期,可以改變人生軌跡。比如說當年中國暴發戶都是煤老闆,並不是煤老闆多有本事,知識水平有多高,而只是正好處在康波週期的商品大牛市上。再比如經常佔據世界首富寶座的比爾蓋茨,正好趕上了技術創新的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即是如此。
對於長週期的劃分,不同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看法,較為主流的看法是由雅各佈劃分的長波週期:
因此,長週期一般60年為一個週期,影響因素有能源、工業、金屬、農業、技術創新高。
二、中週期即朱格拉週期中週期主要以經濟危機為研究對像,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存在9-10年左右的週期性波動,即每10年左右總會發生一次危機。中週期是朱格拉拉出,因此又被稱為朱格拉週期。
朱格拉在《法國、英國、美國的商業恐慌與期週期的再現》一書中,對這幾個國家的工業備投資變動情況進行研究,發現10年左右的週期波動規律,因此朱格拉週期又被稱為裝置投資週期。
中週期在高速工業化過程中表現會較為明顯,比如在上世界日本處於高速工業化時期,出現過多輪明顯的朱格拉週期波動,比如1955年-1965年,日本第一輪經濟高速增長週期,即是透過工業裝置投資驅動的,日本透過銀行貸款、民間金融等方式籌集資金,大舉投入工業化,帶來了經濟的高速成長。
中國經濟在1981年後出現過兩次中週期波動,1981年到1983年為上升週期,1983年到1990年為下降週期;在1991年重新進入上升週期,1993年進入下降週期,到2001年重新進入新的週期。
2006年則是新週期的高點,然後進入下行週期,反覆迴圈。
但2005年左右為中國投資增長率的高點,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同,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後,投資率會繼續保持5年左右的高位,即羅斯托所說的起飛前階段,所以可以看出,在2010年之後投資增長率開始乏力。
中週期的先導產業是製造業和房地產,屬於中週期中的結構變化問題,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中週期新一輪資本投資週期中,建材、電器等裝置和計算機新型產業投資不斷提升,帶來了利用率的大幅增長,就是中週期的動力,。
目前中國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城市化和工業化對經濟整體拉動作用較大,因此從長週期來說,依然處於上行週期中,中週期主要受到投資增長率影響也會出現週期迴圈,但整體呈現螺旋式上升狀態。更多的週期性屬於短週期波動,即接下來要講的內容。
因此,中週期一般為10年一個週期,影響因素主要是投資增長率。
三、短週期即基欽週期短期周為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提出,透過研究食品物價和心理變動來尋找經濟波動的規律,因而短週期又被稱為基欽週期。
基欽週期認為,經濟規律存在大概40個月左右的小週期,基欽週期是透過價格和心理的變化,透過微觀經濟層面對經濟的波動規律進行分析,比如說某類產品價格上漲了,大家就會扎推去生產這種產品,然後產量上來了,就會造成供大於求,產品價格又下跌,大家撤出,循成一輪一輪的迴圈。
在經濟向好的時候,生產者會主動增加庫存,反之亦然。所以我把短週期看為一個去、補庫存的週期。產品價格的漲跌,庫存數的增值,成為基欽週期的重要考察指標。那麼就比較發現影響短期周的因素:
第一是需求,需求的變化會帶來價格的變化,而需求與收入增長和消費趨勢變化有關。
第二是供給,供給與需求會同時影響價格,從而影響庫存,供給受到政策和行業前景,即企業家們的預判等因素有關。
第三是價格,價格本身受供求關係影響,但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供求,比如在供需關係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價格的干預、調整,會帶來供需的混改,從而造成供需波動。
短週期是我們最容易感知也較容易判斷的週期,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消費,價格的變化會實時的進行反饋,比如說經濟增長,適度通脹,短週期上行,但當出現過快通脹時,快速上升的物價會帶來快速的加庫存,從而造成供給過剩,結果帶來行業的衰落,形成短週期的下行。
比如豬肉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波動,以鋼材為代表的建築材料波動,以及各類生物所需的物學原料價格波動,會帶來庫存的變化,從而引發短週期的經濟波動。
因此,短週期一般40個月為一個週期,影響因素主要為供需關係。
四、週期會形成巢狀前面所講的週期,相對來說均較為獨立,但在實際經濟執行過程中,長週期、中週期和短週期之間是環環相扣並相巢狀的,長週期會對中短週期構成明顯的影響,而短週期的變動情況,影響中週期,進而由多箇中週期組成康波長週期。
在每一個週期波動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不同的變數,需要根據具體的環境來進行分析,如果政策處理不當,會造成衰退週期的延長,進而形成將短衰退週期演變成長衰退週期,比如說當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應對的策略、效果將直接決定經濟危機之後的新週期前景。
在週期切換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不同國家經濟實力的分化,有些國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現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而有些國家則透過切換增長的“發動機”,找到了新的擴張動力,帶來新一輪的全面增長,從而實現經濟實力的全面超車,這既考驗決策人的智慧,也需要時代的配合。
總結:綜上所述,經濟週期是一種經濟執行的規律,受到宏觀經濟波動、投資增速、去補庫存等因素影響,會帶來長短各異的各種週期波動,對應的也是各國央行的逆週期調節,而在週期波動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經濟實力的分化,以及給投資者帶來資產的再分配。
-
5 # 厚金說
經濟週期,金老師學習這麼多年的經濟、金融、貿易、股市等相關知識,對經濟週期的解釋:有規律可循,但沒有固定規律。當然,讀者可以認為金老師的能力有限,但金老師客觀的評價,關於經濟週期,不管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還是世界最頂尖金融學家、經濟學家,放眼近現代所有,著作中對經濟週期的時間週期有很多的詮釋,但並不沒有固定時間。
很多讀者瞭解經濟週期每十年為一個輪迴,每一百年一個大輪迴,每一個千年輪迴的級別則是更大。這與自然規律、人類作息、科技變革有著莫大的關係。但是,這樣的規律真的是固定的嗎?金老師在大學期間閱讀過很多關於經濟週期的書籍,並且現在市場也會對經濟週期的文字保持閱讀。可是,從來沒有一種經濟週期的理論,是能利用固定時間詮釋經濟週期。
康波週期,相信這是眾多讀者所聽說過的一種週期理論,其全名為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是透過分析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大量的統計資料,發現的商品經濟中存在的一種週期理論,時間在45年-60年一個週期。時間,也並不固定,並且部分週期時間超過了60年。
當然,這樣的週期理論,世界範圍內很多,並不侷限在每一個時間期限,小到1年、3年,長則100年,週期理論很多。
經濟週期是什麼?金老師對經濟週期的瞭解是:迴圈、來回、覆轍、重生與過程。經濟週期,書中字面的解釋是: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經濟活動擴張與收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分為了四個階段:衰退、蕭條、復甦與繁榮。衰退與蕭條階段為經濟收縮期;復甦與繁榮階段為經濟擴張期。
書中字面的解釋,這樣很多讀者感覺雲裡霧裡,可以試著簡單想想一個商品的價格,階段漲價與降價,或者收入的增加與減小,當商品漲價、人民收入增加的時候,為復甦與繁榮階段。同理,出現價格下跌或者人民收入降低的時候,為衰退與蕭條。當然,經濟週期所指,並非一個商品與個人收入,而是整個經濟參與者。
具體有哪方面的因素決定經濟週期?經濟週期的影響因素實在太多,國際形勢、宏觀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投資傾向、自然災害等等方面,都有可能影響到經濟週期的轉折,甚是縮短、延長經濟週期的階段時間。金老師認為,這也是經濟週期沒有固定期間時間的重要原因,因為未來“下一秒”的政策實施,誰都不知曉,只能透過機率性時間推演。
1、國際形勢,影響經濟週期。
如果保持相對穩定的國際形勢,那麼經濟週期的影響因素將會偏重宏觀經濟面的改變與自然災害,為什麼?因為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甚至會影響到地域性宏觀經濟的改變,且存在不確定性因素。
如果國際形勢緊張,一旦加劇,那麼地域經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就算是經濟週期處於繁榮階段,可是因為地域經濟受到國際形勢的波及,幾年內,甚至當年度經濟階段也會由繁榮階段跌入衰退、蕭條階段。國際形勢對經濟週期的影響,十分凸顯。
2、自然災害,影響經濟週期。
經濟週期,歸根結底研究的是經濟生活的規律性,也是商品價格的規律性。而商品價格,與自然關係有著頗深關聯。如果風調雨順,那麼經濟週期就會按著原來的方向行走。可是,如果出現了影響經濟面的自然災害呢?比如“蟲災”“水災”“地震”等,將主要經濟作物的生產數量降低五成,不僅如此還破壞了原本的經濟狀態。
在此背景下,能不影響經濟週期嗎?勢必會影響的很深刻,甚是一些自然災害與國際形勢一般,將經濟週期處於繁榮階段直接拉下至衰退、蕭條階段!
3、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影響經濟週期。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控能力甚強,這也是能有效調控經濟的“市場的手”,透過財政、貨幣手段,更好的引導經濟週期的走勢,比如當處於衰退、蕭條階段經濟週期的時候,透過政策的引導,將市場經濟有效的沉澱,健康的步入復甦與繁榮階段。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是影響經濟週期的“主力軍”,當經濟過熱的時候,財政、貨幣政策也會發揮著作用,促使經濟過熱的情況走向冷靜。而經濟過冷的時候,利用政策刺激經濟,使經濟步入復甦與繁榮階段。
4、投資偏向,影響經濟週期。
這與日常生活與投資氛圍有著重要的影響,好比“鬱金香”,沒有實質的價值,卻將價格炒上天,之後便帶來了經濟危機般的影響。所以,日常生活與投資偏向,也能影響經濟週期。如果在投資氛圍良好的背景下,能延長經濟復甦、繁榮的上升階段。可是,如果投資氛圍差,可能投資的偏向會將至冰點,經濟持續處於衰退、蕭條階段!
綜上所述:經濟週期,縱觀世界卻沒有固定的期限,金老師理解為:規律與時間。具體影響經濟週期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國際形勢、宏觀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投資偏向、自然災害等。
-
6 # 西格瑪的化學
經濟週期,本質上是供求關係的平衡再平衡過程。供求關係之所以會從平衡到不平衡又趨向於平衡,最根本原因在於人的行為影響造成,當然還有部分農產品是受氣候影響。
整體經濟週期是很難以資料衡量,難以感受,可以用簡單的幾種商品或者現象來解釋,這個比空蕩蕩的經濟理論更好理解,因為都是大家平時可以接觸到的事情。各行各業的週期變化綜合起來就是整體經濟的週期變化。
桃子,大家都注意到了吧,今年的桃子明顯很便宜,最低2.5元可以買一斤,不僅便宜,而且很多,去年就沒有這麼便宜,我記得去年很快就沒看到賣桃子,今年桃子顯然產量大,造成供大於求,賣的便宜,賣的久,現在都中秋了還有桃子賣。這個是氣候影響桃子產量。
豬的週期是很明顯的,大概是2012年和2013年,豬肉很貴,五花肉價格大約是20元一斤,這麼高的價格,吸引了更多人去養豬,蓋豬圈,養老母豬,豬圈越蓋越多,老母豬越養越多。母豬可以生6年,2013年養的母豬,剛好到2019年再也不能生小豬,也就是母豬的數量高峰期在2013年,2019年母豬數量的低峰期,今年一季度,明顯豬仔減少,體現的結果就是,今年7月份,生豬出欄數量大量減少。母豬的數量供求平衡造成了豬肉的週期性,而母豬的數量是由人決定的,當人們看到豬肉價格好的時候,大量養母豬,當人們看到豬肉價格低的時候,不再養母豬,再加上有一些大型養殖戶利用其它手段打壓小養殖戶,導致母豬數量更是銳減,豬肉更是緊張。所以豬肉的週期由人們養殖母豬數量高低決定供需高低。
現在是豬供給低峰期,2年內,母豬數量又會飆升,從下一個母豬數量最高峰開始算,6年後,又是一個豬供給的低谷。如此週而復始。
從桃子,生豬的週期,可以類推到其他各行各業的週期,都是看到行業景氣了大量擴產,擴產之後就是走向行業低谷。所有行業綜合週期影響,就是整體經濟的週期。整體週期是個模糊的概念,不如落實到一些身邊的行業,幾乎每個人自己所處的行業,都有周期性,可以明顯體會到。
回覆列表
經濟週期從時間來看,分為科技或技術革命週期(四次工業革命),這個時間週期比較長,短的會持續四五十年,長的會延續上百年;進入工業時代,人類現經歷的技術週期主要有四個,第一個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代表的蒸汽時代;第二個是以電的發明以及後續相關技術的發展,如電燈、電報等,這個時代被稱為電氣時代;第三個技術革命就是以核能、計算機及資訊科技革命、為代表的科技時代;以及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以石墨烯,基因,虛擬現實,量子資訊科技,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
在每個技術革命週期之下又會有經濟週期。這一週期短則7年,長則11、12年,這一週期的和太陽活動的高峰和低谷又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太陽的活動會對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產生巨大的影響。造成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第一產業相關活動產生週期性的波動,從而影響整個經濟週期的迴圈。再加上人為干預的因素影響,就形成了大約7到11年左右的經濟週期。這個週期大致可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
最後也是週期最短的就是商業週期。這和市場上的供需關係有很大的影響,也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但這個週期時間跨度是最短的,一般為一年到兩年之間。從生產商來看,這個週期一般分為需求大於供給的主動加庫存週期;需求到達頂峰,但供給快速超過需求的被動加庫存週期;需求快速下降供給下降速度超過需求下降,需求超過供給的主動去庫存階段;以及需求止跌回升,但供給仍在下降的需求大於供給的被動去庫存階段。
不同的經濟週期,不同的國家會採取不同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其他能夠影響經濟週期的調控政策,但無論何種政策,最終的目的是讓經濟擴張的時間能夠延長,而縮短緊縮的經濟週期,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