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境笙音

    清軍入關初期,兵力有限,特別是滿族人口稀少,補充兵員頗非易事。原來的明帝國雖分裂為山西以西的大順政權和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明政權,但地域遼闊,實力也相當可觀。多爾袞摸不清底細,不敢貿然行事。在吳三桂的接引下,佔領了北京和畿輔地區已屬意外,他初期的意圖很可能是勾結南明,共平“流寇”,實現南北分治。這一方針對於南明弘光政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鑑於自身的腐敗無能,苟且偷安,因而對清方代平“流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為此策既行,自己坐享江南財賦充盈之地,依然可以過著紙醉金迷的太平日子,“聯虜平寇”就成了弘光朝廷一廂情願的上策。

    幾個因素湊在一起,使多爾袞等清廷決策人認定沒有必要承認南明弘光朝廷,乾脆以清代明,走統一全國之路。 弘光朝廷的情況 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就人力、物力而言,對清方、大順政權佔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它控制著半壁江山,淮河以南是當時華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而且受戰亂破壞最小。然而,弘光統治集團的腐朽比起崇禎朝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內部又陷於嚴重的傾軋紛爭之中。特別是作為政權主要支柱的軍隊已經蛻化成了將領維護和擴張私利的工具。他們敵視人民,又都是農民軍或清軍的手下敗將,怯於公戰,勇於私鬥;遇敵望風而逃,視民如俎上之肉。

    弘光朝廷擁有淮河以南遼闊的地盤,在北都覆亡以前,明朝廷每年要從江南各地蒐括大量糧食、銀錢、布帛等財物,彌補北京宮廷、諸多衙門以及九邊龐大的耗費。按理說,北方各地既已相繼淪沒,分屬大順和清方,弘光朝廷在財政上應該是綽有餘裕的,百姓的負擔至少不應加重。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由於豢養大批只知禍國殃民的軍隊,統治集團的貪慾有增無已,弘光朝廷的財政竟然入不敷出。 攻滅弘光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春,在陝西方面取得勝利的清軍移師南下。這時,弘光政權內部正進行著激烈的黨爭。駐守武昌的左良玉部隊於三月順江東下,要清君側,馬士英急調江北四鎮迎擊左軍,致使江淮防線陷入空虛。史可法被排擠出南京到揚州督師後,根本不能指揮那些驕兵悍將,因此也無法做出抗清的有效佈置。四月,清軍抵達揚州城下。史可法進行了頑強抵抗。二十五日,城陷被俘,史不屈遇害。

    五月,清軍攻入南京,弘光政權覆滅了。福王本人在城陷前出奔,不久在蕪湖亦被俘,次年被處死於北京。 清軍渡江南下 五月初十,弘光帝逃出南京。五月十四日,清兵兵臨南京城,南明留守官員開城受降。同日,江陰遭遇南下流兵,欲劫城,知縣林之驥出城解圍,遂哭廟去任。五月十八日,總兵劉良佐投降,江南失去主要抵抗力量。五月十九日,無錫華姓五人公然搶劫,被常州推官何家駒在大市橋當眾梟首。五月二十四夜,無錫知縣林飭逃走,原因是衙役王阿喜揚言要劫庫銀,態度囂張,被知縣正法,眾衙役鬧事,林遂出逃。二十五日晨,無錫縣衙役開始搶劫官府財物。五月二十六日,豫王下剃頭令,即臭名昭著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五月二十七日,武進人劉光鬥奉清命入無錫討冊,暫由望亭巡檢掌管縣事。五月三十日,嘉定知縣錢默去官,吳淞總鎮吳志葵帶著隨從也出城了。六月初一日,蘇州巡撫霍達開倉散糧給百姓。同日,常州城豎起順民旗,更派出人員去丹徒迎接清兵。六月初二日,無錫選貢生王玉汝準備了肉一百擔、面一百擔、羊三頭,出城迎接清兵。無錫城中百姓聽說清兵厭惡門神,紛紛將門神洗去,並貼上“大清萬歲”的紙聯。六月初二日,宜興進士盧象觀聚集鄉兵上千人,以陳坦公為主將,開始反攻縣城。後因為戰略錯誤,失敗告終。六月初三日,下午,清兵三百多騎兵自北而南穿過無錫城,秋毫無犯,觀者如市。

    六月初十日,常熟百姓毆死清朝主簿,推舉嚴栻為首,起義兵抗清。六月十一日,前明進士吳易率水師攻入吳江城,殺清朝知縣朱廷佐。六月十二日,明朝降臣黃家鼒奉命去安撫蘇州,正好與退守的明軍相遇,被監軍蘇松巡撫楊文驄殺在覓渡橋畔。同日,剃髮令抵達嘉定縣,百姓紛紛抗議,並開始組織義兵。六月十四日,嘉定境內義兵會兵在東關,是夜。焚燬清兵船隻四十餘艘,斬首八十三人,義兵得勝後撤退。六月十五日,清朝都督李延齡、總兵土國寶進入蘇州,楊文驄帶來明軍撤退。蘇州城百姓在門上紛紛寫上“順民”二字,持羊酒迎候。六月二十七日,豫王怪罪江陰剃髮不力,下令全城三日內必須剃髮。

    閏六月初,陳瑤甫在太倉沙溪成立帥府,糾集“烏龍會”成員,欲攻下蘇州。後被清軍擊敗。閏六月初一日,江陰倡議守城。江陰百姓鳴鑼吶喊,衝入縣衙與清朝知縣方亨理論。正好碰到前來賀喜的方亨老師蘇提學,蘇提學辱罵百姓道“這些奴才們,個個都要砍頭。”被群毆致死。後來才知道蘇提學原為無錫人。閏六月初三日,江陰公推典史陳明遇為主帥。閏六月初六日,清朝發兵攻打江陰。閏六月初八日,清將李成棟令偏將梁得勝鎮守吳淞,兵力有二千餘人。閏六月初九日,清朝知縣方亨被處死。閏六月初十日,南明黃道周、張肯堂迎立唐王朱聿鍵,改元隆武。閏六月十二日,剃髮令傳到吳淞,激起民變,鄉兵紛紛起事,並在王家宅重創李成棟的水師。

    閏六月十三日,崑山百姓殺清朝知縣閻茂才,並推選前明知縣楊永言為主事,開始守城。同日,太湖白頭軍攻入蘇州城,城內百姓紛紛接應,燒燬府衙,後被清兵擊敗。總兵土國寶大怒,從盤門一直屠到飲馬橋。閏六月十五日,靖江夏起隆統領沙兵八百人,在城南與清兵大戰,由於寡不敵眾,兵敗。閏六月十七日,侯峒曾入嘉定城,與黃淳耀一起主持守城。 嘉定、江陰抗清 閏六月二十一日,清兵包圍江陰城,屢戰不克,鄉間又處處受阻,決定增兵十萬攻城。閏六月二十五日,吳志葵遣遊擊蔡喬率兵兩百餘人支援嘉定,次日五更,遭到李成棟伏兵襲擊,蔡喬戰死。閏六月二十八日,魯王朱以海在大臣張國維、陳函輝的扶持下,於紹興監國。七月初一日,嘉定的各路鄉兵會集在磚橋與清兵決戰,鄉兵大敗,被追殺不計其數。李成棟部大屠婁塘鎮。七月初七日,嘉定城被攻陷,侯峒曾、黃淳耀自殺殉國。嘉定城遭到清兵血腥屠殺。七月初五日,閻應元入江陰城,主持守城大事。同日,崑山城被清軍攻陷,遭到血腥屠戮。七月初七,喬昌赴任無錫,為清朝第一任知縣。為防止江陰義兵反撲,喬下令秀才上城防夜,秀才們苦不堪言。

    七月十四日,清軍攻陷常熟城。七月十九日,清兵攻江陰城屢屢失利,損失慘重,劉良佐城為勸降,被閻應元罵得無地自容。這就是後來的那句名言:有降將軍,無降典史。七月二十四日,江東人朱瑛率兵五十餘人殺回到嘉定城,得到城中百姓接應,清軍被驅趕出城外。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明朝降將李成棟率清軍再次攻陷嘉定,嘉定人們遭遇第二次屠殺。

    七月二十七日,清兵見攻江陰城無果,於是縱兵東掠大橋、周莊、華墅、陶城、三官、祝塘等鎮,遭到鄉兵抵抗。七月二十九日,閻應元利用火炮轟清兵指揮台,炸殺死十王、四將及隨從二百四十人。

    八月初二日,楊舍守備沈廷謨舉城降, 楊舍當時為江陰縣另外一座城池。八月初三日,清軍抵達松江城外,鄉官沉猶龍招募鄉兵守城,後來因勢單力薄,慘遭屠城。八月十六日,把總吳之蕃起兵江東,在嘉定吳項橋登岸,被清軍擊敗,吳之蕃也被殺害。八月二十日,清兵集中火炮攻擊城牆東北角,江陰城危在旦夕。八月二十一日,江陰城被攻陷,閻應元戰死。清朝於是下令屠城。八月二十二日,江陰城內巷戰仍然在進行,到次日封刀,全城僅有五十三人倖免。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雙方都死傷慘重,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八月二十六日,清兵大隊人馬至葛隆鎮,肆行屠殺,流血滿地,並再屠外岡鎮。八月二十七日,清軍再屠嘉定,逢人便殺,不分老幼,所劫財物盡載太倉。自閏六月初,嘉定人民自發起義抗清,兩個月內,大小戰鬥十餘次,被屠三次,史稱“嘉定三屠”。

    十一月十一日,江陰民間再次糾集人員攻城,後因倉促起事,沒有成功。 南京失陷後,又有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唐王朱聿鍵稱帝於福州(改元隆武),都打起抗清的旗號。這時清朝再次宣佈剃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剃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但魯、唐二王政權不但沒有利用這種有利形勢,發展抗清鬥爭,反而在自己之間為爭正統地位而形同水火,所以當隆武二年(1646年)清軍再度南下時,先後被攻滅了。魯王在張煌言等保護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帶繼續抗清;唐王則被清軍俘殺。

    這年11月,在廣州和肇慶又成立了兩個南明政權:唐王弟朱聿釒粵稱帝於廣州,改元紹武;桂王朱由榔稱帝於肇慶,改元永曆。這兩個政權也不能團結,甚至大動干戈,互相攻伐。

    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桂王也在清軍進逼下逃入廣西。

    正當南明政權一個接一個地覆亡,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農民軍餘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後,他的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永曆元年(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桂王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清軍於全州,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餘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這時,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將領金聲桓和在廣州的降清將領李成棟先後反正,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時間,永曆政權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7省,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但永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永曆三年到永曆四年(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在湘潭、桂林的戰役中被俘犧牲,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不久,李過病亡,其子李來亨同其他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政府,轉移到巴東荊襄地區組成夔東十三家軍,獨立抗清。這支部隊一直堅持到1664年。 廣西方面,六年十二月濟爾哈朗所部勒克德渾軍,先敗三路攻全州之南明軍,再敗道州之南明軍,於永曆四年(1650年)正月班師回京。孔有德軍至七年四月間征戰於湖南,先後于衡州、永州、武崗、龍虎關戰勝南明軍。十一月入嚴關,攻克桂林。永曆五年(1651年)十二月取賓州(今賓陽)、南寧。

    廣東方向,耿仲明、尚可喜部於永曆三年九月至吉安,後由南雄入廣東。在圍困廣州10個月後,於永曆四年十一月攻陷廣州。八年,下肇慶,復雷、廉、潮、惠等府。兩廣悉平。 永曆七年年(1653年)五月,清廷派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等省,制定了先安湖廣,後平雲貴,嚴防重鎮,互為犄角的方略。清軍趁南明嚴重內訌之機,於九年(1655年)重新控制湖廣。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軍攻佔貴陽,遂定貴州。九月,信郡王多尼奉命至貴州主持軍務,制定多路進攻雲南的方略;吳三桂率北路,自遵義經七星關;卓布泰率南路,自平浪(今都勻)經安隆所;多尼親率中路,自平越經關嶺鐵索橋,三路會攻昆明。十三年(1659年)正月,清三路大軍攻佔昆明,永曆帝逃往緬甸。十四年(1660年)八月,清廷以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部往雲南會剿。

    永曆十五年(1661年)九月,清軍分兩路追擊南明永曆帝,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曆帝,十二月緬甸國王將永曆交於清軍,愛星阿、吳三桂率右路5萬兵,出隴川、勐卯(今瑞麗);馬寧、王輔臣率左路2萬兵,出姚關,十二月,吳三桂部入緬甸境,後索獲朱由榔,班師昆明。永曆政權亡。次年四月永曆帝與其子等被吳三桂處死於昆明。七月,李定國在真臘得知永曆帝死訊,亦憂憤而死。

  • 2 # 閒來賞史

    答:南明政權的抗清鬥爭

    其事雖敗,但其義深遠

    南明政權的抗清鬥爭是發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

    滿族是由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女真族發展來的。明朝初年,他們分散居住在黑

    龍江兩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綏芬河流域。

    16世紀80年代起,女真族的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用了30多年的時間,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他建立後金國(後來改國號為清),他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和他的兒子皇太極(即清太宗)逐步統一了中國東北地區,並屢次侵入長城以南地區。

    1644年3月,正當清軍要打進山海關時,李自成攻進北京。不久,明將吳三桂勾引

    清軍入關。清軍在山海關打敗李自成的起義軍以後,乘勝向北京進軍。1644年5月,清

    軍進佔北京。

    那時候,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將,決計擁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

    在這年5月,他們擁立福王朱由嵩做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權。

    福王政權一建立,就想聯合清朝,鎮壓農民起義。但是,清政府是決不允許南明弘

    光小朝廷存在的。它要消滅農民軍,也要消滅弘光小朝廷,統一全中國。

    1645年春,在陝西方面取得勝利的清軍移師南下。這時,弘光政權內部正進行著激烈的黨爭。駐守武昌的左良玉部隊於3月順江東下,要「清君側」,馬士英急調江北四鎮迎擊左軍,致使江淮防線陷入空虛。史可法被排擠出南京到揚州督師後,根本不能指揮那些驕兵悍將,

    因此也無法做出抗清的有效佈置。4月,清軍抵達揚州城下。史可法進行了頑強抵抗。

    25日,城陷被俘,史不屈遇害。5月,清軍攻入南京,弘光政權覆滅了。福王本人在城

    陷前出奔,不久亦被俘,次年被處死於北京。

    南京失陷後,又有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唐王朱聿鍵稱帝於福州(改元隆武),

    都打起抗清的旗號。這時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

    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但魯、唐二王政權不但沒有利用這種有利形勢,

    發展抗清鬥爭,反而在自己之間為爭正統地位而形同水火,所以當1646年清軍再度南下

    時,先後被攻滅了。魯王在張煌言等保護下逃亡海上,在沿海一帶繼續抗清;唐王則被

    清軍俘殺。

    這年11月,在廣州和肇慶又成立了兩個南明政權:唐王弟朱聿□稱帝於廣州,改元

    紹武;桂王朱由榔稱帝於肇慶,改元永曆。這兩個政權也不能團結,甚至大動干戈,互

    相攻伐。

    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桂王也在清軍進逼下逃入廣西。

    正當南明政權一個接一個地覆亡,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農民軍餘部出現在抗清

    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後,他的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

    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

    1647年,郝搖旗部護衛逃來廣西的桂王居柳州,並出擊桂林。年底,大敗清軍於全州,

    進入湖南。次年,大順軍餘部又同何騰蛟、瞿式耜的部隊一起,在湖南連連取得勝利,

    幾乎收復了湖南全境。這時,廣東、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再起,在江西的降清將領金聲

    桓和在廣州的降清將領李成棟先後反正,清軍後方的抗清力量也發動了廣泛的攻勢。一

    時間,永曆政權控制的區域擴大到了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7省,

    出現了南明時期第一次抗清鬥爭的高潮。

    但永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各派政治勢力互相攻訐,農民軍也倍受排擠打擊,不能

    團結對敵,這就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在湘潭、桂

    林的戰役中被俘犧牲,清軍重新佔領湖南、廣西;其他剛剛收復的失地也相繼丟掉了。

    不久,李過病亡,其子李來亨同其他農民軍將領率部脫離南明政府,轉移到巴東荊襄地

    區組成夔東十三家軍,獨立抗清。這支部隊一直堅持到1664年。

    1652年,走投無路的南明永曆小朝廷接受張獻忠部將孫可望、李定國聯合抗清建議,

    在貴州安隆所投靠了農民軍。這年,李定國發動反攻,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

    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同時,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

    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並接受了永曆封號。抗清鬥爭再次出現高潮。

    不幸的是,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1656年李定國擁

    桂王至雲南,次年又大敗孫可望,可望勢窮降清。孫可望降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

    知。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緬甸。李定國率全軍

    設伏於磨盤山,企圖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內奸洩密失敗。1661年,吳三桂率軍入

    緬,索回桂王,次年四月在昆明將其處死。7月,李定國在□臘得知桂王死訊,亦憂憤

    而死。

    這次鬥爭雖然失敗了,但它的影響和意義是極其深遠的。

    它對於明代舊有的生產關係和封建秩序進行了種種衝擊與破壞,為清朝前期社會經

    濟的繼續發展開闢了道路。

  • 3 # 在下古麒

    崇禎皇帝自盡後,李自成便入主京師,可是沒過多久又被入關的清軍給趕跑了。而這個時候,南京一些文臣武將便決定擁立朱家的藩王,建立南明政權,意圖恢復朱氏江山。

    然而實際上這南方中樞比起北方中樞也好不到哪裡去,頻頻做出錯誤的決策,竟然想要聯合清軍來對抗李自成、張獻忠。不過清軍方面似乎並沒有打算和南明政權聯合的傾向,所以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後來清軍決定兩隻手出擊。清軍和南明政權註定無法相容。

    眼看著清軍南下,可是弘光政權內部卻內鬥不止,其中便將史可法排擠出了南京,隨即史可法便來到了抗清第一線督師。不過,雖說史可法是名義上的長官,可是在這個時候前線負責防守的軍隊將領並不太將他放在眼裡,以至於史可法難以統籌全域性。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然後,李本深投降,劉左良投降,但是,史可法卻堅決不降,不僅如此,還直接寫好了遺書,已經做好了為國盡忠的準備了。奈何清軍委實太過強大,也因為明軍意志不夠堅定,所以揚州城還是落入清軍之手。

    所以雖說史可法這人在治軍理政上並沒有太大的貢獻,但是其錚錚鐵骨卻是無可非議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總體怯懦善於內鬥的南明抗爭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華麗篇章。

    不僅是史可法,雖說南明政權總體給人的印象就是未戰先降,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忠於大明,寧死不降的官員將領。其中以李定國(先是張獻忠部將後歸順南明)和鄭成功為著。

  • 4 # 魯聶

    南明抗清的人馬後期無非就是兩部分,一個是正規軍,如史可法,何蛟騰。

    大西餘部李定國、閩派武裝鄭成功是兩面旗幟性人物。李定國消滅的滿清貴族質量最高,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衡州伏擊戰,不僅打死了敬謹親王、定遠大將軍尼堪。還打死了一等伯爵、副都統逞尼。連滿洲八旗頂尖精銳部隊-----擺牙喇軍的高官:一等哈達哈番、鑲白旗護軍統領(正二品)喀爾塔喇也被擊斃。以至順治哀嘆“我朝用兵,從無此失”

    廈門大捷則是鄭成功的傑作。從鄭成功十餘年的抗清戰史來看,鄭軍的素質確實是過硬的。滿洲軍事集團所倚恃的威懾信用在鄭軍面前屢屢破產。 然而,鄭成功長於軍旅而不善大謀,軍雖強而無遠略。廈門庚子大捷最終成為南明抗清大業的絕唱。反使面臨嚴重統治危機的清廷如釋重負,得以安然渡過了政位交替、內部不穩的危險期。今天的我們不得不接受明亡清興,漢人盡剃髮左祍二百餘年的殘酷事實

    南明後期抗清力量,只有李定國、鄭成功兩個小集團能真正抵抗一下滿洲貴族的主力部隊。而且即使這兩個小核心之間,也不能彼此配合,聯手製敵。李定國在軍事素養、政治眼光上更勝一籌,但缺乏大政治家的才能,一味向雲南邊境撤退,終至永曆大旗落地,自已身死荒檄。

    而鄭成功,復明調子眾所周知的高,實質卻是擁兵自重的軍閥本色。相對於顧全抗清大局的李定國。鄭成功更多的是立足於維護自身的獨立性,對反清復明採取現實主義態度。歷史給了他更大作為、甚至有可能定鼎天下的機會,但軍閥兼海寇的習性,使他連在大陸沿海建立一個穩固的反清基地都未能建立。

    著名明史學者顧誠先生從明亡清興的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實中,總結出了這樣的教訓:南明的失敗,絕非軍事力量、軍事素質不如滿清,而是漢人自己打敗了自己。抗清數十年,漢人始終未能建立一個權威的、總攬全域性的中央核心。正因為如此,各抗清力量彼此不能肝膽相照、協同配合,置滿清於首尾難顧,多面受敵的被動境地。反而互不服氣,彼此拆臺,以小集團私利凌架於大局之上,經常互相大打出手。正如我們看到的,孫可望是這些人之中唯一有能力建立一個抗戰大核心的人物,歷史也給了他這樣的機會,但剛有起色就急於取明而代之,一手毀掉了漢人團結一致的大局。

  • 5 # e_listen141814398

    我覺得有必要還原一下明朝末年的歷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崇禎末年,周延儒第二次成為內閣首輔,由於接受了閹黨分子阮大鋮贊助的活動經費,他考慮要回報一下,但作為東林黨人的周延儒不可能提拔一個閹黨分子阮大鋮入閣,於是就提拔了不是閹黨分子的馬士英,這是當時的情況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一種妥協的情況,馬士英能夠為東林黨人所接受,東林黨人對他抱有著很大的期望,紛紛傳言馬士英就是于謙再世。至於後來馬士英窮兇極惡,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招權罔利,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東林黨人都活不下去了,於是有些的東林黨人又開始聯絡左良玉來救命。 據《續明紀事本末》記載,李自成的手下很多人都投降了左良玉,早在弘光政權建立之初,這些李自成手下計程車兵全都嚷嚷著要去進攻南京,左良玉不得已把自己的金銀財寶都分給了這些人,同時用鉅艦封鎖長江,在長江上豎起了一門大炮,說誰再敢去進攻南京,就用炮轟!左良玉一直在盡最大可能控制這些部隊,不讓他們胡來。左良玉一再說要他做朝廷的守土保疆的忠誠將領。 後來馬士英胡作非為,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 馬士英的倒行逆施,天怒人怨,最後左良玉也控制不住了。 左良玉起兵的主要理由是討伐馬士英,當時左良玉已經無法控制手下,手下都忍無可忍,集體要求舉兵討伐馬士英。當然,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當時左良玉手下的大都是闖王李自成的部下,他們一般不願意跟老領導打仗。據《明史·奸臣傳》記載,左良玉部隊起兵造反,討伐馬士英,在起兵文書上列舉了馬士英的八條罪狀。包括為閹黨重修三朝要典。當了首輔還要獨掌兵權。大肆誣陷迫害他人。以選中宮為名,把最漂亮的女人佔有,剩下的才給朱由崧。腐敗到極品,都督滿街走,職方賤如狗。控制皇帝,招募死士,濫用暴力。還有太子案等等。左良玉手下的,主要是哪些李自成投降的部隊,早已義憤填膺,36員大將聯名造反,如果左良玉再不起兵造反,他們就要自我行動了,左良玉已經控制不住了。隨著這些主要由投降過來計程車兵組成的部隊,紀律越來越差,連那些李自成投降過來的將領都看不慣,左良玉對這支部隊的控制力越來越差,後來的左夢庚更是很難控制桀驁不馴的部隊。

    中國式的人際關係註定了中國近代的悲慘命運。明朝末年,李自成能夠透過行賄官員多次成功逃脫。而很多不夠世故的知識分子卻被極端殘暴的虐殺致死。 在秦淮八豔中李香君痛斥馬士英,馬士英罵李香君是賤人,實際上,馬士英才是最大的賤人。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據史書記載,被馬士英策反的方國安其破壞力比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還要大。在江陰保衛戰的81天中,江陰孤城就抵抗了清軍重兵圍困長達81天,體現南明王朝真正的抵抗能力。之後在浙江地方,勢力超過幾百個江陰的魯監國政權割據政權,幾乎又成為了南明政權光復的希望,但馬士英又徹底毀滅了南明政權的最後希望。方國安敗退就敗退了,但他之後成為了消滅南明王朝的主力,對於消滅南明魯王政權,本來方國安沒有投降清軍,但經過馬士英策反之後,手握重兵的方國安的對於消滅南明王朝的貢獻甚至超過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 《續明紀事本末》記錄了馬士英的晚節。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

  • 6 # 有趣的歷史牛

    其實,整個大明後期的歷史都是一部悲情史。

    袁崇煥、孫承宗、盧象升、曹變蛟、孫傳庭、等相繼被殺或戰死,

    洪承疇、祖大壽等相繼降清,大明王朝在滅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崇禎實戰了他“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承諾,殺妻殺女後,把自己掛在了煤山的一顆歪脖子數上,賠死的只有老太監王承恩。

    大明王朝正式結束。

    同年,福王朱由嵩在南京登基,史稱南明。

    南明抗清的悲情主要提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揚州十日

    隨後,吳三桂投降滿清,多爾袞率軍攻入北京。

    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將領史可法在揚州對清軍的殊死抵抗。

    同年,清軍攻破揚州後,清軍統帥多鐸在揚州城內實行了為期十天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史載:“諸婦女長索繫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初四日,天始霽。道路積屍既經積雨暴漲,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內潰。穢臭逼人,復經日炙,其氣愈甚。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室中氤氳,結成如霧,腥聞百里。”

    整整十天的大屠殺,將這座美麗的江南重鎮變成了一座死城,事後,共收斂遺體八十萬左右。

    因王秀楚所著《揚州十日記》中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

    殘酷的屠殺並沒有嚇倒人們,反而激起了更激烈的抵抗。

    第二、嘉定三屠

    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進攻嘉定,由於收受到了嘉定人民的殊死抵抗,清軍攻破嘉定後,李成棟先後三次下令對城中平民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在屠殺過程中,嘉定城裡的百姓有的懸樑自殺有的投井或者跳河,被砍斷手和腳的百姓在地上掙扎著,[27]清軍將一大部分逃生的百姓趕到河邊,然後將他們趕進河中紛紛淹死,河裡的水都不能流動了

    第三、江陰八十一日

    順治二年(1645年),清朝頒佈臭名昭著的剃髮令,號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意圖從精神上徹底摧毀人們的反抗意志。

    剃髮令徹底激起了江陰人民的反抗決心。滿清先後共調動24萬軍隊攻擊江陰城,江陰人民浴血奮戰,守城整整八十一天,共擊斃清三王十八將,使清軍死傷過十萬。

    但最終被清軍攻破,守城者無一苟活,全部壯殉國。

    城破後,清軍開始了血腥屠殺,屠殺後,全城僅有三十五人倖免於難。

    此外,清軍還分別在崑山,常熟,金花,南昌,贛州,同安,廣州等等地方進行了大屠殺,只要人們抵抗,清軍就開始屠殺。

    明末時期華人口大約在八千萬到一億五千萬之間,而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華人丁數僅兩千四百六十四萬餘。

    反清復明的口號一直貫穿著整個清朝的統治,人們從未放棄反抗。

    大明的普通百姓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用自己的熱血證明著中華民族的血性,用一顆顆大好的頭顱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最可悲的是南明的上層官員們只知道爭權奪利,大搞內部鬥爭,加緊剝削人民,在清軍打過來後立馬低頭乞降,甘願做亡國奴,這才是南明最悲情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釀能組什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