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仁者厚德載物
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年號永昌,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隨即李自成統帥幾十萬大順軍大舉東征,對明朝的崇禎政權發動最後的總攻。
大順軍勢如破竹,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渦口造船三千,渡過黃河,攻下汾州(今汾陽)、陽城(今晉城市陽城縣)、蒲州(今永濟),隔日大順軍攻下懷慶(今河南焦作),殺盧江王載堙。
二月初五(3月13日)大順軍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明軍五千人出戰全部戰死,初八日以明軍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明軍主將蔡懋德自縊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屬忻州)守關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雙方大戰十餘日,周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今山西寧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全身矢集如蝟毛,夫人劉氏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全被燒死。
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克寧武關,大順軍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因為遭到明軍猛烈抵抗傷亡慘重,李自成大怒下令屠城。
當晚,明朝的大同總兵姜瓖,宣府總兵王承胤都投降李自成,大順軍又連下居庸關、昌平。
三月初八日,李自成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
崇禎帝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大順軍抵達居庸關,明朝的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大順軍的南路軍,東出固關後,明朝的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明朝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統帥大順軍過昌平,抵沙河。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大順軍以大炮轟城,入午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
三月十七日半夜,明朝的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開啟外城西側的廣寧門,大順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
李自成的大順軍進軍之所以如此神速,固然在於大順軍戰鬥力極強,但更關鍵的一點,則是明軍主力已經被清軍與大順軍多次打擊而摧毀。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
據《小腆紀年附考》記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但心高氣傲的崇禎帝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拒絕了李自成放棄大順永昌帝號嚮明朝稱臣封西北王的優厚條件,雙方談判徹底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大順軍,中午,李自成率領大順軍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禎帝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
崇禎帝見大勢已去,便將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召入宮中,在簡單叮囑他們一番後,便與三位皇子灑淚而別,並命內侍將他們分別送到國丈周奎、外戚田弘遇家中避難。稍後,崇禎帝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並輔佐皇太子登基。
然後,崇禎帝又上演了霸王別姬的悲劇,他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
周皇后是位美麗端莊的絕色美女,面板潔白如玉,國色。《崇禎宮詞》記載她:“皇后顏如玉,不事塗澤”。《舊京遺事》記載:“烈皇后聖質端凝”,“皇后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
周皇后是一代賢后,她在後宮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她還親自燒飯。崇禎帝剛剛登基時,由於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后親自下廚。
面對窮途末路的丈夫崇禎帝,33歲的周皇后也哭得梨花帶雨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她解帶自縊而亡。
崇禎帝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
崇禎帝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
同時崇禎帝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小女兒昭仁公主。 崇禎帝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向皇嫂懿安皇后(張嫣)、庶母李康妃傳旨,要求她們也自縊殉國,以免遭到叛軍的汙辱。
李康妃隔簾會見使者,然後領命自縊身亡。
當初天啟帝臨死前不久,他的乳母客氏安排懷孕的宮女進入後宮,以冒充天啟帝的子嗣。天啟帝對張皇后說,魏忠賢告訴我說後宮有二人懷孕了,以後生男就立為皇帝。張皇后表示反對,認為應當早立信王朱由檢。僵持很久後,張皇后說服了天啟帝將皇位傳弟。朱由檢想推辭,美若天仙的張嫣自屏風後走出,說:“皇叔義不容辭,且事情緊急,恐怕發生變故。”信王朱由檢才願意繼承皇位成為崇禎帝。
此時面對國破家亡的局面,38歲的張皇后隔簾對崇禎帝拜了幾拜,自縊身亡,不知道崇禎帝對當初力主他為皇帝的皇嫂張嫣是不是問心有愧?
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大順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崇禎帝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
崇禎帝仰天長嘆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崇禎帝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李自成下令將崇禎帝“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三月二十七日,葬于田貴妃墓中。
根據《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
崇禎帝臨死之前口口聲聲“諸臣誤朕”,但至死沒有反思自己很多自毀長城的低階失誤。
雖然崇禎帝勤政節儉,兢兢業業,也不好女色,比如面對絕代佳人陳圓圓、楊宛等也無動於衷,但崇禎帝性格上有致命弱點,他多疑急躁,剛愎自用,自毀長城冤殺了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名將熊文燦、鄭崇儉、趙光汴、範志完、賀人龍等,把財政專家畢自嚴與名將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逮捕下獄,逼死名將孫承宗、曹文衡、盧象升、孫傳庭、滿桂、孫祖壽、茅元儀等,逼降名將洪承疇、祖大壽、祖大弼、白廣恩、孔有德、耿仲明等,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明朝江河日下敗局已定,最終走向滅亡。
-
3 # 大地83151526
崇禎雖然無能,但是還有傲氣。他清楚的知道國破家難存。如其讓自己的妻子兒女落在那幫下三濫的刁民手中受辱 ,讓自己皇族蒙羞,不如自己親手殺了她們,留下一個好名聲。妻兒老小的性命在他眼中比他的面子要輕多了。
-
4 # 向陽花開7290
崇禎皇帝為了最後的可憐的尊嚴!!!
大明朝雖然在崇禎皇帝手上亡國了,但是這筆賬不能全算在他一個人頭上啊!他上位前,沒有做過太子,沒有受過當皇帝的培訓,他的前任木匠皇帝不幸淹死,扔下個爛攤子。崇禎皇帝繼位後,他勤儉自律、清心寡慾、勵精圖治,清除了魏忠賢,試圖重現明皇朝當年輝煌景象,他確實為了朱明王朝奮鬥終生,盡了他能盡的力。
淪落到亡國的份上,崇禎皇帝已經沒有任何掙扎之力了,他能決定的也只有自己和身邊親屬的生死了。為了維護最後一點可憐的尊嚴,崇禎皇帝只能結束她們的性命了。
再者說,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是男人的附屬品,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她們的生死都掌握在男人手中,皇室的女子更是這樣的。
-
5 # 愚人之娛
北方少數民族的野性,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歷史上也發生過許多類似事件。
五胡亂華時期,漢族男人悉數被殺,女人則成了洩慾的工具,有點日本鬼子當年無惡不作的勢頭。
北宋時期宋徽宗、宋欽宗被擄走的同時,很多嬪妃、宮女全都被擄走了。一則很多人成為了可以按價格賤賣的奴隸,二則達到了“十人九娼”的恐怖境地。
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身份,只要是漢人,只要是女的,基本都做了供人淫虐的妓女,哪怕身份高貴如皇后,嬪妃,到了他們手裡只有被凌辱的份。
南宋建立後,為了杜絕此等慘象,官方開始大力提倡女子以貞德為第一位。貞潔勝於一切,即使是性命。
到了明朝,可以說明朝是個有骨氣的王朝,崇禎皇帝深知結局可能如宋徽宗時一樣,為了保留最後的尊嚴,所以不惜忍痛殺害自己的親人,最後煤山自縊,讓人唏噓不已。
歷史總是那麼讓人悲痛莫名,我們今人要以此警醒,唯有自強,才能不任人欺負。
-
6 # W一家之言
1644年,風雨飄搖中的大明王朝終於在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蠻子的共同打擊下走到了盡頭。可憐崇禎,有一顆挽救大明王朝的心,卻生不逢時。大明朝這座大廈在上幾任皇帝手裡就已經爛掉了,不是一個勤勉的皇帝就可以拯救的。
崇禎元年,全國性的大災荒。陝西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明王朝滅亡進入倒計時。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內部穩定,外族也只是纖芥之疾,農民起義才是王朝的終結者。農民起義像一個影子一樣伴隨著崇禎當政的十七年,直至大明王朝的滅亡。
自古以來,皇權可殺,不可辱。本著寧死不可受辱於小人之手的崇禎命後宮嬪妃盡皆自殺,親手砍殺自己的女兒,自己也選擇煤山自縊。他有錯嗎?我覺得沒有錯。不能延續王朝,就為王朝殉葬吧。靖康之恥由在心頭,皇帝被圈養,多少妃子,多少帝姬,多少宗室淪為異族胯下玩物,生不如死,即使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都被迫去接客。亂世人命不如狗,一場南京大屠殺,多少中華兒女被屠殺,多少婦人成為敵人的玩物。殺就殺了吧,至少不會受辱了。事實證明,崇禎沒有做錯,李自成進京了,北京陷落,殺人,放火,搶劫,強姦,充斥著北京城的每一個角落。皇權不可褻瀆。
-
7 # 印記院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年號永昌,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隨即李自成統帥幾十萬大順軍大舉東征,對明朝的崇禎政權發動最後的總攻。
大順軍勢如破竹,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渦口造船三千,渡過黃河,攻下汾州(今汾陽)、陽城(今晉城市陽城縣)、蒲州(今永濟),隔日大順軍攻下懷慶(今河南焦作),殺盧江王載堙。
二月初五(3月13日)大順軍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明軍五千人出戰全部戰死,初八日以明軍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明軍主將蔡懋德自縊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屬忻州)守關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雙方大戰十餘日,周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今山西寧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全身矢集如蝟毛,夫人劉氏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全被燒死。
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克寧武關,大順軍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因為遭到明軍猛烈抵抗傷亡慘重,李自成大怒下令屠城。
當晚,明朝的大同總兵姜瓖,宣府總兵王承胤都投降李自成,大順軍又連下居庸關、昌平。
三月初八日,李自成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
崇禎帝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大順軍抵達居庸關,明朝的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大順軍的南路軍,東出固關後,明朝的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明朝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統帥大順軍過昌平,抵沙河。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大順軍以大炮轟城,入午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
三月十七日半夜,明朝的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開啟外城西側的廣寧門,大順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
李自成的大順軍進軍之所以如此神速,固然在於大順軍戰鬥力極強,但更關鍵的一點,則是明軍主力已經被清軍與大順軍多次打擊而摧毀。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
據《小腆紀年附考》記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
但心高氣傲的崇禎帝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拒絕了李自成放棄大順永昌帝號嚮明朝稱臣封西北王的優厚條件,雙方談判徹底破裂。
三月十九日清晨,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開啟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大順軍,中午,李自成率領大順軍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禎帝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
崇禎帝見大勢已去,便將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召入宮中,在簡單叮囑他們一番後,便與三位皇子灑淚而別,並命內侍將他們分別送到國丈周奎、外戚田弘遇家中避難。稍後,崇禎帝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並輔佐皇太子登基。
然後,崇禎帝又上演了霸王別姬的悲劇,他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
周皇后是位美麗端莊的絕色美女,面板潔白如玉,國色。《崇禎宮詞》記載她:“皇后顏如玉,不事塗澤”。《舊京遺事》記載:“烈皇后聖質端凝”,“皇后玉體,從容而定。初無金張四性之心,及進謁至尊之前,神人佑助,國色朝酣,見者識其有鳳翥之貴矣”。
周皇后是一代賢后,她在後宮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她還親自燒飯。崇禎帝剛剛登基時,由於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后親自下廚。
面對窮途末路的丈夫崇禎帝,33歲的周皇后也哭得梨花帶雨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麼敢不死?”說完她解帶自縊而亡。
崇禎帝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
崇禎帝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
同時崇禎帝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小女兒昭仁公主。 崇禎帝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向皇嫂懿安皇后(張嫣)、庶母李康妃傳旨,要求她們也自縊殉國,以免遭到叛軍的汙辱。
李康妃隔簾會見使者,然後領命自縊身亡。
當初天啟帝臨死前不久,他的乳母客氏安排懷孕的宮女進入後宮,以冒充天啟帝的子嗣。天啟帝對張皇后說,魏忠賢告訴我說後宮有二人懷孕了,以後生男就立為皇帝。張皇后表示反對,認為應當早立信王朱由檢。僵持很久後,張皇后說服了天啟帝將皇位傳弟。朱由檢想推辭,美若天仙的張嫣自屏風後走出,說:“皇叔義不容辭,且事情緊急,恐怕發生變故。”信王朱由檢才願意繼承皇位成為崇禎帝。
此時面對國破家亡的局面,38歲的張皇后隔簾對崇禎帝拜了幾拜,自縊身亡,不知道崇禎帝對當初力主他為皇帝的皇嫂張嫣是不是問心有愧?
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大順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然後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後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崇禎帝重返皇宮,城外已經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
崇禎帝仰天長嘆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崇禎帝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李自成下令將崇禎帝“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後移入佛寺。三月二十七日,葬于田貴妃墓中。
根據《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
崇禎帝臨死之前口口聲聲“諸臣誤朕”,但至死沒有反思自己很多自毀長城的低階失誤。
雖然崇禎帝勤政節儉,兢兢業業,也不好女色,比如面對絕代佳人陳圓圓、楊宛等也無動於衷,但崇禎帝性格上有致命弱點,他多疑急躁,剛愎自用,自毀長城冤殺了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名將熊文燦、鄭崇儉、趙光汴、範志完、賀人龍等,把財政專家畢自嚴與名將陳奇瑜、孫傳庭、朱大典等逮捕下獄,逼死名將孫承宗、曹文衡、盧象升、孫傳庭、滿桂、孫祖壽、茅元儀等,逼降名將洪承疇、祖大壽、祖大弼、白廣恩、孔有德、耿仲明等,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明朝江河日下敗局已定,最終走向滅亡。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射手射手小獅子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下場都不好,這是不可否認的。要麼做階下囚受盡羞辱。要麼自絕,儲存唯一那麼一點點尊嚴。而亡國之君的妻女,孩子,如果活著,那麼必然被加倍羞辱,甚至被髮配為奴。與其毀於他手,不如自我了斷。還有一天就是,崇禎帝本身性格比較偏激,孤傲,多疑,剛愎自用,這樣的人的性格,讓他做一個活著的亡國君是不可能的,他自己都不想活,以他的性格,更不可能讓自己的皇后,公主,去活著受辱。
-
9 # 揚生解史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一直注重以史為鑑,吸取前朝的經驗教訓並加以改進。所以後面的王朝相對於前一個王朝在各方面都會有進步。
宋朝發生的“靖康之恥”,是中華民族之恥。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進入了東京城。大肆蒐羅宋朝財物,貶宋徽宗,欽宗父子為庶人。1127年4月20日,金人冊封一向主和的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權,之後撤出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
靖康之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同時也深深的刺痛了漢人的內心。所以明朝吸取了經驗教訓,更加重視氣節。
當李自成攻破京城時,崇禎先逼死庶母、皇嫂、皇后,然後親手砍殺了女兒。就是為了不讓她們落入敵手而受辱!
-
10 # 鄧海春
崇禎皇帝一生操勞,勤於政務,嚴於律己,不近女色,登基之初就掃除了天啟年間作威作福的魏忠賢集團,也就是所謂的“閹黨”。朝政在他的治理下,與前兩任皇帝相比有了極大的改觀。
可惜,大明王朝在崇禎年間,內有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外有遼東女真虎視眈眈。加上崇禎皇帝自己生性多疑,獨斷專行,哪怕六度頒佈罪己詔,終究無法拯救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最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際,在北京煤山的一棵樹上自縊而亡。
但在崇禎死前,竟然下令其庶母、皇嫂、皇后自盡,甚至還親自拿著劍,砍傷砍死長平公主、昭仁公主。那麼,為什麼崇禎臨死還要專門對自己的女性親屬痛下殺手呢?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崇禎帝知道國破家亡後,亡國之君的家族女眷落入敵方手中會是什麼下場。這裡就不能不提到另一場亡國事件——靖康之恥。靖康二年(1127),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女真建立的政權金朝,攻陷了北宋的京師開封府,滅亡了北宋。擄走了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以及幾乎全部宋太宗一系的皇室成員、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
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倆,被貶為庶民,一直扣留在北方致死,終生再未回到宋朝領土。作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下場竟如此悲慘。而被擄走的後宮女眷則下場更加淒涼。
據《開封府狀》記載:“選納妃嬪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準金一千錠,得金一十三萬四千錠,內帝妃五人倍益。”其他諸如嬪御、王妾、宗姬、御女、近支宗姬、族姬、宮女、采女、宗婦、族婦、歌女、貴戚、官民女等身份的女性,也都有著自己的價格。
也就是說,那些被擄到北方的女眷們,被一一明碼標價,像是牲口和商品一樣,被肆意買賣。而金朝的文武大臣們紛紛下手挑選自己中意的女子,一些王妃直接被賜給了完顏家族的成員為妻。這些還是遭遇比較好的。更有甚者,像宋高宗的母親韋賢妃等人,被貶入了專門為皇族儲備女人的地方——浣衣院。(其實說白了就是妓院)
其二,明朝是一個社會風氣比較保守的朝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非常推崇程朱理學,甚至將其直接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把朱熹編寫的《四書章句集註》作為科舉考試的“唯一指定教科書”。過分推崇程朱理學導致社會對於“三綱五常”看的極其重要,以至於當時湧現出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樣的觀點。
其三,中國古代是父權社會,女性地位低下,通常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庸。女性在古代被要求遵循“三從四德”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女子未嫁之時從父,女子出嫁之後從夫,女子夫亡後從子。可以說,在古代,女子並不具有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資格與權利。
所以,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絕望的崇禎帝明白,如果皇家的女眷留在世上,只能為已經亡國的大明朝增添恥辱,哪怕被自己殺死也比活著受辱強。為了維護大明王朝最後一點體面,崇禎帝在生命的最後,才會化身殺人狂魔,對自己的親眷痛下殺手。
回覆列表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僭號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隨即率軍進入山西,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便接連攻陷太原、大同、宣府、居庸關等地,在當年三月十七日便打到北京城下。李自成行軍之所以如此神速,固然在於大順軍戰鬥力極強,但更關鍵的一點,則是明朝守將們畏敵如虎,尚未交戰便投降。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指揮軍隊攻城,崇禎帝此時已不再相信任何文武大臣,而是派大太監王承恩提督京營,負責防守事宜。當時,大順軍士兵架飛梯進攻西直門、平則門、德勝門,人數多如螞蟻。王承恩見情況危急,便親自指揮炮手開炮,接連擊斃數名敵兵,但即使如此,也依然無法挽回敗局。等到半夜時分,內城淪陷。
當天晚上,崇禎帝與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殺聲陣陣、連天烽火,知道內城的淪陷只在朝夕之間。崇禎帝憂憤交加但又無力挽救局勢,只能哀聲長嘆、徘徊無語而已。
崇禎帝自知大勢已去,便將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召入宮中,在簡單叮囑他們一番後,便與三位皇子灑淚而別,並命內侍將他們分別送到國丈周奎、外戚田弘遇家中避難。稍後,崇禎帝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並輔佐太子登基。
此時,崇禎帝已經有殉國之心,但為了免於后妃在他死後遭受汙辱,便將周皇后召至身邊,然後對她講:“如今大勢已去,朕立志自縊殉國,你既然身為皇后,理應追隨朕的志願。”周皇后聽完後,便哭泣著回答道:“妾身追隨陛下18年時間,若有一句諫言能被接納,何至於落到今天這步田地?但既然託身於陛下,妾身安敢不聽命赴死?”周皇后說完,隨即解下腰帶懸樑自盡。
隨即,崇禎帝又命袁貴妃自殺,袁貴妃大哭一場,隨即也解帶懸樑。然而袁貴妃脖子上的帶子突然斷裂,導致她落地後並沒有死。崇禎帝見狀,便拔劍砍擊她的肩膀,但並沒有將她殺死。與此同時,崇禎帝還連殺嬪妃數人。可惜周皇后等人服侍崇禎帝多年,沒享受一天的安寧、幸福的生活,最終還落得被逼自殺或被殺的結局,實在是令人唏噓。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語後曰:“大事去矣。”後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乃撫太子、二王慟哭,遣之出宮。帝令後自裁。後入室闔戶,宮人出奏,猶雲“皇后領旨”。後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貴妃自縊,系絕,久之蘇。帝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人,袁妃卒不殊。見《明史·卷一百一十四》。
稍後,崇禎帝又將年僅15歲的長平公主召來,流著眼淚跟她講:“你為什麼要降生在帝王家呢?”說完,崇禎帝左袖遮臉,右手拔劍連砍數次,砍中公主的左臂和右肩,讓她頓時昏死過去,所幸沒有遇難。與此同時,崇禎帝又拔劍殺死年僅6歲的幼女昭仁公主(“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見《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緊接著,崇禎帝又命內侍向皇嫂懿安皇后(張嫣)、庶母李康妃傳旨,要求她們也自縊殉國,以免遭到叛軍的汙辱。張皇后、李康妃隔簾會見使者,然後領命自縊身亡。就這樣,後宮凡是有名號的妃嬪、公主,或者自殺、被殺,或者身受重傷,幾乎沒有一人倖免。
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禎帝率領數十名太監騎馬、手持三眼槍,想趁亂突圍出城,結果在東華門、齊化門(朝陽門)、安定門連遭阻攔,被迫撤回皇宮。拂曉時分,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議事,商量禦敵之道,結果文武百官竟然沒有一個人前來,更令崇禎帝悲憤不已。此時,太監張殷勸皇帝投降,結果被一劍刺死。
崇禎帝自知走投無路,因不願接受投降後受辱的局面,便帶著王承恩一起來到煤山,隨後在一棵歪脖樹上自縊身亡。崇禎帝自殺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終年才33歲,王承恩隨即也自縊身亡(“帝崩於壽皇亭,承恩即自縊其下。”見《明史·卷三百零五》)。崇禎帝辛苦經營18年,最終卻落得自縊殉國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據正史記載,崇禎帝自殺前,在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似乎仍以百姓安危為念(見《明史·卷二十四》)。然而根據崇禎帝一貫剛愎自用、大事聚斂的作風來推測,這段史料的可靠性基本上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