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摩托化步兵Motorⅰsed.Infantry

    “摩托步兵、以搭載輪式/履帶式遠輸車輛實施機動、徒步展開作戰、也單兵裝備為主要作戰裝備、由配屬的坦克、炮兵、防空旅、團提供火力支援作戰……(比利時第5摩托化步兵師基本裝備)(英國“摩托化旅”機動作戰模式)(美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集結地場面宏大)

    機械化步兵/To.mechanⅰⅰze.機械化

    mechanⅰzed.toops機械化部隊-成建制以坦克、裝甲輸送車輛或步戰車實施機動作戰、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為主要裝備、二戰和“機械化步兵師”得到快速發展。(機械化步兵行進途中)(美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配備有運輸直升機中隊、機動作戰更加快捷)IT-based.warfare資訊化戰爭

    依託網路化資訊系統在陸、海、空、外太空、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戰爭。

    是〔第四空間的角逐和博弈〕(“伊拉克戰爭”是一場資訊化一體化聯合作戰的經典作戰模式)dⅰgⅰzatⅰoⅠⅠ.armored.force〔數字化戰爭〕

    美軍稱為:“數字化部隊、用數字化通訊系統武裝的作戰部隊、透過改變資訊傳輸方式來生成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美國“數字化太空指揮中心”)(美軍數字化作戰單位裝備)(美軍“數字化”單兵裝備系統)(美軍數字化+資訊化指揮系統)

    資訊化+數字化將是未來作戰的中樞神經系統、也將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隨著高科技的不斷髮展、作戰模式也將不斷髮生新的變化。

  • 2 # 魂舞大漠

    四種部隊型別四個陸軍部隊裝備建設的指標,向更高階的建設目標不斷攀升。過去說到摩托化,有輪式汽車可以搭乘前進,步兵行軍再不用開動兩條大長腿,稱為乘車前進,下車作戰,要求600米下車接戰。比之二戰以前,機動速度更快了,要知道那時能完成摩托化,只有強國才能做到。

    當後發展國家終於完成了摩托車,強國的陸軍早就進步到機械化。一切武器和裝備實現了裝甲化,部隊裝備以坦克和裝甲車為主,所有的火炮和防空等重灌務全部以履帶式車輛為主,更奢侈,若問這得多少錢哪?以現在的價格而論,美軍60億美元才能打造一支機械化的步兵師,中國大致在160億人民幣左右。這一任務目標,美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完成,我軍要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

    當代軍隊的建設目標是資訊化,各國建設的水平與完成程度不一樣,強國建得快一點,但已有相當的距離。資訊化突出的是所有的裝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真正實現空天陸海電磁網一體化,戰場高度透明,發現目標即可摧毀。

    致於數字化,是實現資訊化的技術手段和基礎前提,只有真正實現了數字化了的部隊,才能實現部隊的資訊化。因為實現難度高,大部分技術還沒有突破,所以資訊化的任務,不論對哪一國家,都是擺在面前相當艱鉅的任務。資訊化究竟如何,只能說一個大致,還無法詳細描述。比之機械化,只能說,資訊化作戰效率更高了。

  • 3 # 國平軍史

    二戰時期,美英蘇德意日等強國軍隊,都配備有大量或一定數量的摩托化部隊,主要就是步兵行軍時,不必依靠兩條腿的11路開進,而是乘軍用卡車前行,且同時可以牽引榴彈炮等火炮,軍卡大都是一舉兩用,較好地解決了步兵的行進速度,同時又解決了火炮的牽引問題,這樣的軍隊就是摩托化部隊。

    機械化部隊,是在摩托化部隊基層上更進了一層,基本上淘汰了軍用卡車,二戰時步兵乘裝甲輸送車前行,當下則乘步兵戰車,同時坦克、自行火炮、自行野戰防空導彈、自行反坦克導彈,甚至自行突擊炮等齊頭並進,協同作戰的單位就是機械化部隊,機械化部隊作戰能力遠超摩托化部隊。

    數字化部隊,是指以計算機為支撐,以數字技術資訊鏈為紐帶,使部隊從單兵到各級指揮員,從各種戰鬥、戰鬥支援到戰鬥保障系統都具備戰場資訊的最快獲取、傳輸及處理功能的新一代部隊。

    基本上每個士兵都是一個戰鬥節點,可透過終端顯示屏,指揮員都能看到士兵在戰場上的態勢,甚至能夠直接指揮到單兵作戰,資料鏈系統是其最強大的支撐,將改變未來戰爭的態勢和戰爭格局,是當下稍於條件的國家軍隊建設的重點。

    資訊化部隊,機械化條件下,陸、海、空、天戰場呈現獨立存在的格局,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戰場、作戰行動的一體化,使得軍種融合成為新型軍隊建設發展的走向與歸宿,在新軍事革命的催化下開始走向融合,多維立體、多戰場合一是未來戰場的基本形態。

    資訊科技、定位與制導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使武器裝備效能超越了傳統的陸、海、空域界線,全球機動、全球到達、全球打擊成為世界軍事強國軍隊發展的目標。

    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地表資訊和地球環境資訊盡收眼底,戰場向太空的拓展,使傳統的陸海空戰場濃縮為一體,成為廣闊無垠太空戰場的墊腳石與踏板。

    簡而言之,資訊化部隊並不僅僅是單一軍種,而消除了戰場壁壘,融陸、海、空、天戰場為一體,則是達成戰爭速決的通道。

    資訊化戰爭作戰目的速決性,推動了部隊編制、裝備、行動的融合,而部隊編制、裝備、行動的融合,又促進了戰場一體化的到來,資訊化部隊是發達國家經濟條件好的軍隊所追求。

  • 4 # 鷹鴿分析

    摩托化、機械化、數字化和資訊化可以看作是世界陸軍發展的四個重要階段,見證著陸軍這支傳統部隊的成長髮展。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陸軍的發展正處於機械化向資訊化轉型發展的關口上,尚沒有真正的資訊化部隊出現。

    世界陸軍的發展早在二戰前期部分國家就已經實現摩托化,比如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美國等國家。到了二戰末期,機械化部隊開始出現,併成為世界陸軍發展的主要方向。有關摩托化步兵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差距,有必要解釋一下。

    國內的摩托化步兵與國外尤其蘇俄的概念不同,中國的摩托化步兵實質上還是步兵,只是機動方式是透過解放車進行輸送,大部分時間還是依靠雙腳板行軍。但是蘇俄所講的摩托化步兵實質上就是我們的機械化步兵,也就是以搭乘裝甲車輛進行作戰的步兵,這也是機械化和摩托化步兵本質上的區別。

    機械化部隊的範疇就有些大了,這其中涵括了幾乎所有的兵種,舉個例子,步兵實現機械化需要搭乘、伴隨裝甲車輛作戰;炮兵實現機械化則需要實現炮兵部隊的自行化,也就是自行火炮的裝備比例提升到一個很高的比例;陸軍防空兵則是具備野戰伴隨防空能力,也就是使用機動式防空武器,能夠脫離傳統定點防空的侷限性。

    相比摩托化部隊,機械化部隊的突擊速度更快,火力打擊能力更強,火力配置更加完善。作戰效能也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實現部隊機械化是當前國際上主要階段,甚至部分國家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至於數字化、資訊化尚處於探索和發展階段。

    數字化部隊和資訊化部隊在內涵上並不相同。兩個概念最早出現的是數字化,也是美華人最早提出來,也是最早進行實踐的。資訊化部隊才是近些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它的範疇更加廣闊,包含數字化的同時,還進行了相當大的拓展,是當前各國探索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本世紀初期,美國提出美國陸軍未來戰鬥系統(FCS),按計劃在2022年完成,屆時美軍將組建15個FCS·UA戰鬥旅,至少裝備1萬輛FCS戰鬥車輛、3000輛FCS無人車輛和3000架無人機。但實際到目前為止,美國只進行了輪式的斯崔克快速戰鬥旅建設,所謂的FCS專案中最終也只停留在紙面上。

    但隨著單兵通訊系統、車載通訊系統以及立體通訊網路的建立,數字化部隊的雛形基本上塑造成型。透過整合式的通訊指揮網路,實現了跨兵種之間的通聯能力,從而實現了諸兵種間較為通常的通聯能力,為聯合作戰或者合同作戰打下基礎,比如美國陸軍作戰呈現出步兵在後,火力主導的局面,步兵受阻後立即能夠呼叫獲得各種支援火力的精確支援。

    另外一種全新的轉型部隊最具代表性就是中國的輕型合成部隊,即以猛士系列高機動突擊車為主要裝備,使用較為完善的通訊手段和平臺拓展,打造了一直以猛士為核心的集機動、防護、火力打擊為一體的快速突擊力量。一組資料就可以說明問題,猛士突擊車可以在24小時內機動200公里,相比傳統裝甲部隊60-100公里的機動距離提升了一倍還多。

    伴隨著資訊化水平不斷提升的主戰裝備,資訊化部隊的特性越來越明顯,它在指揮通訊體制上到了傳統的軍兵種壁壘,透過通聯的方式,實現機動、火力整合化,部隊的反應時間大幅度縮短,極大的提升了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

  • 5 # 紙上的宣仔

    長文慎入。

    總述

    摩托化,機械化,資訊化這其實是自20世紀以來陸軍的幾個發展階段。從行軍作戰的角度,陸軍可以分為騾馬化,摩托化和機械化。資訊化和數字化則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的新概念,可以用“C4ISR”這幾個字母概括,主要是資訊交換和指揮層面的變革(當然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資訊交換,並不是從資訊化提出才有的)。數字化是資訊化的一個階段,指的是實現的硬體是基於數位電路的,計算速度和抗干擾能力都要更強。資訊化的未來方向則是智慧化(AI),這個不展開說了。總的來說,資訊化和數字化都是軟體層面上的變革,與摩托化機械化建設有顯著差別,所以我們全文分兩個部分來論述。

    摩托化-機械化

    摩托化的出現

    摩托化(Motorized)可不是全軍都開摩托車,這是相對於徒步行軍,騾馬運輸的部隊來說的。摩托化步兵依靠軍用摩托車、汽車完成物資運輸和行軍。但車輛由於缺少裝甲,不具戰場作戰能力,越野能力也十分有限,以公路機動為主。士兵到達戰場後仍需徒步數公里趕往前線。所以摩托化更多的是軍隊後勤層面的建設。

    一戰之前,基本上所有國家陸軍都是騾馬化運輸,雖然早在普法戰爭就有用鐵路調兵,但是這種運輸方式沒有靈活選擇戰場的能力,不具備普適性。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首次出現了用汽車和裝甲車運送步兵,這就是最早的摩托化。但那個時候更多是一種雛形,還沒有形成完善理論。

    1918年乘坐 A7V坦克的德國步兵

    機械化(Mechanized)相對於摩托化更進一步,是依靠載具直接將物資和士兵投送到前線,載具本身也具備作戰能力。這比載具只負責後勤運輸的理念更進了一步。但這也要求載具本身有裝甲防護,以及一定的自衛火力(比如機槍或小口徑火炮),並且要具備更強的全地形作戰能力。二戰前,機械化部隊的載具主要是裝甲輸送車,到了冷戰時期出現的步兵戰車和運輸直升機也包含在機械化的概念中。

    需要注意,摩托化部隊和機械化部隊除了運輸步兵和物資的車輛以外,一般還會混編一些專門用來突擊作戰的裝甲力量,比如坦克,突擊炮/反坦克炮,自行火炮等,利用這些被堅執銳的裝甲力量尋求區域性突破口。

    30年代和二戰期間主要工業國的摩托化和機械化建設

    機械化和摩托化的建設都是在二戰過程中得到了的實戰驗證和發展,但在各國,對摩托化和機械化的探索各有不同,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而且一個國家也可能出現反覆折騰的情況,比如蘇聯。蘇聯於1930年建成了首個實驗性質的機械化步兵旅——第1機械化旅。到1938年底蘇聯已經有了4個坦克軍和數十個坦克旅,但是在1939年取消了坦克軍,改為組建摩托化師。1940年又改成了機械化師。開戰後發現裝甲力量分散使用非常吃虧,於是到了1942年又重建了坦克軍,每個坦克軍下轄兩個坦克旅,一個摩托化步兵旅。所以軍隊建設是幾經大改。

    二戰期間的蘇聯摩托化步兵

    伴隨坦克作戰的蘇聯摩托化步兵

    德國則在1937年時首次成立了4個摩托化步兵師,全師大量使用摩托車機動,所以那時候的摩托化步兵師是真·摩托化。

    二戰德國的摩托化步兵,是真·摩托化。大家對這種車並不陌生,因為鬼子也在用

    整個30年代,摩托化的普及速度在加快,但在德國陸軍佔據的比例並不高。在蘇德戰爭前夕,德國才建成了21個裝甲師和13個摩步師——裝甲師的數量還多於摩步師,這意味著當時德國絕大多數步兵師仍然是依靠馱馬運輸的(當然,實際上裝甲師裡也有摩步團)。大多數人印象裡,二戰時期德軍是下面這樣的:

    但其實更多的是這樣的:

    後來德國出現了一個新的兵種——裝甲擲彈兵,是配合裝甲部隊作戰的步兵的統稱,其實是摩托化步兵和機械化步兵的統稱。國防軍和黨衛軍一共組建了近30個這樣的裝甲擲彈兵師,其中大多數都是摩托化步兵。隨著德國的戰敗,德國的機械化程序也被打破,一直到冷戰時期才重新建立起來。

    美國在二戰前的摩托化和機械化程序其實是非常緩慢的,不論是作戰理論還是實際建設。到1939年,美國陸軍和國民警衛隊一共只有一個機械化的騎兵旅,非常寒磣。不過美國不愧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雖然起點低,但是追起來毫不費力。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的摩托化機械化建設齊頭並進。到1944年,美國所有的步兵師都是摩托化的,所以美國陸軍的番號裡沒有“摩托化”的字眼。排到歐洲戰場上的每個步兵師都有1000多輛汽車(一直到50年代蘇聯的機械化師都達不到這個水平),10多輛M8裝甲車。而美國部隊番號同樣沒有“機械化”,所有的騎兵單位其實都是機械化部隊。

    二戰期間搭載半履帶車行軍的美軍騎兵部隊

    提起二戰美國陸軍,吉普是少不了標誌。很大程度上美軍的摩托化就是靠吉普越野車實現的

    機械化的新形態——步兵戰車的誕生

    藉著二戰期間裝甲車輛產能的勢頭,戰後美蘇各自繼續進行摩托化和機械化建設。需要注意的是,蘇聯和俄羅斯雖然一直到今天都保持著摩托化步兵師的編制。但實際上從1957年後,摩步師就已經全部機械化了,摩托化徹底成為了歷史。因為這個時候的蘇聯摩步師給士兵配發了BTR-152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和BTR-50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雖然它的裝甲僅有幾毫米厚,最厚處不過15毫米,但是畢竟是一款集物資運輸,人員運輸和作戰為一體的裝甲車輛,使全軍具備了機械化作戰能力。從此陸軍進入了機械化部隊+裝甲部隊的二元化結構。不過裝甲輸送車並不能很好的滿足作戰需求,因此在機械化程序中只是一種過渡。

    蘇聯BTR152和BT50裝甲運輸車

    1956年,一種新式的裝甲兵器在聯邦德國誕生,這就是Lang HS.60步兵戰車,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步兵戰車。這種理念迅速被美蘇等國借鑑,到了60年代,蘇聯的首型步兵戰車——BMP-1研製成功,標誌著機械化步兵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從此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奠定了BMP系列履帶式和BTR輪式裝輸/步戰兩種規格步戰車的格局。

    世界上第一種步兵戰車,漢斯的Lang HS.30

    蘇軍BTR-60輪式裝甲輸送車成員

    冷戰時期搭乘BMP-1步戰車的步兵班

    冷戰時期的機械化——蘇美有別

    戰後,美蘇爭霸的核心地帶仍然是在歐洲,而歐洲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非常適合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平推。因此蘇聯戰後的機械化建設以二戰的經驗教訓為基本出發點,進一步完善大縱深作戰的理論。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蘇聯追求全軍機械化,追求坦克和裝甲車輛的高產量,對設計細節並不過多苛求。這就造成了蘇聯的坦克裝甲車在火炮俯仰角、裝甲防護、抑爆效能和人體工程學上普遍弱於美國、德國、英國的同類產品,但是憑藉龐大的數量還是足以讓西方惶惶不可終日。到80年代,蘇聯擁有51個坦克師和142個摩步師,裝備了5.5萬輛主戰坦克和6.3萬輛裝甲車/步兵戰車,而北約加在一起僅有不到2萬輛坦克(而且比較分散),在歐洲處於絕對的守勢。

    讓北約倒吸一口涼氣的西方81軍演

    這一切得益於蘇聯對機械化部隊的擴充和加強。60年代後期,蘇聯的摩步師增加到12700人,裝甲車/步戰車數量達到了470輛;到80年代,摩步師的人數進一步增加到13200人,包含兩個BTR摩步團(2x156輛BTR)和一個BMP摩步團(147輛),此外還有150輛坦克,48門自行榴彈炮和18門BM-21“冰雹”火箭炮。

    蘇聯一個摩步排按戰鬥隊形展開的示意圖

    蘇聯的機械化建設還包括“天上飛的步兵戰車”,以Mi-8和Mi-24“雌鹿”為主,輔以Mi-2偵查直升機。它採用適合對地攻擊的串列式座艙,同時還有一個運兵艙,可以搭載8名步兵。到80年代,蘇聯裝備的直升機絕對數量僅次於美國,但與蘇聯龐大的地面部隊數量比起來,直升機的編制還是不足,只能編制到集團軍一級,而且每個集團軍可能還不到100架。不論是Mi-24攻擊&運兵一體化的思路,還是編制方式,都與美國的作戰思路體現出了巨大差別。

    Mi-24雌鹿直升機

    相比之下,美國並沒有表現出對大縱深作戰的興趣,與蘇聯的建設差別相當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美軍不追求陸軍數量,只保持了18個師的編制,即便加上4個海軍陸戰隊師,規模也較蘇聯要小很多;第二是美軍並不追求全軍機械化(重型化),其中仍保有輕型師和摩步師,只搭乘輪式越野車輛作戰,停留在摩托化水平。但另一方面,美軍對空地一體化作戰能力十分重視,即便是輕型師也有一個弱化版的戰鬥航空旅。

    從60年代到86年,美國一直實行的是ROAD師(重組陸軍師)。這種師的作戰方式較為靈活,為10個戰鬥營和3個旅部和一個空中騎兵旅/戰鬥航空旅組成(平時只有旅部,戰時才會配置具體的作戰單位)。陸軍機步師中裝甲部隊比例也相當高,重型機步師包含5個坦克營和5個機步營,擁有290輛坦克,要知道裝甲師也就是6個坦克營和4個機步營,如此一來二者差別並不是太大。這樣一來,美國的機步師坦克比例顯著高於蘇軍的摩步師(坦克150輛左右)。

    80年代的美國機械化步兵

    80年代美軍主要以M2步戰車和輕量化的M3步戰車為主

    美國在陸軍的變革探索中,逐漸確立了空地一體化的作戰方式,對直升機突擊群執行蛙跳戰術和利用攻擊直升機消滅敵方地面部隊給予了厚望。這一切來自根據科學的計算結果,在戰場攻擊直升機和裝甲部隊通常的戰損比為12:1~19:1,即便對方擁有野戰伴隨防空。經86年式師改革後,一個裝甲師/機步師的戰鬥航空旅有AH-64攻擊直升機48架, OH-58偵查/攻擊直升機50架,EH-60電子戰直升機3架,UH-60通用直升機30架,總計;甚至還有一個空中突擊師(101空中突擊師),包含1個戰鬥航空旅和3個空中突擊旅,擁有接近400各類直升機,其中攻擊直升機接近100架。美國機步師裝甲師高比例的裝甲部隊和空地一體化作戰的理念,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實戰檢驗。在後面的海灣戰爭中,101空中突擊師兩次蛙跳突擊的進攻縱深超過了280公里,效率也輕鬆超過任何一個裝甲師。事實證明了在現代陸軍的機械化程序中,美軍的思路代表了正確的方向。海灣戰爭期間101空中突擊師的攻擊直升機群

    資訊化和數字化

    本質上資訊化和數字化屬於一個範疇的東西,數字化指兩個層面,一個是硬體,即以數位電路為基礎的資訊化。第二個是資訊處理層面的,即資料化,對敵我作戰單位,地圖,飛行軌跡,各種引數和特徵進行量化放入資料庫。最終在計算指揮中心中實現計算後,進行決策和命令分發。數字化的部隊表面上看與純粹的機械化部隊差別不大,但實際上作戰效能天差地別,按照美國自己的報告,數字化部隊比非數字化部隊的戰鬥力提高3至6倍。

    到今天,資訊化已經被總結為一個“C4ISR”,集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於一體。直觀的理解就是,在資訊化作戰中,指揮官可以較為全面地瞭解到自身部隊和整個戰場的情況,並實時做出決策並將指揮命令下達,甚至直接精確到車組和人。平級單位之間也可以進行實時的交流,這樣,一張稠密的資訊網將所有作戰單位緊密連線,使軍隊的作戰更加聰明,反應也更加迅速。

    資訊化和數字化的歷史並不長。這種作戰理念發源於80年代,而美國首次提出要將軍隊資訊化,是在海灣戰爭之後的1992年,到2000年,已經建成了一直數字化的機步師。到2015年美國才提出要將全軍數字化。我軍在2009年起開始進行首個全軍數字化部隊的試點建設,在這一輪變革中,我們雖然落後,但總算落後的不算太多,還是有希望追上的。

    未來的資訊化趨勢,除去完善現有的理念外,就是智慧化。在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下,無人化將成為作戰武器的一個流行趨勢,到時候軍隊的人數規模有望進一步削減,一個人可以控制更多的武器裝備,到時候戰爭的形態必然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戰爭會變得更像是一場電子競技。一旦一方在這個“競技”中落敗,以血肉之軀去對抗勝方的無人裝備將變得毫無意義。

  • 6 # 哨兵小虎

    一、摩托化。

    摩托化部隊主要是指相對於傳統靠兩條腿行進的步兵部隊,把部隊的行進方式從兩條腿變成輪子。從而使部隊適宜大規模快速的推進到指定地點。

    他的代表運輸方式就是大卡車,或者具備輕型防護能力的摩托車。

    以上三種都是摩托化的部隊,強調的是其運輸的機動性。

    二、機械化部隊。

    機械化部隊主要是指具有重型裝甲車的部隊,比如坦克團、裝甲師等。

    主要是指部隊在摩托化行進的基礎上,具備了一定的重型反擊火力,比如坦克、裝甲運兵車、直升機等行進和作戰方式!

    三、資訊化部隊。

    資訊化部隊是指在機械化粗狂的基礎上,透過電子資訊系統,整體最佳化和提升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

    這時的部隊具備模組化組合的雛形,也就是說一個步兵營(連)可以直接申請坦克連或攻擊直升機大隊為其提供火力支援。

    資訊化就是做到了網路式的模組化指揮,比如,一個師級單位,師司令部可以直接跳過團級單位指揮到營、連級單位,而平級的步兵營、坦克連、炮兵連等單位,互相之間也可以相互通聯,實戰互相支援。

    四、數字化部隊。

    數字化部隊則是在資訊化的基礎上,把資訊化這一概念做細、做精到班、組以及單兵上。

    一個單兵偵查到的戰場態勢,就可以直接提供到戰役方向的指揮大廳,而指揮大廳則會把有用的資訊,向所有的單兵作戰平臺(單輛坦克、連排級炮兵、在空直升機)進行推送,使每一個參與作戰的軍人都能掌握到第一手作戰資訊和態勢。

    就像,美軍的抓捕本拉登行動一樣,突擊隊員的所有行動,在白宮五角大樓辦公室就可以直接看到!

  • 7 # 紅色手電筒

    這四種部隊的型別並不是一回事,其中摩托化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是按照部隊實施機動時的交通工具來分的,摩托化部隊是部隊的機動工具主要是各種汽車,而機械化部隊是機動工具是各種履帶車輛。摩托化部隊可不是騎著摩托車的部隊,摩托車在軍隊中主要是用來作為輕便交通工具,用來給通訊兵,偵察部隊使用的,無論是摩托化還是機械化部隊都有一定數量的摩托車。汽車特別是卡車是摩托化部隊的主要機動工具

    在傳統上,英美國家的步兵部隊都是裝備有大量的汽車,所以西方國家的普通步兵部隊就是摩托化部隊,或者叫做摩托化步兵部隊,而象蘇聯方面則是直接加上摩托化和傳統的步兵部隊以示區別。

    通常摩托化部隊中,會臨時加強一些坦克炮兵一類的部隊,但是摩托化部隊,一般是戰鬥中,步兵需要下車作戰,所裝備的機動車輛防護能力太弱,步兵在距離前線一定距離就要下車,徒步投入戰鬥。機械化部隊中,坦克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是主要作戰裝備和機動工具。

    而機械化部隊,由於主要是裝備履帶車輛,機動工具的防護能力完成摩托化部隊強,而且由於大量裝備步兵戰車,很多時候步兵可以乘車作戰,不用在距離前線還有一定距離下車,可以直接從行進間展開戰鬥隊形投入戰鬥。數字化或者資訊化部隊,大多是在現有的武器裝備上加裝資訊化數字化的技術裝備。

    而數字化部隊和資訊化部隊都是按照部隊的指揮控制協同的方式來分的,不過通常數字化部隊和資訊化部隊都是原來的機械化部隊。各種裝甲戰鬥車輛,由於有良好的防護,兇猛的火力,適當的裝甲防護,在整個資訊化的過程中,在增加了資訊化裝置以後變成了數字化裝備。

    數字化部隊可看成是早期的資訊化部隊,數字化部隊主要是利用數字化通訊裝備,是敵情我情等資訊能夠做到共享,這樣就是能夠保證各個部隊協同密切,能夠協調一致的做出反應,能夠反映更加迅速。這樣相同數量部隊能夠控制的戰場範圍急劇擴大,軍隊的戰鬥隊形進一步疏開。根據美軍的測試數字化部隊可以擊敗3倍於己的非數字化部隊。由於數字化資訊化部隊對於機動速度比較高,所以近些年,這種輪式裝甲車開始大量裝備,這種兼具摩托化和機械化特點的部隊,有時也叫輕型裝甲部隊。在美國管他叫中型部隊。

    資訊化部隊可以看作數字化部隊的升級版本,由於通訊頻寬的進一步加大,資訊的傳輸量進一步擴大,同時,資訊化部隊的偵察手段更加多樣,數字化部隊的偵察手段還是比較傳統獲取手段,而資訊化部隊中已經是大量使用各種無人機作為偵察裝置,獲取情報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 8 # asiavikin雜談

    這套概念似乎是陸軍味道比較重的,海空軍一般不這麼說,雖然它們也有類似需求,但提法不同。

    軍語中對摩托化部隊、機械化部隊的定義是這樣的:

    摩托化部隊——以建制內的輪胎車輛實施運動的部隊。簡單說就是乘卡車機動的部隊,這些卡車也是隸屬於該部隊的。

    機械化部隊——以建制內的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實施運動的部隊,不過現在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也有輪式的了,所以有一些輕型機械化部隊,比如軍改前的54軍127師就是輪式步戰車,新聞報道也是稱其為輕型機械化師。

    而資訊化部隊、數字化部隊則是80年代以後提出的新說法了,不過眾說紛紜,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首先出現的是數字化部隊,嚴格地說,是起源於美國陸軍的數字化師建設。在海灣戰爭之後,美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提出未來作戰首先要解決三個基礎問題:我在哪兒?友鄰部隊在哪兒?敵人在哪兒?這三個都屬於態勢感知範疇的問題,但也開始牽扯到美陸軍指揮、通訊方面的內部流程。所以美軍第4機步師建設的重點就是前端的耳目,透過建立單車、班組、連排級的數字化終端實時獲得戰場上的敵我形勢。在伊拉克,該師利用其獨有的“陸軍戰鬥指揮系統”來對付當地反美武裝。

    美陸軍的數字化建設在師級開展後,又開始下沉,開展數字化旅建設,其重點轉向指揮控制系統的網路化,資訊化。第2機步師第3旅(斯特瑞克旅級戰鬥隊)完成數字化改造後在歐文堡進行演習,受邀的蘭德公司評估結論為:與同等規模非數字化部隊相比,數字化部隊的作戰能力提高約10倍。後該旅駐紮伊拉克。總體來看,在正規化作戰中成效顯著的數字化體系在反游擊戰方面效果並不明顯,但這只是說明數字化部隊並不是萬能的而已。就數字化本身而言,仍舊在軍隊戰鬥力建設中具有頭等重要性。

    近年來,美軍的數字化建設進一步針對基層戰術網路開展擴容、行動通訊改造。2012年底,美陸軍開始列裝具有初始“動中通”能力的WIN-T“增量2”系統。該系統實現了營以上地面骨幹網節點在72千米/小時速度下256K至4M頻寬、連以下節點具備在4千米/小時機動速度下64-128K頻寬的通訊頻寬。在此基礎上,將無線電臺、衛星系統、軟體應用、智慧電話等裝置及其他網路元件完全整合在一起,實現了從後方固定作戰中心——前線指揮官——前線單兵的一體化聯通,極大地提高了一線部隊的態勢感知和資訊化作戰能力。

    總之,雖然到現在我們也沒有一個關於數字化部隊、資訊化部隊公認的定義,但是從美軍的實踐情況看,先進的戰術資訊系統不僅能為陸軍的前沿戰術部隊、分隊與士兵提供實時戰場態勢感知,同時還能將地面戰術平臺、有人/無人的地面/空中作戰平臺、感測器和單兵整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的指揮控制系統和功能強大的一體化打擊體系。這一趨勢代表了聯合作戰的未來發展方向,也因此成為各軍事大國高度關注與大力建設的重點。

  • 9 # 桌面戰爭兵棋

    (摩托化部隊)

    這個問題應該是針對咱們陸軍部隊的,摩托化部隊、機械化部隊、資訊化部隊和數字化部隊,實際上是不同時期,對陸軍部隊的一種稱呼,首先摩托化部隊、機械化部隊多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而到了80年代左右在一個範疇上對部隊的一種稱呼。

    摩托化部隊

    摩托化部隊是指建制內使用輪胎車輛來運載步兵作戰、移動的部隊。摩托化部隊不同於我們所稱呼的騎兵,只是騎馬的兵種,而摩托化部隊也不僅僅是開摩托的兵種。汽車和裝備輸送車還有摩托車等,可以利用這些車輛裝備進行物資運輸、行軍作戰等的部隊才稱之為摩托化部隊。它們的越野能力較弱,裝甲也十分薄弱,主要以公路機動為主,但比起徒步行軍和騾馬運輸要好的多了。

    (機械化部隊)

    機械化部隊

    機械化部隊就要比摩托化部隊更加的高階了,主要是以重型裝甲車部隊為主,比如一些坦克車、裝甲運輸車等組成的部隊,比起摩托化部隊,越野能力更強,裝甲更加厚實,而且全軍基本以坦克、裝甲運輸車來實施運動和戰鬥,擁有強大的反擊能力。該部隊可以快速的從破敵人的防禦據點。

    (每一位作戰的軍人都能第一時間掌握戰場資訊,才是資訊化部隊的關鍵)

    資訊化部隊和數字化部隊

    實際上這兩個也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數字化是實現資訊化的技術手段和前提,只有真正數字化了部隊,才能實現部隊資訊化作戰。最早出現的是數字化部隊,由美國首先提出此概念,該部隊可以利用計算機作為支撐,以數字資訊來快速傳達情報,從單兵到各級指揮員,戰場上任何變動都可以第一時間通曉全部隊。而資訊化部隊則就是數字化部隊的進一步升級,將數字化做到更加精細,情報資訊更加準確、更加快速的傳遞到每一個參與作戰的軍人手上。

    (未來戰爭必然是朝著數字資訊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軍隊建設走向資訊數字化是必然的發展,不僅僅是指陸軍,包括海、空三軍聯動配合才能真正完成資訊化部隊的建設。

  • 10 # 河東三叔

    這幾種部隊型別剛好見證了軍事史上的幾次大變革,每一次改變都直接提升軍隊戰鬥力以及相關戰術的變化。近代之前以步行或騾馬化行軍,跟不上戰場態勢的快速變化,比如需要增援時部隊在路上,需要追擊時趕不上等等不一而足。

    而到了一二戰之後出現機車化、機械化部隊編組,士兵可以透過輪式/履帶式裝備車輛,以及坦克等裝備快速機動。

    機車化步兵是指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徒步進行作戰的兵種(有條件的國家可以適當加點重灌備支援),最大的特點是戰鬥開始前運動速度快,可以適應各種地形條件,機動靈活。

    機械化步兵同樣是指搭乘車輛實施機動和作戰的兵種,編有坦克、火炮、防空等齊全的支援火力,是機車化的進一步升級版,也是國力相對較強國家的編組模式。

    資訊化、數字化是未來作戰新模式,充分利用資訊資源並依賴於資訊整合判斷進行作戰。透過空天一體的資訊整合,甚至精確到單兵數字化裝置的高度整合,每年單兵都是網路中的一員,可以實時瞭解並接受資訊,也可以透過單兵數字化系統尋求支援等。

    在資訊科技高度發展以及資訊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資訊化部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名著目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