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射手座射手射
-
2 # 鍾勇180607335
教育孩子是家長心中一塊永遠的“痛”, 到底怎麼做,我們的孩子才更加優秀,我一直認為優秀孩子的背後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深思考的地方……筆者願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鄙見,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一:讓責備有效卻無害
孩子畢竟是孩子,無論我們怎麼說,他還是有孩子氣的時候。如果你因為孩子生了氣,發了火,那很自然,但氣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往往,在氣頭上說的話,情緒的發洩會佔了大部分;而往往這些話也會是充滿不滿與殺傷力的。或許是“你每次都這樣,說都不聽……”的翻舊賬式;也或許是“你是笨還是怎麼樣,聽不懂呀!”的人身攻擊式;甚至更除了語言暴力外,再加上肢體的暴力,企圖將所有的氣憤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後呢?自己的氣,消些了;孩子的傷,卻重了……;一陣吵鬧下來,受傷最深的是孩子,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生氣時,難道真的只有打、罵才能解決嗎?動口動手之前,先試試看其他的辦法吧!讓我們一起來想想可以怎麼做,對孩子,對自己,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每個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狀況都很不一樣。因此,必須多想想幾種適合自己家庭的處理方式去面對的問題,讓責備有效卻無害!
二:教育孩子要採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國的小學,常常教育家長怎樣對孩子說話。
比如,學校告訴家長:孩子的美術作品不夠好,你不能說“你畫壞了”,而要說:“你想想,是不是還能改進些?”而當孩子的功課做錯了時,你最好別說:“你錯了”,要很委婉地講:“你檢查一下,有沒有照老師指導的方法去做?”
永遠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學校的老師說:“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對待孩子,他將來也會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對待別人。相反地,如果他從小接觸的就是惡意的、否定的言詞,他將來也會以"負面思考"看這個世界。”
孩子放學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長就會問:“這麼晚回來,是不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了?”負面思考的家長則會挖苦說:“外面那麼好,你還回來幹啥!”
我們有些家長總喜歡採取負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熱諷,聲色俱厲,無形中處處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害。
三:學會向孩子道歉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威信的樹立,並非由於他們的一貫正確,而是由於他們實事求是,嚴於律己,進而取信於孩子。一個人做錯了事,傷害了別人,必須向人家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錯誤,或尋找適當機會與孩子談論自已的過錯,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產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會真正樹立起來。
同時,道歉還是要注意在心平氣和時,道歉的主旨要明確,態度要誠懇,所說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會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四: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
東方父母大多比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現,也只是輕描談寫帶過,頂多說甸“好乖”而已。孩子年紀小,對許多行為的好壞、可行不可行還無法自行判斷,必須靠外在力量來作為衡量標準,爸媽的反應就是他們最主要的依據。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媽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媽能夠常常給孩子一些讚美,不但能夠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會讓孩子樂意保持那樣的行為。只要爸媽時時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優點,相信一定會覺得孩子愈看愈可愛。而在看到優點時,別吝於表達出來,大優點大稱讚,小優點小稱讚,試幾次以後,就會愈說愈自然了。常常讚美孩子,真的不是那麼困難的。
提醒爸媽:讚美時別隻是說“好棒”、“好乖”,要加上具體事例,才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真心。而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五:幽默是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樣如此。幽默感應在父母的語言修養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視的家教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個充滿幽默歡笑的家庭裡,孩子就會變得活潑、熱情、開明。目前,西方國家的教育機構相當重視對孩子幽默感的培養。作為啟蒙教育的父母,與子女開些善意的玩笑,鼓勵孩子說些健康的俏皮話,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絕非逗樂,而是在培養孩子健康歡樂的個性。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聲,多一分歡樂,多一分力量,幽默不僅能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人為的緊張情緒,而且可讓子女在笑聲中健康身心,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六: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焦點
父母常把學習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考試考了幾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來,就是教導孩子,你做的所有學習,都是為了取得這些外在的肯定。換言之,也就是在培養為胡蘿蔔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親能教孩子,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的成就感上,感覺就會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別,在於不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只該跟自己比較,多學了一些知識,自己就有所進步,當然值得高興。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這麼做,就會培養出熱愛奔跑的兔子。
例如,當孩子拿了一個69分的數學成績單回來,把學習焦點放在學習成績上的家長,就會暴跳如雷地說:“你怎麼考的這麼爛?你丟我們家的臉!”
而把焦點放在學習成就感上的父母親,就會這麼說:“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還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你還不知道的,爸媽和你一起坐下來,看看這三分之一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幫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這麼一來,孩子就會持續熱愛學習,繼續努力了。
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學習熱忱,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揮潛力,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平。
七:培養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觀
孩子的學習動機被扼殺的原因之一,是父母親只認為,在學校考試成績良好,才是未來有出息的保證。因此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在意,而造成孩子過多壓力。
然而,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博士(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論”。主張要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應從八大能力來做分析。
前三項是傳統智力因素:1、數學邏輯能力;2、語文能力;3、空間能力;
另外這個劃時代的創新理論,還加了5項新的能力指標,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其中包括了——4、體能;5、音樂能力;6、瞭解自己的能力;7、瞭解別人的能力;8、理解自然環境的能力。
這一提倡“多元化價值觀”的教育理論,如今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教育體系。原來一個體能很好的孩子(例如像姚明),在校的數學成績若不如其他孩子,以傳統的眼光來看,就不是個聰明而會受重視的孩子。然而按照Gardner這個“多元智力因素理論”,擁有極佳的體育素質也是一大能力,這個聰明的孩子絕對值得父母親好好栽培。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價值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果,就會發覺,其實每個小孩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親的職責是去發現這些閃光點,讓它可以熠熠生輝。
八:培養孩子的學習彈性。
要讓孩子永保學習的熱忱,除了先讓孩子真心喜歡上學習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養,就是“學習彈性”。
所謂的“學習彈性”指的是,一個人處理壓力,面對挫折跟接受挑戰的能力。具有學習彈性的孩子,能有效地處理學習挫折,不良成績,負面評價,以及學習壓力。
(1)幫助孩子做正面的歸因。
學習彈性的培養,首先應著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遇到挫折時,負面消極的想法,會使人壓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廢;而正面積極的念頭,則會讓人擁有極佳的抗壓及抗挫能力。
因此,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父母親應該幫助他學會做樂觀正面的歸因。
例如孩子考試沒考好,負面消極的歸因會是“我很笨!”,而正面積極的念頭是“我這一次沒考好……”;成績沒有其他同學好時,孩子負面消極的歸因會是“別的小孩都比我聰明。”,而正面積極的念頭則應該是“我還沒找到最有效學習這門知識的方式。”
觀察孩子的歸因,輔導孩子做正面、積極的思考,就能幫助他提高學習彈性。
(2)幫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課。
面對念不完的課本,做不完的習題,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壓力。這個時候,父母親給孩子最好的協助,是幫他將內容做切割,大目標切割為小目標,比如一天背十個英語單詞,做二十個數學題等等。只要按照這個計劃,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學會這門知識。
同樣的,在這裡焦點要放在學習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學習成績上面。
掌握了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技巧,就能讓孩子從心出發,熱愛學習。
中國孩子成功法:關於心理健康
家教格言:不關心子女心理健康的父母,是不稱職的父母。
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嚴重
我們講過,成功的人生,幸福美滿的人生,可以用六個字概括:成功、健康、自在。那麼,在考慮孩子的人生問題時,永遠不能忘記他的健康。
目前的社會不僅對大人,特別是對孩子,在健康問題上有片面性,比較重視生理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在少年兒童的這個年齡段,心理健康問題是比較嚴重的。
一項比較權威的調查表明,全國4—16歲的少年兒童心理和行為問題發生率高達13.9%。有關部門的抽樣調查發現,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的比例為20%─30%,中學生為40%─50%。當然,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還有多種測試方法,不同的測試結果表明,當前中學生心理素質合格率僅為17%,多數人心理素質不完全合格。在不完全合格的人中,很多是有心理、行為障礙的。
上海市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15.43%。其中小學生尤為嚴重。小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為23.2%,平均四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孩子心理上存在著不健康現象。最通常的表現是焦慮、憂鬱等症狀,不能夠正常地與人交往,性格孤僻,還伴有多種精神上的緊張反應。
儘管許多有識之士發出呼籲,遺憾的是,仍然未能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二 心理健康發生問題的三個層次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好,發生了問題,一般來說有這樣三個層次。
最嚴重的一種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失常。比如精神分裂、精神病等。這種情況在孩子中間並不多見。
第二種,用現代心理學、醫學的術語講,是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經症。如強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憂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等。
舉個例子,有的小孩老擔心自己和父母的安全,害怕自己出事或者父母出事。又比如,有的孩子老懷疑自己有這種病或那種病。有的孩子老覺得手沒洗乾淨,反覆洗,這是一種強迫觀念。很大的孩子夜晚還不敢獨自睡覺,老覺得有危險。這些都是精神上的不健康現象,這種現象在孩子中間是比較多的。
第三種,一般的心理障礙、心理脆弱。例如學習緊張一點就出現反應,咳嗽,發燒,考試結束就好了。考試一來又開始咳嗽,劇烈咳嗽甚至嘔吐。有的孩子一到星期一就感到緊張,疲勞,到周未了就鬆弛下來。
這都反映出精神上的某些不健康。這些問題的比例有可能比公開調查得到的資料還要大一些。即使不能說是典型的神經症,如強迫症、恐怖症,也可以說是類神經症現象。至於承受能力差、脆弱等更是比較多的。
三 防止孩子心理不健康問題的累積與發展
之所以和家長們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如果在孩子小時候不注意他的心理健康,等他長大以後,問題就會累積得比較嚴重了。當代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現象及各種心理障礙的比例相當大,知識界有各種心理障礙的人也很普遍,很多人有心理障礙。所以,做家長既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會使他們今後避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
孩子由於不能適應生活及學習的壓力,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和心理反應,像焦慮、抑鬱、憂鬱、孤僻,與同學交往困難,包括通常說的神經衰弱及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官能症,像腸胃官能症、心動過速等等。很多大學生學習緊張時,會覺得身體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比如胸悶、消化不良、頭痛,包括一些婦科的不良反應,好像是生理原因,其實是心理原因。這是因為各種壓力到了大學階段會累積得比較多。
希望引起家長注意的是,儘可能使孩子從小就能健康地走上未來的人生之路。
四 親子關係影響孩子人格
【親子關係影響孩子人格】1、父母像僕人一樣代勞孩子一切;子女人格:無法擔責、不抗壓。2、父母有絕對權威;子女人格:服從、依賴、叛逆、敵意。3、父母是孩子好朋友;子女人格:獨立、有主見、謙和、善解人意。4、暴力型專制父母,子女人格:自卑,懦弱;5、陌生少言的父母;子女性格:冷漠、消極。
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主要是家庭原因,其中分特殊情況和普遍情況。
特殊情況有三種,一種是家庭變故,如父母離異或者父母中有一方去世,對孩子造成精神刺激和創傷。第二種,個別家長對孩子施暴、虐待。第三種,孩子遭受過外界的欺凌,比如流氓的騷擾甚至性迫害,同學中被小霸王欺負。這些都可能使孩子產生心理疾病和不健康現象。
除了這三種特殊情況外,使孩子產生心理不健康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把孩子放在暖箱裡,像小皇帝一樣地溺愛。
第二,一方面是溺愛,同時又表現出某種專制。愛到非常細緻、非常全面,有種種的戒律,孩子只能這樣,只能那樣;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一切都管到,缺乏民主。讓孩子在溺愛的同時又是在管制中生活。
第三,偏重智力教育,忽略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對智商不切實際的高追求、高開發。
第四,希望孩子成材,但常常期望值過高,從而對孩子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和現在普遍存在的學習負擔過重、升學競爭等結合在一起,從孩子很小時就開始了,一年又一年累積起來,孩子心理被扭曲。
第五,孩子與父母關係過於緊密,由此產生畸形的戀父或戀母情結。
按照大家還能接受的心理學知識,一般來說,女孩子容易戀父,男孩子容易戀母。在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常常是母親實施教養,對孩子無微不至,在這種情況下,男孩對母親的依戀心理往往會有些畸形。經常會在街上看到三四歲的小男孩對母親呵斥來呵斥去,就好像一個很粗暴的男性在呵斥很聽話的妻子一樣。這種情況要引起警惕。
孩子從小得不到充分的父愛和母愛是不會健康的,任何一種愛的缺乏都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健全地發展。然而,愛超過了一定限度成為溺愛,也要產生不正常的心理變化。
有些家長很驕傲地對人講,他的兒子都七八歲、十來歲了,晚上睡不著覺還要她摟一摟才能睡著,吃不下飯還要她喂一喂。當家長這麼講話的時候,好像很幸福,其實非常愚蠢,這是葬送孩子的一種家庭教育呀。一個男孩子十來歲了,對母親還這樣依戀,離開母親不能吃飯,不能睡覺,這是一種病。家長怎麼不知道這一點呢?你把孩子往什麼方向培養?是往疾病上培養還是往健康上培養呢?往強者方向培養還是往弱者方向培養呢?
第六,由戀母、戀父情結引伸出來的,我們從小缺乏不同年齡段應該有的正確的性教育。
中國過去是封建性的文化,改革開放以後又引進了西方的東西。對孩子的性教育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整個社會到家庭都缺乏正確的觀念。很多心理的不健康,是由小時候性教育不到位造成的。一位大學生神經症非常嚴重,焦慮、抑鬱。原因是他在初中時有過手淫。因為缺乏性教育,使他產生了深刻的犯罪感。這種犯罪感一直控制著他,覺得無臉見人。以至於不敢正視任何人的眼睛,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有困難。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就是因為小時候缺乏正確的性教育。
第七,家長之間不自覺地攀比,比如我的孩子穿得有沒有其他孩子漂亮,別人的孩子有了鋼琴,我是不是也給孩子買鋼琴,等等。家長的攀比常常對孩子造生額外的刺激和壓力。我的父母對我好還是別的小朋友的父母對他們好?可能我的家庭條件不如其他孩子;別的小朋友穿得比我漂亮,他有鋼琴我沒有,等等,這種刺激也會形成精神壓力。
這七個原因造成目前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
希望家長們一條一條地衡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種不正確、不妥當的傾向。
有些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孩子的來信做母親的每封都要拆開來看,她覺得有這個權力。家裡的電話有分機,兒子在那邊接電話,她這邊還要用分機聽一下,孩子很逆反。我曾與一群大學生座談,其中一個孩子的父母長期從事外交工作,他從小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正是這個孩子對父母特別認同,為父母感到驕傲。所以,並不是成天把孩子拴在身邊,孩子就一定能愛自己,理解自己。
五 審視更深刻的思想根源
以上講到造成孩子心理疾病有七個方面的原因,為什麼會有這七種對孩子不良的教育方式呢?
第一,不懂得成功之外還需要健康,總覺得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行了。他們不知道,健康是孩子終生的重大問題。
第二,不懂得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樣一個綜合的結果。以為孩子長得壯,不發燒不拉肚子就完了。不知道心理健康是個關鍵性的問題。
第三,不瞭解子女的思想。很多報刊做過調查,其中一份調查表明,有76%的青少年認為父母不瞭解自己。另一份調查顯示,居然有30%的子女對父母不滿。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家長對子女並不瞭解。
第四,不知道把孩子摟在懷裡喂著飯、溺愛著是有害的,許多家長從來沒有這個概念,所以理直氣壯地這樣做。
第五,特別值得警惕的是,許多父母自己的人生萎縮了,對未來沒有追求了,把期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以為孩子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一份安慰。
要改變這個觀念。收縮自己的生活,認為大局已定,不會有什麼作為了,結果不但犧牲了自己,而且對孩子不利。自己的生活比較成功,同時對孩子不溺愛,並給予正確的指導,這才是最好的榜樣。希望家長們一定不要萎縮自己的人生。
第六,不僅是家長人生的萎縮,還有精神生活、感情生活的萎縮。自己的精神空虛,夫妻感情平淡,得不到滿足,所以把愛寄託在對孩子的照顧上。這樣的父母在管理孩子的時候,與其說孩子需要這樣,還不如說家長自己需要這樣。因為我沒什麼事情幹,只有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才有幸福感。因為我沒有得到更好的愛情,只好用對孩子的愛來豐富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使家長們失去對孩子成長的理性判斷。
對孩子溺愛,與孩子緊緊地拴在一起,由此產生各種病態的情結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孩子學習也好,消費也好,家長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心理是一種虛榮。他並不是為了孩子好而去買這買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別人家孩子有他也要有。很多家庭買鋼琴只是個擺設,可是他寧肯犧牲其他的生活需要來購買這些。這樣做並不一定對孩子有好處。
美國一位著名的喜劇演員說過,他從學校畢業的時候,爸爸給了他一枚硬幣,讓他去買一份報紙,從第一頁一直讀到最後一頁,把廣告都讀完,然後根據報紙上的廣告去找一份工作。這位演員說,他終生感謝父親的這個安排。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做家長的虛榮,在攀比中腐蝕孩子。
第八,這一代家長可能各有自己人生的坎坷,有些在青少年時代沒上過幾年學,生活很艱苦,沒有很好地享受過,現在有了條件,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
這一切深刻的精神原因、文化原因,使得家長不知不覺地、互相攀比地、社會成為氛圍的、互相薰陶的、互相感染的、以對孩子有害的溺愛方式,只重視智商開發不重視心理素質培養,結果對孩子並不利。
希望家長們對孩子採取民主的態度,找到這樣一種感覺,在物質生活方面把我們的溺愛去掉,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對他們的自我活動、自主意識、獨立精神給予必要的尊重。真正做到不溺愛又比較民主,我們的孩子反而會發育得更好。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對這種教育會有逆反。你對孩子曾經很溺愛,有一天你發現溺愛造成了不良結果,想稍微嚴厲一下、批評一下的時候,孩子產生逆反。
從小就要對孩子有正確的教育方針。如果現在已經因為一些不妥當的教育方法產生了某些不良結果,要逐步調整。調整的時候,希望家長的決心要下得快,做法要溫和。不要說昨天還很溺愛,現在突然覺得溺愛有害,一百八十度,一下子對孩子很嚴酷,孩子接受不了。家長的決心下了,但是態度調整應該是溫和的、漸進的,給孩子一個適應的轉換期。
-
3 # 滁州金騰達教育戴老師
你好,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建立平等溝通交流方式,隨著年齡變化滿滿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家長根據經驗給參考意見,讓孩子知道自我言行的後果,讓他們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易位思維建立友好交流氛圍,做好適時的監督和管理,但必須讓孩子感受到這是基於他們人生的角度考慮,人生是自己的、別人只是輔助的配角;
3、身教勝於言教,自己的言行自我管理是核心,做家長做好自己,你的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
-
4 # 數學先生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我們一直所說的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我認為父母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如何獨立的生存,如何獨立去思考,這樣他們才能夠快速的成長,在社會中學會如何去生存。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從小知道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什麼事應該去做,什麼事不應該做。這樣以後才能明辨是非,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至於學習成績,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多去獨立思考,要讓孩子多問為什麼,保持一顆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
不提倡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和興趣班,讓他們的童年變得如此無趣。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可以有針對性的去培養。
-
5 # 鏡一
每個人多有著自己的路要走,某事在人成事在天。
你要做的不是讓他怎麼樣,而是避免他走向哪。順從他內心自己強大起來!該顛倒的也要讓他去面對,要讓他學會失敗後重新站起來!
所以該走的路讓孩子自己去走,只要守護一旁防治走歪路,或者跌倒爬不起來了!只有這樣才能成長為真正的自我!
-
6 # 510321張桂山
家長引導孩子性格的形成,首先是以身作則。父母的性格存在很大問題,只能把孩子引向歧途。父母做好自己,才能引匯出優秀孩子。其次是指點糾正。對孩子出現的問超,要向孩子指出來,屢教不改,本人支援使用棍棒,但要把握好尺度。再者,對孩子的優秀表現要鼓勵,誇獎,表揚,讓孩子有自信心。
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同等教育同等勤奮的前提下,基因決定智商,智商決定成績。孩子努力了,少責怪,多鼓勵。善於獨立思考,善於提問,喜歡回答老師提問,這樣的孩子,成績最好。我個人的學習成績,與父母引導無關。
-
7 # 現實78322322116
這個問題,我用一個例項告訴你。前段時間,高考結束。我的一個同學打電話問我,說有沒有事幹。他的兒子高考畢業了,他想和兒子一起來北京打短工。出入同學,我沒有多考慮,就安排啦。來了才知道,他說,兒子太內向,不好多說話。現在畢業了,在家不出門,急壞了他。他說,咋多年不見了,回想在學校,都很能說話。走到社會上,發現不會說話啦。說話是門藝術,溝通很重要。兒子內向,要他出來社會實踐,多走動,多接觸人,錢無數為,鍛鍊為主。這就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有針對教育的事。入職後,我的劉大隊長安排他兒子在地庫登記車輛出入,時刻與機關人員打招呼,有時還得給人家送水。安排到位,調動了他的積極性。做父親的也跟班旁敲。一個多月下來,他說兒子敢說話了。如今,他兒子也收到了大學入學通知書。雙喜臨門,可喜可賀。
孩子是父親的希望,父親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望子成龍,家長要和學校配合,也要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想辦法解決,像我的同學那樣。社會實踐是最好的鍛鍊,想要孩子成材,就不要怕他受累。不吃苦中苦,難熬人上人,這話有偏見,但有道理。做為父親或者母親你認為這樣可行嗎?
-
8 # 學霸數學
性格的形成與父母關係重大
孩子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基因決定的,這方面一部無法改變,一出生就決定了;另一方面是由父母的日常行為決定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任何行為都可能深深影響孩子的行為,父母對待一些事情的態度也是孩子將來對待事情的態度;父母易怒,孩子就膽小怯弱,沒有主見;父母暴力,孩子也會容易暴力;父母平日裡玩手機,孩子也幾乎電子產品不離手;父母看書,孩子自然也是主動學習。無論怎麼優秀的教育,都不如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
小學重習慣,中學重態度孩子的成績是無數家長關注的焦點,孩子成績好壞是如何形成的呢?小時候影響孩子成績的最核心因素是習慣,習慣不好可能導致後面一直學不好,所以明理的家長小時候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中學期間,影響孩子學習的關鍵因素在於態度;孩子一般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父母只能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給予建議或者幫助,至於學習這塊,態度沒問題就行;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力。
另外這三點要重點把握好1批評過重,重批評而不重視找到問題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披頭蓋臉的批評,同孩子一起找到學習上的問題,商量解決之道。這樣才能培養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的孩子。
2.攀比過重,別人家的孩子始終是別人家的孩子,一定不要時刻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透過比較來給孩子壓力。短期可能有效,但長期效果不好,還可能導致孩子的反抗。
3.包辦一切,孩子到了中學一般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此時千萬不可把他當孩子看待;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態進行溝通。
-
9 # 金菊豆
引導孩子性格形成和學習成績走向,說實話,真的頗費心思。
我就記得小的時候,我喜歡吃的東西我媽就說這些都是上火會生病的,不喜歡吃的東西,我媽就說這些是清火的對身體好的。
不喜歡雞蛋,我媽說雞蛋吃了會變聰明。不喜歡吃芝麻葉和青菜,我媽說這些吃了頭髮會長的又黑又亮,長得長長的快。
脾氣躁,我媽就故意三天兩頭惹我,然後我發脾氣她就在那裡譏笑諷刺我。反覆多次之後,對她的故意惹惱和惹怒就沒那麼大的反應了。
她的辦法並不全部有效。但是她看到我有什麼缺點和問題,就想方法刺激我自己修正,或者引誘我讓我自己覺得好。這些努力是有效的。
我克服了對蔥薑蒜和香菜以及芝麻葉這種食物的不滿,現在幾乎沒有我不喜歡吃的東西。我不挑食。吃煮雞蛋肯定連白帶黃全吃掉。吃饅頭不就鹹菜,但是僅就一個饅頭我也吃的很香,一碗米飯不要菜,我也吃的好。
其實我根子裡還是脾氣暴躁,但是我們左鄰右舍從小就誇我脾氣好,與父母截然相反。我只對十分厭惡之人或者很自私自利欺負我的人會發脾氣,一般情況下我也是不會發脾氣了。
我媽媽脾氣不好,焦躁憂慮異常,但是能給我教育成今天這樣,基本上一年到頭不發脾氣,除非惹我惹的狠了才發脾氣這種程度,我覺得也屬於很大成功了。
我現在正在努力剋制自己就算是氣傷了也絕不發脾氣。
學習上,我媽就是一邊誇我聰明學習好,一邊誇我學習自覺不用催,這是對外人說的。對我則是在誇我的同時給我找榜樣。
看看那誰比你還聰明吧,人家比你還努力吧。人家都是寫完作業才去玩的,人家是要不零花錢的,人家是不會惹父母生氣的。
人家那才叫好孩子。
我心裡自然不服氣,我也聰明啊,我也很乖啊,我也要先做作業再去玩,然後給父母表功,我也不要零花錢,我也不買新衣服。看看我表現的好吧。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討厭拿自己給別的孩子比較。但我直到今天也不討厭我媽拿我跟別的人比較,見賢思齊。見到人家做的比自己好,就向人學習。
應該是我媽比的不頻繁,比較的物件不常換。另外時不時的誇獎我比對方強。
可憐天下父母心。
教好一個孩子太不容易了。
在我八九歲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我生病了,所以沒放學就回家了。
我媽不但把我罵了個劈頭蓋臉,還打了我一頓。說我,病了直接去找醫生,回家幹啥來了。從此我生病都是自己放了學,再去看醫生。而且生病除非躺下起不來,從未喊過人跟我一起去看病。
十一二歲去鎮上賣鞭炮,因為天下雨了我就回家了。又被我媽一頓打。打完不給吃飯。我和妹妹又回到鎮上,把鞭炮總算賣了一些錢,下午兩三點才回家。
我不是誇我自己多牛逼,縱然我沒考上大學,就在家裡務農。我覺得這種教育對我也是很大的好處。
一則,我不虛榮,到現在我對化妝穿衣打扮以及所有身外之物都不感興趣。
二則,我終於沒有像父母一樣脾氣暴躁,最起碼錶面上看起來,一般人接觸起來脾氣溫順。
三則我從不覺得生病就要人陪,只覺得如同吃飯喝水一樣普通和平常罷了。
四則,做事情不能因為節日特殊或者下雨這種外在條件不好就半途而廢。
即便今日我只是一個務農的村婦,我也會覺得過的幸福。不以失去而痛心,不因努力未果而抱怨,不因丈夫好壞而影響自己心情。
這都是父母用心帶給我一輩子的財富。
每家父母都有不同的,教育孩子頗費心思,難度不亞於其他事情。要用心鑽研,到底怎麼樣做才是對孩子好,要大腦清楚心思明白。
把握好度。打我罵我我並不覺得父母不好反而更加敬愛。委屈我一時,幸福我一世。
回覆列表
我認為性格只有影響不存在操控!俗話說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就是說孩子小時候的性格影響成年後的性格。
而且我更相信,除了早期父母的價值觀影響之外,學校教育以及孩子玩伴兒的影響會更加強大!
至於學習成績,性格以及智力差距對成績影響,父母
根本不可能操控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說操控,應該是孩子自身操控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