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半宮
-
2 # 咔爸的感悟
女司機左轉被直行摩托車撞到,就算拿記錄儀去複議也是全責。
跟據她的描述來分析為什麼她全責。
1.我沒看見摩托車。
記錄儀截圖可以看到,剛準備左轉時,摩托車已經出現在記錄儀裡,記錄儀應該安裝在中偏右的位置,那麼坐在左邊的女司機應該會比記錄儀更早一點看到摩托車。而因為車輛是左轉,左邊是綠化帶,沒有危險,右邊是直行道,只需看一眼後視就可以了,所以這個時候她的觀察點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正前方和對向車道的來車。然而她說她沒看見,那當時她在看哪裡?
如果在摩托車第一時間出現在她的視野裡時,她有充足的時間去做判斷是讓還是過,最後她選擇了過。
2.前面的車我都讓了,前面還有兩輛車過去了。
從影片中,轉過去的前車離她至少有十幾米遠了,而她正處於左轉車道的第一輛車的位置,所以很疑惑她所說的讓,是讓了什麼東西。
3.他速度太快了,我很慢,是他撞的我。
老司機都會明白,如果左轉過這種路口,前方看似空曠安全,實際最為危險,因為對向車道被綠化帶阻擋,影響了縱深視野,很容易突然竄出一輛車來,所以很多老司機都會開到能看到縱深視角的地方,停上一停,觀察仔細確認安全了再過,而這個女司機的做法卻是低速連貫的透過,也正因為她是低速,所以被撞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為什麼她會被撞?為什麼摩托車剎不住。換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假如我是摩托車駕駛員,我正在以50-60左右的速在快車道上正常直行,正前方沒有堵車,沒有慢車,沒有行人,開車的人都應該有體會,在這種情況下,不會踩太深的剎車,都是帶著剎車快速透過路口。
而這個時候我發現對向有個車要左轉,她開得很慢,我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她肯定看見我了,轉彎讓直行,我先過去。第一反應已經浪費了兩秒時間,然後突然發現她沒讓,也沒快速透過,而是慢慢的左轉,再想剎車時,不好意思,距離太短,剎不住了。正如車手說的,我要沒剎車,我就從你車頂飛出去了。
那麼這個事什麼情況下摩托車才有責任呢?
那就是如女司機所說,她提前進入了路口,而前面因為堵車導致她無法前進停在了被撞的位置等待通行,這種情況下,摩托車才會有責任。
開車不是你會掛檔踩油門踩剎車就行了,如何確保行車安全才是一門大學問。
-
3 # 男兒何不帶吳勾
我覺得這個應該沒有異議。所有人都知道交通事故不是誰撞誰,說的是誰讓誰。轉彎讓直行。全國都一樣。我右轉彎也是車身基本都過去了讓直行計程車撞了,而且我也知道他故意撞的,但是你證明不了。所以就是轉彎車全責。
-
4 # 印象260280755
我簡單說兩點
1.女司機在斑馬線左轉彎,並未駛過斑馬線就進行左轉彎,這一點已經違法,不符合交規轉彎,全責。如果這時候斑馬線行人撞倒轎車也是轎車全責,女司機交規還是不太懂。
2.轉彎讓直行,直行路權最大,那些嚷嚷說女司機無責任的,聖母婊還是不懂交規。
以上兩點任何一點都是全責,雙重全責。
錯了就是錯了,如果不明白錯了,交警指正出來,錯了就承認狡辯有什麼用,不要覺得自己是女人就是弱者,法律交規面前人人平等。
題外話,金翼駕駛員,在見女司機入彎已經鳴笛示意讓她剎車,女司機並未理會,我想說,雙方都屬於機動車,有同等道路行駛權。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是個四輪,兩輪都要理所應當的讓你,別把自己的無知當作違法的嘗試。我最討厭那些四輪總是自以為是開個四輪都覺得兩輪都要讓著她一樣,抱歉在兩證齊全情況下,摩托車同等享受機動車駕駛權利。隨便噴我,我也有轎車也有摩托車,我都是規矩行車。
-
5 # 帥哥已為人父
不少人認為責任不在女司機,至少不是全責,不過這裡全責並不為過。第一交法裡面明確規定了轉彎讓直行,這裡有人會說司機已經進入路口馬上就過去了,因為是在等行人通行所以沒過去。交法裡規定轉彎讓直行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防止轉彎車輛在轉彎的過程中出現停車、讓行或者其他問題而阻礙直行車輛正常行駛。司機左轉之前就應該預判出行人會快於她優先過馬路,所以因為讓行行人而停車不是理由,即使停車她停的也不是地方。第二交法裡有明確規定機動車路口左轉的行為規範,左轉大圈右轉小圈,左轉要靠近中心點,影片中轎車明顯直插搶行左轉,如果規範左轉的話摩托車說不定就透過路口了,不過現在能做到規範左轉的司機少之又少,左轉的車都是大爺,誰搶的快就是誰的。科一白學了。要怪就怪這個路口的紅綠燈沒有分向燈控。
-
6 # 不是一般的使用者
你真他孃的人才,路口減速慢行是基本原則,摩托車也有違章行為,第二相距四十米機車應該可以觀察到路口有兩輛轉彎車輛但是依舊沒有減速,過了人行橫道再減速除非有Abs可以一把剎下來,但是機車看不出來,你說摩托沒有責任誰給你的決斷權利
-
7 # 巨龍路上的小洋
金翼路口速度過快,這麼好的車完全可以剎住,個人覺得就是碰瓷,定損13萬,數額很大,可以量刑了。。此事之後,騎豪車的轉彎要小心了,汽車直行要讓,撞你個肉包鐵還是你全責
-
8 # 最怕豬隊友2
轉彎讓直行其實完整意思就是轉彎車輛必須要等所有直行車輛都通過後才有轉彎權利,或者在轉彎過程中,駕駛員能夠肯定保證自己不會阻礙直行車輛通行,如果在轉彎過程中發生事故,無論是你自己轉過去大半還是剛轉彎或者轉一半,轉彎車輛都是全責!
-
9 # 斷點5566air
從法理上說,女司機全責,這是毫無疑問的。從情理上說,女司機別不服,男司機也不用較勁了,這場事故發生恰巧體現了人的本能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
從行車記錄儀來看,摩托車在從花壇現身開始,0.5s之內就採取了制動措施(符合人的反應時間),輔助證據是:靠近和車頭下壓都會使得摩托車在行車記錄儀當中燈光變暗。
但是之後摩托車遇到的情況是:汽車剛進入對向車道,會讓摩托車手產生一種錯覺。此時汽車剛轉了一點,與車道方向傾角不大,但隨著汽車轉向角度的增大(就是越來越橫在路面上的過程中),佔用對向車道的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所以從摩托車角度來說,從一開始看見白車0.5s後開始制動,再到發現白車未佔用車道,且認為白車有停車趨勢,0.5s後鬆掉了剎車,準備以當前速度從白車前勻速滑過路口。所以摩托車手直覺沒有錯,只是前後有將近1s的反應時間。另外,白車在此時的操作規程也屬人之常情。白車的確是在均勻地過彎逐漸佔用對向車道,畢竟沒有突然佔用對向車道,所以女司機會認為給任何車留了充足的反應時間和制動時間,摩托車只要把車剎停在她面前讓她走即可。但是實際情況是,白車佔用對向車道的速度越來越快,摩托車經歷了先剎車,再松剎車,最後到發現車道被快速佔了,又剎車,三個過程。以至於最後撞向白車。前後最短也是浪費1.5s以上的時間,這段時間是沒有剎車的。所以最後也給了看者造成了沒有剎車的錯覺。法理情理上,摩托車其實是仁至義盡了的。女司機說他不剎車,就算他真不剎車,你也就只能抱怨抱怨別人太懶,他並不犯法。
所以前後的問題是:
1.摩托車作為主路車,一般大多數主路車過路口的方式是,發現支路車,先減速到某個速度,再認為支路車準備讓行(當然也理應讓行),主路車再以當前速度從支路車車前滑過。男司機受到長期駕駛直覺影響。其實這種駕駛直覺只要長期在路上行駛的人都有,只是大家感覺不到這樣罷了。
2.白車認為勻速佔道行為給別人留了充足的反應時間,不理虧。換句話說,女司機從心底不認為這是借道行駛問題,所以不會過多注意主路車動向。她的想法從女性的角度來看沒有錯,如果道路沒有劃線,是一塊空地,在每一個位置每一個人都有資格佔有,也就是大家公攤。她之所以認為她吃虧的原因是,疑惑:道路怎麼會是劃線了的,為什麼也是劃定的主權的。我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反常識的。多多理解,多多包容
-
10 # aoda
左轉和直行的訊號燈不應該是一致的。如果是一致的,按照拐彎讓執行的規則基本是永遠拐不過了。即使是出現區域性時間內重疊一致也不應該。所以拐彎時直行肯定是禁行訊號,直行時肯定是拐彎禁行訊號。應該不會發生碰撞事故呀!
-
11 # 賽87845141
我有一點疑問,就是影片中錄女車主的這個影片是用什麼錄的,是摩托車的行車記錄儀嗎?還是摩托車駕駛員的手機,我感覺應該是行頭盔的記錄儀吧?但為什麼沒有上傳他記錄儀的車禍瞬間的影片呢?
-
12 # o芽牙樂o
主樓的圖片已經很清楚了,轎車走在待轉區,也就是和綠化帶平齊的位置已經能看見摩托車了,轎車沒有停車讓行仍然繼續轉彎,轎車全責沒毛病。
回覆列表
近日,一輛本田金翼摩托車在直行時撞上已經左轉彎的女司機,結果女司機被交警判全責,個人認為判罰準確無誤。
1、車輛的合法性。摩托車和小汽車都屬於機動車,享有平等的路權,但也要承擔平等的責任。在影片中有一點沒有呈現出來,那就是摩托車主肯定是行駛證、駕駛證齊全、符合合法上路條件的車主,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前提。
2、法律的明確規定。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規定“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先行”,這一點如今已經演變為幾乎所有駕駛員都熟知的駕駛常識——轉彎讓直行。也就是說左轉車輛必須確保直行車輛通過後再進行左轉,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確保”指的是提前讓行,而不是減慢速度佔據直行車道行駛。
3、女司機的疑惑。女司機並沒有闖紅燈,而且已經提前進入左轉狀態,車速也很慢,最重要的是摩托車把她撞了,至於以上幾點女司機以及一部分網友都認為被判全責確實“很冤”。首先她在左轉彎時實際上佔據了直行車道、影響了直行車輛的通行,雖然速度很慢,但是慢不代表讓行,可以說完全違反了“轉彎讓直行”的規定;其次她表示沒有看到直行道上對向行來的摩托車,在轉彎前必須提前觀察車輛通行狀況,“沒有看到”只是主觀上疏忽大意,而不是客觀上事故發生的理由,更不是減輕事故責任的法律依據,難道說在“沒有看到”、“沒有注意”的情況下造成更大的事故,就能減輕或者免於處罰嗎?
4、摩托車是否“碰瓷”。能提出這個問題的網友也算是人才,落地40多萬的本田金翼摩托車,車主還在乎這幾個“碰瓷兒錢”?再說了,即便是碰瓷也要選擇一輛豪車啊,怎麼會選擇一部落地都不到10萬的雪鐵龍c-Elysee?記住,在同情弱者的同時不要以詆譭對方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