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明離子
首先說一句,沒那點墨水兒,別裝大學生,顏良就是裝死的。
再交代一句,歷史上關二爺使用的武器是馬槊,顏良就是被他一馬槊挑死的,首級是拿佩刀割下來的。
在這之前,顏良的武力值確實名聲在外,但性格卻讓人擔憂,袁軍謀士沮授就曾斷言:
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
不得不說,沮授真的錯怪顏良了,如果他性急,也不至於死那麼快了。
袁紹當然也不以為然,畢竟顏良在他眼裡,有“儒將”之風,因為這位兄弟雖然身為武將,卻最喜歡乘麾蓋戎車出征,只有打仗時才換馬。
不騎馬偏乘車,有沒有文化先不說,最起碼不是個性急的人。
所以官渡之戰打響,袁紹很放心的讓顏良領一支精兵,圍攻曹軍所佔據的戰略要地:白馬。
曹操方面,謀士荀攸指出,顏良一支兵力進攻白馬倒無妨,最怕袁紹全軍出擊,所以提出自己的謀略,曹操欣然接受。
具體說來,曹操先派部分軍隊佯攻延津,袁紹果然中計,分兵來守。
見袁紹中招,曹操星夜奔襲白馬,等到顏良反應過來時,曹軍已經近在咫尺。
顏良趕緊從戎車裡爬出來,文化人也不裝了,倉皇披掛上陣。
就在此時,曹軍先鋒張遼、關羽趕到,在張遼掩護之下,關羽突然奔至顏良戎車前,把正在裝大學生的顏良一馬槊刺死,然後用佩刀割下首級。
顏良軍士都看傻了,目送關二爺提著顏良的首級揚長而去。
顏良的武力值確實不低於關羽,只不過關二爺打過來的時候,他正在跨界裝文化人,一時沒注意就掛了。
-
3 # 祥子看歷史
新版三國我看了三遍了,裡面關於斬顏良這段,描述的就是顏良的大意,顏良:“來者報上名來,我不斬無名之輩”,剛說完這話,關羽的大刀就以到顏良頭頂,要知道,當時關羽可是騎得呂布的赤兔馬,日行千里,我感覺顏良確實是讓坑了。
公元200年,袁紹親率十萬大軍南下進攻許都,並派大將顏良為先鋒將曹軍圍困在白馬坡。曹操派關羽前往,關羽提著青龍偃月刀,騎馬衝破了顏良的大軍,趁著他毫無防備,手起刀落將其砍於馬下。
不管是顏良文丑,還是華雄等輩,都是死在自己的情敵之下,關羽的快刀是出了名的快,容不得你思考,戰場上本來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問那麼多沒用的也沒必要,還不如直接了當,殺他個片甲不留。
總結來看,第一關羽跑得太快,進去幾萬人中殺了人在跑出來,沒人能追上。第二,刀太快,敵人看不清你出刀,就已經掛了。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們喜歡新版三國的關羽還是老版三國的關羽。
-
4 # 香茗史館
顏良乃是東漢末年袁紹麾下大將,素以勇武聞名,然而卻在白馬之戰中被關羽斬於刀下。關於顏良被斬,其實可以分為兩個版本。在正史《三國志》中,顏良乃是因倉促迎戰而被關羽殺於亂軍之中,而在《三國演義》之中,顏良則更多是因為沒有防備而被關羽一刀秒殺。
正史版本:顏良因倉促迎戰,被關羽殺於亂軍之中建安五年(200年),爆發了三國著名戰役官渡之戰,早在開展之時,沮授便向袁紹諫言,“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然而袁紹不聽勸告,仍然以顏良為將,率軍進攻駐守白馬的曹將劉延,從而確保主力渡河南進。
同年四月,曹操在接到劉延告急之後,為了解決側翼威脅,北救劉延,在謀士荀攸的建議下,曹操率軍先佯裝在延津渡河,做出偷襲袁軍背後的姿態,誘使袁軍分兵延津。然後率領輕騎突進、奔襲白馬,攻其不備。
顏良對於突然殺到的曹軍的確沒有防備,在得知曹操大軍距離白馬只有十餘里時,顏良大為震驚,倉促整軍備戰。曹操則令張遼、關羽為先鋒,關羽躍馬陣前,望見顏良麾蓋,直衝過去,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其首級而歸。之後,曹操指揮大軍衝殺,袁軍大敗潰散,白馬之圍遂解。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有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從這段記載來看,顏良當時根本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得知曹軍殺來的訊息後,正在倉促整頓兵馬準備迎擊,面對張遼、關羽率領的曹軍先鋒,尚未完成集結的袁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直接便被殺入了中軍,在四周一片混亂的情況下,顏良就這麼被關羽給殺了。
不過,關羽從率軍衝殺、直入敵陣,再到殺入中軍、直取顏良,到最後斬敵將之首、安然返回,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由此也可見關羽之勇猛。
演義版本: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一刀斃命在《三國演義》中,白馬之戰出現在第二十五章。大致過程與正史相同,只是隱去了曹操佯攻誘使袁紹分兵這一情況,而是說曹操統兵15萬兵分三路救援白馬。
到達白馬之後,曹操親率5萬大軍迎戰顏良,卻被顏良部下精兵所震懾,呂布舊將宋憲、魏續相繼與顏良單挑,但瞬間便被斬殺。徐晃出戰,與顏良大戰二十回合後也再度敗走,曹操無奈之下只好決定休戰。
謀士程昱要曹操請關羽迎戰顏良,但曹操卻擔心關羽在報答自己之後便會離開,便在猶豫當中召見了關羽。次日,雙方列傳完畢,關羽陪曹操在山頂觀戰,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跨上赤兔馬便充入敵陣,顏良在沒來的及反應的情況下,一刀被關羽斬於馬下。之後,關羽割下顏良首級綁在馬脖子上順利返回。顏良軍士氣大損,陷入混亂,曹操當即揮軍掩殺,顏良大軍慘敗。
面對衝殺而來的關羽,顏良為何沒有反應呢?原來,在顏良領兵出征之際,身在袁紹營中的劉玄德曾暗中囑咐,“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
結果,當顏良見到衝殺而來的關羽時,還以為關羽是前來投奔,或者說打算對關羽說明情況,因此並未做好迎戰的準備。然而,誰知關羽根本不給顏良說話的機會,上來便是一刀,顏良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被斬殺了。真可謂“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
5 # 勇戰王聊歷史
這事,都怪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就有答案。顏良率軍圍困白馬之前,劉備曾叮囑顏良:
"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關羽在騎馬奔殺顏良之時,穿的還是綠色戰袍,使得也是青龍大刀,而且,還是一人騎馬而來。換做我是顏良,我也明白眼前奔來這人就是劉備的弟弟關羽,我要趕緊告訴他劉備的事。而且,他一人騎馬而來,可能是聽說哥哥在我袁之中,特意前來投奔我軍的。
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哪曾想到,這紅臉壯漢,趕到面前之時,顏良還沒來得及說劉備的事,就被抽刀砍死。。。。
顏良死前可能還在罵“這二*”!
我再來說說歷史上,關羽可能是怎麼操作的。當時,袁紹派大將顏良、淳于瓊、郭圖等圍困劉延於白馬。曹操為了解白馬圍,用了謀士荀攸建議,先佯裝從延津渡河,偷襲袁紹後方,讓袁紹分兵。同時,派出去“輕兵”救援白馬,攻其不備。
袁紹果然中計,分兵進攻延津。而等曹操率軍來到白馬十里的位置時,正在圍攻白馬的顏良才知道訊息。趕緊變陣,從圍攻白馬,掉頭阻擊救援來的曹軍。幾萬大軍變陣,至少需要個把小時。
而十里距離,對於輕騎兵來說,二十分鐘也就到了。等急於立功的關羽拍馬趕到時,顏良軍中還是亂作一團。趁著這個亂勁,關羽衝著顏良麾蓋衝了過去,一槍將其賜死。然後,提刀砍下頭顱,拴在馬脖子上,順利返回。
-
6 # 獨秀文苑
因為在冷兵器時代裡,要做到陣前斬將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畢竟漢末早已沒有武將單挑這種落後的作戰方式了,身為將領都是處於大軍保護之中的,且距離將領越近計程車兵越是精銳,在敵方軍隊沒有潰逃的情況下,想接近敵方將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關羽能在對方兵勢未潰的情況下,衝陣斬將,這是相當厲害的事情。在袁紹陣中,實力一流的張邰和顏良文丑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曹操也曾說過:顏良文丑乃一世猛將也!
顏良正常交鋒20合敗徐晃,曹營將領慄然。比較許褚曾50合戰徐晃不分勝負,顏良武力明顯在許褚等曹營諸將之上。而"眾將慄然"足以說明曹營諸將對顏良武力之怯。
三國武將,本領俱在伯仲之間。凡輕易分出勝負者,皆因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在內。比如關羽斬顏良、文丑,雖然關羽要比顏、文強,但與其馬快、信心,與顏文的大意也不無干系。再如,黃忠斬夏侯,亦靠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甘寧如此猛將,在疲憊之時,為沙摩柯所殺。拋卻此類因素,比如許儲鬥馬超、典韋戰許儲、張飛與許儲等,皆難分勝負。
其實在真實的正史中關羽壓根就沒殺過顏良。歷史上的顏良和文丑武力都是關羽之上,斬顏良誅文丑都是假的,正史上關羽和顏良文丑一輩子都沒見過面,何來斬殺,不被顏良文丑殺就不錯了。
-
7 # 初心如舊
據說顏良武力不次於關羽,為啥卻被一招斃命?
這問題最典型說法有兩個 : 一是關羽偷襲說;二是赤兔馬功勞。先看《三國志.關羽傳》【 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
以下看《三國演義》中,對於顏良軍陣、氣勢從遠處眺望、顏良斬宋憲、魏續,敗徐晃的描述 :
再看關羽斬顏良的威猛氣勢:
《三國志.武帝紀》【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 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果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 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 】
對照史書和演義,可以看出,這裡有幾個細節 : 第一,顏良不是單人獨馬,而是位於萬眾之中,就是說,顏良周圍至少有數千手持兵器的軍人,圍繞警戒;第二,顏良位置有一個醒目標誌,就是顏良在麾蓋下面,容易辨認;第三,袁紹諸將、也就是顏良部下,全都不能阻擋關羽,包括進攻、也應該包括返回。注意 : 這個不能阻擋,應該是有動作表示的,不會是原地呆立,傻看觀望。因為這是史書,惜字如金。就是說,只能據情推測,顏良這些部下,應該試圖阻攔,但懾於關羽勇猛,阻攔不住。
第四,《三國志.關羽傳》中,只說“策馬”,並沒明確說赤兔馬;第五,《三國志.關羽傳》與《三國演義》,都說關羽刺顏良於馬下,有人就推測說,關羽兵器應該是槍,而不是刀,因為刀最直接的,應該是砍或斬。但這種推測忽略了一點,關羽的青龍刀,非常沉重,且關羽是倒提大刀,在馬快速衝近敵軍時,由於一手需要馭馬,一手倒提大刀,要舉起來很費力,這時最順的動作,就是提刀的單手,曲肘用力向上,而這樣大刀尖、刀背小叉都可以刺中敵軍要害,這豈不也是“刺顏良於馬下”?更重要的是,《三國志.武帝紀》中很明確是兩字:“斬良”。
至於據說顏良武力很高,這主要還是羅先生為刻畫關羽,有意識拔高顏良。與“溫酒斬華雄”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顏良肯定是有些能耐的,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這些都說明,顏良雖強,但關羽更強。在沒遇上關羽時,顏良最強,遇到更強的關羽,顏良只能認倒黴。其中原因很複雜,有顏良前面斬將很猛、輕敵大意、暴露自己位置、這些低階錯誤,更有關羽倒提青龍刀,曲肘上刺這一招,是一種超常規動作,一般武藝隔架阻擋中沒有,顏良可能從沒練習過,關羽以此招奪命時,顏良不知道如何應付,再就是赤兔馬助力,但必須說明,赤兔馬只是輔助因素。 另外,曹操聽荀攸之計,分兵延津,又兼行趨白馬,距離十多里,顏良才察覺,“良大驚,來逆戰”,說明用兵出乎顏良預料。
總之,斬顏良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唯獨可以排除的,就是偷襲說。因為身處萬眾之中被偷襲,邏輯上說不通,不說前面宋憲、魏續、徐晃,就說顏良成為“四挺柱”後,上戰場絕不是一兩次,戰過的敵將不計其數,那些將軍都是白痴?還有,就在斬顏良之前,曹操設計擒關羽,在下邳城外,關羽奮力殺退許褚徐晃,在當時,哪一位猛將能辦到,關羽能靠偷襲戰退曹軍老大加老二?(732)
-
8 # 歷史天下
2.郭嘉評價: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
劉曄: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傅幹: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曹操智囊和武將集團都一致評價關羽,張飛是萬人敵,當世超一流武將。即使顏良比較優秀,在超一流武將面前,也只是一招就分勝負了。
-
9 # 翰墨人生
顏良死於關於之手,應是歷史的一大冤案。
—、關於顏良其人
據正史記載,顏良為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 ,是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公元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打許昌的曹操。次年,袁紹兵進黎陽(今河南浚縣),派遣顏良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曹操慌忙發兵向北救援,但懾於顏良的勇猛和實力強大,對能否取勝,心裡非常沒有把握。這時候,謀士荀攸獻計,要他分兵渡河,吸引袁紹的大部分主力向西接應,而曹操則悄悄地親率主力部隊掩襲白馬,顏良雖然勇猛,但因倉促應戰,手下士兵不多,被此時投奔曹營的關羽擊敗斬殺。
二、顏良與關羽的個人實力對比
按照正史的評價,顏良的實力是十分了得的。同時代的孔融評價顏良說“勇冠三軍”。而對他做過全面細緻綜合評價的荀彧、沮授則認為他充其量是“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為什麼這麼自信呢?就是顏良的自身的缺陷害了自己,“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本來,顏良與關羽在個人實力上應該是不分伯仲的,至少,在雙方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誰也沒有絕對的實力擊敗對方。之所以能被關羽能秒殺顏良,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顏良本人的性格決定。顏良屬於性如烈火之人,遇事很不冷靜,如果在大兵團作戰的時候,由於有謀士出謀劃策,可以化解他的性格缺陷。但是遺憾的是,此時的顏良屬於單獨領軍,孤軍守候。手下沒有智謀之士輔助,個人的綜合實力就難以發揮出來。關羽則不同。此時他所在的團隊,上有軍事家級別的主公曹操的親自陣前指揮,旁有劉關張三兄弟的精神鼓舞,加上曹操陣營原有的一大批超一流的武將在側助威,還有善於運籌的傑出謀士。至少從心裡上具有壓倒顏良的心理優勢,八分武功,十分發揮。雖然在平時可能關、顏兩人旗鼓相當,但是架不住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所有優勢都在關羽一邊,顏良被迅速擊敗就可以理解了。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要提。那就是跟曹操的計策有關。為了戰勝顏良,可以輸曹操是做了充分的周密部署的,對於顏良剛愎自用、驕傲自大的性格,曹操是做了充分的對策。剛開始,派出的將領,沒有一個是三流以上的將軍,實際上就是要故意讓他們送死,目的就是要讓顏良放鬆警惕,把他的自己的有勇無謀、目空一切的缺點充分表現出來,為關羽迅速斬殺之提供最好的客觀條件。
三、小說上故意把顏良作為塑造關羽“高大全”形象的墊腳石。
p《三國演義》本來就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性,為了塑造劉備一方的正義形象,有目的的對關羽做一番美化。這一點可以從對關羽的出場描寫就能看得出來,“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威風凜凜的形象呼之欲出。加上劉備此前曾在投奔袁紹時,故意在顏良面前打放出的“煙幕彈”,說關羽是如何如何的仁義,讓同一個陣營的顏良佩服不已。現在忽然戰場兵戎相見,顏良自然也就產生了英雄相惜之心,“只道是(關羽)前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一個在根本不在狀態、且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別說的顏良,就是天下第一的呂布,我想也會被善於偷襲的關羽一招斃命。這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
10 # 愛尚文史
顏良,琅琊臨沂縣人,以勇武聞名,是河北軍閥袁紹麾下的頭號戰將,與文丑、高覽、張郃並稱為“河北四庭柱”。
顏良的軍事生涯很短,戰績也比較少,但含金量還是不錯的。
早年跟隨袁紹起兵,在十八鎮諸侯聯合討伐董卓的時候,面對華雄的無限囂張,十八鎮諸侯盡皆束手無策。此時!從盟主袁紹的口中,我們得知了,河北竟然有顏良這麼一號人物。
袁紹與公孫瓚爭奪冀州期間,冀州牧韓馥決定獻出冀州,向袁紹投降。但他麾下的一些將領表示不服,決定在袁紹接受冀州的時候,埋伏在城外刺殺袁紹。數日後,袁紹親自去接收冀州城池,耿武、關純等人奮勇而起,顏良立斬耿武,文丑斫死關純,助袁紹順利的接收了冀州城。
白馬之戰,袁紹任顏良為大將,圍劉延等於白馬。曹操親提十五萬大軍,分三隊去解白馬之圍。前隊五萬大軍先至,靠土山附近扎住。顏良也引前部十萬大軍,各自排成陣勢。
兩軍對陣,顏良當先出馬搦戰。曹軍陣上,曹操點宋憲出戰。宋憲欣然領命,出馬與顏良交鋒,不三合,被顏良斬於馬下。魏續見狀,急於為同伴報仇,主動請戰,大罵顏良。顏良並不搭話,交馬只一合,便將魏續劈死於馬下。
曹操見狀,慌忙問將,徐晃主動請命而出,截住顏良廝殺。二將相交二十合之後,徐晃敗陣而走。曹軍將士盡皆慄然,曹老闆慌忙收軍。
雖然戰績不多,但勇冠三軍,威震曹營,這是實打實的。而且擊敗一流猛將徐晃,只在二十合之間。顏良的鬥將水平,的確可以說不下於關羽。
但是!在與關羽一戰中,顏良彷彿一隻待宰的羔羊,被關羽一合就搞定了,這是為什麼呢?從原文中找答案:
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參考,“演義”羅本關羽跑下土山之後,第一時間,沒有衝向河北軍陣,而是解下了自己的盔甲,並且將其放於鞍前讓河北軍看見。之後才來到了河北軍的軍陣前邊。
自古解甲過陣,要麼投奔,要麼談判。所以關羽此舉,引起了河北軍的誤會:
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條大路,公飛奔前來。——參考,“演義”羅本河北軍見關羽此舉,主動分開兩邊,放開了一條大路,讓關羽去見顏良。同時!顏良也沒有指揮將士去攔擋關羽,而是默許了河北軍放路的舉動。
顏良正在麾蓋底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顏良見到關羽,正準備問,未及開口,馬已至近。關羽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整個過程中,顏良毫無防備,沒有作出任何抵抗。
顏良想問什麼?第一,關羽解甲過陣的目的
第二,劉備的臨行囑咐。
劉備的囑咐:
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所以關羽一刀斬顏良受很多因素影響。
第一,關羽的解甲過陣;第二,河北軍的主動放路;第三,劉備的臨行囑咐;第四,顏良的毫無防備;第五,關羽的馬快刀快。
回覆列表
裝13啊。
顏良本來是將軍,就該騎馬作戰。但是這貨喜歡坐華蓋車指揮,自詡儒將風度。
200年,袁紹進兵黎陽,派顏良單獨進攻白馬的曹軍劉延部,曹操採取荀攸計策,分兵襲擾並派張遼領軍增援白馬。
此時,顏良繼續裝13,指揮軍隊運動。張遼輕騎逼近,到十里的時候袁軍斥候才報告。顏良無法整頓軍隊停下應戰,只能強行接戰。
但是,華蓋車上的顏良換鎧甲,拿武器這些都需要時間,缺乏統一指揮的袁軍前隊當然被張遼輕騎迅速衝散。
關羽遠遠看到別緻的華蓋車,帶領身邊的騎兵衝過去(當然不可能是一個人去衝陣的),一矛(注意武器,應該使用的是馬槊)將還在車上手足無措的顏良刺死,跳下馬斬首後再跟隨騎兵殺回。顏良旁邊的部曲士兵,不僅缺乏指揮也被這個刺激場面給驚呆了,幾乎幹看著關羽等幾十騎回去本隊。
所以,裝13而被雷劈的顏良,給關羽創造了極其榮耀的神話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