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蹲著說歷史
-
2 # 中華好詩詞
人言可畏,眾口鑠金!
元稹是唐朝大臣、詩人、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貞元九年,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御史。太和四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關於元稹被《黑》的原因有三點:一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二是有人認為他投奔閹黨;三是顛倒黑白,小道訊息滿天飛。
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現代人以今人之刀斬古人之首的妖風在作怪,很多人是因為元稹迎娶繼室和妻妾才黑他的,他們用現代人的價值取向,去定義一個千年前的古代人。他們認為,你既然愛韋從,為什麼還要娶裴氏,真是虛偽!在現代人的眼裡,元稹就是渣男,不過是滿足自己對古人風流的窺探欲與批判欲而已。
二、有人認為他投奔閹黨。元稹的另一個黑點,就是與閹黨有關。我們不懂古人的官場紛爭,但以元稹一貫的秉性,不相信他會真的完全依附討好閹人上位。從正史上看,元稹是靠將詩文進獻給上級,才獲得被重用的機會。他上位後並沒有做過剝削侵吞百姓利益之事,一到任就迅速開展精準的政治部署,考慮的都是民生大計。投奔依附閹黨上位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政黨鬥爭的犧牲品,他也在政黨鬥爭中,被迅速地剝奪了權力,四度被貶。
那些黑元稹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被他們戳著脊樑骨罵、當作渣男來嘲笑的人,是怎樣揹負家族與母親的厚望,懷著熱忱與夢想,一步一步來到長安拼搏的。他天資聰明,十五歲中明經,二十三歲授校書郎。在政治上,針砭時弊,興修水利,改革稅收,被百姓稱頌;在文學上,領導新樂府運動,與白居易共同領銜開創“元和體”。可他,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從相國之位一貶再貶,最終客死他鄉。希望今人要尊重歷史,不要帶有更多的情緒,一知半解的去黑元稹。
-
3 # 詩詞散文
1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這詩讓人們感動了很久,大家都以為詩人是一個痴情專一的人。
然而,真相很殘忍。
寫詩的人其實是唐朝詩人中的第一渣男 元稹。
詩中的痴情男,詩人中渣鬥機!
2
公元779年,元稹出生在河南洛陽,說起來他還算是個貴族。
他是北魏皇帝拓跋什翼犍的14世孫,因魏孝文帝時下詔改姓為元氏。
到了唐朝,這個沒落的貴族家裡已經是家徒四壁了。
793年,15歲的元稹急不可待地開始準備考試,因為考功名、做大官一直是他的夢想。
唐朝的考試名目有很多類,主流有兩類:明經考試 、進士考試。
這兩類考試的難度差異還挺大的,所謂“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也就是說,30歲考上明經,算是年紀大的了,說明非常簡單;
而50歲考上進士算是很年輕了,說明進士難度特別大。
元稹當然知道自身能力有限,為了快速拿學歷、找個工作。
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考比較簡單的明經考試。
越是簡單的考試,往往可能缺乏含金量,這不,雖然他一次就考上了,但一直無法獲得一官半職。
因為人家一大批進士還在排隊拿號等作官呢。
元稹身為一個小小的明經,自然就成了一個待業青年了。
3
公元799年,等待了6年,已經21歲的元稹也沒有什麼正當職業,這也可真有點愁人,從年少等到大齡。
於是就在蒲州河中府閒混著,等待繼續參加晉級考試。
當時,正值當地的駐軍發生騷亂,蒲州亂成一片,人人自危。
此時,恰好一遠方親戚求助於元稹,請求他是否可以保護下自己家人。
這個遠方親戚,算起來元稹還得叫聲姨。
被找工作折磨得沒啥激情的元稹,應付性地答應了一下,心裡也是愛理不理的,也沒有花太多心思。
但這個親戚倒是當真了,專門設宴請他,不得已,元稹只得硬著頭皮應邀去這個姨家吃飯。
去了才知道,元稹心裡一直道:值、值、值。
原來這家有個女兒,也算是元稹的小表妹,名叫崔鶯鶯。
簡直是顏值爆表、青翠欲滴、垂鬟接黛,雙臉銷紅、顏色豔異、光輝動人,抱歉形容詞不夠了。
還是用元稹的詩來形容吧:
《贈雙文》
豔極翻含怨,憐多轉自嬌。
有時還暫笑,閒坐愛無憀。
4
隨著元稹內心大鹿亂撞的節奏,便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保護遠親的任務。
他積極找人幫忙, 最後,元稹藉助友人之力保護了處於危難之中的遠親。
遠方親戚度過劫難後,再次設宴吃飯表示感謝。
在酒桌上,整個過程元稹眼睛幾乎沒離開過崔鶯鶯。
飯後,元稹開始約她表妹,但是人家好像沒啥迴應。
沒辦法,元稹知道自己沒錢沒官,只有一手撩妹文采了。
立馬寫了首詩讓丫鬟轉交給表妹。
這首詩,連名字裡都透著荷爾蒙啊,還接著寫了兩首,服不服?
《春詞》二首
春來頻到宋家東,垂袖開懷待好風。鶯藏柳暗無人語,唯有牆花滿樹紅。
深院無人草樹光,嬌鶯不語趁陰藏。等閒弄水流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
這是古代著名的豔詞,元稹在試探表妹,這也是元稹開始浪的標誌。
其實,崔鶯鶯也非常心動,酒桌上表哥火辣辣的眼神,自己也不是沒有感受到。
但是,女孩子需要矜持嘛。
但是轉念一想,這個表哥既有恩於我家、又帥又會寫詩。試著交往下也不為過吧。
一方熱情似火,一方說服了自己。
最後,崔鶯鶯回了一首比較含蓄的豔詩: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似玉人來。
詩的大意是:你真討厭,老是撩我,那今天晚上月上中天的時候,我把門留著,你自己過來吧,我們一起上床談論詩詞歌賦。
然後,他們就朝隱而出、暮隱而人,元稹每天半夜都如約而至。
5
崔鶯鶯才貌雙全,而且家中富有,但畢竟缺少權勢。
這就意味著:崔鶯鶯家可能無法幫助元稹進入官場。這一點讓元稹覺得有點沮喪。
所以,元稹還得自己想辦法如何進入仕途。
而且,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
所以,元稹還必須透過這場考試,才能真正進入官場。
公元800年,元稹決定再赴京應試,走的時候,對崔鶯鶯拍著胸脯保證,讓她在家放心等候。
說:等我考取了功名,一定八抬大轎娶你進門。
6
元稹到京城後,他的文章剛好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看中。
他覺得這是個走捷徑、攀附高枝的絕佳機會,於是動用渾身文采、各種甜言蜜語,居然最後又把韋叢騙到手。
哎,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從來渣男多好運。
韋夏卿也喜歡這個有才華的年輕人,覺得未來可能很有前途,於是就答應自己女兒嫁給他。
公元803年,24歲的元稹與32歲白居易一同透過考試,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從此成為一對吃喝嫖賭的好基友。
求官心切的元稹,心裡很清楚的知道崔鶯鶯無法幫助自己做官。
於是,以崔鶯鶯太過妖嬈,以後會影響自己的仕途作為理由安慰自己。
當然,最後他成功地說服了自己,放棄了崔鶯鶯,娶了貴族千金韋叢。
7
也許是上天瞎了眼,這個比較鑽營的元稹,居然娶到了一個超級好的妻子。
韋叢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願意和元稹過著清貧的生活。
對元稹照顧得無微不至,對內對外,都是她一人包辦,甚至是有一次,元稹的狐朋狗友來喝酒,沒錢買酒。。
韋叢當即摘下頭上陪嫁金釵,換錢給他們買酒喝。
這可能是元稹的祖先拯救過銀河系,才修來如此福分。
但是,元稹卻花心不改,舊病復發,某一次出差路過崔鶯鶯家,在一個寂寞夜晚,居然又想去撩崔鶯鶯。
而崔鶯鶯堅拒,並以一首《告絕詩》迴應:
棄置何足道,當時且自親。
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意思是:過去了就過去了,是你當時堅決拋棄我的,珍惜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吧,你特麼不要再來騷擾我了,我已經結婚了。
這元稹第一渣男的名稱真是名副其實啊。
多年以後,元稹可能在某天夜裡覺得良心太痛。於是帶著懺悔,寫下了他與崔鶯鶯的故事:《鶯鶯傳》,這本書也就是《西廂記》的原型。
8
元稹甘心享受著被妻子照顧周全,卻忘記了妻子也是一個女人,同樣也需要被人照顧。
有一次,妻子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而元稹毫不在意,照樣和朋友出去喝酒。
結果,韋叢病重未能及時醫治,不久後去世,年僅27歲。
元稹得知後悲痛欲絕,寫下了千古絕唱悼亡詩: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意思是:自從有了你以後,其他的女子我都沒有任何興趣,即使是走過百花成豔的花叢,我都懶得回頭看一眼,這輩子我心裡只有你。
多麼感人的詩,但是最後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9
公元809年,就是韋叢去世的當年。
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就是今天的成都。
元稹去成都,我就真替成都姑娘捏一把汗。
果然,又出狀況了,口口聲聲說心裡只有韋叢的元稹,一到成都,就聽說當地有個才女,名字叫薛濤,其才貌過人、聰慧工詩,隱居於成都浣花溪。
元稹一聽就按捺不住了,算起來自己現在有官職、有實力。
於是多次約見薛濤,最後薛濤終於答應在梓州相見。
一見面,41歲的薛濤立刻就被這位年僅31歲的詩人外貌、才華所吸引。
郎有情妹有意,元稹和薛濤雙雙陷入姐弟戀。
一副老木房子著了火,無可救藥的架勢。
深陷愛情的薛濤寫下了甜蜜的詩:
《池上雙鳥》
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
更憶將雛日,同心蓮葉間。
這詩句句不離雙宿雙飛的畫面,41歲的薛濤,真是滿滿的少女心。
10
我想,當年成都的市民一定經常看到他們手牽著手,沒事就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元稹也寫下情意綿綿的詩:
《秋菊》
秋絲緩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陶家,有可能就是諧音“濤家”,意思意指說我喜歡薛濤,錯過她,此生不可能再有這麼好的姑娘了。
這一番讚美是不是跟“曾經滄海難為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11
幾個月後,元稹被要求回京覆命。
走的時候,薛濤哭得梨花帶雨,元稹又是拍著胸脯保證,等事情平息後,一定帶她走,雙宿雙飛白頭到老。
分別不久,望眼欲穿的薛濤終於收到元稹的信,裡面全寫滿了相思。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
薛濤一看,感動壞了,立馬又趕緊回信:
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盪惹人衣。
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
兩個人是你儂我儂,甚至都嫌棄送信的人速度太慢。
為了能寄託相思,薛濤又對寫信的紙張進行改造,她將紙染成桃紅色,裁得更窄,人稱“薛濤箋”,現在依然是成都街頭的小藝術品。
看來,對於這段感情,薛濤真的是用心了。
薛濤還寫下了寫滿離愁別恨的詩:
《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漸漸地,薛濤發現,元稹的信越來越少了
直到最後,薛濤再也沒有收到元稹的信了,元稹就好像忽然憑空消失了一樣。
而在這期間,元稹的好基友白居易想挖牆腳,一直在撩薛濤。
白居易還寫詩給薛濤:“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風猶隔武陵溪”,意思是勸薛濤死了這條心,元稹肯定是沒指望的了。
終於,薛濤看破一切,放棄了那個負心離她遠去的元稹。
她選擇了遠離紅塵、穿上道袍,成為一個出家人。
13
而銷聲匿跡的元稹,此刻的命運卻在發生神奇的改變。
公元810年,元稹回京路過華州時,見天色已晚,他便找了家五星級酒店的一個海景房住了下來。
說來也巧,當朝宦官仇士良、劉士元也看上了這個房間,他們也很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畢竟宦官嘛,看看總行吧。
本來平時元稹就看不慣宦官,最近官場又不順,直接想都沒想就給懟回去了。
結果文吵發展成武鬥,元稹夜夜笙歌,身虧得厲害,根本不是太監童子功的對手。
結果,兩個宦官用馬鞭打得元稹滿地找牙,被趕出海景房。
回到京城後,他趕緊給皇上告御狀。
元稹這次參與彈劾案件,又加之平時他又經常反對皇上泡溫泉、出遊打獵等腐敗活動。
因此皇帝對元稹有諸多不滿。
這次出事,正好為皇帝找到了藉口,於時乘機把元稹貶到湖北荊州。
當然,這一貶就是十年。
14
公元815年,元稹被貶到荊州。
當朝刺史裴鄖舉行宴會,剛好又請到了元稹赴宴。
艾瑪,又是請元稹吃飯,我都替裴鄖女兒擔心。
果然,他又看到自己升官發財的好機會,於是他想盡一切辦法,去撩裴鄖的女兒裴淑。
年少不經事、毫無防備的女子,怎敵早有預謀的老司機大叔來撩。
幾次見面後,萌萌噠的裴淑就對元稹哥哥痴迷不已。
不久後,元稹和裴淑就宣佈結婚,此後元稹乾脆以養病為名也不上班了。
元稹在裴府裡享盡軟飯之榮華,直到和裴淑的孩子元樊滿了三個月後才動身返回四川達州上班。
此刻他估計早就忘了還有一個薛濤在等他吧。
15
公元823年,元稹第三次被貶,這次是被貶到了浙江紹興。
江南煙雨、佳人美景,這元稹一去,我又有點擔心江南女子的安危了。
果然,他一去就瞄準了當地能唱會作詩的一個網紅:劉採春。
這個姑娘唱歌特別好聽,聽說她一唱歌, “閨婦、行人莫不漣泣”,也就是所有的人都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作為當地最高行政長官,元稹上任後就用公款給劉採春開了一次演唱會,而且還親自作詩,高度評價劉採春唱歌的水平。
《贈劉採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這詩沒啥高雅意義,基本就是各種臭不要臉的誇讚這個姑娘人好看、歌唱得好。
劉採春一看這個新來的領導官職又高、又有錢、又帥氣、又會寫詩、又願意捧她。
當然是義不容辭投懷送抱了,元稹也立即從歡場贖回劉採春,然後將她納為小妾,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年。
公元830年,元稹被升官,即刻需要回京。
於是,他果斷拋下劉採春、獨自回京,如同拋棄前面的妹子一樣。
他一走後,對劉採春徹底不理不睬、不管不顧,甚至連信都懶得寫。
最終,劉採春也看透一切愛恨,選擇投河自盡。
7、
婚姻、愛情、無數的風月場所故事,構成一個負心和風流成性的元稹。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期間,得到了官妓商玲瓏。
這個商玲瓏多才多藝、善解人意、相貌傾國傾城,白居易去哪都帶著她。
這事兒被元稹知道後,他的青春荷爾蒙又按捺不住了,他居然給白居易寫信提出要求。
元稹信中說:大哥,你要是我哥的話,讓商玲瓏到我這裡住上一段時間吧。
白居易也是唐代第一騷,生活腐朽,做事也真是不拘一格,最後還真的把商玲瓏借給元稹用了一個月。
元稹事後還寫詩紀念這事兒,這兩個簡直極品得不忍直視。
16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
其詩辭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
元稹的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
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830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李肇《唐國史補》中說:“元和以後,詩章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
看來大家都知道元稹是骨子裡透出的浪!
“自恨風塵眼,常看遠地花。”我覺得元稹的這句詩像極了他自己的人生。
他浪蕩不羈的內心深處,可能是他自己也難理清的孤獨和失意。
一生漂泊,無人可長戀。
永遠無法專一投入去愛的人,是最可憐的。
-
4 # 南朝居士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腦子的。
元稹作為古人,他的所作所為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很多人以現代人的價值觀衡量古人,以底層人的價值觀去衡量上層社會,那自然就認為他是人渣了,
就好像東哥、思聰做的事,看起來都是渣,但是,他們只是做了他們那個階層做的事罷了,只是他們公開了,跟其他人的區別,只是公開與否,而不是人品有什麼差別。
娛樂圈的那些劈腿、出軌,也只是曝光與否的區別,那個圈子就是那樣的。
很多人說慈禧窮奢極欲,楊廣穢亂宮闈,問題是,他們作為帝王,不都是那樣嗎?康雍乾、李世民跟他們也沒區別吧?
元稹也是一樣,他的所作所為,也是符合他的身份,和他所處的圈子。
唐宋文人士大夫,哪一個沒有妻妾成群、圈養家妓、流連青樓、侍妾歌女伴隨左右?專情如白居易、清高如李白、清貧如杜甫、正氣如辛棄疾,哪個一生只有一個女人?
很多人除了詬病元稹,還詬病他的好基友白居易,說他逼死關盼盼,薄情寡義,說他倆一對人渣,我只能說,多讀書,就不會這麼沒腦子了。
元稹可以寫“曾經滄海難為水”,就不能續絃了?能愛一個女人,就不能愛另一個了?
這麼說,蘇軾、陸游也是人渣了?蘇軾也寫“十年生死兩茫茫”,也有朝雲、王弗,唐宋文人都是人渣?再擴大一點,古今中外文人都是人渣?
有幾個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的人,能一生鍾情一人?有,但是很少,做不到也很正常,誰都不是聖人。
如果對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瞭解多一點,就知道元稹作為其實很普遍,至少具有代表性,比如蘇軾跟他就很像吧?誰敢說蘇軾渣?
-
5 # 中分披肩長髮油膩男
一是因為現代人頗擅長以今人之刀斬古人之首。
多少人是因為元稹迎娶繼室黑他的,多少人就在此分類。他們總愛用現代人的思維與(並不知道正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去定義一個千年前的古代人。他們說,你明明那麼愛韋從了,為什麼還要娶裴氏,你真是虛偽;小姑娘們捧著風流雜誌抹著眼淚,說啊那些女孩子真是好可憐。我不管你生活在哪個年代,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裡你就是渣男。
可是她們甚至不知道元稹那位表妹究竟叫什麼,更無從知曉薛濤到底是誰、寫過什麼。她們都只是這些人滿足自己對古人風流的窺探欲與批判欲的一道偽例。
二是諸如陳寅恪先生等大家下了元稹是人渣的定論。
當初當年明月一本明朝那些事,把朱見深抹黑了多久?更不要提有諸如陳寅恪先生這樣的人在書中蓋棺定論元稹是個人渣(當然陳寅恪先生從沒有一味地說元稹不好,我也沒有說陳寅恪先生抹黑元稹的意思),那在大部分人眼裡就是絕對的權威。權威說你什麼你就是什麼,社會向來如此。
三是有人認定他投奔閹黨。
微之一世最大的兩個黑點,風流與閹黨。我看不懂古人官場紛爭,但我也不相信以他一貫的秉性會真的完全依附討好、靠跪舔曾用鞭子抽傷他面部的閹人上位。
或許他的確是靠將詩文進獻給上級才獲得重被重用的機會。但我至少能說,從對他一向相當不友好的正史看來,他上位後也並沒有做過剝削侵吞百姓之事,一到任就迅速開展詳盡精準的政治部署,所考慮的都是民生大計。而上位這整件事,從頭到尾都是政黨鬥爭的一步棋子,於是他也在政黨勢頹之時被迅速地剝奪了權力,四度被貶。
那些閉眼黑他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被他們戳著脊樑骨罵、當作渣男典範來嘲笑的人,是怎樣揹負家族與母親的厚望,懷著熱忱的投身實事的夢想一步一步來到長安。他生性鋒銳,十五歲中明經,二十三歲授校書郎;他在政治上針砭時弊、興修水利、改革稅收,被多少百姓稱頌;在文學上領導新樂府運動、與白居易共同領銜開創元和體。可他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從相國之位上一貶再貶,最終客死他鄉。
-
6 # 經緯讀史
元稹,字微之,唐代著名詩人,在政途上曾官至宰相。縱觀元稹人生路程,其如此招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性格上,元稹的自卑與自信
元稹出生時,家境況可,但在八歲時,父親去世,父親前妻所生的小孩不容他們母子倆。
於是,元稹母親帶著她回去投靠孃家。在孃家裡,元稹母親省吃儉用,過得十分艱苦,但還是堅持教育元稹。由於母親的教育,年紀輕輕的元稹才華驚人。
後來,元稹在15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原以為科考的成功,會帶給他生活上很大的改變。實際上,元稹考取進士後一直等不到朝廷的工作安排,心裡很鬱悶。他開始清醒地認識到,他不是官僚貴族家庭,也沒有親朋黨友可以庇護,是難以改變現狀。
本來,因家境衰落,元稹心裡十分自卑,但又渴望改變,才華上的成就,又造成他的自信。因此,元稹的自卑和自信,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矛盾衝突,為他在今後處理事情上埋下了搖擺不定的種子。
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當遇到衝突的時候,元稹總是自卑性格作崇,妥協於自己的利益考量。
在元稹未考取進士前,按照陳寅恪先生的考究《鴛鴦傳》,應是元稹的經歷所寫的小說型自傳。
元稹深受貧窮的苦,迫切想擺脫現狀,於是在考取功名後,有官員丟擲橄欖枝,讓他做女婿,他終於妥協於自己的利益,拋棄了之前的情人,選取了官家女子。
2、愛情上,元稹的忠貞與放蕩
因為元稹性格的矛盾性,導致流傳至今關於他在愛情上的兩面性,成為世人黑他的素材。
考取進士後,元稹迎娶了韋姓官員的女兒韋叢。他與韋叢的愛情,讓後人津津樂道。在婚後,元稹與韋叢感情非常好,韋叢父親待元稹也很好,這幾年應該是元稹生活較開心悠遊的一年。
在韋叢去世後,一切都變了。元稹為了紀念他與韋叢的愛情,元稹寫了很多悼亡詩,體現他對妻子愛情的忠貞。
然而,令人諷刺的是,元稹後來在四川遇到了女詩人薛濤,就與她發生了感情。對於這段感情,無從考究元稹主動還是薛濤主動,但從後世的資料來看,薛濤是對元稹產生了真感情。
在元稹離開後,薛濤寫了很多詩詞和書信,表達對元稹的思念。開始元稹是有所回覆,後來杳無音訊,兩人感情不了了之。
元稹離開薛濤後,遇到了歌女劉採春,兩人之間的感情也為世人所傳頌,當然,元稹與劉採春的感情也沒有走到盡頭。
元稹與兩位才女的感情,最終是贏得了負心漢的帽子。
元稹在愛情上的保守與放蕩的矛盾,是他招黑的原因之一。
3、處世上,元稹的勤懇與高調
元稹的一生官場上有四次被貶,並不是元稹做事不勤快, 相反,他做事很勤懇。初為官時,為了有所作為,他意氣風發,一心報效國家,接二連三的上書奏表,談論時政,得到皇上的賞識。
但是在人際交往上,元稹因總是大膽的彈劾相關的官員,得罪了不少人,因此,他一生中被貶了四次。有一次甚至是被打得頭破血流,被一些官員趕出了出來。
元稹從來沒有吸取教訓,在人際關係上,一直鋒芒畢露,直來直往,在當時得罪了不少權貴,因此,大家對他的印象十分的差。
可想而知,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即使工作做得再好,給人沒好印象,總是落得很糟糕的下場。
巜唐才子》中有寫到辛文房對他的評價:“舉止斐薄丰茸,仍且不容勝己,至登庸成忝,貽笑於多士”,最終落得“有位而不能治”辱名。
元鎮的自卑與自信的性格、忠貞與放蕩的愛情以及勤懇與高調的處世,都是一個矛盾體,使得他無論是當時的或後世的人都對他有褒義,當然也有批評,而且批評聲不少!
回覆列表
第一,人設崩塌,以前我們認為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
元稹,是個痴情好男人,後來才發現他是個渣男,於是很多人粉轉黑。
第二,古今價值觀變了,在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古代,元稹的風流韻事其實真不算啥,但是放到現在男女平等的時代,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渣男,沒得洗。
第三、社會風氣變了,娛樂時代,大多數人不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古人的詩作和好的一面,但又不想讓自己看起來一無所知,只好在詩人私生活上八卦,而剛好元稹還比較有名(流量大),八卦還不少,黑他的人自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