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書
-
2 # 溫讀
2013年,咸陽出土了一個墓葬,按照構造,初步判斷是唐朝妃子的陵墓。墓葬是按照唐朝二品昭容的規格修建的,這麼多年並未被盜竊過,卻沒有發現墓主人的棺槨,只有零星的屍骨。從墓誌銘中看出,這就是唐朝名聲在外的政治家——上官婉兒的墓。
上官婉兒墓並不豪華,甚至可以說是匆匆下葬的。墓室之中人為破壞嚴重,也沒有什麼陪葬的珠寶。專家猜猜這是上官婉兒在下葬之後,李隆基為了洩憤專門找人破壞的。上官婉兒死時是罪人之身,是政治鬥爭之中的失敗者,她死後棺槨都被重新挖出來不知所終,可見她的對手是多麼憎惡她。
史料之中記載著上官婉兒是韋后的黨羽,在後來李隆基登基之後自然不會給她高規格的墓葬。而在上官婉兒的墓誌銘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史書上對於上官婉兒的記載很多是錯誤的。最大的相悖之處在於,上官婉兒一直就是太平公主的黨羽。作為太平公主的同黨,她也參加李隆基的政變,但是卻在政變當日莫名其妙死亡。現在想來,上官婉兒應該是死在了政變混亂之時,成為了這場政變的犧牲品。而為何史書會這般篡改,只能說是當時李隆基為了清洗太平公主找的一個藉口罷了。
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封面明明寫著昭儀二字,志文開頭卻稱上官婉兒是婕妤。由此可見上官婉兒死後,品階也被降低。上官婉兒13歲的時候是李治的才人,按照武則天在後宮的霸權,上官婉兒的才人應該是有名無實的,只是武則天給她的通行證罷了。
史料上記載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想要扶持韋后做下一個武則天。但是在墓誌銘上的記載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官婉兒為了阻止李顯立安樂公主為下一任儲君做了很大的努力,甚至喝毒藥相逼,所以上官婉兒肯定不會是韋后的人。另外一個能說明史書記載不實的證據在於,墓誌銘中記載了上官婉兒死的時候,太平公主十分傷懷,贈送了五百匹絹,並且還派了人來弔唁。
上官婉兒墓中本有壁畫可以考證,但是墓葬的上方就是農田,長期澆灌之下,墓葬的壁畫被摧毀,現在只能看見模糊的顏料。上官婉兒的墓葬出土,雖然沒有很多的陪葬品給考古專家們研究考證。但是墓誌銘之中的記載對當時的歷史還原有著很大的幫助,而為何上官婉兒的生平會被史書曲解,應該還是李隆基在其中所動的手腳吧。
以上
-
3 # 劉大媽說三農
說到女皇帝,一定有很多的人都會提起媚娘,確實媚娘是那個時候少見的女帝,而且她也是嫁給了兩代皇帝,並且這兩代皇帝還是父子關係。她先是嫁給了唐太宗,但是唐太宗對她又沒有那麼的喜愛,反而是看到石碑上刻的字之後,對她多有忌憚。因此,在唐太宗死了之後,把她貶到了感業寺。
後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把她接了回來,並且把她封為了昭儀,後來又封為了皇后。最後,她才變成了一代女帝,在她成為女皇帝之後,她特別重用的是一個女官,那麼就是婉兒。如果從一些普通的資料上來檢視的話,我們會發現婉兒的父親被武媚娘給殺了,她成為女官的時候是14歲。
後來,她的地位幾乎是相當於朝中的宰相,但在武媚娘退位之後,她嫁給了另外的一位皇帝,因為,武媚娘退位,把江山還給了李家,所以她也是又嫁給了李家的一位帝王。可是從婉兒挖掘出來的墳墓當中能夠發現,她似乎也嫁給了兩代帝王,而且這兩代帝王也是父子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從墓誌銘上能夠發現,婉兒在13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李治,也就是當時武媚孃的老公。由此可見,李治不僅娶了武媚娘,而且還娶了婉兒,並且封婉兒為才人。可是有人卻說,婉兒是到14歲的時候才成為武媚娘女官的,這與墓誌銘上面所記載的內容並不相同。
後來有專家指出,可能是想要刻意這樣記載,讓婉兒成為李治的才人,才會方便武則天來使用婉兒吧。之後,婉兒嫁給了唐中宗,也就是武媚孃的兒子,在她嫁給唐中宗之後,還和其他的男人鬼混。就好像武媚娘一樣,她在嫁給唐宗之前也有過一些男寵,她把這些男寵養在宮外的一座宅子裡。
但她後來並沒有和任何的一個男寵在一起,反而是和唐中宗結婚,並且成為了唐中宗的昭容。所以,墓誌銘上面記載她是先後嫁了兩次,一次嫁給了李治,而另外一次則是嫁給了唐中宗,先是以才人的身份,後來又以昭容的身份存在。但她最終卻是以有罪之身死的很慘,不僅沒有得到全屍,而且在她死的時候,名聲也不是特別的好。畢竟這樣的一個女人,誰又會去關照她的名聲呢?
-
4 # 尚宮女史
664年,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就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從宰相之孫女淪落到掖庭為奴,這一變故從此改變了上官婉兒的人生軌跡,從一眼望到死的內宅生活中解脫出來,在權力之海中遨遊,最終被大海吞沒。
改變婉兒一生的人就是武則天。彼時武則天還是皇后,李治因為身體的原因,常常處理不了政務,就由武則天暫代國政,武則天迅速上手,逐漸有了野心,這讓李治很不舒服。664年,宮中出現厭勝之術,李治很是生氣,他找到了當時的宰相上官儀商量解決的辦法,上官儀就建議李治廢后,兩人就這麼愉快的定了下來,然後李治讓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另一邊,武則天已經得到了訊息,然後找李治哭訴,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兩個月以後上官儀和兒子被關進了監獄處死,上官家被抄家,婉兒和母親鄭氏沒入宮中為奴。
鄭氏在掖庭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更加努力的教育婉兒,677年,十四歲的婉兒被武則天相中,武則天當場出題,婉兒思索片刻即文思泉湧,所作文章讓武則天歎服,於是,婉兒成為武則天的私人秘書,開始掌宮中制誥。
關於婉兒最開始的身份,根據墓誌銘的記載,是李治的才人,而且這個才人是在676年封的,當時李治已經49歲,纏綿病榻多年,而婉兒13歲,正是青春逼人的時候,武則天不太可能讓她做李治真正的妃子,最可能的就是給她一個身份,脫離奴籍,並有一定的權力為武則天做事,所以婉兒這個才人只是有名無實的,和李治並沒有什麼關係,一如後來的婉兒又成為唐中宗的昭容和婕妤。初入官場的上官婉兒太過年輕,難免犯錯,有一次,在武則天和李治與宰相議事的時候,負責記錄的婉兒就看其中一個宰相看痴了,讓李治很不高興,在宰相離去之後,李治拔出甲刀就插進了婉兒的額頭,婉兒急忙做了一首詩才讓李治氣消將刀子拔出來。自此,婉兒就發明了梅花妝來掩蓋傷痕,沒想到竟引領了當時的時尚。當然關於婉兒受黥刑的原因,有很多種,四姑娘就挑了自認最可能的一種,其他的都太離譜,要麼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有關,要麼和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薛懷義有關等等。
受了黥刑之後的婉兒做事更加盡心,成為武則天的心腹,有“巾幗宰相”之稱。705年,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繼位,婉兒成了李顯的昭容,同樣的有名無實,但是能方便婉兒處理政務。婉兒做的仍舊是執掌宮中制誥之事,只是權力比之前更大。上官婉兒依附於韋后,在處理政務的時候總是向著韋后而排擠李唐王室,並勸說韋后行武則天之事。婉兒當時和武三思私通,並將武三思介紹給了韋后,之後又有男寵崔湜,崔湜靠著婉兒的關係步步高昇。
707年,當時的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誅殺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當李重俊準備去殺上官婉兒的時候,婉兒引來了帝后,李重俊兵敗。之後婉兒更是大量設定昭文館學士,引薦天下詞學達人,品評詩文,當時傳為美談。
710年,李顯去世,韋后欲獨掌朝政,婉兒又開始依附於太平公主,和太平公主一起起草了一份詔書,用來平衡各方勢力,但是韋后不為所動,開始為稱帝做準備。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將韋后集團一網打盡,後來李隆基也想殺掉婉兒,婉兒拿出詔書請劉幽求代為求情,但是李隆基還是執意殺死了上官婉兒。
一代才女香消玉殞。其實,關於上官婉兒在中宗一朝的表現,其墓誌銘的記載和史書的記載是有很大差別的。
墓誌銘記載,婉兒並沒有依附於韋后,相反的,她一直是太平公主的人,很可能在神龍政變之前就已經是太平公主的人,成為神龍政變的內應,神龍政變之後,她靠著太平公主的關係成為李顯的昭容,繼續掌宮中誥命,並站在了韋后等人的對立面(將武三思引薦給韋后的說法更是經不起推敲)。安樂公主曾被駙馬武崇訓攛掇著要求李顯封自己為皇太女,李顯向來很寵愛這個女兒,差點就答應了。當時婉兒極力阻止這件事。婉兒先是檢舉揭發安樂公主和武崇訓的密謀,李顯不以為意,婉兒又辭官不做來阻止,李顯還是不肯答應,後來婉兒又要求削髮為尼,最終竟喝下毒藥來死諫,如果不是救治及時,婉兒很可能就此香消玉殞了。當然安樂公主最終還是沒有做成皇太女。不久之後,婉兒請求將自己的品級降為婕妤,710年,在唐隆政變中為李隆基所殺。太平公主為此很是悲痛。李隆基為何要殺婉兒,其實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因為婉兒是韋后的人,而是婉兒一介女流卻干涉朝政,這在男權社會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李隆基這樣有作為的人, 哪能容得下女人干政。正是李隆基一手結束了大唐女人干政的歷史。
比較婉兒的墓誌銘和兩唐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婉兒的形象是很不相同的,在史書上,婉兒確實有才華,但是更多的是玩弄權術,一直處在權力的漩渦中,誰強就依附誰,私生活更是亂的可以,這種負面形象甚至都掩蓋了婉兒在文學上的成就。但根據墓誌銘的記載,婉兒則是一位具有出色的政治能力的人,並且一直心向李唐,不惜死諫也要粉碎安樂公主的陰謀,但到底身為女子,太過耀眼,為李隆基所不容,而在政變中一併被殺死。 -
5 # 錢多多讀文史
根據上官婉兒墓出土文物來看,至少以下幾點可以確定:
一、上官婉兒籍貫甘肅天水,與河南上官氏無干。因此,河南上官後裔來求移葬被駁回。
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是一黨。從發掘出的墓誌可知,太平公主哀其死,並資五百絹以吊之。
三、上官婉兒是彼時的女權主義者。她先奉則天女帝,後與太平一黨,中宗逝後,又欲擁安樂公主為太女,說明她挺贊成女權。
四、上官婉兒行事機變。墓誌言她曾多次諫韋后事云云,應為逝者尊者諱,此為婉兒兩面討好行徑。
五、墓誌雖語焉不詳,但不能掩蓋婉兒先侍高宗,又奉中宗之跡。一女侍二男,二男還為父子,充分說明唐時風氣之開。
上官婉兒墓的發掘,也留下一些疑惑:
一、墓中無屍骨,去向在行處?
經發掘,婉兒墓中並無其屍骸,她的屍首去了何處?為人盜走?被仇家挫骨揚灰?被偷樑換柱,實則當時未死?……
二、墓穴曾被破壞,卻是何故?
專家發現,婉兒墓曾被有組織地大規模破壞過,是被官方下令開棺毀墓?還是戰亂中的“摸金校尉”們所為?暫無定論。
三、墓中牛骨有何意義?
婉兒墓中發掘出兩小塊牛骨。是彼時陪葬品之一?還是後來進入者所留?抑或是仇家所埋厭勝之物?不得而知。
上官婉兒墓的發掘與發現,充分證明此女子在歷史上確曾有過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
6 # 沉墨I方之城
2013年,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掘出了唐代著名才女上官婉兒的墓葬,墓地破壞嚴重,但是上官婉兒的墓碑儲存完好,其墓誌銘的內容給後人展示了一個不同於史書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以才女形象見於史書,關於她的諸多記載都見於正史,她主要有兩個特徵:才華橫溢;參與政治。
上官婉兒墓誌銘的發現,透過上面的內容發現了很多不同於史書的資訊,上官婉兒童年時期受到其祖父上官儀的牽連,被收押掖庭為奴,她的母親鄭氏並沒有放棄對她的教育,努力培養,在上官婉兒13歲的時候被武則天發現其才華,收為私人女官。
根據出土的上官婉兒墓誌銘發現她與史書記載有很大的出入,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正史都記載了上官婉兒與韋后和安樂公主沆瀣一氣,把持朝政,力圖重現武后女人稱帝的局面,力主安樂公主登基稱帝。
透過墓誌銘的解讀,恰恰相反,上官婉兒卻是極力反對唐中宗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甚至不惜服毒以死相諫,這就完全推翻了史書上關於上官婉兒依附安樂公主、韋后的不實記載。
上官婉兒的死也並不是史書上所記載的那樣,景龍四年,李隆基發動了政變,推翻了韋后亂政的局面,而李隆基的政治聯盟是著名的太平公主,很多史書都記載了上官婉兒此時已經快50歲了,依然依附於太平公主,重新保持著對朝局的影響力。
李隆基政變成功後,為了剪除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勢力,確保自己能夠皇權獨大,對太平公主也進行了清剿,而上官婉兒也死於此次政治鬥爭。
但是從墓誌銘的發現來看,上官婉兒其實是被誤殺,她沒有依附於太平公主,此時的上官婉兒對大唐朝局毫無影響,李隆基沒有必要對她進行殺害,她只是由於過去的名聲而受到了牽連,死於非命。
這一點可以根據墓誌銘內容,關於上官婉兒死亡時間和下葬時間,以及恢復其昭儀稱號來看,唐景雲元年八月,其墓誌蓋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即可確定在上官婉兒死後不久,也即被葬的時候就已經恢復了其昭容的稱號而不是史書上記載的死去一年後的景雲二年七月。
李隆基登基後,不但迅速的恢復了上官婉兒的昭儀稱號,而且還賜予諡號“惠文”,並且還令當時的宰相張說做序,收集上官婉兒的詩作《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
以此來看,上官婉兒在大唐幾代王朝都具有極高的地位,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文學上的,她都是大唐歷史上不可繞過的人物,只是她的很多真相淹沒於歷史長河中,如果不是她的墓誌銘被發現,我們可能永遠不清楚她真實的一面。 -
7 # 路之意
唐朝無論政治、軍事、文化、經濟都呈現出不同於其他時代的鮮明特色。
在這種思想解放風潮的影響下,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女性政治人物,比如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個美麗的女人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當初因反對高宗廢后改立武則天,被武則天報復滿門抄斬。
此時上官婉兒剛剛出生,和母親一起被髮配邊塞,然而在邊塞生活的日子裡,作為奴隸的他們並沒有放棄希望。
在母親精心的培養下,上官婉兒竟然成為了一個熟讀詩書、明達吏事、聰敏異常的姑娘。這也為其日後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官婉兒十四歲時被武則天召見,當武則天第一眼看到這個聰明伶俐可愛的小姑娘時,就被她迷住了。
武則天稱帝,很多文章都是出自上官婉兒之手,後來上官婉兒因忤逆武則天的旨意,本該處死,結果武則天憐惜其文才饒了她一條命。
從此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更加恭敬,曲意逢迎,武則天更將她引為心腹。
很多軍國大事常經上官婉兒之手,甚至直接參與決策,此時的上官婉兒權勢日盛,成為了朝廷中熾手可熱的政治人物。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聯合大臣們發動政變,推翻了武則天政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護唐中宗即位,恢復了李唐江山。
唐中宗即位之後,封上官婉兒為昭容,讓上官婉兒掌管政令,據史料記載,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關係密切。
上官婉兒為何被殺?她被唐中宗封為昭容,然而私下卻與武三思私通,武三思正是透過上官婉兒才得以翻身殺掉了與武家為敵的張柬之等人。
因此很多學者對上官婉兒的人品不敢恭維,其水性楊花的性格差點再次顛覆大唐王朝。
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政變,殺武三思,又準備搜捕上官婉兒。
然而上官婉兒早已得知訊息,跑到唐中宗和韋后處告狀,說太子謀反,準備殺掉皇帝篡權奪位。
唐中宗大怒,派人圍剿李重俊,最終李重俊兵敗被殺,上官婉兒躲過一劫。
然而僅僅在三年之後,公元710年,風雲突變,太平公主作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再次崛起。
上官婉兒見風使舵,又依附於太平公主,唐中宗駕崩之後,韋后開始奪權,上官婉兒為平衡各方勢力,又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
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然而韋后稱帝之心不死,想要效仿武則天登基開國。
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擁立李旦為皇帝。
上官婉兒見大事不好,急忙將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擬定的詔書給李隆基看。
但李隆基對上官婉兒十分痛恨,最終殺上官婉兒於旗下,一代才女就這樣在政治風浪中香消玉殞。
上官婉兒被殺的時候她還是高階官員,處於這個社會的頂層。手裡可能還握有許多足以讓李隆基和其父親少走彎路以達到政治目的地絕密材料。
在多年的宮廷鬥爭和人事交往中,上官婉兒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資源。說不定跟李隆基的關係也不簡單的只是混了個臉熟。作為一個遊走在武氏和李氏勢力鬥法現場的政治老油條來說,也許私下也曾與李氏有過愉快的合作經歷。
上官婉兒也有與世公認的才華和能力,老謀深算的政治智慧和鬥爭手段。但這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從李隆基那換來繼續活下去的資格。那麼,她的被殺也決然沒有那麼簡單。
上官婉兒自己也認為她所擁有的一切資本足以令她東山再起,李隆基也可能沒有意識到殺她只是眾多偶然壓迫而生的必然。難道李隆基真的是因為上官婉兒政治上的兩面三刀而起的殺心嗎?從後來他那老練的政治手腕來看,他應該明白遊戲規則。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豈止就她一個上官婉兒呢?是啊,上官婉兒何嘗不是這麼想的呢?
上官婉兒的墓葬的發現2013年9月,考古人員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了一座唐墓,經過考察之後發現這是上官婉兒的墓葬。
在唐代墓葬級別越高,墓道就越長,天井數量就越多。上官婉兒墓出土時被發現有五個天井,符合她正二品昭容的身份。
上官婉兒墓有壁龕和陶俑,這也是等級較高的墓葬才有的。
上官婉兒下葬時是罪人之身,是政變的失敗者。出了零星的陪葬俑,墓裡什麼金銀珠寶也沒有。墓室的毀壞也代表著政治上的否定。
上官婉兒墓葬內發現殘缺骨塊,但沒有盛裝動物祭品的容器碎片,因此骨塊可視為人骨。但是它朽壞得很厲害,沒有什麼研究價值。上官婉兒的墓誌志蓋上寫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開頭卻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昭容高於婕妤,前後並不相合。
我們設想婉兒作為太平公主宮中內應,樣子還是要做足,不過是朝政相互利用罷了,否則作白蓮花狀恐難自保。因此,《後唐書》有先入為主而致後代記載以訛傳訛,汙枉婉兒形象之嫌。
總結:歷史並非非此即彼,年代久遠,誤傳的可能性很大,求學得知盡信書不如無書,關於歷史,文物才是硬道理。 -
8 # 西遊夢紅樓
在我印象中,一直對上官婉兒情有獨鍾,雖然史書上對其多有不好之詞,但我始終認為上官婉兒聰慧、文采出眾、曉達吏事又喜藏書,不該是淫亂宮闈操控政治的野心家,而該是天地靈慧出的女宰般的奇女子。上官婉兒墓出土,墓誌內容雖然沒有顛覆性的內容,但起碼還了上官婉兒一生的公正!
2013年,大唐女宰相上官婉兒墓在西安咸陽被發現,無棺無屍無盜洞,但墓穴卻又被大範圍毀損,聯絡到墓牌上墓誌銘所訴,很大可能是李隆基降罪太平公主謀逆之罪,從而牽連到上官婉兒,在毀武攸暨的墓時也同時毀掉了上官婉兒之墓。
墓誌銘,歷來特點是隻講好的,如果涉及時政只能略寫,對於一些犯忌的事,只能含糊其辭,進行隱晦的提寫。但從墓誌銘所說,上官婉兒的事蹟是史料未提到的,並且與史書相悖。1、上官婉兒並非韋后的閨蜜
史料說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關係緊密,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李顯駕崩,韋皇后意圖效仿武則天,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的遺詔卻是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攝政,顯然並不支援韋皇后登基。
上官婉兒拼死阻止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顯然也是站在韋后對立面。安樂公主深得唐中宗、韋后所寵,在韋后授意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之位,這位置可是將來的儲君,卻遭到了上官婉兒“死諫”!
墓誌銘重點描寫了這一段。上官婉兒四次進諫阻止中宗授與安樂公主“皇太女”之位。
一諫:據理力爭,安樂公主並沒才德可任“皇太女”一位,是亂朝綱之舉。
二諫:以辭官來示阻止之心,唐中宗惜才未應允,但立女之事也未改變。
三諫:上命請削髮為尼,不問朝政,不理俗事,唐中宗仍然未做明面答覆。
四諫:死諫,飲鴆酒而命垂一線,太醫緊急醫治,才得以救回一命。
上官婉兒再多次降低身份,唐中宗被逼無奈降其為婕妤,但為了安撫上官婉兒,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上官婉兒身為女宰般的女子,不論聰慧還是政治智慧,都趨於成熟,一方面是為了太平公主集團的利益,另一方面是看到了韋后立“皇太女”的禍心,因此不惜以命死諫唐中宗,消彌這一場危機。後來韋后亂政,也證明了上官婉兒的政治眼光和遠見!
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髮而出,卒為挫衂;;下之,請飲鳩而死,幾至顛墜。
2、上官婉兒祖籍之謎
墓誌銘花了較多篇幅在敘說上官婉兒的家世,讚美上官婉兒的出身,也在為後來倉促被殺釋疑,以此為上官婉兒正名,上官婉兒並非謀逆之人,乃是忠於朝廷的有為女宰。上官儀是陝縣人,而上官婉兒墓誌上說她祖籍是隴西,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史料一直以上官儀的墓誌記載為準,上官儀歸屬唐朝陝縣人,今河南三門峽,因此一直也把上官婉兒當成陝縣人。上官婉兒的墓誌上說是隴西上邽人時,一個河南一個甘肅,這兩者的關係有點讓人犯迷胡。
這裡面涉及到家族的遷徏。戰國時期,楚懷王之子子蘭受封上官大夫,以官職為姓形成了上官家族。漢代,上官家族從楚國遷至甘肅,而上官家族的分支以開枝散葉的方式向外發展,上官儀這支就遷到了河南,因此上官婉兒的墓誌所說祖籍為甘肅實則在尋根,追溯到上官家族形成之初,讚美上官婉兒的家世。
婕妤姓上官,隴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陽氏之後,子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繼。
3、上官婉兒平步青雲之謎
史料說上官婉兒因上官儀牽累為奴,後因武則天在其14歲時發現其才能才被提攜重用,後嫁給唐中宗,並私通武三思等人,是水性楊花的女人,私生活靡亂不堪!
墓誌則明確記載13已封為唐高宗才人,於42歲又冊封唐中宗的昭容,這在史書上從未記載過,又是一個活生生的武則天。
上官婉兒嫁給了唐高宗、唐中宗兩個皇帝,成了王的女人,而武則天能夠同意兒子娶上官婉兒,很大成分上除了欣賞之外,更是想拉攏這個具有同樣遭遇的女人,因此“才人”這個身份,很大可能是武則天為上官婉兒脫奴籍身份的指定。
因此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上官婉兒平步青雲,在朝中影響力甚大,如果結合墓誌來看,上官婉兒最後與太平公主結成了聯盟,而這個結盟,也最終導致了殺身之禍。
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於龍蛇,應卒逾於星火。先皇撥亂反正,除舊佈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
4、上官婉兒身死墓毀之謎
據史書記載,唐中宗架崩,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韋后,殺上官婉兒,讓其父李旦繼位。
史料偏多上官婉兒因屬韋后勢力而被殺,但據墓誌來看,唐中宗、唐睿宗很明顯知道上官婉兒的立場,忠於朝廷,與韋后並沒關係,相反還處於敵對局面。
李隆基也不可能不知道,不經審判而殺上官婉兒只能說明李隆基要徹底清洗朝廷勢力,清除韋后、上官婉兒的勢力影響,也有可能用以警告太平公主,避免女權如武則天一樣再次壯大。
李隆基登基次年,突然起事以謀逆之罪賜死太平公主,很顯然李隆基在收歸大權後,對繼韋后、上官婉兒後展開的第二次清冼,徹底把顯赫一時女權權勢全部消滅。
從墓誌所看,上官婉兒被殺太平公主非常哀傷,派人弔祭並出錢五百還絹,可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是聯盟關係。墓誌提到的“惠文”的諡號,是唐代只有皇后和幾位公主得到的諡號,很可能太平公主當時利用自己的勢力遊說了當時懦弱的唐睿宗,建墓樹碑為上官婉兒正名。
在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後,李隆基下令剷平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墳基,而上官婉兒的墓穴也被牽連被毀,很顯然是李隆基進行的官方毀墓。
綜上所述,上官婉兒這朵奇花,並沒謀逆之心,被李隆基為了剷除女權壯大而殺,從韋后到上官婉兒,再到太平公主,李隆基這一步步的殺著,最終奠定自己繼承皇位之路。與其說上官婉兒被冤曲所殺,還不如說是死在了李隆基成帝之路的手段之下,這就是墓誌隱晦點出的真相。
回覆列表
2013年9月,考古學家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一座唐朝古墓,據墓誌銘墓主人身份記載,判斷當為唐代才女、政治家上官婉兒墓無疑。
(墓誌銘原圖)
上官婉兒為一介女流卻是攪弄了唐高宗、武則天、中宗三朝風雲的大政治家,於武則天時期被冠以“巾幗女相”之稱。
此外,唐朝因其倡行詩文而引領了一代詩文盛世,死時唐玄宗留其有詩三十六首為後人時代傳頌,以下我們引史記載與下圖墓誌銘記載區別分析。
墓誌銘譯文上官婉兒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爺爺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頭可斷,血可流,朝綱不能亂!”於麟德元年(1664年)死諫高宗李治廢除武后的宰相上官儀。到底是有血氣之人,開弓不走回頭路,上官儀最後被專權的武氏以“離間二聖”為名,與其子上官廷芝一起被削官罷爵參遭誅殺,連帶一家老小受難。當時上官婉兒剛出生就與其母親鄭氏一起被髮入掖庭為奴。
但是鄭氏為人遠略智慧,雖身掖廷而仍懷長遠之志,打小便事婉兒以大家閨秀,琴棋書畫詩詞賦皆盡傳之。婉兒生就靈氣美麗,天資聰穎,不到十歲便能口吐蓮花,文章更是信手拈來、妙筆生花、詞藻豔麗不俗,頗具超凡之氣。鄭氏又將朝政宮闈之事教之,久而久之,婉兒金鱗之氣漸顯。
懷才一如懷孕,婉兒之才氣漸顯,鳳儀二年婉兒十四歲,武則天因聞婉兒才情召見親自出題考之,婉兒應之遊刃有餘而才情畢顯,武氏大喜,特赦其罪奴身份,留用宮中司掌詔命,即內舍人(替皇帝起草詔書、聖旨之職),至此飲冰十年,一飛沖天。
至此得新史料之一。據墓誌銘記載,婉兒十三歲即為才人與史書記載十四歲入宮有差異,或是武則天為赦其罪而加之另其行走後宮奔走效勞的身份。上官婉兒於通天元年期間曾獲忤逆罪當死,但武氏深惜其才僅以刺面小懲大誡特赦之,此後婉兒一心忠僕武氏,幾度問政於朝野,足見其榮寵、才情。
神龍元年,宰相張諫之與太平公主等聯合一般朝臣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扶中宗李顯上位,復李唐神器。
上官婉兒因為太平公主宮中內應政變有功,唐中宗李顯上位,仍命其司掌詔命,拜其為二品昭容(有名無實,為其出入後宮圖個方便)。然而中宗李顯懦弱,朝政為皇后韋氏所掌。史傳婉兒與韋氏、安樂公主私交甚厚並屢次建議韋氏效武則天之故事登基為王。婉兒與重新起用的武三思等人私通,枉殺李唐忠良張諫之、敬暉等五王。太子李重郡自五王之事後恐李唐天下再落他姓而於景龍元年與左羽林將軍李多怍草草起兵謀反,奈何謀事不周兵敗被誅。
至此得新史料之二。據墓誌銘記載,婉兒曾前後四次諫議中宗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可登基為女皇),先後經歷了辭官、削髮、服毒的死諫過程。可見,婉兒與安樂公主並不交好,自然不存在與韋氏狼狽為奸,禍害李唐江山忠良的可能。足見盡信書,不如無書。婉兒墓重新將一位才情卓著的才女展現在我們眼前。上官婉兒於中宗年間因其深受中宗、韋氏榮寵而替其平祖父上官儀之案。此後,婉兒便倡導詩文天下,設昭文館飽攬天下才子,時吟詩作畫之文人騷客於京都往來行走絡繹不絕,一時之間詩氣滿長安全賴婉兒之功。
然而,好景不長。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李顯無端駕崩,太平公主因不滿韋氏弄權而與內應婉兒起草遺詔立李重茂為太子,李旦輔政治,韋氏攝政。韋氏親信宰相宗楚客私自更改詔書欲韋氏做武則天第二。得到訊息的臨淄王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率先發難於七月二十一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氏與其黨羽,扶睿宗李旦上位。
也是在此次政變中,李隆基因不滿上官婉兒之前弄權亂政、枉殺忠良的所作所為,不顧劉幽求求情,一併誅殺。至此,唐一代才女上官婉兒於景龍四年七月二十一日(710年)成為政變犧牲品,香消玉殞。景雲二年七月復詔其為昭容。
至此得新史料之三。據墓誌銘記載,婉兒葬於景雲元年八月,墓誌銘上身份是昭容而不是史書記載景雲二年七月過了一年才復其昭容身份。後又有傳,婉兒因為太平公主內應藏身太深為亂軍誤殺,又有李隆基以藉口婉兒為韋氏餘孽黨羽罪不容誅殺之葬於咸陽縣。但據理分析,加上後來李隆基再殺太平公主,其應知婉兒為內應,因懼婉兒才智殺之,以除後患。
後又有史書如《後唐書》最早記載婉兒私通武三思等,將婉兒形象描繪地淫穢不堪。而我翻閱資料,唐本代正史卻無相關具體記載,僅《景文龍館記》倒記載“而晚年頗外通朋黨,輕弄權勢,朝廷畏之矣。” 按照中文翻譯,通可做私通(有染)或者交接往來,卻並不一定是私通。 我們設想婉兒作為太平公主宮中內應,樣子還是要做足,不過是朝政相互利用罷了,否則作白蓮花狀恐難自保。因此,《後唐書》有先入為主而致後代記載以訛傳訛,汙枉婉兒形象之嫌。
由以上可知,歷史並非非此即彼,年代久遠,誤傳的可能性很大,求學得知盡信書不如無書,關於歷史,文物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