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心永遠
-
2 # 白老師談健康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手足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痿,同萎,猶如草木枯萎不榮。臨床以下肢痿弱較為常見,亦稱“痿躄”。“躄”,指足弱無力,不能任地。
西醫學中神經系統和肌肉損害引起的肢體弛緩性癱瘓,如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運動神經元疾病、進行性肌萎縮、重症肌無力、週期性麻痺、肌營養不良、癔病性癱瘓和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後遺症等,具有痿證特徵者,均可參考本篇辨證治療。
【病因病機】
凡外感溫熱邪毒,內傷情志、飲食勞倦、先天不足、房事不節、跌打損傷以及接觸神經毒性藥物等,均可致使五臟受損,精津不足,氣血虧耗,肌肉筋脈失養,而發為痿證。
一、病因
1.溫熱犯肺
溫邪上受,熱毒壅肺,或熱病後期,餘熱未清,邪熱耗灼肺津,不能輸津於皮毛,潤澤五臟,以致四肢筋脈失養,痿弱不用。此即《素問·痿證》所云:“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
2.水溼(熱)浸漬
久居溼地,水中作業,冒雨涉水,而致溼邪侵襲,鬱而化熱;溼熱浸淫,阻滯經脈,營衛執行不利,肌肉筋脈失養,發為痿證。如《素問·痿論》曰:“有漸於溼,以水為事,著有所留,居處相溼,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素問·生氣通天論》雲:“溼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3.飲食毒物所傷
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酒無度,損傷脾胃,溼自內生,溼積蒸熱,溼熱浸淫筋脈,漸而成痿。如《症因脈治·內傷痿證》雲:“脾熱痿軟之因,或因水飲不謹,水積熱生;或因膏粱積熱,溼熱傷脾……故常痿軟。”“溼熱痿軟之因,時令之溼熱加臨,肥甘之溼熱內積,或溼熱中於面板,傳舍經絡,溼熱傷筋,則弛長為痿矣。”此外,服用或接觸毒性藥物,損傷氣血經脈,經氣執行不利,脈道失暢,亦可致痿。
4.久病勞欲
素體虧虛,久病不愈,或勞役太過,房事不節,以致脾胃虛弱,氣血津液生化乏源;或肝腎虧損,精血虛耗,筋脈肌肉失養,肢體痿弱不用。如《醫宗必讀·痿》雲:“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行,故足痿不用也。”《素問·痿論》謂:“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
此外,若情志失調,五志化火,上爍肺金,肺津失布,不能灌溉五臟,五臟之陰日耗,肢體失養,亦可發生痿證。
5.跌僕瘀阻
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新血不生,經氣執行不利,肢體失其滋潤濡養,發為痿證。
二、病機
本病發病總由津液、氣血、精髓虧耗,不能濡養肌肉、筋脈所致。津液、氣血、精髓由後天水谷精微所化生,為臟腑、肢體、筋脈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津液能濡養肌膚,濡潤關節、筋脈;氣血能營養臟腑,灌溉四肢百骸。若溼熱毒邪犯肺,肺受熱灼,耗傷津液,則肌膚筋脈失其濡養,可致手足痿弱不用;或因脾胃虛弱,運化不健,氣血生化乏源,肌肉、筋脈失於濡養,以致肢體痿軟無力。精血同源,互為轉化相生。精藏於腎,腎主骨,生髓;血藏於肝,肝主筋。若久病體虛,勞欲太過,肝腎精血虧損,不能濡養筋骨,皆可導致骨弱筋軟無力。
一般而言,本病以熱證、虛證為多,虛實夾雜者亦不少見。外感溫邪、溼熱等病邪形成的痿證,病起之時,因邪熱偏重,陰津耗傷不甚,故屬實證。若邪留不去,久必傷正。如溫熱病邪在肺,每易耗傷肺胃津液;溼熱留注,則易耗傷肝腎陰血。終因津液、氣血、精髓嚴重虧耗,病情由實轉虛,表現為虛實夾雜證,常見虛多實少,以虛為主。此外,由於痿證與津液、氣血的輸布失調有關,故可產生津凝成痰,血滯為瘀,夾痰夾瘀之變。如熱灼津液,每易煉液成痰;氣血虧虛,執行不暢,又可血鬱成瘀等。
病變髒器關係到肺、脾(胃)、肝、腎,但以肝腎為主。痿證病緣津液、氣血、精髓虧虛,不能濡養肌肉筋脈所致。而津液、氣血、精髓又賴肺、脾(胃)、肝、腎的生成敷布,透過脾胃的生化、肺的佈散、肝腎的藏收,相互協調為用。但重點在於肝腎,因肝藏血,腎藏精,本病遷延日久,勢必損及肝腎,耗傷精血,而致肌肉消瘦,筋骨痿弱不用。
【診斷與病證鑑別】
一、診斷依據
1.以肢體筋脈弛緩不收,軟弱無力,甚則癱瘓為主要臨床特徵,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縮。
2.由於肌肉痿軟無力,可有瞼廢、聲嘶低喑、嗆咳、抬頭無力等症狀,甚則影響呼吸、吞嚥。
3.部分病人發病前有感冒、腹瀉等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經毒性藥物接觸史或家族遺傳史。
二、病證鑑別
1.偏枯
偏枯即指中風,多由風痰瘀阻經絡所致。病見一側上下肢偏廢不用,手足拘急,久則患肢肌肉枯瘦。而痿證系外感溫邪或溼熱之邪,或內傷飲食不當,久病勞欲,使津液、氣血、精髓虧耗,筋脈失於濡養而致。症見肢體痿軟不用,肌肉萎縮,以兩下肢為多見。
2.痺證
痺證亦有關節活動障礙,肌肉萎縮,但痺證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溼熱之邪,痺阻於經絡關節之間,而致骨節重著、麻木、疼痛,部分病人因痺證日久,瘀痰互結,導致骨節畸形、腫大,活動障礙,嚴重者發展為肌肉萎縮。但痺證有明顯的疼痛症狀,痿證則無疼痛,而以肢體軟弱無力、肌肉萎縮、活動障礙為主症。
三、相關檢查
痿證與西醫學中神經肌肉系統的許多疾病有關。檢測血液中血清穀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乳酸脫氫酶、醛縮酶、肌酸磷酸肌酶的含量以及尿中肌酸排洩量,有助於鑑別痿證肌肉萎縮的病因。測定血中乙醯膽鹼受體抗體增加,對神經、肌肉接頭部位疾病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腦脊液檢查、肌電圖檢查、肌肉活組織檢查等,有助於對與痿證有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的定位定性診斷。
【辨證】
一、辨證思路
本病辨證重在審察虛實,辨明所病臟腑。痿證初病多實,內傷久病多虛。虛證和實證每多兼夾。若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較快,初起見發熱等外感症狀,肢體不用而肌肉萎縮不明顯,伴有拘急、麻木、疼痛,因溼熱、痰瘀所致者多屬實證;若起病緩慢,經久不愈,肢體弛緩不痛,肌肉痿瘦明顯者多為虛證。實證中如見病初發熱者,或低熱未退,伴口乾,脈細數者,多屬肺熱傷津;如下肢痿軟,有感受溼邪等病史,伴舌苔黃膩,脈滑者,多屬溼熱浸淫。若肢體痿軟,伴有麻木不仁,肌膚甲錯,肌肉疼痛者,多屬血瘀之證。虛證中如以肌肉萎縮,納少便溏為主症者,多屬脾胃虛弱;以腰脊痠軟,頭昏眼花為主者,多屬肝腎虧虛。
二、證候
1.肺熱津傷證
症狀:發病急,病起可有發熱,頭痛身疼,咳嗽,數天後熱退,疼痛漸緩,而出現肢體軟弱無力,面板乾燥,心煩,口渴,咳嗆少痰,咽乾不利,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病機分析:本證為燥熱傷肺,肺不布津,筋脈失養。溫熱燥邪,侵犯肺衛,肺失宣肅,故發熱,頭痛,咳嗽;熱淫肌腠,則全身肌肉疼痛;邪熱雖已減退,但因肺津胃液耗傷,津液不能敷布以濡養筋脈肌膚,故肢體痿軟,面板乾燥;津不上承,則口燥,咽乾嗆咳;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細,均為邪熱傷津耗液之徵。
2.溼熱浸淫證
症狀:起病較緩,逐漸出現肢體困重,痿軟無力,尤以下肢或兩足痿弱為甚,肢體微腫,手足麻木,捫及微熱,喜涼惡熱,或發熱,胸脘痞悶,小便赤澀熱痛,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病機分析:本證為溼熱浸淫,壅遏經脈,氣血阻滯,營衛受阻。溼熱浸淫肌膚,留注經脈,氣血阻滯,故見肢體痿軟無力;溼性趨下,故以下肢不用為多;溼熱壅滯筋脈,則區域性有熱感,喜涼,或有發熱;溼熱中阻,則見胸脘痞悶;溼熱下注,則小便短赤灼熱;舌苔黃膩,脈滑數,皆為溼熱之徵。
3.脾胃虛弱證
症狀:起病緩慢,肢體軟弱無力逐漸加重,肌肉萎縮、瘦削,神疲肢倦,少氣懶言,納呆便溏,面色浮白或萎黃無華,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病機分析:本證為脾虛不健,生化乏源,氣血虧虛,筋脈失養。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不能充養肢體、筋脈,故肢體痿軟,肌肉痿瘦逐漸加重;脾虛氣弱,健運失司,則神倦氣短,納少便溏;氣虛不能運化水溼則面浮;面色萎黃無華,舌淡,苔薄白,脈細為脾氣虛弱之徵。
4.肝腎虧虛證
症狀:起病緩慢,漸見肢體痿軟無力,尤以下肢明顯,腰膝痠軟,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伴有眩暈,耳鳴,舌咽乾燥,遺精或遺尿,或婦女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病機分析:本證為肝腎虧損,陰精不足,筋脈失養。肝腎虧虛,精血不能濡養筋骨筋脈,漸致成痿;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精髓不足,則腰脊痠軟,兩膝無力,肌肉消瘦,脛骨顯露;精血虧虛,不能上注耳目,則耳鳴,目眩;腎虛固攝無權,而見遺精,遺尿;肝腎虧虛,衝任失調,故月經不調;舌紅,脈細數均為肝腎虧虛之象。
【治療】
一、治療思路
痿證的治療,總以扶正補虛為主。肺熱傷津者,宜清熱潤燥;肝腎虧虛者,宜滋養肝腎;脾胃虛弱者,宜益氣健脾;氣血瘀阻脈絡者,宜益氣活血。如有虛實兼夾者,又當兼顧之。
二、基本治法
1.清熱潤燥,養陰生津法
適應證:肺熱津傷證。
代表方:清燥救肺東加減。
常用藥:太子參、麥冬、北沙參、生甘草益氣養陰;阿膠、炒胡麻仁養血潤燥;生石膏、杏仁、霜桑葉、炙枇杷葉清熱宣肺。
加減:若身熱未退,高熱口渴有汗,可重用生石膏,加金銀花、連翹、山梔子、知母以解毒祛邪,清氣分之熱;咳嗽痰多,加瓜蔞、桑白皮、川貝母清熱化痰;咳嗆少痰,咽喉乾燥,加桑白皮、天花粉、蘆根潤肺清熱。若身熱已退,兼見食慾減退,精神不振,口乾咽乾較甚,此胃陰亦傷,宜用益胃東加石斛、薏苡仁、山藥、麥芽補脾養胃。
2.清熱利溼,通利經脈法
適應證:溼熱浸淫證。
代表方:四妙丸合加味二妙散。前方清利下焦溼熱,用於溼熱留注筋脈之痿躄;後方以清利溼熱為主,佐以補腎通脈,用於溼熱內盛,兼見虛火之痿證。
常用藥:蒼朮、黃柏燥溼清熱;萆薢、防己、澤瀉、薏苡仁滲溼分利;蠶砂、木瓜、川牛膝、五加皮利溼通經。
加減:溼邪偏盛,胸脘痞悶,肢重且腫,加厚朴、茯苓、枳殼、陳皮理氣化溼;夏令季節,暑邪夾溼,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濁祛溼;熱邪偏盛,身熱肢重,小便赤澀熱痛,加忍冬藤、連翹、蒲公英、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溼;溼熱傷陰,兼見兩足焮熱,心煩口乾,舌質紅或中剝,脈細數,可去蒼朮,加龜板、玄參、麥冬、石斛、生地養陰生津;熱象不顯,區域性有冷感,去黃柏,加桂枝溫經通脈。若病史較久,兼有瘀血阻滯,肌肉頑痺不仁,關節活動不利或有痛感,舌質紫暗,脈澀,加丹參、雞血藤、赤芍、當歸、桃仁活血化瘀;若溼邪未去而營陰已傷,則宜兼施清養,可選用清燥湯健脾益氣利溼,或用清暑益氣湯益氣清熱。
3.補中益氣,健脾升清法
適應證:脾胃虛弱證。
代表方:參苓白朮散合補中益氣東加減。前方健脾益氣化溼,用於脾胃虛弱,健運失常,水溼內盛者;後方健脾益氣升清,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者。
常用藥:黨參、黃芪、白朮、山藥、扁豆、蓮子肉、甘草、大棗補脾益氣;薏苡仁、茯苓、砂仁、陳皮健脾理氣化溼;升麻、柴胡升舉清陽。
加減:脾胃虛弱者,每易兼夾食積,治當結合運化,導其食滯,酌佐谷麥芽、山楂、神曲;氣血虧虛,面色萎黃無華,重用黃芪、黨參,加當歸、阿膠養血;氣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暗,脈澀,加丹參、川芎、川牛膝活血化瘀;肥人痰多或脾虛溼盛者,可用六君子東加減。
4.補益肝腎,滋陰清熱法
適應證:肝腎虧虛證。
代表方:虎潛丸加減。
常用藥:狗骨、杜仲、懷牛膝壯筋骨利關節;熟地、龜板、知母、黃柏填精補髓,滋陰清火;鎖陽溫腎益精;當歸、首烏、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和胃,防滋膩呆滯。
加減:病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兼有神疲,怯寒怕冷,陽痿早洩,小便清長,婦女月經不調,脈沉細無力,不可過用寒涼以伐生氣,宜去黃柏、知母,加仙靈脾、鹿角霜、紫河車、附子、肉桂溫腎助陽,或服用鹿角膠丸;面色無華或萎黃,頭昏,心悸,加黃芪、黨參、首烏、龍眼肉、雞血藤、當歸補氣養血通絡;腰脊痠軟,加續斷、補骨脂、狗脊補腎壯腰;熱甚者,可去鎖陽,加功勞葉、白薇、丹皮清瀉虛火。
三、復法應用
1.益氣健脾,清化溼熱法
適應證:脾虛溼熱內阻證。症見肢體痿軟無力,晨輕暮重,肢體困重,甚則肌肉萎縮,胸悶食少,身熱不揚或汗出不解,口渴多飲,痰黃難咳,小便赤澀熱痛,大便黏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代表方:六君子湯合三仁東加減。前方益氣健脾化溼,用於脾胃虛弱,健運失常者;後方清熱利溼,宣暢氣機。
常用藥:黨參、薏苡仁、茯苓、白朮健脾益氣化溼;白蔻仁、砂仁芳香化溼和中;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利溼;半夏、厚朴辛苦性溫,行氣化溼。
2.益氣養血,化瘀通絡法
適應證:氣虛絡瘀證。症見久病體虛,四肢痿弱無力,肌肉瘦削,肌膚甲錯,手足麻木不仁,活動時肌肉隱痛不適,或拘攣疼痛,舌萎不能伸縮,舌質暗淡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青筋顯露,脈細澀。
代表方:聖愈湯合補陽還五東加減。前方即四物東加人參、黃芪,功能益氣養血,用於氣血虧虛,血行滯澀,經脈失養;後方補氣活血通絡,用於氣虛無力推動血行,經脈瘀阻證。
常用藥:人參、黃芪補氣;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雞血藤養血和血;川牛膝、地龍、桃仁、紅花活血化瘀通脈。
加減:手足麻木不仁,加炙殭蠶、炙全蠍、膽南星、蜈蚣搜風化痰通絡;下肢痿軟無力明顯,加杜仲、鎖陽、桑寄生補腎強筋壯骨;若見肌膚甲錯,形體消瘦,為瘀血久留,可加炮山甲、三稜等破血行瘀,或用聖愈湯送服大黃[[!NFAE6]]蟲丸,補虛活血,以丸圖緩。
四、其他療法
1.單方驗方
(1)石斛、懷牛膝、桑白皮各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2次,用於肺熱傷津痿證。
(2)大麥(去皮)60g,薏苡仁60g,土茯苓90g,同煎為粥,煮熟後去土茯苓,常服,治溼熱浸淫痿證。
(3)鹿角片300g,酒浸1夜,熟地120g,附片45g,用大麥蒸熟,焙乾為末,大麥粥和為丸,每日3次,每次7g,米飯送服,治肝腎不足痿證。
2.常用中成藥
(1)虎潛丸: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強壯筋骨。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痿證。用法與用量:每次6g,每日2次,淡鹽湯送下。
(2)三妙丸:功能與主治:燥溼清熱。用於溼熱下注所致的下肢痿弱無力,沉重或肢體痿廢。用法與用量:每次6~9g,每日2~3次。孕婦慎用。
(3)木瓜丸:功能與主治: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用於風寒溼痺痿所致的四肢麻木,周身肌肉疼痛,腰膝無力以及步履艱難等。用法與用量:每次5g,每日2次。孕婦禁用。
(4)河車大造丸:功能與主治:大補陰精氣血,益腎補肺清熱。用於虛損勞傷,筋骨痿軟,咳嗽潮熱,形體消瘦,腰膝痠軟等症。用法與用量:水丸每次6g,蜜丸每次9g,每日2次。
(5)參苓白朮丸:功能與主治:補氣健脾,和胃滲溼。主治脾胃虛弱所致的痿弱不用,食滯腹瀉,脘腹脹滿,少氣無力,形體消瘦。用法與用量:每次6~9g,每日2~3次。
五、臨證勾要
1.關於“治痿獨取陽明”
《素問·痿論》提出“治痿獨取陽明”的治則。陽明指胃而言,“獨取陽明”意即治療痿證當重視調治脾胃,包括健脾益氣、益胃養陰和清化陽明溼熱幾方面的含義。《素問·痿論》指出:“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肺之津液來源於脾胃,肝腎精血亦有賴於脾胃的運化。若脾胃虛弱,受納運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不足,肌肉筋骨失養,則肢體痿軟,不易恢復。所以凡屬胃津不足者宜益胃養陰,脾胃虛弱者應健脾益氣,使脾胃功能健旺,飲食得增,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轉旺,筋脈得以濡養,有利於痿證的恢復。若為溼熱浸淫致痿,多與脾胃溼熱相關,治療重點在於清化陽明溼熱。故不論是選方用藥,還是針灸取穴,都須重視“獨取陽明”的原則。但不能單純以“獨取陽明”為法,臨證還應辨證治療。
2.治痿慎用風藥
《丹溪心法》指出:“痿證斷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景嶽全書》亦指出:“痿證最忌發表,亦愁傷陰。”均強調了治療痿證應慎用辛散祛風之劑。因為痿證多屬虛證,即使實證亦多偏熱,如燥熱傷肺、溼熱浸淫等,而治風之劑,皆系發散之品,若誤用風藥治療,易燥傷陰血,釀成不良結局。當然,若系病之初期,溫燥之邪侵犯肺衛,並有表證,也當酌情使用辛涼透表之品,如桑葉、金銀花等。
3.瀉南補北法治痿證
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朱丹溪謂之“瀉南方、補北方”,因南屬於火(心),北屬於水(腎),故本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之證。痿證的主要病變機制為津液、精血的虧損,不能濡養筋脈,同時往往夾雜燥熱、溼熱病邪。此時清熱當與養陰兼顧,忌苦寒燥烈太過,否則極易傷陰。
【特色經驗】
一、臨證經驗
1.重視補益脾腎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痿證的主症為肌肉、筋骨痿軟無力,故發病與肝脾腎關係密切。脾腎虧虛是其發病本源,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腎為先天之本,藏精而主骨生髓,脾腎互資相濟,令氣血陰精充旺。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感受外邪,均可致氣血津液不能潤養筋脈,使宗筋弛縱無力,甚至痿廢。故周仲瑛教授治療痿證十分重視調補脾腎。補脾推崇參苓白朮散,補氣運脾化溼;補腎擅用血肉有情之品,常用龜板、紫河車、阿膠、鹿角等補精益髓。
2.風藥應用
歷代醫家認為治痿慎用風藥,大抵因治風之劑,皆為發散風邪、開通腠理之藥,若誤用之,陰血愈傷,釀成壞病。但周仲瑛教授認為,痿證以虛為主,但並非無風象,如痿證患者常兼“肌肉跳動”一症,實即陰虛風動之象。《諸病源候論·風身體手足不隨候》指出:“脾候身之肌肉,主為胃消行水谷之氣,以養身體四肢。脾氣弱,即肌肉虛,受風邪所侵,故不能為胃通行水谷之氣,致四肢肌肉無所稟受,而風邪在經絡,搏於陽經,氣行則遲,關機緩縱,故令身體手足不隨也。”由此可見,風邪除可致“痙”、“痺”外,亦可致“痿”。故周仲瑛教授主張慎用風藥不等於斷不可用風藥。痿證患者見有肌肉跳動等風動之象時,可適當配用蜈蚣、全蠍、烏梢蛇、煅牡蠣等息風藥。
3.馬錢子的應用
馬錢子有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但如超量使用易致中毒。馬錢子有毒成分是番木鱉鹼和馬錢子鹼,對脊髓后角細胞均有興奮作用,但過量使用可引起肌肉強直性痙攣,抑制呼吸中樞,最終因窒息或呼吸中樞麻痺而死亡。馬錢子有毒,但若運用適當,則可化害為益。痿證的常見症狀是肌肉無力,馬錢子過量所致的四肢抽搐強直、牙關緊閉與肌肉鬆弛相反,因此可利用馬錢子的這種藥性來治療肢體痿軟無力。當然,由於此藥有毒,未經炮製毒性更大,不宜生用,必須經過炮製後方可入藥。馬錢子用量十分有講究,量過少,無濟於事;量過大,又易中毒。周仲瑛教授經過多年探索研究,製成複方馬錢子膠囊,服用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一旦出現中毒跡象即減量,可有效地防止中毒事件的發生,湯丸合用又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
二、驗案舉例
邵某,女,28歲。
初診(2002年7月16日初診):患者2月下旬出現兩目睜眼費力,咀嚼困難,肢軟無力,經上海長海醫院確診為“重症肌無力”。用新斯的明治療,病情一度穩定,但停藥後病情復作,右目斜視時有複視現象,有時肌肉跳動,舌質紅,苔黃,脈細滑。證屬脾腎雙虧,虛風內動,氣血不能灌注外榮。治當脾腎雙補,益氣養血,息風通絡。藥用:潞黨參15g,生黃芪30g,當歸12g,生白朮15g,炙甘草5g,炙黃精10g,枸杞子10g,川石斛12g,川斷15g,炒杜仲15g,大熟地10g,仙靈脾10g,炙殭蠶10g,烏梢蛇10g,炒白芍12g,葛根15g,煅龍骨(先煎)20g,煅牡蠣(先煎)25g,雞血藤15g。每日1劑,常法煎服。另:複方馬錢子膠囊,0.3g×100片,每次1片,每日2次,吞服。
二診(2002年9月9日):連續服上藥40餘劑,自覺症狀稍有改善,但仍見四肢無力,肌肉經常跳動,頸軟,抬頭困難,舌質偏紅,苔黃,脈細。頑症須守方繼求,擊鼓再進。藥用:潞黨參20g,生黃芪40g,當歸10g,生白朮15g,制黃精10g,大生地10g,大熟地10g,雞血藤20g,仙靈脾10g,巴戟天10g,川斷20g,川石斛12g,炙蜈蚣3條,炙全蠍5g,烏梢蛇10g,煅龍骨(先煎)20g,煅牡蠣(先煎)25g,葛根15g,紅花10g,片薑黃10g,懷牛膝12g。每日1劑。複方馬錢子膠囊原量繼服。
三診(2002年11月11日):服用上藥2個月,行路已有力,臨晚腹脹多氣,勞累後肌肉跳動,部位不定,舌質暗紅隱紫,中裂,苔黃薄膩,脈細。藥效已見,當乘勇追擊。上方加南北沙參各12g,千年健15g,土鱉蟲5g,炙殭蠶10g,改生黃芪50g。馬錢子膠囊按原法服用。
四診(2003年1月20日):服上方3個月餘,肌肉跳動不顯,四肢活動較難,腹脹矢氣稍多,尿赤較頻,腰不酸,舌質紅,苔黃,脈細。9月9日方加千年健15g,土鱉蟲5g,炙殭蠶10g,晚蠶砂(包煎)10g,大腹皮10g。
五診(2003年3月24日):肌痿,經治四肢逐漸有力,舌質暗紅,苔黃,脈細弦。9月9日方改生黃芪50g,加土鱉蟲6g,晚蠶砂(包煎)10g,大腹皮10g,千年健15g。21劑。另:複方馬錢子膠囊,原法繼服。
按:此例患者脾腎雙虧,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肢體經脈失於濡養,以致虛風內動,氣血不能灌注外榮。治擬脾腎兩補,養陰潛陽息風。方取聖愈湯、當歸補血湯健脾益氣養血,方中重用黃芪50g,合用當歸、白芍、熟地等,意在益氣生血,活血通脈。補腎重在強筋骨,故用川斷、杜仲、仙靈脾、懷牛膝、千年健等。肌肉跳動,為陰虛風動之象,故在應用枸杞子、白芍、生地、熟地滋陰養血的基礎上,加炙蜈蚣、炙殭蠶、炙全蠍、煅龍牡等潛陽息風鎮痙。在守法治療同治,配合馬錢子膠囊以緩圖之。前後用藥達半年之久,漸獲療效。
【預後及轉歸】
痿證的預後與病因、病程有關。外邪致痿,務必及時救治。多數早期急性病例,病情較輕淺,治療效果較好,功能較易恢復;內傷致病或慢性病例,病勢纏綿,病情遷延,漸至百節緩縱不收,髒氣損傷加重,大多沉痼難治。年老體衰發病者,預後較差。
【預防與調護】
避居溼地,防禦外邪侵襲。若為水中作業或冒雨涉水,應及時更換溼衣,並飲服薑茶,祛寒溼,防禦外邪侵襲。
痿證病人常因肌肉無力,影響肢體功能活動,坐臥少動,氣血執行不暢,加重肌肉萎縮等症狀。因此,應提倡病人進行適當鍛鍊。
重症病人加強日常護理。對急性完全癱瘓者,應注意患肢保暖,並保持肢體在功能位,防止肢體攣縮和關節僵硬,有利於日後功能恢復。由於肌膚麻木,知覺障礙,在日常生活與護理中,應避免凍傷或燙傷。
注意精神調養,生活應有規律,避免過勞。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油膩、辛辣。
回覆列表
對你這方面的困擾。深表同情,從您對您對症狀的描述,知道其中有些許的因果關係,首先有幾個問題最好先排除,是否醫生已經確診你的病確實不是已知醫學上確定的遺傳或至病因子導致的萎縮,如果有一定要配合醫生給予的方案,我給您的建議是醫療體系外的緩解或改善的途徑,可以結合醫生的建議,希望對您有用.
我不知道你是一個平時什麼習慣的人,如果你是一個主觀能動性比較弱的,平時就不喜歡運動,好靜,那麼,我建議你從根本上轉變您的個性,養成由要我動到我要動的習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先天的所謂體質弱,或者感覺自己不能過多運動,成為自己個性安靜的一種理由,甚至把自己和大家區別開來,主動或者被動著成為被保護和縱容的物件,當這種性格一旦固化後,自然就會有一整套邏輯支援他形成另一種生活方式,從此開啟了省力模式,用所謂的最小能量付出來完成自己的日常,長此以往,體質變弱就變成了現實,隨之而來的,日常飲食也開始消弱,胃口差,挑食,也成為這一類人群的特點,醫學上的萎症如果不是特別病因導致的話,實際上就是運動減少的惡性迴圈的具體表現,所以嚴格意義,這不算什麼病症,是這種生活方式導致的必然結果,要想改善,就應從根本上從思想上改變觀念,重新建立日常行為模式並行成慣,一定會脫離你認為萎的狀態。
怎麼實際操作,我們才能有所改變呢,首先要先突破感覺認知的界限,我們普通人對疲勞的耐受,要比所謂體弱的人要高很多,即然意識到自己的弱體質已經給自己帶來了很不好的後果,想要改變,就一定下決心突破現在對疲勞感覺上限,說白了就是自己感覺累了的時候一定要再堅持一下下,我們日常說的毅力也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麼要從這個點入手呢,因為長期的怠惰,會讓機體機能處開啟變弱模式,因為人體構造的是遵循夠用原則,就是說,你平時的運動量,重負多大,肌肉骨骼的強度就會適當維持到相應層次,依據這個邏輯,如果你長期怠惰,肌肉和骨骼如然會降底強度,直觀上讓人感覺體弱,甚至萎的狀態,因為肌體不必要那麼多輸送的營養和氧的代謝,迴圈系統也會減弱,長期下來,這種惡性迴圈的模式一旦開啟,反過來又會影響自身感受,從而因為疲憊,更不願運動,從而進入死迴圈,所以只有從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怠惰是因為耐受點太低導致的,那麼就從這一點尋求突破,也就是說養成習慣說服自己透過運動或者勞動當達到累的感覺的時候,堅持一下下,還有平時日常要下意識的用上力量,無論走路還是做任何事,平時這個習慣很重要,甚至比所謂固定時間段鍛鍊還有效,簡單的說,日常主觀上開啟費力模式並形成常態,只要你堅持一段時間,結合適當的休息,生活質量就會明顯改善,以前所謂的胃口不好不再是什麼問題,平時的運動量,以你以前的胃口根本不可能滿足,那就多吃些東西吧,儘量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時的運動量大,也就意味著你睡前會更容易入睡,睡眠質量也得到提高。充足的一整晚高質量的睡眠,肌體修復後,第二天已經不是昨天的你,你的肌肉和骨骼因為適應日常的運動量,已經有所加強,只要你堅持不懈,這種改變會深切的體會到,比如同一件事,昨天做會很累,現在做可能就不累了。這是良性迴圈的開始,只要你意識到了,並堅持下來,這種愉快的感覺會始終伴隨著你,你要明白這是怎麼來的,這是你日常行為模式的改變,而不是隻是吃藥才能達到的效果。切記不要前功盡棄,在享受這種感覺的時候並堅持這種生活模式,良性迴圈才會持續不斷,如果這時候你放棄了,或者重新怠惰了,可能又要回到以前萎的狀態。
我身邊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一個很好的朋友年輕的時候平時喜歡玩遊戲,總是宅在家裡,他媽媽看他身體弱,後來就把他送去當兵,在這之前因為嬌生慣養,過弱的身體差一點體檢沒有透過,後來做了一名消防員。消防員的訓練真的很辛苦,但是他在那裡堅持下來了。半年後我去看他,大大出乎我所料,以前極其瘦弱的體格,讓人第一印象感覺像是病人,這次見面透過訓練後的身體強壯如牛。體重從原來的不到一百斤到了140多斤,當然多出來的不是肥肉,除了鍛鍊外,外加伙食好的原因,在我印象裡他的胳膊比我的腿都粗,看他做單槓,兩手一撐就上去了,就連我想都不敢想,她媽媽更是驚訝,這哪像他平時總是喊累呀,不想吃飯的印象,我們都慶幸他的改變,後來兩年兵役期結束後回家,他又重新回到了安樂窩,又重新進入到沒日沒夜的玩遊戲的狀態,我們眼睜睜的看他,由當兵的壯體格回到了以前弱不禁風的樣子,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平時的運動量,決定了你的身體狀態。所以說我們為了我們的身體,應該堅持鍛鍊,日常也不應該拖沓。也就是說你是什麼身體,反過來說明平時你的日常,哪怕你是個有疾病的人,也應該有積極的心態,適當的鍛鍊來改善。
之所以把鍛鍊的道理說得這麼複雜,是因為你很可能在你的認知體系裡面,把鍛鍊當成一種負擔,故而鍛鍊帶給你好處,離你太遠,所以只要你把運動當成習慣,並且日常啟用費力模式而不是投機取巧,堅持下去,你就會跟那些健康人一樣生活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