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編虎哥

    說起孫臏,就會想起戰國中期兵家,他是偉大的思想家和軍事家。據傳,他年輕的時候和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後來龐涓成為了魏國的將軍以後,覺得自己不如孫臏,於是就將孫臏騙到了魏國,對他實施了臏刑,所以後來人們才會叫他孫臏。

    最終,孫臏幸運的得到了齊國使臣的幫助,成功的逃到了齊國。公元354年的時候,魏惠王派龐涓去攻打趙國的邯鄲,趙國自知敵不過龐涓,於是就向齊威王發起了求救,齊威王想要讓孫臏當將軍去打仗,孫臏知道以後拒絕了,他說我是一個殘疾人,當不了大將,您還是讓田大夫當吧。

    於是齊威王就讓田忌當了將軍,孫臏則是軍師,在去往趙國的路上,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的壯士青年都出去打仗了,剩下的人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所以咱們不如先去攻打魏國,龐涓聽到訊息以後肯定會趕回來救魏國,咱們就在半路上埋伏好,等他出現。

    這時的龐涓聽到魏國被攻打的訊息以後,急忙撤兵趕回魏國,結果半路上遭到了孫臏的襲擊,最後,齊國取得了勝利,齊威王交給孫臏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公元前342年的時候,魏國又去攻打南韓,南韓自認實力不敵魏國,於是又向齊國發起了求救。

    ​齊威王又派了孫臏和田忌前去救南韓,孫臏又使用了跟上一次相同的辦法。沒有直接去南韓與龐涓面對面硬碰,而是去攻打魏國,果不其然,龐涓撤兵回去救魏國。孫臏瞭解到魏國的軍隊存在一種輕視的心理,於是他就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來對付龐涓,以退為進,讓龐涓以為他們因為害怕退縮了。

    最後龐涓落入了孫臏布好的圈套,全軍覆滅以後自己也自殺了。孫臏兩次在同魏國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再加上他又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所以從此他的名聲就傳開了,他用了兩個計謀就將與自己師出同門的龐涓逼得自殺,足以可見他的厲害。

  • 2 # Crazy灬歷史

    我想所有人都會恨之入骨,但如何才能報得此大仇,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完美的。現在我們來說說孫臏是如何報的大仇的。

    孫臏的名字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由於他曾經受過一種叫做“臏刑”的刑罰,後人便用孫臏來作為他的名字。“臏”是指人的膝蓋,臏刑便是將人的膝蓋骨生生挖去,聽聞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那該有多麼的痛徹心扉。而至於為何孫臏會遭到此等罪責,卻是與他的同門師兄龐涓脫不了干係。孫臏,戰國時人,祖上曾出過另一名著名軍事政治家孫武。或許是有一絲骨子裡的軍事方面才能的遺傳,多年之後孫臏也編寫出了一本屬於他自己的兵書流傳後世。孫臏年輕時結識了一名與他年歲相仿的年輕人,名叫龐涓,兩人對這亂世中的群雄爭霸戰火連天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共同拜當時的隱士鬼谷子為師,學習排兵佈陣,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鬼谷子為隱士,孫臏學藝之時自然隨他一同隱居在山谷裡,每當師傅考核時,孫臏皆使出自己全部所學應對,可這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種種優秀表現已經被同門師兄龐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龐涓雖表面上和孫臏相處融洽,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心胸十分狹窄之人,明明還都是未出師門的小小弟子,他便已經開始防備日後孫臏做出一番事業掩蓋他的光芒了。

    隨著龐涓到了出師的時候,孫臏還以他為唯一知己,為他的離去而大為不捨。他送龐涓數里,龐涓也貌不忍留他一人,只說若日後有一天他龐涓顯貴,必然不會忘了孫臏這個師弟。孫臏自然十分感謝,果不其然,龐涓出事以後加入魏國,雄韜偉略用在帶兵打仗上十分順利,在魏國地位一路上升到了將軍。他給孫臏送去信函,邀請他與自己一同來魏國,必然不會虧待了他。孫臏不疑有他,歡歡喜喜地踏上了去魏國的路,卻不知,這一路有多少艱難險惡在等著他。

    初到魏國的孫臏,由於受到將軍龐涓的提攜,魏王也對他高看一眼,本立志要在軍事上做出一番成就的孫臏對此不疑有他。可在暗地裡,龐涓開始悄悄謀劃派人偽造書信證據,誣陷孫臏預謀叛國投敵。以他的地位向魏王進言自然輕鬆地取得了信任,魏王大為震怒,將孫臏扣押起來,全權交給龐涓處置。露出本來的猙獰面目,龐涓選擇讓這個他早就無比嫉妒的師弟成為一個廢人,他不要他死去,因為還想讓他看到自己的一切成就和高高在上。他對孫臏施以了臏刑,要讓孫臏從此只能在榻上度過屈辱的一生。孫臏受此劫難,方知龐涓為人險惡,對他恨之入骨。

    孫臏知道自己若是想要逃離龐涓的掌握,只有讓他認為自己已經徹底瘋掉沒有絲毫威脅才可以。於是他開始狀若瘋癲,甚至不惜衝到豬圈裡撿豬食吃而不吃飯。目睹這些的龐涓內心得意的同時也認為孫臏已經徹底廢了,他便打消了對孫臏所有的關注。孫臏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屈辱,只能在內心偷偷下定決心,今日所受種種,日後必將如數奉還。孫臏逃離了魏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齊國。孫臏雖然雙腿殘廢,但依然有一雙洞察一切戰事的眼睛,齊王慷慨接納了他為座下謀士。公元前354年,魏國對趙國發動了戰爭,作為第三方勢力的齊國,齊王決定對趙國施以援手。縱然與魏國積怨已久,但孫臏還是沒有失去理智。他冷靜分析了目前的戰況,提出了“圍魏救趙”的策略。既然直接營救趙國會造成很大損失,不如趁此時魏國兵力空虛前去進攻,這樣既解了趙國的燃眉之急,也可以在魏國主力到來之前全身而退。

    齊王拍手稱讚,依著孫臏的想法去做,果然這一戰收穫頗豐。龐涓也知道了此時孫臏已經在齊王手下得到重用,內心自是後悔不已。公元前342年,同樣的歷史又重演了,不同的是這次他需要救的是南韓。孫臏依然採取和上次相同的手段,效果如舊。龐涓一連在同樣的陷阱裡栽了兩次,心中憤怒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孫臏的才能確實勝過自己很多,他更加起了讓孫臏在這個世界上消失的念頭。於是在攻打南韓失敗以後,龐涓決定徹底解決掉孫臏這個心腹大患,他率領大軍一路追隨齊國撤軍的路途。孫臏見自己還沒有去找,龐涓便自己送上門來,心中冷笑的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準備收下龐涓的性命。他一面使軍隊小心前進,一面在每天安營紮寨時吩咐減少帳篷數量和埋下的火堆,是為了讓龐涓以為齊國軍隊人馬越來越少了。龐涓果然中計,以為齊軍人心渙散,不足為懼。同時他又覺得自己的軍隊人馬太多,若放過這次機會以後便很可能沒有了,於是他做出了一個愚蠢又大膽的決定——捨棄大批步兵,只帶著所有輕裝簡從的騎兵來加速追上齊軍。按照帳篷數量和火堆來推測,全殲齊軍只需要自己的騎兵就綽綽有餘了。

    嫉妒和急躁矇蔽了龐涓的雙眼,他滿心想著拿下孫臏這次一定要殺了他永絕後患的念頭。直到追到了馬陵,這個地方很有可能被設下埋伏。在明知齊軍佔據著有利地形的情況下龐涓依舊孤軍深入。當時已經是夜晚,黑乎乎的看不清一個齊軍的影子,驚疑的龐涓觀察四周,只看到一棵老樹孤零零地立著,不同的是這棵樹的樹皮似乎被人為地削去了。龐涓點起火把,先觀察一下週圍情況,只看到這棵樹上寫著此為龐涓埋骨處。

    他只來得及大叫一聲,視野裡便充斥著萬箭齊發的畫面。孫臏早有安排,看到火光便令弓箭手放箭。龐涓聰明一世,最後卻落了個如此下場,孫臏也算大仇得報。在最後,他看著龐涓面目全非的屍體,除了報仇的快感,也難得地感到一絲悵惘。在人生的起點,他本不願如此同門殘殺,奈何現實一步步逼他到了這個地步。

    到了最終,孫臏為後世留下一本《孫臏兵法》便與世長辭,他的一生雖然有缺陷,但結局卻是圓滿的。

  • 3 # 叫我史哥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很浪漫也富有很多奇蹟的時代,人生很多的不可能都發生在了這個時期,簡直是連腦洞最大的小說家也絕對想象不到人世間這麼多的紛雜變化和世事無常,一個前日還是朝不保夕的書生,沒多久就能成為一個國家的丞相,僅僅因為他的觀點說服了國王,一個戰敗身死的國王僅僅憑藉自己的卑躬屈膝就能謀求生路,直至最後逆襲翻轉,擊敗昔日仇敵。

    這個在中國其他時代也是不可能發生的,然而讓人最不可思議的還是屬於一個殘疾人的故事,他和昔年的師兄一同學習,他之才華卻招致了師兄的嫉妒,因此將他誆騙來,進而謀害其身,導致他成了一個殘疾人。但是即使是在此命懸一線的時刻,他竟然還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機智逃到了其他國家,並且憑藉著自己殘疾的身體在那個十分注重人儀貌的時代獲得一國君王之信任,進而統領大軍,擊敗了昔日謀害自己的仇敵,聽起來就像武俠小說一般,這樣的事情在後世卻是很少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只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輝煌,而那個創造了奇蹟,實現了自己拯救和復仇的人,就是一代軍神,孫臏是也。

    而到了這個時候,龐涓還是不肯放過孫臏,他深知這位師弟的才能遠勝於自己,為了將他身上的價值最大化地挖掘出來,於是假心假意地忽悠單純的孫臏,說自己已經向魏王求情,孫臏也不明真相,傻乎乎地還為他撰寫兵法和自己胸中的韜略。當然,孫臏是個聰明人,可以被矇蔽得一時,卻不會被矇蔽一世,很快他就明白了過來事情的原委,為了保全自己的姓名,他開始裝瘋賣傻,龐涓看到自己的師弟成了這個德性,也放鬆了警惕,而這個時候齊國的使臣出使魏國,和孫臏交談之下,發現他很有才能,於是便冒著危險將他帶回齊國,並將他引薦給齊國的大將田忌,詳談之下,田忌也是為他所折服,奉他為上賓,慢慢地,齊國上下也都知道了這位刑徒出身,但是身懷韜略的奇才。

    有一次,田忌和齊威王比賽馬,他們的馬匹分為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馬匹每個等級都比齊威王的稍微差一些,但是差異不大,田忌以上中下跟齊王對抗。結果連戰三局,田忌全部失敗,這個時候,孫臏就跟田忌出主意,說到,我有辦法能讓你嬴,田忌以為是讓他換更好的馬匹,結果,孫臏只是讓他把自己馬匹出場的順序改變了一下,以上等馬對戰齊威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戰齊威王的下等馬,以下等馬對戰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田忌輸了一場,贏了兩場,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孫臏賽馬的事例,也成了軍事學最經典的一個教程,展現出了兵家的智慧。

    慢慢地,齊王越來越欣賞孫臏,並不因為他身體的殘疾而輕視於他,他也成為了齊國的重要將領,當時諸國之中,最強盛的不是後來統一天下的秦國,而是身處中原,位於四戰之地的魏國,他們精銳的魏武卒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由名將吳起創立的這支精銳軍團,向西幾乎滅了彪悍的秦國。東、南、北的齊、楚、趙國也是一時不敢攖其鋒,可謂是當時實際上最強大的步兵軍團,龐涓也是很有統領才能的,他帶領著魏國的精銳軍隊繼續壓著秦國打,可惜魏武王和魏惠王兩代君王只有武夫的眼光,沒有很明確的戰略思想,四面開戰,既消耗了魏國的國力,也沒有達到很顯著的戰略效果。

    公元前354年,魏國因為趙國攻打他們的盟國魏國,於是不滿,舉兵直接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決定救援趙國,採取了國中謀士的建議,直接進攻魏國的襄陵,而又令孫臏和田忌統帥另外一路兵馬截擊救援的魏軍。田忌採取了孫臏的謀略,直接進攻包圍魏國的都城大梁,聽到首都被圍,魏王六神無主,召令龐涓回援,龐涓雖然心裡不踏實也沒有辦法。之前齊軍示敵以弱,再加上回援心切,龐涓率領輕騎日夜兼程進軍,而將大隊兵馬丟在了後方,結果在桂陵之戰中被齊軍伏擊,龐涓更是被生擒。

    此戰魏國的軍力並沒有多大損耗,不久龐涓也被放歸魏國,過了有十年的時間,魏國再次派遣龐涓率領軍隊去攻打南韓,南韓又向齊國求救,齊國再次派遣孫臏和田忌率軍出戰,孫臏再次採取了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接率軍包圍了魏國的首都大梁。龐涓乖乖地又撤軍回援,當時魏國軍隊的戰力乃是天下第一,而齊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在七國之中是出了名的弱,而孫臏又採取減灶的方式誘敵深入,而這次龐涓還是沒長記性,依然率領輕騎追擊,結果再次中招,魏國大隊騎兵直接被孫臏埋伏在馬陵的弓箭手給射成了刺蝟,而龐涓也是又羞愧又生氣,竟然直接拔劍自刎,成全了孫臏的英名,經過此戰,魏國的實力大為損耗,再也不負天下第一強國的盛名,西方的秦國也迅速崛起,魏國也是就此沒有了復興的希望。

    孫臏經過此戰,成名於天下,在此後,他統兵的記錄也很少,也是開始潛心地總結自己的軍事思想,核心就是戰爭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必須保證軍力,同時也不能過於依靠軍事力量,反對窮兵黷武。只有富有的國家才能保證軍隊的持續作戰,他的軍事思想和孫子兵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不愧為中國軍事思想的明珠。

  • 4 # 天香雲外飄

    (1)孫臏殺死了自己的仇敵,但是,孫臏卻不能“手刃”仇敵,因為孫臏已經被仇敵龐涓挖掉了膝蓋骨,一生一世只能夠坐在輪椅上了。

    (2)春秋時期,關於孫臏和龐涓的傳說故事,說法比較統一的是,孫臏和龐涓二人是同學的關係--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學生。然後,龐涓還是孫臏的師兄。但是,龐涓這個人很小氣,龐涓就非常妒忌孫臏的才能超過了自己。於是,龐涓在學成本事下山投奔魏國當上魏國的大將軍之後,龐涓就開始著手算計孫臏了。

    (3)終於在龐涓的陰謀詭計之下,孫臏的雙腳就都被挖掉了膝蓋骨,孫臏就成為了廢人一個,孫臏一生一世都只能是坐在輪椅渡過上了。據說,後來孫臏就睡在豬圈裡,吃豬食豬糞依靠裝瘋賣傻騙過了龐涓才逃脫了一死。然後,孫臏就輾轉來到齊國了。接下來孫臏就順理成章地要找龐涓報奇恥大辱了!

    (4)孫臏在幕後出謀劃策,指揮齊國等國的軍隊用著名的“圍魏救趙”之計,幾次三番地擊敗了龐涓之後。孫臏和龐涓這一對冤家的生死決戰的時刻也終於來臨了。據說某一次,孫臏在黃楊道(地名)事先用重兵設下了埋伏。然後,孫臏就用“減灶法”把狡詐多疑的龐涓,引誘進了自己重兵埋伏的黃楊道里了。據說是夜,龐涓拿著火把照見在一顆巨大的黃楊樹上刻有:“馬陵道黃楊樹,齊兵密佈如鐵柱。三更三點過渭河,正是龐涓身死處!”的字,龐涓就大驚失色想要退兵了,結果孫臏一聲令下,埋伏的齊兵萬箭齊發,把龐涓射得像一隻刺蝟一樣了……

    所以說孫臏是用計謀殺死了宿敵龐涓。但是,孫臏並不是“手刃”大仇敵龐涓的,因為孫臏是一個殘廢,孫臏自己是不能夠衝鋒陷陣的。

  • 5 # 金十七讀歷史

    讓我們先審題。十二個字的問題,包含了巨量資訊,為您一一解讀。一、孫臏是誰?二、孫臏的仇敵是誰?又是如何結仇的?跟他的殘廢有關係嗎?三、孫臏是如何報仇的?

    一、孫臏是誰?

    孫臏,本名孫伯靈,生卒不詳,戰國前期齊國軍事家。武聖孫武的後人。著有《孫臏兵法》,該書在隋以後一直亡佚。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該書的竹簡,《孫臏兵法》遂重見天日。

    二,孫伯靈是怎麼變成孫臏的?

    龐涓從鬼谷子處畢業後,在魏國找到了工作。想著自己的孫同學還沒就業,就介紹孫伯靈到魏國來就業。孫同學到魏國後不久,龐涓發現他竟然比自己還受歡迎。一個人還沒變得兇殘,那是因為他還沒嘗過嫉妒的滋味。龐涓羅織罪名,把根基未穩的孫伯靈投進監獄,挑短了他的腳筋,這種刑罰叫做臏刑。孫伯靈同學就變成了孫臏同學了。

    齊國使者出使魏國,多方尋訪,找到孫臏。把孫臏藏在自己車中帶回齊國。孫臏成為齊將田忌的重要謀士。孫臏不僅指導田忌贏了賽馬,還指導田忌打贏了兩場重要的戰役,順便也給自己報了仇。

    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魏使龐涓率軍攻趙,趙向齊求援。齊派田忌、孫臏率軍救趙。孫臏建議直接攻打魏國,那麼龐涓必回師救魏,半路擊之,必敗魏師。田忌依計行事,龐涓中擊被俘。是為桂陵之戰。這就是圍魏救趙的故事。

    (馬陵之戰)

    兩年龐涓被釋放,回到魏國再度為將。齊國派田嬰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攻擊打魏國。先是打敗魏太子申的軍隊。當龐涓率軍接近時,齊軍後隊變前軍,撤退了。龐涓緊追,孫臏建議用減灶之計迷惑龐涓。龐涓果然中計,脫離主力重兵,輕裝追擊。到了馬陵,已是夜晚。迎面一樹,上隱約有字。點起火把一看,上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一時箭矢如雨,殺聲震天。魏軍慘敗,龐涓自刎。一戰之後,魏國霸主地位不再,孫臏也為自己報了仇。

    (龐涓死於此樹下)

    四、幾點感受。1、嫉妒是人性中最有毒的東西之一,不僅會害了別人,也會吞噬自己。

    2、從事政治,一定懂得誰是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國際政治中也是如此,不可恃強凌弱,自取滅亡。

  • 6 # 江湖小曉生

    兩場大戰,決定了龐涓必然要被孫臏所殺。孫臏跟龐涓本身是師兄弟,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在孫臏下山投靠龐涓的時候,龐涓設計挖掉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從此孫臏只能坐著輪椅在地上摩擦了。此仇不報非君子,孫臏策劃了兩場大戰,最終擒殺龐涓。

    第一,桂陵之戰,孫臏圍魏救趙擒獲龐涓。

    趙國和魏國素來就有些矛盾,所以趙國在收拾了魏國的小弟衛國以後,竟遭到了魏國的滅國之戰。魏國大軍在龐涓的帶領下,已經殺到了邯鄲城下,頃刻之間就能夠打下邯鄲城。趙軍在死死抵抗的同時,連忙請求齊國支援。

    齊國是東方大國,此刻孫臏正在齊國出任軍師。孫臏認為這是一次報仇的好機會,所以策劃了著名的圍魏救趙戰役:

    他吩咐手下兩個平平無奇的將領攻打平陵地區,平陵本身是無關緊要的地方,但是平陵的戰火必然會引誘魏國大軍前來援助。其中最靠近平陵的大軍此刻正駐紮在橫、卷這兩個地方,龐涓調動這兩個地方的軍力前往支援平陵,一會兒功夫就把齊軍擊潰了。 在龐涓沾沾自喜的時候,孫臏已經讓大將軍田忌連夜帶兵直奔大梁而去。龐涓這才發現,原來孫臏的目的是魏國國都大梁,而不是平陵,可是橫、卷地區的軍隊被派走以後,大梁這邊可就沒有防守的軍隊了,果然是太狠了。 所以龐涓親自帶隊,立刻返回大梁。龐涓急忙回大梁,壓根就沒想到半路上會出現意外,其實孫臏真正的目的不是大梁,而是龐涓。孫臏在龐涓回大梁的必經之地桂陵這裡,設下了埋伏。結果龐涓中計被俘虜。 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史記》

    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龐涓被捉以後,趙國的邯鄲城也被攻陷了,所以圍魏救趙本身還是失敗了。攻陷邯鄲以後,魏國依舊非常強大,齊王不得不送還魏國大將軍龐涓,以此來化解這場矛盾。所以孫臏報復龐涓的第一次計劃失敗了。

    第二,馬陵之戰,孫臏故技重施,圍魏救韓擒殺龐涓。

    魏惠王在攻破邯鄲以後,佔領了趙國大片土地,所以實力不減反增。這是很多人都沒有預料到的,甚至在這個時候魏惠王公然稱王,這讓旁邊的南韓十分不爽。魏國跟南韓也是接壤的,所以魏韓戰爭爆發了,強大的魏國在五次大勝以後,直接打到了南韓國都。南韓早就向齊國求援,而齊國在南韓第五次失敗後,才主動出兵。

    又是齊國在搗亂,魏惠王對齊國非常不爽,決定這一次必須要打服了齊國才行。所以調轉人馬,直奔齊軍而來。指揮齊軍的依舊還是田忌和孫臏,他們自然已經設下了圈套等待魏軍的到來:

    齊軍深入魏國之地以後,發現龐涓所帶領的魏軍已經趕來。所以他們趕緊撤退,在孫臏的策劃下,他們在撤退的時候,不斷減少軍營灶具,給龐涓造成一種,齊軍丟盔棄甲的假象。 一連三天追擊,龐涓不斷髮現齊軍減灶的現象。而且累計起來,減去的灶足有半數之多,所以龐涓武斷地認為,齊軍此刻已經處於潰不成軍的狀態。於是龐涓便丟下了步兵,只帶著一幫騎兵追趕齊軍而去。 在魏軍追擊到馬陵的時候,其實孫臏的埋伏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孫臏集中了一萬名善於射箭的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路兩旁,龐涓人馬趕來後,萬箭齊發,龐涓當場死亡。 孫子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師,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史記》

    馬陵之戰,使得孫臏報仇雪恨。同時也讓剛剛稱王不久的魏惠王,徹底失去了稱霸天下的實力。從此魏國一蹶不振,再也無力跟其他諸侯爭霸。魏武卒當年的光輝,在經歷了魏文侯和魏武侯以後,到了魏惠王這一代,終於衰敗。

    總結:孫臏在擊殺了龐涓以後,似乎也覺得戰爭不過是你爭我奪的事情,完全沒有任何正義可言。

    圍魏救趙的本來目的是為了救趙國,可是卻造成了邯鄲被攻破的慘劇。圍魏救韓的目的本身也是為了救南韓,可是齊王遲遲沒有出手,直到南韓支撐不住了,齊國才出手,其實也是為了消耗魏國和南韓。

    孫臏算是真正看透了諸侯爭霸的道理,所以他知道,不管為誰爭霸天下,都是不義之舉。老百姓是沒有好日子過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孫臏已經深刻體會到了。所以在馬陵之戰以後,孫臏選擇歸隱山林,再也不問戰國爭霸的事情。

  • 7 # YouMISSmi

    若你被人陷害,生生削去膝蓋會如何?我想所有人都會恨之入骨,但如何才能報得此大仇,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完美的。歷史上就曾經有這麼一個人,忍辱負重多年,才使得最終大仇得報,他就是孫臏。

    孫臏的名字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由於他曾經受過一種叫做“臏刑”的刑罰,後人便用孫臏來作為他的名字。“臏”是指人的膝蓋,臏刑便是將人的膝蓋骨生生挖去,聽聞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那該有多麼的痛徹心扉。而至於為何孫臏會遭到此等罪責,卻是與他的同門師兄龐涓脫不了干係。孫臏,戰國時人,祖上曾出過另一名著名軍事政治家孫武。或許是有一絲骨子裡的軍事方面才能的遺傳,多年之後孫臏也編寫出了一本屬於他自己的兵書流傳後世。孫臏年輕時結識了一名與他年歲相仿的年輕人,名叫龐涓,兩人對這亂世中的群雄爭霸戰火連天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共同拜當時的隱士鬼谷子為師,學習排兵佈陣,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鬼谷子為隱士,孫臏學藝之時自然隨他一同隱居在山谷裡,每當師傅考核時,孫臏皆使出自己全部所學應對,可這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種種優秀表現已經被同門師兄龐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龐涓雖表面上和孫臏相處融洽,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心胸十分狹窄之人,明明還都是未出師門的小小弟子,他便已經開始防備日後孫臏做出一番事業掩蓋他的光芒了。

    隨著龐涓到了出師的時候,孫臏還以他為唯一知己,為他的離去而大為不捨。他送龐涓數里,龐涓也貌不忍留他一人,只說若日後有一天他龐涓顯貴,必然不會忘了孫臏這個師弟。孫臏自然十分感謝,果不其然,龐涓出事以後加入魏國,雄韜偉略用在帶兵打仗上十分順利,在魏國地位一路上升到了將軍。他給孫臏送去信函,邀請他與自己一同來魏國,必然不會虧待了他。孫臏不疑有他,歡歡喜喜地踏上了去魏國的路,卻不知,這一路有多少艱難險惡在等著他。

    初到魏國的孫臏,由於受到將軍龐涓的提攜,魏王也對他高看一眼,本立志要在軍事上做出一番成就的孫臏對此不疑有他。可在暗地裡,龐涓開始悄悄謀劃派人偽造書信證據,誣陷孫臏預謀叛國投敵。以他的地位向魏王進言自然輕鬆地取得了信任,魏王大為震怒,將孫臏扣押起來,全權交給龐涓處置。露出本來的猙獰面目,龐涓選擇讓這個他早就無比嫉妒的師弟成為一個廢人,他不要他死去,因為還想讓他看到自己的一切成就和高高在上。他對孫臏施以了臏刑,要讓孫臏從此只能在榻上度過屈辱的一生。孫臏受此劫難,方知龐涓為人險惡,對他恨之入骨。

    若你被人陷害,生生削去膝蓋會如何?我想所有人都會恨之入骨,但如何才能報得此大仇,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完美的。歷史上就曾經有這麼一個人,忍辱負重多年,才使得最終大仇得報,他就是孫臏。

    孫臏的名字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由於他曾經受過一種叫做“臏刑”的刑罰,後人便用孫臏來作為他的名字。“臏”是指人的膝蓋,臏刑便是將人的膝蓋骨生生挖去,聽聞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那該有多麼的痛徹心扉。而至於為何孫臏會遭到此等罪責,卻是與他的同門師兄龐涓脫不了干係。孫臏,戰國時人,祖上曾出過另一名著名軍事政治家孫武。或許是有一絲骨子裡的軍事方面才能的遺傳,多年之後孫臏也編寫出了一本屬於他自己的兵書流傳後世。孫臏年輕時結識了一名與他年歲相仿的年輕人,名叫龐涓,兩人對這亂世中的群雄爭霸戰火連天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共同拜當時的隱士鬼谷子為師,學習排兵佈陣,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鬼谷子為隱士,孫臏學藝之時自然隨他一同隱居在山谷裡,每當師傅考核時,孫臏皆使出自己全部所學應對,可這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種種優秀表現已經被同門師兄龐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龐涓雖表面上和孫臏相處融洽,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心胸十分狹窄之人,明明還都是未出師門的小小弟子,他便已經開始防備日後孫臏做出一番事業掩蓋他的光芒了。

    隨著龐涓到了出師的時候,孫臏還以他為唯一知己,為他的離去而大為不捨。他送龐涓數里,龐涓也貌不忍留他一人,只說若日後有一天他龐涓顯貴,必然不會忘了孫臏這個師弟。孫臏自然十分感謝,果不其然,龐涓出事以後加入魏國,雄韜偉略用在帶兵打仗上十分順利,在魏國地位一路上升到了將軍。他給孫臏送去信函,邀請他與自己一同來魏國,必然不會虧待了他。孫臏不疑有他,歡歡喜喜地踏上了去魏國的路,卻不知,這一路有多少艱難險惡在等著他。

    初到魏國的孫臏,由於受到將軍龐涓的提攜,魏王也對他高看一眼,本立志要在軍事上做出一番成就的孫臏對此不疑有他。可在暗地裡,龐涓開始悄悄謀劃派人偽造書信證據,誣陷孫臏預謀叛國投敵。以他的地位向魏王進言自然輕鬆地取得了信任,魏王大為震怒,將孫臏扣押起來,全權交給龐涓處置。露出本來的猙獰面目,龐涓選擇讓這個他早就無比嫉妒的師弟成為一個廢人,他不要他死去,因為還想讓他看到自己的一切成就和高高在上。他對孫臏施以了臏刑,要讓孫臏從此只能在榻上度過屈辱的一生。孫臏受此劫難,方知龐涓為人險惡,對他恨之入骨。

  • 8 # 君山話史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由於龐涓妒賢忌能,把孫臏給搞殘廢了。但孫臏身殘志堅,逃到齊國後,後來以軍師的身份,為齊軍出謀劃策,終於在公元前342年的馬陵一役中,報仇雪恥,殺龐涓於馬陵坡。那麼,孫臏是如何誘龐涓上鉤,又如何射殺之呢?

    第一,孫臏與龐涓的二度交鋒

    其實,在馬陵之戰前,孫臏就曾打敗過龐涓一次,那是公元前353年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那一戰,龐涓被生擒。不過,後來齊、魏談和,龐涓便被釋放了。因此,孫臏與龐涓的較量,還沒有結束。

    桂陵之戰後十年,由於魏、韓開戰,南韓向齊國求援。公元前342年,齊國遠征軍大舉出動,進攻魏國,兵鋒直指大梁城。魏惠王任命太子魏申為統帥,指揮對齊戰爭。龐涓率部從南韓回師,撤回魏國本土以迎戰齊師。

    魏國是戰國時代的第一個霸國,儘管曾敗給齊國,但骨子裡仍然輕視齊國軍隊。孫臏認為,應該利用魏國輕視齊師的心理,利以誘之,把魏師一步步引誘到陷阱之中。問題是,魏國軍隊素質高,將領指揮水平也不低,要怎麼誘敵深入呢?

    為了誘使龐涓上鉤,孫臏設計了軍事史上最著名的計謀,便是減灶誘敵之計。

    第二,減灶以迷惑對手,誘敵深入

    孫臏的計劃是這樣的:當時齊國出動十幾萬大軍,安營紮寨後,孫臏下令搭起十萬座爐灶,這是做給魏華人看的,暗示齊國兵團實力雄厚。第二天,他下令把爐灶數量減少一半,只搭了五萬座。大家都很納悶,不知道孫臏用意何在。第三天,他又下令爐灶數量再減少,只搭了三萬座。

    這樣做目的何在呢?正是要迷惑龐涓。原來龐涓與孫臏師出同門,經常以觀察敵方爐灶數量的增減,來判斷敵軍的人數增減。龐涓一路尾隨齊軍,觀察其動向,當然發現一條重要線索:齊軍營地裡的爐灶數量一天天地減少。

    這意味著什麼呢?齊軍的數量在不斷減少。龐涓判斷,齊軍中逃兵很多,僅僅三天時間,從爐灶的數量看,士兵應該逃了一半人了。龐涓對這一判斷得意洋洋,但他做夢都沒想到,這只是孫臏故意做給他看的。

    自從桂陵之戰被孫臏生擒後,龐涓引以為恥,一心想報復。在他看來,齊軍不戰自亂,真是天賜良機,於是他窮追猛打,以免讓孫臏給逃了。龐涓他親自率輕裝騎兵、車兵,把步兵拋在身後,只帶上少量的糧食,馬不停蹄,追擊孫臏。

    從一開始,龐涓就被孫臏牽著鼻子走,而渾然不自知。這一場戰爭,是智者之間的角鬥,師兄弟之間的內戰。孫臏就象高明的棋手一樣,從開局伊始,就牢牢地控制主動權,故意露出大大的破綻,誘敵深入,守株待兔,坐等龐涓送上門來。

    第三,龐涓死於馬陵坡

    龐涓輕兵疾進,孫臏已為他挖好墓穴。孫臏選擇了一個地點作為預設戰場,這個地方稱為馬陵(山東範縣西南)。

    據《史記》所寫,“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這是一個非常適於伏擊的地形,地形狹窄,多山谷阻隘。這種口袋地形,一旦鑽進去,就很難出來。孫臏以逸待勞,盤計龐涓的行軍速度,推測他將在黃昏時抵達馬陵。

    在馬陵道路中央,有一棵大樹,孫臏喚人把樹皮給颳了,刻了幾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他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的兩側,強調道:“只要看到有火把,就萬箭齊發。”士兵們各自領命,埋伏到路旁去了。

    果不其然,龐涓帶著輕騎、輕車部隊一路追擊,到了馬陵時天色已暗下來。這棵路中央的樹很顯眼,上面還寫有字。龐涓吩咐取火觀看,當火把點燃時,龐涓看清樹上的字,分明是:“龐涓死此樹下。”埋伏在暗處的齊國弓弩手見魏師燃起火把,想起孫臏的吩咐,便萬箭齊發,魏國士兵紛紛中箭倒地,亂成一片。

    此時龐涓情知中計,師兄弟鬥了這麼多年,終究還是孫臏棋高一著。龐涓自知智窮兵敗,無可挽回了,他拔出利劍,罵了一句:“遂成豎子之名。”遂自剄身亡。

    豎子,就是“小子”的意思。在臨死前,龐涓說“竟然讓這小子成名了”,很明顯他還是不願承認自己的軍事才華不及孫臏,不是孫臏高明,而是自己粗枝大葉。實際上,馬陵之戰,孫臏始終佔據先手,料敵制勝,從謀局都收官,環環相扣,每個步驟都相當清晰,充滿智慧,故而龐涓之敗,理故宜然。

    斷了腿的孫臏,最終報復成功,幹掉曾陷害過他的龐涓。這則復仇傳奇,傳頌千古,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洪七公說華山論劍時降龍十八掌沒有大成,是否大成了就可以技壓王重陽的先天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