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卦問道

    說實在的,我學周易只是觀看大概的東西,偶然有點想法就深究一下。我的佔測都是從事實中得來的。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沒有數年的佔測和積累,也許就不會預測將來。但是長時間的跨度,現在還很難做到。比如佔測個人終生,這個很難。一要時間去檢驗,二要自己能活到那個年紀。你看左傳講幾百年的事,我看我做不到。周易有時候覺得是玄學,難在卦象的取捨,難在內在的邏輯思維,難在卦象的提示。你比如說從1到9這幾個數,你佔的雷火豐卦,日中而仄,月滿則虧。那麼5就是中間的數。復卦就是最初的那個,在這裡就是1.那麼鼎卦可以是最大的那個,也可能是最先的那個,因為官居一品很大,但9是最大的數。如果佔的地天泰卦,泰為大數可以為7,8,9.如果佔的是損卦那可能是1,2,很難有3。反正就是玩,反正就是多做記錄。時間久了,心裡就有譜了。

  • 2 # 一夫82

    學習《周易》,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說不難,那是你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其次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哲學思維。只要具備了這些基礎,找幾本有檔次的書讀一讀,如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易經系列別講》等,基本可以入門;然後讀一些類似的基礎讀物,基本上就可以如鄙人一樣,回答一些問題,比較確切地瞭解這個世界。

    說容易,還真不容易。這是因為,《周易》畢竟是兩千多年傳承下來的經典,多少人為她窮經皓首,嘔心瀝血,到了現代,也不可能象玩麻將玩遊戲一般輕易;既使你把六十四卦背熟了,那也只是象大街上擺攤算命的阿婆阿公,自己的命都算不出,還算別人?豈不荒唐?

    因此,《易經》之所以成為群經之首,確實她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當對《易經》略有了解之後,你會發現,她與我們的文化、生活、習俗、思維、觀念等等無法分離,我們的智慧和世界眼光,無出其右。

    明天晚上,人類將觀察黑洞的奧秘,這是最現代的天文科學大觀。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的宇宙現象,與《易經》何以類同?信也罷,不信也罷,在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中,華人貢獻給世界的維度,無可否認!

  • 3 # 正道行2818

    《周易》(即《易經》)是文化經典,為群經之首;因其奇特神秘,但卻影響日深,圍繞著它著書立說者多如牛毛,從古至今的解讀之書浩若雲海,汗牛充棟,己匯成易學洪流,你無法確認哪本書更適合作為引導進入學習?若一定要確定一本來參考,而影響最大的當數附在《易》後之《易傳》,傳說為孔子所作;一共十文,稱之為“十翼”,即給《易》插上了翅膀;現在所見之《周易》即是插上了翅膀的《易》;如果沒有《易傳》的系統完整的闡述,後人看《易經》將如同看天書,不明究竟。

    《易傳》從卦符到辭文、從筮法到斷卦,從卦義到卦象都有論述,會對《易經》認識有個大致的輪廓。但《易傳》畢竟為文言古文,因此,要讀懂《經》《傳》,對文言知識的掌握程度是要有基礎的語法解字的功底,能夠透過辭書進行學習。當然,邁過《傳》,直接透過今人白話文對《易經》的介紹來了解它也未嘗不可,但讀《傳》最終是有必要的;對準確理解易之卦爻辭義是有助的,因為它畢竟是最接近《易經》時代的著作,儘管它也是孔子讀《易》的感悟,即所謂的仁見智見,但有啟蒙的作用。古今解讀《周易》的著作實實在在體現了仁見智見,不同的解釋,會左右了初學者的悟解,被牽上鼻子走,或會因此走些彎路,因此本人不太主張看別人的註解而被左右了思悟。

    所謂系統地學,本也是為了少費周折,但現實是不太可能,因為《易經》不同於其他讀本,從任何一個地方都可插入而成為開始;沒必要如讀小說般從頭至尾順序去讀,那樣會枯燥,缺乏毅力靱勁的人會堅持不下去;因此,它本沒有系統而完整學習之路;如要一定要說系統,那就是如《易傳》所涉內容,先打下知識基礎,即知卦符為何、時位意義及相互關係、易變形式及規則、何為象數、卜筮的基本方法、象與辭的關係及衍生……,等等;有了這些相關知識墊底,對符辭的分析和判斷就不會雲裡霧裡了,會容易理解很多。

    俗話說,綱舉目張,在六十四卦中,乾坤是綱,《易傳》稱之為父母,當之無愧;乾坤純陽純陰,舉其綱,其變化規律統領全經,時位意義非常明確,當位失位都有,涉足不深到物極必反都備,真正悟懂了乾坤,其它子女卦基本如出一轍,“目張”則理解起來不再困難。

    學習《易經》沒有固定的系統模式,也沒有標準的學習方法;每個人的學習之路是不一樣的。《易經》有兩大派,象數派與義理派,象數派衍生髮展出卜筮預測之法,義理派立足於哲理,亦以象數詮釋辭文其理;我對《周易》產生興趣不是從辭文義理開始,而是首先接觸到的是預測;是靈驗的預測打開了我的探知慾興趣。接觸易經預測後,最迫切的願望就是驗證是否真的能測?想以實踐來證實易經預測的靈驗。正好當時單位上層一個年輕領導患病住院多日,想預測一下他何時能痊癒;但卦象變卦讓我震驚,因為得到的資訊不是痊癒,而是病亡;因為此人年輕氣盛,精力充沛,十足健康的體魄,讓人無法相信這一結果;但幾天後事實印證了我的預測結果的正確;以後又乘興預測了幾例,皆無失手,於是有了接觸本經辭文的念頭,想看看本經到底什麼樣如何說,從此也就正式開始了對六十四卦經文的學習,也因之明白了哲理,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認識判斷問題的能力,越深入越深知博大精深非謬讚。我學習本經就是遇事立卦,便去看此卦的卦爻經文如何說,弄明白全卦辭文之意,而不是從頭到尾通讀,所以從來未曾感覺難讀;自己弄懂後再去看別人如何說就不會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左右了;而從彼此仁見智見對比中得到提升。

    因此,學習《易經》未必先要有一個系統完整的計劃,按步就班地去執行,一切卓有成效的學習,都是建立在興趣或好奇之上,被動的為學而學常會因難而終止;所言供參考。

  • 4 # 把盞常聊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說一句成語:綱舉目張。意思就是“提起魚網上的大繩一拋,一個個網眼就都張開了。”學習“周易”也是如此,首先弄清楚“周易”是一部什麼樣的著作,再按照其內容的步驟看下去,也就容易多了。

    下面,我就對“周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遠古時期,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無法予以科學的解釋。為了安撫人們思想及心理平衡,只能以“占卜”的形式、“天意”的說法給予解釋。“占卜”不僅要有一套規則、方法,還要有一套用來解釋卦象的詞句,這就是早期的“周易”。那為什麼叫“周易”呢?

    傳說中當年周文王被囚在羑里,為了解悶兒天天就用筮草推演伏羲八卦,整整推算了七年。最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占卜”方法和解釋的說詞,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那麼,他真是靠“玩兒”此遊戲來打發這漫長的七年時間嗎?我認為不是。為什麼?

    那會,國家不僅幅員遼闊,且交通不便,人們彼此間的溝通及資訊的交流都受到了很大的侷限。再加上各地的風俗習慣的不同,導致了各自“占卜”方法和“卦象”解釋也存在著差異。所以我認為:周文王在羑里囚禁期間,絕不是天天玩兒弄筮草打發時間,而是深謀遠慮的思考著在推翻商朝以後,如何能更有效的統治和管理國家。於是,他將各地不同的“占卜”方法及解釋詞句彙總、歸納後,再推演出一套完整、統一的筮法和釋詞,做為今後指導、統一人們思想的“理論基礎”。

    幾百年後,孔子“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以為此“大過”,也絕非是指其個人的行為無大過,而是說在自己的思想理論上可以無大過了。他之所以會做到“韋編三絕”,也未必是在苦研“演算法”,而是為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論,吸取和借鑑《周易》思想精華。

    因此,我以為:要想系統的學好《周易》,首先要認清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打破了他的“神秘”性,就算是掌握漁網的“綱”。然後,隨便買一本帶白話文翻譯的《周易》,再按照我前面在悟空問答“如何在短時間內記住《易經》中的64卦”一文中的方法背下64卦。至於64卦的圖形,我在下面的圖片中發了張“易經64卦歌謠”,您按此背下來就行了。最後就是沒事兒時翻翻《周易》中各卦的爻辭……

    其實,爻辭中也沒那麼神秘,無非是一些簡單的道理。比如:乾卦,就是告訴你: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先眯兒著,等待時機成熟了您再“飛龍在天”,如此而已!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不妥之處敬請諒解、指正!

  • 5 # 啊哈哈開心就好

    個人觀點

    先看看你是用來幹什麼 用來感悟思想 還是用來卜卦 兩個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向 和注重內容

  • 6 # 司馬英才

    如何有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學習《周易》?看周易相關書籍先後順序?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我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來看題主的問題分兩部分,我分別給予解答:看得出題主對周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者可以理解為,題主已經有了一定的易學基礎了,這是個好現象,說明題主與《周易》有緣,這門學問很怪,是要靠緣分說話的,否則入門級都過不了。

    接下來談一下起步怎麼樣學習,我們學習大致分為四種方式:

    一個是在學校學習,老師教,我們學,學習進度和節奏老師會把握好。一種是自學,就是自己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在興趣的基礎之上,靈活管控好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時間,這樣容易在周易領域某個專業方向有突破,堅持十年八載就可以歷練成一個專家類的學者。倘若理論結合實際,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恆的嚴謹治學態度,一定會有所建樹的。另外一種就是拜師學藝,如果感覺自己對周易難捨難分,計劃以後從事與周易有關的工作,或者以周易為基礎的營生,或者選擇周易相關的創業專案。以此作為第二職業、或者養家餬口、或者自由職業者,沒有過硬的易學基礎和真本領,肯定是吃不開的,因為周易相關的門類、專業、學派、分支細化得太多太多了,要想解決這些,那就要拜師學習,既然要拜師,就要拜名師,這個需要你自己抉擇。最後一種就是四海雲遊,走遍世外聖地,即是佛家聖地和道家仙山,只要你行善積德,精誠所至,就一定會巧遇世外高人指點,能不能成為他的弟子,那就要看你的緣分了,這也是古人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因為你想大徹大悟,不是單單靠讀幾本書就可隨人願的,箇中的緣由其實已經說給你聽了, 真正的天書就是無字之書。如何有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學習《周易》?看周易相關書籍先後順序?

    首先必看的書就是《周易全文》,這是基礎,要了解八卦的來歷及其原理,熟記八卦符號的畫法,結合五行熟練運用,依據八卦的特性,養成取象比類的好習慣,這一點很重要,也是必備的基本功。

    不過我提前提醒一下,不要把精力花費在研讀爻辭上,畢竟是幾千年前的名家所寫,很多範例多引用當時的社會資訊,晦澀難懂,缺乏時代意義,而每個爻的具體含義又因人而異,站的角度,參悟的程度等等諸多因素,對於每個爻的理解和定位自然就千姿百態,觀點迥異,就像下面這首詩裡面講的道理相似。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梅花易數》是宋代易經大師邵雍的著作,裡面的內容包羅永珍,起卦、斷卦的方式方法皆有突破和創新,這本書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本著大道至簡,通俗易懂,強調的是天人合一,對於初學者有著特殊的指導意義。《易經的智慧》是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教授的講座影片,他講的深入淺出,結合時下形勢和生活實際,具有實用性,趣味性、簡約性,再加上曾仕強教授的儒雅博學的治學風度,贏得了大家的認可,應該說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最為接地氣的易經影片講座,所以我推薦你看這個。

    《你感興趣易學相關專業的書籍》,這是做完前面兩部功課後,就可給自己甄選一個專業方向了,比方說你是選擇形而上學還是形而下學,至於何謂形而下學?何謂形而上學,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可以查閱有關資料便知。

    等到掌握了一定基礎和方法後,一定要實踐,而且不要拘泥於書本上的框框架架,切記與當下社會的大環境與自己本身的小宇宙充分融合,與時俱進,加以創新,方可成一家之言。如果你的天分足夠高,就可以博採眾家之長,創立屬於自己的學術理論,如果是正能量的,就可以收徒推廣,惠及蒼生,自然是水到渠成,編書立傳,廣為傳頌,確實是功德無量之事。再提供一種較高的境界,供你參考,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不必在我,修三才合一。”

    最後祝願你學習進步,潛心鑽研,內外兼修,學業有成,謝謝!

  • 7 # 楊吉德

    2012年在國際易學聯合會學術研討會上筆者首次提出解釋《周易》的四項原則:一是符合文王寫《周易》的時代背景;二是符合筮卦卦象的一貫性規則;三是符合造字法原則;四是要體現出周文王積極的創業思想。每個卦辭(即卦名)必須做到四位一體方可。如果你學習的易學著作不符合這四項原則,就要質疑其正確性了。

    第一項原則:《周易》產生的時代背景

    這裡面有三重含義:一、商周之間的長消形勢;二、文王的處境;三、《周易》寫作的動機。

    自從成湯滅夏立商,商王朝統治了近六百年,因文明富庶而萬民悅服。但自商紂王繼位以後,其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荒淫無道,視天下百姓為草芥,民眾怨聲載道,殷商漸露衰敗之象。名不見經傳的周國坐擁西域,日益強大,引起商王警覺。這年,前來商都朝歌參加朝會的周文王姬昌(時稱西伯侯)酒後失言,預測商王朝運數,被商紂王猜疑,遭軟禁於羑里(現在的湯陰縣)。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

    周文王作為周國國君,被囚禁起來,成了商紂王控制周國的一張王牌,無疑對周國是一個致命打擊。在興周滅商鬥爭的關鍵時刻,周國革命何去何從,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政治路線。作為周國的最高統治者,所有的大政方針都有他來制定,所以,離開了文王,周國群龍無首,進退無措。制定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方針政策送回國內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這樣說就有問題了,在商朝末期,有這麼先進的政治水平嗎?還真有。你想,周朝八百年國運,前無古例,後無來者,如果沒有全面的政治路線為指導,有可能實現嗎?西周這麼完善的政治體制,是武王、周公能憑空想象出來的嗎?

    另一個問題是,周文王如果寫興周滅商的政令,難道不會被商紂王發現嗎?這就涉及到我們要談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原則,不光商紂王發現不了,就是在其後的三千年都沒有人能破解。(今後會陸續探討這些問題。)

    文王在《周易》中制定了哪些路線、方針政策呢?就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周國存在哪些問題,應當如何去解決;如何一步步強大國力;如何推動商王朝加速滅亡;應當採用哪些不同的戰爭戰略;我們要建立一個什麼性質的國家;如何保證國家穩定發展;如何發展教育事業;如何才能創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如何保證政權的穩固;怎樣建立有效的管理體制;怎樣發展國家的基礎建設;怎樣提高全民素質。這些都是文王在六十四卦中談到的,如果你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是不知道這些字的真實內涵的。

    學習商周時期的歷史,知道文王寫《周易》的思想動機,是理解《周易》的前提,也是學習周易的第一步。

    而從宋代的朱熹一直到現在的許多學者,認為卦爻辭就是卜筮之辭,是占筮的記錄。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問題,一個神神叨叨成天擺弄蓍草的老者,能率領周國臣民“三分天下有其二”嗎?“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最簡單的道理,戰略家和道學家、陰陽先生涇渭分明,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認為《周易》是講天人之學,是研究宇宙之學的,這樣就把《周易》和《易傳》弄混了。其實哲學家或是為統治集團服務,或是遊走於廣闊的宇宙和靈魂深處,古今中外從來就沒有一個創業之君是哲學家。凡讀過幾遍《周易》的,誰也不願承認自己不懂,而寧肯把周文王這個作者或者把文王思想否定掉,這樣《周易》就變成自己手裡的泥巴,想捏個什麼樣就能捏成什麼樣了。

    第二項原則:筮卦卦象的一貫性規則

    卦象的基本內容有六位、陰陽、上下、內外、動靜,是周易卦象的構成要素,一些其它的說法要甄別對待。傳統解易系統性的卦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序卦傳》所言: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這種解卦法是根據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而形成的思路,完全掩蓋了卦辭思想內涵,是不可取的。

    二是用八卦之象解易,主要受象辭的影響。其實象辭如“雲雷,屯”、“山下出泉,蒙”等是講六爻卦的組合,八卦上雲下雷,組合為屯卦;八卦上山下水,組合為蒙卦。一個是指明卦的組成;再者指出六爻卦是從八卦發展而來的,並沒有解卦辭的功能。所以用這兩種卦象體系解卦難免捉襟見肘、漏洞百出。

    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寫出一篇篇政治策論,萬萬不能讓商紂王發現,是最簡單的道理。大商文化發達,這麼多文化大家,怎麼寫才能不被識破呢?這就合理地推匯出一個假設:文王寫《周易》的卦象規則與可見的八卦之象、六十四卦的排列之序完全不同,不會被道外之人識破的。

    《周易》共三十二組卦,如《乾》卦全陽,《坤》卦與之相反,六爻全陰,《乾》《坤》為一組卦;《屯》卦倒過來變成了《蒙》卦,《屯》《蒙》為一組卦。唐代的孔穎達稱之為:“非覆即變”。學易的對六十四卦的前兩卦《乾》《坤》和後兩卦《既濟》《未濟》都很感興趣,排在最前一對卦和最後一對卦肯定有說法,並想象出很多大道理,其實大家想偏了。這兩組卦是周易卦象的大宗卦,前面體現的是陰陽之道,後面體現的是六位正反之理,中間的六十卦是這兩大卦象的具體體現。

    下面從文王寫卦爻辭的思路,談卦象規則。因為這是我的獨創,和傳統理論沒有銜接,所以有些難度,需要讀者自己把相同型別的卦找出來,反覆體味。

    第一步是把六十四卦分門別類。一個是八卦的復卦類;一個是根據陰陽爻數量的不同,分成三個類別;一個是在《既濟》《未濟》卦(六位全正和六位全反)的基礎上因變爻形成的反差而產生意義的卦類。這樣六十四卦共分為六個系列:

    一、八卦的復卦,兩個相同的八卦重疊在一起,共有八個卦。如《乾》卦、《離》卦。

    二、一爻五爻組合的卦,陰陽同理,共有六對十二個卦。如《師》《比》,《小畜》《履》卦。

    三、相連的二爻和四爻組合的卦,陰陽同理,共六對十二個卦。如《臨》《觀》,《無妄》《大畜》卦。

    四、相連的三爻和三爻組合的卦,陰陽同理,共三對六個卦。如《泰》《否》。

    五、《既濟》《未濟》系列卦(一),《既濟》卦和《未濟》卦每變一個爻,形成一個指事點,產生一個不同的卦義,如五正一反或一正五反,加上《既濟》《未濟》共七對十四個卦。如《既濟》初爻變為《蹇》卦;《未濟》上爻變為《解》卦。

    六、《既濟》《未濟》系列卦(二),其每變相連的二個爻,形成一個卦,共六對十二個卦。如既濟卦初爻、二爻變為《井》,未濟卦五爻、上爻變為《困》。

    這六個卦象系列排好隊,數一下,正好是六十四個卦。每個系列按照大體相同的規則去理解,卦象體系就簡潔明瞭了。

    第二步,怎麼來區別每一個卦的特點呢?必須要找到文王時代的思維特色才能確定,我們應該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用邏輯學上的“思維結構的定勢作用”理論講,同一時代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往往用大致相同的思維方式。造字法是商代末期最典型的思維方式,東漢許慎稱之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對周易卦象的理解和造字法思維方式大體也是相通的,即趨向於指事和會意。一爻五爻卦的一爻,就是對所在之爻位的指事;既濟、未濟卦中某一變化之爻所在的爻位,就是所指事的內容。

    如一爻五爻系列的《謙》卦,九三獨陽,指事三爻位的武力,表示與戰爭有關。《既濟》系列的《屯》卦,五個爻位正,六三獨反,也與戰爭有關。九三威武,有攻敵之象;六三柔弱,要守而勿攻。這就是“指事”思維。

    如臨卦,二陽爻在四陰之下,取領導蒞臨百姓之中,這就是“會意”思維。

    我們掌握了理解周易卦象的思維方式,再按照這六個系列分別解釋,眉目就清晰了。當然要把卦象和卦辭完全融合,還差著一步。比如《臨》卦,可以有兩個解釋方法:一個視角是四個陰爻在上,為小人得勢,我們用現代的話就可以編寫卦辭,叫“小人猖狂”;一個視角是二個陽爻在下,為陽被陰欺,我們可以寫卦辭為“臥薪嚐膽”。而為什麼周文王在卦辭中寫作“臨”呢?有什麼思維規律呢?而且還寫了“元亨利貞”,又表達了哪些重大的主觀取向呢?這個問題將在學習周易第四步中論述。

    我這個卦象體系是最簡單又最完整的,沒有零碎,六十四個卦排好隊,分好列,誰應該站在哪裡看得一清二楚。可能讀者會發現我為什麼經常舉《程傳》、《本義》的解易例子進行批判,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卦象不太複雜,思想水平又高,影響面又大,批判也能說到點子上。其實解易最細緻的是明代的來知德,逢字必解,幹活認真,很讓人佩服。但他發明了一大堆卦象,就像一個擰螺絲的裝配工,準備了一套扳手,哪個合適就用哪個,隨意性太大,至於螺絲擰上起不起作用,他就不管了,所以沒有批評價值。

    第三項原則:怎樣準確理解卦辭的字義

    我這樣講可能大家會奇怪,我讀了好幾本易學著作,或者我研究了一二十年了,知道古往今來對卦辭的定義,難道不準確嗎?對了,問題就在這裡,還真不準確。我們都知道《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寫的,是識別古文字的最權威字典,他總結的漢字造字法是我們解釋《周易》卦辭的最好工具,商朝末期的文字也最適合用造字法理解。當然,《說文解字》不等同於造字法,因為他對個別字的解釋也不遵守造字法。如《謙》卦的“謙”,都說是謙虛,就沒有一個人能從造字法上解釋清楚謙虛是怎麼來的。兼是兼併;言是語言。謙就是是主張兼併的思想。你把人家的土地都佔有了,怎麼能說是“謙虛”呢?

    說“謙”是兼併的思想就對了嗎,還不準確。解釋卦辭(卦名)還有一個字典,就是周易卦象規則;還有一種意念,就是周文王思想。造字法、卦象規則和文王思想結合在一起,才是卦辭的真正意義,三者缺一不可。

    這裡重點從造字法和卦象規則的關係談卦辭。我們所學的易學著作,對卦辭的解釋基本上偏離了《周易》原著的本義。這樣說可能有點駭人聽聞,但如果你把造字法和卦象規則這個模子往上一扣,它就現原形了。因為我還沒有見過任何一本易學著作能結合造字法和卦象規則解釋卦辭。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乾”。乾卦六爻全陽,表明新生力量已經革掉了舊體制的命。陽氣上升,應當不斷上升。乾《說文》:“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倝的字義是太陽逐漸上升,字中有日,就表示與國家事業有關。乙表示上達。乾就是國家大業不斷上升。《說卦傳》“乾為天”,“乾健也”。“天”是八卦之象,“健”是個人之狀,與“乾”的概念是不同的。

    “豫”,《本義》:“豫,和樂也。人心和樂 ,以應其上也。”“和樂”不是字的本義。四爻有祭祀之意,眾陰爻圍繞著四爻搞祭祀活動。《說文》:“豫,象之大者。”“象”是什麼意思呢?孔穎達曰:“謂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為舞,號其樂曰象舞。”指出“象”是有擊刺內容的舞蹈動作,專用於祭祀和大型慶典活動,是文王和武王制定的。大象就是讓更多的人參加擊刺訓練,其實就是一種隱蔽的軍事訓練。故“和樂”之說與“豫”字的本義是不相符合的。

    “睽”,《序卦傳》:“乖也。”此解沒有領悟到字的實質。卦象上面五個爻皆反位,只有初九位正,文王看到這裡就皺眉頭了:難道有身份的人都是錯的,只有你這低賤無知之人的觀點是對的?於是便寫了個“睽”字。癸是天干最末一位,對應初九爻,屬低賤階層。目是眼睛看世界。目和癸合起來,就是沒有知識的人的世界觀。所以爻辭都是反著寫的,他自以為自己想的是對的,其實是錯的。

    “艮”,《序卦傳》:“艮者,止也。”這樣說也不對。你看卦象,上面形似眼睛,下面兩個陰爻,就像小人上面頂著個眼睛。艮的小篆是上邊為目,下面為匕,意思是側著身子看事情,和卦象是一致的。艮的字義就是世界觀不正確,有侷限。完全可以說,“艮”是文王根據卦象現造的字。你想,這樣的字商朝大師們能解得出來嗎?

    如果你把卦象規則印到腦子裡了,再用造字法反覆揣摩卦辭,就能走進周文王的心靈深處。中國向來不缺乏聰明人,缺乏的是嚴格的遊戲規則以及遵守這些規則的人。一旦掌握了這些規則,你就會走進三千年前商周之間那個波瀾壯闊的大世界,隱約看見那個撥弄戰爭棋子的政治和文化巨人。

    第四項原則:體現出周文王積極的創業思想

    前面談了《周易》寫作的時代性、卦象分類法、造字結構法,大體對卦爻辭的產生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但對卦辭的真正意義還缺乏一個關鍵的步驟:卦辭到底反映了周文王的什麼思想?有沒有理解的固定規則?

    在第二篇講了,《周易》六十四卦分為三十二對,唐代孔穎達稱之:“二二想耦,非覆即變。”至於為什麼嚴格的以對卦的形式排列就沒有人深入探討了。其實六十四卦排列在前多少卦或後多少卦並不重要,重要的的每一對卦之間的次序不能改變。如《屯》《蒙》卦放在《師》《比》卦之後也不影響解卦,但《屯》前《蒙》後、《師》前《比》後是不能更改的。原因在哪裡呢?就在於它是卦象規則的核心——主動性法則。你不知道卦象的主動性法則,永遠不知道卦辭說的什麼意思。

    主動性法則分三步理解:

    第一步,確定前卦和後卦排列的原則:民族矛盾大於階級矛盾。學者應該對卦的前後排列提出疑問,《比》卦九五為尊,為什麼排在《師》卦的後面?從禮制上講,這是個大問題。透過這個卦序的排列,說明只有文王能這麼做,要是別人敢這麼排卦,除非脖子長得比刀硬。

    六爻卦由兩個八卦組成,有兩個視角:內卦和外卦,主敵我;上卦和下卦,主貴賤。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周易的兩大主線。之所以把《師》卦排在《比》卦之前,把《謙》卦排在《豫》卦之前,就是緣於民族矛盾為當時的主要矛盾。文王作為周國的最高統治者,有這個許可權在戰爭期間如此排卦,如果在大周建立以後,就是文王也不會如此排列的。《剝》卦和《復》卦作為個人性質的貴賤差異,排卦只能以貴賤而論。相連的二爻卦同樣如此。

    第二步,前卦數量少的為主體,後卦數量多的為主體。就是把陰爻和陽爻分成主體和客體。如《師》卦在前,以數量少的九二為主體,數量多的五個陰爻為客體,是陽爻召集眾人,九二主動;《比》卦在後,則以數量多的五個陰爻為主體,數量少的九五為客體,是陰爻主動來比附陽爻,“比”是眾陰爻的行為。主體行為主動,客體被動接受。相連的或不相連的二爻卦同樣如此,如《屯》卦二陽爻為主體,是卦辭思想的行為者。需要注意的是,確定主體還是客體屬於卦象規則,是在寫卦辭之前完成的。

    但這一規則並不能囊括所有卦,於是文王便把無法體現數量少的為主動爻的卦都放到了《夬》卦之後。《夬》卦及後面的卦不遵守此規則。

    第三步,根據六爻卦象體現出來的客觀環境,讓主體爻有所行動,即周文王為此寫的卦辭,從而推理出有利於自己的結果,即吉、兇、悔、吝、亨等。

    如《師》卦,六爻外卦無主,內卦九二雄踞中位,在此客觀條件下,以九二爻為代表的我方應該聚集民眾,加強軍事力量。周文王為此所寫的卦辭:“師,貞丈人吉。無咎。”“師”就是主體爻應採取的行動方式:將眾人召集在自己的周圍。“丈人”是有號召力的人。“貞丈人吉,無咎。”是這種主動行動會產生的結果。

    如《遯》卦,六爻卦象二陰爻為主體爻,四陽爻為客體爻。四陽爻勢力強盛,二陰爻柔居其下,勢單力弱,岌岌可危,二陰爻面前有三條路:一是投降;二是等死;三是逃跑,日後可以捲土重來。周文王為此寫的卦辭:“遯亨,小利貞。”遯字的本義是小豬跑。“遯”就是讓處於危險狀態下的二陰爻主動擺脫困境,當逃則逃,不要坐以待斃。“亨,小利貞。”稱讚小者採取的這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三十六計,走為上”的意思與遯卦卦義基本相同。這就是卦辭所賦予的主動性以及這種主動性所帶來的結果。至於傳統所解之遯:“陰稱小,浸而長,則將消陽。”(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是明顯的錯解,應當以主動性法則為準。

    講到這裡,就涉及到卦名的問題,如上面所講,“師”、“遯”傳統上叫做卦名,現在我們依然可以叫它為卦名,這樣容易區分六十四卦。但周文王在寫卦辭的時候恐怕不是作為卦名來用的,而是帶有主動性的中心卦辭,因為它後面往往緊跟著一句斷辭,斷辭所判斷的是在卦象體現出的客觀環境下,卦辭主張的這種主動性行為是吉還是兇,是對還是錯。如果僅僅用作卦名的話,是不存在吉凶的。所以,我們在稱呼某卦時,“師”、“遯”是卦名;但在解卦時,“師”、“遯”只能看作是卦辭的中心詞,而不能做卦名用。

    “四維解易法”只是用於解釋卦辭,卦辭是綱,爻辭是目,所謂“綱舉目張”,卦辭解透了,爻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故學習《周易》應當先把爻辭放一放,待六十四個卦辭理解明白了,再返回來根據卦辭分析爻辭。

    “四維解易法”,其實是站在文王寫卦爻辭的角度上產生的四項原則,因為用這四項原則理解卦辭絲絲入扣。就如同四根線交織成一個結,進而編織成一張網,每個結都如此,沒有例外。

  • 8 # 楊朱學派

    鄙人從2004年起,研究諸子經典。每部經典都讀三遍。並且做了詳盡的讀書筆記。

    前幾年,我每天讀書五六個小時。其中,讀書耗時最長的是《左傳》,用了五個月。其次就是《周易》,用了兩個月。

    我對《周易》的研究,不如法家精深。也算了解了。

    這要感謝我買了一個很適合入門者讀的版本。就是中華書局全本全注全疑的《周易》。

    買了這個版本的《周易》後,認真的讀前言。讀前言後。再讀書中的內容,就找到了讀懂《周易》的鑰匙。

    補充一點,楊天才老師在《周易》前言中,有一處疏誤。諸位看看能否讀出來。

  • 9 # 手機使用者64148718763

    學周易入門並不難。難得是如何往深裡學。從不同角度進去,都會得出不一樣的學習心得。譬如天津大學廖墨香教授,他是數學教授,從數學角度研究易經,就得出了數數推算,預測,用數學大資料,科學算式推演宇宙的學問。天津南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亢亮,他是教工民建的,就從建築學角度研究易經,他的堪輿學造詣極高。萊布尼茨發現了易經中的二進位制,成就了他計算機之父的歷史地位。李四光從地質學角度研究易經,就發明了地球板塊理論。古代的黃帝從醫學入手研究卦氣,就發明了中醫之氣。現代人用易經解讀量子糾纏,量子躍進,薛定諤的貓,就發現遠端分離的量子糾纏,假死,躍進,也不是什麼神的力量,而是陰陽作用,雌雄性吸引。

    易經博大精深,學海無涯。沉浸期間,哲學家會發現哲理,數學家會發現核心演算法,物理學家會探知太陽黑子太陽白子的奧妙,天文學家會發現宇宙對稱的未知星體。易經是綜合科學,是自然科學,我們對它的奧秘知道的還是太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文筆好的言情小說現言,文筆好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