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之秋
-
2 # 符號帝國
虎身九頭的上古天獸,仙域守護之神,憑藉一種技能威懾百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神山之地,必有神獸。自古仙人出崑崙,縱觀整個華夏神話體系裡,崑崙山向來都是祖山,群仙聚集的神域。山上有神木,是製作不死藥的珍貴材料;又有井口神井,喝了之後就可長生。鎮守這座神山的有兩個神獸,一個是虎身九尾長著翅膀的陸吾,一個是長著九顆頭虎身人面的怪獸開明獸。
《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四海之內有崑崙墟,在九州的西北,實為帝之下都。崑崙之墟方圓八百里,高萬仞。山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四面分佈有九井,以玉石為欄杆;有九道門,門外有神獸開明把守,這是百神的所在。”
《水經注》註解裡有“天下仙聖,治在柱州崑崙山上。”《十洲記》亦云:“崑崙乃真官仙靈之所宗,品物群生,稀奇特出,皆在於此。天人濟濟,不可勝記。”
這裡的“帝”指的是天帝,當時也就是黃帝。崑崙山就是天帝在人間的仙宮,所以眾仙雲集。崑崙神墟八百里方圓,高萬仞。在古代,一仞也就是一尋,杜預在《左傳》註解中說:“八尺為尋,倍尋為常”。也就是說,一尋等於八尺,兩尋為一常,按照漢制一尺為二十八釐米來計算,一尋約等於兩米,一常也就是大概四米長。《說文解字》中雲:“仞,伸臂一尋八尺也。”也就是說,一仞就是一尋。
那麼崑崙山高一萬仞,換算下來大概就是兩萬米。山中有神木木禾,高十米,有五個人圍起來那麼粗。根據《山海經圖贊》中的描述,木禾生長在崑崙山的陽面,飛鴻難到的山阿,他不是人工種植的,也不是後來培育出來的,而是一種自然生長的靈木。
超級神獸的三種面目
神山的四面分佈著九道門,又有九口神井。《呂氏春秋·本味篇》曰:“水之美者,崑崙九井。”《淮南子》中也說,崑崙山旁有九井。根據《山海經》和其他史料的記載,自古西王母都是掌管不死藥的神仙,她就生活在崑崙山之上,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神樹木禾和神井九井之水,都是製作不死藥的重要原材料。好水泡好茶(這裡插播一條廣告),良材煉好藥。正是因為九井中的水是絕世好水,才會生產出長生不死藥這種高階貨。
前面也說了,崑崙乃是天帝的下都,不但聚集著很多神仙,而且物華天寶,仙傑地靈,生長著很多世間少有的植物。這樣重要的地方,當然不能像菜市場一樣什麼人都隨隨便便進出。把守這座神山九道山門的就是上古神獸開明。《山海經圖贊》中雲:“開明天獸,稟茲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視崑山,威懾百靈。”
翻譯過來就是,開明神獸天賦異稟,顏值清奇,它長著人的臉老虎的身子,時時眼觀九路耳聽九方,想要闖入神山的精靈鬼怪都會被它的威力所震懾,不敢貿然進入禁地。
中國當代神話大家袁珂認為,這裡所說的開明獸,也就是《山海經·西山經》中的神獸陸吾。但根據原著描述,陸吾是一個九尾虎身而有鳥翼的神獸,似乎與開明的外形不符。更何況,書中說得很明白,陸吾在崑崙之西南,開明則是鎮守九門,顯然分工不同,所以這種說法是沒有說服力的。史上最悲催的歷史學霸司馬遷在《史記》中則認為,開明很可能不是什麼九頭神獸,而是堯帝的兒子。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一段對話:堯帝問:“誰才能擺平這件事呢(誰可順此事)?”他的臣子放齊就說:“皇子丹朱開明是個老司機(子嗣丹朱開明)。”這麼一來,開明神獸就有了三種說法:一是他是九首守著九門的鎮山神獸,一是九尾有翼天帝苑囿的管理者陸吾神,第三種可能他就是堯帝的皇長子。
開明迷思:九頭神獸還是上古皇長子?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裡,神獸和古代帝王后代子嗣重合的現象非常常見,比如兇獸窮奇和饕餮都是三皇五帝之一顓頊帝的兒子,混沌獸是帝鴻之子。而且據說顓頊本人死後也變成一個半人半魚的怪物“魚婦”。這其實是兩個系統,一個是歷史人物,一個是神話人物。我們可以理解為這些歷史上傑出的人類因為貢獻突出,死後被人們奉為神靈。神靈貴在跟人不一樣,至於有沒有人樣其實是無關緊要的,比如女媧伏羲都是人面蛇身的怪物。
如果要讓兩種系統相融合,在中華大文化中順利暢通,應該是歷史人物在先,神話人物在後。“生而為人傑,死後成神靈。”所以很可能歷史上堯帝的確有一個兒子就叫開明,他死了以後,就變成了九頭怪獸,鎮守崑崙神山的天獸開明獸。
參考資料
[1]劉安,撰.高誘,注.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左丘明,等.左傳[M]春秋.
[3]袁珂,校注.山海經全譯[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社,2016.
[4]酈道元.水經注[M]北魏.
[5]司馬遷.史記[M]漢代.北京:中華書局,1986.
[6]東方朔.十洲記[M]漢代
-
3 # V盟文史
問答新使用者,剛剛學用pc端回答。
排版不夠美麗請見諒。
首先我們分類說一下:
我們先說說四凶:饕餮、混沌、檮杌、窮奇
文:山海經的作者們
圖:網路
饕餮
饕餮,別名叫狍鴞,是四大凶獸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近幾年在影視劇中也多有它的形象。
它最早出現在《山海經·北山經》中。
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山海經·北山經》
《辭海》中說: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辭海》在解釋饕字時說:饕即“貪。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現在饕餮紋多出現在雕刻玉器上)。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
而《春秋》則給了饕餮一個高貴的出生,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則進一步肯定了它的出生,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史記·五帝本紀》載:“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所以有人懷疑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
《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饕餮在人們心中的印象通常代表了貪吃或貪慾。現今不少影視作品中也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五公子
它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熒幕影視形象應該是《靈魂擺渡》的五公子了,震撼而有深意。
還有你們喜歡的嶽綺羅也算是饕餮。
這個令無數人噩夢的五公子就是饕餮——龍的第五個兒子。
而關於龍生九子的說法有很多,見的最多的兩種說法是:
1.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
2.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個人更傾向於第一種。
檮杌
之前,有說到四大凶獸之一的“饕鬄”,那我們就在說一說另外三個吧。
檮杌
檮杌(檮杌其實算拐彎抹角算是山海經神獸,最初記載他的可考據是神異經)
檮杌,別名傲狠,上古神話中的四凶之一,它的知名度並不高,算是最低調的一個。
《神異經。西荒經》中記載:“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
檮杌,是生活在偏遠西方的怪物,他體型像老虎,渾身長滿長毛,有一張人的面孔,老虎的腿,還有一口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長,兇狠好鬥,在西方稱霸。
檮杌,原是個“官二代”,是五帝之一,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較早出現在《左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這段話的意思是,顓頊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好話不聽,訓罵沒用,油鹽不進,教導它不改,不管它,就更囂張,人們就叫它”檮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北方人們說的棒槌,就有點像是檮杌了,一竅不懂,四六不懂。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
《楚辭·九章·惜誦》:"檮木蘭以矯蕙兮,糳申椒以為糧。"把香草搗成香草醬。"檮"也寫作"搗",而"搗"通"搗"。樹木沒有枝丫,光禿禿的叫"杌"。你看一根用來"搗"的光禿木頭,不正是一根棒槌?
而棒槌也好,檮杌也好,都是實心的東西,所以檮杌的特點是"頑"。這裡的"頑",是指不開竅。因為檮杌其人桀驁難馴的品性,以至後來逐漸演變成民間傳說中的四凶之一,跟饕鬄窮奇他們摸麻將去了。
還有傳說,檮杌是鯀死後所化,人面獸身,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它能化身黃龍,能吞吐神物“息壤”,止天下的大水,剋制所有水族,凡是屬於水族的,都不能傷它分毫,更是四凶之一“窮奇”的剋星。
窮奇
中國上古神話四凶之一,主要記載在《山海經》中,是一個窮兇極惡的異獸,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乃是邪惡的象徵,代表至邪之物。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髮,在犬北。一日從足。"
這裡是說,窮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
但是,《山海經·西山經》也有記載:"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這兩次記載的窮奇,外貌上是有差別的,但是兩個都是喜歡吃人的兇獸,這裡是沒有差別的,默默的說一句,神獸吃幾個人就成兇獸了,而整個《山海經》都在說這個神獸要怎麼吃,那個神獸吃了有什麼好處,古人們有考慮過神獸們的感受嗎.......
話說回來,窮奇是兇獸,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有記載窮奇的好的一面,《後漢書·禮儀》 中說 :"窮奇、 騰根共食蠱"。
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著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益處了,更有郭璞注《山海經》時,亦創作了"窮奇之獸,厥形甚醜;馳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號曰神狗"的贊詩,同樣指出窮奇會作出驅逐妖邪的行為。這些為民除害的舉動,與以往所表現的食善助惡的形象,有極大的差別。
窮奇的來歷可不一般,《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明顯又是個“官二代”
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於《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裡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於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
再說,窮奇這小夥子很有意思,典型的叛逆熊孩子。叫它往東它就要往西的那種,《神異經》裡說道:"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
看見有人打架,這小夥子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你看,這熊孩子,所以,古人們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混沌
混沌,也作渾沌,或渾敦。神話四凶之一。
這裡先說清楚,混沌,不是帝江!不是帝江!不是帝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混沌,在《神異經》中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
這裡才是混沌的記載,從文中來看,混沌是一隻長得像狗,長毛,有四隻腳而沒有爪子的兇獸,它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明顯是個“睜眼瞎”。
而帝江的記載是這樣的,《西山經·西次三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這裡是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這裡“渾敦”是指帝江相貌渾圓,沒有臉面,而不是名字。
這個帝江才是被倏和忽兩人鑿七竅而死的那個”混沌“。
《莊子-應帝王》中有,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還有說法,混沌是帝鴻的兒子,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
說的是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專做掩蓋他人的善行,隱瞞自己的罪過的事,好做壞事,天下人稱他為"渾沌"。
這裡又說明了,混沌,也是個“二代”。這四大凶獸,個個都有個了不得的“爹”。
然後我們說說南山經裡面我們寫了的幾個神獸:
上古“金戈”鹿蜀: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山海經 南山經》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山海經》的鹿蜀。
《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鹿蜀,是杻陽山上的異獸,根據書中記載,它的形狀像馬,白頭、紅尾、通身是像老虎一樣的斑紋,鳴叫的聲音就像是唱歌一樣好聽。
根據這樣的描述,我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斑馬。
可是我們都知道,這斑馬並不是白色的頭,也沒有紅色的尾巴,這麼多年,它是基因變異了嗎?
透過網上查閱資料,我還真發現了大概長這樣的一種動物。斑驢。聽到這麼個名字,大家一定覺得還蠻搞笑。別忙著笑,我們來了解一下它。
斑驢又叫半身斑馬、擬斑馬,半身馬,普通斑馬的亞種。是南非洲一種已滅絕的動物,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於19世紀後期滅絕。不過,現時學家透過克隆技術,期望能夠把這種已滅絕140多年的動物重現世上。這種叫做斑驢的生物四肢發達,跑起來速度非常快。最開始被南非的一些人發現後,將其用於拉車趕路。效果與我們的馬差不多。在1830年英格蘭一度興起用斑驢拉車的風氣。
可惜的是,一種動物,人們利用了他的長處方便生活不說,還將其作為了餐桌上的美味。
由於斑驢的肉鮮美且出肉量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捕獵斑驢,將其烹飪成美味的一道菜擺上餐桌。很多人一嘗,覺得這肉賊好吃,下次還要吃。結果這麼一來二去的,斑驢被吃的差不多了。
到了19世紀中期,非洲南部已經很少再能見到斑驢了。世界上最後一頭斑驢是飼養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動物園的一頭雌驢,她孤苦伶仃地活到1883年,便無可挽回的走向了滅絕。從此,地球上再也沒有斑驢的蹤跡了。而留存人類耳際的只有斑驢那尖利的、帶有警示意味的哭訴嘶鳴。
如果真像圖畫裡那樣後半身是是偏紅色的棕色,那麼這個斑驢真的就很貼近鹿蜀了。不過,在我看來,斑驢的樣貌什麼的,的確並不如想象中的鹿蜀那麼好看。
據說誰要是佩戴上鹿蜀的皮毛,就可以子孫滿堂,因此遭到人們捕殺,但鹿蜀也是十分警覺,一有響動就立刻藏匿。但即便是這樣,這種動物還是在地球上絕跡了。
話說這穿上一身鹿蜀皮草就可以綿延子孫的傳說,怕是另這種神獸絕跡的根源吧。在陌塵看來,皮草也就是起個保暖的作用······怎麼還能保佑人生猴子了?
畢竟是傳說裡的事情,到底鹿蜀有沒有這樣奇特的技能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這鹿蜀真的與那斑驢有關,那我們的先輩們也真是絕了,扒了人家皮做衣服,再吃了人家肉充飢。
古往今來,被人類這麼對待的生靈當真是不少。
總之啊,不管是傳說中的鹿蜀,還是已經滅絕的斑驢。他們的絕跡都與人類貪婪的捕殺有著很大的關係。真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尊重每一種生命,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優勢來主宰它們的生死。
畢竟,上天有好生之德,萬物自有他們生存的權利。
荒原霸主:玄龜
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山海經 南山經》
上次,我們一起了解了南山經中的鹿蜀,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它的老鄰居,玄龜。
玄龜是傳說中的北方之神,是以西方青龍、東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龜之稱的四聖之一。擁有著較為尊貴的身份,是像鸞鳥一樣的祥瑞之物。
北方玄武,又稱玄冥。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而成的一種靈物。而烏龜至今以來都是咱們生活中所說的吉祥之物,養在家中也算是非常吉利的事情。
據說,玄龜的身上有騰蛇交相纏繞,水火相交。有傳言說,在珠江海岸,遊客曾 經拍到過疑似玄龜的巨大黑影。但是後來究竟是不是玄龜現身,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玄龜是能辟邪、制煞、化衝、解厄、鎮宅、招財、聚財,是權力和長壽的象徵。關於玄龜的樣貌,其實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山海經中描述的,玄龜長了鳥一樣的頭,水蛇一樣的尾巴:還有一種說法是玄龜長了龍的頭,是純陽的神獸,也就是龍生九子之一的龍龜(霸下)。曾經為夏禹治水立下過汗馬功勞。
自古以來,龜就是神秘的化身。
古時,文字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把一些象徵性的符號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之上,稱為甲骨文。周文王也是從縱橫交錯的龜甲之上演繹出了我們至今仍在在研究使用的後天八卦圖。
《太玄寶典》中曾記載:“北方有滄海,滄海生玄龜,玄龜吐真氣,真氣化神水,神水生腎。”說的是北方的玄龜神獸吐出來的神水可以滋養一方土地。雖未必有那麼神奇,但也能從這裡反映出玄龜在神獸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與上次聲音好聽的鹿蜀不同,玄龜的叫聲可就不怎麼好聽了,像是鋸床腿一樣難聽。與鹿蜀不同地方還有是,與鹿蜀接近的斑驢已經滅絕,但疑似玄龜的生物至今仍然存在,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巴西龜。
巴西龜常見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又稱為巴西紅耳龜,是一種較為優良的龜類品種。是世界上飼養較廣的一種爬行動物。也是一種比較好養的動物,基本是給什麼吃什麼。
龜是較為長壽的生物,這一點在曹操的《龜雖壽》中也可以看出來。壽命長,我覺得,是因為它們適應環境和生活的能力相比其他生物強一些。
龜,還是一種藥材, 山海經中記載,佩戴玄龜到身上,就可以治療耳聾的毛病。而我們生活中的龜,雖然沒有玄龜那般神奇,但也有著很好的入藥效果。常見的有龜甲具有的的滋陰補陽的藥效,而龜肉也有利於滋補身體。
所謂大千世界,萬物自有其生存之道。在我看來,龜類的長壽屬性與它們更懂得適應環境有著很深的聯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平時,也需要懂得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吃了能超越劉翔的狌狌肉:
《山海經》居家旅行、上古神獸烹飪必備的奇書,書中神獸我們都耳熟能詳。那麼,《山海經》裡第一座山,第一個被寫上“菜譜”的你知道是哪位小夥伴嗎?
《山海經》南山經有言,南部第一座大山脈,叫做鵲山,山脈上第一座山,叫招搖山,它瀕臨西海上端。這座山上長有一種草,外形像是韭菜,而且會開青色的小花,這種草的名字叫做“祝餘”,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這是修仙減肥第一聖藥,這裡就不多做贅述啦!
書裡有記載吃了這種草,就不會感到飢餓,《盜墓筆記》裡,最終去長白山守青銅門的小哥進長白山之前幾乎是吃的什麼都沒帶,我估計悶油瓶可能吃了這東西。
話說看到這種神奇的東西,現在吃土的小夥伴們,有沒有點想法?
當然這座山上的好東西很多,山上還生長著許多的桂樹,最讓人心動的是這裡還有大量的金礦和玉石。當然這裡面金銀珠寶那麼多,我當然也動過腦筋,奈何目前裝備,財力物力都不不夠,前些日子山海經裡面就有個粉加我,讓我去尋寶的時候號召一聲,也帶他去發財,我也只能無奈的說,有機會一定喊上你。
這座山上還有一種樹,這樹的形狀像楮木,這個楮木是什麼木,我也不知道........
這種樹,身上有黑色的紋路,還會開花。它的花開放時,五光十色的,很是好看,花名叫做“迷轂 mi gu”,據說把這種花帶在身上,媽媽就再也不用擔心你會迷路了(到底迷谷花是指南針還是迷谷樹是指南針這個資料還有待考證)。
咳咳,扯得有點遠了,我們還是來說說主角吧。
《南山經》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食之善走,看看,又是一道好菜。
用普通話說就是,招搖山上有一種動物,長得像猿猴 卻長著一對白色的耳朵。它有時爬行,有時像人一樣站立行走,它名叫狌狌。
其實,這狌狌,就是猩猩的古文字,根據山海經不同版本的記載,狌狌,大致有三個版本。
第一種,長得像猿猴:
第二種,人面豬身,大概就是這樣:
第三種,人披獸皮,是這樣的:
食之差善走,就是說人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就是能跑的快,走得遠,但是,上面三個,無論哪一個是狌狌的真身,我是下不了口了,我還是天天躺屍不善周走的好!
我找了很久,還發現了一點,狌狌這玩意,是群居動物,更奇特的是,它還會說人話,能通曉過去,卻不知道能不能知曉未來,我估摸著就是後來專門擼人妻妾的白猿。
白猿盜人妻妾的歷史卻由來已久,漢焦延壽《易林‧坤之剝》記載有:南山大玃盜我媚妾。其後西晉張華《博物志》等書更有較具體的描述。
但是情節最為完整,細節最為生動的還唐傳奇本《補江左白猿傳》。歐陽紇是唐初書法家歐陽洵的老子,因為歐陽紇長得太像猿猴了,所以有看不慣他的同僚寫詩諷刺,傳到後面被有心人一發揮,硬生生給歐陽紇造了一個老子。說當年歐陽紇率軍南征﹐到了長樂﹐妻子被白猿精劫走了。歐陽紇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找到白猿,率兵入山採用計謀殺了白猿後才發現妻子已經懷孕孕了。後來,歐陽紇的妻子果然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長得很像猿猴,並且博學多識,文采飛揚在當時很是出名。這個現在看不慣別人就整點花邊新聞汙衊別人是一個道理,當時不知道怎麼造新聞,於是就編了個故事揶揄別人的出生,說你是猿日的,和我們今天說的你是狗日的是一個道理。
關於狌狌,我還查了一些資料,傳說狌狌百餘頭為一群,特別喜歡喝酒喝穿人的草鞋,經常出沒在山谷中。因為它的肉有神奇功效,於是就有生活在招搖山一帶的土人,在狌狌活動的路上,擺上酒菜和很多連在一起的草鞋,狌狌走過,看見酒菜草鞋,就想去吃,但是人陰險狡詐,一開始狌狌明顯是不相信人的。
他們一起叫著土人和他祖宗的名字,一邊還大罵,“小比崽子,拿酒誘惑我。”罵完就走開。
但這狌狌可能智商不高,還是個吃貨,本來走了就沒事了嘛。它又攜老帶幼的返回來,酒量又不行,還一堆堆的猜碼喝酒,喝醉了就把草鞋穿在腳上,草鞋一雙連一雙,所以的狌狌全都穿上了,就這樣一隻也沒落誰也跑不了,於是狌狌群就這樣嗚呼哀哉了.........
久而久之,狌狌就這樣被吃乾淨了,一隻也沒剩。
愛情神鳥鸞鳳:
今天就聊一下山海經裡面的愛情神鳥鸞鳥。
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山海經西山經》
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語,叫做鸞鳳還巢。這鸞鳥和鳳凰都是《山海經》中的神獸。鸞鳥,自古以來就是祥瑞和諧的化身。
在《山海經》中,關於鸞鳥的記載不少。多見於大荒西經和西山經中。後在屈原的一些作品中也經常會提到鸞鳥。從筆墨之中,多見鸞鳥的尊貴與美好。
傳說鸞鳥的叫聲有五個音階,非常好聽。因鸞鳥的聲音動聽如鈴,周朝時有種大備法車,車上常綴有大鈴,好像鸞鳥的聲音,後世所稱的鑾車也是由此而來。
鸞鳥,有一首關於它的詩歌。詩裡講述的是一隻孤獨飛行的鸞鳥,不明白自己始終不停飛行的緣由,於是就去問神。神回答說,你飛行,只為了找到屬於你的另一半。於是鸞鳥又繼續飛行,苦苦尋找著它的另一伴,卻始終沒有找到。
殊不知,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與另一半錯過了。
突然就覺得,鸞鳥,真的是一個孤獨的守護神。
收集了很多關於鸞鳥的資料,才發現關於鸞鳥的故事裡,始終離不開“孤獨”、“悲傷”等字眼。它有著五彩的羽毛,有著另天下得以太平的尊貴身份,可是,它卻是孤獨的。
其實,與鳳凰一樣,鸞鳥也是分雌雄的。鸞鳥是雄,雄的叫鸞,雌的叫做和。但是關於鸞鳥成雙的傳說,幾乎是查不出了。
這裡,還有關於鸞鳥的另一個傳說。
傳說鸞鳥是為愛情而生的鳥,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另一半。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直青鸞,它一直苦苦追尋世界上另一隻鸞鳥。它怎麼尋找,都找不到屬於它的另一半。它飛過高山,越過大海,飛過沙漠,穿過城市,可是它始終沒有找到和它一樣的鳥類。
就在它筋疲力盡的時候,落到一戶人家窗戶上。這戶家人的窗戶對面正好有一面鏡子。它就在鏡子中,看到了另外一隻鸞,而那隻鸞,也在熱切的看著它。
它終於找到了它的另一隻鸞,頓時,欣喜的感覺充滿了它的內心。一槍難以言狀的強烈情緒充滿了它的內心。就在那一瞬間,它衝入雲霄,發出了一生從未發出過的悅耳悲鳴,然後泣血而亡。
這就是“臨鏡生悲”這個詞的由來。
鸞鳥是祥瑞的代表,它所到之處,和諧美好,天下太平。可它卻是一個孤獨的神獸,一生都在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苦苦追尋。
守護著世人的平安喜樂,尋覓著自己的一世長安。這邊是這位孤獨的守護神的宿命。
到這裡,我覺得,鸞鳥只是太寂寞了。
它在等一個能夠理解和擁抱它的同伴出現。
可是,殘酷的現實中,太多的孤軍奮戰。也許,尋尋覓覓,我們也難以找到另一個自己。但是,我們還是得要前進,還是要尋找,因為我們別無選擇。也許,終有一天,我們所要尋找的,就會出現。
算了那麼長了,不答了,答了你們也看不完。
重新編輯了四五次才這樣,將就著看吧!
-
4 # 瀚海一舟
《山海經》中的兇獸,其中有八種異獸,帶有特殊BUFF,大家都知道嗎?
蜚——瘟疫之獸
《山海經•東山經》:“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蜚居住在中原東部的太山,外形像牛,頭部白色,長著蛇的尾巴,只有一隻眼睛。
傳說中的災獸,太古的災疫之神,它出現的地方都會發生巨大的災疫,故而世人皆畏懼此獸。
鸞鳥——祥瑞之獸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鸞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因生長在古時候的鸞州(現洛陽欒川縣),而得名。
鸞鳥又稱玄鳥、青鳥,有五彩紋,見則天下安寧,是春神的使者、吉祥如意的象徵。
應龍——司雨之獸
《山海經•大荒東經》:“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覆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山海經•大荒北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述異記》記載:“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是化龍的一種。應龍稱得上是化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
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
在禹治洪水時,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
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
朱厭——兵禍之獸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古代兇獸,身形像猿猴,白頭紅腳。傳說這種野獸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戰爭。
天狗——御兇之獸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曰天狗,其狀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天狗是種像野貓而頭部白色的動物,並是御兇的吉獸,很可能是某種古代哺乳類動物,是真實存在過的。
鳴蛇——旱災之獸
《山海經•中次二經》:“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
樣子像蛇,卻長著兩對翅膀,其鳴聲猶如鐘磬般響亮。
蠃魚(luǒ yu)——水災之獸
《山海經•北山經》記載:“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它在哪裡出現就會在哪裡帶來水災。
一種長著魚身,卻有鳥翅膀的異獸,能發出像鴛鴦一樣的鳥叫聲。
畢方——怪火之獸
《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山海經•海外南經》:“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形狀像鶴,只有一隻腳,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紅色的斑紋,長著白色的嘴巴。
鳥名叫畢方,它鳴叫起來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大片的野火。
畢方鳥在它的東面,在青水的西面,這種鳥長著一副人的面孔卻是一隻腳。另一種說法認為畢方鳥在二八神人的東面。
夔牛(kuí niú)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流波山上有一種野獸,全身都是青蒼色的,沒有角,僅有一隻蹄子,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
它身上閃耀著光芒,似日月之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名曰夔牛。
後來黃帝得到了夔牛,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夔牛的骨頭做鼓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用來震懾敵人,威服天下。
蠪侄(lóng zhì)
《山海經•東山經》:“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鳧麗之山,有一種獸,長得像狐狸,有九條尾巴、九個頭,老虎的爪子,名曰蠪侄,叫聲猶如嬰兒,吸引人來吃人。
蠱雕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又稱纂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樣子像雕,頭上長角,叫聲像嬰兒的哭啼聲,吃人。
饕餮(tāotiè)
《山海經•北山經》:“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饕餮,羊身人面,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其叫聲如嬰兒,是吃人。
是貪慾的象徵,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窮奇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山海經•海內北經》:“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髮。”
窮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長有一雙翅膀,長著刺蝟的毛,叫聲如獆狗 ,是吃人。吃人時從頭部開始,被吃的人披散頭髮。
帝江
《西山經•西次三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在天山上,有一個神,長得形狀像個黃布口袋,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鹿蜀
《山海經•南山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杻陽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白頭,通身是老虎的斑紋,尾巴是紅色的,鳴叫起來像是有人在唱歌。名字叫做鹿蜀。據說將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孫昌盛。
玄龜
《山海經•南山經》:“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怪水發源之處,許多黑色的龜在怪水中緩緩地遊動,此龜名為旋龜,長著鳥的腦袋和毒蛇一般的尾巴,這種龜發出的聲響就像劈木頭的聲音。佩戴旋龜的甲骨,可以避免耳聾,還可以治療腳底老繭。
狌狌
《山海經•南山經》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有獸類,形狀像長毛猿的獸類,長有一對白耳,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名叫狌狌,吃了它的肉,能有健步善走的作用。
諸懷
《山海經•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
有獸外形長得像牛,但有四隻角、人的眼睛、豬的耳朵,名叫諸懷,其叫聲像鳴雁,會吃人。
金烏
《山海經•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猙
《山海經•西山經》:“章莪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章莪山中有一種獸,像紅色的豹子,頭上豎著一隻角,身後長有五條尾巴,它的聲音彷彿是石頭互相撞擊之聲,名字叫猙。
巴蛇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又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巴蛇能吃掉大象,三年後才吐出象骨,君子吃了這種象骨,就不會得心臟和腹部的疾病。這種巴蛇身上有青、黃、紅、黑四種顏色。一說巴蛇名為黑蛇,長著青色的腦袋,住在犀牛棲居之地的西邊。
-
5 # 舌尖上的第六感
上古十大凶獸為:裂天兕、珊瑚獨角獸、赤炎金猊獸、冰甲角魔龍、八爪火螭、九翼天龍、雷電蝠龍、藍翼海龍獸、裂海玄龍鯨、夔牛。
回覆列表
今天給大家說說混沌。
在三國之後的神話故事中,混沌本是宇宙開闢之前、清濁不分的一種狀態。盤古就是在混沌中生長,然後開天闢地,分辨清濁的。
在《莊子》中也曾經記載,中央的天帝名為混沌。那個天地混沌沒有眼耳口鼻,只是混沌一團。後來,其他幾個天帝好心幫忙,幫混沌開出了七竅。結果,七天之後七竅開好了,天帝混沌也就死了。
《莊子》講的明顯是一個寓言故事。既然名為混沌,自然要清濁不分,一旦有了七竅,分了清濁,自然就不再是混沌了。
傳說中四凶之一的混沌,與之前兩種說法不同。這裡的兇獸混沌,同樣是上古神話中天帝之子。
《神異經》記載,兇獸混沌樣子和狗差不多,四隻腳長著長長的毛髮,腳像熊足,卻沒有利爪,長著眼睛卻看不見東西,有兩隻耳朵卻聽不到,明明有肚子,卻沒有五臟六腑。若是遇上了君子,混沌就要把人家吃掉。若是遇上了小人,混沌就去投靠他。
因此,在神話傳說中混沌與窮奇類似,也是一個好壞顛倒,揚惡懲善的壞傢伙。
據說,這混沌乃是帝鴻氏之子。只是,帝鴻氏是誰呢?
在神話史中,帝鴻氏的身份有多種說法,有人說是蚩尤,有人說是炎帝,不過,最可能的,是黃帝。
所謂“帝”其實就是說帝鴻氏是天帝,能被稱為天帝的在神話史中也就是那麼五七位。所謂“鴻”,就是鴻雁。有人據此認為帝鴻氏是西方天帝少昊之子,因為少昊在出任西方天帝前,在東方世界建立了一個鳥的國度,生下了許多鳥族後代。不過,也有人依據鴻雁無頭不飛的特點,將帝鴻氏理解為鴻雁中的王者。
人間曾經有五方天帝,不過,經過黃帝南征北戰,擊敗南方炎帝,又派出子孫顓頊出任北方天帝,黃帝已經成為天下五方共主。因此,黃帝就是王中之王,帝中之帝。
另外,我們總覽四凶,可以發現,饕餮是蚩尤化身,蚩尤是炎帝之孫,是南方天帝后人;檮杌是北方天帝顓頊之子;窮奇是西方天帝少昊之子。那麼,混沌必然是東方天帝伏羲,或者中央天帝黃帝之子。
在各種神話傳說中,伏羲創八卦,定禮儀,最是賢德。其子嗣也多為賢明之主。或者正是因為混沌是黃帝的兒子,後人才故意編出一個帝鴻氏,為尊者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