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運營管理7

    第一種:葵草,小時候總是上田地裡面找,

    第二種: 桑葚,野生的桑葚也很好吃,小時候總是要吃到滿嘴紅的發紫才肯停下來

    第三種:甜杆

    第四種:榆錢

  • 2 # 農視傳天下

    小時候家裡窮,沒啥好吃的。記得過年的時候,媽媽做的海帶黃花菜蘿蔔湯的手工面,嘎嘎香,現在想起那個味道都還流口水。可是現在怎麼也做不出那個味道了。可能是現在的海帶都是人工種植的吧,沒有與昂生態的了!

  • 3 # 沙黑的夜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小時候爺爺奶奶去世的早,就一直跟著姥姥姥爺長大的,就是在河南省信陽那邊,因為河南本來就是一個農業大省, 所以農作物是比較多的,而我們信陽地區剛好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所以中國南方和北方的食物都可以吃的到,我們那裡有一種特別大的樹,但這些樹只長在水邊,這點我也不清楚為什麼,這種樹很大,學名叫棠梨子,棠梨子,又名:杜梨子,棠梨子樹是落葉喬木,枝常有刺。株高10米,枝具刺。葉菱狀卵型至長圓型,長4-8釐米,寬2.5-3.5釐米,葉柄長2-3釐米。傘形總狀花序,有花10-15朵,花瓣白色,花柱2-3。果實近球形,直徑5-10毫米,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就是棠梨子。棠梨子適生性強、喜光、耐寒、耐旱、耐澇等;在中國分佈較廣,華北、華東、西北 而且一般都是斜著長在水邊,向水面上部長,但這些樹會結一些果實,果實很小,有點像青梨的縮小版,大概就只有枸杞那麼大,特別酸,就算成熟了也特別酸,但有一種吃法,就是把它拿在火上烤一下,但不能烤長了,時間長了就燒成灰了,烤到恰到好處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很面,也很甜,記得以前就是先站在樹上用一根竹子做成的魚竿釣魚,釣了一天後,就順手從樹上摘點那種果實,然後回家用姥爺的柴火鍋下面的灶火烤一下,小時候為什麼吃的,所以就只有這種自己做的小零食吃,不錯一顆樹能結很多這種果實,所以可以隨便吃,那個時候的人心淳樸,也沒有說樹是誰的,最後卻變成了我們小孩子的天堂了,可以在樹上爬來爬去,又可以釣魚,真的很爽,可惜現在那種樹一顆也沒有了,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沒有

  • 4 # 影視小伯通

    說起來那就多了,小時候那是滿山片野都是寶啊,好多東西吃,小時候要放牛,那時候經常和村裡的小夥伴把牛往山上一放,讓它自己去吃草,我們就去找東西吃,山裡的野果那是數不勝數,有的可以吃,有的大人警告說不能吃,我們自然不敢去吃,比如長在路邊的紅紅的那個,大人說叫蛇拋,長的紅紅的,圓圓的,誘人的很,大人說是有蛇在上面吐口水才長大的,因此,我們碰都不敢去碰,吃的最多的還是下面這些東西!

    拋,我們那裡是這麼叫的,學名叫山莓,山拋子,有紅色的,黑色的,專門長在刺上,青的時候就有點苦澀,有點酸,可是長紅了就很甜,吃的嘴巴紅紅的,小時候經常拿個碗去山上摘,回來慢慢品嚐,不過一般都是邊摘邊吃了!

    秧粒子,我們那裡是這麼叫的,學名叫胡頹子,這個東西比較少,很難碰的到,而且一定要紅了才好吃,青的時候能把舌頭澀麻,就是紅了的時候都有點澀,不過也有點甜,吃起來味道還是蠻特別的。

    雞菌子,我們那裡是這麼叫的,學名叫金櫻子外面全是刺,我們都是小心翼翼摘下來,然後放到地上用腳踩住滑幾下把刺弄掉,然後用嘴咬開,把裡面的籽丟掉,就可以吃了,青的和紅的都可以吃,這個就要吃青的,甜中帶點澀味,紅的就有點老了,現在家裡的人都會摘了用來泡酒,據說可以補腎,對男人可是一大補品啊!

    映山紅,這個滿山片野都是,但是,你們知不知道,花是可以吃的,我們看到經常映山紅都是連著枝一起折下來,然後慢慢吃,味道很甜,最後那些花苞就留下來,帶回家裡插在瓶子裡放點水養著。

    最後這個是蕨,應該都見過,長大了就變成草了,但是還是蕨的時候還是很好吃的,外面很多賣冷盤的地方就有這個賣,摘回來用開水燙一下把表面的絨毛去掉,炒肉放點辣椒或者涼拌,簡直是一道超級美味啊!

  • 5 # 小志獨有想法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一下,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第一想到就是我老家那邊,夏天捉的:知了猴,也有些地方叫:爬拉猴。也就是蟬剛出土時候的樣子,就是下面這樣

    小時候的夏天,可謂真是樂趣無窮呀,在最熱的那幾個月,每天傍晚的時候去田地裡面捉,一人一個手電筒,每棵樹的找它們,還有些在玉米地裡也有很多,尤其是在那種特別悶熱的傍晚,會更多,這些小傢伙們都從地底下爬出來。有時候每到傍晚,有些貓呀狗呀,自己也去找,和人們一樣,每棵樹的轉圈,也是挺有趣的

    可能南方有些人們,看到這些,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人喜歡吃蟲子呢?不過說真的,我們那裡經常吃,忘記說了,我是河北人,尤其是油炸之後,那味道,沒得說!香嫩可口!我還記得,我家以前養的一隻貓,因為得了某種病吧,吃得特別少,有天我們我們就把抓回來的知了猴餵給它吃,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這傢伙竟然吃上癮了,體重也是一路飆升,後來它不甘心這樣,竟然每天晚上自己出去找著吃

    下面來說說,製作這道美食的步驟,其實挺簡單的

    晚上捉到它們之後,首先先挑選一下有沒有下面這樣的

    如果有的話,就挑出來,只要有蛻皮明顯就可以拿出來,因為這種的就算炸出來,味道也會變得不好吃,所以最好剩下的都是下面這樣的

    挑選完成之後,然後把它們全部泡到鹽水裡面,泡一晚上,讓它們吐吐泥,第二天就全死了,然後用清水清洗它們一遍,之後就可以下鍋油炸了,只要炸熟就行,金黃色的就可以

    當然,你如果喜歡吃辣的呢,也可以放些辣椒進去

    最後出鍋!這就好了,現在想想還回味無窮呀!最後再來一張:

    有沒有流口水呢?

  • 6 # 農言著實

    小時候——這個時間定位指向的那段歲月,吃喝玩樂現在看來都顯的那麼的寒酸,矛盾的是長大後再去回味一番,不由得要咂吧幾下嘴唇!

    題目說的最好吃,對於我這種選擇困難症的高強度患者,實在無法選其一回答,略取代表性列舉一下。各位看官有耐心的話,往下看完吧!

    第一,取代甘蔗的玉米秸稈!

    真正的甘蔗那時是奢侈品,玉米成熟時,跟父母到地裡掰棒子,一般所結的玉米很小或者病變的秸稈都很甜。

    第二,冬天枝頭烘透的柿子。

    柿子一般摘回家溫水去掉澀味當水果吃,或者刮掉皮曬乾做柿餅。小時候還是喜歡吃被人留在枝頭的烘透的那種,水分、含糖量爆表,而且裡面的籽嚼起來很帶感。

    第三,最初的燒烤美味——烤地瓜。

    跟幾個小夥伴,在地瓜成熟的差不多的時候,到山間的不知道是誰家的地瓜地裡扒幾塊,然後用石頭圍起來做個爐子,找著枯樹枝點著後開始烤。

    烤出來的地瓜怎麼形容——敗絮其外,金玉其中!

    直到現在還是習慣吃半生不熟的地瓜。

    諸如托盤、桑葚、酸棗等以及螞蚱、知了猴、河裡的魚蝦泥鰍等不一一列舉了,主要是太多。

    第四,童年最好吃的吃食離不開媽媽的味道。

    地瓜和麵做的地瓜餅、糯米做的江米糕等有太多!

    媽媽的味道有很多,非要選最好吃?題主這簡直是對母愛的褻瀆好不好?我不要!

    分享兩款吧。

    老媽用麵粉和小白菜做的麵疙瘩湯。麵疙瘩就跟上面說的柿子籽一樣,好有嚼頭。

    冬天老媽用鏊子攤的煎餅,配上煎好的青魚。吃完的時候,用剩下的一口煎餅,擦擦鍋底的油吃下去,簡直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如開頭所說,小時候吃過的東西現在看來有些寒酸,到時至今日,吃什麼也沒有小時候的那個味兒了!你說這是不是一輩子的遺憾!

  • 7 # 七星老農

    小時候你在農村吃過最好的東西是什麼?

    春天早晨放牛時,去吃油茶樹葉上的蜜糖,採摘茶樹上的木瓜,木瓢兒吃

    大家可能年老點的人知道,在我們老家,每到春天,山上油茶樹上花兒遍野,蜜蜂成群結隊出來採蜜,早晨上山放牛時,油茶樹上的葉子花瓣上留下滴滴露水兒,小心奕奕把葉子摘下來,喝了那點露水兒,頓時會感覺到心中甜蜜蜜的,象喝了蜜糖水一樣,葉子上面其實是蜜蜂採摘花粉時留下的蜜糖了,味道兒超棒!

    小夥伴們一邊放牛,一邊拾柴,一邊喝油茶樹蜜糖露水,還一邊上油茶樹採摘白色的木瓜,木瓢帶回家中洗乾淨,用鹽水醃著吃,吃不完的再曬乾慢慢兒吃,甜甜的,酸酸的,感覺味道兒不錯。

    冬天上山挖野葛,夏天上山採摘毛粟

    野生毛粟與野葛都是一種澱粉含量較高的植物,味道甘甜,清涼解毒,野生毛粟類似於板栗,只是顆粒較小,多生長於大山之中,它屬於堅果類植物,保健效果非常不錯。

    而野生葛從山坡上挖回來洗乾淨以後,可以生吃,也可以把它磨成葛粉,沉澱,曬乾後儲存起來,想吃之時用開水把葛粉衝熟既可食用,小時候老農們都喜歡喝它,用來降心火。

    哈哈,那毛粟過去就是現摘現吃了,基本上沒有多餘的儲存了。

  • 8 # 月季正紅

    老孃舅是農村人,出生在60年代。那時農村常吃白米飯都很少,一般都和雜糧青菜混合起來煮。記得早上一般都吃番薯粥,中午番薯飯、土豆飯、晚上自制手拉麵、玉米糊。手拉麵一般和土豆煮,玉米糊一般和青菜煮。

    一、想起農村野草莓真好吃

    在當時,農村孩子只有填寶肚子就行,那時也沒有人下鄉買水果,農村孩子只會上山釆野果子吃。特別是四五月這個季節,農村山上的野草莓多了處,學校一放學就提著個小藍子上山釆野草莓,拿回家兄妹一起分著吃,嘴巴都吃得紅紅的,現在想起來都還感覺到草莓的甜味。

    二、小時候一到夏天,就有人到村裡來吆喝棒冰,棒冰最好吃

    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村裡便有人揹著棒冰箱吆喝“賣棒冰囉,賣棒冰囉”。這時,村上一大群孩子就會圍著賣棒冰的光添舌頭,哪個想吃棒冰時辰都難過,非哭著鬧著要爸爸媽媽買。那時棒冰才2分錢一塊,要知道那時2分錢可以買一盒火柴,可以點火一個月,不是孩子非要買,大人們一般自己是捨不得買棒冰吃的。一想起童年的棒冰真好吃,又冰涼又甜蜜,那時棒冰真的是全白糖和水做的。一個夏天能吃上幾次,所以現在起來都還特別好吃。

    三、豬肉最好吃

    那時農村窮,要想吃肉只有等過年。別說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可豬是買商品豬的,國家有任務,過年去買肉一個人只有一斤肉票。一家人五六斤肉過一大年,吃年飯時每個人只准吃一塊,這裡餘下的正月拜年客人吃。客人來了也是最多吃一塊,有的小孩子吵著要多吃,大人只好自己不吃了。

    這五六斤年肉最少要吃上三個月,期間還要用這個肉請師傅打農具,吃到最後剩下幾片肉了,媽媽會下面放乾菜上面放上肉,這樣看上去還是一碗肉。童年時的豬肉很珍貴,不比現在天天有肉吃還說肉不好吃,過去農村人買肉喜歡買肥的,精的或者脅骨根本沒有人要,說沒油水。

    過去,農村殺年豬,好的豬肉都買給國家,有的人家只留一個豬頭或者留塊紅頭肉,豬血當最好的,誰家殺豬家裡人豬血都吃不上,東家一碗西家一碗,鄰居隔壁都要送到,我們這裡叫“殺豬福”。所以,一想起來,就感覺那個時候的豬肉特別好吃。

    四、鹹帶魚特別好吃

    大家還記得農村的玉米糊嗎?吃玉米糊最好的菜就是鹹帶魚。記得小時候農村晚飯都是玉米糊,爸爸挑著柴火去城裡賣,回家的會買二條鹹帶魚回來,鹹帶魚又鹹又香,是吃玉米糊的好菜,媽媽夾給我一塊鹹帶魚,我把它放在玉米糊中間,帶魚的鹹味會滲透出來,玉米糊下帶魚特好吃。小時候好吃的怎麼好忘呢?我都一一記著呢。

  • 9 # 柳葉青青28260

    我是70後,那時侯農村生活條件艱苦,物資也很匱乏,能吃的東西不是很多。

    印象最深的是我媽炸的虎皮花生,我記得有一年收了一袋子花生,我爸怕老鼠盜吃了,當然更怕我們這些大老鼠貪吃,就吊在堂屋的木樑上,貯存起來當來年的種子。可架不住我們想吃啊,我媽就趁我們上學的空兒剝了半碗花生豆給我們做虎皮花生吃,那種又香又酥的味道直到現在都讓人回味無窮。

    有一種蘋果叫國光蘋果,我爸有一位特別要好的朋友家裡有蘋果園,每年到蘋果豐收的季節,都會給我們家送一些鳥叨吃過的或是外觀不好看的,賣不上價兒的這種,不過我們照樣吃得津津有味!

    還有一種食品叫江米糕,就跟現在的薯片那樣的,不過要比薯片大些,商販們用架子車拉著在村子裡叫賣,我們一分錢就買一片,我已經好多年沒見過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太多了,給孩子們講我小時候吃過的這些東西,他們根本不為所動,但在我心裡那是童年的一份記憶,對快樂往昔的一種回憶!

  • 10 # 豆逗你來了

    “小時候在農村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這個還真是值得人回憶,又讓我回味的問題哦!

    說什麼好呢?說起我們小時候,應該算是幸福的了吧,好吃的可多了。記得,我們小的時候,雖然,家裡並不富裕,但是粗茶淡飯還是有保障的。儘管家裡的人口是不少,但是,因為老實誠懇的父母的辛勤勞作,勤儉節約與精打細算,我們倒也從未有過缺衣少食的經歷。

    因為父母的細心呵護,我們的童年,其實過得還算是挺“安逸”的了。家裡餵養了一頭母豬,每年會下兩窩豬崽子,這些錢攢起來,正好就是我們幾個每年兩期的的學雜費了。家裡還會喂上兩頭肥豬,這就是家人的生活費了。那時候,還很少有豬飼料的,一般都是我們在外面找來野草如魚腥草、車前草、空心草、肉絲草、田草花、水咪子、老鼠草、牛尾巴草、地茄草、蝦米草、禾嫁佬、立二黃以及香樹葉、汗浸木葉,鹽津枝葉還有自己家坪前屋後種植的芭蕉葉、美人蕉葉等等,加上菜地裡種的蔬菜如大蘿蔔、小籽蘿蔔、白菜、泥白菜、絲瓜藤及老絲瓜、黃瓜藤及小黃瓜、南瓜、南瓜滕葉、空心菜、紅薯、紅薯藤葉、芋頭梗、辣椒枝葉、茄子枝葉、蛾眉豆枝葉等等。往往是當季有什麼就弄什麼,找集來各種各樣的野草與蔬菜,用鍘刀鍘碎了或者是用菜刀剁碎了,入一個專門煮豬潲的大鐵鍋裡面,倒一升米,添滿水,混勻了,蓋上蓋,煮上個把小時,再加上幾瓢稻米糠,拌勻了,再燜上個把小時,最後才舀出來,放在一個大的豬食桶裡,稍涼會,提去倒在豬食槽裡,豬兒們吃得可歡了,趴腿站著,伸長脖子有節奏地大口大口的啃食著,一會又低下頭,津津有味的吸著汁水,吃飽喝足了,它們就不叫喚了,都乖乖躺下睡大覺,有時還會打著呼嚕呢。這樣的豬要喂上大半年甚至是一年,才能出欄的,不像是現在,都是喂飼料的豬,飼餵上約四個月,就可以出欄了。

    但是那時候的豬肉確實是香啊。我們一年也難得吃上幾回豬肉的,除了過年、端午節、中秋節,以及家裡來客人時,會有點豬肉吃,其餘時間是很少有打打牙祭的。一般也就是青辣椒炒豬肉,或者是胡蘿蔔炒豬肉,白蘿蔔炒豬肉也不錯的,還有就是熟地紅棗燉豬肉、蘿蔔燉豬肉等等,雖然做法有些簡單,配料也比較單一,味道絕對是一流的,就連過年時自家吊掛在灶臺上燻烤的臘肉,也是格外的香醇,吃不膩的。(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鄉里人家,一般都會喂上一群約十來只土雞,平時,它們就自己在外面找食吃,嫩草尖、菜葉子、小蟲子、稻穀粒,都是它們愛啄食的美味佳餚。早晚,我們就會餵食它們一些稻穀或者是米糠拌的剩飯剩菜等等,給它們加餐補充營養。一到天黑,它們就陸續歸巢了,要麼是進到雞zi裡面,要不就落(立)在欄杆上面,睡覺了。

    這樣的喂的雞,也得差不多一年,才能出賣或者是宰殺了來吃的。一般都是春天時,母雞不再下蛋了,賴抱了,迷糊了,就會給準備一窩受精蛋,讓母雞抱窩。它整日的趴在那窩蛋上孵化,偶爾也會出窩來找點吃的,以補充陽氣與體力。這時候,我們就會趕緊給撒一大把稻穀粒,並放上一盆水,它吃完了,拉把一大坨的雞屎,就趕忙又回窩去接著孵了。一般都是孵化上個二十來天,就會聽見有小雞崽的嘰嘰嘰的叫聲了,你去看,已經有小雞崽孵化出來了。這時,母雞就會kokoko地叫著,伸開翅膀,圍著雞窩桶團團轉——護崽子,有時候,看到你去捉它的小雞崽子,它還會啄你呢,你得小心提防著它才是咯。

    小雞仔長得很慢的,“三個月,鴨一缽;三個月,雞一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並且,小雞仔是很容易生病的,常常會有拉白痢的,耷拉著腦袋,總是灌自制草藥也不見好,不幾天,就死掉了。到最後,長大成大雞,一窩二十來只的小雞崽,往往也只剩下那麼十來只甚至是更少的只是幾隻了。雞的成活率很低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個說法。

    自家餵養的土雞,可以炒著吃,雲耳炒雞肉;可以燉著吃,板栗燉雞、紅棗枸杞燉雞湯等等,味道真的是鮮美得很呀,細細品來,讓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我們坪前,還會有一個池塘,常常會餵養上一塘的魚兒,一般是以“四大家魚”為主,也還會有少量的扁扁的鯿魚、急性子的黃骨子魚等等,我們都是去田野或者是山上採割來一些立二黃、鐵瑪跟、肉瑪跟、牛筋草、油草子、蘆芒,有時候也會有芭蕉葉、紅薯葉、西瓜藤等等。你割了一籃子青草,站在塘基上,拿把草順勢往水裡一撒,立刻就會有魚兒游過來搶食,小嘴巴兒們吧嗒吧嗒的響,就像是人類吃麵條一樣,一尾魚叼起一根草,稍稍沉到水面下,只是一會兒功夫,就吞吃完了,然後拉出一節節柔軟的淡綠色的魚屎來,瓢在水塘裡,就又成了鯽魚、鯉魚等等的美味食餌。

    一兩年餵養下來,魚兒們一般也就四、五斤左右吧。主要還是草魚,活蹦亂跳的草魚,宰殺了,劃割成一塊一塊的,先用食鹽醃了,放豆豉蒸著吃,是最好吃的,原汁原味,味道很醇厚鮮香。當然,也可以煮著吃,要是比較多,一時吃不完,就可以先醃製了,再放在灶臺上燻烤成臘魚,隨便什麼時候,拿出一塊來蒸著吃,另有一番風味。

    有時候,從外邊回家來,太晚了,沒有趕上飯點,菜沒有了,母親會從積攢的雞蛋裡面,拿出來兩個,敲破了,入碗裡,攪一攪,再切點薑絲與蔥花,或是舀兩勺清油(山茶油),開個蛋花湯,要不就是用豬油炒個蛋炒飯,別提多香了。

    水果?

    那時候,我們家的水果可是多得讓很多的小夥伴們也羨慕的。屋前有幾棵不同種的柚子(好吃的又大又圓的柚子與較大較橢圓的;以及相對又小又圓的酸柚子)樹,石榴樹、枇杷樹、高子樹(與柿子有些類似),各種桃樹(毛桃與夏至桃)與李樹(鮮果李與石灰李),屋旁邊有葡萄架、板栗樹;屋子後面還有雞爪蓮、香椿樹;坡裡還有一坡的桔子樹及幾棵梨樹,山上還有幾棵大的楊梅樹;甚至,在老房子那兒,還有幾株酸棗樹與一棵很少見的調羹籽樹。(就是一棵高高大大的五指掌形的大樹葉的樹上,會接出來一種極像湯勺的果子,薄薄的,透亮的,如勺子般彎曲的曲線形狀,裡面會粘著僅有的一粒籽兒,如豌豆粒兒一般,到了秋天成熟的季節,每當有風吹過,那“小勺兒”就會隨風飄落 ,我們就會在又高又直的樹周邊的草叢裡,仔細的找尋,如果能找到幾片,小心的捏下來這把勺兒正中間緊緊粘連的這粒籽兒,鄭重的放進嘴裡,用心細細的品嚐,十分的香,會讓你口齒留香,意猶未盡,久久不能忘懷。)

    野果子?

    當然也不少啊!我最愛吃的是烏泡子,就是一樹樹伸展開的帶刺的灌木上,春天時會開出小白花兒,結出手指頭大的果果,先是灰不溜秋的顏色,接著是淡黃色了,最後,插秧季節成熟時,就是誘人的鮮紅色的了。酸酸甜甜的,真的很好吃呀,比草莓還好吃呢,純野生的,原生態,無汙染的,鮮美多汁,太好吃了。我們總是會採摘上一些,拿袋子裝了,洗洗乾淨了,一顆一顆,不停地往嘴巴里送。這個,山野地頭,到處都有,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兒,看見了,一般都會停下手裡的活兒,採摘一把,吹吹乾淨,吃上一會,壓壓饞蟲。

    一到秋天,除了點綴在山間的幾株野柿子樹(核大肉少,我們偶爾才會吃吃。)最讓我們興奮的,莫過於是還這漫山遍野的毛栗子(與板栗相類似)了。這種野栗子,春天開花,秋天成熟。花毛茸茸的,像極一條條的毛毛蟲,不過,不用害怕,因為是淺色的,一看就知道不是毛毛蟲啦。花兒謝後,會結出一個個的小球兒,先是柔軟的刺,慢慢長大了,就是鋒利的刺了,等完全成熟了,就會裂開了,露出來裡面的種子,是黑褐色的,摳一粒出來,用指甲剝掉包裹的一層皮,裡面的肉,是金黃色的,吃一粒,又香又脆,絕對美味呀。其實,在毛栗子還沒有完全成熟時,裡面的果(種子)肉,也是可以吃的,並不會苦澀的,相反是鮮嫩爽口、又甜又脆的,是另外的一種風味。毛慄球裡面包裹的種子,一般是一粒的、兩粒的,三粒的都有,有時候還會有七、八甚至是上十粒的,我們叫這種做“茶盤球子”。不過,這種反而不如粒數少的好,因為有些排列雜亂,籽粒也相對小一些,肉比較少。最好的,莫過於還是三粒籽兒的,有時候,也會有一粒大大的籽兒的,讓我們有一些小激動。毛栗子一般都是用剪刀夾回來,再用剪刀夾著剝開,摳出來裡面的種子,或是咬掉皮生嚼了吃,或者是煮熟了吃,有時候還會連刺整個的放進火坑裡,烤來吃,熱乎乎的,冒著熱氣,香味濃郁,可是容易上火,因此,也就燒烤吃的少了。

    山上還會有藤梨子,也就是現在熱銷的營養水果——獼猴桃。這個,相信沒幾個人不愛吃的吧?春天開著一串串的白花兒,結的果兒要麼是圓圓的,要不就是橢圓的,正好一拳頭大小,灰不溜秋的,很是可愛。生時澀口,成熟了,就是香郁濃厚了,自然成熟的,清香得很,不似現在滿大街的獼猴桃,都是催熟的,要不就是沒有熟,吃不得,要麼就是熟爛了,一股子怪味,常常沒法下嘴。

    至於還有那些山野田邊的眾多其它野果,如油茶樹上的茶片、茶苞,樹上的吊茄子,山上的牛奶籽籽、紫黑色的碎米籽兒、紅色的金剛籽兒 ,帶刺的糖罐子(也就是學名叫金櫻子的,可以用來泡酒的),紫色的地茄子,還有那些隨處可見刺嫩梢、紫色的樹莓、鮮紅的刺莓、紅色的蛇烏泡以及可愛的燈籠果,另外還有婁茅根以及挖不出的冷飯坨(學名就是土茯苓)等等,我們向來都是不屑一顧的,最多是拿來玩一玩而已。

    零食?也有呀。

    雖然不能跟現在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的商品相比,但是也有些貨真價實的食品啦。小時候,勤勞的父母種植了一些菜,除了自己吃的,以及餵豬的,還會有一些多的,就會拿去集市上出賣,然後,回家來時,常常會帶回來或是幾支香蕉,或者是幾個包子、油坨、油餃的,打發我們幾個望眼欲穿的小子們,我最喜歡吃的算是油餃了,還是一個字:香!並且有嚼勁。

    至於雪糕、綠豆冰棒,這些在當時都算是“奢侈品”啦,一般人家的小孩子,只能是偶爾“涼爽涼爽”的啦。還有那種小圓餅子,有時候,肚子餓了,也會買來解解饞,好香啊。

    哎,彷彿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又看見了那些似乎是觸手可及的原生態的美味呀,至於,你一定要說出最好吃的是什麼?我也不好說呀!你們說呢?是不是呀?!不說了,想想又要咽口水了。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林則徐沒有銷燬鴉片,英國人會發動侵華戰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