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兵器研究所
-
2 # 讀書芽聊情感
我是讀書芽,我來回答。
拿破崙滑鐵盧戰役失敗這個鍋,讀書芽認為,拿破崙和格魯希都不應該來背。成敗都有偶然和必然的共同作用。如果一定要找一個人來承擔責任,拿破崙作為三軍統帥,擔此罪責沒有懸念。
先簡介一下。滑鐵盧戰役:1815年6月18日,英普聯軍與法軍在布魯塞爾南部的滑鐵盧鎮進行的一次會戰。背景:法國大革命成就了拿破崙,他建立起一個新的,廣受法華人民喜愛的帝國。但是保皇派舊勢力一直沒有放棄復辟的野心。同時,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也屢與拿破崙作戰,試圖趕他下臺。滑鐵盧戰役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雖然前幾次最終獲勝,但唯有這一次,拿破崙失敗,也是徹底失敗。可以說拿破崙是腹背受敵。他最終在一個孤島上死去。
參與反法戰役的敵方聯盟中,有英軍、普魯士軍、奧地利軍和俄軍。前三方集結推進,俄國作為後備軍團也在慢慢推進。法帝國形勢危急!拿破崙看清了這一點,而法國內部的爭鬥仍在繼續。他們對拿破崙的請戰不屑一顧,疑心他是為自己政治權利而急火攻心,甚至不惜把拿破崙“交出去”。
大敵壓境,時間不允許猶豫!這樣,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為了王位,為了身後的祖國,為了惶恐不安的人民,拿破崙果斷出征。經過周密細緻佈署,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為避免普魯士軍隊與英軍會合,他抽掉一部分軍隊密切跟蹤那支普魯士軍隊。負責跟蹤追擊部隊的指揮是格魯希元帥。
滑鐵盧戰役前,一直下暴雨。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前一天,他本來可以與友軍會合,而當天早晨,太陽也已經升起。但是他沒有釋出任何命令,等到他下令格魯希追擊普魯士軍隊時,為時已晚。普軍迅速與英軍會合,拿破崙七萬部隊,不敵近十二萬聯軍。自此,拿破崙敗局難以挽回。
拿破崙沒有及時下令的原因,據《拿破崙傳》一書中說,有兩個。一是,他上午有機會下達命令,但是下午才下令進攻,他說這樣才能在較硬的地面上架炮;二是他以為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已死,敵軍無法集結,自己七萬大軍可以獨自打敗英軍。其實是對方首領並沒有死,而是迅速與英軍會師。
錯誤的估計,造成不可挽回的失敗。
書中描述,在這次戰役事前事中,拿破崙已經顯得瞻前顧後,猶豫不前,屢失戰機。有分析說他太急於求成,低估了敵人的能力。如果當初把格魯希留在身邊,情況應該就好得多。
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應該算在格魯希頭上。如果他當時能夠預估形勢,及時與皇帝會合,情況就會完全不同。讀書芽認為,如果深究,拿破崙戰前的猶豫狀態有多個成因,或者以“情況不明,內外交困”這個說法來為他解釋,也不為過。但是,大帥職責,事關國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沒有無辜一說。這很無奈。
斯蒂芬。茨威格的傳記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開頭一段,有這樣一句:——命運之線在瞬息之間是掌握在一個窩囊廢的手中。
這其實更象是對格魯希的控訴。讀書芽認為,這似乎有點感情偏重,或者說太過武斷。儘管我們也都很熱愛拿破崙這位大英雄,不想說這完全是拿破崙一人之過。
試想,如果當時格魯希被普魯士軍隊拖住無法脫身,如果敵方運用攻心術傳遞錯誤資訊。這一切,都足以擊敗這位自信滿滿的強者。因為一開始的情況就是,拿破崙沒有任何後援!時間急迫,只有冒險。拿破崙把一切賭在了周密佈署上。他反覆斟酌,並事先預想所有可能會出現的危險。
如果以這個思路去看,滑鐵盧戰役的失敗,讓格魯希背這個鍋,還是說得過去。畢竟,為皇帝分憂就是臣子的本分。但是,主帥的職責,一定是大過這位將軍。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大篇幅分析了格魯希的性格和處事作風,認為他“只不過是一個忠誠可靠,正直勇敢和實事求是的普通人”。堅定認為就是他害了大英雄。
既然如此,即便是無可奈何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導致的失敗,讓一個如此的普通人來背這個鍋,實在說不過去!
因此,滑鐵盧戰役失敗,這個鍋,不應該格魯希來背。既然歷史選擇了他揹負這個責任,也足見拿破崙在世人心中的魅力!
-
3 # 史海泛讀
拿破崙為何兵敗滑鐵盧?這個話題經久不衰,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是因為拿破崙手下的將軍格魯希沒能及時趕到戰場導致的,這個觀點沒有抓到核心問題。一場戰役的成敗,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簡單聊聊對滑鐵盧戰役的一些看法。
歷史背景1814年4月,在英國、普魯士、奧地利、俄國和瑞典組成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進攻下,在萊比錫戰役勝利後,攻入法國本土,拿破崙被迫宣佈退位,根據雙方簽訂的停戰協議。拿破崙得以保留皇帝的稱號,體面地退位,但是需要被囚禁在地中海的厄爾巴島。拿破崙退位後,波旁王朝復辟。被囚禁在厄爾巴島的拿破崙並沒有失去雄心,他在等待著一個時機。正當反法同盟各國在維也納會議上因為分贓不均,要大打出手的時候,拿破崙認為自己的時機已經到了。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趁著看守他的將領放鬆警惕離開之時,率領忠心耿耿跟他一起來到厄爾巴島的部分士兵,乘坐偽裝過的軍艦,在法國南部登陸。憑藉其過去的崇高威望,迅速收編了一批軍隊,隨後進軍巴黎,建立了歷史上被稱為“百日王朝”的政權。正在維也納會議上爭吵不休的反法同盟各國,在震驚之餘迅速組織了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決定在反法同盟軍全部匯合之前先發制人,各個擊破,準備先擊敗在荷蘭的英國荷蘭聯軍和普魯士軍隊。拿破崙親自率軍北上,赫赫有名的滑鐵盧戰役開始了。▲拿破崙從厄爾巴島回到法國受到熱烈歡迎
戰役概況整個滑鐵盧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利尼戰役,第二階段是滑鐵盧戰役。這兩場戰役的結果是一勝一敗。利尼戰役是打勝了,但滑鐵盧戰役失敗了,利尼戰役看似打勝了,但並沒有達到拿破崙原先的戰略目標。拿破崙原先的戰略目標是在此戰役中徹底擊潰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然後再調頭去攻打威靈頓公爵的軍隊,採取的仍然是拿破崙擅長的各個擊破的戰術。但是利尼戰役並沒有達到上述戰略目的,其結果就直接導致後來的滑鐵盧戰役的戰略被動。(限於篇幅本文不具體描述戰役經過)一場戰役能否取得勝利,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一般的將領進行指揮,需要同時達到三個條件才能獲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優秀的將領指揮一場戰役,想要獲得勝利,達到其中的兩個條件就可以獲得勝利;天才的軍事將領,指揮一場戰役,只要達到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獲得戰役的勝利。拿破崙屬於最後一種天才的將領,但是在滑鐵盧戰役中,三個條件他一個都沒有到達,所以即便他軍事指揮才能再優秀,最終也只能遭到失敗。▲滑鐵盧戰場
失敗原因三:滑鐵盧戰役前戰場下了大暴雨戰場條件惡劣(沒有有利“天時”)滑鐵盧戰役的前一天,當地下了一場特大暴雨。滑鐵盧地區是大片的農田,而特大暴雨造成的結果就是,農田全部都變成了爛泥地。這給法軍的行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法軍士兵在爛泥地裡行進,腳深深地埋入爛泥地到膝蓋為止,大炮等重型的武器運送非常的困難。騎兵部隊也無法在這種爛泥地裡進行快速的突擊。滑鐵盧戰役開始的當天,由於前一天的暴雨導致爛泥遍地,法軍的大炮開火後,炮車會全部都陷入到了爛泥地中。原本9點開始進攻的時間被迫推遲了整整4個小時,等到下午1點才發動進攻。因為要等到地面比較乾燥才有利於大炮開火。這使得滑鐵盧戰役中法軍白白損失了4個小時的戰鬥時間。當時的大炮都是實心彈,因為戰場上爛泥遍地,法軍發出去的炮彈很多都陷在了爛泥地裡,沒有發揮出火炮的威力。而英國軍隊這時在山上固守,處於一個以逸待勞的狀態。因為天氣的原因造成法軍大炮無法發揮原有的威力,使得法軍的攻勢大大減弱。▲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拿破崙再次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
總結: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的失敗,不能單單歸結于格魯希沒能及時趕回滑鐵盧戰場,格魯希的缺席只是戰役失敗的其中一個的因素而已。即便格魯希能在最後關頭趕到,趕到時法軍主力都已經呈現潰敗之勢也已經無力挽回大局。單次戰鬥的勝利並不能解決整場戰役的失敗。因為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的利尼戰役中,由於內伊元帥的膽怯和失誤,導致法軍沒有能徹底擊潰普魯士軍隊,才使拿破崙不得不分兵去對付普魯士軍隊。因為這件事在利尼戰役結束後,雖然戰場上法軍獲得了勝利,但拿破崙仍然對內伊元帥破口大罵,說他毀掉了法蘭西。由此可見,其實拿破崙心裡對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心知肚明,而內伊元帥又是誰任命的呢?
-
4 # 折緣
要弄清楚拿破崙兵敗滑鐵盧這個鍋應不應該讓格魯希來背,只需要認真梳理一番正常戰役即可。
激戰四臂村滑鐵盧在今天的比利時境內,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離法國邊境不遠。滑鐵盧的主戰場是一片山谷,山坡平緩,南北有兩座山。在山嶺附近有烏古蒙和聖拉艾等幾座莊園。
法國通往布魯塞爾的公路經過這裡,因而當法軍要想北上進入布魯塞爾時,這些山嶺和莊園就會成為他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在這裡爆發的滑鐵盧的基本輪廓是這樣的:
法軍在總體上處於進攻態勢,先是攻擊威靈頓的右翼,企圖將威靈頓的預備隊吸引到這一方向,然後再向其左翼發動全面進攻,但這一目的未能實現;接著法軍向威靈頓的中路發動猛烈的騎兵衝鋒,進攻失利;繼而是普魯士軍隊抵達戰爭,拿破崙出動近衛軍發動了最後的猛攻,也未成功,隨後遭遇失敗。當然,除了這些主要戰事外,還有法軍攻打烏古蒙和聖拉艾莊園的戰鬥。
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的對手是英軍將領威靈頓公爵,他們倆以前從未交手過。威靈頓是公爵封號,他原名叫阿瑟·韋斯利。阿瑟在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上學的時候是出了名的笨蛋,連他母親都當著他的面吐槽:“我這個笨兒子以後能幹什麼呢?”
然而這個公認笨蛋從軍以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幹,接二連三打勝仗,被公認是與拿破崙齊名的大軍事家。當時曾有人為他們倆未能在戰場上交過手而感到遺憾,但沒過多久,這一遺憾就不存在了。
1815年2月,拿破崙帶領千餘人從流放地厄爾巴島返回法國.很快就組織了一支超過30萬人的大軍,但反法聯盟的軍隊人數更多,準備動員70萬大軍對拿破崙開戰。考慮到雙方兵力懸殊,拿破崙決定先發制人,趁對手的軍隊還沒集結號就主動出擊,進軍比利時,打敗駐紮在那裡的英軍和普魯士軍隊。
因為要留兵在國內,拿破崙能夠調出來作戰的軍隊只有12萬,但他卻要對付威靈頓的9萬英軍和布呂歇爾的12萬普軍。而且戰事一旦拖延,就會有21萬的奧地利軍隊和15萬俄軍趕來參戰。拿破崙是個機動作戰大師,目前的任務是要在英軍和普軍會合前將他們各個擊破。所以說,對於拿破崙而言亞歷山大,時間緊任務重。
拿破崙出動的這支法軍叫做“北方軍團”,士兵素質極佳,基本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不過協助他指揮作戰的元帥人選卻不理想。以前所依仗的元帥大多不肯出山,為了即將開始的大戰,拿破崙只能選擇了我們這個問題的主角——格魯希。
格魯希這個人在軍事上可以說毫無建樹,完全可以用“平庸”兩個字來形容他,但這個傢伙十分幸運,身經百戰都活了下來,還順利熬到了軍官的最高軍階。攤上這麼個平庸元帥其實也不算最壞,更壞的是,他手下還有另外一位頭腦不冷靜,但作戰十分勇猛的元帥——內伊。
其實相對於普軍和英軍而言,除了兵力不佔優勢外,其他兩軍的實力是不如法軍的。布呂歇爾的普軍雖然兵力最多,但基本都是缺乏經驗的新兵,他們一般只會有兩種動作“一哄而上,或者,一鬨而下”。而威靈頓的英軍,實際上是英荷聯軍,荷蘭兵4萬,剩下的的幾萬英軍才是此次作戰的核心力量。
6月14日,法軍逼近邊境,第二天,法軍與普軍接觸。普軍在略作抵抗後退卻,但退得並不太遠,在沿途的村莊中守衛。英荷聯軍在普軍西面。兩支軍隊之間有個位於十字路口的村子叫做四臂村。如果這個村子被法軍佔領,威靈頓的軍隊就會被分割,無法援救普軍。
6月16日凌晨,拿破崙派內伊帶1.4萬人去佔領四臂村,以便他本人去不遠的利尼村與普軍交戰。拿破崙的計劃是在打敗普軍後再回過頭來對付英軍。
然而,讓拿破崙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前一天有一支4000人的荷蘭軍已搶先進入四臂村。16日上午,拿破崙又派了更多人去增援內伊,使得攻打四臂村的軍隊規模達到了4萬多人。這樣雄厚的兵力完全可以打垮幾千人的對手,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內伊什麼也沒做。後來他解釋說是在等候拿破崙的命令......實際上人家拿皇已經給他明確的指令!!!在內伊無所作為之時,威靈頓率援軍在上午10點趕到四臂村,法軍則在村子南邊重兵雲集。
這天下午,在利尼村,拿破崙親自指揮7萬多法軍迎戰8萬多普軍,法軍沒有全部用於作戰,留下一支2.2萬人的預備隊,由埃爾隆指揮。利尼的戰鬥先打響,在法軍大炮的轟擊下,普軍傷亡很大。不過,法軍步兵的進攻卻不順利,普軍頑強防守。拿破崙派人送命令給內伊,要求他立即滾過來襲擊普軍側後。
拿破崙以為四臂村已經被內伊佔領了,所以才會下這個命令,然而四臂村根本還在敵人手中,自然內伊不會來增援,好坑爹的內伊啊!
當然,法軍還有埃爾隆的預備隊可用,但這支部隊先奉命支援內伊,後又接到新命令返回拿破崙這邊,在途中又遇到內伊派的傳令兵,要求他立刻回四臂村,天了嚕,時間這麼緊,任務這麼重,埃爾隆這支2萬多人大軍整個上午就在兩個戰場之間奔波忙碌了一天,一點用處也沒有。
拿破崙儘管得不到援助,但他還是旗開得勝。在利尼初戰告捷,他出動軍隊猛攻,佔領了普軍據守的村莊。為挽回敗局,布呂歇爾親自帶領騎兵衝鋒,卻被打下了馬。法軍騎兵從他身旁衝過,他的副官用斗篷遮蓋他身上的勳章和綬帶,掩飾他的身份。法國騎兵沒有認出他,混亂之中布呂歇爾被救走。普軍雖然被擊敗,但主力尚存。如果埃爾隆的預備隊能再關鍵時刻趕來夾擊嗎,普軍或許會全軍覆沒,所以,滑鐵盧的第一個鍋,應該是內伊來背,接著的是埃爾隆!
說到內伊,就不得不說他對四臂村發起的進攻。四臂村只有4000荷軍,加上威靈頓帶來的4000援軍,雖然兵力不多,但是威靈頓擅長防禦戰,所以作戰時精心選擇了有利地形,四臂村由此打成了一場防禦戰。
英軍步兵迎擊法軍騎兵、步兵和炮兵的交替進攻。法軍胸甲騎兵多次衝鋒,英軍橫隊不斷轉換方陣阻擋。同時還有攻打村內石屋的攻堅戰。雙方不斷有援軍抵達,戰鬥持續到天黑,威靈頓以少於敵人的兵力守住了四臂村。
拿破崙把16日發生的這兩場戰鬥說成是法軍大捷,在報紙上報道,讓巴黎人歡欣鼓舞。而威林頓則在第二天上午下令部隊撤往滑鐵盧的生約翰山嶺,這裡可以俯視下面的山谷,適於防禦戰。拿破崙命令格魯希率領四分之一的法軍、3萬多人去追擊普軍,但格魯希卻捕捉不到普軍的蹤影,真是坑爹!
據守烏古蒙6月17日,兩軍剩下的15萬人在滑鐵盧山谷過夜,雙方兵力相近,法軍略佔優勢,但是在滑鐵盧戰場不遠處還有10萬普軍,而奉命追擊的格魯希卻跟丟了目標,從而使得普軍可能隨時會來增援,拿破崙必須在普軍達到之前擊敗威林頓!就整體而言,法軍素質要高於對手,火力也要強於對手,(火炮多)。只要在普軍到達戰場前擊敗威林頓,那麼拿破崙完全能贏得這場戰爭!
在滑鐵盧山嶺的半山腰上坐落著聖拉艾莊園,要想攻上山嶺,必須先攻佔這座莊園。山嶺另一側還有一座烏古蒙莊園,有石牆環繞,是個更難攻的要塞。18日早晨,威林頓視察了陣地,命令在烏古蒙莊園的圍牆上鑿出更多槍眼,並調了兩千名士兵前來守衛。
這天下午,由於前一天下雨,地面太潮溼,不利於炮擊,拿破崙決定等幾個小時,讓地面乾燥一些。但他的參謀長建議儘早進攻,免得普軍前來增援。拿破崙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普軍已經被打敗,一時間恢復不了元氣,況且還有格魯希在牽制普軍(這是有多麼信任格魯希呀!)
中午時分,拿破崙發動進攻。戰鬥首先在烏古蒙莊園打響,這裡是威靈頓的右翼。拿破崙推斷,戰鬥開始後,威靈頓回從山頂抽調兵力增援烏古蒙,這樣就可對中路發動總攻,奪取山嶺。進攻烏古蒙的法軍指揮官是拿破崙的弟弟熱羅姆。他擁有法軍最精銳的一個步兵師,有近7000人。熱羅姆一心想攻佔烏古蒙,將全部兵力投入戰鬥,感到兵力不足後請求增援。結果攻打烏古蒙的戰鬥不但沒能吸引威靈頓的兵力,反而牽制了大量法軍。熱羅姆軍在烏爾蒙狹小的空間裡傷亡慘重,守軍“發射的暴風雨般的槍彈真是毀天滅地,草地很快被法軍的死屍覆蓋”。法軍多次衝鋒,每次都被槍眼裡射出的滑膛槍彈打退,因為距離近,命中率很高。
下午1點,拿破崙命令用大炮轟擊威林頓在山嶺的主陣地。“80門大炮一同發射,震耳欲聾,整個山谷滿是濃煙”。為減少傷亡,威靈頓將士兵部署在背坡的地方。這次炮擊讓人毛骨悚然,但傷亡不大。英軍步兵要麼臥倒,要麼坐著,而且厚厚的爛泥也削弱了炮火的威力。
更糟糕的是,格魯希的3萬多人幫不上忙,他終於找到了普軍的後衛部隊,卻放過了普軍的主力。這時普軍主力開始向戰場運動。拿破崙直到有一支強大的普軍在接近他的右翼,臨時抽調了一萬多人去堵截。就這樣戰役開始不久,他的兵力已被分散。但他依然很自信能再普軍入場前殲滅英軍,因為他覺得還能依靠尚未參戰的埃爾隆的預備隊。
不久火炮停止了射擊,近兩萬法軍步兵準備就緒。戰鼓敲響,鮮豔的鷹旗迎風招展。埃爾隆軍的四個縱隊開始攻擊威靈頓的左翼,這是英荷聯軍防守較薄弱的地方。法軍在這裡遇到了當時殺傷力最強的武器——散彈。
這種近距離武器對陣型密集的敵人很有效,值得法軍慶幸的是對手的炮不多,但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法軍在穿過山谷快到山頂時,縱隊改為橫隊。山頂上一個旅的荷蘭士兵開始射擊,法軍開槍還擊,驅散了這個旅的大部,在山頂爆發了激戰,英軍各個步兵對不遠處的敵人齊射。雙方呼喊、咆哮、滑膛槍響個不停,成千上萬人在爭奪山頂。法軍人數的優勢發揮了作用,眼看就要控制山嶺。
在此危急時刻,英軍的騎兵開始衝鋒。這次有2000多英軍騎兵在山嶺上衝鋒,最左面的是蘇格蘭皇家騎兵。他們全是重騎兵,騎著高頭大馬,裝備重劍。這是一種劍刃筆直的利器,即可刺殺,也可劈砍。於輕騎兵用的馬刀不同。騎兵衝鋒時十分壯觀。
為對付騎兵,法軍迅速改為方陣,但在短時間改變陣型很困難。混戰中法軍的鷹旗被繳獲。英軍重騎兵的衝鋒打亂了埃爾隆軍的攻勢,騎兵在凌亂的步兵佇列恣意劈砍。法軍開始撤退,在撤退時他們努力組成方陣以自衛。
這時在烏古蒙的守軍遇到了危機。下午三四點鐘,法軍工兵用斧頭砍開莊園的北門,法軍衝了進去。拿破崙得知在烏古蒙進攻受阻,命令調榴彈炮前去攻擊。莊園內的戰鬥又激烈起來,圍牆被猛烈的炮火打倒。
法軍受挫本應在滑鐵盧山嶺堅守的英荷聯軍有不少人撤出了戰場,有些傷員奉命回後方,也有人是押送俘虜去布魯塞爾,不過也有人士逃離戰場。在對面法軍陣地上,內伊元帥目睹敵軍有成群的人脫離戰場,他從中看到了法軍勝利的希望。他覺得不能讓敵人就這樣不受騷擾輕鬆撤退,於是命令法軍騎兵衝鋒。
這是完全錯誤的判斷!
聽從內伊的指揮,先是5000騎兵衝鋒,其中有穿戴頭盔、胸甲的重騎兵。騎兵的衝鋒十分壯觀,看起來誰也擋不住這恐怖的大群騎兵的猛衝。法軍騎兵“像閃電一般”黑壓壓地衝向山頂,但英軍沒有逃跑,而是組成20多個方陣!英軍方陣殘酷無情的齊射消解了騎兵的衝擊力。
騎兵退了下來,法軍把炮兵調到前沿,向英軍的方陣轟擊,使得方陣一時間成了前沿救護所。炮擊之後,內伊堅持用騎兵衝鋒!但他一個方陣也沒有突破,卻仍率領騎兵一次次衝上山,並要求更多的騎兵加入!
在烏古蒙附近待命的一個槍騎兵旅,也被內伊命令參加這種瘋狂的衝鋒。結果讓半個旅都倒在了戰場上。騎兵衝鋒大約持續了兩個小時,結果是,法軍大部分騎兵都損失在了這一次毫無意義的衝鋒之中!然而在遠處觀戰的拿破崙,卻沒有對此做任何干預。
內伊如果多用火炮,或許能突破英軍的方陣,要是用步兵也能打擊這些方陣,搞不懂為毛要用騎兵啊!
下午晚些的時候,內伊終於改變戰術,命令8000步兵去攻擊英軍方陣。為迎擊法軍步兵,英軍的方陣變換成四排橫隊。這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步兵橫隊,不如兩排橫隊活力強,但在法軍騎兵再來時又可迅速轉換成方陣。法軍步兵排成攻擊縱隊前進,時間不長就被打敗。
法軍並非在所有戰線都未成功,對聖拉艾莊園的攻勢就取得了戰果。整個下午聖拉艾都在遭受圍攻。在進攻山嶺主陣地接連受挫後,內伊下令拔掉這個釘子。他集合了埃爾隆軍,還有騎兵和炮兵的配合,而守軍的彈藥已經不足。在太陽西沉的薄霧之中,法軍又一次發動進攻。這是一場苦戰,雙方激烈肉搏。由於守軍彈藥耗盡,士兵們不得不用刺刀、建和槍托於人數遠超於他們的敵人四殺,法軍損失慘重,但最終還是佔領了聖拉艾。
最後的潰敗威靈頓的中路部隊在密集的炮火下損失很大。但內伊感到法軍兵力不足,難以向山頂發起新的攻勢,於是給拿破崙送去急信,請求增援。拿破崙拒絕增援,說是無兵可派。當然,他還是有部隊可以呼叫的,這就是最後的預備隊——帝國近衛軍,這支部隊此時還完整無損。
到了傍晚時分,內伊下令炮擊,這時守軍感覺最艱難的時刻。雖然前面犯了好多次錯誤,看起來不著調的內伊,此刻的策略卻是對的,只要再來一次炮兵、騎兵和步兵的協同猛攻,他就能突破威靈頓已經很薄弱的防線,但拿破崙卻拒絕給他援兵。所以,內伊把最後的騎兵給消耗完了!
正是拿破崙的這一決定,錯過了他在這場艱難的戰爭中最後取得勝利的機會。
普軍來了!格魯希根本沒有拖住布呂歇爾,普軍主力來到普朗斯瓦努,經過一場近距離的肉搏戰,將法軍擊退出了村莊,普朗斯瓦努對於法軍來說位置十分關鍵,它處於戰線的後方,如果落入敵手,普軍就會長驅直入,切斷法軍的後路。
為了奪回村莊,拿破崙派出了青年近衛軍,屬於法國近衛軍中的一部分,裝備精良,作戰勇猛,有8個營4700多人。果然不愧是精銳,青年近衛軍很快衝進街巷,用刺刀趕走了普軍。
但是普軍不斷得到增援,發動反擊,青年近衛軍殊死搏鬥,但漸漸被打退。拿破崙又派了兩個營的老近衛軍支援村子裡苦戰的法軍。戰場態勢再次逆轉,法軍又佔了上風。
拿破崙動用了10個營的近衛軍用於抵擋普軍在普朗斯瓦努的進攻,還有11個營作為預備隊。法軍正在猛攻威靈頓的正面防線,已經打到接近山嶺的地方。內伊再次請求增援,這時拿破崙決定投入他最精銳的老近衛軍,去攻擊威靈頓已屢遭重創的戰線。
實際投入的老近衛軍有8個營5000多人。拿破崙親自率領近衛軍前進,一直走到山嶺下才將指揮權交給內伊,由他帶領衝向山嶺。勇猛的老近衛軍在重重炮火之間,抵達了山嶺的寬闊頂端,。他們一到達山頂就遭遇炮火的重創,接著是無情地齊射。敵人的兵力超過他們,而且距離太近,近衛軍無法組成橫隊,在隊形被打亂後退了下來。法軍中最後發動進攻的是近衛軍遞4獵團。在山頂他們遭到屠殺,被英軍的齊射打垮,拼命逃離恐怖的滑膛槍火力,他們的逃跑帶動了其他近衛軍也紛紛逃竄,突然之間,驍勇善戰的近衛軍土崩瓦解。
在現場觀戰的拿破崙看到近衛軍在逃跑,十分震動,而此時法軍內也各種喊著,整個戰場陷入恐慌氣氛,士兵們凌亂地逃跑。山頂的威靈頓脫下三角帽,揮舞了三次,讓英荷聯軍全線推進,自此,法軍敗局已定。
而格魯希沒有參加滑鐵盧戰場最後的決戰,畢竟他前期在找普軍,後期找到了也沒能拖住普軍,而是跟普軍後衛糾纏在了一起,普軍主力已經挺近到了滑鐵盧。
那麼,滑鐵盧這個大鍋,到底誰最應該背呢?
回覆列表
這個鍋其實還真不是格魯希來背……
1815年3月16日,拿破崙打贏了林尼會戰,擊敗了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格魯希是在16日夜裡11時,收到拿破崙的追進命令。命令要求格魯希派兩個騎兵軍——帕若爾軍和艾克賽爾曼斯軍追趕普魯士。但格魯希沒有被告知向哪個方向或者是否只追趕蒂勒曼一個。
上午11:30分,格魯希收到拿破崙的命令:
“率帕若爾和艾克賽爾曼斯將軍的輕騎兵軍,第四騎兵軍的輕騎兵師,泰斯特師,第三軍以及第四軍到讓布盧!派人向那慕爾,馬斯特裡赫特方向偵查,你需要追趕敵人,探明他們的路線並告訴我他們的行動,我將以此來推斷他們的全部計劃。我將參謀部移至四臂村——英華人早上還在此處;我們透過那慕爾路保持聯絡。如果敵人在那慕爾,寫信給查爾蒙特(Charlemont)第二軍區司令官,命他佔領該地。發現威靈頓和布呂歇爾的真正意圖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如何,讓你的兩個步兵軍緊密銜接,留出退路,騎兵穿插其中一邊隨時與各指揮部聯絡。”
拿破崙的命令非常明確:第一,格魯希要在讓布盧集中兵力;第二,他要沿那慕爾和馬斯特裡赫特方向偵查;第三,他需要尾隨普魯士撤退的線路,並試圖發現他們真正的意圖。收到命令的格魯希認為普魯士人很可能12個小時前就已經動身,雖然沒有明確的騎兵偵查報告,他認為敵人很可能沿那慕爾路撤退,如果繼續追趕他會與拿破崙主力部隊越來越遠,他請求與拿破崙一同到四臂村。拿破崙拒絕了他,重複了命令——找出普魯士撤退的路線,發現敵人立即進攻。
18日早上6點格魯希去信拿破崙:
“根據我目前收到的所有訊息、情報,我可以肯定的說普魯士正向布魯塞爾方向撤退,很可能在該地集結也可能與威靈頓會合並與我們再打一仗。帕若爾將軍來報說那慕爾已經沒有普魯士人。他推斷可能是普魯士第一軍,第二軍,二者分別向康拜(Corbais)和肖蒙(Chaumont)撤退。兩軍已經離開圖裡納並連夜趕路,多虧天公作美,他們可能走不了多遠。我即刻離開薩爾-瓦蘭向康拜和瓦夫爾推進,我將從這兩個地點其中之一給你進一步的訊息。”
10點,格魯希給拿破崙去了另一封信:
“我立即向您報告我收到的訊息,布呂歇爾第一,二,三軍正向布魯塞爾撤退。他們中有兩支可能會經過薩爾-瓦蘭或從其右邊走過。敵軍呈三路縱隊,多少有些齊頭並進。他們人數約有30,000,50-60門大炮……在我面前,有一夥普魯士人正朝著希謝(Chyse)平原前進,目的地應該是瓦夫爾以北的呂芬,他們似乎想在此集結與追兵交戰或伺機與威靈頓會合——他們的軍官是這麼說的。按照他們一貫的作風,16日離開戰場時就打算在布魯塞爾與英軍會合。
今夜我將在瓦夫爾集合全軍,橫在威靈頓(肯定會在您面前奪路而逃)和普魯士之間。我期待陛下您進一步指示,無論您讓我做什麼,我都會堅決執行!從瓦夫爾到希謝平原的道路十分難走,它泥濘不堪。我將沿維爾福德(Vilvoordt)路推進,會比任何一支經希謝平原的軍隊要快的到達布魯塞爾。”
11:30,滑鐵盧會戰爆發,格魯希的軍隊聽到了從聖讓山方向傳來的炮聲,熱拉爾,巴爾蒂(Baltus),瓦拉澤(Valaze)與格魯希臨時開會商議何去何從。
熱拉爾建議朝著炮聲前進,格魯希沒有同意下屬的建議,他表示服從皇帝陛下的命令:“皇帝昨天告訴我他會和威靈頓交戰,因此傳來炮聲一點也不奇怪!如果他需要我參加戰鬥,那麼他就不會把我派去追擊普魯士人,而自己獨自面對英華人。而且,如果我穿過那些被昨夜和早上的大雨浸透泥濘不堪的道路,即使我出現在戰場也為時晚矣。”
熱拉爾繼續勸說格魯希,他認為局勢已足夠明朗:——
“普魯士只有兩個選擇:向布魯塞爾推進或與威靈頓在聖讓山的兵力會合。無論是哪一個可能,出於謹慎和保險都應該朝著炮聲前進,因為如果普魯士向布魯塞爾挺進,那麼他們對戰鬥的影響甚微。但是如果……正相反,他們與威靈頓會合,那麼格魯希向炮聲前進便能阻止他們,即使不能也可以將他們的影響降到最低。”
會議氣氛緊張,巴爾蒂站在格魯希一邊,他認為“幾乎不可能在泥濘的道路上運送大炮還要趕到皇帝的陣地及時投入戰鬥。”但是瓦拉齊說他的工兵可以克服一切障礙,他支援熱拉爾。最後,熱拉爾失去耐心,他試圖用“責任感”來說服格魯希。
“元帥閣下,向著炮聲前進是你的責任!”
格魯希嚴厲的反駁了他,這也結束了爭論,“我的職責是服從皇帝的命令——追擊普魯士;接受你的建議就意味著違背皇帝的命令。”
會議快結束時,第二騎兵軍的副官帶來了艾克賽爾曼斯從新薩爾(Neuf Sart)送來的報告:
“(艾克賽爾曼斯)看到大規模的普魯士軍隊集結在瓦夫爾前,來人還說,所有情況顯示,敵人在昨夜和今早渡過了瓦夫爾橋打算接近英軍,艾克賽爾曼斯打算經奧蒂尼(Ottignies)推進至代勒河左岸。”
格魯希更加確信駁回熱拉爾建議的正確性,他告訴來人會親自下令艾克賽爾曼斯動身。
熱拉爾最後做了一次勸說嘗試,依舊無法說服格魯希調轉整個右翼,於是熱拉爾請求自己親自帶領第四軍過去。他建議第四軍朝著炮聲前進,而格魯希和剩下的軍隊繼續向瓦夫爾推進。但是這個建議仍然被格魯希所拒絕,格魯希認為將軍隊分隔在代勒河兩岸是不可原諒的錯誤,這兩支軍隊無論暴露哪一支另一支都無法支援對方,被暴露的一方將會被2,3倍於己的敵人殲滅。
結果法軍右翼只好繼續向瓦夫爾推進,格魯希對“下級無須提出行動計劃只需要服從上級命令”的觀點深信不疑,他認為回絕熱拉爾的提議是合情合理的。
其實公平的說,即便是此前格魯希被說服,按照熱拉爾的建議,命右翼朝著滑鐵盧的炮聲前進,那麼他也很難及時趕到戰場。從瓦蘭到普蘭西諾(Plancenoit)——比洛軍在滑鐵盧出現的地方——是必須渡過代勒河的,而且只能在穆思捷(Moustier)穿過北邊的橋樑,趕到普蘭西諾他需要走18英里(注:瓦蘭與普蘭西諾的直線距離要近得多,所以格魯希軍能聽到炮聲)。一個如格魯希所率軍隊這般規模的部隊,在當時的環境下行軍,平均時速大概為2英里,倘若格魯希12:00下令從瓦蘭出發,那麼到達普蘭西諾至少時夜裡9:00了,對滑鐵盧的戰鬥不會有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