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張騫和蘇武都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外交使臣,都曾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按說張騫雖然有溝通西域,拓展疆域之功勞但是蘇武出使匈奴幾十年沒有變節,在講究節和義的漢朝更應該獲得尊重才對。可是為什麼張騫被封博望侯,而蘇武僅僅被封為典屬國?

    其實這個我覺得並不複雜,無外乎帝王的認同感和獲封的時機差別而已。再說蘇武最後也在漢宣帝劉詢時期受封關內侯也是侯爵,並且從封地的關內和博望相比,關內侯是否更高階一些呢。

    張騫博望侯

    首先張騫的博望侯個人認為是實至名歸,這個沒有什麼疑慮。因為張騫初始之前是漢武帝的侍從郎官,首先比較親密和熟悉。

    最早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但是大月氏太慫已經西遷且不敢在和匈奴交戰。雖然沒有達到軍事目的,但是漢朝使者第一次“鑿穿”了西域詳細瞭解了西域和匈奴右翼的風土人情和地理情況。這些為將來西漢王朝建立西域都護府,把西域納入中原版圖奠定了基礎。並且路過匈奴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水草的記載後期幫助衛青、霍去病等平定匈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咱們看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見到張騫君臣激動的表情可不僅僅是使臣和皇帝的關係,私交一定是不錯的。況且張騫受封博望侯可不僅僅是因為出使西域的功勞,真正受封還是在元狩六年因為協助漢軍北伐因熟悉地形解決了北伐大軍的水源才綜合受封博望侯。

    《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記載:騫以校尉從大將軍擊匈奴,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騫為博望侯。

    所以我們說,張騫相當於既有開拓西域的戰功又有軍功。況且張騫獲封后一直在西域為漢朝經營設定西域都護府,所以說張騫的博望侯實至名歸,不可指摘。

    典屬國?-蘇武

    蘇武在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在這19年中,匈奴多次威逼利誘企圖讓蘇武成為李陵第二。但是蘇武堅貞不屈,寧可在遙遠的貝加爾湖放羊。

    李陵多次勸說都被蘇武拒絕,反而是李陵被蘇武說的面紅耳赤。我們可以設想在遙遠的貝加爾湖畔,天寒地凍。一位漢朝使者手持節杖在風雪中堅守,為無人知道的情況下堅決為漢朝盡忠。這樣的堅持一下就是19年,人生有幾個19年。所以說蘇武作為節和義的代表和化身是絕對值得推崇和讚揚的。

    蘇武始終也沒放棄回國的想法,並積極的付諸實施。透過和親使者的配合揭穿匈奴蘇武已死的謊言才最終得以歸國。可見蘇武經過將近二十年的風霜,內心依然不改心向祖國的志向。

    《漢書·蘇武傳》記載: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回國後,戲肉就來了。漢書記載,漢昭帝非常高興熱情的接待了蘇武,並冊封典屬國。典屬國是個什麼官職?其實就是個管理少數民族屬國的一個散官,品秩兩千石。之所以造成這個情況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但是我們透過分析也可得出不是很確定的結論。

    當時漢昭帝才十三四歲,一切政務都有霍光掌管。而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是政治對手。而蘇武恰好和上官桀、桑弘羊交好,這會不會是蘇武僅僅被封為典屬國的原因之一呢?

    第二年,上官桀、桑弘羊假託燕王劉旦的名義上書彈劾霍光擅權攛政併為蘇武叫屈,嫌封的官職太小了。最後引發了燕王謀反案。蘇武的兒子被殺,蘇武被免官。這場風波在史書中又記載。

    《漢書·蘇武傳》記載: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寢其奏,免武官。

    所以我們推測蘇武之所以被封這麼個小官,一是因為漢武帝不在了人情自然差了許多;第二由於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政敵關係波及到了無辜的蘇武,所以蘇武只能受委屈了。

    關內侯?蘇武

    蘇武真正翻身還是在漢宣帝劉詢時期。蘇武參與了擁立漢宣帝上位的計劃。都說功勞莫過於擁立,所以蘇武被封為關內侯。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

    漢朝沒有忘記蘇武,歷史也不會忘記。漢宣帝為表彰蘇武的氣節和愛國熱情,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收到國家的供奉和香火,永遠被後人銘記。

  • 2 # 耕山種水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東方的哥倫布”。張騫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整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還相互隔絕,就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1100多年後,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雙腳,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在張騫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後,才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啟程。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爭結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黃金,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湧進西漢都城長安。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2、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張騫的努力,西域與漢帝國建立了正式的聯絡。此後,漢與西域的通使往來十分頻繁,民間商貿也得到發展。張騫在西域地區享有很高的威望。後來的漢使,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西域地區50國接受漢帝國的封贈,佩帶漢家印綬的侯王和官員多至376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賓、烏弋等絕遠之國也有使者頻繁往來,據說一時諸國“莫不獻方奇,納愛質”(《後漢書·西域傳》),於是“異物內流則國用饒”(《鹽鐵論·力耕》)。傳說許多西域物產,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都是由張騫傳入中土,這樣的說法未必完全符合史實,但是張騫對正式開通絲綢之路的首功,卻是不能磨滅的。 張騫在中亞的大夏時,曾經見到邛竹杖和蜀布,得知巴蜀有西南通往身毒的道路。“身毒”是印度的古譯名。漢武帝根據這一發現,在元狩元年(前122)派使者從巴蜀啟行,試圖由此實現和西域的交通。於是,漢王朝和當時稱作“西南夷”的西南地區滇、夜郎等部族的文化聯絡逐漸密切起來。這條道路,有人稱之為“西南絲綢之路”。

  • 3 # 物語情歸

    1.蘇武出使匈奴的事蹟

    蘇武是西漢漢武帝時大臣,公元前100年,漢武帝為了對匈奴單于表示友好,派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內亂牽連了蘇武,蘇武被扣留在匈奴,匈奴人用軟硬兼施的辦法,要求蘇武背叛漢朝,歸順匈奴,蘇武不從,匈奴單于就把蘇武流放到荒無人煙的地方放羊,那兒只有羊兒和皚皚白雪與他作伴,留居匈奴十九年,一直到新單于和漢朝新帝即位,新帝漢昭帝把蘇武接回國,公元前81年,蘇武回到了長安,漢昭帝為了表彰其不變節的英雄氣概,特封他為典屬國,賞賜他很多財物。到漢宣帝時,又封蘇武為右曹典屬國,他的愛國精神受到後人傳頌。

    2.張騫出使西城的功績

    張騫是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具有非凡的開拓和冒險精神,公元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張騫第一齣使西城,對西城進行考察,為研究上述地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打通了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張騫成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是"東方哥倫布",是東西方文化的傳播者,鑑於此軍功,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

    漢朝皇帝按照他們的事蹟不同,論功行賞,蘇武封為典屬國,張騫封為博望侯。人們被他們的英雄事蹟深深地感染,漢帝這樣表彰他們,一方面是為了表彰他們的英雄事蹟和偉大貢獻,另一方面讓後人知道他們,並以他們為榜樣,把他們的精神發揚光大。

  • 4 # 子由拍案驚奇

    天漢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蘇武奉旨持節出師匈奴。

    結果,被顢頇成性的匈奴扣留,先是脅迫蘇武投降,後來就把他遷到北海邊,也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去放羊。

    歷經苦難磨折而沒有折節屈服的蘇武在匈奴苦熬了19年,漢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於回到了漢朝。

    得知蘇武還朝的長安百姓都自發的湧上街頭,去迎接大漢朝的傳奇英雄,當漢昭帝看見鬚髮盡白的蘇武朝見的時候,手裡還緊緊攥著已經光禿禿的符節,也十分感動,令蘇武帶祭品隆重的拜謁武帝園廟,以告慰漢武大帝。

    朝野上下,都欽佩蘇武的堅韌不拔,臨難不苟的精神。蘇武遂官拜典屬國。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張騫被封博望侯的由來。

    事情同樣發生在漢武帝一朝,事情的起因還是匈奴,為了及早徹底解決匈奴對大漢朝的威脅,漢武帝不遺餘力,想了很多辦法。

    當時,匈奴開始逐漸的控制西域地區,這是個危險的訊號,性格剛烈的漢武帝馬上就想到要出使聯絡西域各國,和這些國家結成軍事聯盟,先遏制匈奴的勢頭髮展,再求達到東西夾擊的效果。

    就這樣,在漢武帝身邊的郎官張騫,自告奮勇,成為去通西域的漢朝使節肇始者。

    張騫從漢朝國都長安出發,一路艱辛且不說,經過匈奴勢力轄區的時候,就被匈奴扣住,這一扣,就是十年。

    十年之後逃脫,再向西行,到了大宛,再過康居,來到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往回走。

    而這歸途依舊險惡,張騫一行不想再經過匈奴的地界,就繞道走,結果當時匈奴的魔爪所及,多處都不能倖免,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扣留,羈留了一年多時間之後,才逃離,回到了漢朝。

    回到漢朝的張騫,已經是西域通了,西域諸國的具體情況他早就瞭然於心,所以,張騫詳細的向漢武帝劉徹介紹了西域諸國的情況,並提出了相關的建議,漢武帝授張騫太中大夫。

    而這之後,張騫還參與了兩次大漢朝重要的軍事行動;

    第一次是漢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在這一年裡,漢武帝令大將軍衛青在二月和四月兩次出兵攻擊匈奴,同時,漢武帝令張騫以校尉的身份隨同衛青大軍出擊漠北。結果漢軍大勝。

    這樣,在第二次出征匈奴之前,張騫已經到達了自己人生的巔峰,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以協同大將軍衛青擊匈奴立功,漢武帝劉徹取"博廣瞻望"之意,封張騫為博望侯。

    兩年之後的漢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漢軍討伐匈奴左賢王,張騫領命與飛將軍李廣一起率軍出右北平出擊匈奴,因為沒有及時的出兵援助李廣的隊伍,致使李廣所轄4000餘人傷亡殆盡,漢軍受到了重創,朝廷追究責任,依律張騫以罪失去爵位,博望侯國除。

    這個處置對張騫一定有很大的打擊,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出來,漢武帝真是令行禁止,賞罰分明。

    兩年之後,也就是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次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這次的任務是聯合烏孫,抗擊匈奴。

    在二次出使西域過程中,張騫使漢朝與西域諸國外交活動出現了一個大的高潮。為後來漢朝設定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正式歸入漢朝管轄打下了基礎。

    綜上所述,讓我們再次回到問題中來;

    “漢武帝去世後,蘇武為什麼回到漢之後,僅僅被封典屬國?而張騫被封博望侯?”

    蘇武最初被選派出使匈奴的時候,官職為中郎將,這是漢武帝劉徹的衛戍部隊中的一個不高而且沒有具體許可權的職位,當時蘇武這個中郎將的工資是600石。

    那麼,19年後,出使匈奴歸來之後的蘇武被官拜典屬國,這個典屬國,權責範圍在管轄除漢族本身之外的所有少數民族事物,甚至一度已經歸附漢朝的少數民族事宜也歸這個部門管理,對外聯絡、外交、禮賓等都包含在內,這樣的職銜還不重要嗎?

    蘇武出使前秩600石,19年後,官拜典屬國,秩2000石,一望可見,漢昭帝對蘇武很欽佩,器重,待蘇武絕對不薄了。

    再說張騫,他兩次出使西域,兩次入軍中協同出擊匈奴,談何容易?這都是性命交關的旅程!如果說蘇武留胡節不辱,彰顯了漢民族的高尚情操和品德,值得我們學習。那張騫第一次"鑿空西域",第二次“通西域”,又兼兩次從軍打擊匈奴之功績尤其居功甚偉。

    況且,張騫在去世的前兩年,因為延誤軍機,使漢將李廣的4000人損失殆盡,而被削去爵位,博望侯國除了。這樣的話,更不應該說漢朝薄待蘇武而優惠張騫了吧?”

  • 5 # 尋根拜祖

    這個提問方式有問題,典屬國是官位,侯是爵位,爵位打個比方,就相當於享受的待遇級別,官位和爵位怎麼能拿到一起對比呢?不過,張騫和蘇武,這兩位漢武帝時期的使臣,有著驚人的相似經歷,都是歷經十幾年的苦難,才回到祖國,為漢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絢麗的篇章。

    張騫十三年磨難,“鑿空”西域

    張騫是漢武帝身邊的郎官,郎官其實不是官,是預備官員,相當於漢武帝身邊的侍從人員。

    漢武帝即位後,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就一直考慮如何打敗匈奴。偶然的機會,他聽說匈奴西邊有個叫大月氏的國家,被匈奴人滅了國,國王的頭顱還被匈奴人做成了酒器。大月氏人逃往到伊犁一帶,重新安家建國。

    漢武帝就想聯絡大月氏國,共同夾擊對付匈奴,張騫就是帶著這個使命出使西域的。建元二年,二十五歲的張騫,以匈奴人甘夫為嚮導,帶領一百多人的使團,從長安正式出發。

    剛入匈奴境內,使團一行就被匈奴人抓獲。張騫以出使借道為由,試圖說服匈奴人,匈奴人不聽,強行扣留了使團成員。這一扣就是十年,十年間匈奴人多次試圖說服張騫投降,張騫一直不為所動。

    時間一久,匈奴人慢慢放鬆了對張騫等人的監管,他們乘機逃出了匈奴人的手掌。由於是匆匆出逃,他們並未帶足夠多的糧食,一路上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他們僅靠射獵為生,多人餓死或病死於途中。

    到了西域第一站大宛國後,他們的待遇才得到改善,大宛國派人護送他們抵達康居,康居國又護送他們抵達大月氏。

    讓張騫失望的是,大月氏人在新的土地上活得很滋潤,根本無意找匈奴人復仇。張騫帶著失望的心情,踏上歸國的路途。

    為防止再次碰上匈奴人,張騫選擇從南線饒過匈奴領地。然而,經過若羌領地時,他們被若羌俘虜了,理由是,若羌已經投降匈奴。這一扣留又是一年多,張騫再次逃出。

    元朔二年,張騫終於又回到闊別十三年的長安。不同的是,出長安城的時候,張騫一行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回來的時候形單影隻,只有剩下他和甘夫兩人,其餘的都葬身茫茫沙漠和草原!

    蘇武十九年牧羊,矢志不移

    與張騫“間諜”的身份不同,蘇武是作為Sunny使者,來到匈奴人地盤的。且鞮侯單于即位後,想改變漢匈緊張的局面,主動釋放了一批被扣押的漢使。漢武帝很高興,也釋放了一批匈奴使臣,同時還饋贈了一批大禮,由蘇武為使,張勝為副使,隨員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出使匈奴。

    本來這是一次以和平為主題的友誼之行,沒有任何難度,卻愣是被副使張勝,把情節帶歪了!

    原來匈奴緱王和虞常想謀反,準備殺了漢朝降將衛律,並劫持單于的老媽歸漢。巧的是,虞常跟張勝是老相識,就把計劃告訴了張勝。張勝一時被豬油蒙了心,竟然不跟蘇武商議,私下答應事成歸漢後,為他倆請功。

    結果,行動還沒開始,就被人告發。虞常被殺,張勝來得快,趕緊投降了匈奴。蘇武以不能受辱為由,拔劍自殺。身受重傷,卻沒死成,被救活了。匈奴人多次勸降和恐嚇,甚至把他扔冰天雪地餓了好幾天,始終不能改變蘇武的意志,乾脆就將他圈於北海牧羊,號稱什麼時候這些公羊下崽就放他回去。

    第二年蘇武的氈房裡來了一位貴客:李陵,飛將軍李廣的嫡長孫。這位戰敗被俘的西漢將軍,此時已經投降匈奴,他奉命前來勸降蘇武。

    應該說李陵的心情很複雜,既有聲名被汙的羞愧,也有對漢武帝冷酷無情,全家被殺戮的憤恨。李陵在蘇武那裡住了好幾天,兩人交流了很多。李陵也透露了蘇武家裡的情況:你母親已經去世,妻子改嫁,兩個女兒和兒子下落不明。

    皇帝以前對你們家不公,導致兄弟枉死,何必再守著沒有前途的苦日子,為冷酷無情的皇帝苦熬?

    蘇武則表示:“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始終不改志向。李陵“因泣下霑衿”,拜別而去。

    多年後,李陵再次拜訪蘇武,他告訴蘇武,漢武帝駕崩了!“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連續哭了幾個月,哭得直嘔血!

    漢昭帝即位後,多次向匈奴人討要蘇武,匈奴人謊稱蘇武已經死了。直到有一次,使臣見到了跟隨蘇武一同出使的一個工作人員,叫常惠,才使真相大白。

    蘇武回國前,李陵為蘇武設宴踐行,並親自為蘇武舞蹈歌唱:“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悲倉的歌聲,似乎穿透千年的歷史塵封,讓人動容。他既為自己的遭遇痛心,也為蘇武修成正果而高興!

    十九年後,六十歲的蘇武終於又踩在了祖國的土地上!

    張騫與蘇武,誰的貢獻更大

    張騫回國後,被任命為太中大夫,封博望侯。太中大夫為光祿勳下屬官員,兩千石官員,比九卿略低。博望侯是鄉侯,即食邑博望鄉。

    蘇武被漢昭帝任命為典屬國,遷中郎將,後被漢宣帝封關內侯。典屬國是外交官員,秦及漢初位同九卿,後隸屬大鴻臚;中郎將跟太中大夫一樣,也隸屬光祿勳,秩兩千石。關內侯是“假侯”,沒有封地,但也有少量食邑。

    從職位上來說,張騫與蘇武相當,都是中高級別的官員。從爵位上來說,張騫要比蘇武高一檔。

    要論兩個人的貢獻大小,我覺得不好比,完全是兩種性質。

    張騫的歷史使命肯定更重要,雖然沒完成任務,但他帶回來的“副產品”,竟比主產品還要豐盛,足夠讓他名垂青史了。張騫返程時候,沒有走原路,客觀上是為了躲避匈奴人,結果卻帶來對西域各國更全面的瞭解。

    西漢的強大,與連通西域有很大關係,不光從軍事上與西域各國結成聯盟,對匈奴形成夾擊之勢,而且西域商路的開發,由此開始。最重要的是,西域此後慢慢成為大漢的屬國,乃至併入漢民族版圖,也由此開始。

    可以說,張騫的這次“鑿空”(司馬遷語)西域,其實際價值,竟然遠遠地超出了當初的使命!打個不太恰當的類比,老闆對夥計說,你去山上搬塊石頭回來,夥計半天一瘸一拐回來說,崴腳了,就給你撿了塊煤球。老闆把煤球擺弄半天,說,小子,你幫我發現了座金礦,我家子孫後代都享之不盡!

    蘇武的貢獻則是精神層面的,要說“實用性”,肯定遠遠沒法跟張騫相比,可實際上,他受的苦要遠遠超過張騫。

    文天祥詩云:“獨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淚向天流。忠貞已向生前定,老節須從死後休。”表彰的正是蘇武的忠貞。其實這種忠貞,不光是對君主的忠,也是對國家的忠,對民族的忠,對自己恪守的信念的忠。這種“忠”,豈是物資可比的?

    所以,漢宣帝后來建麒麟閣十一功臣榜,將看起不起眼的蘇武也列入其中,不是很能說明問題了嘛!

  • 6 # 鳴沙古今

    張騫奉命出使大月氏途中被匈奴抓獲,拘禁11年方回漢朝,另一位可以與張騫比列的人物,即同樣以“奉使”成就盛名的蘇武,被匈奴拘禁19年,兩人可謂都是居功至偉,然而張騫被封博望侯,而蘇武卻只官拜典屬國,其中的差距是很大的,那麼,這是為何呢?

    絲綢之路,軍功顯赫

    張騫出使西域途中,親身行歷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諸國,又對附近五六個大國的國情細心調查瞭解,回長安後將有關資訊向漢武帝作了彙報,使中原得到了前所未聞的豐富的關於西域的知識,同時使漢王朝的聲威和漢文化的影響傳播到了當時中原人世界觀中的西極之地。

    之後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

    張騫還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因為了解地理情勢,熟悉水草資源,他以行軍嚮導的身份,為遠征軍的勝利提供了交通方面的重要保障。

    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張騫出塞,首使西域

    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華人”、“東方的哥倫布”。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張騫對正式開通絲綢之路的首功,是永遠不能被磨滅的。

    反觀蘇武出使西域時間要晚於張騫,所以他只能是出使西域第二人,功勞比張騫就小很多。

    時機不同,造化弄人

    有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細節是:張騫奉命出使西域,被抓11年,返回漢朝時,面見了漢武帝,漢武帝對自己派出去的使臣能有如此氣節,感到十分欣慰,自是對張騫大加誇獎。

    而蘇武被囚達19年,這19年發生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漢武帝死了,而蘇武在漢武帝死後三年方才歸漢,回去面見的卻是漢宣帝,可想而知蘇武回去是太晚了,畢竟新君是不太能理解先帝派出的使節的遭遇的。

    後世影響,張不及蘇

    雖然張騫被封博望侯,要高於蘇武被封典屬國,但是後世的影響力卻是張騫不如蘇武。

    蘇武不為威脅利誘所動,甚至“引佩刀自刺”,至死不降匈奴的典型事蹟,以及蘇武牧羊的形象,成為千百年來究“忠”與“節”的道德教育的榜樣。

    有人統計過漢代以後的正史記錄,發現“蘇武”出現的頻率遠遠超過“張騫”。由此看來,在中國正統意識中,所謂“張騫立功異域”,是不如“蘇武忠君報國”的,就實現外疆立功(如張騫“鑿空”)和表現政治忠貞(如蘇武“全節”)兩個方面來說,後者顯得更為重要,更符合封建統治者對臣子忠誠侍主的要求。

  • 7 # 彼岸歷史

    華人活一輩子,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利”,即:家財萬貫、生活富足;還更要的一個“名”,即:封妻廕子甚至史書留名,而“覓封侯”則是全天下入仕之人求“名”的集中體現。這裡面雖然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不羈,有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灑脫,也有“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的得意,但更多的卻是“當年萬里覓封侯”的孜孜以求和“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無奈。

    本文專門探討一下蘇武為什麼沒被漢武帝封侯。

    一、蘇武不符合封侯的硬體要求

    先看看西漢哪幾種人能封侯。

    漢初的封侯條件其實相當苛刻,從高祖劉邦開始,大致有以下幾種人可以封侯。

    開國元勳。像蕭何、韓信、英布等;

    劉姓宗室。這個不解釋,家和國都是人家劉家的,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應該封;

    軍功。非軍功不能封侯,劉邦的硬規定,多見於開國,像我們新中國的“十大元帥”;

    外戚。始於呂后,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奪權,外戚進入封侯行列;

    丞相。始於武帝和公孫弘。公孫弘出身社會最底層,幹到丞相後,劉徹一看,貴為帝國第二公民卻沒有侯爵,太給國家丟份,於是開了丞相必封侯的先河。

    很遺憾,蘇武哪一條也不符合。

    二、蘇武不符合劉徹心裡的那桿秤

    包括以上那幾類在內,哪些人可以封侯、哪些人不可以封侯,武帝劉徹心裡還有桿秤——那就是能不能為帝國大業耀武揚威、增光添彩,再進一步說,就是能否幫助劉徹滿足大國虛榮心。

    所以,衛青、霍去病千里破敵、封狼居胥,打得匈奴七零八落、遠遁漠北,必須封侯;而張騫雖然沒有舞動刀戈、斬帥奪旗,但兩次出使西域,不僅帶回了活地圖和一個廣闊願景,更是給大漢雄威作了巨大的廣告宣傳,讓大國外交第一次蜚聲海外,同樣滿足了劉徹的虛榮心,所以也可以封侯。

    反之,不動腦筋、只知蠻幹、對匈奴不勝不敗的李廣卻一生“難封”,而持正守節、不辱使命的蘇武在武帝時期也沒捱得上。

    三、蘇武被封“典屬國”其實並不算冤屈

    首先,待遇很高。《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表面上看,蘇武僅得了一個“典屬國”的官職,但其實待遇並不低,因為二千石和宰相一樣了。

    其次,職、能相符。《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典屬國,秦官,掌蠻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復增屬國,置都尉、丞、候、千人。屬官,九譯令。成帝河平元年省並大鴻臚。”也就是說,這個職位專門負責外交事務,從蘇武在匈奴待了十九年、對匈奴的熟悉程度來說,這一安排倒也說得過去。

    四、時人及後人對蘇武的鳴不平

    為蘇武鳴不平是有道理的,且不說一十九年吃的苦受的罪,單就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不辱使命這一項,封個侯是綽綽有餘了,但劉徹就是不封,所以,很多人有話說。

    李陵。武帝崩,昭帝劉弗陵繼位,霍光當政,就開始商量給當年的李陵事件平反並迎李陵歸漢。蘇武首先給李陵帶去一封信,說明了漢政府的善意和誠意。李陵接信後悲憤交集,寫下了這封著名的《答蘇武書》:“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這也不怪李陵發牢騷,不僅他的一家老小被劉徹根據假情報給殺了,在匈奴十九年九死一生的蘇武回國後所受的待遇也讓他感到心寒。李陵最終老死於北地。

    溫庭筠說: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王維也說: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空盡海西頭。

    其實,他們都小看了蘇武,如果他在乎這點東西,當年在單于帳稍微一低頭就全有了。所以徐鈞才讚揚蘇武說:“胡沙不隔漢家天,一節堅持十九年。白首微官甘屬國,恥隨李衛老戎旃。”

    五、還算完美的結局

    《蘇武傳》載:“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也就是說,因為擁立之功,蘇武封侯的事讓漢宣帝劉病已給解決了。

    美哉蘇武!

    壯哉蘇武!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蘇武和張騫雖然同樣是被匈奴俘虜,但是卻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首先,張騫是開拓西域的第一人,他雖然被匈奴俘虜了,但是成功逃脫之後不僅繼續了自己的西域之行,而且還詳細記錄了西域的風土人情、水文地貌。更重要的是,在匈奴的日子裡,張騫摸清了匈奴的虛實,歸漢之後讓漢王朝、漢武帝第一次知道:原來看似強大、兇悍的匈奴內部百姓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而且不是鐵板一塊。而這,最終堅定了漢武帝主動出擊匈奴、徹底解決匈奴威脅的決心!這恐怕才是漢武帝給張騫封侯的原因所在,因為張騫的這趟西域之行對於漢王朝而言是有著戰略性意義的!

    蘇武則不同,他在匈奴的日子裡,僅僅是保持了人臣的氣節,寧可“將牢底坐穿”,也不投降匈奴!到蘇武歸漢時,匈奴在漢武帝強大的攻勢下已經“兵敗如山倒”、退守漠北,對漢王朝已然構不成什麼實質性威脅了。而且,蘇武歸漢並沒有給漢王朝帶來什麼國家層面的實惠、更加沒有張騫的戰略性作用。這恐怕是蘇武沒有被封侯的原因之一,表彰人臣的氣節,加官進爵足矣,漢王朝、尤其是初期和中期,晉位列侯是要有實打實功勳的,這方面顯然是蘇武的短板。

    除此之外,可能還涉及到一些政治原因。首先,蘇武是漢武帝派出的使節、是漢武帝的人,他和漢昭帝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漢昭帝犯不上為了他破壞二十等軍功爵制度給他封侯。其次,蘇武與上官桀、桑弘羊的私人關係相當不錯。蘇武歸漢時,實際上上官桀、桑弘羊與漢昭帝、霍光的矛盾已經近乎公開化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昭帝給蘇武封侯是具有政治風向標意義的!就在蘇武歸漢的第二年,漢昭帝與霍光聯手,一舉拿下了上官桀、桑弘羊和自己的哥哥燕剌王劉旦。換句話說,蘇武歸漢時很可能漢昭帝和霍光就已經在策劃搞掉上官桀和桑弘羊了,又怎麼可能給和他們關係親密的蘇武封侯?更嚴重的是,蘇武的兒子早已捲入了上官桀、桑弘羊一黨,這恐怕才是蘇武歸漢後被低調冷處理的原因所在!

    從後來的歷史看,蘇武似乎在上官桀、桑弘羊謀反案中涉足並不深,又或許與他們僅僅只是二十年前的舊交情而已,之後並沒有太多來往。在上官桀、桑弘羊倒臺之後,漢昭帝與霍光並沒有太為難蘇武,僅僅是將其罷官了事。漢宣帝即位之後不久,正式封蘇武為關內侯(二十等軍功爵中的第十九等,地位僅次於列侯)。彼時霍光還掌握著實權,可見霍光似乎也並沒有打算對蘇武趕盡殺絕。但是,蘇武也終生止步關內侯,再也沒能晉爵列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說特朗普以“喜劇”上臺,那麼他會不會以“悲劇”終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