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國樂館
-
2 # 智慧財稅顧問小池
我覺得大家的回答過於複雜了,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少女而已。
有對愛情友情親情的渴望,有少女時期的敏感內心,和姐妹們嬉笑玩鬧,和自己的寶哥哥互訴衷腸。
她和我們這個時代的萬千少女一樣,並無不同。
但是更為優秀的是,她有才情,有學識,有涵養,她可以和喜歡的人風花雪月,也有能力打點府中上下的事物。
只是因為她過於美好,美好的我們不能想象出,她那樣一個嫡仙般的人物去管那是俗世的事。
從少女時期的心性來講,她和我們一樣,甚至她內心的敏感,使她更值得別人去愛憐。
但是從她的能力而言,如果她生在現代也一定是人中龍鳳吧。畢竟優秀的人,走到哪裡都會閃閃發光的。
就這樣啦
-
3 # 劇大咖
《紅樓夢》是一部流傳最廣、意義最深遠且文學價值也是最高的章回小說之一。
書中,作者對女兒之美的敬愛與歌頌是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本文聚焦“金陵十二釵”之一的林黛玉形象進行分析,力圖從黛玉的“外貌、性格、愛情”三方面挖掘她自身所散發的藝術魅力。 林黛玉的外貌。作者對黛玉的外在美描寫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但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黛玉--一個美貌出眾,清新脫俗的女子躍然紙上。
林黛玉的性格。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形象有血有肉,文中的她純真率直、實話實說;心地善良、待人真誠;文中的她又時而多疑、小性、愛發脾氣,總之她是一個立體的形象。 林黛玉的愛情。黛玉與寶玉的戀愛是全文中的經典戀情,黛玉用眼淚去澆灌愛的花朵,無奈的是眼淚並沒有挽回他們的婚姻。
喜怒哀樂都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讓我這樣的初級紅迷如痴如醉。不管你有怎樣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只要你願意去讀,便可以享受到其中不同層次的藝術魅力。
書中作者對女兒之美的敬愛與歌頌是這部名著的一大特色,
這是一位集美貌、靈性,才華於一身,純真率直又敏感多思的女子。她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許多年來,黛玉身上所散發的魅力折服了很多讀者。 為什麼這麼多人摯愛林黛玉,摯愛這位身體不好,脾氣不好的侯們千金小姐呢?到底她的身上有什麼可貴之處,吸引那麼多人為她笑,為她哭,為她狂。
更有譁眾取寵者說什麼“漂亮的女人沒思想,有思想的女人不漂亮”未必,不過憑心而論,在有思想的女人中,不漂亮的比漂亮的要來得多,而我們這位“造物主”,將這為數不多的可能性統統給了他筆下的林黛玉。 在通篇《紅樓夢》中,作者對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寫並沒有花費太多的墨水。
”“金陵十二釵”中唯有黛玉的住處有竹相伴。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表示著文人的剛直不阿,有節氣、有骨氣,這也預示著這名封建弱女子的不凡。走進瀟湘館看一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
”粉香和脂香被這滿屋子的墨香和書香代替,難怪劉老老道:“這必定是那一位哥兒的書房了”,“那裡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呢!”這樣的瀟湘館也只有超凡脫俗的林黛玉居住最為適合了。 在讀者初見黛玉時,作者也沒有大手筆從頭到腳的直接描寫,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黛玉的美麗。
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她便驚歎:“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我今日算看見了!”這話雖沒有直接寫黛玉的美麗。卻給讀者在心裡留下了一個“絕美”的形象,一句“竟有這樣標緻的人兒!”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我們再從寶玉的眼來看黛玉的形象: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有意將林黛玉的外貌與西施聯絡起來,又借寶玉的口給她取名“顰顰”,更顯得黛玉楚楚動人,一個“神仙似的妹妹”已躍然紙上,寶玉因這樣一個神仙妹妹沒有和自己一樣的“通靈寶玉”。
將其怒而擲之,清新脫俗的女子誰不喜歡呢! 黛玉超群出眾的天生麗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樣,她的內涵更不能忽視。 二、林黛玉的性格: 1、多疑、小性、愛生氣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性的將多疑、小性、愛生氣,目無下塵等等這樣的評價用於黛玉。
到底是大家閨秀,用了一個較為含蓄的表達方法,讓寶玉也明白是在說他,寶釵問起來,她給的回答也可以自圓其說。
我們說,分析人物要將人物和當時的環境相聯絡。 讓我們看看黛玉的生活環境。她是獨身女,聰明可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原來的生活非常幸福,❤但她的幸福生活到她母親病逝後就結束了。父親認為女兒在外祖母身旁能有個照應,即使黛玉不願意去,仍安排她住進了與眾不同的賈府。
小小年紀,單身外出,又寄人籬下,那種害怕、孤單、緊張的心情可想而知。再加上賈府又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仕宦家族,處事要小心,她時刻以“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來要求自己。
在這種壓力下,她的這種複雜矛盾的個性也就形成了。 2、純真率直、實話實說 在那麼一個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榮國府裡,每天都發生著“坐山觀虎鬥”、“借刀殺人”、“推倒油瓶兒不扶”的事情。小姐探春說得好“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都像烏眼雞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森嚴等級制及家長制的控制下,能保持一片純真之情、
”此外,她還耐心地批改香菱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習作中好的地方給予肯定,不足之處當場指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她可不會像寶釵評香菱的詩那樣,說話說半截“這個不好,不是這個做法。你別害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怎麼說。
”黛玉的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有這樣一位老師,香菱當然願意請教了!黛玉的才華在大觀園裡是有目共睹的,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一個詩化了的才女。這和她的家世,是有關係的,父親是前科探花,母親是侯們千金,黛玉自幼充養子,受到過極好的文化教養。
在元妃省親寶玉做詩,寶玉眼看就要江郎才盡之時,黛玉略一思索,便欣然替他作了首《杏簾在望》向元妃交了作業。沒想到這道詩竟成了寶玉所做四首詩之冠,深得元妃讚賞。詩一直陪伴著她,她也用詩來發洩和悲憤,用詩去抒發歡樂和愛情。
詩讓她擁有與眾不同的迷人氣質,如果沒有詩,黛玉也將是不完整的。這裡,我們仍可以從做詩中看到黛玉的純真率直。 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雲在凹晶館賞月,兩個女孩子無拘無束的即景聯詩。沉浸在創作衝動中的她已忘了自己孤苦伶仃的處境,她的興致極好,神采飛揚,每每張口先笑。
當湘雲對了一句好詩,她便真誠的迴應“好對!比我的卻好。”對到忘情之處是“又叫好又跺足”這些誇張的舉動正是黛玉純真可愛的真情自然流露。當她集中思維,全力以赴對出“冷月葬詩魂”的好詩句,湘雲拍手稱讚時,黛玉也十分自然坦率的笑道“不如此,如何壓倒你?只為用工在這一句了。
”總之,在黛玉的生活裡找不到半點虛假成分。如果將那位人見人愛,懂得為人處事的薜寶釵作為圓滑的代表,假的象徵,那麼黛玉便是真的化身了! 3、心地善良、待人真誠黛玉的善良,我們可以從她與寶釵之間的相處便能瞭解。
起初黛玉對寶釵是存有敵意的,因為她們都愛上了同一個男人,更何況那“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十分嫵媚的寶姐姐在才貌方面與黛玉不相上下,再加上寶釵又有黛玉最為忌諱的“金鎖”,更是讓黛玉心存警惕。
可這兩名女子的關係越往後相處越好,直到最後像姐妹一般,就連寶玉也感到吃驚,這全在於寶釵對黛玉的略表關懷,善用心計的寶釵分二步實現她的計劃。書中第四十二回,黛玉在行酒令時,一時不甚將《牡丹亭》、《西廂記》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脫口而出,被寶釵記下,鬧著玩的要審她,將個黛玉羞的“滿臉飛紅,滿口央告”。
寶釵見時機已成熟,便不往下問,款款的告訴她道:“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聰明的寶釵找到兩人的共同愛好,一下拉近了二人的距離,逐漸瓦解黛玉對她的敵意。
再以一種長者的口吻規勸黛玉“咱們女孩兒不認字的倒好。”可憐的黛玉頓時感受到親人撫愛般的溫馨感,雖說她在榮國府裡一直有外祖母的疼愛,可外祖母身邊的人畢竟太多,與人交際又不是她的強項,要讓黛玉擠入那是非,也是不可能的事。
這些我們在感嘆黛玉的痴情之餘,更欣賞她內心的天真善良。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前面所提到的她教香菱作詩以及她的葬花之舉中同樣可以看出她內心的善良。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形象是有血有肉,一個立體的形象。
文中的她美貌出眾、清新脫俗;文中的她純真率直、實話實說、心地善良、待人真誠;文中的她又時而多疑、小性、愛生氣,作者立求在人物的塑造上驅於完美。他沒有忘記,從古至今,愛情是永恆的主題。女子可以沒有沉魚落雁的美貌,可以不用才思敏捷,但一定不能沒有愛情,尤其是有思想的女人,她們更懂得感情。
三、林黛玉的愛情: 黛玉與寶玉的戀愛,是全文中的經典戀情,從二人的初次見面感覺便非同一般。一個心中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的,何等眼熟。”一個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到的。”二人這“遠別重逢”似的感覺註定了他們之間要有一場驚天動地的愛情即將發生。
更何況黛玉那孤獨無依的生存狀態為她的愛情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和心境。她沒有父母的指教監護,黛玉可以與寶玉忘形的親呢,相對自由地發展他們心中的愛情,這微妙細膩的感情一直纏繞著他們。在第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的場景裡,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寶黛之間的親呢無忌。
兩小無猜的一雙小兒女,臉對臉地躺在床上說那小耗子的故事。寶玉巧妙的借小耗子的嘴稱讚他愛慕的小表妹是“最標緻美貌的一位小姐”卻又是一個“極小極弱的小耗子”聽的黛玉翻身爬起來,又笑又擰,好不熱鬧,二人的愛充滿了無邪的天真。
秋窗風雨夕寶玉挑燈而至,臨別時,剛剛披裳戴笠的出去了,又翻身進來,問道:“你想吃什麼呢?你告訴我,我明兒一早回老太太,豈不比老婆子們說的明白?”他經常剛下臺階,又復翻身回來,幾個重複地問著:“你夜咳嗽幾次?醒幾遍?”這種繁瑣重複的語言不僅黛玉聽懂裡面所包含的不尋常的愛,連讀者也能從中體會到那
第三十四回,晴雯把寶玉的舊手帕放下後,冰雪聰明的黛玉馬上就體會出寶玉贈絹的意思。有人認為作者在寫寶玉贈帕情節與明代馮夢龍所編《山歌》中的一首歌詞有關。歌曰:“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巾寄心知,知心拿了顛倒看,橫也絲(諧音“思”)來豎也絲,這般心事有誰知!”。
我個人認同這種解釋,黛玉領會其意,便提筆在帕上寫了三首詩,第一首有淚,第二首有淚,第三首仍有淚,她要用眼淚去澆灌愛的花朵。 遺憾的是,眼淚並沒有挽回她與寶玉的婚姻,像其它作品一樣,如此美麗,聖潔的愛情之愛被無情的蹂孽,最終枯萎調謝。
沒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我想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他們心中所向往的愛情是一種建立在相互瞭解的基礎上,這與當時的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相矛盾。“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賈母與王夫人處心積慮策劃了一場騙局,硬是把薜寶釵嫁給寶玉,無非是為了使聯絡有親的四大家族,親上加親,便於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一旦到了維護自己利益的關鍵處,賈母即使將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寶貝置於死地也在所不惜。
黛玉的才華學識,在以賈母為首的封建家長眼裡,又值得了多少,他們需要的是門當戶對,這一條黛玉就通不過。 其次,寶玉是一個精神叛逆的典型,作為大觀園裡的富貴閒人,他自然有許多公子哥兒的習性,在他身上深深打著貴族地主階級的烙印。
但是,他同賈璉、薜蟠之流相比,確實別是一樣的性情,他不走所謂讀書應舉,出任做官,立身揚志,光宗耀祖的所謂正道。反而攻擊那些熱中於功名利祿,仕途經濟的人,罵薜寶釵等勸他留心仕途經濟的話是“混帳話”,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與女子,男兒們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以。
”他甚至怨恨自己“為什麼生在侯們之家?綾錦紗羅池不過衰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只不過填了我這類窟泥溝,富貴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這些思想與行為和封建正統觀念是相對而立的,而黛玉和寶玉的思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她從來不認為寶玉說的是混帳話,也從來不說寶玉所討厭聽到的混帳話,她認寶玉為知己,他們的愛情也是建立在這種共同的叛逆精神基礎上的。
因此賈母是不會成全他們的,她還希望寶玉身邊有一個能將他引入正途的人,很顯然,林黛玉不是。 多少年來,黛玉那無力表達自己要求時,拿著絹子,指著箱子,喘成一處也說不出話來,只得閉了眼的形象。還有黛玉那接到詩帕,瞧也不瞧,掙扎著伸出另一隻手來,狠命地撕那絹子,卻只有打顫的分兒,那令人心酸的樣子是如此強烈震憾,彌留的黛玉決意不給負心的寶玉和冷酷的世界留下任何一點兒屬於自己的東西。
最終,她完成了最後的反抗,痴情的黛玉在莫大的遺恨中熄滅了自己的愛情之火,悽然離去。 這便是曹雪芹筆下命運多難的悽美形象,在黛玉的身上有很多優點,最為可貴的便是她的率直和真誠。其實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優點也會是缺點。
正因為她的率直,說話直來直去,才會在不經意間得罪了人;也正是因為她的率直,也就註定她不可能像王熙風、薜寶釵那樣的八面玲瓏、圓滑世故。 林黛玉可能是個神仙,可望而不可及。“黛玉的悲劇是性格悲劇、時代悲劇、社會悲劇,它產生著巨大的反封建力量,林姑娘雖然死了,但她的形象卻在讀者的心中形成了思想感情的沉澱,時間愈久,停蓄愈厚,魅力愈大!以致林黛玉已成為一種世界性共名。
” 總而言之,曹雪芹在黛玉身上傾注了所有的愛心,他既沒有把她寫成完人,也沒有誇大她的缺點,我想這可能是為什麼《紅樓夢》中的人物描寫都給人真實感的原因吧!今天我關注黛玉,今後我將會繼續關注下去。
黛玉是真實而又虛幻的,她是我們的一個理想,她代表我們心底的某種呼聲,那個在我們心靈深處時時會響起的一個聲音。若不是,我們又怎麼會在這樣一個《紅樓夢》的世界裡邂逅的一個黛玉,找到了這樣一條回家的路。
-
4 # 西瓜娛樂匯
【名著解讀】我為的是我的心
衣者匆匆
操作
十三歲那年第一次讀紅樓原本,看到林黛玉一口啐道:“我難道叫你疏遠她?我成了什麼人了呢?我為的是我的心。”寶玉道:“我也為的是我的心,難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心裡不免得狠狠一震,只可惜那時的感動卻偏偏有點會錯了意。但卻讓我狠狠地記下了這句話。
小時候電視上類似瓊瑤的臺詞看多了,加上俗情氾濫的流行歌詞裡不免對“心”這個詞著墨過多。便也見了“心”字,意淫了“情”字。便曾一度以為這是寶黛間的一次表白。便以為黛玉的潛臺詞是:“我為的都是我對我們倆感情的心。才會如此這般。”那時候讀紅樓夢,不過當做言情小說來讀,對文字的會意,哪怕蛛絲馬跡也要認為兩人又在情話和表白了。
往後再次翻閱紅樓看到這句,開始有些疑狐,若此句為這種意思的表白,實在不可能出自那個年紀那種身份的黛玉之口。
後來看了馬瑞芳教授的解釋,雖一直很認同她,但偏偏這句解釋我卻未能信服,跟我之前的理解類似,她認為寶黛這兩句是:近似愛情表白。黛玉的意思是:“寶哥哥我的心已經交給你了。至於你跟別人親疏我不管。” 而寶玉的意思是:“林妹妹你的心交給我了,我的心也交給你了。”在她們那樣一個時代,他們這種身份,他們就只能表白到這個程度。
我曾經費勁地試圖理解這種解釋,卻一直感覺說不通。首先,雖然兩個人吵架吵著吵著不免隨性,但突然冒出一句這樣的表白讓我看來節奏太過於跳躍唐突。其二;若是有這層意思,在我看來就在他們那個時代和身份下,這樣說實在是露骨了些,更不附和黛玉的性格。
二
直到這回第三次翻《紅樓夢》,在二十回再度看到這句:“我為的是我的心。”
似乎出於一種直覺感應一般,心中再度感受得震撼。觀整部紅樓夢,雖曹公筆下每個人各有性情,但經常會覺得寶黛間所言,特別是黛玉所言所寫,總是極為超脫於整個大觀園他人言語風格,似乎總暗透出一種清骨不凡的氣質來。
如今看到這句只道是曹公筆墨下定暗伏有萬千文章。卻偏偏會不到真意。
目光停住半晌,實在不解。掃過脂硯齋的批語:此二語不獨觀者不解,料作者亦未能解;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頭亦不解.不過述寶,林二人之語耳.石頭即未必解,寶,林此刻更自己亦未必解,皆隨口說出耳.若觀者必欲要解,須自揣自身是寶,林之流,則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寶,林之流,則不必求解矣,萬不可記此二句不解,錯謗寶,林及石頭,作者等人.
被脂批這麼一說更等於沒說,但好奇心更甚了。不由得呆坐著重新多掃了幾遍上下文細細思忖了來,不想不知何方來的靈感突然豁然開朗!且再看這段妙文:黛玉聽了寶玉“只許同你玩,替你解悶兒,不過偶然去他那裡一趟,就說這話。”聽聞這番言語,黛玉甩下一句:“好沒意思的話!去不去管我什麼事,我又沒叫你替我解悶兒。可許你從此不理我呢!”便也不顧史湘雲剛到賈府,說著便賭氣回房去了。之後寶玉忙跟了來說道:”好好地又生氣了?就是我說錯了,你到底也還坐在那裡,和別人說笑一會子。又來自己納悶。”黛玉道:“你管我呢。“之後便又是賭氣鬧嘴。直到寶玉一句:”他是才來的,豈有個為他疏你的?“黛玉便啐道:”我為的是我的心“寶玉忙道:“我為的也是我的心,難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黛玉一聽便沉默無話了。
冰清玉骨的黛玉道出此言正是隨性脫口,卻道出的是她待人接物的原則態度。我為的是我的心,即是,我之所以這麼所言所行,和別人不同,也不聽你關心我所勸,只是因為我的行動及所言都是由我的心而發,從我的心而始,並不管那麼多他人想法。
寶玉忙道的“我為的是我的心”便是:你雖一切皆因為你的心,卻可知道,我每每第一個想著你,只護著你,只重視你,也落下來做客的史湘雲妹妹,而追過來關心你,這些行動,也是隻是因為我的心。我也是隨著我的心而發,從我的心而使,並不管那麼多他人想法。可林妹妹你怎麼不知道呢
我為的是我的心,不說整個紅樓夢,如今整個大千世界裡,或許只有寶黛兩個人能有這樣的境界。黛玉所言所動,只為自己的心而活。只為自己的心而泣。多少人的眼中黛玉不過是個小性尖酸,多愁善感,嬌如弱柳的人。如今看來能有這樣的性情卻是一萬個大丈夫都不能及的,一個真正敢為自己的心而活的此等勇敢的人,在這樣一個凡塵俗世間是何其之少。
又想回之前總說的本心來。萬千世界,沒有一個人不會被功利俗塵所羈絆,只是羈絆的程度不盡相同罷了。脫離塵俗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即使未能忘卻本心,也少不得被功名生計世俗地位所羈絆,所連累。我們所能做的,能偶然間拋棄些世俗的追逐,迴歸心中所愛所牽所絆,便也是不枉這人這一世真正的意義了。可即使這樣的人,卻也是隨著我們愈發“成熟”“穩重”之後,愈發少得可憐。
二
看到一處帖子問道:黛玉可以我為的是我的心,為什麼寶釵不能?
初看到這問題會以為這廢話還用問嗎,黛玉是黛玉寶釵是寶釵,性格不同價值觀不同罷了。卻看到一人答的極好,卻是自己未能想到的:不是不能,是不為也。靈秀敏捷如黛玉,說些甜話籠絡人有何難的?同理,聰明博學如寶釵,做個真正的山中高士,也是在她一念之間而已。
“不是寶釵不能,是不為也。“看得突然狠命揪心了一陣。當今當世之人不也如此嗎?不是我們不能為本心,卻是我們選擇而不為之。不是寶釵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是她活著卻並更多不為自己的心,正如我們自己一般。正如有人所言得極好:這世界上又有幾個人能完完全全“我為的是我的心”?就算你的身體沒有羈絆,你的心也沒有嗎? 所以含蓄如寶釵,也會喜歡“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等話語。正因寶釵不可為,所以羨之。
前後翻看三四次紅樓夢,想到十三四歲那時恨寶釵入骨入髓,只以為她虛偽做派,道貌岸然。但越加讀之,對寶黛二人的理解卻漸漸明瞭了。黛玉自是瀟湘妃子,絳珠仙子這樣的人物,小說見如此清魂傲骨是不會於真正世間所有的。而越發讀多幾次,也倒沒覺得寶姐姐如何道貌岸然,如何虛偽有心計了,雖愛不起來,但更恨不起來。只是黛玉所言所行所賦予的氣質終究即使對能讀懂的人也僅僅是愛之羨之,像我這等愚笨的俗物對黛玉的情感即視之為冰晶雪骨,絕對汙染不得玷汙不得。而在主流價值觀下,含蓄內斂的冷美人寶釵,氣質裡不失雍容華貴又落落大方最終還是現今”女神“的標準。
三
寫到此處,驟然間似乎又悟通了一件事:為何男生大多喜歡寶釵。
男生讀紅樓視紅樓裡釵裙,終究還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男人的角度去審視去旁觀的,畢竟他們不可能在潛意識裡把自己賦予一個女性角色去感受紅樓女兒的情感。就打比方說若非作者曹公本人和痴紅樓人,一個普通的男性讀者有可能在初讀黛玉葬花時把自己設想成林黛玉手把花鋤看著漫天飛花感傷落淚嗎?雖說有些紅樓情痴是會的,但我覺得對一般初讀的男性來講不太容易,就如同我讀了這麼多遍紅樓夢,或許潛意識裡也會不自覺把本我折射成黛玉,寶釵,湘雲,晴雯,襲人等人變成大觀園裡的女兒去理解這些女子的內心,倒卻從來沒有把自己在潛意識裡想象為賈寶玉的,雖然其實這些兒女的形態很多都是從賈寶玉眼中呈現出來的。
同理客觀之,男人們更多的願意把自己作為賈府裡一個男人身份的旁觀者對這些裙釵加以審視。於是就更容易將他所見的紅樓女子和現世聯絡起來,而寶釵這樣的女子,即為現實版的”女神“。對人如此周到溫婉體貼,哪個男生不喜歡呢?而讀書之時人的潛意識裡往往會把書中的人也視作本我去感受了,看到寶玉之文,男生少不得會從男人心境去感受寶玉對黛玉的各種,於是對黛玉這樣一個聰明絕頂卻時常小性尖酸的丫頭,紅樓裡到處都寫道寶玉少不得看她哭了便是一陣溫存軟語一陣哄,兩人所有的拌嘴都是寶玉先認錯賠禮。這樣一種情形哪個男人看著不累呢?若有如此理解可見多數男人不懂黛玉,更不懂寶玉。
但女生讀紅樓,那些多愁痴心的一讀進去,似乎更容易把自己在潛意識裡放進紅樓夢的各種女性角色裡去。亦如一讀葬花首句“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感性的女孩兒眼前早已是漫天飛花殘紅了,雖沒覺察到潛意識裡已經變成了這樣的角色,但已經於不知不覺中把書中角色化作本我,並且開始細細感受各種角色的情感,而不同於男生只是瞭解知道這些角色的情感。即使我們現實中都是寶釵式的人,但閒暇讀書時就圖個情感暢快。寶釵自然是含蓄內斂善於迎合那樣的時代主流,事事多加考慮。於是去感受寶釵這樣的角色反而比感受黛玉顰兒那種敏捷靈秀,敢於直言的角色累得多,的確於我眼中作為女孩子像寶釵這種活法實在很累。何況寶釵其實是很難懂的,紅樓裡寶姐姐筆墨雖多,但寫她內心部分卻少,即使喜歡寶釵,多是作為旁觀者而言覺得這個女子溫柔嫻淑端莊大氣,惹人喜歡,但卻也很難把自己化作寶釵抓住寶釵的心境。而黛玉晴雯這類人物,心直口快,想什麼說什麼,行動如心,人物心境一眼瞭然。於是女生裡自然喜愛黛玉的更多些。這樣算是能懂寶玉心中之黛玉了,但卻也未必能懂黛玉心中之寶玉。
四
寫到此處,突然又通悟了些事情,停不了筆!
第一次讀紅樓時純當言情小說,寶黛釵外其他角色一概囫圇吞棗帶過。當然如今即使讀了三五遍潛意識裡亦是,只是理解更加不同了。初讀者或許當寶黛之情同世間男女愛情。但只一件卻疑惑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我雖甚喜黛玉,卻的確無法理解:為何寶玉就獨獨喜歡黛玉,直到她仙逝也終究”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呢?,難道就因為:如同世間男女一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他喜歡黛玉是個人感情選擇嗎?難道”終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一種男人”專一“的優良品質,或是解釋為僅僅因為他們間註定的三世情緣嗎?
越讀紅樓夢,越覺得這樣的理解牽強了。
而同時或許許多人喜歡把寶黛間的吵嘴同現實中情侶吵嘴聯絡起來。殊不知,寶黛間的吵嘴和情侶間女生任性的吵嘴大不同,寶黛的吵嘴基本都發生在三十二回兩人確認對方心思以前,即兩人都在試探對方的情感,彼此之心還未明瞭。在這種試探中雙方總喜歡用假意去刺激對方,如同金玉良緣之說,就必然在相互刺激中吵嘴起來。三十二回後寶玉一句”你放心“的表白後黛玉便懂了,從今之後的紅樓文段裡寶黛間已形成了一種彼此相知信任,並極為默契的感情,賭氣吵架再沒發生過。現實生活中情侶,即使早已確定關係互認心思,吵架多來由於不信任或是瑣事。這麼看來,日常情侶間確認情侶關係後的那種互相信任相知的程度或許遠遠不及寶黛吧!
而如同寶玉這樣視功名如糞土,不屑入仕為官之俗流的,正也是一個“我為的也是我的心”的人。能有這般性情的他想必也是唯一能和黛玉顰兒彼此相知的人。
五
寫到此處,悟到此處。這也難怪是,寶玉身邊如此之多的裙釵,紅樓女兒百花爭豔,能文能舞能寫能畫賢淑溫婉甚至相貌能及黛玉的大有人在,但正因為凡塵俗世間,能”為我心,知我心“的人且就那一個顰兒,這也是為何他最終: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了
所有的解釋只有兩字:知己。何為知己?情侶之情可算知己?非也。一生一世一雙人,大觀園裡能讀懂寶玉,從不勸他仕途經濟的獨有黛玉一人;能讀透黛玉所愁,能知曉黛玉同是“只為我心”的,能睡裡夢裡喊出一句: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的,也獨有寶玉一人。若是人生在世有此知己,則縱使他如何在別處不如旁人,也斷不會相棄相忘。這樣的情分在互相明白後,那樣的信任與默契裡斷是不會再有任何吵嘴的。單這一些看寶釵何能比得。
如果有人說黛玉這樣的女人,一定當不了好妻子。那在我看來實在差矣,那你大概沒有讀透黛玉。
雖說男人的確更愛寶釵,她的嫻熟溫婉是公認的,但卻忽略寶釵雖識大體,但卻並不能對丈夫脾性相知包容。其一,紅樓裡黛玉對寶玉事事關心,關懷備至,每件事情都記掛在心上。這或許沒什麼,只要有愛情,情侶間一般都能做到。但其二黛玉對寶玉的脾性,是從不埋怨的。這便是知己才有。正如馬瑞芳教授所說:看到寶玉臉上有他跟丫頭們淘胭脂膏留下的痕跡,黛玉只是細心的擦去囑咐:“你幹這些事兒也就罷了,你不要帶出這些幌子來”。試想若是換做寶釵,便會很嚴肅地對寶玉進行教育:”寶兄弟,你可不能幹這個,你得幹正事!你得好好讀四書五經,得和為官作宰的人來往,而爭取你的錦繡前程。”
如此一想,就如同當今在外奮力拼搏的眾男士,若你好不容易回趟家打你的dota,或是宅你愛的事兒,若你的妻子是黛玉,或許並不怎麼說你;若是寶釵,則或許會嚴肅地勸說:你也該看看周邊那些積極爭氣的同事,而你至今在單位裡還這麼無名小卒,你應當好好爭取你的工作,會會你的領導,多多通融同事之間的交際,而不是坐在這裡看球,打dota。
如此一來,你可更喜歡哪位當你的妻子呢?
即若紫鵑曾道:萬兩黃金容易得,難得知心人一個。
人生在世,或許對大多數人而言,即使人緣極廣,交友極多,卻未必見得能得一個知己。所謂知己,並不非得有同樣興趣,同樣所好。但必是能知彼此之心之骨。能有知己者,必先知自己之心。可惜如今不說隨著成長,愈多人早已忘其本心,另一些即使曉其本心,卻也是薛寶釵式之人,雖豔羨“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但也未敢為本心而活。世間眾人如此,何談有什麼知己?不過多是相互應酬利用的酒肉朋友;好則些不過閨蜜親朋,雖無話不談,感情極深,但終究也如同寶玉和其他女兒間,再好的關係也不過知其性情但未必能通解其性,共其情。
如此深深細細想來,不禁可悲可嘆,一頓揪心。
六
忽然想起那天看八七版紅樓夢的作曲王立平先生所說的一句,差點滾下淚來。他道:“依我看,林黛玉個兒不高,眼睛不大,脾氣不好,身體更差,我覺得沒那麼可愛。可是曹雪芹為什麼對林黛玉情有獨鍾?其實在這麼多姣好的女子裡,只有一個鬼丫頭林黛玉,她是活明白了的。她是最聰明的一個,所以她的痛苦是最深的。從而所代表的整個封建禮教之下的所有女子的悲慘命運,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心動魄。“
在主流中的我們無非都和寶釵等一樣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選擇。但或許所幸的是,顰兒終究活在紅樓夢裡而不是現實中。而讓即使在與寶釵有著共同價值觀的我們也有幸能在讀紅樓的時候感受讀懂她的性情,而不是在現實中旁觀她的性情。終究才能有這樣一批人能多少略微地理解並愛上這樣一個鬼丫頭,若是放在現實,不是寶玉的我們用這等俗世濁眼斷斷是難以讀懂她的。
”我為的是我的心“。
我愛之,畏之,敬之,卻為古今天下我等億萬之人所不敢為之而嘆之。
-
5 # 匠人鮮花
林黛玉是一個才女,一個美麗的才女,一個美麗而多愁善感的才女,一個美麗而多愁善感有憐憫之心的才女,一個美麗而多愁善感有憐憫之心且內心亟待渴望得到純粹的只屬於他和寶玉的愛情的才女。
-
6 # 崑崙俠哥
林黛玉是個才華橫溢,多愁善感的美麗少女!為了突現出林黛玉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才情,曹雪芹用那飽含深情的筆黑把林黛玉的一舉一動都刻畫的栩栩如生,讓人感覺如臨其境!她與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雖然以悲劇收場,但是卻留下了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生活情節!林黛玉的天真浪漫,善良純潔的心靈,是最讓賈寶玉動心的地方,所以在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林妹妹!
回覆列表
林黛玉在《紅樓夢》中是很細心聰明的一位女子,但是她過於敏感和自卑,對待自己的感情過於猶豫。她的性格特點在這部小說中是極其鮮明的,作為本書的女主角,她的猜忌和多疑給她和寶玉之間的感情增加了很多難處,但是她的細心和聰明又化解了很多難題。林黛玉的敏感源於寄人籬下的生活,她的聰明和悟性高則是天生的。林黛玉的性格特點鮮明,以敏感為主。林黛玉細心、聰明、悟性極高,但是面對感情過於自卑,常常猜忌寶玉憂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