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青青魚204

    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人都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連小學生都很重視課外閱讀,每學期都有長長一列必讀書目。

    那我們這些走出校園的人呢?就甘心被時代拋棄嗎?我也狠下心拿書讀了起來,還感覺自己挺上進的,默默被自己感動著。閱讀時感覺有一股知識的清流湧入了自己的大腦,很受用。過個一年半載後,十幾本也讀完了,總覺得沒什麼用,像沒讀過一樣,讀書的激情也大打折扣。

    我覺得有點受打擊,那這是什麼原因呢?如何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呢?

    我終於在這本《高效能閱讀》裡找到了答案,作者原尻淳一在本書中指出:以產出為目的的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讓書籍在腦子裡串聯起來,不但能加速理解,還能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高效能閱讀》作者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他深知閱讀的重要性,認為閱讀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術,主張有產出意識而讀書,他為此通讀了百餘冊讀書術書籍後,寫了這本適合各個階段讀書人的《高效能閱讀》。

    《高效能閱讀》裡蒐集了八十多個閱讀技巧,讓你從一個不善於讀書的人到喜歡讀書的初級讀書者,再到學會速讀、加深理解吸收書裡知識的中級閱讀者,最後透過垂直型和水平型閱讀,使知識立體化,形成自己的思維主場,擁有屬於自己的資料庫。這本書裡提到的讀書技巧、方法適合各個階層的閱讀者,你也可以像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讀者十大權利”中一樣,選擇跳讀,挑選自己適合的讀書方法和技巧。

    對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類比閱讀,它樹立了我正確閱讀的思想觀念,就像是在大腦裡畫了一個立體圖,我覺得非常有用。

    1.垂直型閱讀與水平型閱讀相結合

    垂直型閱讀是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法,時間久了會形成特定領域內具備一定水平知識和技能的通才。水平型閱讀是在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相關專業領域的書籍,這樣會形成在多方面具備一定水平知識和技能的通才。我們有時所說的通才、專才,都和他們在一定領域內深入學習有關。

    這種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相結合的閱讀書籍法,在選擇書籍方面是有一定的比例的。原尻淳一把用於投資基準的“70:20:10模式”應用到圖書上,他覺得與自己業務方面的書相關書籍比例是70%,現在業務相關的其他領域書籍佔比在20%,剩下的10%用來購買其他無關領域的書。

    垂直型閱讀就是我們平時所謂的主題閱讀,在一個自己業務相關或者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閱讀大量書籍,這樣不但能加深自己對書籍的理解、還能融會貫通,把知識串聯起來,形成自己的思維主場。 按照“70:20:10模式”,如果你想買10本書的話,可以買7本專業領域的書,或者你買1000塊錢的書,可以買大約700塊的專業書籍。 垂直閱讀達到一定的數量和程度,就應該向水平閱讀延伸,就像把一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向周邊擴散,形成更大的知識體系。保持“70:20:10模式”就不不知不覺的在擴大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瞭解更過的相關領域知識。 最後10%的其他領域書籍,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類書籍可以讓你用一個遠處視角看待問題,刺激、啟發自己的想法,把知識另一個更高的層次。

    我們平時買書時最好提前列書單,買適合自己的書。我們有時在選擇書的時候,容易傾向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有時看到網上有人說哪本書好就買了,結果自己看了兩頁就不想看了,所以應該避免因為衝動買書。

    2.形成自己的思維主場

    作者原尻淳一在書中引用了大江健三郎講過的讀書方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將它們連線起來,形成一個臺狀平面,然後,只要把這些書所喚來的其他書放在上面即可。”

    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堅持久了就會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擁有自己的思維主場。等擁有了自己的“思維主場”之後,本書一直主張的以產出為目的的閱讀,就會形成自動產出意識,會主動閱讀更多的多,主動去吸收更有關的知識。

    思維主場雖然好,但是也不是讀了幾本專業書就能擁有的。所以我們在讀書時,一定要多讀,多思考,用書裡的知識驗證生活經驗,然後在從書裡尋找答案,形成良性迴圈。這樣日積月累慢慢就貫通了,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打通任督二脈”之後脫胎換骨的感覺。各類書籍在大腦裡,融匯廣通,每本書之間都連線起來了,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維主場,這樣遇到什麼問題,你就可以把問題帶領到你的“思維主場”裡,你已經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就自然而然解決了。

    我們村裡有個農民,他經常把有關種莊稼的經驗運用到任何事情上。他在教育孩子時,會對孩子講,他給莊稼除草是為了莊稼能更好的成長,所以小孩子有缺點時就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像除草一樣把缺點去掉,才會變成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在妻子生氣時,會引用莊稼套種以達到增產目的的道理,勸妻子夫妻應該和睦相處可以提高經濟實力。他主張農民們應該相互交流經驗,而且經常把這個道理上升到國家外交層面。

    我想他也是在一定的知識領域擁有了自己的思維主場吧 。

    3.閱讀的態度

    作者在書中提到著名的“守、破、離”理論。 “守”是模仿老師形式的階段,“破”是嘗試打破、拆散形式的階段:“離”是對形式進行從新編輯以適合自己,形成自己的方格。

    有句話叫“攻到自然成”,我們讀書時也不能操之過急,偶爾的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有長期的焦慮情緒。 還有一點就是有時書讀多了,容易形成依賴,這時我們在讀書時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做到多讀多思,不要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經過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本《高效能閱讀》是可以說是帶你開始讀書的一本入門書,書中循序漸進讓你慢慢喜歡上閱讀,認識到閱讀的好處,有一個正確的閱讀價值觀。你如果還想深入閱讀的話,還可以參考別的更有深度的書,比如《實用性閱讀指南》、《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何有效整理資訊》等。

  • 2 # 凌輕summer

    現在很多人都進行碎片化閱讀,以為這樣也算學習,可之後又很少能真正記得讀過的內容 。

    卻不知你所浪費的時間,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容易得到的東西也最容易失去,學習也是如此。

    真正的知識,只能透過系統化體系化的閱讀學習才能記得牢。

    赫爾曼黑塞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最好的自己。”

    唐太宗說,“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因為閱讀,我們會在孤寂的深夜不再孤單,暗暗磨礪出更厲害的自己;也因為閱讀,我們學會以史為鑑,在前人的教訓中增長智慧,少犯錯誤。由此可見,無論任何時候,讀書都是開卷有益的。

    1.《如何高效閱讀》

    生活中無論是看一篇文章,還是閱讀專業書籍,總之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資訊。但看完之後能記住的資訊卻沒剩多少。

    讀完這本書你將收穫:

    快速閱讀圖書卻不知疲倦,在別人費時費力的閱讀時,你可以輕鬆抓住書中的重點資訊幾個月之後,還可以輕鬆記住書裡面重點內容的細節。

    《如何高效閱讀》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學模式,讓你在簡單易學的練習中獲得新的閱讀技巧。當你掌握了這項方法,你會成為世界上閱讀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彼得孔普,他是快速閱讀領域的專家,並且曾為尼克松總統時期的白宮官員講解快速閱讀教程。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理解能力意味著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閱讀效率,不是單純的求快,而是高效的讀書同時注重吸收和輸出的閱讀。

    2.《高效閱讀法》

    本田直之認為讀一本書最重要的是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的目的是用讀書的方法投資自己,實現自我增值,那你就要在最短的時間裡爭取讀最多的書,獲得最大的收益。

    可現在市面上的書紛繁雜亂,想快速吸收到對自己最有價值的知識,就需要我們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在提高閱讀效率方面:

    1.在選書上,選擇和自己的閱讀需求相符的圖書,並且選擇多本同種型別的做主題閱讀。

    2.設定閱讀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這樣做會讓你有緊迫感,會集中注意力,在限定的時間內吸收知識。

    在提高閱讀能力方面:

    要學會記筆記,倘若某種觀點幾本書裡都有提到,這說明這個觀點很重要,那就需要記下並且進行思考積累。

    《高效閱讀法》這本書指出,透過閱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到別人最寶貴的思想。相比其他投資自己的辦法,讀書卻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自我增值方法。

    3.《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現在是寫作人最好的時代,很多的讀書愛好者都想寫作變現。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苦惱:明明已經讀過很多的書,也理解了書中的內容,卻還是在下筆的時候無從可寫。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那這本書會對你大有裨益。

    在閱讀上,作者認為要遵循“二八法則”。讀一本書不要全部都讀,只需要提高閱讀效率,找出最有價值的資訊。

    做筆記時,記下的都是書中的精華,在記錄的過程中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書中也提出了“劃重點”“做標記”“折書角”等方法供你參考。

    在輸出方面,可以選擇製作思維導圖來幫助你理清思路,加深對知識的輸出。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本書用大量的案例來向你解釋閱讀的正確方法,讓你可以又快又準的記住書中的內容,把知識轉化為真正的技能。

    4.《溝通聖經》

    為什麼在相同的時間裡別人會比自己閱讀速度快?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透過閱讀收穫到最有用的資訊?

    其實這是因為自身的閱讀壞習慣導致的。但是想提高閱讀速度,是可以透過學習技巧來實現的。

    這本《溝通聖經》其中的核心內容是教會你學會正確閱讀的方法。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閱讀方法:SQ3R閱讀法。

    1.縱覽(Servey):閱讀的過程不必要求自己逐字逐句的閱讀,這樣會減慢你眼球移動的速度。與其逐字閱讀不逐句閱讀,只需要瞭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

    2.問題(Question):閱讀要帶著問題來讀,在書中快速瀏覽尋找作者證明論點的論據。

    3.閱讀(Read):在大概瀏覽之後,進行仔細的閱讀,在第二遍閱讀的時候,可以把這樣的地方做標註。

    4.回憶(Recall):這個時候對之前閱讀過的內容進行回憶,看看自己真正記住多少。

    5.檢查(Review):做完上面的步驟之後,對自己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重要地方查缺補漏。

    時間是做一件事情的隱形成本。平時培養出好的閱讀習慣就等於無形之中就給自己節省時間充實自己。畢竟機會只會留給有所準備的人。

    羅曼羅蘭說:“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在真正的機會降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機遇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平時的努力。

    千里馬能遇到伯樂,盡情馳騁,這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但在沒遇到之前,你首先要讓自己擁有可以發光發亮的光芒,才能讓伯樂看到你。

    而讀書無疑是最值得投入,且受益最多的方式。

    願每一個人都能透過讀書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3 # 李出來tt

    人們在談到珍珠的時候,都不會漠視它的價值。它的由來是蚌經過了時光裡種種磨礪換來的。蚌在進食的時候,隨著食物會吸進一些有害的物質,比如沙礫、樹枝和寄生蟲等,蚌為了保護自己,貝殼裡的外套膜上就會分泌出一種珍珠質,這些珍珠質會一層一層的將有害物質包裹起來,最終形成了珍珠。

    其實每個人在想獲得珍珠的同時,也想把自己變成珍珠。但是人既是高階動物,就免不了用高階的方法磨礪,那就是吸收知識,在各個方面鍛鍊自己,使自己在歲月的後面能夠不負我心。

    吸收知識的途徑有很多,見人歷事行路,還有讀書,讀書是最便捷的途徑,讀萬卷書,猶如行萬里路。

    讀書如此重要,我們更要多讀才是。可是我親愛的朋友們,讀書一定要講究章法呀,別讓知識成為過眼雲煙。 也就是讀書這事別看簡單,可是大象無形,大羹無味。

    這簡單之中倒是有不容忽視的道理。 那麼接下來我就為大家推薦幾本增進閱讀能力的書,就對我個人啟發的來排名。

    1、《文心》

    作者夏丐尊和葉聖陶。

    《文心》首先從講授共鳴開始,引導我們將書分類,並提前準備相應的知識儲備。然後從知、情、意全面突破,進而以心、眼、口、耳全面觸發。在對知識先後有序的掌握情況下,客觀的評價該知識,杜絕以一己之私主觀臆測。在知識的最後,寫讀書筆記。從而在書中引發自己的感受,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對書中講到衣服的衣領和衣袖的問題印象深刻,衣領和衣袖對於一件衣服來說是最容易被汙染的,那麼作為一個集體的領袖呢?這就是對知識的觸發。

    所以你看,這是一本與我們生活十分貼近的書,應該值得一讀再讀。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作者是日本的奧野宣之。眾所周知日本是研究行為學的國家,所以知識講的非常細。

    這本書就是對於即使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也能輕鬆駕馭閱讀的套路,但這並不是說閱讀這件事就觸手可及了。而它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從選書、購書、讀書、運用等多個方面一一敘述。更有蔥鮪油火鍋的做筆記技巧,就是摘抄下原文,再記錄下相應的感想,從一件事看到另外的事。

    也就是說在想獲取知識之前,你只要把讀書的“工具”用好了,在讀書的過程中就會有所收穫。

    3、《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精英們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

    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要只是單純的獲取,要結合自己的思考、驗證,對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就是要有自己的意見。

    作者狩野未希首先講到建立自我意見的3個方法:確認自己對“一件事”的理解程度;透過查詢資料解決“不能理解”的部分;

    持有自己的意見。 然後用批判性思考:作為根據的內容正確嗎?根據足以成為根據嗎?除了證實還要證偽。

    為了增加觀點,還要有“相反的意見”,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持有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方面的知識。

    與其說這是一本講述思維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運用思維把關的書。不要以為你看的就是主體所在,或者你思考的就是問題核心,要把知識放在多重環境下錘鍊,這樣才會印象深刻,同時也磨練了自己尋找問題本質的技巧。

    讀書的過程中不要把“自己”弄丟。

    4、《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實用性的意思就是有價值,於是作者大巖俊之就閱讀這件事給出了有價值的方法。

    知識的海洋無限廣大,所以作者從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該獲取怎樣的知識講起,挑選知識完畢。接著講該怎樣獲取知識,學習知識完畢。第三步講如何將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吸收知識完畢。到了最後就是如何運用知識,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長。

    仔細想想,生活中的每件事無不如此。

    5、《學會提問:實踐篇》

    對於知識來說,還應該學會反饋。如果不反饋,那麼知識沒有變革,結果就是知識還是知識,你還是你,對於你和知識來說最多隻能算認識。但是有反饋就不同了,反饋的過程就是知識再以別樣的方式進入你自己的知識網中,與原有的知識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反饋的過程不如說是提問的過程。

    作者粟津恭一郎,用十幾年的時間研究出一個爆炸性的觀點:正是提問的差距將優秀之人與平庸之人區別開來,“提問的差距”造就“人生的差距”。 系統的給出了四種提問方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優質提問和輕鬆提問。以及如何將劣質提問和沉重轉變為優質的提問。

    首先把提問者的價值觀或主觀臆斷強加於人的提問就是劣質提問,是作者最不提倡的;

    而沉重提問具有“目的共享性”,雖然被提問者不願回答,但能把沉重提問導向自問,從中抓取到問題的本質;

    優質提問是被提問者能開心的回答,並能從中發現行動力;

    輕鬆提問是被提問者只是簡單的開心,沒有新的發現。 想獲取怎樣的知識,和提問有關。

    在閱讀的過程中不防設立提問點,將知識發散,從中汲取精華。

    6、《高效能閱讀:任何人都能實踐的“完全閱讀術”大公開》

    看到書的副標題是不是感覺很靠譜?

    這個副標題從側面反應了,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毫無障礙的實踐完全閱讀。

    為什麼呢?

    這就是書裡的內容,書中羅列了89種讀書技巧,注意:作者原尻淳一對這89種讀書技巧那是一個一個親身體驗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讀書體質,都能在書中收穫滿足自身條件的讀書技巧,比如遊牧讀書,刷牙讀書,套件讀書,甚至是從2D到3D,首先就解決了讀不下去,不想讀,沒時間讀,怎麼讀等閱讀最初的困擾。

    書中談到從改變習慣,到讀書的契機管理,包括對讀書環境的刺激、速讀技巧的整理,以及將書解剖,甚至產出資料庫這樣的後期工作也一應俱全。

    不是簡單的讀書,而是讀並得到。

    傅雷在寫給孩子的信中說:“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

    現階段,能踏實一步一個腳印的面對知識的人太少,他們或許挑燈夜戰,急於求成,急於求多,甚至好似書到了自己手裡,隨便翻兩下,就已經擁有了書裡講述的那份知識。脫離了課堂和老師的監督,認為成年人一切都可以自己成就。

    讀一本書,也不是你恰好坐在光線正好的位置,有微風有暖陽,你拿起書的姿勢在別人眼裡唯美優雅。但是大部分人早已走上這條路,看自己讀書的姿勢在別人眼裡美不美,看自己讀書的數量是不是驚人的多,看別人讀的書是不是自己也有。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讀過的每本書都能在平凡的日子裡,像吃過的蔬菜水果一樣,長成你自己的血液和骨骼了嗎?

    學習蚌的精神,老老實實的讀書,做筆記,日復一日的重複。歲月定會給你驚喜。

  • 4 # 夏日風微燻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資訊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只想你想讀書,去實體書店或網上書城立馬就能買到。可是你真的會讀書嗎?有人會說:“讀書還不容易,不就是從頭看到尾嗎?”,可其實這事沒那麼簡單。有多少人把書買回去以後翻了幾頁就堅持不下去了?有多少人讀完後還說不出來這本書講了什麼?萬事皆有方法,讀書也是有技巧的。今天我就推薦5本閱讀技巧類的書,讓你對如何閱讀產生新的認識。

    一、《高效能閱讀》

    我把這本書放在最前面是因為它是最簡單的一本,當初我第一遍看完時只花了2個小時。作者原尻淳一通讀了古往今來的100多本閱讀方法類書籍,總結出了89個技巧,可以說幫我們對各家的讀書技巧都有所瞭解。我認為這本書最鮮明的特色就是介紹瞭如何讓你改善讀書體質,讓你覺得讀書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在這本書中,作者奧野宣之把他提倡的一元筆記本法與閱讀的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步驟緊密聯合在一起,並提出蔥鮪火鍋式筆記法,大大的提高了閱讀後對書本的記憶和理解能力。這本書的特色在於介紹瞭如何在閱讀後製作筆記,並提醒我們用輸出倒逼輸入,讀書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三、《實用性閱讀指南》

    這本書也是日本人寫的,作者是大巖俊之。他曾經也是個不愛讀書的人,但為了創業他透過讀書使自己完成了人生小目標。本書的特色在於介紹瞭如何製作思維導圖的筆記,如何牢記書中內容,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書中的記憶和實踐方法對於努力提升自己的職場人士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四、《溝通聖經》

    這是一本溝通類的集大成者書籍,其中關於閱讀技巧的是第12、13章。如何你想了解如何閱讀,只要看這兩章就行了。本書的特色在於介紹瞭如何提高閱讀速度,並指出讀書就像開車一樣,在開車前最好先看下導航地圖,並在途中隨時根據路況調整車速。

    五、《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是最後一本書,也是最難的一本書了。它是閱讀類的經典書籍,初版於1940年,並有近400頁厚。因為翻譯的複雜性,讀起來難免有些晦澀難懂。書中介紹了閱讀這個學科的理論知識,讓我們瞭解到了從低到高的閱讀的四個層次,和每個層次時的具體應用。它的特色在於架構出了一個閱讀的體系觀,讓我們對於閱讀有了宏觀的認識。

    大家在看這5本書的時候,最好先從容易的開始,必經如果一開始太難就會打擊了自己的自信心。我建議大家如果想透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話,就先學會閱讀方法。老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讀完了這5本書,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閱讀方法,那麼無論你以後面對任何書,你都能又快又好的掌握好它。

  • 5 # 我們要學習

    今天突然想起了我幾個星期前的讀過的一本書——《如何與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本著有輸入就要有輸出的原則,今天對這本書做一個小總結,算是對這本書的一個交代吧。

    今天的總結將圍繞作者在開篇問的四個問題進行總結: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你最喜歡書的那哪一部分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它的優點在哪裡作者介紹

    首先介紹一下本書的作者。

    作者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經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多年的文字編輯經驗讓他在資訊整理方面遊刃有餘。生活中,他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各個媒體和論壇中,堅持把生活中值得記錄的任何事都忠實的寫在筆記本上,目前他已經記錄了整整 200 多本了。這種生活方式被日本 NHK 和 TBS 電視臺採訪了以後,在國內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銷量累計超過 50萬冊。同時,日本人有一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們堅持對生活中最簡單的事情注入心力,不妥協的做好每一個細節,有一種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最後成為了大師,就像我們熟知的「壽司之神」一樣。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本書作者對於怎麼樣才叫讀完一本書是這樣理解的:

    讀完一本書時要把書裡的內容記在腦子裡,這樣在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這些內容也還能繼續發酵,還會因為目前正在經歷的事情而被重新回憶起來,讓人們在受到一次感動,甚至還想在讀一次那本書。如果能這樣與一本書來一次“深刻交流”,那就再理想不過了。

    接下來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如何活用,這四個維度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一整套方法論。

    如何選書以及如何購書

    在如何選書方面,作者建議的做法是:列一個購書清單和隨想筆記。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第二個: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我們在買書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些情況;

    想買書,但是又不知道買什麼書,買一本書要猶豫好久。不知道自己要買什麼書,所以看到什麼書都想買。然後回到家一直等到書發黴還沒拿起來過。

    這些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缺乏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我們想從這本書中的收穫到什麼,這本書講的這些內容是不是我現階段想知道的。

    總是想著“這本書或許有用”“這方面的知識一定有用啊”,然後就買了。

    所謂讀書的動機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於面前的花朵和聚焦於遠處的建築,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讀書也一樣,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同一本書,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自己在網上看到的一篇不錯的書評、比如網上各種各樣的書單、自己某一天的靈光一閃。都可以記錄下來。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

    關於購書,作者給的建議是儘量是去實體書店購買。

    作者給出的理由是能夠讓我們的購物體驗更加深刻,能夠直觀的瞭解到書籍的真實內容。

    但是我覺得就我們目前而言,或許線上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我的理由是:

    第一,在線上買書能夠節省我們的時間。去書店又是找書又是排隊,還得專門跑一趟,很麻煩。

    如何讀書

    既然是以讀書筆記為導向的讀書方法,最後肯定是要進行思想輸出的。

    對於寫讀書筆記,作者給的步驟是:讀書,劃重點,根據重點來寫讀書筆記。

    應該帶著什麼樣的目的閱讀呢?

    我們要以記讀書筆記的目標讀書。當你帶著這樣的目的閱讀,你就會一邊思考一邊選擇要摘抄的文章,你會不由自主的想多讀幾遍,尤其是對還沒有讀懂的部分。在不斷思考。不斷重讀的過程中,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讀過三五遍了。

    對於一些實在讀不懂的或者沒有興趣的內容,你也就會在這種目的下自動的將它們過濾掉,不會去鑽牛角尖。

    對於怎麼劃重點,作者也給了我們一份詳細的流程,

    做標記有三個步驟:

    通讀折角標記:第一遍通讀全文時,一邊閱讀,一邊把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重讀折角標記:通讀一遍之後,第二遍閱讀第一次折角的頁面,將仍然有價值的一頁折角。標記:第三次翻看重讀折角標記,確認是真的就價值記下來的筆記就在那句話下方做上標記。

    但是在閱讀很厚或者有難度的書,或者在旅行時,看書看太久了,對書感覺煩膩時,我們可以用三枚不同的書籤(通讀書籤、重讀書籤、標記書籤),來區分每道程式中斷的位置:

    當我們在「① 處通讀」中斷時候可以使用通讀書籤標記當我們通讀到某個時候,認為讀不懂了,需要返回去看前文時,使用「重讀書籤」。當終中斷「② 重讀」過程以後,開始「③標記」時間,此時使用「標記書籤」。當三種標籤都蒐集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筆記了。

    以上的步驟都可以說是寫讀書筆記的準備階段,接下來就是怎麼寫讀書筆記了。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他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在做好標記之後:

    畫 ⭕️,其後摘抄原文;畫 ⭐️,其後跟著摘抄內容的感想、思考、補充說明。

    這麼幹的好處就是可以立即記錄當時的想法。因為這就是我們讀書的印證,是我們與書本交流過的痕跡。

    首先,先在筆記本上寫上時間、作者名、書名。接下來就按照我們說的摘抄+評論的格式依次記錄。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每寫一段要記住換行,段落與段落之間留出兩行空白,這是方便我們以後再次閱讀、新增新的筆記和修改的用途。這個過程中重點都放在「摘抄對自己重要的段落」和寫「主觀評論」上,可能會碰見一些你客觀覺得很重要,但是無法產生共鳴的文字,我們也不需要摘抄進來。

    就這樣極簡的格式和內容就組成了我們讀書筆記的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活用

    在社交媒體上寫書評或者讀後感。

    不管我們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工作以後面對寫作總是非常傷腦筋的。其實她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寫作是一個系統的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但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學習,所以對於這一方面的能力會比較缺乏,很多人無法將自己零碎學到的東西整合到一起。但是這本書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論,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收集點點滴滴,當我們翻開我們得到讀書筆記的時候,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將我們從一本書上能夠學到的東西整理出來了,然後我們在根據我們記的筆記,找一個比較寬鬆一點時間,將他們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都在強調獨立思考,但是想想我們做「摘抄+評論」的讀書筆記不就是我們獨立思考出來的東西嗎?透過對印象深刻的句子的摘抄,立刻寫出當時的評論。在之後的數日裡,反覆閱讀又能再次發現新的觀點。就這樣循序漸進的,為讀書筆記更新新的內容,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發現不再需要所謂的「權威」告訴你孰對孰錯了。

    最喜歡書的一部分

    這本書最令我喜歡的部分是本書的第一章。在第一章裡作者就給我傳達了一個資訊,就是我們讀書一定要有目的,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要什麼,這個跟古典老師的功利讀書法是一個觀點。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反倒是產生了知識焦慮。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其實給我最大的一個點,在各種資訊量巨大的時代,在獲取各種資訊都十分便利的時代,其實我們更加需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其實所謂的焦慮,不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本書的優缺點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十分的簡單易懂。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還看了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那本書的語言就比較的深奧,每一個點都要好好的思索一番。但是這本書基本上就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力,基本上小學生都能看懂。

    第二個優點就是這本書沒有給我們講太多的道理,上來基本上就是怎麼做,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需要注意些什麼。給你講他非常詳細。這本書就是一本閱讀使用說明書,直接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就行。

    但是可能是由於時代隔得比較遠的一些原因,書裡面的一些方法,可能在現在看來已經不是很適用了,比如我前面說的買書去書店,我覺得現在我們在網上買要比去書店好得多。

    總結

    這本書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使用說明書,我相信這是講讀書方法的書裡最實用的書了,基本上拿來就可以直接用。

    然後,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只有知道了這個,你才可能將一本書真正的讀完。

    第二個收穫就是,要養成記錄自己想法的習慣,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想法,而是當我們的想法要派上用法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想法。

    最後在附上本書的一張思維導圖,不過先說明說明一下,這張思維導圖是我在網上找的,我自己做的那張圖不知道被我存到哪裡去裡,而且這張圖比我總結的要好上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僅僅20多年,蘇聯從默默無聞到世界強國,當初是如何打贏翻身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