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青8散人
-
2 # 心靈羈絆
當你面對美景只能說出"WC,真漂亮!"的時候你就知道多學點古文是多麼重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3 # 碎嘴的老P
往大的方面說是文化傳承。讓我們這些後輩能夠瞻仰先輩的成就,不管是文學還是生活。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個都已經斷絕了文明的傳承,只有中國依舊屹立在世界眾多國家當中,並且一步步從積貧積弱走向新的巔峰。這不僅僅是一個發展經濟可以做到的,必須有一個深厚的底蘊才可以,這也是中國能夠在受到各種限制的情況下快速發展的基石。與我們相反的就是南韓。作為中國曾經的番屬國,一隻使用的就是漢字、漢語。但是為了所謂的民族尊嚴,摒棄了漢字,結果就是現在他們的年輕人連自己國家記載的歷史都看不懂,簡直就是悲哀。
往小的方面說是培養興趣。我們從小不斷的學習,就是不斷的認識世界認清自己的過程。文言文對於你來說可能是枯燥乏味,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就是一片知識的海洋,願意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比較新的例子就是2020年報考考古專業的女學生,大家都認為一個貧困家庭出來的人,應該學習能夠快速就業的專業,但是她卻忠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堅定不移的選擇了考古。而全國各個學校的考古專業的學生、教師用實際行動支援了這位學妹。
願你看到大漠落日的壯麗景觀的時候想到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而不是一句簡單的臥槽!
-
4 # 聖冰朗讀
傳統文化知識不學相當於做人沒了根基,這就相當於房子的地基,地基穩怎麼建沒問題,而地基不穩,建成高樓大廈也會危險重重!
不要小看傳統文化,我們人行走在世上,你會發現老祖宗的話一直在指引人們前行。
一是厚德載物,德沒了,錢就擔不動了。
二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為什麼有些企業紅火一時,最後收局慘烈,就是少了真東西,包裝宣傳再好,皮囊的膚淺永不抵真的長久!
三 做人誠信 真誠
古人在用人上忠、孝為考核重點,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走到哪都正氣滿滿,讓人覺得踏實也更讓人信賴,而誠信是做到這些的前提!
社會無論怎麼變,老祖宗留下的話依然受用,多讀古書會讓人生不迷茫 不浮躁 也會更好的為人,有了它的指引方向不會錯,會讓人在紛繁的社會不被利益驅使,做好自已!
-
5 # 馮泳52841682
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瞭解了文言文,有可能就能幫助我們瞭解中國的文化,的變遷和發展,可能因為某些人的不懂,所以可以感覺到枯燥
-
6 # 天天必刷
枯燥難懂?對於半智障的學渣來說,是難了點對於一個正常的智商和有端正學習態度的人來說,文言文學精不易,大概粗通真的一點也不難。
-
7 # 宋詞郭俊
學文言文,是為了傳承文化,傳承文化,是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不倒,是為了民族凝聚力不散。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淪亡,即使國土淪亡了,還能有復國的時候;如果民族文化也淪亡了,那麼這個國家也就徹底淪亡了,永遠成了別國的附庸。所以,要徹底消滅一個國家,就必須得消滅這個國家的文化。《最後一課》中,德國之所以要強迫法國學習德語、使用德語、用德語交流,就是想從文化上滅亡法國。
文化上的滅亡,其實是精神的滅亡。不是我在說大話唬人,美國總統尼克松在20世紀70年代就曾說過,“當華人忘記了自己的文化,就是美國進攻中國的最佳時機”。而美國智庫也指出,“在戰勝中國之前,勢必要先摧毀中華民族的文化,要不然戰勝中國就是無稽之談”。實際上,美國一直致力於對中國的文化入侵和思想意識的滲透,希望透過對中國民眾的洗腦,來引發中國內部矛盾,從而達到瓦解中國的目的。前蘇聯就是這樣被美國瓦解掉的。
所以,千萬不要輕視文化的力量。這也是近階段暴露出口水詩、色情詩佔滿國家大刊後,我積極站出來,批評他們的原因。因為,詩詞,在中國文學中,受眾最廣,對民眾的影響也最大。中華詩詞若倒下將引發中國文化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我作為深受傳統文化薰陶的詩詞愛好者,不得不警惕,站出來維護中華詩詞的純潔。
-
8 # 今生我財
夫文言者,文化之根也!能讀文言,數千年典籍歷歷在目,今古不隔。不解文言,則歷史俱如煙雲,恍惚即逝。文言,若鑰匙,似橋樑,藏先賢智,蘊萬古情。其記事也,言簡意賅;其狀物也,栩栩如生;其言情也,盡達心意;其抒懷也,氣動河山!
文言之美,妙不可言!
-
9 # 澹泊小居
答案簡單:傳承。四大文明古國唯一不斷傳承靠什麼?當然是文字,歷史證明口口相傳是不可靠的。瞭解古代,可以知根,知根方可前行。
-
10 # 劍外空山
心裡委屈時,就默唸一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再問問自己,有沒有這些聖賢難?就有信心了。
急功近利時,就默唸一下《諫太宗十思疏》,體會體會什麼叫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就能平靜下來了。
貪婪,憤怒,執迷等各種情緒困擾的時候,讀一讀《六祖壇經》,品味一下什麼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能感受到自己與格局高遠之境界的差距了。
傳統文化,真就是華人的根,華人想要進步,或者想要幸福,不讀經典是不成的。
回覆列表
文化傳承哦!那是記錄歷史的載體。
外國專家一直驚歎華人可以大概看明白2000年前青銅鼎上的文字資訊。
上學時天天讓背誦確實很頭痛,年過30發現文學素養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很重要的。現在部門每次做彙報,大家常犯錯誤就是廢話說一堆,重點並沒有。怎樣在一句話中體現中心思想,這不就是小學老師教的麼?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最喜歡這句。大家還記不記得哪裡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