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獨尊—泰山

    透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她始終沒有放棄破格提拔張之洞的想法。隨著張之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的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光緒七年六月,慈禧終於作出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讓張之洞在一夜之間,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 窺透慈禧,迎合上意

      從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為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實是正常升遷,並不是破格提拔,沒有體現慈禧對張之洞有多麼倚重,張之洞似乎有些失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慈禧覺得張之洞是一介書生,他沒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經歷。

      張之洞確實是一介書生,從政之後,他一直做翰林和學政,做了翰林和學政後,他又做了言官。在慈禧看來,言官都是一些言過其實的人,他們紙上談兵行,上書言事行,但要是賦予他們執政大權,肯定不行,因為他們沒有獨當一面的事實證明,破格提拔和過分倚重他,肯定有風險。因此,慈禧一直沒有提拔重用張之洞,但她考慮過這事,只是猶豫不決。

      慈禧還在猶豫之間,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暴病而死! 慈安死於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她從發病到死亡,只經歷了24個小時,她死得太突然了。

      慈安死前沒有任何徵兆,三月初九,她只是身體不適,結果在第二天晚上就死了。她死得過於突然和蹊蹺,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紛紛懷疑是慈禧謀殺了她。但清史專家透過對大量史料進行分析和論證,為慈禧洗脫了罪名。專家認為,慈安死於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當時人們對這種疾病認識不足,所以才會懷疑慈禧。

      慈禧雖然不是導致慈安暴死的真兇,但有關慈安暴死的種種疑團卻瀰漫了整個宮廷,慈禧很鬱悶,也很無語。在這種情況下,她很難顧及張之洞的升遷問題。

      慈安去世不久,慈禧決定廣開言路,推行仁政。張之洞認為這是一個良機,於是又以加強東南海防和西北邊防力量為由,給慈禧上了一道有關朝廷大員任免的奏摺:"東南海防重在兩江,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劉坤一年老體弱,不能勝任兩江防務。而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1816-1890,湖南衡陽人)卻能征善戰、屢立戰功且精力充沛,堪當此任。"

      "西北邊塞重在防守,左宗棠一直督辦新疆軍務,他忠勇可嘉,可陝甘總督曾國荃(1824-1890,湖南雙峰人)遲遲不到任,加上他最近連喪一子一侄,所以他更無心西北防務。浙江巡撫譚鍾麟曾擔任過陝西巡撫,他對西北的情況很熟悉,可擢升他為陝甘總督。另外,左宗棠的部將張曜也很忠勇,可令他幫辦西北軍務。"

      張之洞的這項人事任免建議十分中肯,慈禧照章採納。從表面上看,他舉薦了彭玉麟、譚鍾麟、張曜,自然是和他們拉上了關係;他參劾了劉坤一和曾國荃,自然是得罪了這兩位元老,其實不盡然。

      張之洞上這道奏摺,正合朝廷和慈禧之意。他在上這道奏摺之前,就捕捉到了慈禧對這幾個大員態度資訊。原來,在張之洞上疏之前,彭玉麟就上疏參劾劉坤一"耽於逸樂,精神疲弱,於公事不能整頓","廣蓄姬妾,稀見賓客,且縱容家丁,收受門包(紅包)",等等。

      看到這道奏摺後,慈禧十分為難,因為彭、劉二人均為元老重臣,她無論得罪誰,結果都不好,於是置之不理。其實她內心是想罷免劉坤一的,只是因為有所顧忌。慈禧的這種心思被張之洞窺知,他上的那道奏摺,恰如其分,深合慈禧心意。

      不久,慈禧召劉坤一進京謁見,並令彭玉麟出任兩江總督。劉坤一知道彭玉麟參了他,也知道張之洞又在背後點了一把火,他很生氣,索性以養病為由鄉居起來,直到九年之後,他才出山,再度出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

      彭玉麟參劾劉坤一併不是出於私心上位,上任兩江總督不久,他就遞交了辭呈,返回原任。隨後,朝廷便調任左宗棠接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在這件事情上,張之洞確實得罪了劉坤一。不過不要緊,劉坤一算得上是正人君子,他雖然忌恨張之洞,但他一點兒也不小人。

      在西北大員任免建議方面,張之洞看似得罪了曾國荃,其實他是成全了曾國荃,曾國荃打心底感謝他。曾國荃是曾國藩的九弟,人稱曾老九,他同哥哥曾國藩一道,在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中建立了不朽軍功,他厥功甚偉,脾氣又臭又硬。張之洞哪兒敢得罪他?

      曾國荃自打接到陝甘總督的任命通知後,一直拖病不上任,慈禧知道他是嫌棄西北地區寒冷貧困,故意為之,可她很難辦,因為曾國荃同他哥哥曾國藩一樣,都是朝廷的有功之臣,他在鎮壓天平太國等農民起義軍中,屢立戰功且傷痕累累。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慈禧才沒有難為他,但除了曾國荃之外,陝甘總督一職沒有合適的人選,看了張之洞的建議後,慈禧頓時鬆了一口氣。於是,她馬上把曾國荃調往山海關督辦軍務,並擢升了譚鍾麟和張曜。

      張之洞上的這道奏摺,既拉攏了和幾位大員(劉坤一除外)之間的關係,也深度契合了慈禧的心意,慈禧再次對他刮目相看。

    透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她始終沒有放棄破格提拔張之洞的想法。隨著張之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的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光緒七年六月,慈禧終於作出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讓張之洞在一夜之間,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 慈禧需要"曾國藩"

      透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她始終沒有放棄破格提拔張之洞的想法。隨著張之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的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她似乎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曾國藩。

      40年前,鴉片戰爭爆發,帝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慧眼識珠,重用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他竟然光著屁股,走進國庫,清查庫銀,立了大功。後來,他在一夜之間由四品官升為二品大員,連升四級,一時輿論譁然。

      曾國藩深得皇恩,也知恩圖報。道光皇帝死後,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且位居中興名臣之首。他為大清帝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國藩的結果。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在朝廷大員中、在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所領導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所領導的淮系。如果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那麼朝廷和慈禧的政權就很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

      這可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因此,慈禧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勢力,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在慈禧看來,張之洞雖是一介書生,可他愣是憑藉一己之力,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等大事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他能夠辦到,說明他不是一般人。只要重用他,他一定會成為我的臂膀,成為帝國的柱石,他有這個潛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辦這些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了原則,堅守了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我的感受,給足了我面子,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張之洞,我就這樣被你征服,我決定破格提拔你!

      ● 連升四級,一夜走紅

      光緒七年(1881年)六月,慈禧終於作出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她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也讓張之洞在一夜之間,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

      這實在是一個升官奇蹟!

      在封建社會,官員每升一級,都要經過數年或更長時間的歷練,張之洞雖然沒在正四品、從三品、正三品的職位上歷練過,但他以前的升遷速度太慢了。他太憋屈了,他是那麼有才,他應該被破格提拔。

      在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張之洞是一夜之間連升四級的唯一幸運兒。他終於混出頭了,他長舒了一口氣。

      前半輩子升遷慢的歷史一去不返了,接下來,他將步入後半輩子的輝煌人生。回首過去,他並不介意前半輩子的遭遇,他甚至很樂觀地認為:前輩子升遷慢,等於是人生在做俯臥撐,做得越久,力量就儲存得越大。一旦站起來,那將是一個大力金剛。

      慈禧姐姐,我張之洞就是一個大力金剛,你如此器重我,說明你很有眼力。在未來未知的日子裡,我是不會讓你失望的,我就是新時期的曾國藩!

      擁有了我,你就擁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我,你值得擁有!

    張之洞如何征服慈禧,一夜之間竟連升四級?(3)

    透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她始終沒有放棄破格提拔張之洞的想法。隨著張之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的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光緒七年六月,慈禧終於作出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讓張之洞在一夜之間,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李瀚章和彭祖賢的熱誠值得肯定,可他們太沒眼力見兒了,且不說張之洞是慈禧的紅人,十足的潛力股官員,單說他目前是朝廷二品大員,堂堂副部級高官,怎麼可能委身到地方擔任司局級的地方誌總編輯呢?張之洞拒絕了他們,不過他的態度很低調、很委婉,他堅信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慈禧委以重任。

      ● 臨危受命,巡撫山西

      果然,在光緒七年(1881年)十月十六日,他就接到了朝廷的一紙任命:出任山西巡撫!

      這人要是走運了,想啥來啥。張之洞就是這樣,他想到了這個結果,他想要這個結果,為了這個結果,他等了近20年!

      巡撫相當於省長,也是從二品官,雖然與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同級,但論實權,巡撫要遠遠大於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因為巡撫是真正意義上的封疆大吏,而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則是有職無權的朝廷高官。

      為了以示區別,我們權且把在朝廷做官的臣子稱為朝臣,也可以稱為京官;把在地方做官的臣子稱為疆臣,也可以稱為地方官。從此,張之洞結束了朝臣生涯,成為一名疆臣。

      擔任封疆大吏是張之洞20年來的不懈追求。記得20年前,族兄張之萬曾對他說:"你的文章寫得棒極了,想法也是很好的,不過這些好想法,還是等你今後成為封疆大吏時再去實現吧。"20年來,每每想起這句話,他心裡都不是滋味。

      如今,再想起那句話時,他感慨萬端!因為他終於實現做封疆大吏的夢想了,他有滿腔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他就等著當上封疆大吏後再去實現,那就盡情地去實現吧。

      這一切得感謝慈禧的恩寵,如果沒有慈禧的恩寵,還不知道他現在幹嗎呢。這一切也得感謝李鴻藻和醇親王的舉薦。

      李鴻藻十分器重張之洞,他是張之洞的靠山,張之洞所做的那幾件大事,不僅為清流黨爭了光,也給他長了臉,他理所當然地在慈禧面前舉薦張之洞。

      李鴻藻舉薦張之洞,還出於另外一個原因:張之洞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就因為上書言事,而從一個六品官躍升至二品大員,這肯定會引起朝中其他官員的嫉妒和眼紅。加上他在上書言事時,沒少得罪朝廷權貴,日後肯定會遭到他們的打擊報復。他不希望張之洞遭遇不測,於是他向慈禧舉薦張之洞出任山西巡撫。

      至於醇親王,他欠著張之洞一個人情:兩年前,張之洞上疏駁斥了吳可讀,力挺了慈禧,進一步確立了光緒帝帝位。醇親王一直記著張之洞的好,加上他們政見一致,而且他們又都是張之萬最親近的人,所以他也舉薦張之洞。

      慈禧一向倚重李鴻藻,也越來越倚重醇親王,甚至有意讓醇親王接替恭親王,她肯定會採納李鴻藻和醇親王的意見。湊巧的是,慈禧正在物色新的山西巡撫人選,聽了李鴻藻和醇親王的舉薦後,她馬上應允。

      當然,這一切也得靠他張之洞自己努力以及他當憤青的那段經歷。如果他不努力,如果沒有那段憤青的經歷,他就很難出人頭地,也很難受寵於慈禧。

      然而,山西是個爛攤子,比及其他省份,山西的政治更加黑暗,官吏更加腐敗,百姓更加貧困,稅捐更加沉重,民風更加頹靡……

      慈禧把這麼一個爛攤子扔給張之洞,是對他的考驗呢,還是把他架在火爐上烤?對於這個爛攤子,他該怎麼收拾呢?

    皇上豈能冒充

    1898(清光緒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宣佈變法,新政從此日開始,歷時103天,史稱“百日維新”、“戊戌變法”。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將光緒皇帝如囚犯般囚禁於中南海瀛臺,戊戌新政被扼殺在襁褓中,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慈禧太后釋出訓政詔書,第三次臨朝垂簾“訓政”。這期間,國內外對光緒的訊息格外留心和注意。然而在湖廣總督張之洞眼皮之下的武昌,卻出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光緒皇帝”。

    清末劉成禺,字禺生,他所著《世載堂雜憶》一書中有《武昌假光緒案》一篇文章,記載了“假光緒”這件事的始末。劉成禺親自見過張之洞審理此案,還就此事問過他的老師陳樹屏(當時審理過此案的江夏知縣)。

    這件事的經過是這樣的:

    光緒二十五年(1899),居住在武昌的一位湖北籍的候補官員欲將他在金水閘的公館出租,這日忽然來了一主一僕交銀租住。主人20多歲,白皙長身;僕人則四五十歲,無須,說話似女音。兩人均操一口流利的北京口音,入住公館後,少主人每日在家讀書吟詩作文,匿居不出,鮮有露面。但這主人衣服華麗,起居開支十分豪華奢侈。這僕人自稱“奴才”,每當進呈各種食品用物時,均行跪拜大禮,口稱“聖上”,完全是清宮皇室中的一套。年輕主人所用的被蓋上繡金龍,所用的碗也是鏤金的五爪金龍,他不時撫弄的一方玉印,上鐫著“御璽之寶”四個篆字。這些東西只有當今皇帝獨用,任何“僭用聖物”的人都是要問斬的。那這人除了是皇上又能是誰呢?

    這一切,都被那位候差的官員看在眼裡,在他看來那位主子怎麼看都像是當今皇上光緒。有幾位曾在京城做過官見過光緒的縉紳也前往探看,乍看覺得像昔年的“萬歲爺”,但是實在不敢細認,忙三跪九叩,口稱“恭迎聖駕”。有人以光緒之照與這主人面容對比,確實相仿。

    這是怎麼回事?皇上不在宮中卻在客棧中,又有傳聞是真龍天子暗自從瀛臺逃了出來,駕臨武昌,如此一來,“光緒皇帝已到武昌”的訊息不脛而走。一時武漢三鎮的大小官紳,候補官員沒有得到差使者,認為天賜良機,都來拜見皇帝,獻款獻物者不絕於門。這主僕二人對這一切都視之當然,無論誰送的錢財禮物,全部是照單笑納,毫不客氣。

    光緒皇帝在武昌的訊息鬧得滿城風雨,漢口各報都憐憫光緒,詬罵慈禧,並且登載新聞說光緒由瀛臺逃到湖北,由張之洞保護。其他各地報紙也作疑似之談或相互傳載其事,此事不久便傳到上海,一些報紙還發表新聞和評論,謂之光緒在革命黨的掩護下,逃出中南海,往武昌找張之洞圖謀再舉等言論。一時張之洞保駕之謠,傳遍天下。

    張之洞斬殺“光緒帝”

    江夏(今武昌)知縣陳樹屏聞之不敢怠慢,忙去金水閘“請安”,詢問“聖上”為何幸臨武昌。“皇上”對陳知縣不屑一顧,答曰:“見張之洞方可透露。”陳樹屏立即如實稟告張之洞。

    張之洞聞之大驚,但他畢竟是官場老手,覺得不可能,覺察到其中有詐。張之洞做事謹慎,於是密電京中同僚打聽虛實。北京回電說:“瀛臺嚴禁如故,光緒仍幽禁其中。”回電光緒並無逃出之事,電告張之洞務必將假光緒逮捕歸案,免遭失職之罪。

    於是,張之洞決定開庭親審,以釋天下之疑。張之洞將那主僕二人押到總督衙門,親自開庭審問。張之洞大聲問道:“你不是要見我張之洞嗎?有什麼話講?”假光緒說:“大庭廣眾,不能向制臺講,退堂當面可講。”張之洞拍案大怒說:“胡說,你們盜用宮中禁物,已犯斬罪,當斬!”

    那假光緒裝傻賣呆支支吾吾亂了方寸。原來,這“皇上”乃是八旗伶人崇福,自幼學伶唱戲,多次出入宮中,盡諳宮中禮儀。其容貌清秀,頗似光緒,當日在宮中服務時,在伶人中有“假皇上”之稱。

    倒是那個老僕則百般狡賴,審理毫無結果。張之洞將此二人交江夏知縣陳樹屏嚴刑拷打,打得老僕據實招供:原來這老僕人真名叫趙德興,是皇宮裡的管庫太監。御璽、金龍被等物均系他從宮中盜出。假光緒所用的玉碗等御用之物,也都是他平時偷的。他因偷盜宮中禁物被發覺,私逃出京。這位老太監深知宮廷內部的底細,知道光緒被囚禁在瀛臺,與外界隔絕,天下人都不知底細。他經常看到有人冒充王爺或大臣行騙發了大財,因此也想找人冒充皇上,做個大的。為此,他找到有“假皇上”之稱的崇福,策劃了上述伎倆,讓他冒充光緒,和自己一起到南方行騙。兩人利慾薰心,一拍即合,又在京城找了個妓女,冒充皇妃。武昌是他們行騙的第一站。只因老太監胃口太大,久滯武昌,未及時潛往他處,故而迅速敗露。

    案情大白後,這假光緒主僕二人均被判為“斬立決”。次日,二人被押到武昌草埠門斬首。晚清歷史上,轟動武漢三鎮與京滬新聞界的假光緒案以兩顆人頭落地收場。老太監偷了那麼多的皇宮禁物早該躲到一邊享受去了,他卻慾壑難填,竟然想出找人假扮皇上來行騙的方法,真是想發大財想得昏了頭。倒是那個八旗伶人被老太監忽悠蒙了,讓他裝皇帝他就裝。這可不是在戲臺上,這普天下就一個皇上,是能隨便假扮得了的嗎?穿幫是沒商量的。不過,他臨死也算是瀟灑走了一回,被人家忽悠掉了腦袋也不屈。

    張之洞殺人之快,一則是為了大清政局的穩定,二則也是為了表明自己與“假皇上”並無干係。令張之洞沒想到的是,他這麼做避免了慈禧太后的一次統治危機,幫了慈禧一個大忙。

  • 2 # W龍的傳人

    光緒七年六月,慈禧終於作出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讓張之洞在一夜之間,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張之洞為何一夜之間連升四級?

    一,迎合上意

    張之洞是一介書生,從政之後,他一直做翰林和學政,做了翰林和學政後,他又做了言官。在慈禧看來,言官都是一些言過其實的人,他們紙上談兵行,上書言事行,但要是賦予他們執政大權,肯定不行,因為他們沒有獨當一面的事實證明,破格提拔和過分倚重他,肯定有風險。

    慈禧決定廣開言路,推行仁政。張之洞認為這是一個良機,於是又以加強東南海防和西北邊防力量為由,給慈禧上了一道有關朝廷大員任免的奏摺

    東南海防重在兩江,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劉坤一年老體弱,不能勝任兩江防務。而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卻能征善戰、屢立戰功且精力充沛,堪當此任。西北邊塞重在防守,左宗棠一直督辦新疆軍務,他忠勇可嘉,可陝甘總督曾國荃遲遲不到任,加上他最近連喪一子一侄,所以他更無心西北防務。浙江巡撫譚鍾麟曾擔任過陝西巡撫,他對西北的情況很熟悉,可擢升他為陝甘總督。另外,左宗棠的部將張曜也很忠勇,可令他幫辦西北軍務。

    張之洞的這項人事任免建議十分中肯,慈禧照章採納。從表面上看,他舉薦了彭玉麟、譚鍾麟、張曜,自然是和他們拉上了關係;他參劾了劉坤一和曾國荃,自然是得罪了這兩位元老,其實不盡然。

    張之洞上這道奏摺,正合朝廷和慈禧之意。他在上這道奏摺之前,就捕捉到了慈禧對這幾個大員態度資訊。原來,在張之洞上疏之前,彭玉麟就上疏參劾劉坤一耽於逸樂,精神疲弱,於公事不能整頓,稀見賓客,且縱容家丁,收受門包等等。看到這道奏摺後,慈禧十分為難,因為彭、劉二人均為元老重臣,她無論得罪誰,結果都不好,於是置之不理。其實她內心是想罷免劉坤一的,只是因為有所顧忌。慈禧的這種心思被張之洞窺知,他上的那道奏摺,恰如其分,深合慈禧心意。

    在西北大員任免建議方面,張之洞看似得罪了曾國荃,其實他是成全了曾國荃,曾國荃打心底感謝他。曾國荃自打接到陝甘總督的任命通知後,一直拖病不上任,慈禧知道他是嫌棄西北地區寒冷貧困,故意為之,可她很難辦,因為曾國荃同他哥哥曾國藩一樣,都是朝廷的有功之臣,他在鎮壓天平太國等農民起義軍中,屢立戰功且傷痕累累。但除了曾國荃之外,陝甘總督一職沒有合適的人選,看了張之洞的建議後,慈禧頓時鬆了一口氣。於是,她馬上把曾國荃調往山海關督辦軍務,並擢升了譚鍾麟和張曜。張之洞上的這道奏摺,既拉攏了和幾位大員(劉坤一除外)之間的關係,也深度契合了慈禧的心意,也讓慈禧對張之洞刮目相看。

    二,慈禧需要提拔一個得力的大臣

    透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她始終沒有放棄破格提拔張之洞的想法。隨著張之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似乎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曾國藩。

    40年前,鴉片戰爭爆發,帝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慧眼識珠,曾國藩深得皇恩,也知恩圖報。道光皇帝死後,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且位居中興名臣之首。他為大清帝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在朝廷大員中、在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所領導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所領導的淮系。如果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那麼朝廷和慈禧的政權就很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

    因此,慈禧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張之洞雖是一介書生,可他愣是憑藉一己之力,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等大事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他能夠辦到,說明他不是一般人。只要重用他,他一定會成為帝國的柱石,自己的左膀右臂。後來也證明慈禧的選擇是正確的,張之洞確實是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才。

    張之洞快刀斬假光緒

    1898年,光緒帝在戊戌六君子的幫助下進行變法,奈何干不過慈禧,變法失敗,慈禧太后釋出訓政詔書,第三次臨朝垂簾“訓政”,光緒也被囚禁在瀛臺。 而就在這個時候,武昌卻出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光緒皇帝”。武昌出現了一對主僕,其中僕人自稱“奴才”,吃飯之前均行跪拜大禮,並稱“聖上”。而主人用秀金龍的被子,鏤金五爪金龍的碗,手裡還有一塊御璽之寶。而且有進過宮的官員看到,這個年輕主人特別像是當今皇上光緒。 但是實在不敢細認,忙三跪九叩,口稱“恭迎聖駕”。

    一時間,“光緒皇帝已到武昌”的訊息不脛而走。一時武漢三鎮的大小官紳,候補官員沒有得到差使者,認為天賜良機,都來拜見皇帝,獻款獻物者不絕於門,主僕二人都不客氣的笑納了。 這位“光緒皇帝”也沒閒著,傳是張之洞救出自己,並將自己保護到湖北,當時很多報紙都報道了此事,傳到張之洞耳朵裡,張之洞也先按兵不動,派人進京問問光緒帝還在不在瀛臺。 北京回電說:“瀛臺嚴禁如故,光緒仍幽禁其中。”回電光緒並無逃出之事,電告張之洞務必將假光緒逮捕歸案,免遭失職之罪。

    抓住“光緒帝”主僕二人審問,原來,這“皇上”乃是八旗伶人崇福,因多次出入宮中,盡諳宮中禮儀,而其長得又頗似光緒,老太監趙德興是皇宮裡的管庫太監。御璽、金龍被等物均系他從宮中盜出。兩個人策劃了這件事,準備騙點錢,沒想到被識破。 案情大白後,這假光緒主僕二人均被判為“斬立決”。次日,二人被押到武昌草埠門斬首。晚清歷史上,轟動武漢三鎮與京滬新聞界的假光緒案以兩顆人頭落地收場。

    張之洞之所以快刀斬假光緒,一則是為了大清政局的穩定,二則也是為了表明自己與“假皇上”並無干係。

  • 3 # 經典影片回憶

    從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為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實是正常升遷,並不是破格提拔,沒有體現慈禧對張之洞有多麼倚重,張之洞似乎有些失望。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慈禧覺得張之洞是一介書生,他沒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經歷。 張之洞確實是一介書生,從政之後,他一直做翰林和學政,做了翰林和學政後,他又做了言官。在慈禧看來,言官都是一些言過其實的人,他們紙上談兵行,上書言事行,但要是賦予他們執政大權,肯定不行,因為他們沒有獨當一面的事實證明,破格提拔和過分倚重他,肯定有風險。因此,慈禧一直沒有提拔重用張之洞,但她考慮過這事,只是猶豫不決。 慈禧還在猶豫之間,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暴病而死! 慈安死於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她從發病到死亡,只經歷了24個小時,她死得太突然了。 慈安死前沒有任何徵兆,三月初九,她只是身體不適,結果在第二天晚上就死了。她死得過於突然和蹊蹺,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紛紛懷疑是慈禧謀殺了她。但清史專家透過對大量史料進行分析和論證,為慈禧洗脫了罪名。專家認為,慈安死於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當時人們對這種疾病認識不足,所以才會懷疑慈禧。 慈禧雖然不是導致慈安暴死的真兇,但有關慈安暴死的種種疑團卻瀰漫了整個宮廷,慈禧很鬱悶,也很無語。在這種情況下,她很難顧及張之洞的升遷問題。 慈安去世不久,慈禧決定廣開言路,推行仁政。張之洞認為這是一個良機,於是又以加強東南海防和西北邊防力量為由,給慈禧上了一道有關朝廷大員任免的奏摺:"東南海防重在兩江,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劉坤一年老體弱,不能勝任兩江防務。而湘軍水師統帥彭玉麟(1816-1890,湖南衡陽人)卻能征善戰、屢立戰功且精力充沛,堪當此任。

    西北邊塞重在防守,左宗棠一直督辦新疆軍務,他忠勇可嘉,可陝甘總督曾國荃(1824-1890,湖南雙峰人)遲遲不到任,加上他最近連喪一子一侄,所以他更無心西北防務。浙江巡撫譚鍾麟曾擔任過陝西巡撫,他對西北的情況很熟悉,可擢升他為陝甘總督。另外,左宗棠的部將張曜也很忠勇,可令他幫辦西北軍務。" 張之洞的這項人事任免建議十分中肯,慈禧照章採納。從表面上看,他舉薦了彭玉麟、譚鍾麟、張曜,自然是和他們拉上了關係;他參劾了劉坤一和曾國荃,自然是得罪了這兩位元老,其實不盡然。 張之洞上這道奏摺,正合朝廷和慈禧之意。他在上這道奏摺之前,就捕捉到了慈禧對這幾個大員態度資訊。原來,在張之洞上疏之前,彭玉麟就上疏參劾劉坤一"耽於逸樂,精神疲弱,於公事不能整頓","廣蓄姬妾,稀見賓客,且縱容家丁,收受門包(紅包)",等等。 看到這道奏摺後,慈禧十分為難,因為彭、劉二人均為元老重臣,她無論得罪誰,結果都不好,於是置之不理。其實她內心是想罷免劉坤一的,只是因為有所顧忌。慈禧的這種心思被張之洞窺知,他上的那道奏摺,恰如其分,深合慈禧心意。 不久,慈禧召劉坤一進京謁見,並令彭玉麟出任兩江總督。劉坤一知道彭玉麟參了他,也知道張之洞又在背後點了一把火,他很生氣,索性以養病為由鄉居起來,直到九年之後,他才出山,再度出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

    彭玉麟參劾劉坤一併不是出於私心上位,上任兩江總督不久,他就遞交了辭呈,返回原任。隨後,朝廷便調任左宗棠接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在這件事情上,張之洞確實得罪了劉坤一。不過不要緊,劉坤一算得上是正人君子,他雖然忌恨張之洞,但他一點兒也不小人。 在西北大員任免建議方面,張之洞看似得罪了曾國荃,其實他是成全了曾國荃,曾國荃打心底感謝他。曾國荃是曾國藩的九弟,人稱曾老九,他同哥哥曾國藩一道,在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中建立了不朽軍功,他厥功甚偉,脾氣又臭又硬。張之洞哪兒敢得罪他 曾國荃自打接到陝甘總督的任命通知後,一直拖病不上任,慈禧知道他是嫌棄西北地區寒冷貧困,故意為之,可她很難辦,因為曾國荃同他哥哥曾國藩一樣,都是朝廷的有功之臣,他在鎮壓天平太國等農民起義軍中,屢立戰功且傷痕累累。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慈禧才沒有難為他,但除了曾國荃之外,陝甘總督一職沒有合適的人選,看了張之洞的建議後,慈禧頓時鬆了一口氣。於是,她馬上把曾國荃調往山海關督辦軍務,並擢升了譚鍾麟和張曜。 張之洞上的這道奏摺,既拉攏了和幾位大員(劉坤一除外)之間的關係,也深度契合了慈禧的心意,慈禧再次對他刮目相看。 ● 慈禧需要"曾國藩"透過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一系列重大事件,慈禧越來越看好張之洞,她始終沒有放棄破格提拔張之洞的想法。隨著張之洞的表現越來越出色,她的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她似乎從張之洞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的影子:曾國藩。 40年前,鴉片戰爭爆發,帝國內憂外患,道光皇帝慧眼識珠,重用曾國藩。曾國藩不負厚望,他竟然光著屁股,走進國庫,清查庫銀,立了大功。後來,他在一夜之間由四品官升為二品大員,連升四級,一時輿論譁然。 曾國藩深得皇恩,也知恩圖報。道光皇帝死後,他不僅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的頭號功臣,也成了興辦洋務實業的首領,且位居中興名臣之首。他為大清帝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是道光皇帝破格提拔和重用曾國藩的結果。但是,曾國藩在為朝廷立功的同時,也給慈禧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隱患:在朝廷大員中、在各省督撫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來自曾國藩所領導的湘系和他的門生李鴻章所領導的淮系。如果任這兩派勢力無限制地發展,那麼朝廷和慈禧的政權就很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 這可使不得,萬萬使不得!因此,慈禧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勢力,一直在物色屬於自己的"曾國藩",而張之洞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在慈禧看來,張之洞雖是一介書生,可他愣是憑藉一己之力,推翻東鄉慘案,力阻崇厚賣國,扳回午門冤案。這等大事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他能夠辦到,說明他不是一般人。只要重用他,他一定會成為我的臂膀,成為帝國的柱石,他有這個潛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辦這些大事的時候,不僅堅持了原則,堅守了正義,還充分考慮了我的感受,給足了我面子,真可謂是用心良苦。 張之洞,我就這樣被你征服,我決定破格提拔你! ● 連升四級,一夜走紅光緒七年(1881年)六月,慈禧終於作出一個醞釀已久的決定。她就像當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國藩那樣,也讓張之洞在一夜之間,由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講學士,直接升為從二品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 一夜之間,張之洞連升四級! 這實在是一個升官奇蹟! 在封建社會,官員每升一級,都要經過數年或更長時間的歷練,張之洞雖然沒在正四品、從三品、正三品的職位上歷練過,但他以前的升遷速度太慢了。他太憋屈了,他是那麼有才,他應該被破格提拔。 在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張之洞是一夜之間連升四級的唯一幸運兒。他終於混出頭了,他長舒了一口氣。 前半輩子升遷慢的歷史一去不返了,接下來,他將步入後半輩子的輝煌人生。回首過去,他並不介意前半輩子的遭遇,他甚至很樂觀地認為:前輩子升遷慢,等於是人生在做俯臥撐,做得越久,力量就儲存得越大。一旦站起來,那將是一個大力金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科學發展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