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瓜群眾愛看劇
-
2 # 可愛的飛飛醬
唐朝的鑑真和尚為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的事蹟。前五次雖歷經千險,卻始終沒有成功,第六次東渡時,鑑真大師已經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是他屢挫屢敗永不放棄的決心終於感動了上天,成功踏上了前往島國弘揚佛法之路。
但你可能不知道,鑑真大師是受日本天皇數次之邀,才決定踏上茫茫大海到異國他鄉講經宣佛的,鑑真對日本社會影響深遠,不僅給日本帶去了正宗的佛教,還帶去了先進的醫藥學術。鑑真被日本稱為“傳戒律之始祖”和“日本漢方醫藥之祖”,鑑真也是日本民眾評為對日本歷史影響最大的華人。
鑑真出生於688年,俗姓淳于,揚州人氏,14歲的時候剃度出家,師從南山律宗開創人道岸大師,長年在長安、洛陽一帶遊學。46歲時,鑑真學成立名,便回到家鄉揚州主持大明寺。鑑真在律學方面造詣極深,是道岸之後最負盛名的律學大師,被時人尊稱為“江淮化主”。
732年,日本向中國第九次派出遣唐使團,兩個年輕的留學僧榮睿、普照隨船隊出發。他們二人此番入中土,除了學習佛法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尋訪願意來日本講法的唐朝高僧。然而一晃十年過去了,榮睿、普照走訪名川大寺無數,卻始終沒能找到願意和他們漂洋過海前往日本講法的高僧。就在他們快要絕望時,聽人介紹說揚州大明寺的鑑真大師學問高深、德高望重,是位了不起的得道高僧。於是,便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揚州,求見鑒真大師。
當榮睿、普照二人前來拜謁的時候,他正在大明寺為眾人講解律法。等聽明白這二人的來意後,鑑真便問座下弟子,誰願意前往日本弘揚佛法。眾弟子面面相覷,誰都不敢表態。最後,一個叫祥彥的弟子站起來說,日本與中土之間隔著茫茫大海,旅途艱險,生死莫測,弟子們都還沒有得悟正法,所以不敢前去。於是,鑑真站起來說:“日本是有緣之國,為了佛事,應當無懼生死。你們不願意去,我願意!”祥彥等人聽師父如此說,便立即表示願意隨師父一同前往。
從742年到753年的12年間,他五次東渡,均未成功。歷盡劫難的他始終未曾放棄夢想,終於在第六次時成功。鑑真到達日本後,幫助日本佛教建立起完整的律法制度,並傾心傳播盛唐文化,促使日本的佛學、醫學、建築、雕塑、繪畫、書法水平大幅度提高,深受當時的日本人民愛戴。
-
3 # 空山凝雲7711
鑑真本是揚州大明寺的住持,公元742年,日本僧人榮睿與普照受聖武天皇和日本佛教界之託邀請他前往日本傳授戒律。從當年出發到最終抵達日本,鑑真前後歷經五次磨難,第五次甚至被風浪吹至海南島,險些喪命,返回揚州途中,隨行的榮睿病故使鑑真悲痛萬分,加之南方暑熱引發眼疾,竟致雙目失明,但卻更堅定了他東渡的決心。公元754年,鑑真終於成功到達奈良,受到當時的聖武上皇和孝謙天皇(718-770)的熱情款待。
當時日本國內對出家為僧基本沒什麼限制,許多人為逃避賦稅和兵役而選擇出家,於是出現大量“私度僧”(未經正式儀式自度為僧)。政府一方面利用佛教加強統治,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佛教過度發展影響賦稅和兵役制度,於是決定學習唐朝的授戒制,即由高僧主持儀式,透過考試確定進入佛門的資格,但是日本缺乏深諳此制度的高僧,這才促成了他們對鑑真的邀請。
鑑真與日本建築
日本古都奈良和中國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其著名的觀光名勝之一平城京就是模仿大唐的長安建造的。平城京曾是日本的都城,地處今奈良市西郊。公元710年,日本元明天皇遷都於此。朱雀門通向的平城宮設太極殿、朝堂、朝集殿等,都極似長安。
平城京在日本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直到7世紀為止,只要天皇換位就要遷都一次。可是,大約到了7世紀,隨著與大陸交流的頻繁,日本出現了模仿大唐的風潮,並試圖透過大規模的都城展示國家的威望。最初的都城建造在奈良縣內的藤原京,由於此地狹窄,僅僅過了16年,藤原京就被平城京代替,日本歷史也由此進入了輝煌的奈良時代。
奈良雖是一個只有38萬人口的城市,但其中卻有7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建築,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東大寺。該寺始建於公元745年,當時的寺名為總分國寺,由聖武天皇仿照中國寺院建築結構建造,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造建築。寺內西松林中的戒壇院,則是為中國唐代鑑真大師傳授佛法而建的。走遍奈良,到處可見中國唐代的風景和建築,其中最能說明奈良與大唐密不可分的還要數唐招提寺。該寺由鑑真按唐朝寺院的規劃修建,極具盛唐的優雅與宏大氣勢。據說,日本孝謙女皇還模仿中國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的字型書寫了“唐招提寺”的橫額。
鑑真和尚在日本宏揚律宗,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的總院。造寺的工匠有一些是鑑真和尚從中國帶去的。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只剩金堂、講堂和東塔是初建時的原物。金堂面闊7間,約28.18米長,進深4間,約16.81米。開間尺寸由明間向兩側遞減,中央五開間設槅扇門,盡間只設槅扇窗。柱頭有斗拱,補間只有斗子蜀柱。梁、枋、斗拱都有彩畫,柱子漆紅色。拱眼壁和墊板全部粉白,把承重構件鮮明地襯托出來,顯得結構條理清晰,邏輯性很強。屋頂是四注式,經過改造,坡度比原來的陡一些。內部中央供奉盧舍那佛,兩側是藥師佛和千手觀音,靠山牆則有四天王。御影堂前東面有鑑真墓,院中植有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藥、“孫文蓮”、“唐招提寺蓮”、“唐招提寺青蓮”、“舞妃蓮”、“日中友誼蓮”和揚州的瓊花等名花異卉。瓊花素以葉茂花繁、潔白無瑕名揚天下,傳說隋煬帝就是為到揚州賞瓊花而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北宋學者劉敞曾稱讚它為“東方萬木競紛華,天下無雙獨此花”。
律宗之祖
律宗的“律”,指佛教戒律。律宗是研習佛教戒律、嚴肅佛教戒規的宗派。 戒律是約束佛教徒紀律、規範僧團生活的紀律。只有按一定儀式發誓接受一定戒律的人,才能成為僧侶或居士,也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佛教徒。佛祖釋迦牟尼在生前曾對他的弟子們說過“以戒為師”。過去戒律的傳授是要由德學兼備的高僧,設立專門的傳戒道場,把所有的戒律一條條地詳細講解,每講完一條都要詢問能否做到,往往整個傳戒的儀式要好幾天的時間。
佛教律宗創始於西安的佛教宗派。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故名。又因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稱四分律宗。還因其實際創始人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道宣先師事智首,專研律學,後入終南山淨業寺、豐德寺潛心述作,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等五大部。他在終南山創設戒壇,制定佛教受戒儀式,從而正式形成宗派。該宗在宋時,又分成會正、資持兩派。該宗的基本經典,通稱四律五論。該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該宗由道宣的三傳弟子鑑真傳到日本。
鑑真一生,學律,持律,講律,傳律,是一位為弘揚戒律精勤不懈、捨身忘我的律學大師。開元二十一年,鑑真四十六歲。這時他已經學成名立,於是自長安回到揚州,先後十年間在江淮地區努力講律傳戒,聲名遠播,成為當時道岸之後獨步江淮的律學大師。《宋高僧傳》說他有著名弟子三十五人,各自倡導一方,共弘師教。他同時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像,書寫過三部大藏經,又興辦救濟孤貧疾病等社會事業,積累了不少實際的領導經驗,團結和培養了一批有專門造詣的工技人才。這一切都為他後來東渡日本準備了有利的條件。
到達日本後,在鑑真的指導下於東大寺毗盧遮那大佛殿前築了一座戒壇。這座戒壇是依南山道宣的《戒壇圖經》建築的,但在第三重壇上安置著多寶塔,塔中安置釋迦和多寶二佛像,則是鑑真依據天台宗的教理而有所改變。鑑真傳戒時,日本的天皇、皇后、皇太子以下都次第登壇受菩薩戒;又為沙彌證修等四百四十餘人授戒;大僧靈祐、賢璟、忍基等八十餘人都舍舊戒重受。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規傳戒的開始。 鑑真生活的時代,正是日本透過“大化革新”逐步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時期,汲取唐先進的政治文化和典章制度,對完成和完善這一革新有重大意義。而中國傳入的佛教,又是這一革新的重要支柱。後來他在東大寺大佛殿西方造了一所戒壇院,四方聞名來學戒的漸多。天平寶字元年日皇將故新田部親王舊宅送給鑑真作為建築伽蘭之用。鑑真即指導弟子們開工建築,至天平寶字三年(759)落成,這就是現在奈良日本律宗的本山‘唐招提寺’。在宗教行為的背後,實是政治行為,即是透過對戒律的嚴肅性,從側面顯示國家律令的權威性,穩定社會,保證革新的推行。
鑑真從此在唐招提寺講律傳戒,極受日本朝野的尊敬。天平寶字五年,他又在下野的藥師寺、筑紫的觀音寺各造戒壇一所。這兩所戒壇和東大寺戒壇並稱為日本三戒壇。鑑真的律學正宗南山,旁兼相部,所以日人尊他為南山系的第三祖,相部系的第五祖(凝然《律宗綱要》)。天平寶字七年五月六日入滅於唐招提寺。他的遺體荼毗後,即葬在這寺東北角的松林中。在鑑真生前,他的弟子們為他所制的夾紵坐像,至今還供奉在寺中的開山堂,視為日本的國寶。
鑑真與醫藥
鑑真東渡,在攜帶的物品中有多種藥材。鑑真曾為日本鑑定藥物併為光明皇太后治過疑難病症。日本平安時代由丹波康賴編纂的《醫心方》中,收錄有鑑真的醫方。日本江戶時代的藥袋上曾印有鑑真像。
佛教與醫經有緊密的關係。佛教以慈悲為懷,不僅要治世人的“心病”,還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稱為“大醫王”。不懂得包括“醫方明”在內的“五明”(五種知識技能,其他四明為:宣告、工巧明、因明、內明)的僧徒,“不得多聞之稱”。《法華經》上說“多聞有智慧”,懂得醫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現。特別是大乘佛教修菩薩行的出家人,為了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要把“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高度發達和繁榮的時代,醫學上的成就也是非常顯著。中國現存第一部病因學專書《諸病源候論》,國家修訂的藥典《新修本草》,著名的醫方書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燾的《外臺秘要》,都產生在這一時期,這對鑑真研習醫藥提供了第一流的典籍。
鑑真具體生活的揚州,更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揚州喧喧賣藥市”,這裡是全國乃至中外的藥材集散地。此外還有外華人在這裡出售安息香、訶黎勒、蘇合香、龍涎香、羚羊角等多種舶來藥物。販來運往,揚州成了繁忙藥材交易市場。藥商們為了辨別藥才的真偽和是否道地,也摸索出了一套口嘗、鼻嗅、眼觀、牙咬、手捏等有效的鑑定方法。這樣的環境,使鑑真有可能學會辨識經物的技巧和收集到珍貴的藥材。
鑑真對醫藥的掌握,還有其獨特的淵源。在長安鑑真從受具足戒並師從受教的弘景律師,是南山宗祖師道宣的傳人,而道宣首次入住終南時,即與同時隱居終南的大醫家孫思邈結成林下交,在佛學和醫學上探討,互有影響。孫思邈《千金方》中關於地、水、火、風的四大說法和天竺耆婆方藥的記載,多從道宣處得來。弘景得自道宣傳下的驗方,又傳之於鑑真,這就大大豐富了鑑真的醫藥知識。從這種關係看,鑑真的醫道間接得自孫思邈的。
鑑真對日本醫藥方面的貢獻是明顯的。但鑑真赴日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傳律,為什麼要攜帶藥物?從實際看,應該是為了保健和預防。橫渡滄海,多有不測,各種疾病隨時都會發生,備足救急防治藥品是完全必要的。就第二次東渡所備藥品對照孫思邈《千金翼方》所載功效而言,阿魏可殺蟲去邪毒、破積下惡氣;訶黎勒可治心腹脹洩、消食;皆缽可溫散腸胃寒邪,止吐止瀉;胡椒可去痰,除臟腑中風冷;芳香藥物可闢穢,開竅四共。這些對航海來說,都是多發常見病症的對症藥物。
鑑真東渡日本
原文:唐高僧鑑真,本姓淳于,揚州江陽人,年十四出家為僧。稍長,遍遊長安、洛陽,尋問名師,專研戒律。唐天寶元年,應日僧普照輩延,東渡日本。然東海風驟浪高,或船覆,或糧匱,或失向,歷十二載,五渡未成。其實僧目盲,唯至不渝。天寶十二年,竟至日,翌年與奈良東建戒臺,授戒法。
-
4 # 貓與暖樹
我們中學課本就知道唐朝的鑑真和尚為弘揚佛法,六次東渡日本的事蹟。前五次雖歷經千險,卻始終沒有成功,第六次東渡時,鑑真大師已經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是他屢挫屢敗永不放棄的決心終於感動了上天,成功踏上了前往島國弘揚佛法之路。
但你可能不知道,鑑真大師是受日本天皇數次之邀,才決定踏上茫茫大海到異國他鄉講經宣佛的,鑑真對日本社會影響深遠,不僅給日本帶去了正宗的佛教,還帶去了先進的醫藥學術。鑑真被日本稱為“傳戒律之始祖”和“日本漢方醫藥之祖”,鑑真也是日本民眾評為對日本歷史影響最大的華人。
鑑真出生於688年,俗姓淳于,揚州人氏,14歲的時候剃度出家,師從南山律宗開創人道岸大師,長年在長安、洛陽一帶遊學。46歲時,鑑真學成立名,便回到家鄉揚州主持大明寺。鑑真在律學方面造詣極深,是道岸之後最負盛名的律學大師,被時人尊稱為“江淮化主”。
732年,日本向中國第九次派出遣唐使團,兩個年輕的留學僧榮睿、普照隨船隊出發。他們二人此番入中土,除了學習佛法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尋訪願意來日本講法的唐朝高僧。然而一晃十年過去了,榮睿、普照走訪名川大寺無數,卻始終沒能找到願意和他們漂洋過海前往日本講法的高僧。就在他們快要絕望時,聽人介紹說揚州大明寺的鑑真大師學問高深、德高望重,是位了不起的得道高僧。於是,便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揚州,求見鑒真大師。
當榮睿、普照二人前來拜謁的時候,他正在大明寺為眾人講解律法。等聽明白這二人的來意後,鑑真便問座下弟子,誰願意前往日本弘揚佛法。眾弟子面面相覷,誰都不敢表態。最後,一個叫祥彥的弟子站起來說,日本與中土之間隔著茫茫大海,旅途艱險,生死莫測,弟子們都還沒有得悟正法,所以不敢前去。於是,鑑真站起來說:“日本是有緣之國,為了佛事,應當無懼生死。你們不願意去,我願意!”祥彥等人聽師父如此說,便立即表示願意隨師父一同前往。
從742年到753年的12年間,他五次東渡,均未成功。歷盡劫難的他始終未曾放棄夢想,終於在第六次時成功。鑑真到達日本後,幫助日本佛教建立起完整的律法制度,並傾心傳播盛唐文化,促使日本的佛學、醫學、建築、雕塑、繪畫、書法水平大幅度提高,深受當時的日本人民愛戴。
-
5 # 超超9918
名為賢人 實為漢奸
中國歷史上這種漢奸有一大一小二個 鑑真為了 弘揚佛法 實為虛名 他從中國以我所知帶去了各種書籍凡多 不論是醫學 建築 美術 音樂不所不包 但害人的儒家經典沒幾本 只用了30年 日文文明就升了一級之多 你看看日本皇宮和北韓皇宮比較一下就知道
大漢奸叫man 三華人 他創造了越南文明
-
6 # 大宋講書人
鑑真是誰?
鑑真和尚是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
鑑真由於家境貧寒,14歲的時候和父親一起在揚州大明寺出家,師從智滿禪師,當了小和尚。唐朝時,佛教比較受重視,寺院較多,精通佛法的大和尚也比較多,這些人推動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20歲時,跟隨道岸禪師前往洛陽、長安繼續精修佛法。
在長安時,鑑真勤學苦讀,廣覽群書,遍訪高僧,除佛法之外,在建築、繪畫,尤其是醫學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詣。他已成為對佛學具有較深造詣的高僧。
為什麼東渡?唐朝時,對交流廣泛,國家開放程度較高,而且唐朝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在長安有周邊國家的留學生。45歲這一年,日本的兩個留學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託來中國留學 。他們邀請鑑真去日本傳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揚州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只有鑑真表示“都是為了傳佛法,性命又有何妨”,決意東渡傳法。
可是當時交通不發達,木船孤舟,一師二徒,異常艱險。十年裡東渡五次,皆無終而返,大弟子祥彥圓寂,邀請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他自己雙目失明。可是宏願未了,鑑真初心未改。終於在第六次東渡時,在日本薩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兒島大字秋月浦)登岸,到達了日本,開始為日本僧人受戒傳法,並且這一次他帶領了40餘人到日本,在文化、教育、建築、藝術、醫學等方面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轉變。
東渡給日本帶去了什麼?1、鑑真是中國第一位到日本開創佛教律宗的大師。當時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子和其它高階官員都接受了鑑真的三師七證授戒法,皈依佛門弟子,鑑真在奈良效區建立招提寺,並著有《戒律三部經》刻印流傳,是日本印板之開端。
2、他把中國中藥鑑別、炮製、配方、收藏、應用等技術帶到了日本,並傳授醫學,被人們人稱為“漢方醫藥始祖”、“日本神農”。日本醫史學家富士川遊在《日本醫學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醫雖多,得祀像者,僅鑑真與田代三喜二人而已”。
3、鑑真於764年5月6日圓寂。葬於日本下野藥師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題鑑真大和尚五字。《日本國見在書目》中,著錄有“鑑上人秘方一卷”,又作《鑑真秘方》,其書久佚,佚文可以《醫心方》中考見。
綜上,鑑真一生為弘揚佛法,矢志不渝,歷經磨難,為日本帶去了先進的佛法、醫藥、建築、藝術等技術,是我們中華文化優秀的傳播者。
-
7 # 飛天ZY漫雪
鑑真,東渡弘法的高僧,唐代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也是著名的醫學家。日本人稱他為,天平之甍,也就是說他的成就可以與,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媲美。
鑑真十四歲在大雲寺為沙彌,跟高僧智滿禪師學佛,後到長安從弘景法師受具足戒,前後有三年,後又返回揚州。當時的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來華學佛留學,便邀請他赴日傳佛,鑑真應允。但是當時唐朝的法律是禁止僧人私渡的,所以,鑑真第一次東渡是以去天台山進香為藉口,不料,同行的一個僧人因意見不和,到官府告密,地方官沒收了所有船隻,第一次東渡還沒出海就己失敗。之後的三次同樣失敗。748年,鑑真準備第五次東渡,可惜這次他因勞累過度,醫治不當,造成他雙目失明,東渡未成,但鑑真並未因失明而灰心,仍在尋找下一次東渡的機會。
753年10月,日本第十次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他們在回國前,去揚州拜見了鑑真,並邀請鑑真前去日本傳律授法,當時的鑑真已經66歲高齡,雙目失明的鑑真還是欣然應允了。10月19日晚,鑑真一行二十四人在江蘇常熟黃泅與日本遣唐使船隊會合,終於踏上了第六次東渡的航程。經過兩個月的艱苦航行,鑑真終於如願踏上了日本的土地。當他到達東京都奈良,受到以日本天皇為首的舉國上下的盛大歡迎。
之後鑑真在日本著名的奈良東大寺為日本武聖上皇和孝謙天皇傳授戒律,成為日本戒法的開山祖師,後來孝謙天皇下旨,為鑑真造了唐禪院,之後又建造了唐招提寺,寺中聚集四方僧徙,講律受戎,盛極一時。
鑑真東渡,努力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並講述了醫藥知識。他的東渡,對於日本各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他在中日文化交流和兩國友誼史上也寫下了極為輝煌的一頁!
-
8 # 刪繁就簡347
最後一次753年,日本遣唐使等人來到揚州,再次懇請鑑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通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被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鑑真出海。鑑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歷盡艱險到達日本。
鑑真東渡給日本帶去這些東西:
1.道宣先師事智首,專研律學,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等五大部,從而正式形成宗派。該宗由道宣的三傳弟子鑑真傳到日本。
鑑真在日本主持重要佛教儀式,系統講授佛經,成為日本佛學界的一代宗師。
2.鑑真東渡所帶的字帖中的不乏名家的真跡,例如王羲之的行書真跡一幅、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以及其他各種書法50卷等等。這對日本書道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今,鑑真所獻的日本二王字帖及鑑真手書的請經帖還被日本珍藏。
3.鑑真東渡攜帶的物品中還有有多種藥材,鑑真曾為日本鑑定藥物,據日本《本草醫談》記載,鑑真只需用鼻子聞,就可以辨別藥草種類和真假,他又大力傳播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留有《鑑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按照日本漢方野崎藥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說法,有多達36種藥草都是鑑真帶往日本推動使用的,其中有麻黃、細辛、芍藥、附子、遠志、黃芪等。
4.鑑真在日本宏揚律宗,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的總院。造寺的工匠有一些是鑑真從中國帶去的。
5.鑑真還將唐朝豐富的飲食文化帶至日本。豆腐東傳便是鑑真的功績。
綜上所述,鑑真東渡使日本在佛學、文化、醫學、建築、飲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
9 # 錦鯉小毛球
大唐盛世南山律宗的鑑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經歷六次磨難,歷經十數載最終才到達日本。
鑑真東渡給當時的日本帶去的最重要的就是嚴格的佛教制度。唐朝鑑真時期佛教剛剛從北韓半島傳入日本不久。當時日本人對佛教的理解魚龍混雜,還有很多人藉著佛教名頭逃避賦稅。鑑真東渡後帶去了大唐主流佛教思想對佛教的闡釋,將日本的佛教理解統一了起來。這對日本對佛教的正確理解和佛教在日本的廣泛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其次,鑑真東渡還帶去了大唐最新的醫學知識。鑑真本人在醫學方面就是非常有造詣的。到達日本後鑑真更是對日本當時藥草種類辨別有重要貢獻。同時他又廣泛宣揚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並且留有《鑑上人秘方》,極大推動了當時日本的醫學進步,被日本譽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
再次,鑑真帶去了幾十卷的書法作品,其中就包括有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而且鑑真及其很多弟子都是書法名家,這對日本書法的形成也有很深遠的影響。另外,在飲食 建築等方面鑑真東渡都對當時日本社會具有廣泛影響。
因此,鑑真東渡無疑客觀上極大促進了大唐文化在日本社會的傳播。而如果不是鑑真東渡,很難想象佛教教義在日本會不會被大幅度曲解。佛教之所以在日本至今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鑑真的影響功不可沒。而鑑真為了弘揚佛教正法,以年過半百之軀,不惜捨棄已有的名聲地位,冒著“偷渡”的巨大法律風險和惡劣的出海風險,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東渡日本,他的弘法決心是非常值得人傾佩的。
-
10 # 歷史折返
盛世興文化,亂世出梟雄。
唐朝在中國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無論是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時在世界上也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國家是老百姓的立足之本。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則安居樂業。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鑑真和尚公園743年第一次開始實施東渡日本,正直唐玄宗李隆基執政期間,當時整個唐朝出現了一個空前盛世。百姓民間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尤其在佛教傳播上久負盛名,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鑑真和尚公園688年出生,少年時期就皈依佛門,潛心研究佛學理論。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成年之後,回到家鄉揚州大明寺擔任主持。
鑑真大和尚在當時的唐朝佛教屆算的上是一個領軍人物。無論是研究佛學理論上,寺院建造上,醫學上,還是佛學傳播上,都具有很高的造詣和修養。深受國內外佛學屆同行的推崇。尤其在東南亞沿海一帶,更是享有非常高的威望和讚譽。經常有各地的佛學屆人士慕名而來,希望一睹鑑真大和尚的真容並以能夠得到鑑真和尚的親自指點引以為榮。
與中國隔海望的日本國,在佛學方面也有很高的追求。但一直為找不到合適的領軍人物所苦惱。當時日本有許多遣唐使來到唐朝,與唐朝在經濟,文化,軍事上進行交流和學習,從而促進日本國的發展。日本國對鑑真和尚的瞭解,就是透過許多日本的遣唐使獲得的。
從公園743年開始,鑑真和尚就開始為東渡日本做準備。由於古代不具備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現在先進的天氣預報和萬噸級遊輪。想要東渡日本是一件非常危險的海上航行。因此,鑑真和尚曾經先後五次東渡日本國,最後由於各種原因都以失敗告終。
鑑真和尚面對東渡日本的數次失敗,並沒有灰心和失望,在他的一再堅持和努力之下,終於在公園753年第六次成功東渡日本。
東渡日本的鑑真和尚受到了日本政府和日本佛學屆的熱情迎接。鑑真和尚一直到最後圓寂也沒能回國。他在日本的十年時間裡,對日本佛教理論的研究,日本建築學,醫學以及雕塑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功貢獻。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就是鑑真和尚設計建造的。
鑑真和尚對日本佛學屆做出的貢獻,不僅僅代表他本人,更是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代表。他體現出唐朝盛世時期的燦爛文化,以及中國當時在歷史上的國際地位。鑑真不僅僅是中國佛教的傳播者,也是日本佛教文化的創始人。
回覆列表
鑑真東渡日本,是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在歷史教課上有提及過。
鑑真出生於揚州,十四歲時出家做了和尚,二十歲起就到洛陽、長安遊學,跟隨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師學習。
在名師的薰陶下,勤奮好學的鑑真很快學成,成為江淮地區有名的高僧。
四十餘年間,為俗人剃度,傳授戒律,先後達四萬餘人,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當時就很有名氣,江淮間尊為授戒大師。他還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塔,寫了三部大藏經,聲名遠揚。
公元742年秋天,高僧鑑真正在揚州大明寺講授佛法,榮睿和普照遵照日本天皇的旨意,專程從長安趕到揚州,參見鑑真,並恭恭敬敬地請他前往日本傳法。
當時,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備,僧人不能按照律儀受戒。鑑真認為日本是一個有緣之國,他詢問哪位弟子願意前往。弟子們低頭不語,半天也沒人吭聲。鑑真剛要再次詢問,有個弟子站起來說:“大唐與日本之間隔著茫茫大海,路途又遠,實在是太危險了。”
鑑真卻說:“傳揚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們不去,我去!”
那時鑑真已經五十五歲,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狀況欠佳,毅然決心東渡傳法。弟子們感動了,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師父一同到日本傳法。
由於當時唐朝政府海禁較嚴,再加上海上自然環境惡劣,經常遭遇風浪,他一連四次渡海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被官方指控為“勾結海盜”,第二、三次遇到颶風觸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745年,鑑真第五次東渡起航了,這時他已經六十出頭了。他們從揚州崇福寺出發,船才駛到舟山群島便遇上了風暴,停泊了約兩個月才繼續出發。誰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颶風的襲擊,船隻在波峰浪谷間顛簸,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糧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鑑真和弟子們飢渴難耐,勞累不堪,可他們沒有動搖傳法的決心。
經歷了無數險阻、萬千困難,船隻終於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經漂流到了海南島的振州(今海南崖縣)。多年旅途的勞頓,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健康。日本僧人榮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鑑真悲痛萬分,加上旅途的辛勞,使他眼病突發,雙目失明,又回到揚州。
公元754年,鑑真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隻,開始了第六次東渡。由於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順利。次年一月,鑑真到達日本九州島,歷時十多年的東渡終於獲得了成功。
公元757年,日本天皇又把故新田部親王的舊宅送給鑑真,讓他在此新建了一座寺院,這就是現在奈良的唐招提寺。鑑真在此講經傳法、
與此同時,他還把中國的書法藝術、建築藝術、醫學知識等帶到了日本。
在佛教建築、雕塑等方面,鑑真也頗多建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鑑真後歸淮南,教授戒律,每於“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在醫藥學方面,博達多能,品鑑極精,曾主持過大雲寺的悲田院,為人治病,親自為病者煎調藥物,醫道甚高。
鑑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長書法,去日時攜帶王羲之、獻之父子真跡,影響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不衰。
當時日本佛典,多從北韓傳入,口授、手抄,錯誤在所難免。據《續日本紀》記載,天皇曾為此委託鑑真校正經疏錯誤。鑑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飲食業、釀造業等也認為其行業技藝均為鑑真所授。
公元763年6月,鑑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76歲。
在日本的唐招提寺中,現在還塑有鑑真的塑像,被日本人稱之為為“盲聖”、“日本律宗太祖”、“日本醫學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表達了日本人對鑑真的崇敬之情。 1963年是鑑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鑑真大師顯彰年”。 1980年,在鄧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順奉鑑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