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的教育真的是問題太多了,一方面高層要求減負,一方面基層大搞題海戰術,週末還要去補課,臨近期末了還訂期末複習卷,感覺低質重複的練習太多了,孩子太辛苦,提高學習效率就那麼難嗎?在學校除了上廁所,都不許學生課間出去活動,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
6
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畫畫

      作為學生,每個人都希望考一個好分數,但是大多數人不能如願以償。有許多學生不是不願意付出勞動,而是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就是效果不好。在幾經嘗試之後,有些人不得不放棄了努力,自認為不是學習的料。也有的學生學起來似乎並不費力,成績卻一直很好。還有的學生學習成績時好時壞,自己也不知為什麼。許多家長、學生、甚至老師都認為,學生成績不好,主要是因為學生本人不努力。事實上這個結論並不完全正確。無疑,學生應當努力學習,但並不是僅僅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努力是其問題的關鍵。   我在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經過摸索總結出一套學習的方法,並以此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在許多學生身上經過驗證,證明行之有效。有的學生成績提高飛快,在較短點時間內,在班上的考試成績排名甚至可以從最後幾名一躍升為前幾名。當然再好的方法,還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來付諸實施,二者缺一不可。   一、怎樣才能考一個好分數——學習和考試的七字訣   怎樣才能考一個好分數?我想每一個學生都想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   經歷了從學生到老師,又從老師到學生,再從學生到老師幾次反覆,我命中註定了要和分數打一輩子交道,也就對分數的得失有了興趣。經過反覆琢磨,我覺得,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做到了下述七個字,即“懂、會、熟、廣、深、細和悟”,就一定能考一個好分數。   (一)、懂   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首先弄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在沒弄明白它其中的道理之前,不應該盲目地行動。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透過聽老師講解和閱讀教科書,弄懂每一章節中的概念、定義、定理和公式究竟是什麼意思,和以前的知識之間有什麼,是怎樣演化而來的?而不應死記硬背地只是記住。記住肯定是必要的,但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如果連什麼意思都弄不明白,那麼如何談得上靈活應用?就是記住的東西也是死的,也會很快忘記。   (二)、會   懂了不就是會了嗎?不!懂了並不代表你就學會了。學生上課聽老師講解聽懂了,閱讀教科書讀懂了,只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或者只是表面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若要自己再重複一遍,就不一定能做得出來,因此,只有認真做一下課後的練習,反覆體會,才能逐步明白而達到會。例如,學游泳,要先聽教練講解游泳的動作要領。懂了嗎?懂了。會了嗎?下到水中試一試,發現還不會。再去琢磨體會動作的每一個要領,再反覆練習,必要時請教練為你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再反覆練習,終於你可以在水中漂起來了,或按照要領做了幾個比較規範的動作,這時才可以說你學會了,而且還只是初步的會。這時,你再去體會游泳的動作要領,就會發現這時的“懂”已經比一開始進了一大步。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所以學習中的“懂”和“會”也是有層次的。簡單的聽懂了、學會了,遇到複雜的就又不懂、又不會了。只有經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練習,才能不斷地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淺懂”到“深懂”,從“半會”到“全會”,從“假會”到“真會”。   我們許多學生學習之所以費力,成績上不去,主要是一開始對概念的理解不重視,課後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去做作業,而不是從認識事物的角度去琢磨其概念的真正涵義是什麼,滿足於一知半解,完成作業即完事大吉,於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就感到越來越吃力。還有,許多學生常常滿足於聽懂了,看懂了,很少再動手去做幾遍,不注意課後的練習,甚至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逃避不做,日積月累,問題逐漸增多,等想學了,才發現為時已晚,學不會了。在教學中我常常建議學生們在做作業之前,要把教科書先看一遍,複習一下每一章節的概念,把例題多做幾遍,一邊做一邊琢磨解題的每一步驟都用了哪些概念,用了什麼定理和公式,解題的思路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做起作業來,速度也會快許多,甚至於所用時間的總和,比不看書,不做例題,直接做作業的時間還要少。因此,在做題之前一定要先弄懂概念,而懂了之後若不馬上動手做一做,就仍然還是不會。如此這般,問題越積越多,學習當然就會越來越困難。   (三)、熟   要考一個好的成績,只是懂了、會了還不夠,還要熟練才行。我們常常聽到許多學生說:“考試的題目都會做,就是時間不夠,只要再給我一點兒時間,哪怕五分鐘,我就全做出來了。”可是就是沒有那五分鐘。還有,有時上的“那道題目明明在考試前做練習時都做過了,而且就是一本書上的例題,甚至在第幾頁我都知道,可就是想不起來怎麼做,你說氣人不氣人”。相信這類事情許多同學都遇到過,其原因就是在於不熟練。做題的熟練程度對考試成績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熟能生巧嘛。所以,對於有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和解題步驟要多背幾遍,典型的例題要多做幾遍為好,並在隨後的練習中加以靈活應用,進一步深入理解,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   (四)、廣   所謂“廣”,就是要開闊眼界。透過加大習題量和閱讀不同版本的參考書,來達到熟悉各種題型和思維方式的目的。   若想考一個好分數,只完成課後的作業是不夠的,還要多做練習。只有透過加大練習量,做大量的習題,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我們常常發現,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會做,可上了考場才傻眼了,有的題目特別難,有的乾脆就沒見過,根本無從下手。這說明我們平時的練習量不夠,與我們見的題型太少有關。俗話說見多識廣。如果上了考場,發現題目都是做過的,最起碼是以前見過的,心裡肯定立刻就會少了幾分緊張。   加大練習量,並不是盲目做題,搞題海戰術,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內容加深理解的必要步驟。如果只是為做題而做題,就不僅達不到做題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做很多題。要想加大練習量,先要做到“懂”、“會”、“熟”,即要先做到概念清晰,解題步驟正確,公式、定理熟悉,這樣才能提高解題的速度,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多做練習。此外,做練習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加深理解的過程,每做一道題,都要想想用的是哪一個概念,哪一條定理,哪一個公式,解題的步驟是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再做什麼,這樣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等你對這些內容很熟了,做習題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也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多做練習。如果你什麼都不懂、不會,不知用哪條定理或哪個公式,解一道習題需要半個多小時,你就是把全部時間用於解題,也解不了幾道題。何況又有那麼多的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有各種各樣的習題,又怎麼能解得完呢?所以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解題速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多做練習,並透過做有限的練習,達到加深理解所學習內容之目的。   所謂“廣”還應理解為對學習內容的全面瞭解,從各個角度去觀察理解,而不應僅僅是指做的習題多。許多時候,其實並不是我們自己笨,不會解題,而是我們從未見過。比如,我們從不知道有這樣一條定理或一個公式,從未見過這樣的解題方法,腦子裡從未有過這種概念,所以我們不會,是很正常的。就好比我們到了一個不太熟悉的地方,儘管可能我們有急事,但絕不會走一條不熟悉的小巷抄近路一樣。因此,我們有必要多看幾本參考書,看看不同的老師是怎樣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的,又有哪些不同的見解。這對於我們開闊眼界是大有好處的。   (五)、深   一般在兩種情況下,你可以考一個好分數:一是透過全面複習,你對所學的內容很熟悉,對於考卷上的試題,你在考試前已做了很多遍,在“廣”字上你下了工夫;二是考試的題目對於你來說很簡單,也就是說,你所掌握的內容深度比考試的要求要“深”一些。如果你掌握的內容深度比考試要求的內容深度深,平時做的習題比考試的試題難,那麼真正考試的時候,你就是居高臨下看問題,也就容易考一個好分數。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沒有一定的難度就難以起到選拔的效果,因此高考試題一般來說比較難。為了應考,學校裡平時練習的習題或模擬考試的試題,一般都難於高考的試題,有些同學模擬考試成績不甚理想,但最終都考取了大學,就是這個道理。   學習和複習的深度應以一定的廣度為基礎,沒有一定的廣度,就不可能達到一定的深度,這就是量變和質變的關係。在一定廣度的基礎上,全面、熟練地掌握了所學習的內容,循序漸進,逐步增加習題的難度,從而達到一定的深度,這是符合學習和認識規律的,看起來較慢,其實是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常常不願意多做較為簡單的練習,上來就去“啃”難題,好像誰拿的題目越難,誰就越英雄一樣。然而他花了許多時間去解這些難題,卻很少能解得出來,轉而再去問別人,最終還是別人解了出來。如此這般,解題花去的時間不少,效果卻很差。他不知道所有的難題都是由簡單的、容易的題目組合或複合而來的,簡單、容易的內容都沒有搞懂,又怎能解得出難題呢?   因此我們在學習和複習的時候,必須根據自己的基礎,由易而難,由淺而深,一步一個臺階,逐步達到考試所要求的深度。學習深度並不是越深越好,重要的是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達到一定深度的途徑。   (六)、細   細,就是在學習、複習和考試的過程中,要認真、仔細,儘量不要出差錯。   許多學生平時學習還不錯,但考試時常常由於馬虎出錯而丟分,所以總得不到高分。還有的學生經常這樣原諒自己:“題目我都會做,就是粗心沒考好。”僅僅是粗心大意嗎?未必!第一次是粗心,可以原諒,第二次是馬虎,請下次注意,但第三次、第四次,就是習慣了。有一個小學生跟我學習數學,每次交來的作業都有一大堆錯誤,作業本上盡是紅叉叉。不用給他講錯在哪裡,讓他去改錯,第二次批改就全對了。這說明他已經學會了,但就是做不對,原因是錯“習慣”了。後來經過採取多種措施幫他糾正,總算有了很大改進,期末的成績也上來了。   粗心大意,馬馬虎虎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對於學生來說,就是該得的分丟了,拿不到好分數。更為嚴重的是,如果不注意及早改正,將來在工作中出了差錯,就會給國家、集體和個人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後果。在一次電視節目中,有人問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我們知道您的工作主要是從事於科學試驗,那麼在您的工作中,是否出過差錯?”丁先生回答說:“很幸運,至今還沒有一次,因為我的工作性質不允許出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科學家們嚴謹的工作態度。   認真、仔細不僅僅是做完題目後要認真檢查,而是要養成爭取一次就做“對”的習慣。考場上常常是根本就沒有時間讓你檢查。而且由於思維慣性的原因,有時即便有錯也很難查出來,還有的時候檢查錯誤的時間比重新再做一遍花的時間還要多。常常,我們剛一出考場,就意識到自己某個地方出錯了,但當時就是檢查不出來。因此,對於會做的題目,要力求一次做對。養成這種習慣非常重要。   此外,平時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不僅可以提高考試成績,還可以為你節約許多學習的時間,使你提高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好習慣將會伴隨你的一生,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七)、悟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學習就是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並且不斷地進行思考,使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我們不斷地探索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悟,就是學有所得,在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反覆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許多學生認為,學習就是上課、做作業和複習考試,考完試就萬事大吉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學習應該是一個認識的過程,是對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所處的周邊世界以及我們的內心世界,由淺入深,由區域性到整體的不斷認識的一個過程。無論你承認不承認,或是努力不努力,這個認識過程都是存在的。只是由於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認識的深度有所不同罷了。而我們所學習的每一門課程則是前人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對這個世界觀察、認識的經驗的積累,為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提供的一條捷徑。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不斷吸取這些經驗中的精華,不斷驗證其中的規律,再加入我們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質疑和拋棄錯誤的觀點,從而形成我們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我們在學習時,不僅要接受前人總結的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加入我們自己的思考。如果你能把這些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總結出來的知識連線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和輪廓,從而找出其中的規律,形成了自己的觀點,那麼這些知識就變得簡單了,題目就變得容易了。而這個尋找規律的認識過程,就是悟的過程。例如,初三數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式,與高一數學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其實就是一個東西,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事物,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式Y=0時的特例。如果你找到了三者之間的,總結出其中的規律,那麼這一大類習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悟的過程是貫穿於整個學習的過程之中的。從一開始引入概念時對概念的理解,到推導公式、定理時依據的思想、推導過程以及結論,再透過運用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進行解題,不斷對其結論進行驗證,加深理解這些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本質性涵義,進一步找到與其他章節、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從而找到它自身的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能達到質的飛躍。學習也是同樣道理。學習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對課程的初步認識,課後練習和複習時的大量習題是量的積累。隨著學習廣度的逐步擴充套件和認識深度逐步加深,“悟”的程度也就不斷得以提高。而量的積累究竟需要達到多少,也就是說,究竟需要做多少習題,才能達到質變,也就是達到“悟”,則因人而異。因為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對於同一個事物,每個人觀察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深度不同,“悟”的程度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要達到同樣“悟”的深度,認真思考,刻苦鑽研的同學做的習題量就可以少一些;而不善於思考的學生,就是做了許多習題,也達不到悟的深度。   此外,做習題並不只是驗證定理,而是要認識定理的本質與內涵。因此,對於習題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包括錯誤,尤其要認真對待,找到了產生異常及錯誤的原因,認識就提高了,“悟”也就加深了。   總之,“思”是“悟”的過程,“悟”是“思”的結果。沒有思就沒有悟,思得深,就悟得深。因此學習時,應是一邊思,一邊悟,積小悟為大悟,積淺悟為深悟。這樣才能減少習題量,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南科FM

    我孩子今年高考考入南方科技大學,高考分數642分,省排名1414。

    我也是深圳高階中學高三動員會發言家長代表。

    高考出題一般的不會出難題,怪題,偏題,透過大量的刷題是可以考上一本。所以普通的學生和一般的學校,透過大量的刷題是有效的。

    但是頂尖的學霸學神考上清北的學生都不是透過大量的簡單的刷題就可以了。當然學渣普通的題也都很難刷,刷大量的題也是很痛苦的。

  • 3 # 虞海棠

    現在中學生作業多已是一種常見現象了,尤其是畢業班,各科每天一套卷子很正常了!

    現實很矛盾,要求減負,但是家長又不能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老師也不能,因為中高考的成績和錄取率可是個硬指標,如何完成?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嚴格嚴格再嚴格,最終所有的任務還是要靠老師和學生完成,現實很無奈,也很殘酷…

    想讓孩子有出息,老師和家長就得多花精力在他們身上,對於老師來說,除了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學生的練習也是重要的一塊,每天相當數量的題目訓練那是必須的,熟才能生巧,提高學習效率是老師和學生雙方的事,師生一起努力吧!家長想讓孩子進211/985院校,那就多支援老師多鼓勵孩子加油吧!

  • 4 # 朱老師談教育

    現在,國家一方面提出減負,但是另一方面又要做應試教育。這是沒辦法的,造成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很大,學校的壓力很大。

    對於中學學校來說,我們這分為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

    民辦學校注重學生學習,作業量比較大,對於學習,學生不做那麼多題是掌握不了題型和方法的,上課聽講跟自己獨立完成是兩回事,正是由於這樣高強度的訓練,重點高中的升學率特別高!一個班60人,差不多有50多人上重點高中。

    下面說一下公辦初中,因為現在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學生讀完初中是他的權利。由於好多孩子的基礎特別薄弱,上課老師基本講不動,在這種情況下,他基本上只能把課本上的基礎講完,還不知道學生聽懂沒。課下的作業,就是課本上的習題,固然沒有十幾套的試卷來做。長久以來就沒有成績而言。現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於公辦學校的學生百分之九十的都去職業學校了。

    你家孩子還能做十幾張試卷,這說明學校還是不錯的,讓孩子努力就行了!如果沒有試卷,你會更發愁的,假如去了職業學校你怎麼辦?

  • 5 # 大李老師說教育

    題主描述的情況的確存在,臨近期末,哪位老師不希望所教的班級成績優異?哪位家長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呢?當然背後的原因是學校要評比,孩子要升學。不透過練習,不知道孩子的問題所在,不透過練習孩子的錯誤,沒辦法一次性解決。自然就形成了卷子滿天飛的現象,使減負成了一句空話。

    難道這就是一道無解的題嗎?非也

    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學校一定要有措施。我們學校一般都控制印卷子的數量與質量,每科不準超過兩套。有兩年要求不能原卷影印,必須經過篩選,避免了重複浪費的現象,避免了孩子的無效勞動。我在發這樣的卷子時,一般也是經過篩選,有些題是不讓孩子們做的。

    另外班主任要均衡各科。一定要看看各科這周佈置的作業的量,哪些科卷子過多,一定要減下來。

    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自己的情況,然後看看卷子,有重複的可以刪減,然後跟老師溝通。

    最關鍵的是任課老師,一定要把好這個卷子關。提高課堂的效率,向45分鐘要收益,而不是把大量作業壓給學生,佔用孩子們的休息時間。

    十幾張卷子或甚至幾十張卷子的現象,我覺得只能造成孩子疲於應付,並沒有真正的起到很好的複習的作用,而且回家做的效果一般很差。所以我的重要卷子一般都是讓學生在學校做的。

    另外老師也可以挑一些孩子出錯率比較高的高頻題來單項訓練,例如語文語段中賞析句子,學生還掌握不好。可以單練這塊兒,不必每題都做。

    或者是讓學生挑自己薄弱的題去做1到2題,這樣減輕了孩子們的作業壓力,他們做的可能更認真一些!

    總之方法大於氣力!不要讓孩子在題海中溺水!老師也不要“一招鮮,吃遍天”!不要讓我們和孩子都成了“低水平的勤奮”!

  • 6 # 教育者山坡羊

    現在的中學都在搞題海戰術嗎?孩子每天回來,各科甚至有十幾張卷。

    看了這個問題,其實,所有人除了同情,可能暫時都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咱們中國優秀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咱們中國的人口是眾多的,若想在嚴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只有比別人更努力!

    一、關於題海戰術

    一提“題海戰術”,許多人可能會皺眉,從內心裡牴觸,認為這個太老套了,並不是什麼高明的做法。我們或許可以承認它不高明,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它至少還是有效果的。

    無論初中,還是高中,也無論是哪個學科,知識點是有限的,理論上,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做大量的試題,涵蓋所有的中高考的內容,包括知識間的聯絡等等。

    中高考時,也就是一張卷子,一套試題而已,我們平時下那麼多的功夫,目的就是為了在中高考時能順利解出試卷上的題。

    而平時大量試題的練習,不僅增強了我們對各類試題的熟悉程度,更鍛鍊了大家做各類試題的思路,正是基於這一點,大家才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這一做法。

    所以,嚴格意義說,“題海戰術”並沒有大錯,錯只是錯在,一些老師急功近利的做法,要麼不考慮學生的作業量,要麼讓學生反覆進行一個簡單機械的訓練。如果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好,適當的“題海戰術”應該不是什麼壞事。

    二、要想升學,就不要對減負抱太大期望

    減負是國家要考慮的事,這個是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規律的,但孩子升學是自家的事,即使國家規定,所有老師都不允許佈置作業,你會讓孩子天天一放學就去玩嗎?

    說到底,孩子負擔重,並不是一個政府說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即使是學校真正減了負,估計多數家長還是要選擇到外面多學,與其大家都花大價錢到外面學,還不如大家都在學校學。

    這樣看來,孩子學習能不能減負,能不能減下負,問題的癥結可能不在政府和學校,而是在家長這裡。

    三、孩子面對如山的作業怎麼辦

    到中高考前,孩子的作業多,這肯定是現實。但每個人手中的時間是一樣多的。要想把那麼多的作業寫完,無外乎兩條路,要麼延長學習時間,要麼提高學習效率。

    一般來說,延長學習時間是我們多數人的選擇,這個可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過如果作業實在是很多,個人建議,可採取選擇性完成的辦法。

    老師每天佈置一堆作業,但老師肯定也沒有精力,天天批改學生的作業。而老師佈置作業的目的無非也就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

    既然如此,那學生在面對許多作業時,可以選擇性做,對自己有把握的內容就不要再具體去寫步驟了,可以只大致寫一個思路。

    等老師具體講的時候,看看自己的思路有沒有問題,而對那些不會做的題,反而應下功夫做一做,否則,不會做的將永遠是不會做的!

    面對中高考這兩座相對公平的舞臺,肯定是誰付出的多,誰最終得到的也多,讓我們記住一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老天爺從不辜負更努力的人!

  • 7 # 萬字頭上一點

    首先,看一下百科解釋:題海戰術,有廣義與狹義的區分。

    在狹義上,這一詞彙表示的意思是為達成某一任務(多指考試或檢測),進行大量的,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做相關習題。並不考慮其質量與效率。

    在廣義上,這一詞彙也可引申為依靠數量取得勝利,而非質量,與"人海戰術"相似。

    現已引申出網路名詞"刷題"

    題海戰術來源某個人在學習上向學的比較好的人取經時,學的好的人往往說是多做題就能學好,這也導致了某些人對題海戰術理解的偏差。弊端

    題海戰術本意並不是不考慮其質量與效率的進行大量的練習,只是那些急於求成的人把它理解成了只要我多做練習就可以達到某種結果。因為這種人的急功近利導致了他不追求質量只注重數量。當然這種題海戰術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也可以說是隻是在浪費時間。有些學生埋頭於題海中,熱衷於解題方法和技巧,放鬆了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在看到一道試題時,不是首先對試題中給出的條件進行認真分析,而是急於去尋找它與貯存在自己頭腦中的哪道題相似,找到相似的題後,便把該題的解法套上去。這種把學習異化成解題訓練的狀況,對複習極其有害。所以,很多人對題海戰術頗有微詞甚至反對。所以它最大缺點是花的時間太多。如果只追求數量的話還有效果是微乎其微。

    優點

    題海戰術其真正目的是見多識廣,這是一個逐漸累積經驗的過程。還有就是我個人認為"題海戰術"中的"題"指的不是做的數量多,而是題的型別多當某些東西練習的次數多了經驗也就豐富、處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維也廣闊,可以說在題海戰術的過程中我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當然取得這些效果的前提是要自己在題海戰術中多思考、多總結,這樣題海戰術才有效果。

    所以,題海戰術雖然有一定作用,但是一定要保證質量對於做題的目的,有兩方面:

    一是熟能生巧,提高速度。

    二是舉一反三,透過做題掌握的某一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技巧,以便能夠自如解決相似的題目。學生做習題不能僅僅關注做了多少題,更需要透過做題,訓練自己對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以及個人單位時間內正確解題的題量,否則做多少題都可能是白做。另外,從正式的考試角度來說,考試時出現學生沒見過的試題是絕對正常的,否則說明考卷的質量本身有問題。學生只有平時加強做題效率的訓練,才能更好地適應考試的節奏和緊張氛圍,沉著面對試卷上熟悉或陌生的題目,以保證發揮個人的正常水平。

  • 8 # 學霸捷徑

    我看題海戰術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因此人人都說教育;教育並非人人都懂,因此,說教育如同說禪,不說則已,一說就錯。

    說說我的看法。

    朱熹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也如是說。意思是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複習,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溫故而知新嘛。

    學生的作業、練習,都是夯實知識、繼續銜接新知識的必要條件。一箇中學生,一天學習下來,幾門課程,幾科作業,需要完成,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

    特別是高三年級,高考前,三年的知識,反覆講反覆練,反覆印證解題思路,方能提高學生的參考能力。這樣做符合考試對學生的要求。所謂“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高三這一年,拿分是硬道理,校長要,家長要,學生要,我也要。所以,什麼“素質教育”,“減負”,似乎都是浮雲。大家都很累,都沒意見。

    但是,依然有一個原則:適度。人累死了,什麼都沒了。我經常跟學生說:“把眼睛看瞎了,讀書何用?”

    題海戰術是指,以超出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大量的作業和盲目練習為特徵的教學方式。

    大量留作業不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作業過多的老師,有幾種情況:

    其一,責任心使然。生怕學生成績上不去,希望透過加大學生作業量,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這樣的老師,大都整天忙於工作,任勞任怨,因為學生每人寫一本,她要批改幾十本,並且加大作業點評量。

    其二,思維模式固定,教學缺乏創新。譬如,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掌握生字詞和熟練閱讀課文是主要內容。教師通常的做法,課堂熟讀、書空、書寫,課後作業繼續落實。轉天收作業、批改作業、講評作業。

    教師的工作是門藝術,需採取藝術的手段。

    有效把握字詞,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常的作業量,“每個生字寫三行”(30個字)。如果今一學習十個生字,光語文作業,就是300字。其實,走心想想,那種機械地描摹,除了耗時間,引發煩躁、疲憊、消極,沒有更多的意義。

    再次,教師惰性使然。睜著眼留作業,閉著眼批作業,是某些教師時常的做法。原因也複雜。

    但是,如果把教育僅僅作為一種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莫如儘快換了工作。畢竟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孩子的成名啊、成才啊、家長的願景啊、祖國的未來啊,看似大話官話,其實,也都在理兒上。中國幾代教育者都清貧,儘管教師貧窮不是道理,然,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也是好教師的應有品格。

    前些時,看到有教師傳授經驗:“學校可以不留作業”。做了一輩子教師,我感到了迷惘,因此心跳。

    我們主張中學生上課要要做筆記,因為“好腦筋不如一個爛筆頭”。不做作業,如何檢驗學習效果?

    凡事都要講究適度,都要恪守“適度”的原則。

    如題所問,孩子每天十幾張卷子,絕不是科學的做法。

    學習不是苦差事,這是我一直研究的課題。我們一直主張“愉快學習”,所以教師的作業要適量,不要讓高負荷壓垮了孩子的求知慾;但學習也不是可隨心所欲的兒戲。教師還是在科學教育方法上下下功夫,引導孩子愛學習且會學習,是我們需要做的。

    做家長的,不要怕孩子吃苦,不能一味強調“減負”;更沒必要一味地擴張孩子的課外班,給已經疲憊的孩子,再加負擔。

  • 9 # 孫老師中考數理化分享

    作為一名多年從業經驗的教輔老師來說,學生每天幾張甚至十幾張卷子或者是各式各樣的作業,已經是司空尋常的一件事情了。拿中學生來講,他們面對的是中考或者高考的直接競爭,同一層次的學生之間差距不大,往往就是十幾分以內的差距。所以如何能夠提升準確率和速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提升做題準確度和做題速度的最簡單和直接的方式就是題海戰術了,這裡有點尬,沒辦法,每個省市學生數量多,這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你不向前就會被別人擠到後面去。

    (1)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家長朋友傳遞傳遞給自己孩子的應該是積極鼓勵的思想,不要和孩子一起抱怨,因為考察一個知識點是否完全掌握、是否吃透的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做題!錯題!改錯!再做!所以,家長不要怕孩子苦、累,因為在這個年紀他們也僅僅專注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這點苦和累對比進入社會後又算的了什麼呢?

    (2)那麼學生應該態度如何?

    如果是學生們看到此回覆,那麼孫老師就要給你打打雞血,鼓勵和激勵你堅持!堅持再堅持!人生需要全身心忘我投入學習的也就中學這6年的時間,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只有多做、多錯才能更加精益求精!

    最後,孫老師鼓勵學生和家長朋友們苦中作樂、再接再厲、堅持再堅持享受學習、享受刷題,越刷就會覺得越簡單,越做就會越準確!

  • 10 # 迪博愛學習

    整體上是不贊同題海戰術的。個人觀點認為,題海戰術無非是透過反覆不斷強化來提升學生的能力和解題水平,但是並不一定對所有的學生適用。

    海戰術無疑是海量做題。做題快的同學,或許這種方法是可以的,透過反覆訓練可以達到目的。但是並不是所有學生做題都很快,如果做題做的慢的同學,是跟不上這種節奏的,跟不上速度的同學,做題做到十一二點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樣, 真的有用嗎?如果學生精神轉檯不佳,寫作業的時候昏昏欲睡,寫出來的有質量嗎?訓練真的達到目的了嗎?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家長,老師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平時多訓練也不會錯。但是,一定要適量佈置試卷,有針對性的佈置,並不是越多越好。我身邊有的學生,經常作業寫到十一二點,就是因為作業量太大,跟不上進度。進而直接影響的就是第二天的學習狀態,第二天聽課效率低下,功課消化不良,反過來,寫作業又是很多無從下手,導致作業速度跟不上,成了一種惡性迴圈。很多學生透過這種方法,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提成而且,青少年正在長身體的時候,身體容易吃不消,視力也容易下降,最後,看到很多近視的同學。

    題海戰術另外影響是,對心理承受差的同學,久而久之會產生學習上的懈怠感,產生消極情緒,不願意去學習,不願意去做題,打擊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學校佈置作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不能一味追求數量,佈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適量佈置,讓學生寫出解題過程,不是為了練題而練題,而是真正為了學會這個知識點。經常看到新聞上報道,家長在群裡說作業太多,和老師爭論的現象時有發生。學生也不是鐵打的,白天上課8小時,回家作業到十一二點,也確實辛苦。如果老師能佈置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讓學生訓練,學生也不會產生太大排斥感,更容易獲得成績。 我們家長,老師經常會說,孩子都初二了,馬上就跟不上了,連高中都上不了。其實,我們是不敢放手,沒有去相信他們,所以用題海壓制他們。他們得不到老師,家長的信任,又談何來的自信去好好學習鑽研呢?學習,最主要是把學生的潛能激發出發,而不是靠題海。一時有用,但是成為習慣,真的很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款英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