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泛舟擺渡人

    李元吉肯定有做太子的野心,而且他的野心比李世民還要大。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拉攏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小集團。李元吉的年齡比較少,軍功也比較的少,沒有實力同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較高下,因此李元吉只能先投奔李建成,等到李建成幹掉李世民後,再想辦法奪取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李建成三兄弟裡面,最仁弱的一個人是李建成,最狠毒的一個人是李元吉,假如李建成像李元吉一樣狠毒,那麼李世民早就被李建成殺死了。李元吉和李世民曾經共同征戰了一段時間,李元吉的軍事才能不如李世民,但是他勇猛好戰,是一個敢打敢拼的勇將。

    李元吉曾經和尉遲恭比武,尉遲恭多次奪取李元吉的長矛,李元吉因此十分怨恨尉遲恭。後來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拉攏尉遲恭,尉遲恭不肯接受兩人的拉攏,沒過多久就有刺客想要謀害尉遲恭。從史書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性格描述來看,這個刺客十有八九就是李元吉派來的。

    李元吉還想過要殺死李世民,史書記載李世民陪著李淵到李元吉家裡做客,李元吉在房間裡面埋伏了刺客,想要等著李世民坐好就讓刺客衝出來。李建成不忍心兄弟相殘,制止了李元吉的行為,李元吉憤怒的說:“我這麼做都是為了哥哥!”

    其實李建成也不是一個傻子,李元吉派遣刺客謀害李世民,肯定不是“為了哥哥”這麼簡單。李元吉的根本目的還是想要先殺死李世民,然而再謀求太子的位置,只是李元吉的勢力比較弱,做的事情都比較隱蔽罷了。

    李淵猜忌李世民的時候,李元吉多次向李淵上書,請求李淵除掉李世民。李淵做事向來優柔寡斷,沒有聽從李元吉的建議。後來李淵派遣李元吉帶領大軍抵抗突厥,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殺死李世民,事成後讓李元吉做皇太弟。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李建成早就看出了李元吉的野心,所以才會許諾皇太弟的官職,避免李元吉到時候連自己一塊殺掉。當然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是不如李世民更加老練,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動手之前,李世民搶先一步發動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殺死,斷絕了李元吉的野心。

    李元吉最初支援李建成,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藉助李建成的勢力打垮李世民,然而自己再扳倒李建成,奪取太子的寶座。假如李元吉和李建成殺死了李世民,逼迫李淵讓位給李建成,李元吉肯定會成為權利僅次於李建成的人,這樣李元吉即使不殺李建成,也能夠順利成章的繼承皇位。

  • 2 # 一杯枸杞走天下

    首先我們瞭解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身份和關係。

    唐高祖李淵和太穆皇后竇惠共生了四個兒子,依次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人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其中第三子李玄霸十六歲因病早逝。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作為嫡長子被立為太子,成為了國家儲君,留在皇帝身邊,幫助皇帝處理朝政。而此時年紀輕輕的李世民因為自己長年累月的赫赫戰功被拜為尚書令和右武侯大將軍,並被封為秦王。李元吉作為四弟,也和二哥一樣武功卓越,驍勇善戰,被拜為齊王。

    李元吉和李建成如何走到了一起?

    按照古代皇家傳統,李建成作為太子要留守在京都,一般不參與重大的軍事活動,這是對儲君的

    一種保護措施。不過,也正因如此,唐初的很多戰事都是二弟李世民作為將領帶兵出戰。就因為二弟“功高蓋主”的表現,加上有人“吹耳邊風”,讓李建成感受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了威脅。因此他想盡辦法擴充自己的實力。

    其中,武德五年,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ta)為了給死去的君主報仇舉兵反唐,李建成趁機向唐高祖請示要率兵平反。結果不僅大獲全勝,,還因為他的親民政策在河北一帶獲得很高的聲望,更有很多人才投奔與他。為了進一步增加太子集團的實力,李建成不顧高祖的譴責私下招兵買馬,建立了保衛東宮的“長林兵”。繼而拉攏自己的四弟齊王李元吉。

    從平常角度可知,李建成是皇太子,成為皇帝順利的話應該是早晚的事。對於李元吉來說,上面兩個哥哥實力都很雄厚,想要跳過他倆成為太子簡直難如登天。但眼看著兩個兄長為了奪權明爭暗鬥不可開交,作為皇子的他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總歸要選擇一個立場為將來打算。從當時的情形分析,自然身為太子的大哥勝算更大,也便順水推舟加入了太子集團。

    從三人私人關係來看,當時的李元吉和大哥的關係更好。李建成為人性格溫順,待人寬厚,較容易相處;李世民則相反,較為嚴厲苛刻的多。而且曾經在太原一戰中棄城而逃,此事一直耿懷於心,害怕李世民登基後為難與他。性格驕傲放縱的李元吉在當時的選擇,也絕非沒有道理。

    但一些史冊中也有其它記載,比如李元吉因為妒忌李世民的的才能和累累戰功,從而聯合李建成與之抗衡;也有說李元吉想要除去兩個兄長,為自己當上太子鋪路,因而先與實力稍弱的李建成聯合,除掉李世民之後再對付李建成就比較容易了。如此“曲線上位”的策略實在大費周折,而且憑他的身份和實力,實在無法和蓄力已久並得到父皇重用的兩個哥哥相匹敵,此推斷不足為信。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玄武門之變”讓李元吉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人再次清楚地看到了皇室內部爭奪權勢的冷酷和血腥,成王敗寇,亙古不變。

    在皇權的終極較量中,最終都是實力最為強大的兩方的角逐。作為其他力量,你不可能選擇“楔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隔岸觀望,因為勝出的一方一定會站在歷史舞臺的最高點,得到更多人的擁護。你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哪怕這個選擇最終將你推向無底深淵,作為皇子的身份已然沒有餘地可言。除非,從一開始就退出權力競爭的舞臺。

  • 3 # 棲鴻看紅樓

    在有的影視劇中,李元吉與李建成有約:除掉世民,建成登基,將來不會傳位給兒子,而是會傳位給元吉。

    在另一些影視劇中,李建成是個笨蛋,元吉完全是利用他,把他當槍來使,實際想的是讓建成世民兩敗俱傷,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總之,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如果沒有巨大的利益,元吉憑什麼會幫助建成、反對世民?

  • 4 # 穿越再現彼岸

    李元吉絕對有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凡是皇帝的兒子們都有成為太子或者皇帝的機率,況且李元吉成為太子的機率非常高,他應該是皇位繼承人的第三順位繼承人,僅次於李建成、李世民。(李淵第五子李智雲劇照)

    李淵起初的四子爭霸,怎麼變成了兩虎相爭?

    李淵最看好的兒子有四個,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李智雲,傳說之中的李元霸早就夭折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是竇皇后所生,而李智雲則是萬貴妃所生。

    一、李建成、李元吉聯合除掉李智雲

    李智雲在李淵起兵之時14歲,跟隨李建成、李元吉在河東,李建成、李元吉在得到李淵的通報後,撇下14歲的李智雲,兄弟二人偷偷逃跑了,導致14歲的李智雲被隋朝官員抓住,被送到長安處死了。

    原來李淵當時最寵幸的夫人是萬貴妃(當時是側室),自己所有妻妾的管理都要諮詢萬貴妃,萬貴妃才是妻妾的管理人。萬貴妃的兒子李智雲非常聰慧,騎馬、射箭、對弈樣樣精通,又得到李淵的寵愛,假如不死,可能是李淵皇位繼承人有利的競爭者。

    李建成、李元吉趁李淵起兵通知到來之時,不通知李智雲,兩個人偷跑了。14歲的李智雲還矇在鼓裡,稀裡糊塗就被隋朝官員抓住了。由此看來,李建成、李元吉那時就對兄弟如此之狠心。(尉遲恭形象圖,劉武周擊潰了李元吉,佔據太原地區)

    二、失幷州,李元吉喪失奪嫡機會。

    其實李淵對待李世民、李元吉開始的時候是同等的,李元吉在617年被封為太原郡守、爵位是齊公,總領15郡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路行軍元帥。太原是李淵的根據地,李元吉統領的人馬也不少,堪稱一方大員,地位和實力不比當時李世民的地位低。

    假如李元吉能夠勵精圖治,手下的將領也會有不少,足可以與李世民抗衡。李元吉掌握了李淵軍隊的後勤命脈,619年,劉武周率軍進攻李元吉的轄區,李元吉居然讓老弱殘兵守衛城池,自己謊稱出城迎敵,卻率領妻妾和主力逃跑回了長安。

    李淵氣的不輕,自己苦心經營的大本營轉眼之間就丟了,李元吉的為人性格和一些做法也瞭解的非常清楚了,他不可能成為自己的繼承者。

    此後,李元吉再也沒有被授予軍隊和大區域性的管理者,李淵在心中已經廢了李元吉。

    李淵起兵兩年,愛子李智雲被殺,李雲吉不堪大用,其他兒子年齡尚小,只剩下李建成和李世民來角逐了。

    李元吉的心機。

    李元吉驕橫、暴虐,但不代表他沒有心機,他的野心深埋心底。(李元吉漫畫形象)

    一、狡猾的李世民。

    李元吉喪失單獨帶軍的資格之後,跟隨李世民東征。李世民對待這個弟弟還是非常狡猾的,他基本不讓齊王李元吉觸動他的軍權,將軍隊的將領們緊緊地控制在手中。李元吉從徵李世民時完全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軍隊的將領們也不拿他當一回事,只是表面尊重而已。

    李世民看管李元吉還是非常嚴的,他一點好處也沒有撈到,心裡早就對這個二哥不滿意了。(李世民繪畫圖)

    二、李元吉投奔李建成的謀劃。

    李元吉清楚瞭解李世民在軍隊中的勢力,自己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一爭長短。他也有爭奪帝位的野心,上面的李建成、李世民都壓著他。他看到李建成在和李世民的爭鬥中處於下風時,趕緊投入大哥的懷抱,積極為李建成出謀劃策,除掉李世民。

    李元吉的內心先弱弱聯合,對抗強大的李世民,一旦扳倒他,李元吉的地位肯定水漲船高,並且可能掌握相當一部分的軍隊,這樣他和大哥李建成之間的差距就會縮小,然後在圖謀自己的大哥,最終登上太子寶座,繼承皇位。

    三、李建成的憂慮。

    626年3月,李元吉建議在李淵舉辦宴會期間將李世民抓住,然後關押起來。還沒有實施,突然突厥奔襲長安地區。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等謀劃削弱秦王李世民的兵權,由李元吉率軍,調動秦王李世民的精銳秦叔寶、尉遲恭等跟隨李元吉出征。

    奪得李世民大多數軍權之後,李元吉認為是時機除掉李世民了,他已經變成一隻沒有牙的老虎了,但李淵不同意。

    李建成認為,李元吉已經手握軍權,可以除掉李世民,他的最大威脅就是李元吉了。李建成熟悉李元吉的性格,一旦李世民被除掉,可能馬上就會除掉自己。不過李建成為了讓李元吉死心塌地跟隨自己,稱一旦除掉李世民,立馬封李元吉為“皇太弟”,李建成之後就是李元吉即位了。(玄武門之變漫畫圖)

    四、功虧一簣的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在為李元吉踐行的時候擒獲李世民並殺害,謊稱暴病而死,然後李建逼迫李淵將國政讓給自己管理。不過這一訊息被李世民的間諜得知了,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在眾人的勸說之下,下定決心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死,李元吉做皇太弟,然後做皇帝的美夢胎死腹中了。

  • 5 # 邏輯文史游

    從《唐史》、《資治通鑑》等書籍我們也能直接感覺到,李元吉之所以與李建成走得近是因為這哥倆兒本身就臭味相投,既然是一丘之貉,自然後來諸如謀害秦王之事就一拍即合了。而李元吉接近李建成,也有人覺得也是因為大哥是太子,留在大哥身邊扳倒二哥,自己就會被重用,萬一大哥哪天完犢子了,自己不就是最直接的繼承者了?

    從輩分來看,李元吉之上的哥哥有李建成、李二、李玄霸三個,李玄霸早逝自不用提,從年齡上來看,李元吉比李世民還要小五歲,這五年中也夠李世民立無數戰功了,所以這皇位怎麼也輪不到李元吉頭上。李元吉想要上位,就得把哥哥們全弄死,那麼按照正常邏輯來看,他是不是應該先把已經被立為太子的李建成弄死呢?

    要弄死李建成,就需要“攀附”李二,要知道李二的戰功可比李建成多得多,但李元吉就是不和李二玩,這就讓人很生疑。對於李元吉與李建成同樣奸詐的話題已經被說濫,我們或許應該換個角度去想想這個問題,那就是李元吉“攀附”李建成,純粹是因為大哥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如果李建成真的像史書中說的那麼不堪,那麼李淵大可以直接立李二,可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直到其在玄武門身死之後才被剝奪,並且在此期間名相魏徵也在一直輔佐李建成,以魏徵的識人能力,會一直跟一個虛偽浮誇的太子一起玩?

    所以李元吉身為皇子,站在李建成這邊,多少也是因為他需要為自己的將來考慮。如果李建成真的是狡詐之輩,那他日後繼承不了大統,李元吉也犯不著和他一起玩耍,直接站在李二的隊伍不是更合適。但李元吉就是覺得大哥就是未來之主,能和大哥一起共事也是當弟弟的榮幸,所以相比較於讓他繼承大統,他覺得選擇輔佐大哥,更為明智。

    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想,畢竟史料中已經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記錄成了善妒虛偽之輩,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就不是我能考究的事情啦~

  • 6 # 鹹魚閒聊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這場政變中被誅殺,李世民獲得最終的勝利,獲勝的獎勵就是他將成為大唐的下一任皇帝。

    事實上這場兄弟之間的較量本與齊王李元吉沒有一點關係,為何李元吉執意參與其中,而且還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呢?其實想要明白李元吉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並不難,雖然李元吉是高高在上的王,但他也是一個凡人,所以我們可以去試著以普通人的心態去分析一下李元吉內心深處究竟是怎麼想的,或許就會明白他當年為何會做出那樣的選擇。

    李元吉是李淵的四子,雖然也是竇皇后所生,但他天生相貌醜陋,竇皇后非常厭惡他,甚至還曾想要丟棄他,幸虧李元吉命大,被侍女暗中保護下來,否則他還真的有可能出生即夭折了。雖說相貌是父母給的,但李淵氣度非凡,竇皇后容貌秀麗,兩人結合生下的李建成,李世民也都是器宇軒昂,只有李元吉的相貌令人看後頗有作嘔之感,可以想象,李元吉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冷落,以至於養成了陰鷙狠毒的性格,李元吉的性格特點在史書中頗有描述,例如“常共竇誕遊獵,蹂踐谷稼,放縱親暱,公行攘奪,境內六畜,因之殆盡”,還有“夜開府門,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懷憤嘆”。

    肆意踐踏百姓莊稼,縱容手下公然掠奪百姓財物,自己也常常強行闖入百姓家中做盡壞事,如此種種,人神共憤。

    李元吉的所作所為自然受到李淵的嚴厲責罰和不滿,再加上後來對抗劉武周時,他擅自逃跑導致幷州失陷,以至於他的為人與能力在父親李淵那裡被徹底否定了。到了這時候,如果你是李元吉,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冷落,長大後能力又不足,成天活在哥哥們的光環之下,久而久之,內心自然也會充滿怨氣,怨父母的偏心,怨哥哥太過優秀,怨上天的不公,怨自己的命不好,總之除了怨恨之外就只剩下一樣東西了,那就是如何想方設法證明自己,證明所有人都看錯了自己。

    如何證明?李元吉沒有想過是自己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將一切原因歸結為父親和哥哥沒有重視自己,不給自己發揮的空間,他們在刻意的打壓自己,所以他才心生怨恨。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一個充分的瞭解的話,那麼這個人很容易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入一個死衚衕,尤其是在受到挫折的時候,理性的人越挫越勇,而偏激的人則越挫越死,李元吉無疑是後一種人,不過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

    雖然李元吉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有一點非常理想,那就是他很清楚自己因為得不到李淵的重視所以自身的力量非常薄弱,除了擁有“齊王”的頭銜之外,沒有任何可以依託的力量,所以,他需要找到一個盟友來共同對抗另一個強大的對手,很快他就確定好了盟友與對手,盟友就是李建成,對手自然就是李世民了。

    當時的形勢是,李世民戰功卓著,尤其是虎牢一戰,李世民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面對已經是秦王的李世民,李淵實在封無可封了,最後突發奇想,封了李世民一個“天策上將”,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居王公之上,准許其開“天策府”。

    這一系列的稱號令李世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足可以與太子一較高下,為何這麼說呢,准許李世民“開府”就意味著他可以明目張膽的擴大自己的力量,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意味著陝西以東的半壁江山直接歸李世民掌管。

    在李建成看來,李淵這是要將天下一分為二的節奏,這是李建成絕對接受不了的,因為一旦如此,用不了多久,自己的太子之位就要拱手於人,他太瞭解自己的二弟了,這個二弟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他是一個充滿了慾望的人,否則對於李淵的敕封,身為臣子的李世民本應該拒受了,但他沒有,沒有就意味著他想要更多!於是李建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李元吉的急切證明與李建成的壓力令兩人不得不走到一起,李建成希望藉助李元吉的勢力共同對抗李世民,而李元吉卻希望李建成與李世民斗的兩敗俱傷,自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兩人都有自己的算盤在打,但兩人又都不是李世民的對手,最終兩人死在了玄武門。

    自古以來,帝王之家是根本沒有親情可言的,尤其是李元吉的童年成長經歷造成了他性格上的陰鷙與偏激,這使得他更不會看中親情,他只是想將所有人踩在腳底下,告訴他們,當年他們都錯看了他,然而究竟錯與不錯,不是他說了算,而是時間,時間證明了李元吉終究還是錯的。

  • 7 # 瀚海說史

    亂世之中,人人皆可為帝。作為最大可能性,能夠一統天下的李淵來說,似乎太子位自然而然屬於長子李建成,不過次子李世民的勢力不斷壯大,讓李淵迷茫了,他開始猶豫不決。

    爭奪天下時李淵有五個兒子,三子李元霸早逝,五子李智雲在起兵時就被隋朝刑部尚書殺害。這樣一來,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就都有可能成為李淵的接班人。不過深受傳統繼承大統潛規則的影響,長子李建成佔有天然優勢。

    李世民能力卓越,深得民心,有著自己的班底,勢力不容小覷,對太子位虎視眈眈。作為弟弟,李元吉似乎一開始被眾人下意識地忽略,不過他最初的“陣地”太原給了他爭奪太子的勇氣(公元617年,李元吉被李淵郡守,太原是李淵的大本營、發家地),他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勢力。

    只可惜,路是自己走的,李元吉Sunny大道不走,專找歧路前行,一步步地作死,最終把自己爭鬥太子的可能性抹殺殆盡。

    公元619年,劉武周大軍壓境,直逼李元吉轄區。作為一方大員,李元吉沒有表現出應有的膽識與謀略,而是一邊假意調兵遣將,一邊卻是直接跑路,跑回了長安,李淵的後勤大本營就這樣被“拱手相讓”。

    對於這個結局,李淵恨鐵不成鋼,也算是看透了這個兒子不堪大用,隨後李元吉雖說是齊王,卻沒有太多實權。

    就說吧,李元吉很沒有自知之明,貪生怕死,卻很有野心。他看到二哥李世民勢力越發龐大,便有心蠱惑李建成,讓其兩虎相爭,自己坐收漁翁之力。

    只可惜,李建成不是傻子,李建成順勢而為,間接壯大了自身,與李世民勢均力敵。但李建成也明白,他與李元吉二者合一方能有這樣的局面,在他登上大位之前,得給李元吉足夠的利益,以免反水。於是乎,提前版的“皇太弟”誕生。

    然而,在真正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虛妄。先下手為強的李建成李元吉敗在了心狠手辣的李世民手上,生命都沒了,更何談飄渺的野心。

    對於李元吉來說,一步錯步步錯,能力不行,自己作死,徒作嫁衣,只是個笑話罷了。

  • 8 # 人者仁義也

    那肯定有呀,要是沒有的話,李元吉怎麼可能這麼賣命。要知道李建成曾經給李元吉許諾,一旦他當上皇帝,就立李元吉為皇太弟。當時正逢李元吉為元帥前去攻打入侵的突厥,當時的李元吉,李建成商量發動兵變,在《新唐書》的記載裡李建成在謀劃之前說道:

    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殺叔寶等

    這裡也可以看到李建成對於李元吉的拉攏時很明確的。

    雖然在歷史記載裡李元吉這個人多是以陰狠的形象出現,而且總是與秦王李世民為帝。但是在實際上李元吉也是一個勇武之人。李淵在618年舉行起義,開始了反抗隋王朝,奪取天下的道路。李淵的先期運動是攻佔關中,所以李淵基本帶走了主力部隊,以及李建成和李世民前去攻打關中,把只有15歲的李元吉留在太原城,擔任太原郡守,授予李元吉十五郡的軍事指揮權。但是此時的太原北有劉武周和突厥人,南面又有其他勢力,實際上極其不安全,而且當時的李淵也感受到了這種威脅,於是讓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李元吉,但是李元吉由於年輕,這個時候又沒有別人的管教,於是肆意妄為,他先是到處打獵,破壞百姓生產,還在街頭射人,看到別人躲箭以為樂事,還讓自己的親近隨從相互攻佔為樂,最後被宇文歆給告了,李元吉被召回京城後來又給放了回來。但是這一次劉武周率領軍隊攻打太原,李元吉年輕的毛病又犯了,他派張達前去抵抗,這導致張達直接投降劉武周,隨後在太原城,他留下司馬劉德威守城,假稱自己要出城禦敵,實際上帶著妻妾逃回了關中,最終使得幷州陷落,但是因為是李淵的兒子所以沒有得到出發,此後是李世民率領軍隊重新奪回了幷州。

    李元吉這一次雖然逃回了長安,但是此後他再也沒有獨當一面的權利,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元吉的軍事才能也逐漸凸顯了出來,在621年追隨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時候,竇建德來援助王世充,李世民帶著部隊前去迎擊,李元吉則是負責圍城,在這個時候王世充想要出城和竇建德配合打仗,結果被李元吉設計大破。李元吉此後跟隨李世民,李建成平定劉黑闥,基本上也沒有犯下大錯,可見李元吉還是具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而且軍事征戰生涯也為他培養一部分有勢力的部下。這樣李元吉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奪中具備了一部分實力,於是才被太子李建成所收買,成為李建成的黨羽。

    其實李建成作為李淵的嫡長子,又是國家的皇太子,李元吉按照封建社會的剛理倫常是一定會站在李建成以這一邊的,其次李元吉還得到了李建成的許諾,第三李世民實力強大,手下黨羽眾多,李元吉前去投奔李世民並沒有什麼好處,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李世民的什麼許諾。所以李元吉站在了李建成這一邊,經常幫助李建成處理李世民,比如讓宇文寶刺殺李世民,讓唐高祖誅殺李世民,最後突厥來襲,唐高祖任命李元吉為帥,李元吉想趁著這個機會幹掉秦王黨,最終被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幹掉。

  • 9 # 歷史裡的女人

    李元吉一直就有窺探皇位的想法,只不過這種隱晦的想法沒被大家看出,所以就有一種李元吉站隊李建成的錯覺。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他和太子李建成、太宗李世民都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母親同為太穆皇后。同樣是親哥,為什麼李元吉就死心塌地的跟著李建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李元吉打的是螳螂(李世民)捕蟬(李建成)黃雀(李元吉)在後的小算盤,沒想到螳螂太猛,把黃雀也幹掉了。

    親爹的認可與偏愛——恃寵而驕的資本

    義寧元年(617年),李淵起兵太原,拉開了唐軍征討四方的帷幕。李淵帶走了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讓李元吉留鎮太原,當時的李元吉只有十五歲,十五歲什麼概念呢?

    起義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河東接到密令逃回太原,當時李淵第五子李智雲也和他們在一起,但是李建成卻以他年齡小不方便逃命為由,把他扔在了河東,最後被隋兵抓走斬殺,當時的李智雲十四歲,只比李元吉小一歲。當然,李建成撇了李智雲也許有另外的目的,畢竟李智雲的母妃很受李淵寵愛,多少有點競爭者的意味,但李建成可以以年紀小為說辭,拋棄李智雲,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年紀的孩子確實屬於“孩子”範疇。而李淵竟放心把老巢交給“孩子”李元吉打理,這足以看出李淵對李元吉的認可。

    太原之地對於李淵來講,是最後一道防線,剛起義時李淵因大雨停滯在雀鼠谷,還有回老家的打算,而太原也儲藏著義軍的全部軍糧,所以,除了情感上的寄託,太原更是重要的武裝後勤部。當時的李淵並沒有留任裴寂等輔佐大臣給李元吉,一線謀臣全都跟著李淵出征了,而李元吉隻身一人擔此重任,可見在李淵心中,李元吉有這個擔當和才幹。

    這就給了李元吉一個暗示,自己是被老爹認可的。武德元年(618年),李淵進駐關中,加封李元吉為齊國公,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且“許以便宜行事”,讓他可以見機行事,不必請示。同年,又加封李元吉為齊王,並授任幷州總管,讓李元吉繼續守著老家,把十年的軍糧和幾萬精兵都交給了李元吉,同時還給李元吉配了一文一武兩員大將輔佐他,一個是李元吉的小舅子殿內監竇誕,另一個是右衛將軍宇文歆。李元吉在幷州胡作非為,口碑極差,被宇文歆告狀李淵,李淵得知後免除了李元吉的幷州總管一職,但這次免職多久呢?只有二十三天。這明擺著是做給外臣看的,給宇文歆一個面子罷了。沒過多久,李元吉又犯了一個大錯,劉武周進逼併州,李元吉倉皇逃走,幷州之地盡陷賊手。當李淵得知訊息後,他的反應是啥呢?

    看出來了嗎,李淵把責任全都撇給了輔佐大臣,認為自己的兒子“幼弱”、“未習時事”,這明擺著是為李元吉的開脫之詞,而李元吉也並沒有因此受到懲罰,幷州沒了,李淵給他換個地方,還加授他為侍中、襄州道行臺尚書令,稷州刺史。據《資治通鑑》記載,李元吉因生性貪玩,常常做錯事,不受李淵寵愛,但從這些地方我們不難看出,李淵對李元吉是有多偏愛。

    局勢——順勢而為的有利條件

    有了李淵的認可和偏愛,李元吉恃寵而驕,似乎產生了一種不論自己怎麼做,都不能惹毛李淵的錯覺。除此之外,李元吉的身份地位,也為李元吉加了不少砝碼。首先,李元吉身為李淵的第四皇子,再往下就沒有能與之競爭的皇子了。李淵一共有二十二個皇子,其中十九個都是武德元年(618年)以後出生的,都是一群吃奶的小娃娃,也就是說,他們對皇位根本夠不上威脅,真正有競爭力的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所以,李元吉在諸子競爭中最起碼有三分之一的勝算,這就給了李元吉一點信心和希望。

    再者,李元吉也有戰功加持:武德四年(621年),李元吉助李世民圍困東都,平定王世充、竇建德,隨後加封司空;武德四年至五年(621-622年),隨李世民討伐並剿滅劉黑闥;武德七年(624年)又隨李世民屯駐於豳州,防禦突厥。李元吉的戰功讓他享受著和哥哥們同樣的待遇:

    吃住無別不說,就連詔敕都與太子、天策上將並行,這就不難怪李元吉能產生出這樣的幻想:自己也是個爭奪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借刀殺人——李元吉的奪嫡之路

    這個時候的李元吉,已然膨脹心四溢,親近之人早有察覺。齊王府的護軍薛寶,看出了主上的心思,順著李元吉諂媚道:“元吉合成唐字”,意思是你這有天命啊,李元吉立即道出了內心密謀已久的想法:“但除秦王, 取東宮如反掌耳。”李元吉雖為武人,但他頭腦一點不簡單,他知道單憑一己之力,很難站住腳跟,畢竟前面兩個哥哥單拎出來都比自己強,於是李元吉想到“合縱連橫”之術,找到小夥伴先除掉一個,再除掉另一個。合縱連橫術的精華就在於,弱弱聯合,牽制強者,三方勢力當中,顯然秦王李世民最強,所以李元吉毫不意外的選擇了李建成作為同夥。

    這麼看來,李元吉也並非真心實意的侍奉李建成,而是把他當做殺人刀罷了。當初李元吉想除掉李世民,還對李建成說出了“當為兄手刃之”、“為兄計耳,於我何有”等大義凜然之詞,李建成被忽悠的感動到不知所措,還對李元吉許以“皇太弟”之位。就連秦王府的幕僚都看出來“元吉狼戾,終亦不事其兄”,而和李元吉最親近的李建成卻渾然不覺。

    李元吉在得到了李建成的信任後,還想說服李淵除掉李世民。李元吉曾經密請殺掉李世民,李淵回稱:“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正常來說,做父母的聽說自己的兒子要啥同為親兒子的哥哥,不應當吃驚、呵斥嗎?李淵卻毫無問責之心,反而問他用啥理由除掉平定天下的李世民。李淵的態度讓李元吉更加肆無忌憚,兄弟間的關係也越發緊張了,終於爆發了無可挽回的“玄武門之變”,武德九年(626年),二十四歲的李元吉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遇難。

    結語

    李元吉驕蠻放縱的生性李淵早知,但卻沒能及時讓他懸崖勒馬,以至於李元吉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當初李淵對李元吉嚴厲多一點,可能就不會產生被偏愛、甚至有望奪嫡的錯覺。不過說到底,還是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了,李元吉自己沒有把控得住,他一不佔理,二不佔義,三沒實力,狂妄自大終將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 10 # 車都十堰

    李元吉大家都知道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 始終和大哥李建成的關係密切。李淵登基以後封他為齊王,幷州總管。在平定其它諸侯的過程中,也是屢屢戰爭,被李淵授予上柱國,司馬、幷州都督等職。

    在唐初的政治鬥爭中,屢次與太子李建成合謀,殺害秦王李世民,都已失敗而告終,直道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將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一併斬殺,李元吉終年24歲,那李元吉幫助李建成爭奪帝位,他自己有沒有想過當太子,當皇帝呢?我認為李元吉肯定是有這種想法的,

    其一李元吉備受李淵寵愛 李元吉這個人出生時候因為太醜,遭到竇皇后嫌棄,命人把他給拋棄了,一位侍女偷偷將他帶回家撫養,後來李淵回到家中,侍女將此事告知了李淵,李淵命人將他帶回家,這才避免了他襁褓之中夭折,可這傢伙長大後居然恩將仇報,名人勒死了救她的侍女。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惡其貌,不舉,侍媼陳善意私乳之。《新唐書·高祖諸子傳》,從此可以看出李元吉從小就很歹毒。

    李淵舉起反隋之後讓他留守太原,他在太原為非作歹,胡作非為,因此,遭到當地軍民的反感,被撤職之後不久又復職。當敵軍劉武周率軍攻打太原時,他則棄城逃回長安,致使大唐的龍興之地太原丟失,這麼大的罪過在大臣的勸說之下,找了個替罪羊了事。不久李元吉又被任命為侍中、襄州道行臺尚書令、稷州刺史。可見李淵對李淵的寵愛,膨脹了他的野心。

    其二李元吉藐視李建成 雖說李元吉經常幫助李建成謀害李世民,李建成也承諾自己當皇帝以後,封李元吉為皇太弟將來繼承皇位,可這李元吉私下心裡可不是這麼想的。有一位叫薛寶的護軍,為了討好李元吉向遞上呈符說:”元吉二加起來就是個唐字,可見齊王是大唐註定的繼承人“,李元吉得到符之後非常高興,特意對護軍薛寶說:”只要我們能除掉秦王李世民,奪取太子之位易如反掌“。

    往者護軍薛寶上齊王符籙雲:"元吉合成唐字。"齊王得之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舊唐書·李元吉傳》可見李元吉在沒有除掉李世民時候,就已經開始策劃爭奪太子的主意。說明李建成在他眼裡是個無能之輩,是他隨時都能除掉的人,他只是借李建成這塊擋箭牌而已。沒想到他不但沒有除掉李世民,反倒是被李世民殺了,順帶他大哥李建成也被殺。李世民登基後追封他為巢王。

  • 11 # 大瀋陽的浦渡眾生

    李元吉沒有爭奪太子的想法。

    論據:

    1.李元吉(603——626),李淵四子,母太穆皇后竇氏(惠)。為人驍勇,擅長使用馬槊,曾屢立戰功。唐朝建立,被封齊王。

    李建成(589——626),李淵長子,唐朝開國太子,協助處理政事。曾多次率軍打退突厥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2.李世民(598?——649),李淵次子,文韜武略,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設立文學館,籠絡人才……

    3.太子建成、次子世民、四子元吉,母親都是太穆皇后竇氏(惠)。

    4.在奪嫡政治鬥爭中,李元吉支援(長兄)太子建成,主動安排刺殺李世民,為建成所阻。玄武門之變中一同遇害。

    5.對元吉而言,年長自己14歲的建成既是太子又是長兄,‘長兄如父’。元吉支援太子,是為忠;支援長兄,是為孝。

    忠孝兩全之人怎麼會有爭奪太子的想法?

    另,唐太宗李世民雖歷玄武門之變,但政治梟雄、一代明君的評價應該可以擔得起。

    一家之言,淺顯愚見,偏頗之處,還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辭源的主要內容和編排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