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聞野人
-
2 # 羅達32
朝庭是田裡的一隻明燈,要當官的人是田裡害蟲,晚上只要明燈亮著,蟲子自己都會撲火(這是本性)前赴後繼,這就是道理。
-
3 # 使用者2201778572031
這個問題還是要分開來看,走上了造反這條路,那就要一條道走到黑,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若能成功,建功立業,封妻廕子。而此時抱團組隊就比較重要了,跟個好領導,有一幫好兄弟,成事兒必然要容易些。人的能力有大小的,長處也是各有不同,此時有個能力威望品德都比較出眾的大哥帶頭,總比個人的單打獨鬥要好很多。
創業期間,大家都是比較和諧的,領導人的能力是一方面,做人肯定也是沒得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要不誰跟你玩命。
就算是有人能看到兔死狗烹的結局,那也是抱有僥倖心理的,畢竟成功後的誘惑太大,開國功勳,元老,那待遇,地位,絕對是超然的,關鍵是能給子孫後代拼一張長期飯票,歷來華人都喜歡考慮身後事,自己享受了榮華富貴,也總得給後人留點實惠。
再說被殺的功臣,有沒有是真的想要再次造反的,畢竟利益的瓜分並不是絕對的公平的,有的不平衡,認為自己得到的少了,心生怨恨。有的仰仗著自己的功勳,為虎作倀,魚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
開國之君哪有心慈手軟之輩,本來就防著你,還往槍口上撞,不殺你殺誰?這幫元勳都是血裡火裡混過來的,老子活著能鎮得住你們,後代子孫哪能鬥得過這幫老狐狸,不得找個藉口把這個攤子收拾乾淨了再交給兒子孫子。
再說歷朝歷代善終的元勳也是比比皆是,懂得放權,懂得退讓,不要位高權重,只要花天酒地,金錢美女,誰會殺你。
政治這東西,不光靠智商,情商有時更重要,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
4 # 來聽我吹牛B
造反這條路,其實就是人生的一次豪賭,賭贏了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失敗了粉身碎骨,萬丈深淵。而此時抱團就比較重要了,跟個好領導,有一幫好兄弟,成事兒必然要容易些。人的能力有大小的,長處也是各有不同,此時有個能力威望品德都比較出眾的大哥帶頭,總比個人的單打獨鬥要好很多。創業期間,大家都是比較和諧的,領導人的能力是一方面,做人肯定也是沒得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要不誰跟你玩命。就算是有人能看到兔死狗烹的結局,那也是抱有僥倖心理的,畢竟成功後的誘惑太大,開國功勳,從龍之功,三千里外覓封侯,誘惑不要太大。關鍵是能給子孫後代拼一張長期飯票,歷來華人都喜歡考慮身後事,自己享受了榮華富貴,也總得給後人留點實惠。再說被殺的功臣,有沒有是真的想要再次造反的,畢竟利益的瓜分並不是絕對的公平的,有的不平衡,認為自己得到的少了,心生怨恨。有的仰仗著自己的功勳,為虎作倀,魚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都是有的,開國君主多是馬上皇帝,向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這樣的溫和手段不多,整不好就給你來一個火燒慶豐樓。讓你成為齏粉。這幫元勳都是血裡火裡混過來的,老子活著能鎮得住你們,後代子孫哪能鬥得過這幫老狐狸,不得找個藉口把這個攤子收拾乾淨了再交給兒子孫子。歷朝歷代善終的元勳也是比比皆是,懂得放權,懂得退讓,不要位高權重,不要指點江山,(那江山不是你家的)只要花天酒地(自己享受),金錢(留給後人)美女(自己享用),誰會殺你。你墮落了,但不會為富不仁,你沉迷聲色犬馬但不會欺男霸女,政治這東西,不光靠智商,情商有時更重要,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
5 # AUTUYG
人和人不一樣,有些人就是逼上梁山,有些人是反抗暴政,有些人是封妻廕子,有些人就是追求一生轟轟烈烈,還有韓信就是兵痴對當皇帝不上心對打仗上心,美國總統不管閒事,中國皇帝啥都要當第一,這就把閒人都逼反了,純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帝王霸道,
川普把霸道Quattroporte那套當真,美國也扛不住。
-
6 # 壹壹若塵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功臣幫助帝王打下江山後遭受殺身之禍時心有不甘的哀嘆,這種遭遇的典型人物就是幫助劉邦打下漢朝江山的大功臣,被後世稱為兵仙的韓信。
談到古人為何明知兔死狗烹,還要冒死幫帝王打江山,其實這裡面存在著很大的誤解,並非歷代帝王都大開殺戒誅功臣,只不過殺功臣這種行為異常惡劣,才給後人心裡留下陰影,常常為之感嘆。
為了把這件事呈現得更清晰,先把歷史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各個歷史階段的簡單劃分
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的夏、商、週三個朝代,總共歷時1800多年,歷史記載文獻較少,即使有殺功臣的現象,由於相隔年代久遠,對後人影響不大。
二、自秦帝國統一到現在2200多年,把各個歷史階段按一個新的方法進行分類,可以看出不同的特點:
1、 處於分裂狀態下的朝代:三國、東西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都是分裂狀態下的朝代,沒有哪個政權統一全國,政權更迭頻繁,有無誅殺功臣,對後世都影響甚微。只有三國對後世影響較大,曹操、劉備、孫權都沒做過殺功臣的事。
2、 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但統治時期很短的朝代:秦朝15年、隋朝37年、元朝90多年,都不見有惡意殺功臣的記載。
3、 政權穩固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朝代:這個型別的朝代有五個,漢、唐、宋、明、清,各自的國運都是三、四 百年。其中,唐朝的李世民、宋朝的趙匡胤、滿清的開國皇帝,都沒有刻意做兔死狗烹的事。
4、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得天下後刻意為之誅戮功臣的只有漢朝的劉邦,明朝的朱元璋。
說說誅戮功臣的事
1、 在歷史上得天下後,真正殺戮功臣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二位的共同點是,都出身於社會的底層,靠著一干功臣良將,經歷千辛萬苦打下了江山。對於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弟兄,既感到難於駕馭,又免不了懷疑,擔心老弟兄們威脅自家江山的穩固,這是源於他們心底的不自信。
2、 劉邦坐江山後,封了八名異姓王。在劉邦的功臣中,凡是在朝輔政的,結局都還可以;凡是在外封王的,結局都不大妙。劉邦前後殺掉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等人。其中,韓信是被貶為淮陰侯後,死於呂后之手。韓信本事最大、功勞最高、死得最冤、因而最令人同情,因為韓信根本沒有謀反之心。其他幾位見韓信被殺,兔死狐悲,還真是起了反心。有此教訓,劉邦立下規矩,非劉姓者不得封王。
3、 朱元璋坐上龍庭後大封功臣,徐達、李善長等六人封為公爵,28名將軍謀士封為侯爵。民間野史有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說法,據說,除了徐達、劉基、湯和幾個少數功臣外,其餘的大部分功臣都死於慶功樓中。事情的真偽不好分辨,但是確有一些功臣在大明建立之初死於皇上之手,有的罪名是謀反,有的則是死於其他罪名。殺功臣的事確實有,別說是後人,就是當時的人也未必說得清。
4、 至於有兔死狗烹的事兒,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冒死跟著幹?打天下時,有誰能預見後來的結局,還不都是懷揣美好的願望,跟定一位明主,靠捨生忘死、浴血拼殺,搏一個功成名就、錦衣玉食、封王封侯,封妻廕子:有希望建功立業的,有被逼無奈一起造反的,有受名利誘惑欲罷不能的,有希望將來福澤子孫的,恐怕唯一沒有人願意想的就是兔死狗烹。
-
7 # 汜水之陽
那你要問被李淵李世民接連屠殺的功臣(大部分是直接賜死,如三位李姓王一杯毒酒就解決了)還有隋文帝,在朝堂上未經審訊隋文帝就直接殺功臣,仗殺功臣無算,隋文帝被史書上稱之為最刻薄寡恩的帝王。他們這幾位世家貴胄當了皇帝,他們家族勢力如此龐大,屠殺勢力微弱的功臣也是毫不手軟。大部分功臣都是一位使者一杯毒酒就令功臣死去。世家貴胄都是如此,你怎麼能苛求兩個起於微末的帝王呢?
-
8 # 古梁鏞
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幫助劉備、朱元璋打天下呢?兔死狗烹的道理誰都懂,難道這些大人物不懂嗎?
其實,不是他們不懂,只是他們沒有想過兔死狗烹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罷了。
要評判劉邦、朱元璋為什麼會“兔死狗烹?”我們先詳細分析一下這兩個人。
漢高祖劉邦在秦朝末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最後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一時間起義軍烽火燎原,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亂,而劉邦,也在亂世中崛起,最後問鼎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在劉邦征戰天下的過程中,他為了籠絡別人為他效力,許諾韓信、彭越等人將來共分天下,特別是和項羽的亥下之戰前,韓信、彭越等人不聽劉邦號令,導致劉邦大敗,所以為了讓這些擁兵自重的人能夠聽從自己的號令,漢高祖劉邦不得不先許諾大家將來分封土地。
垓下之戰,劉邦在齊集五路大軍之後,一舉擊敗項羽,從此天下太平。
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曾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白馬之盟”。
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在漢高祖誅殺的功臣名單中,有韓信、英布、彭越、臧荼,而樊噲更是被差點誅殺,幸好關鍵時刻劉邦駕崩了,而蕭何更是自汙聲譽以自保。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誅殺他們呢?
首先燕臧荼在劉邦登基第一年就被劉邦以謀反罪誅殺。隨後韓信被囚禁,後來也被以謀反罪誅殺。而梁王彭越更是被劉邦誅殺後,分其屍體,將肉分發給其他功臣,以做警示。淮南王英布最後起兵反叛自保,被劉邦率軍親征擊敗誅殺。
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
劉邦誅殺這些功臣,是因為韓信、彭越、英布這三位異姓王有足夠的實力推翻漢朝,從某種程度來講,曾經他們和劉備同為諸侯王。而其他人,則基本上是劉邦多疑,為了防止這些開國元老在自己去世後擾亂劉氏江山,被他強加罪名害死的。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窮苦人家,給地主做過苦工,為吃一口飯當過和尚,後來在諸多義軍中崛起,奪得天下,他為了表彰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對這些人封王封候,同時他大分朱氏子弟為王,分發各處,共同拱衛大明江山。
這些異姓王有揚王陳公 ,徐王馬公 ,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
朱元璋為什麼要誅殺功臣朱元璋早年間並沒有誅殺功臣的想法,他誅殺功臣主要是晚年發生了一件事,讓他不得不對這些位高權重的功臣採取措施。
朱元璋因為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因此他非常重視兒子們的教育問題,長子朱標在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被他早早立為世子,朱元璋更是讓朱標拜李善長、徐達為師,學習禮法。後來天下大定,朱元璋請當時著名的大儒宋濂和為朱標的老師,學習儒家文化,同時請了諸多品行端正,博學多才的名家做朱標的賓客,為他講解禮法、古往興衰、民間事蹟,朱標更是被後人奉為歷史上最後一位“禮樂子弟”。
朱元璋完全按照接班人的期望培養朱標,而朱標也非常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他為人“溫文儒雅,仁慈殷勤,頗具儒者風範”。他尊敬師長,友善下屬,愛護弟弟,是大家一致認可的人。
朱標二十二歲的時候,朱元璋便讓他“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諸臣奏聞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但是朱標太子在洪武二十四年考察陝西回來後,因感染風寒,次年去世。
朱元璋萬分悲痛,最後遵循大家的意見,策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
但是朱允炆年齡太小,朱元璋憂慮再三,決定屠殺這些執掌大權的功臣元老,力求為孫子朱允炆創立一個比較溫和的政治環境。朱元璋為了這件事,先後製造了很多起滅門慘案,更是一手泡製了聞名中外的《逆臣錄》。
眾人為何情願追隨劉邦和朱元璋首先,這兩位開國皇帝誅殺功臣是他們晚年的事情,也就是說,早年間大家一起打天下,根本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的想法。
為什麼放曹操的照片呢?曹操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而劉邦和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所處的時代,又都是中原大亂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大凡有志之士都抱有安天下的壯志,這些人走在一起,為了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奮鬥,他們選取能服眾的人統領大家一起征戰四方。
所以說,大家跟隨這些人拋頭顱灑熱血,目的很簡單,就是平定亂世,至於後來能不能位極人臣,估計很多人也沒有這麼宏大的想法。
-
9 # 心平氣才和24
第一能活下去
第二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三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
第四如果運氣好,夠聰明,不一定會被烹,而且千秋萬代一直榮光!
-
10 # 音樂小妖
歷史上無論那個朝代的誕生總會出現一大群的名臣與良將,但是等到皇帝把天下坐穩了,也沒有那麼多戰事的時候就開始清算那些跟隨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比如我們常說的劉邦與朱元璋這兩位可以說就是代表人之一。
劉邦成為皇帝后雖然沒有正面去剷除韓信,但是自己的老婆親自動手,那和自己動手有什麼區別。還有朱元璋是最狠的,自從他成為皇帝后,幾乎把所有跟隨自己的老兄弟們全給解決了,雖說有一半個漏網之魚,但也屬於眼光比較好,早早就不知道躲到那個地方去養老去了,所以才會躲過朱元璋的清算。
可以說但凡歷史上創立新王朝比較有名氣的皇帝都有這個毛病,而且一個比一個狠,可以說歷史上的那些名臣與良將們應該都知道這個結局的,可還是有著一大批的人願意跟隨他們去建功立業,難道他們不怕將來被清算嗎?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結果都是屬於馬後炮的那種,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了結果,所以才認為那些跟隨劉邦與朱元璋的人有點傻,可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些人也不知道自己將來就是被清洗的物件。
比如說韓信這個人,從最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街頭的無業青年,屬於有手有腳卻沒有膽量的那種人,在自己的村子裡被人逼到下跪,並且還受到跨下之辱這種事,可以說直接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了。
並且韓信也不是沒有去奮鬥過,只是在項羽手下並不得志而已,如果不是劉邦的賞識,根本就不會有韓信的將來與未來,也就是說韓信這種人如果沒有劉邦這個給他提供就業機會,很有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普通小兵的命運。
如果是你,你是選擇精彩的拼搏一生成為人中豪傑,還是碌碌無為的老死一生,雖說拼搏一下最後有可能會被殘忍的拋棄,但是不管怎麼你的人生已經進入了最精彩的那一刻,我想這個就不用去選,大多數人一定會選讓自己風光一生的,不然的話現在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漂泊在外地的打工者了,他們的夢想就不是有一天出人頭地嗎?
所以說韓信在跟隨劉邦的時候不是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被劉邦來個鳥盡弓藏,但是自己的人生就是要賭一下,不然自己怎麼回去面對自己的父老鄉親,當年可是受過跨下之辱呀。
那怕自己最後的結局並不怎麼樣,但是在跟隨劉邦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而且韓信還是享受過一段時間的風光日子的,對他來說自己的一輩子不虧了。
當然了韓信最後有那個結局,更多的原因就是自己太過張揚,可能是當將軍時間長了,一直以為朝中的大臣如同自己所管的那些部下一樣,都是直來直往的脾氣,所以說韓信這個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會被鳥盡弓藏,這個真心不能怪別人。
而朱元璋的那些老部下相對來說就比較點背了,只是因為朱元璋感覺他們有可能會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給敗壞了,並且也是為了讓自己的皇太孫能更的接管大明,所以才把這些能打仗,腦子也比較好的那些人全部給滅掉了。
說實話朱元璋的這些老部下,當年能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主要是因為整個元朝把中原這個地方給禍害的太狠了,千里之地沒有人煙,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餓死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老部下們不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難道坐在家裡等著餓死嗎?
可以說這些跟隨朱元璋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將來會不會被清洗之類的事,因為第二天就很有可能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再說了朱元璋手下的那些部下說真的,大多數的智慧方面還是比較低的,這個主要原因還是元朝的鍋,因為元朝的統治方式讓天下的百姓幾乎都不認字。
朱元璋自己都屬於大字不認幾個的人,手下出名的也就劉伯溫那幾個人有點文化,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你給他們這些人說一句“鳥盡弓藏”,很有可能一大群會給你說這一鍋肉不錯,居然還有鳥類、兔子和狗肉。
所以才會出現朱元璋成為皇帝后,直接一場所謂的家宴就把這些武將們全都搞定了,不是這些武將們比較傻,只是沒有接觸文化,不懂這些道理而已,當然了在最後一刻他們懂了,所以我們只能祝他們下輩子長點心。
像劉伯溫與徐達等人都屬於有腦子的那類人,於是躲過了那次的家宴,並且在這件事之後那是立馬把自己降到一個比平民老百姓還要低的態度上,劉伯溫直接就是一句話自己要去歸老了,然後人就不見了。
而徐達比較點背一些,畢竟自己的家就在京城,想跑也不是那麼好跑的,但是他會裝,每次看到皇帝,不是自己身上這疼就是那裡癢,反正給皇帝的資訊就是自己老了,不能管事了也不想管事了。
所以說歷史上那些王朝的創始人身邊總是跟著一大堆的名臣與良將,不是他們懂不懂鳥盡弓藏,而是當時的環境實在是沒得選。
回覆列表
因為並非每個君王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劉秀、李世明、朱棣等正面形象會給後來者積極的引導. 人人天生都是賭徒,即使歷史上已經有很多反面教材,他們都更願意相信自己追隨的君主是個光武唐宗之流,畢竟賭贏了就榮華富貴光宗耀祖了.
況且人心難見,王莽尚且謙卑未篡時,江山尚未在手時君主必定都不敢浪,在打算幫他們打江山的時候,只見君王英明神武,平凡人不能未卜先知,又哪裡猜得到後面會變得殺戮成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