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老師的生活

    孤獨是一種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吧。其實現代人每天都很忙碌,上班忙,下班更忙,忙著看手機玩遊戲刷影片。我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這種生活,甚至忙的都忘記吃飯了。但卻很累很空虛,感覺每天就像行屍走肉一樣,內心很空,腦子也很空,對生活沒有期望,卻每天忙忙碌碌。後來我停止了這種狀態後才發現,可能那段時間自己沒有生活的方向,只能用這種打發時間的方式不讓自己感到內心的孤獨,不讓自己去感受孤獨。所以當你感到一段時間被孤獨包圍時,就試著讓自己做一些能趕走它的方式吧,比如看書,寫文章,聽音樂,看有意義的看電影,總之不要去做刷手機的事情,長此以往,內心總會充實起來。人充實了,對生活有了希望,就不再孤獨了!

  • 2 # 狼圖騰1120421959

    如果你感覺到孤獨,首先讓自己仔細想想,內心缺乏的什麼?如果可以的話,儘量讓自己多交朋友,跳出自己原來固有的生活圈子,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平時多和人交流,學習,多聆聽不同人的思維以及優點,讓自己快速的成長起來,慢慢就會發現 不再孤獨了 望採納 謝謝

  • 3 # 慎始如終話人生

    我們一直害怕孤獨,越是長大越是感到孤獨。

    這個時代,孤獨成了現代人的流行病。 我們會因為很多理由而孤獨。

    有些孤獨因為自己家庭的原因,或是耳濡目染、或是與生俱來直入骨髓;有些因為失去了情感的依賴,畢竟人類作為一種群居動物,需要彼此的瞭解與合作,才會有更多的安全感,當我們沒有了這些的支援與依賴,孤獨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有些,也許因為對外貌的不自信,也許出於經濟的拮据,也許由於對自己說話談吐的不滿,他們選擇了躲避人群,活在自己的小小空間裡,感到被群體排斥、不被周圍人喜歡、不能與人分享自己的個人感受,或感覺自己像個異類一樣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這種主動脫離社交的而選擇孤獨是因為內心的自卑。

    除此之外,我們會為旁人的不理解而孤獨;為興趣獨特無人分享而孤獨;為環境變化,難以融入新的群體而孤獨……

    大概是因為孤獨的理由大多,不經意間,在你我的朋友當中就會有一個或幾個在討論孤獨。可就如同每一份孤獨都是“私人訂製”一般,孤獨的解法大概也千差萬別,你只有經歷了、努力了,才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孤獨解藥”。它不會由外而來,你只能從內心去尋找。有時候也頗有一種“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其實每個人都有孤獨感,喧囂中的人,內心可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內心都渴望被安撫、理解。”

    在社會越來越強調多元與個性,每個人都註定不同,當一個人決定“做自己”、走一條特立獨行的路時,孤獨便成了相伴相生的產物。幾千來的群居生活體內的基因早已習慣了集體行動,當要單獨行動的時候,內心自然會孤獨與焦急。孤獨終究是一個人在瞭解自己、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階段。只是,我們太習慣“大同”,還不太適應“獨特”而已。 當每個人都能接受自己的不同,並最大限度地包容他人的“特立獨行”,在求同存異間,孤獨感大概才會慢慢消退。

    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習慣自己的特立獨行。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獨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只有學會怡然自得地獨處,才能真正為自己活出生命的質感。

    其次對待孤獨,我們總要允許一個人,並接納一個人的時光,當你享受一個人時光的時候,這時的你也許會為窗外的車聲與鳥叫聲著迷,也許會沉迷於書海,也許為自己做一餐美食,也許只靜靜地與自我對話,什麼都不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只要花一點時間,你一定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一旦找到了,屬於一個人的時光,就會是一幅構圖得當的畫作,你也好,與你聯結的人也好,各自舒適相宜。

    再者被迫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的體驗,很多人都曾有過。一個人擁有自己的身體,卻把心的主宰權交給了別人,或者是父母,或者是領導,或者是妻子或丈夫,這樣的心身相離,怎會不孤獨?

    事實上,當被問到心理健康是由哪些因素構成時,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愛與工作的能力”。只是我們過於強調前者,而後者卻乏人問津。一個人,需要家人、朋友、愛人的支援,這樣,他的內心就有了一個安全島,感到自己不是獨自行走於世。同樣,每個人也需要興趣的陪伴,以此確定自己的身份與定位,找到生活的意義。即便那些有最幸福親密關係的人,也不能離開興趣。 二者缺其一,孤獨感都會相伴相隨。

    所以無論如何,在你追求愛、追求幸福的路上,別忘了用心培養一個興趣,與其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因為,愛人與興趣,都是抵禦孤獨最好的良藥。 關於孤獨的治癒,幾乎所有的心理學流派都認可的是:關係治癒孤獨。

    就像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生存於與他人的聯絡中,如果我們選擇孤獨,便等於選擇了死亡”,其實,不僅僅是針對孤獨,每一種心理問題和情緒的治癒,關係都是重中之重。

    最後我們應該明白孤獨是常態,陪伴才顯得彌足珍貴,而最好的關係,是你和自己的親密。

    當然有些人因為害怕,一旦心敞開了,外面會有壞人進來,傷害到他。 其實,他的害怕沒有錯,外面一定不是桃花遍地,一定也有荊棘泥濘,但你要學習的是如何保護自己,而不是把所有人都擋在門外。 別怕拒絕,主動去邀請。你孤獨的時候,試著問問微信中的朋友,有沒有人願意一起吃頓午餐、打一場球,說不準有人跟你一樣孤獨呢?別被朋友圈中聚餐、旅行、好友相聚嚇到,誰又是日日朋友相伴、愛人相擁呢?你只要發出邀請就好,是否拒絕是別人的事。

    與孤獨做朋友,做一個有情趣的人。有情趣不只是喝一杯咖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懂得在繁雜的工作中有章有序,真正樂在其中;在日日相見的廚房裡,隨手便能用僅有的食材,做一餐美味;在每日行走的平凡路上,亦能感受到不同的新鮮。 “生命中大部分時光是屬於孤獨的,努力成長是在孤獨裡可以進行的最好的遊戲。”一個人的時候體會獨處的樂趣,有伴的時候,享受相處的時光,經營好每一段關係,便可內心豐盈。

  • 4 # 心理學說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感到一些孤獨。而千百年來,人們也一直在探究著一個問題,即人類該如何克服這種孤獨感,如何超越個人的天地,實現人類的大同。孤獨感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應,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孤獨感的產生並不侷限於人際交往方面,當一個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計劃行事時,就會感到孤獨;當一個人耽於夢想,而又不可能實現時,同樣會產生孤獨;當人們和骨肉親人分離或經歷親人死亡的打擊時,依然會感到孤獨;當然,當人們被排斥於集體之外時也會感到孤獨;當人們有難言之隱卻無法訴說,或被他人嘲笑、輕視,不能與人融洽相處,覺得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時,孤獨感就油然而生。

    我們為何如此恐懼孤獨?

    我今年 23 歲,男。我很孤獨,身邊幾乎沒有一個朋友,這讓我感到恐懼。從小到大,我就是個內向的孩子,不喜歡主動與人交往,這不是因為我個性高傲,而是我很難融入群體,但其實我很渴望融入群體。我很害羞,與人說話會臉紅,小時候就這樣,直到現在還是一樣,尤其在和女孩子說話的時候。老實說,我從小就很自卑,這可能是因為我太追求完美了。我也知道,在現實世界,沒有幾件事是完美的,可是隻要達不到我自己的心理渴望,我就會感到自卑,我還常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往往比一次,就傷心一次,看著別人的成功,自己的失敗,就更加不敢與人交往了,我就變得更加孤獨,也更加恐懼。我知道自己從來就不是一個開朗的人,我也想改變自己,可是我發現自己的心傷得太多了,已經沒那麼容易改變了。我十分渴望友情、愛情,但這些我從來就不曾擁有過。結果,美好的愛情只能在心裡虛構,純潔的友誼也只能說說而已。年齡越大,我就越害怕這種孤獨,我不想一輩子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生活,可我從來不知道該如何安慰自己的心靈,最後只能抱怨老天不公,抱怨自己命運不好。我知道我有很多缺點,我的自卑,我的內向、害羞、不主動、完美觀,都有可能是造成我孤獨的罪魁禍首,我想改掉這些缺點,我不想再陷入這種對孤獨的恐懼感中,這會讓我絕望,遲早有一天會殺了我……

    以上是一位年輕的孤獨恐懼症患者的自白。從他的自白中,我們能感覺到他內心深刻的孤獨、無奈、恐懼、彷徨,同時也體會到他內心的掙扎和努力。他迫不及待地渴望擺脫現在的處境,渴望有人理解自己,希望找到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他內心深處雖然遭受著百般的折磨,卻依然儲存著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支撐著他走到現在。

    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感到一些孤獨。而千百年來,人們也一直在探究著一個問題,即人類該如何克服這種孤獨感,如何超越個人的天地,實現人類的大同。於是,人類各顯其能,透過一系列人類活動來給出自己的答案,於是,有了宗教、信仰,有了慾望和征服,有了種族和國家,有了友情和家庭,有了各式各樣的來源於大自然的藝術活動……

    人類與生俱來就恐懼孤獨,這與我們的群居屬性是分不開的,於是,到了現代,竟然開始試著與太空聯絡,以證明在整個宇宙中,人類不是孤獨的。以上是從整個人類學的角度來闡釋這個問題,或許,我們還可以試著從心理學角度來概括。人自出生後,因為自我意識尚未覺醒,於是便認為自己同母親是一體的,只要母親在他身旁,他就不會有孤獨感。他的孤獨感透過母親的存在,透過餵養和接觸而得到和緩。一直到孩子發育到產生孤獨感和個性這個階段,母親的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獨感,他必須以其他的方法克服這種孤獨感。

    在人類早期,人們還透過融入自然的方式來擺脫這種孤獨。那時候,大地、動物和植物等一切自然事物彷彿都能與人類為伍,消除了孤獨。然而,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透過自己的力量征服了世界,於是越來越脫離自然,這就需要尋找不同的方式來擺脫孤獨。

    在人類社會形成初期,人們發現縱慾是一種很好的擺脫孤獨感的方式,隨著人類的進步,這種縱慾也一直在保持進展,於是,毒品、酒這種縱慾的物質應運而生。可是,有一天,人類還是發現,透過縱慾和征服的方式來達到克服孤獨感的作用是暫時的,並且對人體本身的傷害極大。於是,近現代文明開始譴責這種方式,但這之後,人類的孤獨感卻與日俱增,因此,人類不得不頻繁地、強烈地尋找更好的方式去克服孤獨感。

    可是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有這種要求。他們生活在一種幻覺中,以為自己是按照個人的意願行事,是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是不需要恐懼孤獨的。這種思想造成的結果就是,人退化成了一部機器。這部機器不需要任何主觀能動性,他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勞動的組織派定而成,甚至娛樂方式也大同小異,比如,絕大多數人會在週末看電視、社交、遠足等。人類生活的方式越來越千篇一律,但當人們再次意識到自己還是渴望愛情,以及友情的時候,終於承認自己還是無法擺脫對孤獨的恐懼。

    於是,人類再次迴歸自然,開始透過音樂、繪畫等一系列藝術形式來回歸自然。然而,這時人們才發現,要實現人與人的結合是人們內心最強烈的追求,這就是愛,沒有愛,人類一天也不能生存。對父母的愛、對朋友的愛、對愛人的愛、對陌生人的愛,愛才是克服孤獨的最終途徑。

    人的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衝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並實現結合。因此,愛可以克服孤獨,而那些欠缺愛的人則會陷入孤獨,從而產生對孤獨的恐懼感。這就是人類為何如此恐懼孤獨的原因。

    如何克服孤獨

    英國作家笛福筆下的那個具有頑強毅力和鬥志的名叫魯濱遜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這不僅僅因為魯濱遜一生浪跡漂泊,四處冒險,還在於他戰勝了人類最大的敵人———孤獨。魯濱遜放棄了衣食無憂的安逸生活,開始四處漂泊,最終遭遇到海難,隻身流落到荒島。在這個無人島上,最恐懼的不是基本的生存問題,而是巨大的來自孤獨的精神壓力。在這個荒無人煙的與世隔絕的小島上,魯濱遜沒有人可以說話,更毫無樂趣可言,那該是多麼的寂寞。正是在這種強大的精神壓力下,魯濱遜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孤獨,頑強地生活了 28 年。28 年中,魯濱遜沒有被孤獨的恐懼壓倒,而是打起精神,辛勤地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他開始想方設法完善自己的物質生活,終於他建造了幾所住房,開闢了一大片可以種糧食的土地,豢養了一大群家畜。在物質生活得到保障以後,魯濱遜開始試著克服孤獨。在寂寞中,魯濱遜翻閱著手頭唯一的一個與人類世界相銜接著的東西———《聖經》,慢慢地,他開始懂得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一切失去興趣,對人生始終保持熱忱,生活才有光亮。於是他滿懷希望,為了避免語言退化,他開始試著與一切東西說話,樹葉、石頭、被海水捲上岸的螃蟹,只要是東西,他都可以對著它饒有興致地侃侃而談。魯濱遜鼓足勇氣,勇敢面對現實,最終戰勝了對孤獨的恐懼。

    事實上,魯濱遜在與困難做過鬥爭後,他的生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昇華,而且他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什麼是人類克服不了的困難,當然也包括那份與生俱來的孤獨。

    作家笛福透過筆下人物魯濱遜向世人傳達了這樣一個資訊:能戰勝孤獨,是一種長期的心理修煉與性格磨礪,是曠日持久的自己戰勝自己的過程。魯濱遜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挑戰自然的勇氣及自力更生的鬥志,更有他無論如何不放棄自己的信念,也正是這種信念,讓他滿懷希望,最終戰勝了心靈的孤獨。

    人類與生俱來的,不僅有一種習慣於戰勝他人的優越感,還有一份看似不可磨滅的孤獨。當我們身處白天時,心中的孤獨感便會銷聲匿跡;而到了夜晚,當一縷縷慘淡的月光照在床上時,一股孤獨感便會油然而生。其實,人人都會遇到孤獨,都會受到來自孤獨的恐懼感的折磨。只不過大部分人只是陶醉於那種打敗別人的優越感,卻對無孔不入的孤獨無可奈何。

    孤獨,本就是人生中的一種體驗,產生孤獨的原因基於個人的某種態度。孤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年齡、性別、婚姻狀況等限制的。有些人只與自己的伴侶分開幾個小時,就會感到孤獨;有些人與對方分離幾個月或數年,也從來不會張皇失措。可見,孤獨並不侷限於一定的規則,讓我們可以斷定某人在某種狀態下就會感到孤獨。這也就表明了,孤獨似乎無孔不入,世上不會有人在一生中不會感到孤獨。

    就是這樣一份毫無規則可言卻又不孔不入的孤獨感,打得某些人措手不及,他們害怕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獨處一室,只要沒人理、沒人陪就會感到恐懼。簡單地說,孤獨是一種心理問題,而嚴重的孤獨感就會生成“孤獨恐懼症”。孤獨恐懼症的發生與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同時也與個體的素質、個性有關。瑞士精神科專家邁克爾·克斯菲爾德稱,孤獨恐懼症的病因並不單一。一般而言,天生的性格脆弱,遇事就容易緊張,而且經常顯得很神經質的人,更容易患上孤獨恐懼症。另一方面,不能正確認識人際關係,總覺得親密無間才是對的,沒有意識到獨處也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狀態的人也容易患上孤獨恐懼症。有研究者稱,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這種病症。但無論出於哪種因素,究其病根,主要是他們對社會的危機感。

    那麼,我們從哪些方面努力,可以克服這種孤獨呢?

    1.要相信自己和他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造成自己孤獨的罪魁禍首,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孤獨感負責。如果我們設想自己孤立無援、不受歡迎,甚至膽小怯懦,那麼孤獨的恐懼感就會旋即產生。孤獨感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也是對我們的生活情況和對將來的看法所產生的一種後果。如果我們認為他人的愛和讚許是必不可少,那麼就會很容易生成孤獨感。因此,對許多感到孤獨的人來說,孤獨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

    所以,要想克服孤獨感,我們首先要相信自己和他人。從身邊的事情做起,比如給公交上的老弱病殘讓座,主動打掃一下辦公室環境,就算這種舉動會招來別人的嘲笑或排斥,也要學會調節自己。

    2.找到生活的意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的確會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單獨生活卻並不感到或很少感到孤獨,這些人有什麼樣的秘密呢?其實很簡單,秘密就在於他們對自己、對生活感到滿意。只要你還沒有樹立起某種生活意義,你就會感到孤獨。

    因此,我們可以多去圖書館看看雜誌,讀一讀《青年文摘》、《讀者》之類的書,看一看成功人士的人生道路。這樣一來,你就會對人生有所啟發。

    3.擴大交際圈

    很多時候,我們期待著別人主動採取恭維、讚許和安慰的方式來迎合我們,自己則因為害怕而逃避這種主動送上門來的人際交往,此時孤獨感就會油然而生。如果我們因為怕受到傷害或羞辱,或因為曾經收到過傷害而無法踏出這一步,就永遠沒有辦法擺脫孤獨。

    試著每天拿出一點點時間來接觸他人,培養自己與他人交往的習慣。我們可以先從某一個人開始,比如,邀請別人和自己一起做事,一起活動,這就會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試著去信任別人,你就會發現自己如此簡單地交上了一個知心朋友。接著,勇敢去參加集體活動,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和他人一起分享快樂,一起承擔責任和痛苦。當然,在一開始,這對有些人來說是難以輕易做到的,但只要你能鼓起勇氣去參加一個這樣的活動,你就會發現,友誼便隨之而來。

    有希望就不會孤獨。所以,為了不讓心靈上的孤獨成為你的絆腳石,從現在開始,試著用自己的信念與希望去打敗它,就一定會成功。

    戰勝恐懼,在孤獨寂寞中重生

    孤獨感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應,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孤獨感的產生並不侷限於人際交往方面,當一個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或計劃行事時,就會感到孤獨;當一個人耽於夢想,而又不可能實現時,同樣會產生孤獨;當人們和骨肉親人分離或經歷親人死亡的打擊時,依然會感到孤獨;當然,當人們被排斥於集體之外時也會感到孤獨;當人們有難言之隱卻無法訴說,或被他人嘲笑、輕視,不能與人融洽相處,覺得沒有人能理解自己時,孤獨感就油然而生。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但並不是每個人最終都陷入孤獨的恐懼感中,相反有些人就能夠藉助孤獨而獲得重生。

    勾踐兵敗亡國後,該是多麼孤獨與寂寞,這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然而,他平靜地接受了那份空前的孤獨,他忍辱負重到吳國做僕人,甚至親自試嘗夫差的糞便。當經歷無數次寂寞孤獨的煎熬後,他終於勵精圖治、東山再起,一舉打敗了吳國,取得了勝利。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蘇秦從師鬼谷子,學成之後,出遊數載,仍然沒有一點兒成就。回到家裡“,父母不言,嫂不做飯,妻不下織布”,連自己最親的人都看不起他,可想他內心是多麼孤獨和寂寞。然而,他學會了忍受孤獨,他閉門不出,發憤苦讀,終於有一天,遊說各國,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

    不管是受辱的帝王,還是貧寒的學子、失意的文人,他們都知道如何在逆境中化解孤獨,排遣寂寞,並最終成為不同領域的佼佼者。孤獨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恐懼的根源,而是一壺烈酒,讓他們頓生打虎之志。但是,如果不能克服孤獨,那麼孤獨同樣也可以讓你迷失在醉生夢死裡。

    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孤獨也是如此,不在孤獨中爆發,就在孤獨中沉寂。人生是五顏六色的,有白天的光明,也有夜晚的黑暗,更有花紅柳綠、翠鳥黃鶯。只要你用心去看,人生就是五彩斑斕的畫卷,而孤獨只不過是人生畫卷的一種顏料,懂得運用的,就能將這筆色彩渲染得淋漓盡致。

    納爾遜·曼德拉於 1918 年 7月 18 日出生於南非一個大酋長家庭,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律師資格。曼德拉自幼性格剛強,崇拜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長子且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絕不願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961 年 6月曼德拉建立“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任總司令。1962 年 8月,曼德拉被捕入獄,當時他年僅 43 歲,前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判處他 5年監禁。1964 年 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顛覆罪而改判無期,從此開始了漫漫“自由路”,在獄中長達 27 個春秋。曼德拉被囚禁在好望角外菸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身高 185 米的他,生活的牢獄僅有 4平方米,沒有床也沒有桌椅,只有一席草墊。每天早 7點到下午 4點,曼德拉與其他囚犯一起挖土修路、開採石灰岩、撈取海帶,伴隨著這一切的是鞭打、凌辱。就在這樣的孤獨中,曼德拉每天還要三點半就起床,先鍛鍊兩個小時,繼而開始學習。即使在獄中,曼德拉也仍然是全球的焦點,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遍及全世界。從 1981 年開始,全世界各地的人民開始聯名上書,要求釋放曼德拉。一時間,曼德拉被稱為了“全球總統”。隨著反種族主義鬥爭的蓬勃發展,要求釋放這位黑人領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南非政府懾於群眾的壓力,幾次表示要釋放曼德拉,但當局總是提出種種苛刻條件,都遭到了曼德拉的拒絕。曼德拉對此做出響應:“只要南非人民還沒有自由,我也絕不接受任何自由”。1990 年曼德拉獲釋,當時他已是 72 歲高齡的老人了。出獄才半個月的曼德拉來到黑人暴力衝突最嚴重的德班。他呼籲“把武器扔到海里去,而不是把白人扔到海里去”。加強團結,實現和平。他動情地說:“當我們一起站在一個新南非的入口處時,兄弟之間復仇殘殺,使每一個家庭都失去了親愛的人。在我被囚禁的最後幾年裡,我最大的心病、最深的痛苦是聽到人民中間發生的這種可怕的事情。在你們遭受痛苦的時候,我的職責是提醒你們不要忘記今天所負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停止這場衝突,我們將有毀掉我們鬥爭成果的巨大危險。我們將使全國的和平程序面臨危險。”27 年寂寞的鐵窗歲月,成就了一代偉人。曼德拉用自己的經歷,向世人證實了一個真理:孤獨是鋪就成功之路的基石。

    有孤獨感並不可怕,但是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孤獨症,這就需要心理醫生的治療了。心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我們讚美那些忍受寂寞最終成就一番偉業的人們,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學習他們那種不與喧囂為伍,獨安一隅,努力拼搏的精神。孤獨是我們人生中的夢魘,只有你敢於面對了,你才能清醒地面對未來,才能在寂寞中獲得新生。

  • 5 # 青年不文明號

    其實任何一點眼神和火光,都可以是孤獨者的信仰。

    幾年前我遇到過一位至今印象深刻的“聊友”。

    那是一次異國他鄉的拼桌吃飯。桌對面坐了一位約莫30多歲,包著頭巾、打著鼻環的瘦削中年女人。為免尷尬我衝她笑了笑。

    她突然地告訴我她來自智利,開始滔滔不絕地和我說話。

    我問她鼻樑為什麼是青腫的?

    她一邊不甚在意地揉著鼻子,一邊帶著濃重的西語腔向我痛陳,關於家暴她的前任男友們。

    然後向我介紹她剛去世的母親、對她毫不關心的父親、她與七個兄妹間亂七八糟的關係,以及她之前當了十年護士的醫院和她家鄉有小河流淌過的春天。

    這個來自地球遙遠另一側,活得不盡如意的中年女人,居然毫不防備地對我抖落了她幾乎所有的過往情史和家族譜系。外面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我們聊了兩個小時。

    最後飯店打烊我們起身,她湊上來擁了我一下,消失在茫茫雨夜裡,隔天一早就返回智利。

    等她離開我才想起來,我們甚至完全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也沒有留下任何聯絡方式。

    但我已然知道了關於這個原本陌生的女人:左臉頰和右鼻樑的傷痕分別來自哪任男友;而鎖骨附近的新近紋身“María”,是為了紀念最疼愛她卻已經離開的母親。

    或多或少,我應該幫她點亮過那個對桌長談的夜晚。

    那大概是孤獨與孤獨之間才能觸類旁通的神奇。

  • 6 # 馬大夫

    先確認孤獨是一種症狀還是診斷為疾病。孤獨,每個人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人屬於社會的複雜的產物,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有人可以自我調整去除孤獨這種負面影響。有人可能負擔許久而轉為精神類疾病,如抑鬱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一旦發展至此,需要專業心理治療的介入了。具體如何治療不是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方面,可以以後詳細討論之。

  • 7 # 時見鯨

    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讓自己忙起來吧!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所以有他人即地獄的說法。不同的是,當你在為生活而奔忙時,就會忽略它。而空隙的時間太多,特別是夜深人靜,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孤獨感就會像潮水一樣湧來。

    為自己尋找一些愛好,或者畫畫,畫得不太好也沒關係。或者跑步,跑起來帶喘氣的那種也不怕。養養花,釣釣魚,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下棋,跳舞,追劇,旅遊……無論是什麼,週末休息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動起來!一切就都不是事。

    其實做義工也會讓你變得不一樣。會讓你的人生變得豐富起來,有機會接觸到工作以外的人和事,而可以讓自己參與進來 。不帶利益的那種,挺好的!

    學會習慣孤獨。不要逃避,迎頭趕上它!或許你還可以跟它say hi!

  • 8 # 彈指寂滅

    孤獨我覺得也分,真的找不到與自己一樣的人。

    還有一種就是沒事一天無病呻吟的人。

    如果真的努力去找了找不到再來說孤獨,不然事實上你是誤解了什麼叫孤獨,應該叫寂寞更準確。

    真真的孤獨,你是連稱的上是訴說物件的都沒有。

    走出去,世界有你不知道東西。

  • 9 # 轉身未來期待永久

    確實,孤獨是一種精神流感,而且感覺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孤獨感的人越來越多,有漫延之勢,不管是對個人或社會都是一種不良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孤獨本身是一種正常現象,從心理學來講,孤獨可以是一種境界,可以是一種態度,可以是一種修行,可以是一種信仰,可以是一種渴望,可以是一種享受等等,各人所理解和經歷的孤獨不一樣,所以孤獨不害怕。就怕孤獨變成孤獨,寂寞,獨斷專行,孤苦伶仃,孤掌難鳴就真麻煩了。

    現代化的交流方式改變和社會利益化的發展,看似輕輕鬆鬆的一天工作,卻導致了一部分人的心累,工作忙忙碌碌提供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期待遙遙無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變成了商業交易,產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孤獨和不安。往年每逢節日人人喜氣洋洋,現在一部分和顏悅色,一部分人愁眉苦臉。

    上面說到孤獨本身沒有錯,輕微的孤獨可以有效的提高人的思考能力,辯別能力等等。孤獨也是一種很好的精神糧食,它可以調節人的身體疲勞精神疲勞,學會和自己相處,才有更好的能力去和別人相處。

    下面說說孤獨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工作有哪些方法去調整我們正確的心態,從此不在那麼孤獨。孤獨說到底就是心態和能力的問題,沒有找到良方給於化解。首先第一種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自卑”有身體自卑,精神自卑,財富自卑等等。用一種消極的意識去看待問題,久而久之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孤獨的人。這一點我們應該透過努力補償心理孤獨,給自己有計劃有目標的前進,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知識一天比一天多,天天看到自己進步一點點。多和自己的過去比較,不要和不切實際的人和事去比較,那樣的話自己更累更孤獨,也就是不要自尋煩惱。第二、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成功我們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讓自己的努力曇花一現,保持平常心,面對失敗我們不要灰心喪氣,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積累經驗更好的發展,所以不是壞事情,更不能在自卑中去懶性品嚐孤獨的滋味。三、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要選擇逃避,當你發生麻煩時一定要勇往直前,如果你自己都現在逃避別人根本不會幫助你,只要你敢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別人看到你的勇氣和智慧才有可能去幫助你。

    孤獨人人要經常喜歡微笑,多參加活動,多參加被動的主動的講話,多參加集體運動等。

  • 10 # 風輕天微涼

    謝邀,對於孤獨這個感覺我真是深有感觸,小時候寄宿在姨媽家時,膽子小,也沒有夥伴,我能把自己關在房間睡一天覺,能把壓在床頭的壓歲錢數了一遍又一遍!那種滋味真不好受!長大了自己還是害怕孤獨,孤獨的時候要學會給自己找事做,一個人在家就放著歌打擾衛生,最好的治癒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知己又或是另一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碩,聯想,戴爾,惠普,神州,宏碁,小米,華為的筆記本哪個更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