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川頁雨林
-
2 # 我的熊貓寶寶
林蛙與青蛙等其它蛙類不同,夏季必須棲息在森林中,營完全的陸棲生活/在陸棲生活間,從不進入河流或水池。
林蛙棲息的森林型別,主要為闊葉林。在東北主要棲息在以樺、柞、楊、榆、椴、槭等樹木為主的雜木林中;在長白山一帶,針闊混交林也是中國林蛙銑棲息的主要林型.中國林蛙不喜歡棲息在針葉林中,尤其是落葉松樹.這種林下缺少灌木及草本植物層,地面比較乾燥,加上松林特殊分泌物,林蛙很難在其中生活.
林蛙不僅對森林的型別有選擇性,對森林的坡向也有一定的選擇性.春季剛進入森林時,林蛙多喜歡棲息在陽坡,而且經常在林緣,荒地裡活動;到了盛夏季節,林蛙多轉移到陰坡,生活在陰坡的森林中,這種生活場所的變更,主要是由於氣候的變化,在盛夏,氣候有是高達30℃,在這種情況下,轉移至陽坡林下,溫度較低,比較涼爽,適宜林蛙的生活.因此,在盛夏季節,陽坡林蛙數量明顯減少.林蛙只要喜歡棲息在山坡上,不喜歡在溝谷水邊或較高的山頂生活.但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或平坦之處,山頂或溝谷都有分佈.
林蛙在森林中的活動,是有一定的範圍和規律的.它的活動範圍是以其冬眠和繁殖的水域為中心,在其四周相對固定的範圍內活動,即林蛙夏季的活動場所主要在其冬眠和產卵場四周附近的森林.活動範圍的大小因條件而異,有的可離開冬眠場1000米,有的可遠離冬眠場2000米,但一般不超過3000米.這主要是由於動物體能地保持其對生存條件的依賴關係,保持與冬眠場之間的適當距離,當秋季氣溫下降時,便可以準時回到冬眠場所越冬.這也是動物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遠離冬眠場所,冬季找不到適合的越冬場,將回導致死亡.因此,在自然條件下,林蛙夏季基本上生活在它所冬眠場附近的山林裡.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如果在林蛙越冬場附近的山林周圍還有另外的河流,兩條河流相距較近,而且兩河之間的林帶較窄,在這種情況下,林蛙就有可能在秋季下山越冬時進入另外的河流,而不回到其原來的越冬場.林蛙的活動範圍一般不超過3000米,在這個範圍內如果有高山,就會成林蛙的天然屏障,絕大多數林蛙不會越過山嶺,少數可能越過.如果山嶺距冬眠場很近,而且山嶺不太高,如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在上另的另一坡還有河流,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相當數量的林蛙越過山嶺,進入另一條河流.但是,即使在
這種情況下,大多
數林蛙還是回到原來的越冬場或產卵場附近的水域越冬,尤其是一年生的幼蛙.
林蛙在森林生活期間,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上山期”,第二階段為“森林生活期”,第三階段為“下山期”.
1 上山期:成蛙從生殖休眠之後,即5月初開始,大約到5月中下旬結束,歷時20-30天,這一時間為上山期.二年生幼蛙4月末從冬眠河流出來後,在陸地土壤中經過短暫休眠,與成蛙同時進入森林.一年生幼蛙從6月中旬變態之後,15天左右,即廣泛分佈於山林之中.
林蛙上山的路線,主要沿植物帶山上,有時也透過農田上山.按林蛙的天然本性,喜歡沿潮溫的植物帶上山,如果缺乏植物帶,林蛙只能透過農田進入山林.農田對林蛙透過十分不利,尤其大片農田,對幼蛙更是天然障礙,對遇到幹早缺雨天氣,幼蛙很難透過大面積農田,而因於早而死亡.林蛙進入森林即從山腳下向山上移動.
2 森林生活期:以5月中下旬,到8月末為林蛙的森林生活期.在這一時期,林蛙分散棲息在森林各處,主要生活在陰坡的林下.這一時期,即6`7`8三個月,是林蛙攝食最旺盛的時期,也是林挖一年中主要生長髮育時期。其攝食物件主要是昆蟲及幼蟲,尤以鞘翅目昆蟲居多。
林蛙在森林生活期的活動,與青蛙有所不同。它的攝食時間是在上午10點之前,下午3點之後,夜間不捕食,而是休息。在上午10點與下午3點之間,由於氣溫較高,林蛙基本不活動,而是潛伏在草叢或落葉層下面休息。
3、下山期:從9月份開始,氣溫開始逐漸變冷,當氣溫下降到15℃以下,林蛙就開始從山上向山下移動。首先是從較高的山頂向下移動,逐漸山坡上的林蛙也開始向山腳下移動,大約在9月15日左右,大多數林蛙已經移動到山下溝谷,沿河流兩岸的森林草叢,甚至附近的農田。當氣溫下降到10℃左右,林蛙即陸續入水冬眠。
(二)冬眠期
林蛙的冬眠期,從9月中下旬,到第二年4月初或4月中旬結束,共約6個月左右.
林蛙的冬眠主要受溫度變化影響.開始冬眠時,氣溫需在10℃以下,水溫平在10℃左右,高於這個溫度,則林蛙不入河冬眠。
林蛙的冬眠可相對地劃分為四個時期,即入河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動期。
1.入河期:從9月下旬開始,到10月初結束,為期半個月。林蛙在這個時期從陸上進入水裡過冬。這時的氣溫和水溫均需在10℃以下,否則林蛙不入水冬眠。雖然林蛙的入河期可持續半個月,但正常情況下,大批入河時間主要集中在一、二天晚上完成約佔林蛙總數的50%以上。但並非所有的年份林蛙都集中入河冬眠,有的年份,不出現適宜的氣象條件,如不降雨、降雨過
早或過晚等,則林蛙集中入
河的現象不明顯或不出現,而是分散地陸續入河。
在整個入河期,林蛙在水中的生活是不穩定的。水溫高出10℃,林蛙則重新登陸上岸,在岸上活動,甚至於重新開始吃食,或者潛伏在水邊的石塊下面。待溫度下降,林蛙再進入水中生活.實際上,林蛙在這一時期是營水陸涼蓆兩棲的生活方式.
2、散居冬眠期:從10月初開始到11月初結束,約一個月時間。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林蛙分散冬眠廣泛分佈於水體各處,無論急流或緩流,深水或淺水,水邊或河心,都有林蛙棲息。但主要還是分散在小河或溪流的較淺水域,大河或深水灣裡林蛙數量較少。
冬眠的林蛙潛伏在各種隱蔽物裡,如石塊下、粒間、樹根裡或水草間等。林蛙在散居冬眠期是不穩定的,經常從隱蔽物中出來,變更棲息場所。
3、群居冬眠期:從11月之後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工約5個月左右的時間。這一時期,林蛙有明顯的叢集現象。叢集是林蛙冬眠的特點,是一種特殊的冬眠現象,即集體冬眠。幾十只甚至成百上千只林蛙集中到一個冬眠廠所(如樹洞裡、大石塊下面的空隙等),相互擁擠,堆積在一塊兒,形成一個林蛙堆或林蛙團。群居冬眠可以看作是動作一種適應現象,許多林蛙集中在一起,有利於降低新陳代謝,減少體內物質和能量消耗,這對保證林蛙安全越冬,保證生殖細胞發育成熟,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群居冬眠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林蛙全部叢集.實際上叢集林蛙 是冬眠林蛙中的一部分,其有其餘大部分林蛙仍處與分散冬眠狀態.
群居冬眠期,林蛙的棲息環境與散居冬眠似不同.這時的林蛙主要集中在深水區域或不結冰的緩水區域越冬.在通常情況下,林蛙對冬眠的棲息場所有選擇性,能夠比較準確地找到安全的越冬地點彌補至於因河水趕 而死亡.但在異常的情況下,如特殊幹早缺水的年份,也可能出現因河水凍幹,造成林蛙大量被凍死的現象.
林蛙在群居冬眠期與冬眠其它時期不同,這時的林蛙處於深沉的冬眠階段,不經人為觸動,不出來遊動.擔當人們翻開石塊或觸動蛙體時,林蛙仍能較快地甦醒過來,並作緩慢遊動.
群居冬眠的林蛙群體中,個體位置經常變動,常常是外面的蛙 到裡面,裡面的蛙鑽到外面,整個群體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
4、冬眠活動期:從3月末到4月上旬,約10天左右時間。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從生態方面看,林蛙處於活動期。冬眠群體分散,分散冬眠的林蛙也從冬眠場所出來,在河裡短距離遊動。雖然活動,但不上岸,仍然在水中生活。從生理活動方面看,此時雌蛙處於 卵期,卵細胞從卵巢跌落體腔
,經輸卵管進入子宮:雄性精巢發育,大
量精子發育成熟,為繁殖期做好生理準備。林蛙生殖腺的變化,可能是促使其在水裡活動的主要因素。
除了水下冬眠,林蛙還可能有地下冬眠的現象,但到現在為止,人們還沒有直接觀察到地下冬眠的林蛙,但是根據春季產卵的現象,可以判斷林蛙地下冬眠現象的存在。例如,有的地方,發現林蛙產卵在距離河流很遠的高山坡上的融雪水窪中。本來河流附近有很多產卵場,林蛙為什麼要跑到高山坡上的水窪裡產卵?似乎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這些產卵的林蛙是在附近的地下越冬的,出來之後就近到水窪裡產卵。有些年份,秋季河流裡林蛙數量很少,而到春季產卵期,產卵場林蛙的數量仍然很多,這種現象證明林蛙可能存在地下冬眠方式。
地下冬眠方式,可以認為是林蛙的一種特殊的異常的冬眠方式。其原因可能是有於氣候因素的變化引起的。例如,秋季幹早少雨,林蛙難以集中下山入河,或者秋季氣溫突然下降,降大雪冰冷提前出現,林蛙來不及下山,被 轉入地下冬眠。如果寒潮退去之後,氣溫回升,可能有一部分或大部分或全部林蛙從地下出來,下山入河越冬。如果寒流持續時間較長,林蛙就可能繼續深入土層並在其中冬眠,但是究竟林蛙如何上土下越冬,現仍然還不清楚。
(三)繁殖期
每年的4月初到5月初,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是林蛙出河、配對和產卵的時期,即繁殖期。
春季、隨著溫度的升高,林蛙逐漸解除冬眠而甦醒過來,從石塊、樹根等隱蔽物下面出來,陸續登陸進入產卵場。
一般雌蛙多數順水一段距離,然後上岸奔向產卵場。在水流較急的情況下,漂流的距離也要遠些。雄蛙多數在水中漂流很短距離就上岸進入產卵場。
1、出河:林蛙不能在其越冬的河流產卵。在生殖期必須從其越冬的河流裡出來,轉入靜水水皰產卵,這個過程稱為出河階段。
林蛙出河產卵的時間,一般在4月上旬到4月中旬。在遼寧省,林蛙開始出河的時間是4月上旬,即清明節前後 :在吉林省。林蛙開始出河的時間是4月中旬:在黑龍江省還要推遲幾天,到4月中下旬開始出河出河的結束時間一般在4月末或5月初,林蛙解除冬眠出河,主要受氣候條件的變化制約。出河的適宜溫度是:氣候5℃以上,水溫3℃以上。
林蛙的出河高峰,一定出現在氣溫較高,氣壓甲低,溼度大,無風或微風的降雨天氣。一般從16點開始,到2點左右結束。出河高峰是在20-22點之間,24點之後出河數量寄居減少,2點左右基本結束。
林蛙的出河方式是,雄性先出河,雌性後出河,雄性直接從
河流出來上岸,經陸地轉入產卵場;雄蛙多數順水漂
流一段距離之後上岸,再轉入產卵場,也有不經水中漂流直接登陸的。
2、配對
蛙類沒有外生殖器,沒有性器官的交接作用,屬體外受精,其產卵前配對行為,只是起著異性的刺激作用,引起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從而完成生殖作用。配對是產卵前的準備活動。
林蛙出河之後,雄性首先進入產卵場,開始鳴叫,以吸引雌性前去配對。起鳴聲似嬰兒啼哭,鳴叫的高峰時間是在20-24點。但在產卵場內雄性追逐雌性時則發出另一種鳴聲,聲音短促而宏亮,一邊追逐一邊鳴叫,雄與雌配對之後大多停止鳴叫。
林蛙的配對方式是腋抱型配對法,雄性的兩前肢緊緊抱住雌性的前肢腋部,手指在雌性胸部腹面相搭接;頭部向下緊貼於雌體頭後背面。擁抱腋部是林蛙固定的擁抱方式。
林蛙配對時,正常狀態下是一雄一雌,但有時也出現一雌多雄的現象,即二個或三個雄蛙同時擁抱一個雌蛙。個別情況還出現兩雄相擁的現象。
配對的時間長短不一,一般為5-8小時但,也有長達一天或幾天的情況。配對時多在淺水出 ,伏在岸邊,或伏在水中的草杆及樹枝上面,頭部露出水面。也有的進入深水區沉入水底,但經常浮上水面呼吸。
3.產卵
林蛙的天然產卵場大體可分為兩類,即永久性泡沼和臨時性水窪。所謂永久性泡沼,是指林區的河流、小溪兩岸附近小型水泡子,或沼澤性水甸子。這類水域的水源充足,多數由地下水滲出,或有湧泉,能常年存水,尤其是春、夏兩季水量充足。臨時性水窪是指春季融雪積水或降雨積水的水窪,如稻田積水、田邊水坑、路邊水溝、車轍積水等。這些地方的水都是臨時積水,除降雨外沒有補充水源,大部分水窪會在短時間內斷水乾涸。
林蛙對產卵場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主要選擇水層淺、水面小的靜水區產卵。林蛙產卵場的水深一般都在一米以下,通常在20-30釐米。水面一般為幾十平方米,小者不足1平方米。產卵場的水面必須是平靜的,即使輕微流動,林蛙也很少在其中產卵。林蛙也極少到大水面或水庫或水深超過一米的水域中產卵。
-
3 # 海邊大表哥
林蛙的生活習性
1、林蛙與其他的蛙類生活習性有所不同,它可以在陸地生活,也可以在水生活。在水的生活期是潛藏在比較深的水體中進入冬眠狀態,這樣可以躲避寒冷的空氣。
2、在這期間,林蛙不會進食,活動也停止,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會降到最低水平。
3、水生活期結束後,林蛙會離開到沼澤地完成生殖活動,最後會開始陸地生活。
養殖技術1、養殖場的建設
可以選擇水源充足、森林茂密,面積大概在100-200公頃以上建立場地,每10公頃修1到2個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道和排水孔。越冬池的面積不得低於100m²,水深在1.5m以上,水質應清新。
2、養殖的管理
每年的春季節大概在4月份投放蛙卵。在池裡孵化的密度不要太大,每平米不要超過2000只。要間隔性換水,科學餵養,池裡要消毒,幼蛙必須要生活在潮溼的陸地上,溼度不足的話要及時補溼,溼度應保持在70%以上。因此可以在場地建設噴灑裝置。
餵養的飼料有蚯蚓、螞蚱、黃粉蟲等。
-
4 # 雙韻白山印象
東北林蛙,純野生動物,也被稱為哈什螞(哈蟆),在我們這裡(吉林省通化縣)有很多養殖林蛙的農戶,長白山林蛙,是所有林蛙中最具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在全國範圍內也比較有名氣。投入成本不高,管理簡單,而且收益還比較可觀。原本自己也打算搞林蛙養殖的,後來因為經歷有限就沒做。
林蛙的生活習性
林蛙的生活週期可分為水生生活期和陸生生活期兩個不同的階段。林蛙以陸棲為主,常在沒有強烈光照、溼潤、涼爽的環境中生活。我們這裡都在山上養殖,滿足林蛙的生存條件。林蛙以多種昆蟲為食,所以可以節省飼養成本。4月中旬至5月初是林蛙繁殖的季節。在繁殖期間,它們會在田野的溝渠、河邊、池塘裡用8~20天左右孵出小蝌蚪,1個月後就可以完全變成青蛙,體長約19毫米左右 。9月下旬至 10月初從山坡林區遷到河溝附近,陸續進入水底叢集冬眠。少數在泥間或樹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後復甦。一年一年,週而復始。
林蛙養殖方法
養殖基地建設:選擇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的養殖場地。每10公頃修1一2個越冬池。越冬池的面積不能低於100平方米,水深1. 5米以上。具體大小面積因地而宜。還要在養殖場四周進行有效防護,防止林蛙逃跑。
養殖管理: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夠的蛙卵或留夠蛙種。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過大,每平方米不超過2000尾左右。待蛙卵孵化期間,要注意水質清新,適時換水,餵食科學,及時預防蛙病,及時引入森林中去。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時,池水溫度保持在4℃以下,水深不得低於1. 5米,防止水面凍幹,池水要適時換水,緩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內投放些秸稈、樹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在養殖過程中要關注天氣變化,避免大雨天氣,林蛙逃跑,造成經濟損失。
-
5 # 農村春哥
生活習性
林蛙與其他蛙類生活習性有所不同,它的年生活週期可分為水生生活期和陸生生活期兩個不同的階段。水生生活期是潛藏在較深的水體中進入冬眠狀態,以躲避寒冷冬季,度過休眠期。在此期間,林蛙不進食,活動停止,體內新陳代謝活動降到最低水平。水中生活期結束後,林蛙離開越冬水體,到沼澤地帶完成生殖活動後,在產卵場周圍土壤中或枯枝落葉下經過短暫的生殖休眠即進入森林,開始陸棲生活。這是一年中活動最旺盛的時候。林蛙攝食大量的食物,以滿足其對生長髮育的需要。同時為冬眠和來年春季的繁殖做好物質貯備。林蛙的水中生活期由於地域不同也有所不同。在東北從9月下旬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中旬結束,歷時150~180天,其中140~170天都處在冬眠狀態;而在四川省10月下旬才進入深水層,2月下旬就從深水層出來,在水中生活期只有100~120天。林蛙水中生活期大體分為四個時期,即入河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動期。在北方每年秋分後,天氣漸寒,陸地上的昆蟲日益減少,當氣溫與水溫低於10℃時,林蛙由於受溫度和食物的影響,開始由陸地轉入水中越冬,這一時期大約從9月下旬開始,到10月初結束,為期半月左右。在這一時期裡,氣溫和水溫是決定林蛙入河與否的主要因素,如果氣溫持續低於10℃,則林蛙在1~2天內集中入水。如果氣溫不穩定,林蛙入水不集中。從10月初開始,林蛙進入散居冬眠期,約經1個月的時間,到11月初結束。在這一時間內,林蛙分散地棲息於河流各處的隱蔽物裡,但此時的棲息地不是固定的,林蛙經常從隱蔽物中游出,尋找另外的隱蔽物。從11月初到第二年3月中旬,總共5個月的時間是林蛙的冬眠期。在此期間,林蛙幾十只甚至上百隻地集中在一起冬眠,冬眠時互相擁擠在一起,不食少動,使體內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水平。林蛙群居越冬可能對生殖過程有特殊意義,因為幼年林蛙沒有群居現象。從3月末至4月上旬,叢集的林蛙解散,漸漸變為活動狀態,分散越冬的林蛙也從越冬場所出來,在河中短距遊動。這期間(冬眠活動期)雖然林蛙活動,但並沒有上岸,仍然在水體中生活。此期間成蛙的生殖機能已處於活動狀態,雌蛙處於跌卵期,卵細胞從卵巢上跌落到體腔,經輸卵管進入子宮。雄蛙精巢有成熟的精子,很快都進入了繁殖狀態。林蛙在森林中的生活期約從5月初開始,到9月下旬結束,共計5~6個月。在此期間,林蛙完全從事陸地生活,從不進入河流或其他水域。成年林蛙在4月中旬完成生殖後,在陸地上營短暫的休眠,此行為稱生殖休眠;二年生幼蛙從4月末由冬眠場所出來離開水域也在陸地做短期休眠後,與成蛙一同進入森林,開始森林中生活。一年生幼蛙6月中旬完成變態後,即開始由水中遷移到陸地,經半月左右,即廣泛散佈在森林中。在山區的林蛙遷到山腳下後,逐漸向山上運動,從5月中下旬到8月末為林中生活期。最初主要活動在比較溫暖的山地陽坡,7~8月又轉移到陰坡的闊葉和針葉混交林下生活。此時是林蛙攝食的旺盛期,生長髮育和營養物質貯備都在這一時期內完成。從9月開始,當氣氣溫降到15℃以下時,林蛙開始向山下移動,最後遷至山腳下,大約9月中旬,多數林蛙已遷至越冬場周圍,當氣溫繼續下降到10℃以下時,林蛙陸續入水,開始水中生活。
養殖技術
一、林蛙養殖場的建設
選擇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積在100-200公頃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養殖場。在養殖場內,每10公頃修1一2個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積不得低於100米2,水深1. 5米以上。水質清新。孵化池要選擇向陽面,面積大小因地而宜,最好選擇離森林較近的位置,以利幼蛙變態後及時上山。
用塑膠薄膜、磚、鍍鋅板、石棉瓦修建養蛙圈,防止林蛙逃跑。圍欄養殖林蛙,陸地面積與水池面積比例,幼蛙期為10:1,成蛙期為(15-20):1。
二、養殖管理
首先,每年的春季(4月份)投放足夠的蛙卵或留夠蛙種。孵化池中的蛙卵密度不要過大,每平方米不超過2000尾。待蛙卵孵化期間,要注意水質清新,適時換水,餵食科學,及時預防蛙病,做到孵化池消毒,鰍鮮變態後,及時引入森林。幼蛙成蛙雖然不在水中生活,但必須生活的潮溼的陸地上。當溼度不足時,就要及時補溼,使溼度始終保持在70%以上,保證林蛙能夠進行正常的面板呼吸。為此,可在蛙田內設噴灌設施,天旱乾燥時刻進行噴灌或入工降雨,也可以用噴壺噴水。
冬季林蛙回池越冬時,池水溫度保持4℃以下,水深不得低於1. 5米,防止水面凍幹,池水要適時換水,緩慢流水更好。越冬池內投放些秸稈、樹枝等遮掩物,以利林蛙冬眠。
另一種是窖內冬眠。越冬土窖可建在室外,亦可建在室內。土窖寬2米、深2米,長度根據林蛙數量而定。窖底放些石頭、瓦頭、樹枝、秸稈,作為林蛙冬眠時的隱蔽物。窖口要安裝防鼠裝置,防止老鼠加害越冬的林蛙。土窖內放入1尺厚的河沙,噴溼。林蛙越冬期間一定要注意補溼,使蛙體面板溼潤,呼吸正常,防止體內二氧化碳中毒。
-
6 # 悠閒小咖
林蛙是典型的水陸兩棲動物。在其生長髮育過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變態後的幼蛙及成蛙生活在森林中,進行陸棲生活;而成蛙在冬季休眠時又是在水中度過。
中國林蛙在長白山區分佈甚廣,數量很多,其垂直分佈範圍很廣,從山麓一直到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但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帶數量較多,說明林蛙的生活環境相對較耐寒。林蛙每年的活動極有規律,整個生活週期通常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繁殖期、陸地生活期和冬眠期。
(一)繁殖期
每年的4-5月,河水開始解凍時,山上的冰雪開始融化,沿著山溝下流時,林蛙即解除冬眠。林蛙是解除冬眠最早的蛙類,比青蛙、蟾蜍等蛙類上岸時間早20-30天,北方地區相差更大(所以林蛙的蝌蚪生長時也是最耐寒的)。一般在清明前後,降過第一場春雨後,特別是在雨量較大的夜間,大批的林蛙上岸,在小池塘或水泡子中抱對、產卵。
產卵後,雌雄成蛙很快離開產卵的水域,轉到附近的田地、山地、林緣等處,鑽入較潮溼而疏鬆的土層,或鑽進石塊、樹根及枯枝落葉下,進行生殖後的休眠。個別的在水中休眠。待到環境及土壤溫度上升(10℃左右)時,休眠的林蛙陸續開始甦醒,並開始進行營陸地生活。
(二)陸地生活期
林蛙成體在春季生殖之後,經過短暫的生殖休眠,從5月初開始至9月末或10月初,在長達5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進入森林開始營陸棲生活。林蛙與青蛙等蛙類不同,夏季必須棲息在森林之中,營完全的陸棲生活,在整個陸地生活期,從不喜歡在溝谷的小溪岸邊活動,更不喜歡進入河流、水池、水泡、水庫等地的水中,而像青蛙則必須生活在水塘、水池或水田等有水的環境中,並經常進入水中生活。
林蛙棲息在離越冬地不遠的潮溼的環境,如山坡、樹林、農田、草叢等處,以陰涼潮溼的山林背坡居多,而那些鬱閉度大、枯枝落葉層厚、空氣溼潤以及多岩石的闊葉林,更是森林生活的好環境。林蛙喜棲的主要林型是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林內有高大的喬木、中層灌木和低層蒿草的三層植被遮陰。林蛙不喜歡生活在純針葉林內,尤其是落葉松林。
林蛙對森林的坡向也有一定的選擇性。春季氣溫低,林蛙喜歡在溫度較高的南坡活動,且經常在林緣、荒地裡活動;盛夏季節多轉移到陰坡,生活在陰坡的林下,溼度大,溫度較低,無直射Sunny,比較涼爽,適合林蛙生活。林蛙對山林地坡度,雖然沒有明顯的選擇,但也似乎有一定的傾向,主要棲息在山坡,不大喜歡有溝谷的水邊或山地。
林蛙在山林裡活動,有一定的範圍和一定的規律,不是漫無邊際的四處遊蕩。它的活動是以冬眠和繁殖水域為中心,在其四周相對固定範圍內活動,也就是說,林蛙天然冬眠場和產卵場的四周及附近的樹林,即是林蛙夏季活動場,活動範圍主要在500-1000米,一般不超過2000米。林蛙一般不越過山頂,但對低矮山崗也能越過。林蛙之所以不能離開冬眠場及產卵場水域太遠,主要原因在於動物本能地保持其對生存條件的依存關係,它與其越冬場水源保持適當距離,當秋季氣溫變冷能準確的回到冬眠場過冬。
林蛙在陸地生活期,大體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山期。林蛙生殖休眠之後,即5月初開始,大約到5月中下旬結束,歷時15-20天。二年生蛙同時進入森林,一年生蛙從6月中旬變態之後,半月左右,即廣泛分佈於山林之中。林蛙上山主要沿植物帶上山,但有時因無植物帶只能透過農田進入山林。但農田對林蛙透過不利,特別是大片農田,尤其對幼蛙來說更是天然障礙。當遇到乾旱缺雨天氣,幼蛙根本無法透過大面積農田,會因乾旱而死亡。林蛙一般到生活區期需要一週左右。
第二階段森林生活期。從5月中下旬到8月末為森林生活期。森林生活期是林蛙生活史中最活躍的時期,也是一年中主要生長髮育時期。這個時期,常單個分散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各處,主要生活在陰坡林下。它們善於跳躍,並異常機警,4-5米之外即能發現敵情而逃逸。林蛙主要在白天的適宜溫度和溼度條件下才能活動,氣溫過高,一般超過25℃以上時,基本不太活動,夏季藏匿在倒木或枯枝落葉層下面休息。
第三階段下山期。從9月開始,氣溫逐漸變冷,降至15℃以下時,林蛙開始從山上向山下移動。因受低溫刺激和缺食影響,迫使林蛙向山下移動,大約在9月15日,大多數林蛙已經移到山下溝谷及河流兩岸的森林草叢。甚至附近農田。當氣溫降至10℃左右,林蛙即陸續入水冬眠,這種冬眠前向山下遷移活動多在晚間進行,但在雨天,白天亦大批往冬眠地移動。
(三)冬眠期
從9月下旬至翌年4月初或4月中旬,長達6個月之久,這是林蛙整個生活史中最長的時期。冬眠是林蛙對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沒有調解體溫和保溫機能的林蛙惟有此方式,才能度過嚴冬。冬眠時期,林蛙不食不動,其新陳代謝降到最低限度,乃至麻痺狀態,靠肝臟及脂肪體中貯存的養分來維持生命。林蛙的冬眠主要受氣溫變化的影響,開始冬眠時氣溫必須在15℃,甚至10℃以下,平均水溫為10℃左右,當溫度降到7-8℃,便進入冬眠狀。冬眠場多選擇在水流平穩,水流深的轉彎處水池中。
水下冬眠是其主要方式,可分為入河
回覆列表
林蛙是典型的水陸兩棲動物。在其生長髮育過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變態後的幼蛙及成蛙生活在森林中,進行陸棲生活;而成蛙在冬季休眠時又是在水中度過。
中國林蛙在長白山區分佈甚廣,數量很多,其垂直分佈範圍很廣,從山麓一直到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帶,但以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帶數量較多,說明林蛙的生活環境相對較耐寒。 林蛙每年的活動極有規律,整個生活週期通常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繁殖期、陸地生活期和冬眠期。
每年的4-5月,河水開始解凍時,山上的冰雪開始融化,沿著山溝下流時,林蛙即解除冬眠。林蛙是解除冬眠最早的蛙類,比青蛙、蟾蜍等蛙類上岸時間早20-30天,北方地區相差更大(所以林蛙的蝌蚪生長時也是最耐寒的)。
(二)陸地生活期
林蛙成體在春季生殖之後,經過短暫的生殖休眠,從5月初開始至9月末或10月初,在長達5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進入森林開始營陸棲生活。
(三)冬眠期
從9月下旬至翌年4月初或4月中旬,長達6個月之久,這是林蛙整個生活史中最長的時期。
一、養殖中國林蛙場地選擇的基本條件
養殖場地必須具備中國林蛙生物學特性的基本要求,即必須有清潔的溪水、茂密的森林、充足的食物和隔斷的大山。
二、中國林蛙養殖場的修建
1。產卵孵化池 供雌蛙產卵及孵化蝌蚪之用,面積10平方米~20平方米為宜。池長5m或10m,寬2m,水深0。3m,有滲漏水的地方可以鋪設塑膠薄膜,並在池周圍修築寬0。
6m、高0。5m的土埂。進水口與排水口都建在池的一側,這樣可使池內形成大面積靜水區,可以提高水溫。 進水口與排水口都用塑膠網封住,防止蝌蚪外逃。孵化出蝌蚪後可以改作為飼養池。
2。冬眠池供養殖成蛙、幼蛙冬眠之用,冬季池水水深保持在2m以上,池底要有一些樹根、石塊、瓦片等作為隱蔽物。
三、蝌蚪的孵化與飼養
1。卵塊的收集 從清明到穀雨是收集中國林蛙卵塊的最好時機。
在撈取卵塊時,不要碰破灰白色的保護膜,並將發育相同的卵塊收集在一起,分別存放。中國林蛙卵塊的卵粒全是黑色的,卵盤似網狀圓形下沉,每個卵塊約有卵粒800粒~1500粒。值得注意的是:青蛙的卵粒為半白半黑,產卵時間比中國林蛙晚1個月~2個月;蟾蜍的卵塊為長條串狀。
2。 卵的孵化 將收集到的、同步發育的卵塊按5團/平方米~6團/平方米投放到孵化池中。水溫是孵化的主要條件,水溫低則孵化時間長,且蝌蚪發育不良,成活率低,所以應儘量提高水溫和保持水溫恆定,最適宜的水溫是18℃~25℃。
當水溫恆定在18℃時,4天可孵化出蝌蚪;當水溫恆定在25℃時,2。 5天(56小時)可孵化出蝌蚪。為了提高水溫,可用塑膠薄膜覆蓋在孵化池上方。剛孵化出的蝌蚪靜臥在孵化池底或吸附在四周池壁上,6天之內以自身的卵黃為營養,不必投餵。
3。投餵 從蝌蚪孵化出的第7天開始人工投餵,10日齡~20日齡蝌蚪的日投餵量為83mg/只~124mg/只,20日齡~25日齡蝌蚪的日投餵量為125mg/只~166mg/只,25日齡~35日齡蝌蚪的日投餵量為167mg/只~200mg/只。
從20日齡開始,蝌蚪喜食動物性飼料,可把鮮魚、肉等切碎堆放在孵化池邊,供蝌蚪食用;同時把蝌蚪喜食的椴樹葉、嫩蒿草、稗草等切碎煮熟,堆放發酵後隨時投放在孵化池供蝌蚪食用。
4。日常管理 一是要維持和提高孵化池內的水溫,可在晚上或陰雨天在孵化池上方覆蓋塑膠薄膜;二是注意增加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注水和排水要緩慢,以保持孵化池內有大面積的靜水區;三是要防止水老鼠、水烏蛇、其它蛙類、蜻蜒幼蟲、水蜈蚣等敵害生物捕食蝌蚪。
5。病害防治 20日齡時,蝌蚪養殖密度不能超過1000只/平方米,要即時將過密的蝌蚪轉移到其它飼養池內飼養。蝌蚪養殖密度過大則容易發生車輪蟲病,此病表現為蝌蚪尾部發白,嚴重者全身發白,生長緩慢,最後死亡;防治方法是用硫酸銅0.7g/立方米稀釋後全池潑灑,並注意保持池水的清新。 蝌蚪期還容易患舌杯蟲病,治療方法同車輪蟲病。
四、幼蛙的飼養管理
蝌蚪經過50天~60天的飼養,前肢開始生長而進入變態期,此時應停止投餵人工飼料。
蝌蚪變成幼蛙後,也是中國林蛙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因此要加強管理。蝌蚪完全變態後,3天之內幼蛙必須上岸,且要開始攝食,否則會大批死亡。 為幫助幼蛙上岸,可用木板、棍棒等物將其一端放入飼養池中,另一端搭在池埂上,作為幼蛙上岸的跳板,並在池埂上每隔2m左右放一堆豆腐渣或糞便或半發酵的雜草,以招引小昆蟲和繁生小昆蟲,供上岸後的幼蛙捕食。
五、越冬管理
每年10月上旬(霜降前後),中國林蛙進入冬眠期。 為使其安全越冬,要清理河床、溪流或冬眠池,並在河流裡或冬目眺中投放大石塊,在水流漩渦處或河床拐彎處的岸邊挖一些內大口小的人造洞穴,洞口要在水中。
幼蛙生長4年即可收穫,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初是捕捉林蛙的最好季節,這時蛙油肥厚,質量好,產油量高,價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