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海豹媽愛讀書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拿到手的時候,看作者簡介突然很悲傷,遲遲不敢翻開這本“告別書”,而當我讀了一個小故事後,就再也停不下來了,用了大概一下午的時間,我將這本書讀完了,並且驚喜的發現,雖然這本書的作者已經離世,雖然她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乳腺癌晚期,但她的文字與生活態度卻沒有一丁點的悲傷與沮喪,她甚至做了很多平日裡不敢做的事情,作者用對生活的熱情,與對女兒、丈夫的愛匯聚了這本書,書名看似寫給女兒,通讀後卻發現,這本書適合於每一個對生命存有敬畏心,對生活熱愛無比的讀者。

    作者希瑟·麥克馬拉米,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心理學及社會學學位。希瑟與丈夫傑夫於2006年完婚,女兒布里安娜2011年出生,她的生活看起來完美無比,卻意外查出是乳腺癌晚期,原本我們以為,患上這種大病的人勢必會對生活抱怨無比,並且失去所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然而希瑟卻完全不同,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起初希瑟只是想要透過社交網站紀錄自己的生活以及對女兒想要說的一些話,卻不曾想她的堅強與勇敢打動了網友,獲得了很高的關注,於是希瑟決定把這些內容整理為書稿,留給自己的女兒布里安娜,希望自己以另外一種方式陪伴她長大,2016年希瑟在遞交書稿的當天,離開了人世,而這本書,就是她留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在不經歷任何大事的時候,我們總以為時間可以肆意浪費,而生命也是用之不竭的,但當真的出了問題,生活不得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時候,很多人才會真正意識到生命的可貴,才會真的改變自己生活的習慣。

    布里安娜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沒有抱怨,沒有哭鬧,甚至她的朋友們也在她的開朗下被帶動的很積極樂觀,他們一起舉辦舞會,一起下午茶,甚至一起見證她剪頭髮。似乎一切都沒改變,而這樣的心態,也讓作者在最後的時間裡,過的很快樂。

    希瑟提到,她曾在得知自己生病後去騎了瘋牛,那種瘋狂震動的旋律讓她感到開心,而當醫生聽說她做了如此瘋狂的事時,她依然不以為然,她認為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反而不容易留下任何遺憾。

    她為了讓女兒能夠逐步接受她因為生病而掉頭髮這件事,乾脆組織了剪髮見證儀式,好朋友們都來了,沒有人哭泣,也沒人傷心,有的只是大家在大笑中見證她從長髮變成光頭,甚至有一個朋友說:“我都要嫉妒你了,光頭竟然也能這麼好看!”這一點太讓我感動了,生活中的病人們,總是被大家區別對待,生怕他們有一絲一毫的不開心,然而他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在有限的日子裡,能夠繼續正常快樂的生活,希瑟和她的朋友們,都做到了這一點。

    而更讓我感動的,是希瑟朋友們對布里安娜的態度,希瑟在書中說,當看到朋友們與女兒相處的狀態時,她突然感到很心安,就算自己不在人生了,朋友們也依然會愛她的女兒,會幫忙一起照顧她,關心她,這比任何事情,都讓她感到心安。

    給未長大的女兒寫卡片,這件事在我們看來,似乎無比幸福,而希瑟做起來,卻是無比糾結。她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落款,是寫希瑟媽媽,還是寫媽媽?她擔心丈夫娶了新的妻子,而女兒則會喊新的人媽媽,那麼她又是誰?當她真的長大成年,她是否願意收到這些卡片呢?

    作者的生活態度以及生活中的事常常會逗笑我,而她對女兒糾結的愛,又讓我時不時的感到鼻子一酸,是啊,她不是一個普通的媽媽,而是一個已經知道自己生命盡頭在哪裡的媽媽。

    大概愛就是最好的勇氣了吧?希瑟最終還是決定為女兒留下些什麼,比如她第一天去上學、比如她第一次月經、比如她要結婚了,很多重要節點,她都留下了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總結卡片,並且錄製了很多影音,留給還未長大,但終究會長大的女兒,她希望媽媽的形象在女兒的心中是具象化的,而非只是一個簡單的單詞。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中還有很多讓讀者讀完很釋懷,很動容的段落,比如:

    “很多時候你會因為健康的緣故而選擇不去做某件事,但人這一輩子不能總是那樣畏首畏尾,束手束腳吧,享受當下,任何事情趁著能做時就趕緊做。”

    “時光匆匆,如果你不曾駐足,那你很可能錯過生活。”

    “抓住機會,做你能做的。不要總認為時機不對而不去做你一直想做的那件事,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在悔恨中度過。”

    這本書中有很多來自希瑟的生活智慧與人生態度,很大程度上,這並不只是留給她女兒的一本書,更是一本一個經歷過生死的人,向讀者無償分享的真實感悟。而閱讀這本書,也會讓你思考清楚很多事,並給你更多勇氣去面對未知生活。

    

  • 2 # 簡如玉

    拿到《給布里安娜的卡片》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粉紅色的書皮和封面吸引了,儘管書裡面講到了令人恐懼的癌症和死亡,我卻感到了少有的安靜祥和,親切自然。

    詩人說:“粉紅賜我以希望”!是的,粉紅象徵著燦爛、美好,它是生命的顏色,是溫暖而又熾烈的希望!

    正如書中作者所說:“有時候你可能覺得事情一團糟,而且永遠也沒有變好的可能,但實際上你還有機會在這裡經歷這些糟糕的事情,至少代表你還有希望。”

    找到希望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滿懷希望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與眾不同!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的作者希瑟·麥克馬拉米出生於威斯康星州,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曾獲得心理學及社會學學位。 希瑟原本有著一個幸福完美的家庭,她與丈夫相愛,有一個“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女兒”,然而在希瑟33歲這年,她被診斷出了乳腺癌。

    這本書就是希瑟在生命的最後四十九天寫成的,就在第五十天交稿後,她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假如你知道生命的盡頭在哪裡,那麼你一定知道你的每一天都珍貴無比。 假如你進入人生倒計時,那麼你一定知道在最好的年紀,要熱烈、奔放地去擁抱人生和未來。” ----章珈琪

    希瑟用《給布里安娜的卡片》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感恩每一天,笑對人生的一切困苦艱難!要活著,笑著,愛著!

    癌症讓希瑟的生活發生了鉅變,一系列的手術、化療沒有阻止住癌細胞在她體內的擴散,她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但無情的病痛和死亡的恐懼並沒有打敗希瑟,她開始重新審視生命,她決定與命運賽跑。

    面對為數不多的時光,她開始用全新的視角和超然的樂觀對待生活,她用熱情重新感知周遭世界,她打破常規勇於嘗試新事物,她全身心地去陪伴和愛身邊的人!

    生命似乎在那一刻開始發光和燃燒。

    在痛苦的手術和化療期間,她秘密地為五歲的女兒寫下了她對女兒未來某些重要時刻的寄語。 從“布里安娜第一天上學”到“布里安娜十八歲生日”,從“布里安娜的婚禮”到“布里安娜退休”,……作為母親,她多麼希望自己能夠親眼見證和女兒那些重要的時刻啊! 她希望她親手寫下的這些卡片如同她本人一樣能夠陪伴女兒鼓勵女兒快樂的地度過每一天。

    這些卡片不僅僅是一個媽媽寫給女兒的溫情忠告,更是一個已然讀懂生命的人寫給所有人的生命啟示錄。

    有很多道理我們一直都知道,只是到死才能徹底明白。

    1.享受當下,任何事情趁著能做時就趕緊做 希瑟知道了自己時日無多時,在酒吧裡騎了很久一頭名為“紅色石頭”機械公牛,她著實地瘋狂了一把。連醫生都不敢相信,因為她的那個行動很可能會造成骨折或癱瘓。然而希瑟卻為此感到無比的幸福,她知道,如果她放棄這次選擇,她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去體驗了。

    我知道我們很多人平時都有很多想做的事:想去旅行,想學畫畫,想買件心儀的東西。但往往我們也總會告訴自己:以後再說吧,下次再去吧!可誰有知道以後有多後,下次還有幾次呢?

    希瑟說:對於想做的事情,沒有所謂的“正確”時機。如果你遲遲不行動,那很有可能那件事你永遠都做不了。

    希瑟在化療最痛苦的那段時間,穿著印有“我還沒死”的T恤觀看了她最喜歡的樂隊演唱會,甚至還與樂隊成員見了面。 這是她做過的最棒的事情。想做的事,馬上去做!

    2.別忘了駐足欣賞那些觸手可得的美 “時光匆匆,如果你不曾駐足,那你很可能錯過生活”!

    還記得你有多久沒有看過日出了?每天的上班路上,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人匆匆忙忙上班下班,人們都在不停地往前趕,向前奔,馬不停蹄。

    看看川流不息的人群你就知道有多少人正在錯過生活!無人肯“浪費”時間駐足欣賞,也沒有人願意片刻停留。每個人都逼著自己不要停下,每個人都以為好的東西都在前面,我們必須拼命追趕!

    希瑟在生病以後去參觀了議會大廈,當她躺在冰涼的大理石地面上時,那種美好的時刻讓她沉醉了!她整整用了16年才注意到那棟建築,那觸手可得的美,竟然在患上絕症的時候才得以感受。

    匆忙趕路的人們啊,是否也應當稍微地駐足停留,很多美好它並不在遠方,只是在當下。

    3.陪伴,給更多的時間給家人,別讓工作主導了你的人生 還記得你最近一次跟家人說你很忙是在什麼時候嗎?

    我們總是沒有時間陪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我們總是說我們在工作,我們很忙。 當我看到希瑟說當她確診癌症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以後,她的工作位即刻被一臺先進的印表機取代時,心中一陣悲涼。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事實,希瑟並未誇張。我們都熱愛工作,但也必須明白,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工作,人生還有更多值得熱愛的事物。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覺得工作能夠掙錢,於是工作就是一切。 事實上,家人才是你的一切。希瑟在開始化療以後,重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時間,把每週一空出來陪她的女兒布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懷著愛和熱情陪丈夫和女兒度過了許多歡樂時光。

    與家人共度的時光讓她感到了人生的精彩和熱烈,毫無遺憾!

    3.樂觀面對一切艱難困苦

    面對死亡,任何人都難以接受。希瑟也是如此,然而她選擇的是笑臉相迎,樂觀面對。

    希瑟說她要傾盡全力地活著,她要做個好媽媽和好妻子,她要為她的情緒負責,她要照顧好她的家庭。 該笑的時候她開懷地大笑,該哭的時候她盡情的痛哭。她知道如何面對和整理自己的情緒。

    當她和朋友出門遇到禿鷹,朋友戲稱禿鷹是在尋找希瑟時,她痛快地笑了;當她沒能參加她女兒朋友的派對時,她委屈地哭了…… 她在治療期間請求醫生同意她在肩膀上文一朵粉色的花朵,她和朋友偷偷帶上酒去看電影,她在把癌症的藥物字母L(勞拉西泮lorazepam)改成了笑(Laughter),是啊,還有那種藥物能比笑更好呢?

    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直到死都沒有好好活過。

    希瑟說:別讓癌症或者其他致命的東西逼著你去尋找希望,現在就開始尋找吧!試著去尋找正在做的每一件事的閃光點! 無論你三十六歲,六十六歲還是九十歲過世,如果你不曾真正感受生命,那你始終會覺得人生太短!

    人生就像一本書,我們要花上一生的時間去解讀。 希望我們活過的每一天,活著的每一天都有意義!讓我們每天都充滿希望,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我們的生命像粉紅的花蕾一樣綻放吧!

  • 3 # 蕭瀟心理說

    著名作家龍應臺先生在《目送》中這樣描述親子關係:“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指向分離的。在我自己成為一個母親後,這種感覺就更為強烈。在每一次望著孩子熟睡的臉龐時,我總是想,這個小人兒啊,我是怎麼都抱不夠的了。也正因此,在看到《給布里安娜的卡片》這本書的簡介後,我是帶著十分矛盾的心情去翻開這本書的。一方面,我無法忍受去看一個才三十出頭的母親即將永遠地離開人世,無法再陪伴她剛滿4歲的女兒;另一方面,我又知道,或早或晚,我們終將面對永遠的“死別”。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一書的主人公希瑟·麥克馬拉米,是一位很普通的母親,三十三歲,有一個4歲的小女兒,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一個溫馨的家,一切都很美好。只是在某一天傍晚,希瑟躺在床上,摸到乳房裡有一個硬塊開始,她的人生軌跡直轉急下,她被診斷為乳腺癌。經過三年多痛苦的努力和煎熬,依然無法阻止死神的腳步一天天逼近,在生命的最後49天,希瑟寫了這本《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作為送給女兒布里安娜最後的禮物。在書中,她用真誠而又幽默的語言,描述了她從知道自己患癌到死亡前的生活歷程及感悟,告訴每一個看到此書的人:生離死別都是一種常態,去愛、去活、去笑的人生,才會精彩熱烈、了無遺憾。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我觸動最大的有以下幾點:1、愛;2、活在當下;3、面對死亡;

    一、永恆不變的“愛”的主題

    在讀這本書時,你會發現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簡潔,沒有太多的修飾和技巧,就像一位朋友在向你敘述她的個人經歷。然而字裡行間,對女兒與丈夫的愛都會不自覺跳出來。

    在接受抗癌治療時,希瑟提到了一種“Dex”的藥物,這是藥物讓她深惡痛絕,一旦服藥之後,“Dex”會在大腦裡投下亮光,這亮光讓大腦不停歇地轉動,無法睡覺、無法看書、寫字或集中精力做任何事。然而一想到丈夫和女兒,她還是願意無數次地去嘗試、去承受。她如此描述:當我知道有兩個我摯愛的人在岸的另一邊等我,哪怕讓我在毒河中游泳也值得。

    我想如果不是因為愛得深切,大概希瑟不會在買來卡片後遲遲無法動筆,不會去猶豫是否該寫這些卡片,也不會去糾結在卡片上到底該不該署名為“媽媽”……以及這本書本身,都是一種愛的證明吧。

    二、活在當下,體驗生命的精彩

    “我身體裡的癌症就是這樣橫衝直撞,為所欲為。我無法阻止它。無法改變它。也無法控制它。但有一點,它同樣無法阻止我愛和被愛,阻止我慶祝生命。”生活中發生的事有時候就是沒有理由,任憑你聲嘶力竭,仍然不會改變。此時,唯有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

    希瑟坦言,在患病之前,並不曾以“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的態度對待生活,直至在患病之後,才看到很多美好的機會。她去酒吧體驗“騎牛”的感覺,去探索無比熟悉的威斯康星州議會大廈的每一個角落,去紋身,去看克魯小丑樂隊的告別演唱會,和女朋友們每月一次的“酒會”,等等這一切的體驗,讓她在看得到長度的生命裡,拓展了寬度。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常常要等某一個正確的時機去做一件事,等加薪了再去心儀的餐館吃頓大餐,等孩子長大點再去學自己喜歡的書法,等有空了再和老朋友見面……然而,誰又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呢?我們也許能掌控生活的很多方面,但命運很多時候讓我們身不由己,沒有一個所謂的正確時機,抓住當下。

    三、如何面對生離死別

    我自認為,《給布里安娜的卡片》全書就是希瑟用自己活生生的案例,在教女兒布里安娜如何面對死亡,在知曉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仍能打起精神,做這麼多有意義的事,有這樣一個樂觀積極的母親,不是對女兒最好的教育嗎?

    希瑟最擔心在自己離世後,女兒布里安娜無法面對和接受,因此她做了很多準備。在一次布里安娜的寵物魚死亡後,希瑟和丈夫傑夫想了很多主意,糾結該如何告訴女兒。最後他們決定,坦誠地告訴布里安娜事實。很意外,布里安娜接受了,並且提出下次魚死了,能不能把它放在魚缸中,好讓她也能看到。

    作為大人,我們常常會從自己的角度去善意地欺騙孩子,好讓他們不要傷心,不要難過。然而這真的是孩子的需要嗎?也許並不是,孩子同大人一般,有權知道真相(並不一定描述所有的細節),有權做出選擇,是傷心哭泣還是再買一條魚。

    因此,在談到最終自己的離去時,希瑟說,小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她不打算跟布里說自己去了天堂,因為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即便去了天堂,孩子的自然反應也是媽媽寧願待在那個地方也不願意陪著她。她打算這樣跟布里解釋:我的身體如果停止工作,那麼意味著我將不會再承受痛苦。我無法再陪伴她,但心卻永遠跟她在一起。只希望她明白,無論我身在何處,我愛她愛到骨子裡,一直一直。

    以上就是《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一書的主要內容,我不是個愛哭的人,但是這本書看的時候流過一次眼淚,寫的時候又流了一次眼淚,大概因為我們同為母親,更能感同身受。愛、分離,無奈又恆久的話題,願我們都能在書中收穫勇氣、收穫能量。

  • 4 # 李開言乾貨分享

    我的親人裡,有一位早在2000年初因乳腺癌去世,從血緣上說,也許並非至親,但是從情感上說,她的地位無人能及,甚至超越了我的父母,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她的患病、治療直至去世的過程在我看來,分外殘忍,讓我不忍回憶。我知道很多人看了這本《給布里安娜的卡片》會驚歎於這位母親的堅強樂觀,感動於她對女兒的愛,可是作為我,在字裡行間看到的更多的是希瑟作為癌症患者隱藏在笑容背後的無奈和痛楚,當你們關注母愛的時候,我更關心的是希瑟內心——她用盡全力用來包裹痛苦的樂觀,更多的是考慮到丈夫親人朋友的感受;她用最後的創意寫下的卡片,是為了讓女兒在母親的“陪伴”下健康成長;她從未直言表露的痛苦,一直都在,而我們都選擇了視而不見。

    我從不相信得了癌症的人,會因此獲得更多快樂,希瑟也一樣,所以我很難把這本書只解讀為樂觀、母愛這類的關鍵詞,我不願忽略希瑟的痛苦,她把部分痛苦變成了樂觀和對女兒的愛,剩下的保留在內心深處。她用生命的最後49天寫出了這本《給布里安娜的卡片》我是一口氣看完的,合上書之後,我頓覺這本書有千斤重,我們都因為這本書感受到了生命走到盡頭的無奈和痛苦,對死亡和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那麼希瑟呢?

    一、死亡帶給希瑟的

    在引言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看著那些蹣跚學步的小朋友高興地尖叫著朝糖果奔去,我內心突然湧出一種恐懼,想要縮到某個角落。因為我不知道這是否是自己最後一次幫布里慶祝生日——但我卻不能這麼做。”

    希瑟是個女人,是個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的情感,她逼迫自己要堅強,她懼怕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分離,卻又只能隱藏自己的恐懼——這是死亡帶給希瑟的。在接下來,頑強的希瑟,騎牛、紋身、看演唱會嘗試了很多癌症病人想都不會想的事情,因為死亡同樣讓她明白:

    當她因病無法掌控任何事的時候,她學會了原諒自己

    在生死難以預料後,反倒可以開始欣賞部分人都習以為常的微小事物。與人為善享受當下,任何事情都要趁著能做的時候趕緊做對於想做的事,沒有正確的時機

    二、隱藏在堅強樂觀背後的希瑟

    在第五節,希瑟解釋了化療及其惡魔般的副作用,其中對化療藥物的毒性做了部分描寫:“護士每次都很小心翼翼,以防幫我注射的時候弄在他們手上,他們說哪怕濺上一點都足以燒穿面板,然而,這樣的藥卻被注入了我的血管。”

    在第10節,“對於即將到來的死亡,我可能說過很多戲謔的話,心裡其實還是會經常感到悲傷。我被癌症無情地打倒和踐踏過成百上千次,每一次當我鼓起勇氣站起來,又會奧無防備地被其他東西攻擊——新的腫瘤、副作用、不再有效的治療——這些事情好似一個個深不見底的的黑洞將我不斷裹挾。癌症以凌遲處死的方式將我一點一點吞噬,直到我什麼都不剩。”

    這是整本書裡,我看到的躲在堅強背後的真實的希瑟。心疼到不能自已。我們知道她在完成本書的第二天就已經離開了她最愛的布里安娜,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她用她微弱又強大的力量為這個世界做了最後一件事:

    在生前,被癌症無情折磨的歲月裡,希瑟認為相較癌症預防,有效的治療才能更好的打敗癌症。

    她提出了三個觀點:

    1、對某一部位的癌症防治意識,不如全面的防癌意識。

    2、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推動治療方案,比提高防癌意識好。

    3、所有癌症患者,無論哪種型別都該被關注。

    這本書出版後不俗的影響力喚起了社會對癌症的關注,這是希瑟給我們最後的禮物。

    三、布里安娜的卡片

    整本書用20張給布里安娜的卡片作為線索,但是單獨描寫母女的情形卻不多,如果我是希瑟,我也不會去寫,因為那太痛苦了。對於即將缺席布里安娜的人生,希瑟的悲傷無以言表,但是作為母親,她要確保在她缺席的時段時光裡,布里安娜依舊可以從媽媽這裡獲得她想要的幫助和鼓勵,讓她順利度過人生的各個時刻。

    這就是布里安娜的卡片的由來。現在的布里安娜只有四歲,但是在未來,她拿到駕照、遇到困難、大病初癒、第一天上學、分手、單身派對等人生重要階段,都會從媽媽那裡獲得安慰和鼓勵。就像她還活著,還在她身邊一樣。布里安娜是幸福的,她的媽媽從未離開。

    我到今天,剛好懷孕滿4個月,昨天感受到了寶寶的胎動,所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同身受,數度流淚。很多人說買書是這個世界上最划算的買賣,幾十塊錢就可以得到一個人一生最寶貴的經驗。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諸多波折,希瑟的書讓我對生命和死亡有了新的認識,帶我經歷了一個即將離世的母親的心路,放下書,我一直想要思考,如何更好的愛自己的孩子和這個世界?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腦海裡總是浮現出書中希瑟在布里安娜身後幸福微笑的照片,想起希瑟說她不希望別人告訴布里安娜她在天堂,因為那樣,布里安娜會覺得媽媽不願意見她,或者造成媽媽有一天還可能回來的錯覺……

    每每思及於此,淚流滿面。

  • 5 # 覺知舫

    我覺得在人人追求乾貨和技巧的年代,我們需要多讀讀像《給布里安娜的卡片》這樣,可以啟迪心靈的讀物。它讓我們真正觸控到生命的真義,是從意識上,從態度上,告訴我們人生應該如何活。

    “聽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不如聽聽一個大限迫近之人的故事,反而受到更大的啟發。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是希瑟作為一個身患絕症的媽媽,為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而採取的一個創舉。

    希瑟·麥克馬拉米是本書的作者,她是一個生性樂觀熱情的普通美華人。33歲時那一年,她的工作穩定,與丈夫感情很好,並且有一個漂亮聰明的女兒,生活簡直是完美的,所以她非常知足而快樂。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現自己的乳房有一個硬塊兒。診斷結果使原本美好的生活急轉直下——她被診斷為乳腺癌,很快切除了雙乳,並在持續治療一年多之後,被告知癌細胞已經擴散, 最多隻能活兩年。

    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希瑟最初也經歷了絕望,她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感到上天對自己太不公平。但是慢慢地,她意識到這個現實已經無法改變。於是她樂觀的品質在平靜中慢慢醒來。她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現實,積極治療。同時,在與癌症抗爭的日子裡,她不斷尋找各種樂子,想法讓生活和從前一樣,甚至變得更加美好。在生命迫近大限的時候,希瑟突然迸發出靈感:要為女兒布里安娜留下一些卡片,希望在未來她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每一個可能遭遇傷痛的時刻,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與陪伴。

    以這些卡片串起希瑟的隨筆,成就了這本書。這些文字記錄了她患病後那些感受深刻的時光,有歡樂的、精彩的,也有悲傷的、尷尬的,甚至是傳奇的。

    雖然這是一個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的作者的文字,但是在書之中,你卻鮮少看到悔恨和抱怨,字裡行間我們感受最多的是她的平善良堅強,她的樂觀向上,以及她對人世間的愛。最重要的是,她以真摯坦率的筆觸告訴我們生命的真義。如果你也希望不枉此生,不妨這樣去做:

    一、做你想做的事情,馬上就去。

    二、尊重自己的情緒,但最終要樂觀面對。

    三、與人為善,讓生活充滿溫暖

    做你想做的事情,馬上就去。

    在給布里安娜的卡片當中,有一張這樣寫著。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馬上去做。說不定明天你就會命喪虎口。生活中,並不存在所謂的做某事的最佳時機。無需等待。去做就好。

    因為這句話出自一個時日無多之人的口中,所以,“說不定明天你就會命喪虎口”這種平時聽起來有點駭人聽聞的話突然讓人深以為然。人生真的無常,快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時間緊迫!

    布里安娜在得知自己時間不多之後,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偷偷帶著酒和朋友在電影院樂呵;治療之後,拖著剛剛化療後的虛弱身體去看自己喜歡樂隊的演出,在自己的右肩紋上美麗的花朵(要不是怕嚇到自己的女兒,她甚至想將紋身紋到自己的臉上,或者是因化療而導致的光亮亮的禿頭上)……

    喬布斯曾在一次演講中說:“把每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他本人也是因為這句話,做出了退學的決定。儘管這是一所他精心挑選的大學,卻在入學六個月後讓他感到厭煩。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退了學,要回高昂的學費,開始了另一種生活。

    我們在糾結迷茫的時候,也不妨捫心自問:如果這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今天要做的事嗎?它值得嗎?相信你的心中答案自現。

    人生的無常,讓人恐懼,但也正是因為人生的無常,讓生命更顯神秘。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鐘將會發生什麼?所以,對於你喜歡的事,不要再說:“等到……,我就……”。

    現在就做,馬上就去!

    尊重自己的情緒,但最終要樂觀面對。

    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生活中各種事情,而產生不同的情緒。但是作為一個成人,我們被告知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看看希瑟給布里安娜的卡片是怎麼說的:

    “時不時地你也需要放空大腦,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而出。儘管自哀自憐吧,想哭就哭。只要你第二天能一切如常。”

    希瑟直言,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也總是把壞情緒向內擠壓。所以後來在定期去看心理醫生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開心扉。

    在希瑟接受治療期間,每當她得知自己的壞訊息,都會忍不住淚流滿面。這時候她總是自然宣洩,因為只有這些壞情緒得到了很好的釋放,她才能讓自己從這種消極的狀態中擺脫出來,有勇氣去面對未來更糟糕的狀況。

    一次,希瑟帶布里安娜去玩具店。當女兒爬上一輛玩具車時,她突然意識到,也許這是自己唯一的一次看到布里開車。立刻希瑟感覺自己被打倒,心如刀絞,情緒洶湧而來,眼淚無法控制。哭過之後,她感覺好多了。在哭的時候,她知道周圍的人對於一個光頭女人在玩具店痛哭都很好奇,甚至有人指指點點。但是希瑟說,比起別人的目光,情緒釋放最重要,所以我不在乎。

    我們也是一樣——在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遭遇誤會、委屈、指責,甚至惡語。這個時候,不要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如果當時實在無法釋放,那麼事後也一定要為這些壞情緒找個出口,像希瑟一樣:哭出來;或者找朋友傾訴;喝點酒;跳個舞……或者其它讓你舒服的方式,只要不危及生命,損害他人,都是可以的。

    情緒宣洩之後,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調整自己。情緒就像一匹Mustang,既需要一定的釋放抒發——你要讓它奔跑,但是也一定要有所調整——又不能讓它脫僵。釋放的目的是把內心放空,讓Sunny照進來。所以消沉過後,還要正視現實。就像希瑟那樣,哭過之後,她明白與寶貝女兒的共處時光總是越來越少。然而幸運的是她現在還活著。所以,她把更多的精力留駐在當下,讓自己沉浸在與女兒共度的歡樂時光之中。她要與女兒創造更多的美好回憶,在未來溫暖女兒的生命。

    由於化療的副作用,希瑟的一頭長髮正在漸漸掉落光。她是多麼愛她的秀髮,但是她知道,它們保不住了。所以她索性辦了個剃頭派對,邀請了15個愛笑愛鬧的朋友,一起享受美酒,迎接新形象。之後,希瑟還借光頭的優勢,買了各種顏色的頭套,來改變形象,感受新奇有趣。她的樂觀真是無處不在,她的樂觀讓生活充滿精彩。

    正如希瑟所說:“……活著,笑著,愛著,不要跳過中間的那一步”。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樂觀是一種生活質量的保障,努力微笑,努力讓自己樂觀,努力去尋找事情好的一面,讓自己更多的體會生命中的喜悅。

    得體地與人為善,讓生活充滿溫暖。

    希瑟作為特殊人群,在治療期間遇到過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她的光頭就常常引來好奇、質疑的目光,甚至冷嘲熱諷。當然,只要她說明自己的情況,人們的目光馬上就變得友善而溫柔起來。“為什麼在知道這些事之前,不能這樣呢。”這是希瑟由衷的感慨,“每一個人都有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少對別人做評價,更不要出語傷人。”

    在希瑟的生命只有半年多的時候,自己每況愈下的身體告訴她,醫生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這天,希瑟去買隱形眼鏡,她理所當然的選擇“半年拋”。但售貨員卻出於好意,建議她買“年拋”,並且在希瑟堅持自己的選擇時,找來了自己的同事:“你看,這位女士在浪費錢。”希瑟只好強笑著解釋說,自己是個癌症病人,活不了一年了,買‘年拋’才是真正的浪費錢。

    當時的場面有多尷尬,大家可想而知。那些在我們眼中怪異的行為,背後常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所以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寬容。而且,當我們要給予別人幫助時,請注意你的方式。我們需要選擇讓被幫助者舒服的方式,而不是我們自己感覺理所當然的方式。

    希瑟在接受了一次痛苦的化療之後,收到了朋友送來的一大箱糖果,這是她最喜愛的糖果。於是她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和這糖果的合影,以示慶祝。沒想到,她的這個行為引來了好心網友的狂轟濫炸,他們急切,甚至是嚴肅地告誡希瑟,不該這樣糟蹋自己的身體。

    希瑟說,她完全理解大家的好意,但是這些好意卻讓她覺得自己魯莽粗心,不會好好照顧自己。實際上,她只想吃了正常的量來慶祝一下又捱過了一道難關而已。

    顯然,希瑟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但人們的好意卻毀了她的好心情。所謂“好心辦壞事兒”就是這樣的。我們空懷一顆善心,卻沒有采用正確的方式。這不但不能讓受助者感受到溫暖,反而增加了他們的煩惱。這不是施助者的初衷。

    當我們想幫助別人時,記住希瑟的話吧:

    “傾聽我們的煩惱,傾聽我們的興奮,傾聽我們真正的需求,傾聽我們不需要什麼。不隨意評判,給我們你所有的愛,這就夠了。”

    希瑟一家

    2015年的某一天,希瑟與世長辭。所幸她留下了這樣意義非凡的文字。這是一本讓人讀來親切酣暢的書。粉紅色的封面配以母子相牽的簡潔照片,讓這本書在包裝上脫離了沉痛哀傷的氛圍;鮮活溫情的文字,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希瑟對於生活的熱愛,而她善良、樂觀、逗趣的性格,也讓讀者不禁會愛上她。無論從裝幀,還是從內容上來講,這都是一本治癒系的書,它的風格彷彿希瑟本人一樣,熱情率真而輕快幽默,讓人倍感溫馨。

    《給布里安娜的卡片》這本書裡沒有所謂的生存秘籍,更沒有通常意義上的乾貨技巧。但是,站在生命的角度上來說,意識遠比技巧重要,態度遠比干貨重要。有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讀過這本書之後,或許你也能加深對生命的理解,轉換態度,改變意識,頓覺人生豁然開朗……

    讓我們時刻記得希瑟的建議,過好生命中剩下的每一天:

    活著。大笑。愛。盡情去做。與所有人和平相處。

    身體終會停止生長,但心智將永遠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聊齋志異》的文學地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