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數控小羅

    小雞從出殼到60日齡左右叫雛雞,這段時間的培育亦稱育雛。人工育雛,就是根據雛雞的生長髮生規律,應用科學方法進行餵養。

    (一)調節適宜溫、溼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C。以後,每5天降溫1-2°C,一個月齡後,如外界氣溫在20°C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溫度適宜與否,可觀察雛雞的形態表現:如雛雞擠成一堆,不愛活動與吃食,不時發出“吱、吱”叫聲,音長而無力,是溫度過低的表現;如果雛雞兩翼下垂,張口喘氣,拍翅搶水喝,不時發出“啾、啾”聲音,叫聲尖而短,則是溫度過高,只有雛雞分佈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糞後糞便多呈現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等說明溫度合適。

    調節雛雞溫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雞可放於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乾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採取溫室保育。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對雛雞生長不利;若溼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溼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黴雨季節溼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的墊料並及時清理潮溼墊料即可。

    (二)及時供水開食、搞好日糧搭配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溼,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雛雞的飲料配合。根據其營養需要特點:要求較高的能量和較高的蛋白質。一般日糧中,谷實類(玉米、碎米等)為50-60%;糠麩類(米糠、麥麩等)為5-10%;油餅類(花生餅、豆餅、芝麻餅等)為20-25%;動物性飼料(魚粉、肉粉等)為7-20%;骨粉、貝殼粉4-5%;食鹽0.3-0.5%。青飼料另外加喂,尤其沒有維生素新增劑時,不能斷喂青料,喂量約為精飼料的30-50%。

    不同日齡雛雞耗料(克/每隻、每日),因品種、個體發育、飼餵方法不同而有差異,大致為:1-10日齡為8克,20日齡為15克,25日齡為16克,30日齡為30克,50日齡為40克。

    (三)調控適宜光照,促進雛雞發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溫、增加食慾,利於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髮育,並能殺菌。但光照強而又時間長(包括人工充實光照),易使雛雞過量運動,得不到適當休息而影響雛雞正常發育。因此,應採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於消化、增重和換羽,同時還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惡癖。適宜的光照和運動時間為:一週齡內的雛雞可全日24小時光照,並在每次喂飼前後各活動10-20分鐘。一週以後,若天氣晴朗,溫度許可的情況下,白天採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曬一次太陽,頭一、二天曬半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20日齡前每天可使雛雞活動6-7小時,(包括採食時間),20日齡以後,晴天可整天活動,但中午炎熱時節應收回遮光休息2-3小時為宜

  • 2 # 中國當歸村新農哥

    孵化小雞可以採用煤油燈孵化箱、電燈泡平面孵化箱、熱水管孵化箱、熱水加溫式孵化箱等方法,不同的方法也要注意不同的事項。一、煤油燈孵化箱

    1、構造 用木料做一個長200釐米、寬100釐米的保溫箱,箱壁厚7釐米,箱壁中空處裝填NBD73石粉或泡沫塑膠碎粒,箱內做成3層木格,使蛋盤保持40度的傾斜,箱頂可用棉被代替。箱的正面要有2個門,供通風和出雛用,在箱的兩頭離地15釐米處各有2根直徑3釐米的鐵管,管口各放一盞煤油燈,這4根鐵管在箱內斜向上交叉從對面穿出,穿出後向上設一段煙筒。孵化箱內的溫度就靠這4根鐵管散發的熱量來維持。

    2、操作 透過調節煤油燈火力的大小,可調節箱內溫度的高低。在孵化箱的底部要設定水盤,以調節箱內的溼度。入孵前要預先除錯好溫度,然後入孵。每天要檢查調整溫度 4~6次,手工翻蛋6~8次。孵化室內的溫度20℃左右。在孵化後期注意溼度與通風。煤油燈一次可孵肉鴿、鵪鶉、鷓鴣等珍禽蛋3000個,只需煤油25千克左右。只要掌握好火候,同樣可取得高孵化率,較電孵機節省資金,但要勤觀察、勤調整,並防止火災。

    二、電燈泡平面孵化箱

    製作電燈泡平面孵化箱需要15瓦和25瓦電燈泡各1只,大小紙箱各1個(大套小後周圍空4~6釐米),木屑(或穀殼)數千克,紗布、麻袋、薄被各1塊,乾溼球溫度計1支,直徑6釐米左右小口盅或小碗1只,直徑15~2釐米左右管筒(竹或膠質)兩小段等材料。由於沒有控溫裝置,故溫度調節較困難(注:如加1 支水銀導電錶控溫或用熱敏電阻控溫儀均可),可憑經驗透過加蓋麻袋或薄被(視室外氣溫高低而定),或增大或減少燈泡瓦數來調整溫度。深夜電壓略高,要注意避免孵化箱內超溫。

    三、熱水管孵化箱

    容器長95釐米、寬83釐米、高76釐米,外層需採取相應的保溫措施(與熱水加溫式孵化箱同)。箱體分上、中、下三部分。從箱頂到距箱頂31釐米處為上部,從箱底到距箱底33釐米處為下部,上下部之間(僅12釐米)為中部,平放有“目”字形熱水管。上下部可分若干層放蛋盤。由於上部在熱水管之上,溫度較高,宜孵孵化初期的珍禽蛋,下部在熱水管的下面,溫度稍低,宜孵孵化後期的珍禽蛋。熱水管與箱外的熱水鍋相通,熱水鍋下置2盞煤油燈。熱水溫度可透過調整燈火大小來調節。相對溼度可透過增減搭在固定熱水管的木柵條上的溼布調節。溫度計宜放在箱體中部。一般箱體上部可入孵珍禽蛋750個左右。四、熱水加溫式孵化箱

    由箱體、蛋盤、熱水瓶等組成。箱體由一大一小的紙箱疊套在一起,並在兩箱間填實保溫材料(如棉花、穀殼、木屑等)製成。箱體內水平放置3~4只盛滿熱水的玻璃瓶作熱源,瓶上蓋溼毛巾,兩側各疊放4~6根小方木條,用來調整架在其上的蛋盤與熱水瓶的距離,以使蛋盤內的溫度穩定在一定數值上,蛋盤上覆蓋一些薄棉墊或毛巾保溫。一般容積為0.3立方米的孵化箱,約可入孵鵪鶉蛋60~100個。剛加熱水時,水溫較高,往往超過40℃,這時應將蛋盤上的覆蓋物取一些放在熱水瓶上而隔熱,不使蛋盤內溫度過高。約1小時後,由於水溫下降較多,應從熱水瓶上取下覆蓋物返還蓋在蛋盤上,並逐漸減少木條的根數,使蛋盤慢慢向熱水瓶靠近,保持盤內溫度穩定。熱水瓶裡的熱水每隔4~6小時換1次,可在翻蛋、調整蛋盤位置時進行。知道了嗎?如果您成功了點贊評論+關注!我先謝謝您了!

  • 3 # 四季農家院

    一、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後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裡加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二、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後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透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佈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

    三、注意喂料:出殼後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後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溼或乾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膠布上,以後逐漸改為食槽飼餵;第5天可在喂料中新增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並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四、注溼意度:育雛初期,溼度應大一些,有利於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溼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後為50—60%;因高溫高溼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

    五、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每天採用22—23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 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6宜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透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採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 內外空氣得以交換。

    七、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八、注意防病:“防重於治”是農家養好雞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雞免疫程式為: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水;15日齡用雞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飲水;21日齡進行雞痘刺種;35日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水;40日齡用雞Ⅱ系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水。

  • 4 # 我是羅漢果
    如何提高小雞的成活率,與養殖戶平時的管理有很大的關係。因42日齡以內的雛雞死亡率較高,所以這段時間對小雞的飼養管理要細心、嚴格、謹慎。透過我們自己多年來的養殖經驗,實踐中讀取,如何養好小雞?需注意以下八個方面:一是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後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裡加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二是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後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透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佈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三是注意喂料:出殼後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後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溼或乾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膠布上,以後逐漸改為食槽飼餵;第5天可在喂料中新增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並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四是注溼意度:育雛初期,溼度應大一些,有利於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溼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後為50—60%;因高溫高溼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五是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每天採用22—23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 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6宜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六是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透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採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 內外空氣得以交換。七是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八是注意防病:“防重於治”是農家養好雞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用小雞免疫程式為: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水;15日齡用雞Ⅱ系苗滴鼻或滴眼或飲水;21日齡進行雞痘刺種;35日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水;40日齡用雞Ⅱ系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水。只要養雞戶做好以上八點,既可避免雞場的疾病繁衍,又可以提高雞群的成活率,從而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對於初次養雞的新手來說,更應該做到以上幾點,不僅能讓你獲得高利潤,還能增強自己養殖的自信心,為以後養殖打下基礎。【小編點評】如今肉雞苗養殖已經成為熱門,一隻肉雞40天就可以出籠,一年能可以養殖三次, 風險大、收效快。蛋雞從小到賣老母雞,要經過20次左右的疫苗,包括斷嘴。雞多了比較累人,但是賺的很穩,前期投資:飼料、藥物,等到下蛋時候收回。行情好點能多賺雞蛋錢,最後賣老母雞賺錢。。養殖1000只蛋雞 一年收入也就是1W左右 行情好點1.5W 。蛋雞投資還是比較大的,可以先養1000只慢慢發展。希望大家好好閱讀以上專家對雞苗養殖技術基本要點的解答,提升自己的養殖技術,減少養殖損耗。

  • 5 # 威威-電話18373600843

    小雞養殖技術和方法有……當小雞才孵化出來要保持它的室內溫度,溫度要保持在18-28度,場地要保持乾淨,等到10-15內跟它們注射育苗,防止它們生病,

  • 6 # 新農人張成

    題主你好:

    養殖小雞的方法和技術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說雞苗的養殖技術

    一、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後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裡加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二、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後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透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佈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

    三、注意喂料:出殼後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後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溼或乾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膠布上,以後逐漸改為食槽飼餵;第5天可在喂料中新增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並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四、注溼意度:育雛初期,溼度應大一些,有利於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溼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後為50—60%;因高溫高溼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

    五、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每天採用22—23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 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6宜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透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採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 內外空氣得以交換。

    七、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然後我們還要知道小雞容易得哪些病,該怎樣預防和治療

    一.雞瘟是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疾病。多於春秋發病,傳染快,死亡率高。此病潛伏其為3-5天。分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種。一般流行初期多為急性發生。主要症狀:體溫升高(43-44°C)、閉眼、毛松亂、縮頸、垂翅,步態不穩或轉圈;冠黑紫,口流粘液,搖頭,打咯,發出“咯、咯”叫聲,呼吸困難,拉綠色或黃色糞便;後期腿、翅麻痺,死亡率高。

    預防:最可靠的方法是進行疫苗接種防疫。

    預防接種:1-2周齡的雛雞用雞新城疫Ⅱ系苗稀釋10倍滴鼻;隔斷0天左右再重複一次;2月齡以上的中、大雞用Ⅰ系苗稀釋1000倍,每隻雞肌肉注射1亳升,可免疫一年。

    2、飲水免疫法:用雞新城疫Ⅲ系(F系)疫苗稀釋成0.1-0.3%水溶液,讓雞自由飲食,10-30天后再飲用一次,可免疫7個月。

    3、對疫區嚴格封鎖,並進行徹底消毒。目前此病尚無明顯特效藥,用雞新城疫Ⅰ系苗稀釋500倍,每隻病雞肌肉注射器亳升,有一定療效。

    二. 雞出敗是一種烈性傳染病,一般為零散性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傳染有時比雞 瘟還快,常常不顯任何症狀而突然死亡。

    預防:每年定期注射禽出敗菌苗,2月齡以上的雞不論大小,每隻雞肌肉(或皮下)注射2毫升,每4-6個月防疫注射一次;亦可在飲水中加入0.01%的高錳酸鉀(灰錳氧)或0.2%的磺胺二甲基嘧啶鈉水溶液,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治療:1、青黴素3-5萬國際單位/只,作肌肉注射,每天3次。2、磺胺噻唑鈉或磺胺嘧啶鈉肌肉注射,每隻雞每次1克(每片藥含量250毫克),每天2-3次。以上藥物療效確切,但雞完變黑紫色後,治癒率則較低。

    三.白痢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病,大小雞都可發病,但尤以半月齡左右的雛雞較為多見,死亡率較高。主要症狀:病雛精神萎頓,縮頭,翅下垂,拉白色漿糊狀稀糞,肛門常被糞便粘住,排糞時發出“吱 、吱”叫聲。

    治療:1、每公斤飼料加入痢特靈200-400毫克(即2-4片)拌勻餵雞,連用7天,停3天,再喂7天。2、按每公斤雞體重用土黴素(或金黴素、四環素)200毫克喂服(每片藥含量250毫克);或每公斤飲料加土黴素2-3克(即8-12片)拌勻餵雞,連用3-4用。3、每隻雞每天用青黴素2000國際單位拌料喂服,連用7天。4、每公斤飼料加入磺胺脒(或碘胺嘧啶)10克(即20片)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即10片)拌料餵雞,連用5天;以上藥物最好交替使用,以利提高療效。以上是農人小張的回答

  • 7 # 就在繼續繼續就像你

    小雞養殖技術

      1. 進雛前一週育雛舍打掃乾淨。用2%火鹼溶液對地面和牆壁進行消毒。再按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15ml、高錳酸鉀7.5g燻蒸,密封24小時後放淨煙霧。飼槽、飲水器等用具可用1%火鹼溶液消毒,然後用清水沖洗,曬乾備用。

      2. 雛雞進舍後先飲水,後開食。3周內的雛雞可飲16℃的溫開水。頭一天飲5-8%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中間飲一次0.02%的高錳酸鉀水。從第二天起飲5-7天的0.02%痢特靈水,以後飲清潔水。

      3.飲水2-3小時後開食,開食可用碎米、碎小麥、碎玉米和小米等均可。此方可用小米或玉米麵煮成八分熟,再拌入蛋黃(10-12只雛雞一個蛋黃)作為開食飼料,3天后改喂配合飼料,也可一開食就飼餵配合飼料或顆粒飼料。可將飼料撒在塑膠布上或牛皮紙上,用手輕敲塑膠訓練採食。7日齡後改用飼槽或料塔飼餵。1-3日齡自由採食,4-7日齡每晝夜喂8次,2周齡日喂6-7次,3-4周齡日喂5次,5-6周齡日喂4次。

      4.溫度適宜,第一週育雛室溫度為32-34℃,以後根據季節每週降低2-3℃,當第4周溫度降至18-21℃時即可脫溫。脫溫後如遇降溫天氣仍需給溫。

      5.10日齡內相對溼度以65-70%為宜。10日齡後使相對溼度保持在50-60%。

      6.第一週齡24小時光照,第2周齡16-19小時,以後每天逐漸減少光照時間,到3-6周齡每天光照8小時。1-3日齡光照強度開始時每15m2用25W燈泡1個。燈與燈距離3m,燈與地面距離2m。

      7.密度合理,平養的適宜密度:1-2周,25-40只/m2;3-4周,15-25只/m2;5-6周,10-15只/m2。

      8.加強日常管理,做好通風換氣。

      9.防疫滅病,嚴格按免疫程式進行免疫注射,搞好雞新城疫、法氏囊、雞痘等疾病的預防注射。平時搞好雞舍衛生,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發現病雞及時隔離治療,確保雞群健康發展。

  • 8 # 朝哥的36

    雞苗養殖技術基本要點:

    一、注意飲水:初生雛雞首次飲水叫初飲,初飲水最好用18℃的糖開水或溫開水,初飲應在第一次喂料之前進行;飲水可防止剛出殼後的小雞虛弱或缺水,促進體內卵黃的消化吸收;有條件的,每50只小雞配備1個4.5升自動飲水器,飲水器應常消毒,水要衛生,可在每0.5kg的水裡加入慶大黴素8萬單位,讓小雞飲服,可預防疾病。

    二、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剛出殼雛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而後每星期下降2℃,溫度是否適宜,除透過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活動表現,若小雞堆在熱源中心,發生“唧唧”聲、不安、行動慢、羽毛蓬亂,說明溫度過低;若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大量飲水,說明溫度過高;若小雞分佈均勻、精神活潑、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說明溫度適中。

    三、注意喂料:出殼後雛雞第一次喂料叫開食;一般在出殼後12—24小時開食為好,出殼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自身能量;用玉米粉、小碎米混和拌溼或乾料開食;開始幾天一般以“少喂勤添八成飽”為原則,將飼料撒在深色的塑膠布上,以後逐漸改為食槽飼餵;第5天可在喂料中新增1%的砂礫,以幫助消化,並在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綠飼料。

    四、注意溼度:育雛初期,溼度應大一些,有利於腹內蛋黃吸收,以防體內水分散發;10日齡前溼度一般為60—65%,10日齡後為50—60%;因高溫高溼環境下,微生物易生長繁殖,小雞蒸發散熱受阻而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發病,特別易發球蟲病,因此平時應注意通風換氣,地面少灑水、勤換墊草。

    五、注意光照:隨著雛雞日齡增加,每天的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稍減,不能增加;1—3日齡因雛雞視力弱,為保證採食和飲水,每天採用22—23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到每天光照9小時為止,持續到20周齡;為使室內照明均勻,燈宜掛在飲水器與食槽上方,育雛的光照強度可按30瓦/10m2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換氣才能保證育雛室空氣新鮮,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塵埃透過換氣可以排出;一般採用自然通風,利用內外溫度差,敞開部分門窗,使室內外空氣得以交換。

    七、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八、注意防病:“防重於治”是養殖場養好雞的有效措施;接種疫苗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

  • 9 # 養種農村

    如何提高雞的成活率與農民的管理有很大的關係。由於雛雞在42天內死亡率很高,因此在此期間小雞的管理必須小心,嚴謹和謹慎。透過我們多年的耕作經驗,在實踐中閱讀,如何養雞?注意以下面方法:一,注意飲水:新生小雞第一次喝水稱為第一次飲用,第一次喝水最好用18°C糖開水或溫開水沖服,第一次飲用應在第一次餵食前進行;飲用水可以防止外殼後,雞肉較弱或缺水,促進蛋黃在體內的消化和吸收;有條件地,每50只雞配備一個4.5升的自動飲水機。飲水器應經常消毒,水應衛生,每升0.5。在公斤水中加入8萬單位的慶大黴素,讓雞肉飲用,可預防疾病。

    二是要注意溫度:溫度是育雛的關鍵。新鮮小雞一般要求環境溫度為32-35°C,然後每週降溫2°C,溫度適當,除了用溫度計測量外,還要觀察小雞的精神和活動,如果將雞肉堆放在熱源中心,“唧唧”聲,不安,動作緩慢,羽毛蓬亂,表明溫度過低;如果你遠離熱源,張開嘴,多喝水,說明溫度太高;如果雞肉均勻分佈,活潑,睡眠安靜,睏倦和舒適,表明溫度適中。

    三是要注意餵食:殼體釋放後,小雞的第一次餵食稱為餵食;通常,在炮擊後12-24小時開始進食是很好的。炮擊後12小時內,雞體內有5克蛋黃足夠的能量;將玉米麵和小碎米與溼或幹成分混合。在最初幾天,飼料通常塗在深色塑膠布上,原則是“少餵養,喂小雞80%飽滿度”。飼料;在第5天,可以在飼料中新增1%的礫石以幫助消化,並且在飼料中新增一定比例的綠色飼料。

    第四是溼度:在育雛的早期階段,溼度應該更大,這有利於腹部卵黃的吸收,防止水分散在體內; 60天前的溼度一般為60-65%,10天后為50-60%;由於高溫高溼環境,微生物易於生長繁殖,雞的蒸發和散熱受阻,導致體溫過高,使雞群生病,特別容易發生球蟲病。因此,你應該注意通風和通風,並在地上灑水並改變草。

    第五是要注意光照:隨著雛雞的年齡增長,每日光照時間應保持一定或略微減少,不能增加; 1-3天因雛雞視力不足,確保餵食和飲水,每天22-23小時光照後,每週逐漸減少20分鐘,直至每天9小時,直至20週年齡。為了使室內照明均勻,應將燈懸掛在飲水機和水槽上方。育雛6的光強度應為30瓦/10平方米計算。

    六,注意通風:通風和通風可以保證育雛室內的空氣清新,雞舍內的細菌,病毒和灰塵可以通風換氣;是要注意分組:根據雛雞的大小和力量,每半個月調整一次;如果雞的密度太大,雞會慢慢生長並且容易癱瘓。

    七是注意分群:依雛雞大小、強弱進行分群,每半月調整一次;若雞群密度過大,小雞生長緩慢、且易發生啄癖

    八是要注意疾病預防:“抗愈治療”是農民養雞的有效措施;疫苗接種是預防雞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常見的雞免疫程式是:1日齡注射馬立克氏疫苗; 10日齡接種雞法氏囊疫苗飲用水; 15日齡雞二代幼苗鼻或滴眼液或飲水; 21日齡水痘疫苗; 35天齡用雞法氏囊疫苗飲用水; 40天齡雞II系列苗族和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混合飲用水。只要養雞戶做到以上八點,就可以避免雞場繁殖,提高雞的成活率,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 10 # 閩鄉樂樂

    首先要選擇適宜的飼養方式,然後瞭解小雞的營養需求,再採取科學的飼養制度。小雞的養殖方法

    1、地面平養,這種方法節省人力物力,裝置比較簡單,投資相對較少,但是佔地面積比較大所需要墊料也比較多,還有就是小雞直接與地面和雞糞接觸,容易發生各種疾病。

    2、網上平養,網上平養不用墊料,因為透氣性好,所以飼養的密度比地面平養大,最高可以提升25%。而且管理方便,也降低了小雞感染疾病的風險,但是網上平養前期投資比較大。

    3、立體籠養,籠養的養殖密度是最高的,而且不需要很大的面積,可以提高雞舍的利用率,但是小雞的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導致小雞發生胸囊腫和瘸腿病的機率較高,相比前面兩種飼養方法前期也是最大的。

    技術方面,這裡就提供一個肉用型小雞對營養成分的需求,作為參考

    肉用型雞的飼養週期比較短,所以飼料的配方儘量要保持穩定,如需要換料時,必須逐步更換,起碼要有一個星期以上的適應期,突然更換容易造成雞的消化不良,從而影響雞的長勢。

    肉用小雞對飼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質含量需求較高,對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要求也比較嚴格,特別是氨基酸的需求量必須要保證。為了提高增重的效果,小雞飼料中的代謝能不應低於12.55兆焦/千克,但最好也不要高於14.23兆焦/千克;蛋白質含量不能低於20%。

    小雞的科學飼養制度

    1、公雞母雞分群飼養,因為公雞的大羽毛生長速度比母雞慢,所以在育雛後期公雞需要的溫度比較高。

    2、公雞母雞的營養需求也不一樣,公雞對飼料中蛋白質的需求比較大,比母雞要高3%~4%。

    為了提高養雞的效益,最好能保證統一的進出欄時間,這樣便於管理,而且在全部雞出欄後,對於雞舍的消毒工作可以比較徹底,可以有效杜絕病菌的迴圈感染。

  • 11 # 新一代走西口長工

    育雛室管理

    1、溫度

    溫度隨著進育雛室的時間而逐漸降低,標準為進育雛室時36度,第2天晚上降到34度,第4天晚上降低至32度,第7天晚上降低至30度。從第二週開始每週降低2度,直到接近自然溫度。

    2、溼度

    溼度保持在65%至75%之間,這是小雞生存的最佳溼度區間。升溫導致的溼度值小,或者因小雞飲水導致的溼度增加。都需要用相應的方法保持在適應的溼度區間。

    3、光照時間與強度

    光照時間對於剛進育雛室2天的小雞保持在23小時,便於小雞熟悉環境與夜間進食。後續每2天晚上減少一小時,直到每天的光照時間保持在16小時。光照時間嚴禁過長,否則引起小雞早熟,影響雞的生長與體重。

    夜間的光照強度不宜太強,在小雞進育雛室第一週保持每15平方米一個40瓦的白熾燈泡,大約在15流明的強度左右。從第二週開始每15平方米掛一個25瓦的白熾燈泡,每平方米保持在5流明的光照強度就可以。

    4、飼養密度

    育雛室養殖小雞的密度在第一週保持每平方米50只,隨著小雞的長大而逐漸減少每平方的數量。在一個月時每平方米的密度在20只左右。

    5、育雛室內空氣與衛生管理

    室內空氣的新鮮需要對育雛室進行通風換氣。空氣的好壞決定小雞的健康成長與否,空氣是否好也與育雛室內雞糞的清理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及時清理雞糞是保持空氣清新的一個基礎。

    育雛室內的養殖方式

    1、地面平養

    採用地面平養,地面需要鋪上墊料。墊料一定要選擇乾淨的刨花,沒有的情況下就選擇鋸木灰做為墊料。在使用前將墊料在太陽底下進行暴曬,做好消毒準備。平養的優勢在於餵食與水方便,但小雞常期與雞糞接觸,也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2、立體籠養

    立體籠養,小雞與雞糞分離,但上下層之間必須將用隔板將雞糞接住。每天需要清理一次隔板上的雞糞,為育雛室提供一個新鮮空氣的環境打下基礎。缺點在於餵食不方便,上下層的溫度差較大,特別考驗升溫管理的佈局。

    3、網面平養

    網面平養集合了地面平養與立體籠養的優點,小雞與糞便分離,不容易感染生病。在網面餵食比在立體籠內餵食方便。並且升溫管道的佈局可以合理讓網面的受熱程度均勻。

    小雞的養殖方式需要透過實際情況來選擇。確定好養殖方式後將育雛室管理的5個要點做好,養殖雞就成功了一大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戒酒最好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