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民航人
-
2 # 航海趣事
實現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媒介物質稱為工質,依靠它在熱機中的狀態變化(如膨脹)才能獲得功,而做功透過工質才能傳遞熱。
在空調製冷或者制熱工況中,製冷劑就是工質,製冷器通常多為氟利昂或者其他,下圖為空調製冷或者制熱工況圖,整個迴圈中依靠工質進行熱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換,才能實現製冷和制熱工況!
-
3 # 暖通南社
製冷劑:是製冷機中的工作流體,它是製冷系統中為實現製冷迴圈的工作介質,也稱為製冷工質,或簡稱工質。
除熱電製冷器外,其餘各種製冷機都需要使用製冷劑。
蒸氣製冷機中的製冷劑從低溫熱源中吸取熱量,在低溫下氣化,再在高溫下凝結,向高溫熱源排放熱量。因此,只有在工作溫度範圍內能夠氣化和凝結的物質才有可能作為製冷劑使用。
製冷劑的發展史:
製冷劑的篩選法通則:安全性,環境可接受性,裝置適用性。
製冷劑的選擇原則:
安全方面:毒性和可燃性;
環境方面:臭氧層破壞、溫室和光霧效應;
直接灌充:溶油性、材料相容和容積冷量;
熱工引數:蒸發壓力、冷凝壓力等;
迴圈效能:效能係數、單位質量製冷量;
價格方面:製造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
製冷劑的替代發展方向:
歐洲國家主張採用碳氫化合物等生態系統中現有的天然物質;美國和日本主張採用HFCs等人工合成製冷劑。
製冷劑的命名規則: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美國供暖製冷工程協會於1967年制定的標準(ASHRAE Standard 34-67)中的規定。這一標準的編號方法是將製冷劑的代號同它的種屬和化學構成聯絡起來,只要知道它的化學分子式,就可以寫出它的代號。代號是由字母“R”和其後邊的數字組成的。R代表製冷劑(製冷介質) “Refrigerant”,以前F代表氟里昂“Freon”,目前都用國際公認的R命名製冷劑。
製冷劑的分類:
(1)無機物製冷劑。如NH3、CO2和H2O等。
(2)鹵代烴製冷劑(氟利昂)。如R12、R134a、R22、R11、R123等。
(3)碳氫化合物製冷劑。如甲烷、乙烷、丙烷、 異丁烷、乙烯、丙烯等。
(4)環烷烴的滷代物、鏈烯烴的滷代物也可作製冷劑使用,如八氟環丁烷,二氟二氯乙烯等。
(5)共沸製冷劑。如R500,R502、R507等。
(6)非共沸製冷劑。如R400,R402、R407等。
————————————————————
(1)無機化合物類製冷劑
如氨命名為:R717(分子式NH3);水命名為:R718(分子式H2O);二氧化碳:R744(分子式CO2);“7”代表無機化合物類,17,18,44為其分子量的整數部分。
(2)氟里昂製冷劑
氟里昂是飽和碳氫化合物(烷族)的鹵族元素的衍生物的總稱。
飽和碳氫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mH2m+2,當H2m+2 被氟、氯或溴等部分或全部取代後,所得的衍生物就是 CmHnFxClyBrz,這就是氟里昂的分子通式,且n+x+y+z=2m+2 。
對於甲烷系,因為m=1,所以n+x+y+z=4;
對於乙烷系,因為m=2,所以n+x+y+z=6。
氟里昂的代號是由R(m-1)(n+1)(x)B(z)組成的。如果z= 0,則B可以省略,例如:二氟一氯甲烷,分子式為 CHF2Cl,m-1=0, n+1=2,x=2,z=0,因而代號為 R22。
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為 CF2Cl2,m-1=0,n+1=1,x=2, z=0,因而代號為 R12。
(3)飽和碳氫化合物
代號的編號規則與氟里昂相同,如:甲烷為 R50;乙烷為 R170;丙烷為 R290;
但丁烷不按上述規則書寫,而寫成為 R600。
另外,如果屬於同素異構物,在代號後邊加字母“a”或在個位數上加一個數字,如:異二氟乙烷為 R152a ,異丁烷為 R601等。
(4)環狀化合物
環狀有機化合物在R後邊加上一個字母“C”,然後按氟里昂的編號規則書寫,如:六氟二氯環丁烷寫作 RC316;八氟環丁烷寫作 RC318等。
(5)非飽和碳氫化合物及它們的鹵族元素衍生物
這一類製冷劑在R後邊先寫一個“1”,然後按氟里昂的編號規則書寫。
如:乙烯為 R1150,丙烯為 R1270,二氟二氯乙烯為 R1112a等。
(6)共沸製冷劑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互溶的單一製冷劑在常溫下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它的性質與單一製冷劑的性質一樣,在恆定的壓力下具有恆定的蒸發溫度,且氣相和液相的組份液相同。
共沸製冷劑在標準中規定在R後邊的第一個數字為“5”,其後邊的兩位數字按實用的先後次序編號。如:R500、R501、R502…R507。
(7)非共沸製冷劑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相互不形成共沸溶液的單一製冷劑混合而成的溶液,溶液被加熱時,在一定的蒸發壓力下,較易揮發的組份蒸發的比例大,難揮發的組份蒸發的比例小,因之,氣、液兩相的組成不相同,且製冷劑在蒸發過程中溫度是變化的,在冷凝過程中也有類似的特性。
在製冷劑編號標準對非共沸製冷劑還未加以編號,只是留出R後邊的400號的編號順序,供增補編號使用。如: R400、R401、R402、…R411。
常用的替代製冷劑:
樓宇空調:R407C、R410A等替代R22;
冷水機組:R123、R134a等替代R11、R12或R500、R22;
低溫冷庫:R134a、NH3等替代R12、R22;
冰箱冷櫃、汽車空調:R134a等替代R12。
製冷劑按常溫下冷凝壓力的大小和在大氣壓力下蒸發溫度的高低,可分成三大類:
(1)低壓高溫製冷劑:蒸發溫度高於0℃,冷凝壓力低於29.41995×104Pa;
(2)中壓中溫製冷劑:蒸發溫度-50~ 0℃,冷凝壓力(196.113~ 29.41995)×104Pa;
(3)高壓低溫製冷劑:蒸發溫度低於-50℃,冷凝壓力高於196.133×104Pa。
自然工質:氨,R717,效能優異;空氣製冷迴圈使用空氣作為工質,可以獲得0~-100℃大範圍可調的溫度(壓縮製冷);水作為製冷劑的吸收式製冷機組;二氧化碳製冷劑,被稱為21世紀最具前景工質。R290(丙烷)、R600a(異丁烷)、R120丙烯。
製冷劑的可燃性及安全性問題:
製冷劑的熱穩定性:
製冷劑熱穩定性最重要的效能指標是熱分解溫度與最高使用溫度。熱分解溫度是製冷劑的在熱作用下開始產生分解的溫度,部分製冷劑的熱分解溫度見下表:
最高使用溫度是製冷劑在與潤滑油共存的環境中,在有金屬存在的條件下,能夠長期穩定工作的溫度。最高使用溫度限制了壓縮機的排氣溫度。部分製冷劑的最高使用溫度tamax見下表:
製冷劑的化學穩定性:
在正常的使用條件下,製冷劑一般是化學穩定的。但如存在特定催化劑,製冷劑會產生水解或分解。在使用條件下,製冷劑也會與某些金屬或非金屬相互作用。
鹵代烴對天然橡膠和樹脂有很強的溶解作用,對絕大部分塑膠、合成橡膠和樹脂有極強的膨潤作用,即使塑膠、合成橡膠和樹脂變軟、膨脹、最後起泡破壞。因此,與鹵代烴接觸的密封和絕緣材料應採用耐氟材料,如氯丁橡膠、丁腈橡膠、尼龍、聚四氟乙烯、改性縮醛絕緣漆等。
大部分烴類製冷劑對非金屬材料的作用與鹵代烴相似,但遠弱的多,有時可以不予考慮。
製冷劑的電絕緣性質:
在全封閉與半封閉壓縮機中,因製冷劑與電機線圈相接觸,故要求製冷劑有良好的電絕緣效能。電絕緣效能通常用以下兩個衡量指標。
需注意的是,微量雜質 (如灰塵、金屬屑粉) 的存在、含水、或在真空條件下,均會使製冷劑電擊穿強度顯著下降,電導率顯著上升。
溶解作用:
與製冷劑有關的溶解效能指溶水性與溶油性。
在大多數壓縮機中,製冷劑與潤滑油的相互接觸是不可避免的,壓縮機的排氣中也不可避免的會夾帶有潤滑油。為了使帶入系統的潤滑油返回壓縮機,製冷系統必須考慮回油問題。製冷劑與潤滑油相互溶解的程度不同,系統採用的回油方式也應不同。
如製冷劑與潤滑油相互溶解,則在冷凝器或貯液器中,潤滑油與製冷劑不能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可採用夾帶回油,即採用較高的回氣流速將潤滑油從蒸發器夾帶回壓縮機。
如製冷劑與潤滑油相互不溶解,進入冷凝器或貯液器中的潤滑油必須分離出來。否則,如潤滑油進入節流機構,有可能凝固在節流機構中,形成“油堵”。在這種情況下,系統中必須設有油分離器,採用分離回油。
製冷劑的溶油性對換熱器的效能有相當影響。當製冷劑在蒸發器中含有潤滑油且與潤滑油相互溶解,通常會增強換熱作用。當製冷劑與潤滑油相互不溶解,潤滑油會在換熱器中形成油膜,增大換熱熱阻。
製冷劑的溶油性也將影響壓縮機的啟動控制方式,如製冷劑與潤滑油能相互溶解,且壓縮機殼體內為製冷劑低壓氣體,則啟動時應先加熱潤滑油,釋放出製冷劑。以避免在啟動時,由於壓力的降低溶解度減小,大量的油形成泡沫,充滿殼體,一方面使在壓縮機殼體下部起潤滑作用的潤滑油量不足,另一方面會使液體進入壓縮腔造成液擊。如製冷劑與潤滑油相互不溶解,或壓縮機殼體內為製冷劑高壓氣體,則無此問題。
製冷劑與潤滑油溶解度主要取決於製冷劑的種類和潤滑油的種類,與礦物潤滑油及烷基苯潤滑油幾乎不互溶的製冷劑有:R717、R744、 R13、R134a、R404a、R507等;與礦物潤滑油及烷基苯潤滑油部分互溶的製冷劑有: R22、R114、R152、R502等;與礦物潤滑油及烷基苯潤滑油完全互溶的製冷劑有: R11、R12、R21、R113、R500等。與脂類潤滑油互溶的製冷劑有:R134a、R404a、R507等。
製冷劑中或多或少會含有水,而水在製冷系統所產生的作用是有害的。不同的製冷劑與水的溶解度不同。與水難於溶解的製冷劑含水時,在節流時溫度降低,含水率會大於溶解度,將在節流機構中凍結凝固,形成冰堵。製冷劑含水時會發生水解,生成物具有腐蝕性,腐蝕機件並降低電絕緣效能 (如含Cl的鹵代烴水解後生成鹽酸) 。
R717與低醇易溶於水,鹵代烴、烷烴和烯烴等難溶於水。
製冷系統中不允許有遊離的水存在,因此,在系統中製冷劑最大含水量有一定限制。
常用製冷劑:
氨(NH3,R717):氨是很早就開始使用的中溫製冷劑,由於其飽和蒸氣壓適中、效率較高、價格低廉,曾經是應用最多的製冷劑。
氨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形成氨水溶液,在-50℃以上水不會柝出凍結,所以氨製冷系統不必設定乾燥過濾器。但存在水時會加劇對金屬的腐蝕,同時會使製冷量減小,所以氨中的含水量不得超過 0.2%。
氨與礦物潤滑油的溶解度很小,進入換熱器的潤滑油會在傳熱表面成為油膜形成附加熱阻,在系統中潤滑油會積存在容器和換熱器底部,需定期排出。
在空氣中氨的容積濃度達到11%以上時可以點燃,容積濃度為16~25%時可爆。如果系統中氨所分離的遊離氫積累到一定濃度,遇空氣會引起強烈爆炸。
應用氨為製冷劑時,車間內氨蒸氣的濃度不允許超過0.02g/l。在居民區、商業區用氨為製冷劑的製冷機,單機充注量應小於50kg,並應加設防護設施。
常用的防護措施有:
1)機房事故風機,當有洩漏時,機房事故風機自動開啟,將氨蒸氣排出機房之外,不過機房事故風機控制裝置的所有電觸點均應在機房外部與氨蒸氣不接觸的地方;
2)氨濃度探測,當空氣中氨濃度達到一定限度時發出訊號;
3)防護罩,將製冷機封入防護罩中,洩漏時集中引出;
4)燃燒器,遇洩漏時,引入燃燒器燃燒。
鹵代烴:
R22:R22已經使用相當長時間了,屬HCFC類,可使用至2020年。R22 主要用於空調器、冷水機組等需要較大單位容積製冷量,但壓縮比不高的場合。
R22無色、無味、無毒、不燃不爆、使用安全。當遇明火時,R22將分解併產生劇毒的光氣。R22 溶水性很小,0℃時水在 R22中的質量溶解度僅0.06%,系統中含水較多時將引起冰堵和鍍銅現象,因此在向系統充注前 R22中的質量含水量應小於2.5x10-5,如蒸發溫度低於0℃,系統中應設定乾燥過濾器。 R22與礦物潤滑油有限互溶,質量含油量15%時,轉變溫度約為10℃。在製冷系統的高壓側,R22與潤滑油完全互溶,在低壓側,R22與潤滑油有分層現象,下層為 R22,上層為潤滑油,應仔細考慮回油問題。
R22的飽和蒸氣壓、單位容積製冷量也與氨接近。壓縮終溫比氨低,但仍屬於高壓縮終溫的製冷劑,故用於高壓比場合時,壓縮機需強制冷卻。
R22對除鎂及含鎂量大於2%的鋁鎂合金之外的金屬無腐蝕作用。對有機材料的膨潤作用極強。系統中密封材料應使用氯乙醇橡膠、CH.1-30 橡膠、聚四氟乙烯等,絕緣漆應採用QF改性縮醛漆、QZY 聚脂亞胺漆等。
R134a:R134a的分子式為CH2F-CF3,氣體常數R=81.4881629x10-3 kJ/(kgK)。R134a屬CFC類,替代R12 等製冷劑用於電冰箱、汽車空調等高壓縮比場合。
R134a無色、無味、基本無毒、不燃不爆、使用安全。當遇明火時,R134a 與R22 相同將分解併產生劇毒的光氣,因此有R134a 的場合也嚴禁時火。R134a 溶水性比R22 小的多,因此在向系統充注前 R134a中的質量含水量應小於1.5x10 -5,如蒸發溫度低於 0℃,系統中應設定乾燥過濾器。 R134a與礦物潤滑油不互溶,與脂基潤滑油、氨基潤滑油和聚烯醇潤滑油互溶。在製冷系統的低壓側,R134a 與潤滑油完全互溶,在高壓側,R22 與潤滑油有分層,出現“白濁”現象,但不影響節流和回油。蒸發器通常使用乾式蒸發器,製冷劑在蒸發器管內和回氣管內的流速應大於最小回油流速。
R134a的性質與R12接近,其飽和蒸氣壓比R22低,單位容積製冷量比R22小。壓縮終溫比R22低。屬於低壓縮終溫的製冷劑,用於高壓比場合時,壓縮機不一定需強制冷卻。
R134a對金屬和非金屬的作用與R22相似,系統中密封材料應使用氯乙醇橡膠、氫化丁晴橡膠、聚四氟乙烯等。
烷烴:烷烴類的共同點是:基本不溶於水、且與水不發生化學作用,不腐蝕金屬,價廉易得,易燃易爆,與礦物潤滑油互溶、使潤滑油的粘度降低,能溶於醇、醚等有機溶劑中。烷烴對高分子有機材料有溶解和膨潤作用,但遠比鹵代烴弱。
這類製冷劑常作為石油化工行業製冷裝置的製冷劑,既是工藝原料和產品,又是製冷劑。在使用中,應保持系統壓力高於大氣壓,經防空氣滲入引起爆炸。
R170:R170應用在蒸發溫度-60~-90℃的場合,常用於 LNG中的分凝式系統,並可作為復疊式製冷機的低溫級的製冷劑。由於其分子量小,適用於容積型壓縮機。
R290 :R290應用在蒸發溫度-25~-50℃的製冷系統,與 R22相似。由於其分子量小,適用於容積型壓縮機。R290的絕熱指數較小,壓縮終溫較低。
R290有微毒,在有氧條件下分解開始溫度為 460℃。R290為輕烴,易燃易爆,常用在 LNG中的分凝式系統、雙級和多級壓縮系統、復疊式系統的高溫級。系統設計應注意密封,應儘可能減少充注量。
R600a:R600a 可用於蒸發溫度-5 ~-25℃的製冷系統,與 R12的應用範圍相同。常用在單級壓縮製冷系統,如電冰箱等。由於其絕熱指數較小,單級壓比可較大。R600a 也為輕烴,易燃易爆。且由於飽和蒸氣壓低,蒸發壓力常低於大氣壓力,更應注意系統的密封。既要防止空氣進入系統,也要防止R600a洩漏出來。如用於家用製冷器具,充注量須不大於120g。
常用混合製冷劑:
R404a:R404a是一種近共沸混合製冷劑其組成成分為R125/R143a/R134a,質量配比為44/52/4。R404a 分子量為97.6,臨界溫度72.1℃,臨界壓力3.73MPa,標準泡點為-46.5℃,可用於-60~-25℃的製冷溫度範圍,如低溫冷庫、速凍機等裝置的製冷系統。
R404a的冷凝壓力較R22要高,約為其 1.2倍。但由於絕熱指數較小,壓縮終溫較 R22低。R404a用於替代R502時,其 COP約比R502低8%。R404a與酯類潤滑油互溶,在60℃以下與礦物潤滑油不互溶,在60℃以上與礦物潤滑油部分互溶。
R410a:R410a是近共沸混合製冷劑,由R32與R125組成,質量配比為50/50。R410a不燃燒、不爆炸,可用於-55~+10℃的製冷溫度範圍的家用製冷器具,如空調器、去溼機等。
R410a的單位容積製冷量大約是 R22的 1.4倍,相同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大約是 R22的1.6倍。
R410a的COP計算值較低,但由於在相同製冷量下,其容積迴圈量約為R22的70%,流動阻力較小,在相同的製冷系統中,應用R410a較用R22時COP反而有所提高。
載冷劑:
在製冷裝置中,蒸發器向載冷劑輸出冷量,載冷劑向末端裝置輸出冷量。
使用載冷劑的優缺點
在製冷裝置中使用載冷劑的優點在於:可以將製冷系統集中於一處,從而簡化製冷系統,便於生產和安裝;使製冷系統的密封和檢修較易進行,便於執行管理;減少製冷劑充注量;可減少製冷劑的洩漏;便於控制和分配製冷量。
在製冷裝置中使用載冷劑的缺點在於:增加了蒸發器與載冷劑、載冷劑與末端裝置之間的兩個傳熱溫差;增加了載冷劑系統,使裝置更復雜,造價提高。
載冷劑的種類:
載冷劑的種類很多,凡是凝固溫度低於蒸發溫度、沸騰溫度高於常溫的物質均可作為載冷劑,常用的有以下幾類:
1)水和空氣。
2)鹽水,指各種鹽類的水溶液。
3)有機化合物,通常是有機化合物的水溶液。
常用載冷劑:
水:水是最常用的載冷劑,其價格低廉、傳熱效能好、熱容量大。常用於蒸發溫度高於 0℃的場合,如集中空調、食品工業等。如製冷系統上加有防凍結保護機構,也可用於蒸發溫度高於 2℃的場合。
鹽水:常用的為氯化鈉(NaCl)、氯化鈣(CaCl2)和氯化鎂(MgCl2)的水溶液,其共晶溫度和最低使用溫度見下表:
有機載冷劑:常用的有機載冷劑為醇類及其水溶液。
甲醇(CH3OH)的分子量M=32.042、凝固溫度tb=-97.65℃、標準沸點ts=64.65℃、臨界溫度tcr=512.6℃。甲醇有很強的毒性,較高濃度的蒸氣也會使人失明。
乙醇(C2H5OH)的分子量M=46.069、凝固溫度tb=-114.05℃、標準沸點ts=78.355℃、臨界溫度tcr=516.2℃。乙醇無毒,可食用。
甲醇與乙醇均易燃爆,其比熱均較小,這兩種醇可完全互溶,也均可與水完全互溶。甲醇用於-90℃以上的工業及實驗等用途的製冷裝置,乙醇用於食品、釀酒工業的製冷裝置。
乙二醇(OHCH2CH2OH)的分子量M=62.07、凝固溫度tb=-13℃、標準沸點ts=78.35℃。作為載冷劑使用時,乙二醇的純度應高於99.5%。當質量濃度為46.4%時,乙二醇水溶液的凝固溫度最低,凝固溫度為-33℃、比熱Cp=3.203 kJ/kg℃。乙二醇水溶液不可以與食品直接接觸,常用於低溫空調、工藝冷卻等場合。
丙三醇(CH2OHCH2OHCH2OH)即甘油,分子量M=92.09、tb=-18.2℃、標準沸點ts=290℃。當質量濃度為70%時,丙三醇水溶液的凝固溫度最低,凝固溫度為-37.8℃、比熱Cp=2.051 kJ/kg℃。丙三醇水溶液無毒、是化妝品及藥品的原料,可以與食品直接接觸,常用於食品工業等場合。
載冷劑的特性:
優點:
(1)減小製冷機系統的容積及製冷劑的充灌量;
(2)熱容量大,被冷卻物件的溫度易於保持穩定,蓄冷能力大;
(3)便於機組的執行管理,便於安裝。
缺點:
(1)增加了動力消耗及裝置費用;
(2)加大了被冷卻物與製冷劑之間的傳熱溫差,需要較低的製冷機蒸發溫度,總的傳熱不可逆損失增大。
載冷劑的要求:
載冷劑在工作溫度下應處於液體狀態;其凝固溫度應低於工作溫度,沸點應高於工作溫度。
熱容要大。密度小。
粘度小;化學的穩定性好。對裝置和管道無腐蝕。
載冷劑應不燃燒、爆炸、無毒,對人體無害。
價格便宜,容易獲得。
常用的載冷劑是水、無機鹽水溶液或有機物液體。它們適用於不同的載冷溫度。各種載冷劑能夠載冷的最低溫度受其凝固點的限制。
溴化鋰水溶液的性質:
水,特點:便宜,安全,氣化潛熱大,常壓下蒸發溫度高(100℃),常溫下飽和壓力低,0℃以下結冰。
溴化鋰,屬鹽類,融點549℃,沸點高(1265℃,不揮發),易溶於水,性質穩定。
溴化鋰水溶液:
1.無色、鹹味、無毒。
2.溶解度(質量濃度)隨溫度降低而降低。不宜超過66%,防止結晶。
3.水蒸氣分壓力(=溶液蒸氣總壓力)很低。
①具有吸收溫度比它低的水蒸氣的能力;同溫度下,溶液蒸氣分壓力遠低於純水飽和蒸汽壓。
②溶液中的蒸氣處於過熱狀態。同壓力下,溶液蒸氣溫度高於純水飽和溫度。
4.密度大於水。
5.比熱容小,熱力系數大。
6.粘度大,表面張力大。
7.導熱係數隨濃度增大而降低;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對黑色金屬和紫銅等材料腐蝕性強烈。
溴化鋰-水溶液的導熱係數:
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機原理:
吸收式製冷迴圈系統:
貯冷劑:
貯冷劑的作用是:當製冷機工作時,製冷劑蒸發吸熱使貯冷劑凍結;製冷機停止工作時,貯冷劑融化吸熱,以維持被冷卻物體或被冷卻空間的低溫。
對於空調等用電裝置來說,用冷高峰恰是用電高峰,用冷低谷恰是用電低谷。在空調系統中應用貯冷劑儲存冷量,可使得冷源裝置在用電低谷開機,獲得的冷量儲存起來,待用電高峰時即可將冷源裝置關閉,得用儲存的冷量來冷卻空氣。這樣的蓄冷式空調系統可提高電力裝置的利用率,從整體上看提高了電力系統的效率,即起到移峰節電的作用。
常用的貯冷劑是冰和共晶冰。
冰作為貯冷劑使用時,只能用於被冷卻空間在 0℃以上的食品冷卻、冷卻物冷藏及空調等場合,但其融熔潛熱在各種貯冷劑中最大,為335kJ/kg。在空調系統中使用時,可以在蒸發盤管上連續結冰、筒狀蒸發器外剝離片冰,也可製成漿狀冰晶樣的冰水混合物。
共晶冰指共晶溶液凝固所形成的固溶體,共晶冰的最低凝固溫度稱為共晶溫度,此時的濃度即共晶濃度。常用的共晶冰的共晶溫度及融熔潛熱見下表,表中的濃度指溶質的質量濃度,溶劑均為水。
常用共晶冰的凝固溫度在0℃以下,用於空調蓄冷時,會造成儲冷時蒸發溫度過低,降低了系統效率。研究開發共晶溫度在0℃以上的共晶冰是貯冷劑的一個研究方向。
在使用時共晶冰需放置於容器中,如容器為球形,該容器稱為蓄冷球;如為板狀,則稱為共晶板,還可以是槽形蓄冷器。共晶板中還可有蒸發管,形成共晶板蒸發器。
與製冷劑相配合的潤滑油簡介:
應用HCFC和氨等製冷劑時,所用潤滑油為礦物油類的冷凍機油。國內外效能較好的冷凍機油見下表。
應用HFC類製冷劑時,所用潤滑油為PAG油或POE油,其中POE類效能較好。
選擇潤滑油時應考慮潤滑油的低溫效能、在40℃時的粘度、與可互溶的製冷劑混合後粘度的降低、壓縮機的型式、執行工況等因素。
冷凍機油主要可分為:礦物油、合成油。
礦物油又以其所含主要成分不同,分為石蠟基油和環烷基油。
合成油:
烷基苯(A1kylbenzene);
聚(烷基乙)二醇(PolyalkyleneGlyco1),可用PAG表示;
多元醇酯類油(Polyol Ester),亦稱聚酯油,用POE表示。
-
4 # 洛陽製冷
指的是空調在執行時系統裡冷熱交換相變的物質,既製冷劑,有R22
R32
R410
R134等等
-
5 # 國美的灰太狼
空調在執行時系統裡冷熱交換相變的物質,既製冷劑,有R22
R32
R410
R134等等
-
6 # 鳳棲夕陽
在空調製冷中,工質指的是什麼?
答:在空調中控制系統比喻大腦、壓縮機被譽為心臟、冷媒被稱為血液,工質指的就是冷媒,有些人也稱之為雪種。
由於早期的空調使用的冷媒是二氟二氯甲烷(R12),又稱之為氟利昂,氟利昂無色、無味、無毒,但對臭氧層破壞性極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慢慢的又推出了其他對臭氧層破壞性較小的冷媒R22、R134a,隨著冷媒的更新換代,以前出現的冷媒已經慢慢的被淘汰了,在國際上已經規定2020年不允許在生產使用R22冷媒的空調,R134a冷媒被大家稱為環保型冷媒,其化學成分中並不含有氯元素,對臭氧層沒有破壞性,也是現在空調主機最為常用的冷媒。
雖然冷媒更新換代後並不是二氟二氯甲烷,甚至都已經不含氯元素了,但大家都習慣稱空調使用的冷媒為氟利昂。
當然在製冷行業中,可以用來製冷的工質並不全部是氟利昂系列,還會有使用其他的冷媒,如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機組使用的就是水來作為製冷的工質。在低溫行業還有使用二氧化碳、氨等蒸發溫度極低的冷媒在作為製冷劑。
個人分享就到這裡,想知道更多製冷知識,點下左下角的關注吧!
-
7 # 空調百家
工質,指的是製冷劑,另外還有很多說法,比如:冷媒、藥水、氟利昂等等,指的均是製冷系統的血液:製冷劑:
1、製冷劑概述
製冷劑是一種熱迴圈中使用的純物質,它經歷從液態到氣態的可逆的相態改變,而化學成分並沒有發生變化。
2、製冷劑的特性
1)理想的製冷劑應當具備良好的熱力學特性:
• 沸點低於目標溫度。
• 氣化時吸熱量大。
• 液態密度適中。
• 氣態密度較高。
• 臨界溫度高。
• 全球變暖潛能值(GWP) <150。
• 臭氧消耗潛能值(ODP) = 0。
• 變暖影響總當量(TEWI)低。
• 蒸發器出口壓力(Po)高於大氣壓力。
• 在製冷系統內具有化學穩定性。
2)應具備的其他特性有:
3)製冷劑的特性應當選擇可在適宜條件下使用的製冷劑。
3、制冷劑的分類
1)
2)按型別劃分的製冷劑
3)按應用劃分的製冷劑
回覆列表
實現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媒介物質稱為工質,依靠它在熱機中的狀態變化(如膨脹)才能獲得功,而做功透過工質才能傳遞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