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花生日記虎哥

    首先必須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收入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看似簡單,實際上大多數投資者並不能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

    如果你有一萬人民幣,建議百分之30作為固定餘額寶。百分之50建議定期、國債,百分之20做高風險高回報投資建議做外匯,我做外匯7年,一年收益在百分之50到一百,還是很輕鬆的

  • 2 # 開開心心每—天

    首先看你是幹什麼工作,有無固定收入,能承擔多大的風險。有沒 有用錢打算。 理財—定要分級別,不能雞蛋放—個籃子裡,我是這樣做的,京東小京庫,餘額寶,基金定投,股票都有投資。但股票最好別投,基本穩貼不賺。現在只剩基金定投了,一天50也不多,別的2分放人了。

  • 3 # 行走的心靈6

    如果把一個人的收入分為4份,那麼我個人觀點是10%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20%用於購買保險,以次來抵禦未來不可知的風險,30%用於購買債券、股票等投資性產品,最後40%用於存放銀行,或者是購買國債等保本增值的產品!

  • 4 # 叨哥來了

    一、確定自己的投資偏好

    現在很多理財平臺在你註冊之後,都會有相關的個人投資偏好評估,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測試一下。有些人激進,承受能力較大,有些人保守,有些人投資風格偏向穩健。

    基本的理財方式可以參照下圖:

    不同的投資偏好有不同的投資方式和渠道,先清楚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再下手選擇。

    二、制定收益目標

    所謂理財不是暴富,所以想將理財本金一夜賺個翻倍是不大可能的。先分析這筆資金的性質,是長期閒置的資金還是短期流動的資金,再選擇投資專案,預估理財的風險。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從安全理財角度看,常見的穩健理財方式:

    銀行定存:基本上收益2.5%左右。

    貨幣基金:餘額寶、理財通等,年化利率3.5%左右,隨存隨取。

    P2B:如無界財富,風控能力強,安全係數高,門檻低,收益10%左右。

  • 5 # 農業銀行王純瑾

    理財要注重長期性和波動性

    以基金定投為例,如果只注重短期收益,一般前期投入資金較低,時間較短,波動幅度未必很大,而且短期內無法判斷一支基金定投的“波峰”、“波谷”,就很難做到在最低成本時買到最高基金份額,這樣會大大影響收益的

  • 6 # 肇慶財稅教育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首先必須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收入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看似簡單,實際上大多數投資者並不能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

    我認為現在很多理財平臺在你註冊之後,都會有相關的個人投資偏好評估,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測試一下。有些人激進,承受能力較大,有些人保守,有些人投資風格偏向穩健。

    首先看你是幹什麼工作,有無固定收入,能承擔多大的風險。有沒 有用錢打算。 理財—定要分級別,不能雞蛋放—個籃子裡,我是這樣做的,京東小京庫,餘額寶,基金定投,股票都有投資。但股票最好別投,基本穩貼不賺。現在只剩基金定投了,一天50也不多,別的2分放人了。

    以基金定投為例,如果只注重短期收益,一般前期投入資金較低,時間較短,波動幅度未必很大,而且短期內無法判斷一支基金定投的“波峰”、“波谷”,就很難做到在最低成本時買到最高基金份額,這樣會大大影響收益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伍治堅

    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財原則,是多元分散。

    多元投資,即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早在2,000多年前的猶太法典塔木德(Talmud)。塔木德在猶太教中被認為是地位僅次於塔納赫(Tanakh,即猶太教正統版的希伯來聖經)的宗教文獻。在塔木德中,那位睿智的古人明智地給出了以下建議,即把一個人的財富平均的分散在商業實體,房地產和流動資本之間。原話是這麼說的:一個人應當每時每刻都把自己的財富分成三份:1/3投入土地(不動產,編者注),1/3投入商業,1/3留在手上(現金,編者注)。這個古老的概念後來被莎士比亞加以發揮,體現在其著作《威尼斯商人》之中。

    讓我在這裡摘抄一段這部經典著作:

    My ventures are not in one bottom trusted,Nor to one place; nor is my whole estateUpon the fortune of this present year:Therefore my merchandise makes me not sad.

    不過,現代金融理論對於投資多元化的研究,需要等到1950年代。當時的芝加哥大學是現代金融理論研究最為發達的大學之一,師從於Milton Friedman的Harry Markowitz成為了現代金融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在後文中簡稱MPT)的教父級人物。

    在Harry Markowitz之後,還有許多傑出的學者,比如William Sharpe, James Tobin, Robert Merton等都對該理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MPT的基本邏輯是,投資者在做出自己的投資決策時,不應該孤立的看待自己的投資標的,而應該把他們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投資組合一起看待。

    比如單單關注自己買的可口可樂股票,或者在上海浦東的某套商品房是沒有意義的,聰明的投資者應該把所有的資產全都包括起來一起研究。

    如果把這些資產加在一起研究,Markowitz發現了一道“免費午餐”,即因為這些不同的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不高,把他們放在一起可以在不損失資產回報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即波動性)。

    相關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你同時持有股票和房子,股票的價格會上下波動,房子的價格也會上下波動,但這兩者的價格不會在同一時間一起上下波動。在大部分情況下,股票上升,房子價格可能上升,或者不動,或者下降,在絕少情況下會和股票一起上升相同的價格。

    Markowitz的發現是劃時代的,這也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之一。我們大部分人對於多元投資的理解可能還在塔木德的層面,即我們心裡都明白,不能把所有的財富都賭在一個標的物上。但同時我們心裡也有這個假設,即分散投資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會降低收益,畢竟不可能每個投資標的都能讓人一夜致富。

    但MPT對於金融理論的貢獻在於,它證明了透過多元投資,可以在不影響投資收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資的風險,這對於投資者來說,難道不是一盤“免費的大餐”麼?很可惜的是,即使在該理論被提出五十多年之後,甚至已經進入了大部分大學金融系科的教材之後,大多數投資者還是對分散投資的好處熟視無睹。比如我檢查了這方面的一些研究,大部分研究發現,世界各國的投資者都沒有做到分散自己的投資組合。唯一的例外是在一篇研究(Calvet, 2007)中作者發現瑞典的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組合非常聰明,符合金融理論建議的國際化投資策略。

    那麼為什麼普通投資者們對分散投資這一建議不感冒呢?這其中有不少原因。比如有我們之前提到的行為偏見,如過度自信(Over confidence)和本地偏見(Home Bias)。本地偏見大多見於大國的投資者,比如美國,中國,英國等地的投資者,即他們更喜歡投資本地的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市場。這可能也是一個小國,比如瑞典投資者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所在:作為一個小國的投資者,可能除了放眼全球以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事實上大多數投資者選擇的方式是出售部分甚至全部股票。這一決定在今天看來十分錯誤,因為投資者們恰恰在股市達到底部時選擇割肉平倉,錯過了之後的大牛市。但要任何一個投資者在當時的情況下堅持持有股票,他可能會告訴你你一定瘋了。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2009年的反彈如此迅猛的原因之一,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割離股市了。

    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可以向投資者提供一些緩衝,因為即使股票大跌,至少還有其他資產,比如債券,現金和房地產。這也是MPT的貢獻之一,即所有的資產類別,包括股票,債券,現金和房地產,在同一時間一起大幅度下跌的機率是很小的。當然2008年的危機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在那時候股票,房地產和公司債券全都下跌,唯一挺住的是政府債券,現金和黃金。這也凸顯了在投資組合中囊括所有資產類別的重要性。

    在2008年,如果投資者僅持有股票,或者股票和房地產,那麼在如此劇烈的金融地震之中,投資者最有可能的反應是割肉離場。但是如果投資者的資產組合中不光有股票,也有其他各類資產,那麼他堅持原本設計好的長期投資策略的可能性會高得多。這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回顧美國在過去的210年的資產回報,我們會發現,在任何一個30年間,有91%的機會,股票回報會高過債券或者現金。然而,仍然有9%的機會,債券將提供比股票更好的回報,最近的一次是是1982到2011年。即使是最大膽的投資者,也許她也應該持有一些多樣化的資產組合,即使她有無限長的投資時間。同樣重要的,是保持投資地域的多樣化。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日本的資產回報。當日本的日經指數在1989年12月29號達到了歷史高度38,957點之後,一直到26年之後的今天(2014年底日經指數在17,450左右)也沒有緩過神來。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日本人如果在這二十多年中投資了股票,那麼他的回報很可能是差強人意的。

    相反的,同一時期日本最好的回報是債券或者現金。縱觀歷史,大部分國家在一個夠長的時間範圍(20年以上)內,股票的回報總是最高的,但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總有例外,比如這裡所說的日本。最後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未來總可能面臨未知的風險。多樣化的投資,是應對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畢竟,即使有上百年的歷史資料,誰又能保證他有能力預知今後會發生什麼呢?

    艾薩克·牛頓爵士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動,但卻無法預知人類的瘋狂。

    在金融歷史上從不缺少試圖以智取勝的聰明人。這些聰明人通常認為,他們已經戰勝了市場。殊不知他們可能只是一時被上帝的隨機性愚弄而已。即使是天才,也有失算的時候。

    聰明的投資者,會以合理的成本達到自己投資的多元化。

  • 8 # 想學習理財的小白

    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是財富的慢慢積累。想理財就得有財可理,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開源節流。

    首先,開源,利用自己的優勢,增加自己的收入,增加理財的資本。

    其次,節流,堅持記賬,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另外,理財方式有銀行理財,一般五萬起步,利率在3.5—4%左右。基金定投,起點相對來說比較低,好多是10塊起投。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等,風險小,收益相對低點。

  • 9 # 何大狀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是財富的慢慢積累。想理財就得有財可理,要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開源節流。

    我認為首先看你是幹什麼工作,有無固定收入,能承擔多大的風險。有沒 有用錢打算。 理財—定要分級別,不能雞蛋放—個籃子裡,我是這樣做的,京東小京庫,餘額寶,基金定投,股票都有投資。但股票最好別投,基本穩貼不賺。現在只剩基金定投了,一天50也不多,別的2分放人了。

    以基金定投為例,如果只注重短期收益,一般前期投入資金較低,時間較短,波動幅度未必很大,而且短期內無法判斷一支基金定投的“波峰”、“波谷”,就很難做到在最低成本時買到最高基金份額,這樣會大大影響收益的。

    現在很多理財平臺在你註冊之後,都會有相關的個人投資偏好評估,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測試一下。有些人激進,承受能力較大,有些人保守,有些人投資風格偏向穩健。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0 # 函衝雲霄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如果把一個人的收入分為4份,那麼我個人觀點是10%用於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20%用於購買保險,以次來抵禦未來不可知的風險,30%用於購買債券、股票等投資性產品,最後40%用於存放銀行,或者是購買國債等保本增值的產品!

    你可以下載一個華寶智投,他的餘額理財功能特別好用,還有股票智慧分析等,用這個軟體,資金白天可直接用於股票買賣,晚上自動買入基金理財。

    現在華寶智投的餘額理財功能升級了,透過餘額理財PLUS,可更加智慧和靈活的對賬戶餘額進行管理,在貨幣基金和國債逆回購之間選擇更高收益的機會進行餘額管理,假如設定國債逆回購超過5%就自動借出,否則就投貨幣基金,這樣既能有機會捕捉高利率的國債逆回購,也有機會享受貨幣基金的收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不知為什麼:不希望兒孫本忠踏實做人,請破解迷題,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