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田長旺

    儘管陸遜捲入東宮太子傳位之爭,但作為江東擎天柱,孫權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迫害,夷陵之戰,若非陸遜,江東早易他人。這也是孫權為吳主的最大敗筆和令人詬病的事實。

  • 2 # 趣聊冷史

    1.陸遜一族為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遜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為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為陸遜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遜外甥姚信,太常。可見遜家族姻親甚為顯赫。手眼通天

    2.呂蒙死後,陸遜一直駐守武昌,可以說是吳國抗拒“魏”“蜀”的擎天之柱。陸遜聲望之隆,上至太子下至小卒,無不敬之。可以說陸遜功高震主!

    3.到後期三國局勢以明,雖然孫權進取不足,但守城有餘。因陸遜功高震主,又參與太子紛爭,糟孫權猜忌。兔死狗烹,時為帝王之策。

    4.第四點視為本人之見,當初為了籠絡陸遜,孫權把孫策之妹許配給陸遜。可是到了後期,陸遜與孫權的這層關係,卻成了孫權的一個心病。

  • 3 # 鵬宇歷史

    今天筆者就來說一說年少成名的陸遜,以及他為何在火燒連營800裡之後反而被孫權一步步冷落,甚至落了個被逼死的下場。

    陸遜在20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孫權的幕府,開始為他出謀劃策,並且在之後呂蒙襲取荊州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有一點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在呂蒙拿下荊州斬殺關羽之後,為何暴病而亡?這是不是和陸遜一步步被孫權逼死有莫大的關係呢?其實在筆者看來,陸遜的死,還真的和孫權沒有太大關係。

    夷陵之戰之後,十分了解孫權的陸遜甚至呂蒙的下場,在戰役勝利之後馬上交出了手中的兵權,因為陸遜知道,孫權對於權力的渴望十分飢渴的,之前有周瑜事事牽絆於他,之後呂蒙在軍中的威望也時時威脅孫權的統治,所以陸遜急流勇退,徹底和軍隊劃清界限,也正是因為這樣,孫權在之後的統治中對陸遜十分放心,並且讓他逐漸成為太子的“老師”。

    而對於陸遜的死,從史料的記載來看,他很可能參與到了吳國的太子之爭,但是呢這和陸遜什麼關係呢?其實太子之爭,陸遜一直保持中立,始終沒有參與,但是陸遜之甥顧承曾串通陳恂,謊報戰績給自己謀求高位這件事讓陸遜逐漸開始失去孫權的信任,陸遜為此憤憤不平而亡。

  • 4 # 愛上啞巴兔

    陸遜跟隨孫權時間長,功勞也很大,孫權更是把孫策之女嫁給陸遜,呂蒙死後,陸遜更是成為抗拒魏蜀二國的支柱,如此有功之臣孫權為何要逼死他啦?原因有幾條。

    第一條,功高震主,陸遜功勞不小,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石亭之戰大破曹休,同時陸遜很多政策都得士卒百姓人心。這樣一個人物放在孫權身邊,難免讓孫權產生想法,要知道孫權的胸襟比起劉備曹操差遠了,孫權此人軍事能力確實不怎麼樣,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人給打退,可見其軍事水平確實很差。對陸遜這種能征善戰的統帥自然忌憚。

    第二條,陸遜多次勸諫孫權行為不當,老打孫權臉,要是真聽了你的勸不幹了還好,要是不聽你的幹了失敗了,你還老在那嘰嘰歪歪,老打老大的臉,這樣就讓老大心裡很不爽了,陸遜打孫權臉的例子可不少,況且孫權此人胸襟確不怎麼樣。

    第三條,在立嗣問題上,陸遜多次勸諫孫權隻立太子廢魯王孫霸,而孫權又偏偏喜歡孫霸,可謂是在立嗣問題上站錯了隊伍。245年,孫權開始打擊太子一黨,陸遜包括他的親朋好友都受到了牽連,孫權更是經常派太監去責罵陸遜,最後把陸遜氣死。

    八卦一下,話說陸遜年輕又帥氣,很受女人喜歡,在江東那個美女多的地方很是吃香,孫權此人也好美女,自然嫉妒陸遜搶他風頭。

  • 5 # 小白趣談綜藝

    孫權到死也不相信士江東士族,縱觀魏蜀吳三國都是同出一轍的,但是到了最後曹丕實行了九品中正制,選擇了同士族合作,孫權選擇了妥協,蜀漢選擇了堅持,才使得蜀漢最先滅亡,隨後是孫吳也隨後滅亡。孫權妥協但是到了最後還是清洗了江東士族,陸遜就是江東士族的代表,因為他擔心他的後代,會被江東士族所吞併。

  • 6 # 大城公

    這條題,是一篇大文章!不讀懂讀透吳國那段歷史、沒有睿智分析是寫不出來的!

    孫權逼死陸遜?有50%責任。歷史真相是:陸遜是死於“多嘴”,好管閒事!得罪同僚,陷入派系傾軋和奪嫡之爭,自掘墳墓,至尊猜忌,驚憤而死!

    三十六計有一篇”疏不間親”,陸遜沒讀懂,不會用。他就因為不懂什麼叫“疏不間親”之計,所以招致失敗。

    古語:明哲保身。陸遜也沒讀懂啥意思,他的失敗就是“好管閒事”,口沒遮攔。

    三國時代的陸遜,相當於蜀國的諸葛亮,出將入相,名震天下!論戰功,諸葛亮比不上他!一個吳蜀夷陵之戰,一個吳魏石亭之戰,足以使陸遜成為三國最耀眼的名將!

    論政績,陸遜頗有貢獻,堪稱治國能手!孫權對他的信任,比對周瑜、魯肅還有過之,可謂親密無間。孫權連大印都交給陸遜,隨他批覆公文和寫書信給諸葛亮。

    吳國赤烏七年(244年)正月,孫權委任陸遜做丞相,原來的官職:荊州牧(荊州地區軍政長官)、右都護、武昌留守(武昌地區司令員),照舊擔任。

    在吳國,除了孫權,應該沒有誰會正面衝撞陸遜了。他是權傾朝野的權臣、統帥!

    陸遜怎麼會搞到驚慌悲憤而死呢?除了他玩死自己之外,還能有誰?誰有這個能耐玩死陸遜?

    一,陸遜“多嘴”,好管閒事,得罪同僚。

    講四個事例:

    第一個,當面規勸諸葛恪:

    “才學比我優秀的人,我會尊重他,學習他,協助他和我一齊升遷;才學比我差的人,我會扶持他,使他有進步。如今我看你的氣勢,欺負上司,又看不起部下,你會搞到上下不和,這樣做不利於你建立德行和發展事業,人和才是基礎。”

    諸葛恪就是東吳名臣諸葛瑾的兒子,十分聰明,是東吳最有名的“神童”。諸葛恪當面接受批評,但心裡知道陸遜很討厭他,而陸遜又是吳國最有實權的人,不能得罪,只好放下姿態,裝孫子,寫信向陸遜認錯,解釋一番,表示以後會改進。

    這諸葛恪是什麼人?是心比天高,要與他二叔諸葛亮看齊的牛人!陸遜當面批評,他能原諒嗎?肯定懷恨在心。

    第二個,當初暨豔興建豪華府第,人們議論紛紛。

    陸遜也規勸告誡暨豔:你這樣做不妥,樹大招風,太炫富了,必然會招致群臣嫉妒,你是取禍之道!

    無可否認,陸遜是出於好友一片好心勸告。但暨豔正在興頭上,“我建房子關你屁事呀?多嘴!吃飽撐著!”暨豔肯定這樣想,不聽,還責怪陸遜好管閒事。

    第三個,疏不間親,陸遜反行其道:多嘴。

    廣陵人楊竺,有些才學,少年得志,名氣很大!

    陸遜認為楊竺華而不實,好高騖遠,最終會惹禍敗亡!所以,陸遜就規勸楊穆(楊竺哥哥):你要和你弟弟分開居住,分家,各自生活。免得你弟弟以後闖下大禍了,把你也連累進去!

    楊竺肯定會知道陸遜離間他兄弟感情。心裡能不懷恨嗎?

    (注意了:就是這個楊竺,整死陸遜的)

    第四個,疏不間親,陸遜反行其道:口沒遮攔,又多嘴得罪人。

    當時的吳國,原太子孫登早逝,皇儲空缺,就出現兩宮爭奪太子之位的熱潮。

    孫權冊立第三子孫和(224年-253年,就是孫皓父親)為皇太子。

    本來名份已定,沒啥好爭了。但是,孫權的另一個兒子、魯王孫霸(與孫和同父同母親兄弟)不服氣,覺得自己比孫和有才。而孫權的長女全公主又與孫和母親矛盾很深,擔心孫和繼位會對她不利,所以就聯合孫霸打壓孫和!

    這就好玩了!三姐弟分裂成兩個陣營!

    朝廷內外的官員,都在看風向,都捲入到這場“奪嫡之爭”,很多官員派遣子弟支援孫和或孫霸。

    大臣全琮寫信給陸遜(鎮守荊州),告知朝廷兩宮奪嫡的情況。

    陸遜認為這些官僚子弟應該憑藉自己才能升遷,而不應該走這條路:去站隊支援某一方獲得升遷、賞賜。

    陸遜強調自己保持中立,不參與兩宮鬥爭。他指出:這些支援兩宮奪嫡的官僚子弟,必定會各自結成黨派,互相攻擊,惡性競爭,不擇手段,這是古人最忌諱的事!

    其實,全琮的二兒子全寄已經加入到孫霸幕府中,全琮是捲入奪嫡事件中的人了。

    陸遜寫信規勸全琮:學習金日磾殺子的做法,以免禍及滿門!

    陸遜真是直言不諱:竟然教唆全琮除掉老二,以免惹禍上身。(哪個做父親能接受呢)

    所以全琮看了陸遜的回信,非常不滿,從此對陸遜心生怨恨!而陸遜也覺得全琮“不妥”,就不來往。

    沒多久,全琮、全寄父子首先發難:上奏彈劾陸遜的外甥顧承曾經串通陳恂,虛報戰功,騙取朝廷獎賞!

    孫權准奏,就將顧承和他哥顧譚流放邊遠地區。

    陸遜得知此事,十分憤怒。(他是好心辦壞事,不知人心險惡)

    二,捲入奪嫡之爭,遭派系傾軋,遭奸人構陷,遭皇帝猜疑。

    這場奪嫡之爭,陸遜本想置身事外,但老天不放過他!

    由於全公主和孫霸不斷在孫權面前捏造是非詆譭孫和,孫權對孫和的信任日漸淺薄,開始討厭他。

    群臣眼見為實,耳聽為真,都感覺孫和地位不保!接班人也許是魯王孫霸,於是紛紛站到孫霸這邊了!

    孫霸氣焰囂張,有恃無恐,做事更加張揚,放肆。

    孫和確實驚慌,無論他如何努力如何解釋如何修補關係,都很難取得父皇的寵信!

    但是,孫和不能坐以待斃!他往孫權寢宮派遣探子,以求摸到更多訊息。

    一次,孫和的探子(太監)潛伏在孫權床底下,偷聽到孫權和楊竺(孫霸親信)的一段談話,得知孫權有意改立孫霸做太子!

    此事非同小可!孫和收到密報,十分恐懼,趕緊秘密召見親信陸胤,商議對策。

    孫和懇請陸胤趁出差武昌的機會,想辦法請他族父陸遜出面,上奏章支援自己做太子!

    此時,孫和的老師、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寫信給陸遜,請求支援孫和!

    陸遜這回又多嘴好管閒事了!他竟然幾次上奏章,講述“嫡庶之分”,請求孫權支援孫和,抑制孫霸,千萬不能更改儲君,動搖國本。陸遜還請求進京面見陛下。

    陸遜用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能人。偏偏在這件事上,他犯下最愚蠢最不可原諒的重大錯誤:

    孫權想廢掉孫和改立孫霸,這件事是在孫權寢宮裡談論的,當時就只有孫權和楊竺知道!如此機密的事情,陸遜遠在千里之外的武昌,他是怎麼知道的??

    顯然,是皇宮寢室走漏風聲了!孫權立即警覺起來!

    孫權下令將楊竺、陸胤、吾粲三人下獄,審訊。

    孫權對陸遜還算寬容的,沒有逮捕,沒有采取嚴厲措施,只是派使臣去荊州宣讀聖旨:責備陸遜不該打聽宮中機密,插手皇儲之爭!

    陸遜至此才恍然大悟:自己這回真是飛蛾撲火,引火自焚了!

    楊竺心恨陸遜離間他們兄弟關係,在獄中就拼命揭發陸遜“二十條罪證”,指控陸遜暗助孫和奪嫡,密謀篡位!(楊竺下手真狠啊)

    因為陸遜的堂侄子陸胤參與到兩宮奪嫡之爭,他是孫和的親信!陸遜自然有大大的嫌疑!他又傻乎乎給孫權上奏本,明確支援孫和!這回他如何說得清楚?

    還有更嚴重的,陸胤不肯招供,把所有責任攬到身上,一口咬定是自己所為!他不肯供出是孫和指使!

    陸胤這樣的供詞,陸遜能逃干係?他跳到長江也洗不清啊!

    還有更嚴重的,此時孫權的注意力不在孫和、孫霸身上了,他想冊立自己最寵愛的第七子孫亮做太子!

    孫亮很聰明,他的老師就是吳國“神童”諸葛恪!

    諸葛恪是何等聰明人哦,一看風色轉變,風水輪流轉到自己這邊來了,還不抓住機遇,更待何時?所以他毫不猶豫加入到倒陸陣營!抓住楊竺招供“二十條”攻擊陸遜(有陸遜支援孫和,諸葛恪支援孫亮就沒機會)

    朝廷中的大臣,有很多人眼紅妒忌陸遜位高權重,好管閒事,就紛紛起鬨,彈劾陸遜犯罪“二十條”!

    陸遜既驚惶又惱火!精神壓力山大,憂鬱憤慨病死。

    史載:“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史書沒說陸遜怎麼死法?沒說自殺,應該是病死比較準確)

    這場奪嫡之爭,持續幾年,搞到孫權十分震怒和鬧心,就下旨廢掉孫和,賜死孫霸,改立孫亮為太子。封諸葛恪為太傅、大將軍。

    孫權還下旨:將孫霸的黨羽全寄、吳安、孫奇、楊竺等人全部處死!

    全琮當然受到牽連,全家被流放邊遠地區。

    楊竺哥哥楊穆因為早已分家另過,曾經寫信規勸楊竺不要參與孫霸奪嫡,所以免於處罰。

    三,孫權的悔淚。

    陸遜死後,孫權後悔,顧念陸遜功勞,由次子陸抗繼承爵位(陸遜長子早死)。孫權任命陸抗為建武校尉,率領陸遜部隊五千人,並讓陸抗運送靈柩回江東,葬於橫山(今上海松江昆岡鄉境內)。

    後來,陸抗進京面見孫權,當面向孫權解釋清楚,洗清了楊竺所指控二十條罪名。

    太元元年(251年),陸抗回到建業(今南京)治病。等到陸抗治好病離開時,孫權召見他,話別,哭著說:“我過去聽信楊竺的讒言,搞到不相信你父親,由此也辜負了你啊!我前後問過的所有案卷都燒燬了,不會有人再見到這些卷宗了。”

    永安年間,追諡陸遜為昭侯。

    附錄陸遜給孫權的政治建議書一份

    陸遜建議:“國家以民眾為本,強盛取決於民眾的力量,錢糧貨物皆出自民眾。民眾富強而國家弱,民眾貧窮而國家強,這種事例從古未有。所以治理國家之道:得到民心則國家興旺,失去民心則國家出現動亂。如果當政者不讓老百姓得到利益,而又想讓老百姓竭力效勞,為國家做事,這是很難做到的。故此《詩經》有講:‘讓利於民,上天賜福’。請求陛下廣施恩惠,安撫賑濟百姓,這樣積累幾年,民生有望,國家財政有盈餘,就好辦事,再考慮其他方面發展。”

    後世評價

    孫權評價:①此誠長者之事,顧人不能為耳。②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③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④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⑤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

    呂蒙評價: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賈詡評價:孫權識虛實, 陸遜見兵勢。

    諸葛瑾評價: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步騭評價:丞相顧雍、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深責重,志在謁誠,夙夜兢兢,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先太子孫登評價: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傅玄評價:及權繼其業,有張子布以為腹心,有陸遜、諸葛瑾、步騭以為股肱,有呂範、朱然以為爪牙,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故戰少敗而江南安。

    陸機評價:①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②漢王亦馮帝王之號,率巴、漢之民,乘危騁變,結壘千里,志報關羽之敗,圖收湘西之地。而我陸公亦挫之西陵,覆師敗績,困而後濟,絕命永安。續以灞須之寇,臨川摧銳,蓬籠之戰,孑輪不反。

    袁宏評價:伯言蹇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獻替。謀寧社稷,解紛挫銳,正以招疑,忠而獲戾。

    蕭子顯評價:柳世隆勢居中夏,年淺位輕,首抗全師,孤城挑攻,臨埤授策,曾無汗馬,勍寇乖沮,力屈於高墉,亂轍爭先,降奔郢路,陸遜之破玄德,不是過也。

    許嵩評價:①性忠梗,出言無私,立朝肅如也。②為人素儉知足。

    蘇軾評價:陸遜之於孫權,高熲之於隋文,言聽計從,致君於五伯矣

    (這篇文章,查閱三國吳國很多史料,理清思路,用了7小時才寫成)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 7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104期陸遜之死

    公元245年,東吳名將陸遜在武昌憂憤而死。

    《三國志》記載,“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

    可見,陸遜之死和孫權父子不和有很大的關係。

    那麼,作為東吳大將的陸遜為什麼會捲入東吳的皇室內鬥中呢?

    原來,孫權立長子孫和為太子後,四子魯王孫霸不服,想要取而代之。

    父子三人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文武大臣開始選擇站隊。

    魯王孫霸和孫權長女全公主兩人開始聯合,在孫權面前屢進讒言,中傷太子孫和。

    晚年的孫權聽信讒言,認為孫和暗中拉幫結派,對自己笑裡藏刀,於是開始對孫和不滿。

    有一次,孫權向楊竺徵求立儲的事情,表示想要廢除太子孫和,立魯王孫霸為太子。

    不巧的是,孫和的親信躲在孫權的床下,偷聽到了他們的談話。

    太子孫和知道父親孫權想要廢掉他,非常驚恐。

    這時他想到了在東吳德高望重的陸遜,於是派人傳話陸遜。

    陸遜嚴格來說,是太子黨的一員,他雖然不願意捲入皇室內鬥,但還是決定為太子孫和說情。

    他數次進言孫權,陳述廢長立幼的弊端。

    孫權意識到他和楊竺的談話已經洩露,非常震怒。

    於是把可能洩密的楊竺,陸胤和吾粲革職查辦。

    一同被治罪的涉及到數千人,太子孫和被軟禁。

    陸遜雖然沒有治罪,但卻嚴厲訓斥了他窺探內庭,陸遜從此賦閒在家。

    公元245年,陸遜因不能阻止孫權的主張,在家抑鬱而死。

    公元250年,魯王孫霸因謀害太子孫和,被孫權處死,太子孫和也在內鬥中被賜死。

    這場東吳皇室內鬥最終以悲劇收場,陸遜也淪為了這次鬥爭的犧牲品。

    —End—

  • 8 # 小兵讀史

    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就是陸遜生不逢時。三國後期,人才凋敝,不管是魏國,還是蜀國,同樣還有吳國,在以前的鼎盛時期,人才濟濟,但是後來吶,有才能的死的死,老的老,而人才是有周期的,多數都是還沒成長起來的人才,這就出現了人才斷層,而陸遜就處在這個斷層之中,自己有才能,年紀輕輕就出將入相,名震天下,在那時候簡直就是一直獨秀呀,但是一枝獨秀的壞處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這麼有才,我孫權死後,你會把誰放在眼裡,誰還能收拾的了你,所以不管怎麼說,要把你逼死,逼死你我才安心。其實按照這個推理,就很能明白了,難道孫權不知道他優秀嗎?就好比一個大學生在幼兒園當中,你天天帶著一群小孩子在一塊,園長怕呀,你一會把小孩子帶偏了,我這幼兒園那不就開不下去嘍。所以說, 孫權要逼死陸遜。

  • 9 # 美麗青春您真痘

    年少成名的陸遜,比肩蜀國諸葛亮,出將入相,夷陵之戰、石亭之戰足使陸遜閃耀三國、名震天下!孫權對他信任有加,甚過周瑜、魯肅,為示褒獎孫權更是把孫策之女嫁給陸遜,呂蒙死後,陸遜成為吳國頂梁支柱,如此有功之臣孫權為何要逼死他呢?

    當時江東有張溫,朱據,顧雍及陸家四大家族,其中以陸家為首。

    孫策時期,因為強大的武力及個人能力,四大家族被迫服從。孫權上臺,四大家族始終瞧不起孫權,對其政策敷衍了事。

    公元193年孫策進攻廬江,破城後對陸家家主,廬江太守陸康進行報復,虐死牢房,陸家子弟折損頗多。陸家雖然面上臣服孫家,但這也是孫、陸二家始終無法解開的心結。

    伴隨孫權的逐步年老,非常恐懼四大家族日後翻天,更恐陸遜日後會報此仇,所以乾脆赤膊上陣逼死陸遜。

    三國鼎盛時期,人才濟濟,能人輩出,英雄大有用武之地,而現在是死的死,老的老,出現了人才斷層,而陸遜就處在這個斷層之中,屬一枝獨大,沒有對手,失去了應用的價值,孫權唯恐自己死後,無人能降,危及子孫,所以不如直接拿下,逼死才安心。

    陸遜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石亭之戰大破曹休,呂蒙死後,陸遜一直駐守武昌,可以說是吳國抗拒“魏”“蜀”的擎天之柱。陸遜聲望之隆,上至太子下至小卒,無不敬之,陸遜功高震主!

    在立嗣問題上,陸遜多次勸諫孫權隻立太子廢魯王孫霸,而孫權又偏偏喜歡孫霸,可謂是在立嗣問題上站錯了隊伍,245年,孫權開始打擊太子一黨,孫權嚴厲訓斥了他窺探內庭,陸遜從此賦閒在家。

    到後期三國局勢已明,陸遜功高震主,又參與太子紛爭,遭孫權猜忌,兔死狗烹,時為帝王之策。

  • 10 # 人者仁義也

    陸遜的家族

    我們可以瞭解一下陸遜,陸遜所在的吳郡陸氏是一個典型計程車族家庭,吳郡陸氏的祖先是陸烈,他擔任過吳縣縣令,所以陸氏一族從中原搬遷到了江左,陸烈十世孫有陸閎 ,東漢時為穎川太守。陸閎的孫子陸續擔任過揚州別駕。而陸續的陸稠,擔任過廣陵太守。陸稠的侄子陸康,在東漢末年擔任忠義將軍,秩中二千石。陸康便是陸遜的叔祖父。

    陸康在東漢末年是廬江太守,當時的袁術向陸康借糧,陸康因為袁術有不臣之心,不給袁術糧食,這導致袁術大怒,於是袁術派孫策渡江前去攻打陸康,陸康大敗而死。但是在孫策攻打之前陸康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於是偷偷把陸遜和親戚送回了吳郡,陸康死後,陸康兒子年少,陸遜便成為吳郡陸氏的領頭羊。

    不過值得一提是陸遜所在吳郡陸氏一支並不是很尊貴,陸遜的祖父陸紆只擔任過城門校尉,而陸遜的父親陸駿只擔任過九江都尉。而早卒,此後陸遜被陸康收養。可以說陸遜和孫策有著深仇大恨。

    脆弱的東吳統治集團

    孫吳政權在江東的建立,實際上是一個淮泗武人集團建立的武裝,當然有人會說孫堅不是江東人嗎?孫堅雖然是江東人,但是孫堅出生低,不會被江東的豪族看上,其次孫堅,孫策手下的一大批人江淮地區招攬的,比如周瑜,魯肅,呂蒙,蔣欽,周泰,陳武,等等都不是江東人,所以對於江東本地人來講,孫堅,孫策,孫策是征服者,而非江東人。更加重要的是孫策還頂著一個袁術部將的名頭,我們都知道漢末袁術妄想稱帝,最後眾叛親離,在當時人看來袁術是一個大混球。孫策的名聲可想而知。

    孫策到達江東之後,面對本地豪族和士族的不合作,怎麼辦?那就只打到這些人服。孫策對於不合作的人大開殺戒,如吳郡高氏的高岱因為鄙視孫權被殺掉,會稽周氏的周昕、周昂、周顒三兄弟多次跟孫氏作對,最後被殺,會稽郡的盛氏的盛憲同樣被孫策殺害,會稽魏氏的魏騰因為忤逆孫策差點被殺,而吳郡沈氏的沈友同樣是在孫策手下做事,因為有原則同樣被殺。這一直延續到孫權時代。

    但是殺的人是多,但是想要維持東吳在江東的統治光靠殺人是沒有用的,因為孫氏政權前期所依靠的淮泗武人集團的基數只有這麼些,越到後面這個集團出現的人才越少。所以孫權為了維持統治不得不選擇和江東大族的合作。

    陸遜也就是在孫策去世後走進了孫權的幕府,陸遜本人十分有才能,在與山越的戰爭,陸遜本人逐漸掌握一隻數萬人的精銳士卒,這使得吳郡陸氏有了可以依靠的資本,在被呂蒙推薦後,陸遜接連在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中大破蜀漢軍隊和曹魏軍隊,這使得陸遜成為當時東吳士族集團的領軍人物。而在此時,東吳的丞相也換了顧雍,標誌著東吳完成了江東化。

    孫權和陸遜的矛盾導致了陸遜的悲劇

    陸遜和孫權在政治軍事有一個很大的矛盾,那就是孫權作為帝王始終有大一統的思想而作為江東士族的領袖陸遜只有保全江東的思想。陸遜認為江東政權在實力上和曹魏有著很大的差距,並不能夠抗衡曹魏。如果大規模用兵中原和蜀漢,這一定會耗費江東的人口,財富,資源。而這些只會攤派到江東各個豪族的手中,對於這些豪族會造成重大的利益損失,這也是為什麼諸葛恪北伐遭到反對,最後被殺的原因所在。陸遜的這種思想必定會與孫權產生激烈的衝突。

    其次,陸遜也參加了孫權晚年的二宮之爭。陸遜本人在晚年基本上掌握了荊州的軍權,他本人又是東吳的丞相,權勢可想而知。而且東吳政權江東化的完成也標誌江東士族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但是對於君主孫權來說這意味著江東士族對於自己權利的剝奪,於是孫權想要打擊江東士族而二宮之爭就是標誌。

    在孫權第一個太子孫登去世後,孫權立孫和為太子,陸遜等人支援孫和,但是孫權不滿,暗地裡支援自己的兒子孫霸,於是二宮之爭開始,孫權當時已經年過60,他很擔心自己駕崩之後,兒子們駕馭不住江東士族,於是藉助二宮之爭打擊江東計程車族。而作為江東士族的首席代表,陸遜就是第一個要除掉的人。

    最終陸遜派來的人罵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考缺乏邏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