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i靈雲子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群經之首。古來研究者絡繹不絕,愛好者眾多,有關研究周易的典籍主要有:

    《周易本義》:

    宋代學者朱熹的重要著作,在中國哲學史和易學史上都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此書曾一度成為當時科舉考試的標準參考用書。

    《梅花易數》:

    宋代易學家邵雍所著,梅花易數依先天八卦數理,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隨時隨地起卦,取卦方式多種多樣,預測辦法靈活多變,準確率較高。

    《卜筮全書》:

    明代的卜筮聖典,是周易爻辭文化的最重要著作,也是中國古代吉凶卜筮的巔峰之作。全書輯錄了明代以前納甲筮法的經典作品,傳承了《京氏易傳》和《火珠林》等早期的筮法的真諦,值得一讀。

    《卜筮正宗》:

    清人王洪緒撰,《卜筮正宗》是易學六爻預測學集大成之作,該書對後世占卜影響深遠。書中系統地總結、發展、完善了六爻占卜法,駁斥了泥於神煞、古法、定例的謬誤,強調六爻占卜術應該以“陰陽、動靜、生剋制化之理”,從而使六爻占卜法在千餘年過程中的種種迷誤澄清,使得理論更加精深,更加完備。起到了正本清源、繼往開來的作用。此書猶為珍貴,在同類著作中脫穎而出,首屈一指。

    《增刪卜易》:

    野鶴老人著。其書理論由淺入深,對“屢驗者存之,不驗者刪之”。配合大量實占卦例來解說深奧的周易理論,為後世研究做了很好的範例。是周易六爻預測學的一部扛鼎之作。

    除此之外,研究周易的著作大概不下百餘部。

  • 2 # 空空太極

    古代研究《周易》的著作,如現代一樣,多如雞毛。論述得再多,還是得以《周易》來詮釋亊物,是不是屬於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 3 # 趙日金141

    《周易》,據說孔子為之作《易傳》。因此成為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首。

    後世研究《周易》的著作很多,但這是儒家。儒家研究《周易》,其實是研究《易傳》提出的“陰陽”與儒家倫理,形成“象數”與“義理”兩大派。

    道教為爭《易》的話語權,不承認周文王《周易》的卦辭爻辭及孔子《易傳》之辭對八卦的解釋。陳摶《正易心法注》很直接:“《易》道不傳,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復晦。”

    後世稱道教的伏羲《易》為先天八卦,周文王的《周易》為後天八卦。太極圖,河圖洛書,都是道教畫的,不是《周易》。梅花易數,屬先天八卦,也不是《周易》。

  • 4 # 易學傳承

    古代研究《周易》的著作書籍多如牛毛。

    不過大至到以分為:象、數、理、佔,四大類。

    象:《繫辭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易經》是一部以卦象來象徵事物表達思想內容的書,從這個意義上講,《易經》可以說是一部象學之書。

    數:《易經》之數從何而來?《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聖人根據《河圖》、《洛書》作八卦,則《易經》之數即來自《河圖》、《洛書》。《河圖》中奇數一、三、五、七、九為天數;偶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天地之數相加為五十五。

    《易經》經文用卦爻象表達思想內容,每卦六爻陰陽與天地人三才之間構成相互關聯錯綜複雜的關係。《易傳》將卦爻象所蘊涵的深刻思想闡釋發揮,使其哲理化,因此以象數思維為特徵的《易經》便凸現出超凡的理性思維,具有了高度的哲理性。

    佔:《繫辭上》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又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糸辭焉以斷其吉凶”。又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卜佔”。這表明《繫辭》作者認為《易經》是一本占筮之書。朱熹認為:“易乃占筮之書,古者則藏於太史,太卜以佔吉凶”。

    易經一門研究自然科學的綜合學科,個人認為不要把目光放某本書籍上,先要有系統性的思考,這樣在學易的路上才不會走偏!

  • 5 # 吉誠

    《周易》及其研究解釋的歷代重要著作

    一、《周易》研究,側於註釋的歷代著作選列

    《子夏易傳》 為說易之書最古老,真本已佚,春秋·卜商撰。

    《易傳》 相傳為春秋孔子所撰。

    《周易注》 鄭康成注一卷,漢·鄭玄撰。

    《周易注》 魏·王弼。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周易口訣義》 唐·史徵。

    《周易釋文》 唐·陸德明。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

    《易傳》 宋·程頤。

    《溫公易說》 宋·司馬光撰。

    《周易新講義》 宋·耿南仲。

    《周易本義》 宋·朱子撰。

    《易說》 宋·趙善譽。

    《周易經傳集解》 宋·林慄。

    《周易祥解》宋·李杞。

    《周易淺述》 清·陳夢雷。

    《周易函書約注》 清·胡煦。

    《周易傅義》 清·朱軾。

    《周易玩辭集解》 清·查慎行。

    《周易述》 清·惠棟。

    《周易章句證異》 清·翟均廉。

    《御纂周易折中》清·康熙五十四年。

    《周易稗疏》 清·王夫之。

    《周易尚氏學》 清·尚秉和

    《周易解故》 清·丁晏。

    《周易姚氏學》 清·姚配中。

    《周易古經今注》 近代·高亨。

    二、《周易》研究,側於發揮的歷代著作選列

    《易緯·乾坤鑿度》 漢·鄭玄注。

    《易緯·乾鑿度》 漢·鄭玄注。

    《易學辨惑》 宋·邵伯溫撰。

    《易小傳》 宋·沈該撰。

    《易璇璣》 宋·吳沆撰。

    《易原》 宋·程大昌。

    《周易義海撮要》 宋·李衡。

    《周易玩辭》 宋·項安世。

    《周易總義》 宋·易祓。

    《易通》 宋·趙以夫。

    《易象意言》 宋·蔡淵。

    《周易要義》 宋·魏了翕。

    《易說啟蒙小傳》 宋·稅以權。

    《易學啟蒙》 宋·胡方平。

    《周易傅義》 宋·董楷。

    《周易象義》 宋·丁易東。

    《易原奧義》 元·寶巴。

    《周易衍義》 元·胡震。

    《周易爻變義蘊》 元·陳應潤。

    《周易大全》 明·胡廣。

    《易用》 明·陳祖念。

    《易象》 明·黃道周。

    《易象解》 明·劉濂。

    《六交原義》 明·金瑤。

    《周易生生真傳》 明·俞華人。

    《易燈傳》 宋·無撰名氏。

    《易解心燈》 明·蔣士龍。

    《易學象數論》 清·黃宗羲。

    《周易洗心》 清·任啟運。

    《讀易辨疑》清·李開先。

    《易象數理分解》 清·謝維嶽。

    《周易現象》 清·李光地。

    《周易筆談》 清·杭辛齋。

    三、周易圖解選列

    《周易鉤隱圖》 宋·劉牧。

    《易圖說》 宋·吳仁杰。

    《易圖通辨》 宋·雷思齋。

    《周易圖說》 元·錢義方。

    《易緯·坤靈圖》 漢·鄭玄

    《周易旁註圖說》 明·朱升。

    《易經圖釋》 明·劉定之。

    《周易卦變圖傳》 明·呂懷。

    《伏羲圖贊》 明·陳弟。

    《易圖親見》 明·來集之。

    《易芪圖說》 清·潘鹹。

    《易圖疏義》 清·劉鳴坷。

    《周易後天歸圖》 清·黎由高。

    《易圖明辨》 清·胡渭

    四、河洛專著選列

    《太極圖說》 宋·周敦頤。

    《易數勾隱圖》 宋·劉牧。

    《河洛定儀贊》 明·俞華人。

    《河洛真傳》 明·俞華人。

    《河圖發微》 明·陳士槐。

    《河圖洛書原舛編》 清·毛奇齡。

    《河洛先天圖說》 清·劉天真。

    五、周易考略、訓詁、占筮選列

    《周易經傳訓解》 宋·蔡淵。

    《古易音訓》 宋·呂祖謙。

    《周易文詮》 元·趙訪。

    《卦變考略》 明·董守渝。

    《古周易訂估》 明·何楷。

    《讀易考原》 元·蕭漢中。

    《卦變考略》 明·董守諭。

    《周易象訓》 清·姚球。

    《周易校勘記》 清·阮元。

    《周易策辭考》 近代·李鏡池。

    六、周易占筮之書

    《易林》 漢·焦延壽。

    《京氏易傳》 漢·京房。

    《玄珠密語》 唐·王冰。

    《觀象玩佔》 唐·李淳風。

    《皇極經世》 宋·邵子。

    《周易筮述》 清·王宏。

    《春秋占筮書》 清·毛奇齡。

    《周易古佔法》 宋·程迥。

    《奇門遁甲符應經》 宋·楊維德。

    《易塞通變》 宋·雷思。

    《遁甲演義》 明·程道士。

    《奇門遁甲占驗》 明·程道士。

    《星學大成》 明·萬民英。

    《星佔三卷》 明·劉孔照。

    《星命總括》 明·耶律純。

    《奇門遁甲》 明·無名氏。

    《黃帝奇門遁甲圖》 明·無名氏。

    《通佔大象歷星經六卷》 明·無名氏。

    《易學筮貞》 清·趙世時。

    《六壬大全》 郭御青著。

    《六壬指南》 陳公獻著。

    《六壬大全》 無撰著人名氏。 (楊力)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說:“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佔,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人於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這段話大致說明了易學的流派。意思是說,《周易》的內容是推演天地自然之道來說明人的活動規律,也就是說以自然規律來說明社會規律,從而指導人們的行動。《左傳》裡面記載的占筮筮例,大概還是古代太史占筮的傳統方法。到了漢朝,經學大師都用象數來說明,與古代的傳統還比較接近。象數派傳到京房、焦贛,一變變成說明占驗徵兆的書;傳到宋朝的陳摶、邵雍,再一次變成以河圖、洛書探究天地奧秘的書,於是《周易》就不再適合民用了。三國魏的王弼把象數全部掃蕩無餘,用老子、莊子的思想來解釋《周易》,於是出現了義理一派。義理派傳到宋朝的胡瑗、程頤,才開始用儒家的思想來闡明易理。再傳到李光、楊萬里,又用歷史事實去考證它的卦爻辭,於是就出現了爭論。以上象數、義理兩大派,分出象數、祥、圖書、義理、儒理、考史六個宗系,互相攻擊駁斥。另外,《周易》的大道廣大無邊,無所不包,可以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音韻學、算術,以至於道家用爐火煉丹,都可引《周易》作為根據建立自己的學說。愛好標新立異的人就把這些學說拉進《周易》裡來,所以《周易》的說法就更加繁雜了。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說法比較客觀。《周易》是中華民族的古典哲學,帶有母科學的性質,揭示自然與社會最基本的規律,任何科學都不會與它毫不相關。所以它揭示的普遍性認識可以反映在各種學科裡,但又不能把《周易》與某種學科混為一談。比如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用《周易》講煉丹,這不能說明《周易》是煉丹的書。魏伯陽也不是在講《周易》,他是用易道來建立自己的學說,另有其價值。從開派的角度說,這類著作都是大手筆,但對《周易》來講只能是末流。任何一門學科,只要按天地自然之道,正確揭示了本學科的規律,都可能與《周易》的正確原理保持一致性。不僅是上面提到的算術、音韻學等等,其他如中醫、氣功、美學、國畫、書法都可援易以為說,這絲毫沒有什麼奇怪。不僅是這些間接的學科,即使是直接受《周易》影響的讖緯、太乙、六壬、遁甲、星命、相術、堪輿選擇等等,也都以周易做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在中國歷史中,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他們或為聖賢、帝王,或為名相、名將,或為名醫、高僧,或為詩人、思想家……他們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簡單來說,《易經》思想起源於伏羲、神農和黃帝,成熟於周文王、周公、孔子,發揚於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將《易經》在後世的發展歷程一線貫穿。

    《周易》研究歷代重要人物

    遠古、周伏羲首次發明了八卦,所謂一畫開天。八卦衍生《易經》。伏羲是華夏太古三皇之一,生活於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雖然沒有典籍可以考證,但任何一部講周易的著作都會把他列在首位。

    炎黃二帝

    《周易》之前有兩個版本的易經:《連山易》《歸藏易》,前者為神農所創。神農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歸藏易》為黃帝所創。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生活在距今約五千年前。或有人說連山為夏朝之易,歸藏為商代之易,因年代久遠,俱已失傳。

    周文王

    《周易》為周文王所創。他在被囚禁時根據伏羲的研究繼續演繹,發明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周公

    周文王之子,西周傑出的政治家。一般認為,周公為《易經》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添加了爻辭。

    孔子

    孔子在《周易》後加注易傳,後來易傳被稱為“十翼”。“十翼”被後人視為《易經》的導讀資料。據近代以來學者考證,十翼並非孔子所作,當為孔子的後來傳人根據孔子講解易經時的記錄和對孔子後其他思想家對易經的解讀彙編而成,並非成於一人之手。

    張良

    張良是秦末漢初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精通易理,把周朝姜子牙所傳的“奇門遁甲”精簡為現在我們常用的用法。

    董仲舒

    西漢思想家,發展了《易經》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理論,促進的了易學的發展。

    京房

    京房師從焦延壽學易,發明了“六十四卦納甲法”,和八宮卦系統。被後世稱為“京氏學”,對易學發展有極大影響。

    鄭玄

    鄭玄注《易經》,把象、彖與經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辰說”,對後世影響較大。

    魏伯陽

    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借《易經》爻象論述道家的丹道修煉之理,是世界上最早的丹道理論著作。

    虞翻

    虞翻發明“月體納甲說”“卦氣說”“卦變說”等,與京房所創的“納甲法”並稱。

    諸葛亮

    諸葛亮精通易學眾多分支,創作“八陣圖”,用於排兵佈陣,相傳此陣法有周天365種變化。

    郭璞

    郭璞除家傳易學外,還承襲了道教的術數理論,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擅長多種奇異的術法。占卜奇驗。其人一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是風水術公認的祖師爺。

    陸績

    陸績,大名鼎鼎的懷橘陸郎。通曉天文曆法,對易學有精深的研究。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王弼

    王弼少年天才,英年早逝。一改漢人煩瑣的方法,不用象數,而用老子思想解易。其易學體系龐大,內容深奧。

    蕭衍

    蕭衍將易學與佛理結合在一起,以佛理解易經,以易經解佛理,著有《周易大義》等書。

    孔穎達

    孔穎達繼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學。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重新肯定了象數易學的價值。

    僧一行

    僧一行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學家,對曆法有極大貢獻,創造大衍曆,被稱為“歷千古而無誤差”。

    袁天罡

    袁天罡天文學家、星象學家,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

    李淳風

    李淳風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李虛中

    李虛中所著的《李虛中命書》是四柱命理的里程碑,首次讓命理學登上學術寶殿。

    孫思邈

    孫思邈大醫學家,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以及“易具醫理,醫為易用”等觀點。

    陳摶

    陳摶公佈多張易經圖示,把老莊思想、道家方術、儒家思想、佛家觀念融歸一爐,民間稱為“陳摶老祖”。

    周敦頤

    邵雍

    邵雍繼承陳摶的思想,梅花易數的創始人,創立的“先天象數理論”,以數建立起龐大的易學思想體系,貢獻卓著。

    張載程顥、程頤的表叔,與周敦頤、邵雍、二程合稱北宋五子。建立了“氣”為核心的易學思想。

    程頤

    程頤與其兄弟程顥創立了“天理學說”,將易學發展到新高度,集義理派之大成,使義理派向儒家轉變。

    朱熹

    朱熹集北宋以來易學之大成,其哲學體系的核心是“理”,認為理重於氣、先於氣。

    劉伯溫

    劉伯溫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易學術數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馳名天下,與諸葛亮並稱。

    來知德

    來知德繼孔子後用象數結合義理註釋《易經》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其成果有“來氏易”之稱。

    王夫之

    王夫之批判了從周敦頤到朱熹所堅持的唯心主義理學,他的唯物主義是中國古代唯物主義的頂峰。

    黃宗羲

    黃宗羲在象數易學上有獨到造詣,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多有創見,影響了整個清代。

    尚秉和提出解易新思路:“未學易、先學筮”,物件數易學貢獻非常大,著有《周易尚氏學》等。

    當代易學名人名家及其著作也較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 6 # 老漢說玄乎

    自從《周易》來到這個世界,玩易和說易的人多如牛毛,不勝列舉。

    從古至今,關於周易的相關言論和著作分成能流傳下來和沒有流傳下來兩大部分。能流傳下來的文字或口口相傳下來的言論都或多或少記載於各個朝代的有關典籍中,其中有部分已經佚失成為了傳說。正因為這樣,就使後來的人們有了遐想的空間,因而更多的周易見解和著作言論便源源不斷的被炮製出來,使人眼花繚亂。

    《周易》據說是從傳說中的周文王彙編改制前人的古易開始流傳開來。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統一的文字和斷代時間,周易就是神話一般的存在。

    到了孔丘孔老二成神成聖之後,在他的徒子徒孫的推波助瀾之下,“周易”就為世人所熟知了。傳說孔丘晚年好易玩易寫易,現在見到的《周易》大部分是他老人家“創造”的,比如,卦象和卦辭等。

    宣王時期,齊國的鄒衍鄒老夫子等人也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暢論陰陽,提出了不少高談闊論。鄒衍從“周易”的陰陽中玩出了比較火的產品和技術,就是“五德終始說”。

    劉漢時期,孟喜也玩易,先弄出了“納甲法”,又弄出了“卦氣說”,“六日七分法”是《孟氏易》的傑作。

    京房也不甘落後,他也弄“納甲法”,《京氏易》也橫空問世,“納甲太陰”是“京氏易”一大特色。

    往後解易注易的人就不計其數了,比如鄭玄,王弼……流傳下來的,湮沒無聞的,老漢肯定不知道多少啦。

    陳摶也玩易,邵雍也玩易,二程朱熹也玩易,但時間已經來到了趙宋年代。邵雍二程朱熹好像還把《周易》以某種形式的定義將其固化了下來,更有一部分人拍掌叫好,因而時至今日,接受和不接受的人都兼而有之,

    接受與不接受某種人和某個人對《周易》的說法與見解的人或樂於對《周易》“創新”的人分成了幾個陣線,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中各自施展才華戰鬥著,越來越多的鬥爭產品就被人們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不管有沒有繼續流傳下去,它們都有一件共同的外衣叫--《周易》。

  • 7 # 生物起源及生物形態結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迴圈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區域性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 8 # 青峰山女史

    古代研究《易》著作比較權威資料,可以參考西漢時期劉向父子負責主編的《七略》,它是一本對當時西漢中央政府收集民間藏書編目的專業書籍。

    這其實是皇帝命令,編制整理皇家藏書以後,寫的藏書目錄提要。其中就有對《易》專著得統計和提要。(圖為西漢學者劉向)

    《七略》的成果,後來反映到班固漢書的藝文志裡。其中《易》歸於六藝類:

    《易經》十二篇,分為三家施,孟,梁丘。《易傳.周氏》兩篇。《服氏》兩篇。《楊氏》兩篇。.....共計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漢代研究《易》,主象數,其水平最高,後世皆其濫觴...起于田何,後施,孟,梁丘,京房列為學官,民間有費,高兩家。

    至於歷代有多少研究《易》著作,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巴蜀書社出版過一套易叢書,選歷代比較好易學專著15種出版·,可以一讀。

  • 9 # 咱這是讀書人

    古代研究周易的作品是非常多的!

    1、周易在古籍中的地位

    古籍總的可以概括為:經、史、子、集。經部包括我們非常 熟悉的《道德經》《山海經》《茶經》還有就是《易經》。易經又被稱為萬經之首,可以看出易經的重要性。

    伏羲一劃開天,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對八卦研究貢獻就大的就是周文王。文王將八卦又覆上了八卦形成六十四卦,又將八卦卦序重新排列,我們稱為後天八卦,也叫後天八卦。至於卦詞和爻詞是否是文王所做還有待商榷,但文王對易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將六十四卦也稱為《周易》

    2、古代對周易的幾個重要研究

    孔子

    孔子給後世留下了兩部鉅著。一個是《春秋》另一個就是研究周易的著作。孔子一口氣寫了十部解釋分析周易的作品,我們統稱為《十翼》。這十部書對於周易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讀周易必讀《十翼》,就如同讀《三國志》必讀裴松之的注一樣。

    因為讀周易一定要配合《十翼》,所以人們將《十翼》拆分開直接對應的加進了周易裡,以方便閱讀,就成了現在的通俗版本,也叫它《易經》。

    京房

    京房本姓李,西漢元帝時人。開創了京氏易學,自成一派。京房著有《易傳》三卷,《周易章句》十卷,《周易錯卦》七卷,《周易妖佔》十二卷,《周易佔事》十二卷,《周易守林》三卷,《周易飛候》九卷,《周易飛候六日七分》八卷,《周易四時候》四卷,《周易混沌》四卷,《周易委化》四卷,《周易逆刺災異》十二卷,《易傳積演算法雜佔條例》一卷。

    朱熹

    提到朱熹總會聯想起嚴蕊的詞,實際上朱熹在周易研究上有非常大的貢獻。

    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 [3]  ,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其本身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義》列河洛、先天圖於卷首,又與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編撰《易學啟蒙》篤信和詮釋河洛、先天之學,後世皆以此立言,闡發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朱熹認為《易經》是卜筮之書,作《周易本義》就是要還《周易》的本來面目。

    3、現代對周易研究的著作

    《周易全解》

    這本書包括《易經》《易大傳》的全部解釋,作者並不否定周易是占卜之書,但著眼點不在占卜,而是它的思想,作者不宣傳迷信,應有馬克思主義思想解讀周易。《周易全解》可以說是現代研究周易的集大成者。

    4、占卜類古籍

    不可否認的是周易的占卜功能在現代依舊是重點的研究方向,孔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他是否定周易的占卜功能的,但周易占卜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也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向。

    在周易占卜中最常見的是“梅花易數”“六爻卦”。

    《梅花易數》

    《梅花易數》是中國古代占卜法之一。現在的梅花心易就是梅花易數的別稱。相傳為宋代易學家邵雍所著,梅花易數起源於漢易,是一部以易學中的數學為基礎,結合易學中的“象學”進行占卜的書,相傳邵雍運用時每卦必中,屢試不爽。《梅花易數》我推薦《故宮珍本叢刊》版。作者從學術的角度分析了這本書的真正作者、並做了大量註解,幫助讀者充分理解書的內容與意義。

    《增刪卜易》

    全書以斷事情的吉凶成敗為基礎,理論由淺入深的闡述,對“屢驗者存之,不驗者刪之”。特別是配合大量實占卦例來解說理論,為後世的研究,做了很好的範例性引導,這是其他所有六爻典籍無法比擬之處。此書可以說是六爻預測學的一部扛鼎之作。前面說過讀周易一定要讀《十翼》,學六爻就一定要讀《增刪卜易》,要想學成六爻卦恐怕要讀更多的書籍,但讀透《增刪卜易》六爻卦 也就掌握了。

  • 10 # 黃建平嶺南

    古代有關《周易》的研究書藉較多,謬誤也很多,學術價值不大。

    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先生,歷經二十年撰寫過程著有《周易溯源》一書,2006年1月由巴蜀書社笫一次印行,2011年重印。

    該書透過以文獻研究和考古學、古文字學互相配合的方法,論證《周易》經文與十翼的形成時代。這樣的考察問題的路徑,似可說是對王國維先生倡導的"二重證據法"的學習和實踐。

    眾多學者關注筮數(或稱數字卦)的性質和解釋,經過這些年重大出土文獻的呈現,已有解開有關謎團的契機。如2008年,清華大學入藏的一批戰國簡,通稱清華簡,其中正有一篇專述筮法,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曙光。

    更早的筮數,近年也有重要發現,如陝西岐山周公廟遺址所出西周甲骨文,為了解西周前期有關問題提供了更多依據。

    在山東高青陳莊,也發現了記筮數的西周甲骨文。這一類原生態的出土文獻,算是中國有關《周易》的最早文獻資料,使我們對研究的進展滿抱希望!

    僅以此小文追念李學勤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紅樓夢》中探春和賈環同為趙姨娘庶出,探春在榮府的待遇要比賈環好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