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品牌觀察
-
2 # 何必強求
一,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寵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位,採用各種手段逼迫當今太子自殺,而且還要殺他的弟弟。他弟弟為了躲避災禍不得已帶著幾個追隨他的人流亡他鄉。流亡的日子很艱難,沒有了權利,錢也越花越少,那幾個追隨他的人大多數都陸續離他而去。但也有忠心耿耿的,其中就有一個叫“介子推”。有一次在他快要餓死的時候,介子推用腿上的肉救活了他。過了十九年後,雖然歷經磨難,他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回國做了君王,也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開始對那些昔日有功之臣論功行賞,可他卻偏偏忘了割肉救他的介子推(真應了那句話:貴人多忘事)。直到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時,晉文公才猛然想起,自覺心中有愧,於是就趕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請了好多次介子推就是不來(擱我我也生氣)。無奈之下晉文公只好自己親自前往,介子推也夠倔犟,竟然躲起來了,帶著自己老母親進了綿山(在今天的山西)。可晉文公此時也是要一心一意的要找到他,就派兵上山搜尋,結果還是沒找到(藏的可真隱秘)。就在這時候也不知哪個二貨給晉文公提了個防火燒山以此逼迫介子推出來的建議,晉文公還真就採納了(腦子進水)。這大火一起整整燒了三天多,等火自己慢慢滅了也沒有看到介子推出來。上山一檢視,在一顆燒焦的柳樹的樹下發現了早已被大火考死的介子推母子。晉文公悲痛之餘開始安葬介子推母子,這時忽然發現介子推身後的樹洞裡有塊布,拿出來再看上面寫了一首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看罷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後悔晚矣!後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將綿山改為:介山。還在山上建立了祠堂,親自規定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只吃寒食,並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上山祭拜介子推,看到那顆柳樹已經重新長出了枝葉,晉文公將樹取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二,清明節跪拜的意義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清明節又稱踏青節 行清節 三月節 祭祖節),清明節的跪拜是中華文化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促進家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認知。
清明節融匯了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充分提現了中國文化的天時、地利、人和。當然不同的信仰有著不同的跪拜虔誠。我們跪天跪地是為了祈禱,跪拜父母是為了感恩,跪拜祖先除了祈禱和感恩,更是中華民族祖祖輩輩血脈相承意識的大統。清明節跪拜沒有強求,只有認知,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親 善 美。
-
3 # 南山竹翁摯友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這裡面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不妨與大家分享一下:
時空掠影:
晉文公,春秋時代一位傳奇的霸主,歷來的說法是晉國驪姬之亂後,晉公子重耳在國外逃亡了十九年,歷經翟、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國,最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承襲君位,是為晉文公。公元前約656年,正值春秋時期,在今天的山西臨汾地區有一個諸侯國叫晉國。晉國的公子重耳在出逃十九年之後,率領逃亡的將士及謀臣,在當時秦國,秦穆公的支援下返回晉國,掃除反對勢力,取得政權,號稱晉文公。
筆者:一座古城門,飛掛小布告。敘述民間苦,不怕君王笑。世間人仁義在,兩肋插雙刀!
時空掠影;
一:奇怪:
佈告飛掛宮闕門!
這還了得???!
晉國的朝城牆上掛著一幅佈告,(相當於現代的大字報)上面寫著:
有龍矯矯,悲失其所;
數蛇從之,周流天下。
龍飢乏食,一蛇割股,
龍返於淵,安其壤土;
數蛇入穴,皆有寧宇,
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是麼意思呢?是說:有一條矯健的龍啊,突然失去歸宿的洞窟。有數條小蛇隨著它,在天底下漫遊,想尋找歸宿。龍飢餓了,一條蛇割去自己身上的肉餵它。龍歸到大海了,有了自己的掌控的區域,這數條小蛇也跟著有了自己的天地,可是那條割肉的小蛇啊,沒有歸宿,悽然跑到荒涼的山裡去了……好悲哀啊!
二:傳令:
尋找佈告知情人!
這不是皇榜,而是民間吐槽,這還得了!公門中的衙役滿街打聽,沒有落款姓名啊,怎麼找?
衙役急的擾頭抓耳,忽然有一個機靈的衙役看到一個老漢叫解張的,在那裡神情淡然,微微發笑。有經驗的捕頭立即把他抓住,扭送公堂。
筆者:儼然是公堂,明鏡不高懸,只欺民弱小,道義埋錢眼!
老爺:你叫什麼名字?,佈告是你貼的嗎?
解張: 小民叫解張,是我貼的。
老爺:為什麼帖?不怕殺頭嗎?
解張:不怕。為朋友鳴不平,我願意兩肋插刀?
老爺:朋友是誰?有何不平?
解張:大王的功臣是誰我不告訴你,見了大王我自然會說。
老爺:啊,你想造反?來呀:大刑伺候,叫他招供!
解張:老爺你不要打我,我要見大王,你把我打壞了,大王要是找到我,我不會替你求情的……。說罷,哈哈大笑。
老爺正要發威,忽然宮裡太監來傳聖旨:帶知情人進宮面聖,大王要問話。太監瞪了老爺一眼,老爺嚇得半死,趕緊吩咐衙役:快請知情人坐轎,隨公公進宮面聖……!
三:降階:
君王不忘當年事:
晉文公宮殿問話:
筆者:創立江山多甘苦?漂流諸國難棲身,今朝功成承大統,豈能忘卻割股人?
晉文公:“解張老漢,你我幾乎是同齡人。你不要怕,你所貼的佈告,為何人鳴不平啦?”
解張:“大王,你三次釋出告示,叫天下曾經為你建立功勳的人自己向宮闕報告功勳,,論功行 賞可有 此事?我就是按照大王的意思舉薦此人,沒想到卻給當做犯人抓來了。”
晉文公:“啊,原來是這樣的,那麼,你說的這個人,姓甚名誰?如今在哪裡呢?”
解張:“此人是大孝子,叫介子推。家中只有老母一人,前些時候,他揹著老母親進入綿山去了。我和他是鄰居,幾次告訴他應該自爆功勳,他只是笑笑,然後就嫣然不知去向了。……。”
晉文公:“哎呀!……我真糊塗……!”晉文公聽罷,用力拍著腦袋懊惱不已。
稍後,晉文公下階親自用手攙扶起解張。這是最大的禮節!
晉文公:“若非老漢提起,幾叫寡人負罪也,敢於直言,真真丈夫也!”即刻拜為中大夫,以示開通言路,敢於直接向君王問過者有獎!
隨後晉文公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向綿山開發,尋找一同逃亡的功臣介子推……。
四:追憶;
逃亡之路忠臣魂!
再說晉文公確實佈告進行復國之賞,乃大會群臣宣佈決定,分為三等。
第一等:
和自己一起逃亡的文武大臣,給以首功。
第二等:
在逃亡之時,給過幫助的,資助過的人,給以二等功。
第三等,迎降者又次之。三等之中,又各別其勞之輕重,而上下其賞。
那麼為什麼偏偏忘掉了介子推呢?這是因為,介子推此人光做實事,不願意表功,剛剛復國諸事繁忙,一下子就健忘了他。
那麼說道這裡,我們梳理一下,和晉文公一起逃亡的有哪些人呢?
1:狐偃:
晉文國的舅舅家族,平時,晉文公以長輩對待,隨同逃亡。在齊國時候和諸位合計,用酒把晉文公灌醉,逃出齊國。多次被文公誤解,幾乎要殺他。
2:趙衰:
此人和晉文公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記載:重耳自幼謙恭下士,自十七歲時,已父事狐偃,師事趙衰,長事狐射姑,凡朝野知名之士,無不納交,故雖出亡,患難之際,豪傑願從者甚眾。”而趙衰,在逃亡路上,幾乎是一個智囊人物。
趙衰幫助晉文公(重耳)拿政治主張:
在秦國派人來試探,晉國逃亡在外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回國做國君。一是公子夷吾在梁國,二是公子重耳在翟國。秦國派的使者是公子縶(zhi讀音:執)
秦國的謀臣蹇叔曰:“重耳在翟,夷吾在梁,地皆密邇,君何不使人往吊。以觀二公子之為人?”所謂這兩個公子,都是晉獻公的兒子,是親兄弟。當時分別逃亡在不同的國家,秦國考察這兩個人,實際上是干預別國的內部事務。但在當時,秦國的舉動是仁義之舉。
公子縶到翟國先試探重耳(晉文公):“你的父親晉獻公死了,你應當乘虛而入奪取政權啊,我們秦國會支援你,特地派我來迎接你回去,你願意嗎?”重耳(晉文公)拿不定主張,問趙衰。趙衰說:“你迴避了國內的的諸位大臣邀請,卻要藉助外援謀求回去奪國,就是成了也不光榮,名聲不好聽。”……。
重耳回覆秦國使者公子縶:
“感謝你吊念我的父親,但我不會乘虛而入奪取大位,我是逃亡的人,沒有寶貝,父親就是寶貝,父親死,我不能親自弔唁,已經是愧為人子,還敢有其它想法麼,多謝貴國的心意了……!”說罷,趴伏在地下大哭不起。……。秦國使者知道重耳賢良,嘆息而去,這都是趙衰教他這樣演戲的,後來,秦國舉國支援重耳復國,也是因為這一幕給親王的印象太深,所以當重耳最後經過秦國的時候,秦王甚至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她是重耳的侄媳婦,非要嫁給重耳做老婆,直接干預晉國的政權鬥爭,幫助重耳復國……這是後話。
而另外一個人是重耳的兄弟,是公子夷吾。他在梁國,秦國使者公子縶到梁國以同樣的話對他講,公子夷吾大喜,答應復國後割讓晉國土地作為答謝。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嫁給夷吾的兒子圉的做老婆,由於做了兒女親家,所以秦國第一次幫助夷吾復國,誰知道夷吾得國做了晉惠王后出爾反爾,還爆發了戰爭。最終還是被這個兒女親家的秦國,幫助重耳推翻晉惠王,被重耳所滅。這也是後話。
趙衰在齊國幫助晉文公收拾人心!
夥同大家用酒灌醉晉文公逃出境界,勸說他不要殺狐偃,大家應該團結一致實現復國理想。
趙衰在楚國幫助晉文公識別妖獸!
須臾,圍場中發起喊來,楚王使左右視之,回報道:“山谷中趕出一獸,似熊非熊,其鼻如象,其頭似獅,其足似虎,其發如豺,其鬣似野豕,其尾似牛,其身大於馬,其文黑白斑駁,劍戟刀箭,俱不能傷。嚼鐵如泥,車軸裹鐵,俱被齧食,矯捷無倫,人不能制,以此喧鬧。”
楚王謂重耳曰:“公子生長中原,博聞多識,必知此獸之名。”
重耳回顧趙衰,衰前進曰:“臣能知之。此獸其名曰‘貘’,秉天地之金氣而生,頭小足卑,好食銅鐵,便溺所至,五金見之,皆消化為水,其骨實無髓,可以代槌,取其皮為褥,能闢瘟去溼。”
楚王曰:“然則何以制之?”
趙衰曰:“皮肉都像鐵一樣,只有鼻孔中有柔軟的孔洞,可以用鋼錐刺之;或者用以火炙立刻死亡,這是金屬怕火的緣故啊。”
楚王依其言,那獸皮肉如鐵,經四圍火炙,漸漸柔軟,可以開剝。楚王曰:“公子的隨從,都是英雄好漢,智慧超群,中國中沒有人和你相比得了的!“”
趙衰在秦國幫助晉文公抉擇復國之策!
懷嬴是秦穆公的女兒,又是晉文公的侄媳婦。秦穆公先前把懷嬴嫁給重耳的侄子很後悔,現在既有幫助重耳復國的機會,也不希望女兒沒有好的歸宿。所以有意把女兒懷嬴再嫁給重耳為妻,但是重耳認為有悖人倫綱常,秦國夫人穆姬勸說女兒懷嬴做媒。懷嬴默然良久,說:“既然這樣,我何惜一身,不以成兩國之好?”
秦穆公叫公孫枝通知重耳。面對懷嬴是嫡親侄婦,重耳恐干礙倫理,欲辭不受。
趙衰進言:“我聽說懷嬴美貌而且有才氣,秦君及夫人愛如掌上明珠。不娶她,怎麼結秦歡?我聽說:‘欲人愛己,必先愛人;欲人從己,必先從人。’不能結秦歡,而想要得到他的幫助是不可能的。公子不要推辭才好。”
重耳說:“同姓為婚,都要避開,何況是我的侄媳婦啊?”
臼季進言:“古時候同姓,是講的同德也,不是講的同族也。昔日黃帝、炎帝俱有熊國君少典之子,黃帝生於姬水,炎帝生於姜水,二帝異德,故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姬、姜之族世為婚姻,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惟姬、己各二,同德故也。德同姓同,族雖遠,婚姻不通;德異姓異,族雖近,男女不避。堯為帝嚳之子,黃帝五代之孫,而舜為黃帝八代之孫,堯之女於舜為祖姑,而堯以妻舜,舜未嘗辭。古人婚姻之道若此,以德言,你侄子圉之德能同你比嗎?以親言:秦女之親不比祖姑,況且你現在所娶得的是他所拋棄的,並非是奪其所歡,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重耳又聽取狐偃的意見:“舅犯認為可不可以?”
狐偃問:“公子今求復國,想不想復國啊?要是想復國?就不要計較小節吧!”重耳沉默無語
狐偃說:“晉國的大位將在你的侄子圉身上。你不娶她,你侄子圉一旦繼位,懷嬴將來可能是國母。你要娶她,她又是仇家的妻子。這兩者的關係厲害,明明白白,又何必問呢?”重耳有慚愧的臉色。
趙衰說:“要奪取國家,何必被娶妻的事情困擾?成大事者在乎這些小節,將來後悔都來不及?”在趙衰的勸說下,重耳決定迎娶懷嬴
公孫枝覆命於穆公,重耳選擇聘禮,就公館中成婚,懷嬴之貌,更美於齊姜,又妙選宗女四名為宮女,都有顏色,重耳喜出望外,遂不知有道路之苦矣。史官有詩論懷嬴之事雲:一女如何有二天?況於叔侄分相懸。只因要結秦歡好,不恤人言禮義愆。
自古道:“運到時來,鐵樹花開。”天生下公子重耳,有晉君之份,逃亡之路,終於結束。
3:魏犨(犨的讀音是:抽;chou )
一員猛將!
在陪同晉文公逃亡經過楚國,
在楚王和晉文公打獵的圍場突然出現妖獸:
山谷中趕出一獸,似熊非熊,其鼻如象,其頭似獅,其足似虎,其發如豺,其鬣似野豕,其尾似牛,其身大於馬,其文黑白斑駁,劍戟刀箭,俱不能傷。嚼鐵如泥,車軸裹鐵,俱被齧食,矯捷無倫,人不能制,以此喧鬧。”
楚王謂重耳曰:“公子生長中原,博聞多識,必知此獸之名。
魏犨:厲聲曰:“臣不用兵器,活擒此獸,獻於駕前。”跳下車來,飛奔去了。
楚王謂重耳曰:“寡人與公子同往觀之。”即命馳車而往。
且說魏犨趕入西北角圍中,一見那獸,便揮拳連擊幾下。那獸全然不怕,大叫一聲,如牛鳴之響,直立起來,用舌一舐,將魏犨腰間鎏金鋥帶舐去一段。魏犨大怒曰:“孽畜不得無禮!”聳身一躍,離地約五尺許,那獸就地打一滾,又蹲在一邊。魏犨心中愈怒,再復躍起,趁這一躍之勢,用盡平生威力,騰身跨在那獸身上,雙手將他項子抱住,那獸奮力躑躅,魏犨隨之上下,只不放手。掙扎多時,那獸力勢漸衰,魏犨兇猛有餘,兩臂抱持愈緊,那獸項子被勒,氣塞不通,全不動彈。
魏犨乃跳下身來,再舒銅筋鐵骨,兩隻臂膊,將那獸的象鼻一手捻定,如牽犬羊一般,直至二君之前。真虎將也!趙衰命軍士取火薰其鼻端,火氣透入,那獸便軟做一堆。
魏犨方才放手,拔起腰間寶劍砍之,劍光迸起,獸毛亦不損傷。趙衰曰:“欲殺此獸取皮,亦當用火圍而炙之。”
楚王依其言,那獸皮肉如鐵,經四圍火炙,漸漸柔軟,可以開剝。楚王曰:“公子相從諸傑,文武俱備,吾國中萬不及一也!”
可見:衝鋒陷陣之事,魏犨當之無愧。
4:介子推
隨同晉文公逃亡途中:有狐偃,狐毛,趙衰,魏犨,顛頡一行數人,經過衛國。衛王毀通知閉門不納。眾人憤憤不平,要重耳上前責問衛王。
趙衰勸說:“蛟龍失勢,困在荒丘,好比蚯蚓一般,公子你還是忍耐吧,責怪他人沒有用的……。”
魏犨,顛頡二人說:“既然他們不盡主人之禮,我們到他們的境地,剽竊村子裡的財物,看他們怎樣怪我們……哼哼!”
重耳說:“剽掠財物就是強盜了,我寧可餓死,也不做強盜之事!”
這一天從早到中午,大家飢餓難捱。看見一夥農民在田間吃飯。就叫狐偃前去要飯。
農民問:“你們是從哪裡來?”
狐偃答:“我們是晉華人,車子上坐著的是我們的主人,給我們一點吃的吧。”
農民笑曰:“堂堂男子漢,不能自己解決吃飯問題,而向我們求食,我們自己都不能自保,哪有能力幫助他人?”
狐偃說:“縱然你們不給我一點吃的,那麼給我一個小碗吧。”
農民甩過來一個土塊,說;“這個可以做吃飯的碗啊!”
魏犨大罵:“村夫竟敢侮辱我們”奪其過農民的飯碗,就地摔碎了。
重耳很生氣,拿起鞭子就要抽打農民。
狐偃急忙阻止:說道:“主人,得飯容易得很,得到土地卻難得很,土地是國家的基礎啊!這是上天假手農民把土地授予你,你不要嗎?”
重耳猛然醒悟,親自下車跪拜接受,這一舉動,惹得農民哈哈大笑,一散而去。
有一首詩讚美聰明的人:
高明子犯窺先兆,田野愚民反笑痴。
土地應為國本基,皇天假手慰艱危。
逃亡君臣又再行十多里路,大家實在飢餓不能行走,就在大樹下休息。重耳頭枕著狐毛的膝蓋睡覺,忽然狐毛說:“子餘他帶有一壺餐飲,行走在後面,我們等著他吧。”
魏犨說:“雖然有一壺餐,還不夠子餘一人吃的,估計現在也沒有了”
於是,眾人爭採荒地的野菜煮熟了吃。重耳咽不下去,忽見介子推捧肉湯一碗送過來,重耳吃著覺得很甘美!吃過以後問介子推:“這個地方哪來的肉啊?”
介子推回答:“這個地方沒有肉,是我割掉大腿上的肉。以為我認為孝子殺身保護親人,忠臣殺身保護君王,今天主人飢餓,故而,割股暫時填飽主人的肚子罷了。”
重耳感動得垂淚說:“唉!我這個逃亡的人是你們的累贅了,太對不住你,我將來用什麼報答你啊!”
子推說:“主人,但願你早歸晉國,以成全我們君臣患難的情分,我們還指望你來報答嗎?”
民間的老壽星有詩詞讚美:
孝子重歸全,虧體謂親辱。
嗟嗟介子推,割股充君腹。
委質稱股肱,腹心同禍福。
豈不念親遺,忠孝難兼局?
彼哉私身家,何以食君祿。
好久,趙衰他們才到。眾人問他為什麼到現在才來?
趙衰說道:“被棘刺把我的腳刺壞了,不能行走,慢慢的才走到這裡”
趙衰那出竹笥中的壺餐,以獻於重耳。
重耳說:“你不餓嗎?怎麼不吃呢?”
趙衰說:“臣雖然飢餓,豈敢揹著君王自己吃呢?”
狐毛對魏犨開玩笑:“這個若是在你的手裡,早在肚子裡消化得沒影了。哈哈!。”魏犨感到慚愧,默默退在一邊。
重耳即以壺漿遞給趙衰,叫他吃掉,趙衰用水沖淡,分給大家都能夠喝一點。重耳和大家歎服趙衰的品德高尚!
而介子推更是默默無語,絲毫不把割股的事情在大家面前炫耀,更不想以此居功。
5:頭須:
他是隨同晉文公逃亡的人,他掌管財物的,可是中途他攜款逃走了……。
當晉文公復國之後。,頭須卻來到重耳處,要求當官。
晉文公復國後,國內反抗勢力洶洶,特別是追隨晉惠公的一些人,
文公追恨呂省,郤芮二人,欲將其門黨盡皆殺之,以洩心中之憤恨……!
趙衰進言:“你的弟弟惠王,素來以嚴刻失去人心,你要反之待人以寬,這樣才能收拾人心。”晉文公聽從趙衰的意見,頒行大赦。呂省、郤芮之黨甚眾,雖然見了赦文,仍然不信,局勢不穩,謠言四起,晉文公憂心忡忡。
這一天晉文公正解開頭髮準備洗頭,忽然,太監來報,有一個叫頭須的人求見,晉文公心中惱怒,此人盜竊我的庫藏,叫我逃亡路上資金匱乏,乞丐一般經過曹國,衛國,今天他來想做什麼呢?叫太監回絕不見。
頭須說:“主公恐怕是在洗頭吧?”
太監說:“你怎麼知道的?”
頭須說:“洗頭的人,低頭彎腰,其心必然覆蓋,心覆蓋了,說話就顛倒了。我來的不合時宜,所以求見不得吧。但是,主公能夠容納追殺他的勃鞮,能夠容納反叛勢力的飴甥,郤芮等人,卻獨獨不能容納我頭須嗎?我今天來,是有安定民心的計策,主公要是拒絕,頭須我必然從此逃跑了……”
太監趕快回頭稟報頭須的話,晉文公說:“不見他,是我的過失啊!”
趕緊的把頭髮裝束起來,把衣服穿好,召見頭須。
頭須見到晉文公,趴在地上請罪。然後說話。
頭須:“主公知道呂省,郤芮之黨的勢力有多少啊?”
晉文公:“很多吧?”
頭須:“這些人雖然看到大赦的佈告,但還是將信將疑,主公當想一個好的辦法免去他們的疑心,天下就安定了。”
晉文公:“你有什麼好的計策呢?”
頭須:“就是我啊!主公有難的時候,我盜竊主公的錢財,使主公逃亡途中忍飢挨餓,我的罪行,大家都知道啊!主公如果容納我,並且隨著主公出遊,大家看到我的出現。一定認為,連我這樣的人,主公都能夠容納,還有什麼人不能容納的?這樣,不是解除了他們的疑心嗎?”
晉文公:“嗯!果然是好計策!”
於是,晉文公假意巡城,叫頭須為他駕馭馬車,那些還在懷疑的人,看到頭須。驚詫不已!一起都相信大赦的佈告了,於是人心安定。
有一天,頭須乘著晉文公閒暇,說起一樁往事:
原來晉文在身為公子的時候,已娶過二個妻子:初娶的徐嬴死了;再娶偪姞,生一子一女,兒子名叫驩,女的名字叫伯姬。第二個妻子也死於蒲城。文公逃亡時,子女還小,丟在了蒲城,是頭須收留後寄養於蒲民遂氏的家裡,頭須供給錢糧,年年無缺。這次頭須告訴晉文公,說這一雙兒女還在。
晉文公大驚:“我以為他們死於刀兵之中很久了,今天還在?你怎麼不早說呢?”
頭須奏道:“臣聞:‘母以子貴,子以母貴’,主公周遊列國,到一個的地方送一個妻子,生育的子女已經很多了。公子,公主雖然在,但是我不曉得主公的意下如何,所以不敢輕易開口啊!”
文公說:“你今天不講,幾乎叫我這個做父親的擔當沒有仁慈之愛的名聲了。”
即命頭須趕往蒲城,重重酬謝收養的遂氏,迎其子女以歸來。認秦國懷嬴為母親,遂立驩為太子,把伯姬賜與趙衰為妻,謂之趙姬。
頭須這個人的功過就在這裡,供後人評說了
6:勃鞮
曾兩次追殺晉文公,可是,當晉文公復國的時候,他到晉文公的宮闕,要求當官!
重耳復國做了晉文公
卻說呂省、郤芮迫於秦秦國的勢力,雖然一時迎降,心中疑慮,到底不能釋然,對著趙衰臼、季諸人,未免有慚愧之意。又見文公即位數日,並不曾賞一有功的,殺一有罪的,舉動不測,懷疑益甚,乃相與計較,想率家甲造反焚燒公宮,弒了重耳,別立他公子為君。找誰商量呢?找到了勃鞮。
勃鞮兩次追殺重耳,是重耳對其有深仇大恨,今重耳即位,勃鞮必然害怕重耳殺他,況且此人膽力過人,可邀他商量某事是沒有錯的。”
於是勃鞮。呂、郤告以焚宮之事謀劃造反。勃鞮欣然領命,三人歃血為盟,約定二月晦日會齊,夜半一齊舉事。呂、郤二人各往封邑暗集人眾,不在話下。
所以說,人心難測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哪裡知道勃鞮另有打算,勃鞮認為:當初兩次追殺,是奉領君命,不得不為,那是各為其主。現在不同了,晉惠公滅亡,他兒子圉已經被殺,還是自己收屍的想。現在晉國才安定,又要做這個沒有把握的事?就是殺了重耳,隨同他逃亡的文武大臣豈能饒過我?而且聽說重耳有天助,這麼多年依然成就大事,豈能被我就能夠殺得了的。想到這裡,他打定主意去告密,還能謀求個一官半職。於是,勃鞮雖然當面應承,腳底下卻走出另一條道路。
他想:“自己是個有罪之人,不便直叩公宮。”遂於深夜往見狐偃。
狐偃大驚,問道:“你得罪新君了,不去逃亡避禍,為何還要深夜到我這裡啊?”
勃鞮說:“我就是要面見新君,請求國舅引薦。”
狐偃說:“汝見主公,乃自投死路也。”
勃鞮說:“我有機密事來告,欲救一華人性命,必面見主公,才可言講。”
狐偃遂引至公宮門首,偃叩門先入,見了文公,把勃鞮求見的話複述一遍。
文公說:“他有何事?救得一華人性命?此必然是假意求見,借舅氏的情面討饒罷了”
狐偃曰:“主公新立,正宜捐棄小忿,廣納忠告,不可拒絕啊。”
文公心結未解,不放心,叫太監出去傳話:“汝你劍斬我的衣服,此衣還在,寡人每一見之寒心。你又到翟國行刺我,惠公限你三天起身,你第二天就到,幸我有蒼天保佑,不遭毒手。今寡人入國,汝有何面目來見?趕快逃遁吧,遲了我要拿你殺頭的!”
勃鞮呵呵大笑曰:“主公在外奔走十九年,世情人情還未熟透嗎?你的父親獻公,與你是父子:惠公則是你的弟弟。父親仇恨兒子,弟弟仇恨哥哥,況且是我勃鞮啊?勃鞮小臣,那個時候只知道有你父親晉獻公、你的弟弟晉惠公,奉他們的是君命,怎麼知道有你呢?昔日齊國管仲為保護公子糾射齊國桓公中其鉤,齊國桓公反而用為宰相,逐步成為霸主。,如君所見。齊桓公如果記著那一箭之仇,不用管仲為宰相,還能做諸侯霸主嗎?。君不見我,我有何損?,但恐怕我去了,而君王的大禍就很快來了。”
狐偃奏言:“勃鞮必然有所掌握的內情而來,君主必須見他啊!”
文公乃召勃鞮入宮。勃鞮並不謝罪,但再拜口稱:“賀喜!”
文公曰:“寡人嗣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你今日才來稱賀,不覺得晚了些?”
勃鞮對曰:“君王雖然即位,不值得賀。得了我勃鞮,君王位子才穩,那就可以賀囍了!”
文公聽了這句話,曉得他一定有機密事要講,於是,清退左右太監,願聞其說。
勃鞮將呂、郤之謀,如此這般地細述一遍,“今其黨佈滿城中,二賊又往封邑聚兵,主公不若乘間與狐國舅化妝微服出城,往秦國請求救兵,方可平平息此難。我願意留在這裡,為消滅反叛二賊做內應。”
狐偃曰:“事情緊急,趕快走吧,國中之事,趙衰必能料理。”
文公叮囑勃鞮:“凡事留心,當有重賞。”
勃鞮叩首辭出。
第二天,不上朝,稱有病,實際上晉文公和狐偃已經悄悄溜走到了秦國
當秦國聯合晉國將呂、郤叛軍抓獲要面臨斬首的時候,才知道是勃鞮做的臥底!
7:介子推為何不願做官?
介子推的母親問兒子:“你隨君王出逃,十九年,而且割股獻君,勞苦不小今日為何不願言語做官,做了官有了官的俸祿,供我們朝夕溫飽,豈不勝於你現在每天編草鞋賣好得多嗎?”
介子推對言:“母親啊,晉獻公有九個兒子,惟有重耳主公最賢。惠公、連他的兒子也無德,老天奪其助,以國屬於重耳主公。諸位大臣不知天意,爭著要求功勞,我感到恥辱,不願意和他們同朝為官。我寧可終身編織草鞋,也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也。”
老母曰:“你雖然不願做官,但也可以入朝一見,才不抹殺你的割股之勞啊”
子推曰:“孩兒既無求於君做官,為什麼還要見他呢?”
老母曰:“你能為清廉之士,我豈不能為廉士之母媽。我們母子當隱於深山,不在這市井中招搖了吧。”
子推大喜曰:“孩兒素愛綿上,高山深谷,今當歸此。”介子推揹著母親綿山深處,結廬於深谷之中,草衣木食,自己豐衣足食。過著隱士的生活……。
回到前面文章接著表述:晉文公親率人馬到了綿山,尋找介子推。竟不得子推蹤跡。
正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左右的護衛抓了農夫數人到來,文公親自問詢。農夫曰:“數日前,曾有人見一漢子,負一老太婆,息於此山之足,累了吸水,又揹著老太太登山而去,今則不知所蹤跡了。”
文公命停車于山下,使人遍訪,數日得不倒訊息。文公的臉上有懊惱的顏色,謂對解張老漢說:“介子推難道恨我這麼深嗎?我聽說他是大孝子,如果我用火焚燒樹林他必然揹著他的母親出來了。”
魏犨說:“隨君逃亡的人,不止介子推一個,眾人皆有功勞,豈能獨靠介子推嗎?今天。介子推隱身以要挾君,逗遛車駕,虛費時日,等他避火而出的時候,我要羞辱他。”於是,吩咐軍士於綿山的山前山後,周圍放火,火烈風猛,延燒數里,三日方息。
介子推終究不肯出來,子母相抱,死於枯柳之下。軍士尋覓到他們的骸骨,文公見之,為之流涕,命葬於綿山之下。
立祠祀之,環山一境之田,皆作祠田,使農夫掌其歲祀:“改綿山曰介山,以志寡人之過。”後世於綿上立縣,謂之介休,言介子推休息於此也。焚林之日,乃三月五日清明之候,華人思慕子推,以其死於火,不忍舉火,為之冷食一月,後漸減至三日。至今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各處,每歲冬至後一百五日,預作幹糒,以冷水食之,謂之“禁火”,亦曰“禁菸”。因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遇節,家家插柳於門,以招子推之魂。
這就是清明前一天,又叫寒食節的由來。
如今,介山何在?
圖一:筆者:崇山峻嶺處,天然有鴻溝,逐階建廟宇,應將忠魂收!
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綿山起源於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 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從建築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築既取之先代建築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築物的獨特風格。
圖二:
筆者:千年綿山在,依山建廟亭,寒食節將至,緊挨是清明。不見煙火起,心中奉神靈!
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餘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
講故事:也回答網友問題……!
回覆列表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透過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跪拜、上香等儀式,對於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儀式是文化的載體。儀式存則理念存,儀式亡則理念亡。古代皇帝登基、早朝、泰山封禪等等,都是透過儀式來彰顯皇權德政。清明祭掃和春節拜年、中秋吃月餅一樣,都是透過儀式演繹著傳統宗族文化的理念,以形式多樣的儀式活動為載體,喚起我們的歷史感、道德感和歸屬感。文化的消亡往往從儀式的淡化開始。春節禁放鞭炮,許多人感到沒有“年味”,指的就是儀式的重要性。
由家庭想到企業。
企業儀式是企業文化的具體外顯形式。精心設計的企業儀式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戲劇化、固定化、程式化,形象的傳遞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潛移默化地薰陶和影響著企業人,是助推企業文化建設的強大動力。抽象的價值觀往往要藉助於儀式而才能生動、具體、可遵循和操作。組織好企業儀式,會使企業文化建設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