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周瑜是三國時代璀璨的將星,赤壁之戰換了別人,恐怕連打都不敢打。也只有像周郎這樣的大才,敢勇擔大任,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赤壁之戰前,周瑜對此戰就有了精準的論述,《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戰爭並不是簡單計程車卒數量交換,影響戰鬥勝負的因素有很多。

    曹操後方不穩,所以這一戰曹操必須速勝,不敢長期對峙;而北方的精銳上了戰船,和東吳水師對抗,完全是以短擊長;寒冬天氣,後勤無法保障;再加上水土不服,士兵會生病,進一步影響戰鬥力。

    曹操作為進攻方,犯了這麼多兵家大忌,東吳軍隊本土作戰,保家衛國,所以曹軍數量再多,都只是紙老虎。

    其實除了周瑜說的這四點,笑談君認為,還有第五點,就是知己知彼。曹操南下,對東吳軍隊的戰鬥力認識不足,因為雙方沒有交過手;而周瑜是和劉備同心協力,劉備和曹操打了無數戰鬥,曹軍虛實劉備一清二楚。所以,在情報方面,曹操吃了大虧。

    以上這些,算是周瑜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

    後來曹操為了減輕士兵在船上的不適,把戰船連了起來,抵抗風浪的顛簸,這個想法倒是不錯,但被黃蓋抓住了破綻,一波詐降計+火攻,曹軍慘敗,這個可以看作是獲勝的直接原因

    之前笑談君也寫過一篇文章,分析了赤壁之戰中曹操犯下的兵家大忌,有興趣的童鞋可以關注一波。

  • 2 # 70後大叔講歷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主導這場戰爭的是諸葛亮,真實的歷史諸葛亮僅是促成了了孫、劉聯合,但真正主導指揮這場戰役的是周瑜,《三國演義》只是小說家言,不能當史書看。

    赤壁之戰周瑜能夠以少勝多的原因,到底為何?且讓我們看看史書的記載:

    《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從史書上,很明顯的看出兩點原因:

    1、“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驅北方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後世分析,曹操大軍在赤壁之戰戰前因水土不服染病甚多,致使大戰時戰鬥力低下,不堪一擊。

    2、借東風,火燒赤壁。這就屬於計謀一類了。在洞庭湖一帶,因為地形風的原因,當天氣放晴時,可能會逆吹東南風。這一點是北方長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為東吳的地利,周瑜用一把火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除此以上兩點,還有一點是此戰勝利的關鍵,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指曹軍)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的慘敗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戰裡不濟造成的。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戰力和誓死一戰的決心,長江天塹的地理因素也不可小覷。

  • 3 # 南宮外史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公元208年,東漢丞相曹操與地方割據勢力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進行的一場戰爭。

    曹操水陸兵馬約20萬,劉琮投降的水陸馬約七、八萬,總兵力約30萬,號稱80萬。

    東吳孫權水陸兵馬3萬,劉備兵馬2千,孫劉聯軍由周瑜任都督,合計兵馬3.2萬。

    戰爭結果曹操大敗,損失兵馬近半,孫劉聯軍取得勝利。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自此形成三國鼎足相立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戰,周瑜之所以能以少勝多,有幾方面原因:

    一、東吳有長江天險作為屏障,易守難攻。孫劉聯軍依託長江南岸,退可守,進可攻;沿江佈防,以逸待勞。

    二、曹操兵馬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雖然南征前在鄴(yè)城(今河北臨漳鄴鎮)玄武池練習過水兵,但與東吳自小生長在水鄉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

    三、新近投降的荊州牧劉琮的七、八萬水陸兵馬,雖然編入曹操的南征軍隊,但改編日短,內部矛盾較多,難以協調作戰,故戰鬥力較低。

    四、曹操在朝廷內的專權和排斥異己,使其朝政不穩;馬超、韓遂的西涼兵馬環伺於西北。所以,曹操時刻擔心北方有失,故希翼以速戰速決儘快贏得南征勝利。導致其輕敵冒進,急於求成。

    五、征伐東吳準備不足。

    東吳本來不在此次南征之列,南征的目標是荊州牧劉表。只因劉表突然病死,其子劉琮繼位,並隨即投降曹操,讓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荊州。隨即,曹操在當陽縣的長坂坡大敗劉備,順利取得江陵。這次南征勝利來的容易。曹操被勝利衝昏頭腦,在沒有作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貿然要渡過長江,攻打東吳,無論是思想準備、戰略準備、兵力準備、物資準備等各方面,顯然是準備不足的。

    這從公元279年,晉武帝滅吳也能看出來。當年為了滅吳,經過徵南大將軍羊祜和繼任者杜預精心準備了十年,在巴蜀製造渡江戰船,看準時機,才派遣二十餘萬精兵,分六路攻打吳國,戰船從巴蜀順流而下,水陸並進,一舉滅吳。而今,曹操平定荊州後,幾乎沒有什麼準備工作,顯然是很草率的。

    六、曹軍農曆7月份出發,赤壁之戰是12月,中原地區計程車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戰士中發生瘟疫,戰馬在嚴冬天氣也缺乏草料。這也導致戰鬥力降低。

    七、曹操為解決戰士不習慣乘船的問題,把戰船從頭到尾用鎖鏈串聯起來,並在船上鋪上木板,讓人馬在船上如履平地。這樣,穩定性是滿足了,但機動性則丟失了,犯了戰術上的錯誤,給了周瑜可趁之機。

    八、周瑜派遣黃蓋實行詐降計,以麻痺曹操並順利接近曹操的戰船,突然發動火攻,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大敗曹軍。曹軍戰死、燒死、溺水、瘟疫而死的近半數。

    這次戰爭過後,曹操的攻勢被遏制,轉而採取守勢,三國局面形成。

  • 4 # 小小的酸奶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最為重要的三場戰役之一,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曹操的敗北也宣告失去了全國統一的最好機會。在這一戰中,周瑜憑藉著東吳五萬人馬,以少勝多,一舉成名,那麼他是如何勝利的呢?

    第一點,北人在船上極度不適應。

    曹操的軍隊以北方人為主,我們都說“北人騎馬,南人乘船”,因此到了河流眾多的荊州之地,曹操的軍隊很不適應。再加上赤壁之戰需要渡江作戰,乘船必不可少,而北人在水上掌握不了平衡,曹操不得不將戰船相連,這個就為周瑜火攻奠定基礎。

    第二點,疫病的問題。

    此外,南方氣候潮溼,蚊蟲眾多,曹操帶兵南下之時又剛好是7月,經過幾個月的戰鬥,最終在11月份與江東軍對峙在赤壁。曹操軍雖然經歷了荊州之戰中的數次勝利,但是水土不服的現象嚴重,軍中疫病眾多,士氣也不是十分高漲。

    第三點,曹操對於南方的氣候不熟悉。諸葛亮說過“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而曹操這次赤壁之戰就是輸在不識氣候。赤壁之戰爆發前後是在11月份,曹操之所以將戰船相連,就是為了讓北方將士們有著更強大的戰鬥力,同時連環戰船擁有更強的破壞力。同時曹操認為當時正好是冬季,根據經驗來說以西北風為主,這個風向下,江東沒法使用火攻。但是曹操不知道,冬季的江東偶有東南風起,而正是這場東南風帶給了曹操一場敗北。

    第四點,曹操的過於求成。

    曹操奪下荊州後,賈詡曾經勸說過曹操鞏固當前的勝利成果,先行班師回朝,正好天氣漸漸轉冷,待到來年開春之際再來一鼓作氣。而曹操剛剛拿下河北之地,戰勝烏桓,又趁勢拿下荊州,可以說是志得意滿,這個時候的曹操完全聽不去勸,只想順利戰勝江東一舉奠定一統天下的態勢。一統天下這個誘惑太大,大到連英明的曹操都深陷其中。

    如果,曹操先行撤軍,回去做好南征的準備,讓北人適應船隻,適應南方的氣候,做好除疫病的準備,再兩路夾擊,江東完全不可抵抗。

    注《三國志》的裴松之說:“至於赤壁之戰,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

    周瑜以少勝多,最終拿下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不是贏在了江東的實力比曹軍強,完全是贏在了天時和地利。沒有曹軍的疫病,沒有這場東南風,就不會有這場三分天下的大火。

  • 5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在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已經佔領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州郡,掌握了數十萬的精銳部隊。當曹操的大軍到達荊州的時候,荊州牧劉琮率眾投降,江東計程車族驚恐萬分,紛紛勸說孫權投降曹操,孫權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最終在魯肅的建議下,孫權將周瑜召回,周瑜給孫權分析了曹操軍隊的弱點,並且主動請纓帶領軍隊迎戰曹操。

    周瑜分析了曹操軍隊的三個弱點,這三個弱點都是周瑜能夠戰勝曹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曹操的軍隊勞師遠征,戰馬沒有足夠的草料吃,戰鬥力已經大打折扣。其次是曹操軍隊是北方人,不擅長水上作戰,也不能適應南方溼熱的天氣。

    最後一點是曹操的軍隊人數被高估,赤壁之戰爆發的時候,曹操剛剛平定北方,很多地區的人口都沒有恢復。曹操擁有的實際兵力只有十五六萬人,再加上荊州剛剛投降的幾萬士兵,曹操軍隊只有二十多萬人,還需要防範馬超和韓遂的突襲。

    孫權非常贊同周瑜的分析,派遣周瑜帶領3萬軍隊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周瑜帶領軍隊到達赤壁,曹操的部隊也已經到達了赤壁,雙方在赤壁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水戰,曹操的軍隊不熟悉水戰,很快就戰敗撤退到長江北岸的烏林。

    曹操退到烏林之後,周瑜駐紮在赤壁和曹操隔江對峙,沒過多久曹操軍隊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大量士兵因為暈船和天氣潮溼而生病,戰鬥力嚴重削弱。不過由於周瑜的兵力有限,曹操仍然在戰場上佔據一定的優勢。劉備名義上支援周瑜,實際上只派遣了關羽和張飛帶領幾千人助戰。

    曹操為了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將戰船用鐵索連線到一起,訓練士兵練習水戰。面對敵強我弱的局勢,周瑜和黃蓋定下了火燒赤壁的計謀。周瑜佯裝虐待黃蓋,黃蓋給曹操寫信請求歸降。曹操接到黃蓋請求投降的書信後非常的高興,立刻讓人去迎接黃蓋。

    黃蓋帶領數十艘裝滿乾柴的戰船北上,在衝到曹操營寨的附近時候,黃蓋命人點燃戰船。數十艘火船衝到了曹操的營寨,曹操的戰船全部被燒燬,大火蔓延到曹操陸地上的營寨。周瑜趁機發動攻擊,曹操軍隊死傷不計其數。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實力大大受損,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最佳時機,三國的局面最終形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周瑜能夠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一方面是因為周瑜摸清了曹操的真實實力,對於擊敗曹操充滿了信心。另一方面是周瑜指揮得當,曹操軍隊被周瑜的火攻下徹底崩潰,最終狼狽的退回了北方。

  • 6 # 歷史笑春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東坡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寫盡了當年周瑜在赤壁的英姿。周瑜當年在火燒赤壁,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石。

    那麼,周瑜為什麼能夠以少勝多,打敗同樣是久經沙場的軍事家曹操呢?我個人的看法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周瑜認真備戰,曹操輕敵無備。

    曹操進軍荊州,首要的目標是劉備。恰值劉表之死,他為了防止荊州落入劉備的手中,不待水軍練成,準備充分就發動了進攻。因為劉琮無能,投降於曹操。曹操取荊州實有僥倖因素。而輕易取得荊州,滋長了曹操的驕傲輕敵的心理。

    而周瑜對形勢判斷很冷靜,他向孫權說明了雙方的利弊,決策了勝利的計劃。在戰役開始前,雙方的優劣已定。

    2、曹操戰略戰術錯誤,給了周瑜可乘之機。

    曹操在佔領荊州北部之後,沒有趁機佔領南部,佔領全部荊州,鞏固勝利成果。就想趁熱打鐵,一舉席捲江南,在戰略上操之過急。這樣,就迫使孫劉兩家聯盟,一起對抗曹操。

    在戰術上,曹操的部隊重心在江陵一帶,只是轉用部分主力進攻孫權。本來想用虛言恐嚇就讓孫權投降,但是這一招破產後,曹操反而處於不利的地位。他依靠的北方主力只有一部分參戰,而這些人馬不擅長水戰。收編的荊州水軍沒有磨合,不可靠。這樣,在真正的能夠使用的兵力數量上反而佔不了上風。

    周瑜充分利用了曹操的錯誤,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水軍優勢,控制住曹操的軟肋,使得曹操始終無法制約周瑜,反而被周瑜所制約,失去主動權。

    3、周瑜充分利用天時地利的優勢。

    周瑜利用自己熟悉地利的優勢,在水戰中先挫其鋒芒,然後和曹操隔江對峙。曹操的部隊不服水土,爆發疫病,嚴重削弱了戰鬥力。

    在天時上,周瑜利用自己掌握的氣象經驗,在冬至一陽生的時機,抓住難得的刮東風的機會,用火攻打敗了毫無防備的曹軍。

    4、巧妙運用計謀,使得曹操遭受失敗。

    周瑜和黃蓋的苦肉計和詐降計,已經成為了軍事計謀裡面的經典。曹操善於用兵,多有謀略。周瑜能夠玩弄曹操於股掌之上,可謂技高一籌。

  • 7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因為赤壁之戰並不是陸地決戰,而是水陸聯合作戰,周瑜面對的也不是曹老闆的20多萬大軍全部,而是水軍部隊。此戰曹老闆並沒有帶上張遼于禁等五子上將,也沒有帶上曹仁等親族大將,主力是新收的荊州水軍。戰役結束後,雙方的實力對比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大戰結束後的南郡之戰,周瑜等人在張飛關羽的幫助下還用了一年時間才擊敗曹仁。荊州其他地方的劉表集團的根基本來就不深,官渡之戰前後荊州南四郡一起造反,讓劉表花了數年時間才搞定。曹老闆進攻荊州時,荊州南部的數郡並沒有駐軍,劉備孫權等人需要對抗的就是當地土著勢力。荊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僅僅是南陽郡就集中了荊州人口的三成多,這一地區早就被張繡送給了曹老闆,看在南陽等地人口眾多的份上,曹老闆才原諒了張繡,忘記了殺子之仇。周瑜等人拿下了南郡,但南郡的首府襄陽還在曹魏手中,所謂的借荊州,實際上是劉備借了孫權統治下的南郡。曹魏在赤壁之戰後還佔有荊州四成左右的人口,他們失去的是掌控長江進而吞併江東的機會。

  • 8 # 小閔學歷史

    赤壁之戰和官渡之戰以及夷陵之戰一樣並稱三國三大戰役,因為這幾場戰役關係到了幾個政權是否能生存下去的原因。這三場大戰之中又以赤壁之戰最為人所熟知,因為一方面是文人墨客對他的描寫,例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及“羽扇綸巾,檣櫓間灰飛煙滅”等詩詞的描寫都堪稱經典,也因而赤壁之戰最為人所熟知。

    此戰經典之處在於此次戰役是孫劉聯盟以五萬多人擊潰曹操二十多萬大軍的絕對大勝仗,以少勝多在歷史上是很常見的一件事。可問題在於周瑜打敗的不是別人,而是堪稱“三國第一人”的曹操,他的軍事、文學、政治在那個時代都堪稱翹楚,在筆者認為在那個時代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只有諸葛亮。雖然很多人都說諸葛亮軍事不行,但是他帶領弱小的蜀漢能走到那個地步很不容易了,並且諸葛亮也是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他發明的諸葛連弩在其死後無人能夠複製出來。當然上述好像扯遠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曹操在赤壁之戰之中一敗塗地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分析:

    戰前雙方的各方面對比

    兵力對比,曹操:二十多萬,其中荊州劉表的七八萬水軍,外加上北方的十餘萬軍隊。

    孫劉聯軍:孫權給周瑜的江東子弟兵,外加荊州劉琦一萬人,劉備一萬人。

    武將方面,曹操:曹仁、曹洪、徐晃、張遼、李典、樂禁以及原荊州劉表部隊的蔡帽文聘等人。

    孫劉聯軍:周瑜、甘寧、黃蓋等江東步卒外加劉備部隊,具體是誰就不多講了。

    謀臣方面,曹操:賈詡、程煜、荀攸等一干人。

    孫劉聯軍:周瑜、諸葛亮、張昭等江東元老眾臣(張昭雖然主和,但是孫權一旦下決心主戰之後他也還是挺賣力的在後方支援)

    由上述可以看出,曹操比之孫劉聯軍其實也就在兵力上佔據巨大優勢,在將領以及謀臣方面其實曹操並沒有佔據多大優勢,當然這還看不出來什麼,因為雙方無論是將領還是謀臣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我們繼續看下去曹操失敗的原因。

    曹操必敗之因素:驕兵必敗

    赤壁之戰前的曹操的確是值得高興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他幹成了兩件事:

    1.剿滅袁家兄弟,並重創烏恆順利平定了北方,自此北方已無後顧之憂。

    2.曹操鐵騎南下之後,荊州劉表的不戰而降更是讓他白白得了荊州大半土地。

    但是這一時期也有一件讓他值得難過的事,那就是郭嘉郭奉孝的意外死亡。雖然現在網上對郭嘉的爭議很大,說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等等,然後也有人對其反駁說什麼“十勝十敗論”只是拍馬屁的說法,對這些說法筆者不予平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郭嘉對曹操而言還是很重要的。

    在曹操的謀臣之中起碼荀彧和郭嘉的話語權還是很重的,官渡之戰荀彧勸曹操不退兵,郭嘉勸曹操遠征烏桓。可惜,赤壁之戰兩人都不在,荀彧一直是坐鎮後方的蕭何,郭嘉已死。

    當時曹操決意平定天下之時,其實也有人反對他,比如賈詡,他就勸曹操先休養生息在遠征,曹操不聽,而賈詡本身就是老油條,因而他就閉嘴了。

    當時天下已有三分之二在曹操手中,剩餘的諸侯之中益州劉璋和漢中張魯不說了胸無大志,馬超有鍾繇在那鎮著翻不出大浪,剩下的對手之中只有劉備和孫權。可是當時的劉備是什麼情況?喪家之犬爾。而孫權呢?在當時才二十六歲,才剛剛接受父兄基業,根本就是一黃口小兒,江東元老又不服他。

    所以根據上述情況所述,這樣子的情況很容易讓人產生輕敵的想法,因而此時就連曹操自己都心急了。因為平定這些勢力之後曹操甚至可以代漢自立,所以對於賈詡的諫言他不予採納,就是這種情況以至於曹操犯了兵家大忌:驕兵必敗。

    不熟水戰以及水土不服

    在古代你們會發現一個問題,從河北到中原這一段地方是很容易打下來的,因為這一地方大多是平原地區,對於擁有騎兵的部隊來說,這裡就是主場作戰,而到了長江邊上之時卻不得不停下腳步,因為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長江是他們不可逾越的鴻溝。

    就算是現今的我們在如此高科技的船什麼我們有人甚至有暈船的現象,更不用提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時代了。

    曹操到了荊州等地遇到了什麼問題呢?

    1.北方士兵根本沒見過船,更不用說划船掌舵等控制船隻的運行了,所以上了船的肯定很多在搖晃的船隻上面上吐下瀉。

    那麼有人說不是還有荊州兵嗎?首先那是一群降兵,你會蠢到在這麼重要戰役面前讓降兵去打頭陣嗎?

    2.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水土不服,就算是現代社會有很多人到了不同地域也會有上吐下瀉的情況,更別說在當時還不知道水土不服一詞的古代了。

    文化上的差異、飲食上的差異、季節變化上的差異這一切都令曹操措手不及,所以就算是沒上船的步軍都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前的曹操是二十萬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的病秧子,其戰鬥力可能還不如一個小孩,而反觀孫劉聯軍則是五萬多熟悉水戰的壯年男子,這一下我們之前講的兵力上的差距一下就縮小了。

    天公不作美,老天不幫曹操

    在古代夏季應該是刮西北風的,因而當時曹操為了讓士兵適應水戰採取鐵索連舟的方式,別說這一效果還真挺管用。但是這個方法有一個弊端:火攻。一旦敵人採用火攻,那麼這幾十條戰船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盆,一把沖天大火就能把曹操二十萬大軍燒個精光。

    但是曹操本身就是身經百戰,他知道這一季節刮的都是西北風,火攻也只會燒到自己。可是天公不作美,在同年十二月,天公突然颳起了東南風,外加上黃蓋苦肉計之因素,最終一把大夥燒懵了曹操,也燒滅了他一統天下之決心。

    總結:天時地利人和曹操均不佔

    天時:西北風變成東南風,老天爺不幫他。

    地利:北方鐵騎在江南水鄉派不上用場,燕趙豪傑在江南水鄉成了病秧子。

    人和:曹操不聽賈詡之言,堵塞了謀臣勸諫之路。

    在古代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因而這場大戰曹操乞有不敗之理?周瑜兵雖少,乞有不勝之理。

  • 9 # 穀子的地

    赤壁之戰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古代戰爭的範例,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命運之戰。

    孫劉聯軍大破曹操軍隊,奠定了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08年,曹操、孫權、劉備在赤壁,今天湖北江陵與漢口之間對峙混戰。

    最終,孫劉聯軍藉助天時地利,擊敗數量上佔據優勢的曹軍,使曹操統一天下的努力付諸東流。

    對這場歷史著名的赤壁之戰,明清小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描寫的精彩紛呈。留下了很多影響至今的橋段:諸葛亮操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周瑜打黃蓋,曹操橫槊賦詩,火燒赤壁,關羽捉放操等等。

    史實裡的曹操和孫劉聯軍的赤壁大戰,與三國演義裡的赤壁大戰細節方面並不相同,史實的 赤壁大戰甚至有些單調。

    曹操總結赤壁之敗時說:“赤壁之敗,蓋有天數,實乃疾疫大興”

    當時衛生醫療條件差, 居住在北方人到了南方,很容易被所謂的瘟疫感染,水鄉里更有血吸蟲肆虐,曹軍也是如此,曹操大軍開赴長江一代,很快就沾染瘟疫,水土不服,人馬皆病,幾乎失去戰鬥力。

    這就為曹軍失敗埋下伏筆。可以說,當時季節流行與曹軍的瘟疫,是赤壁大戰曹操失敗的內因。

    當時曹軍已佔領荊州,長江兩岸均可進兵,對孫吳而言,長江已非天險,但曹軍卻在江北結營與孫劉聯軍對壘,放棄在順江而下,在江南發揮北方馬步兵優勢尋機殲滅孫劉,原因就是曹軍內部瘟疫肆虐,曹軍需要休整養病 伺機而動。如果位於江南安營紮寨,曹軍很容易被孫劉聯軍襲擊。

    長江天險,在此時其實是互為屏障。

    另一方面,三國演義裡,曹操號稱率領八十三萬大軍 ,“會獵江東”,實際帶兵數量也就一二十萬。

    另一方面,孫權和劉備面對強敵,有被徹底全殲的危險命運,雙方一拍即合,同仇敵愾,共同應敵。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今湖北的赤壁市,這場歷史上最有名的大戰爆發了的大戰,這就是“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大敗曹操軍隊而結束。

    其時曹操殲滅袁紹、征服烏桓,統一北方,率師南下,擊敗劉表,收編劉表軍隊,在長坂坡再次擊敗劉備,尋機順江而下,欲殲滅東吳孫權。

    劉備在敗退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陳述利弊,說服孫權聯軍抗曹。

    孫劉聯軍,大概共有五萬人。孫權一側,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領三萬精銳,孫劉聯軍沿著長江西進,與當年十一月,在赤壁和曹軍對峙。

    孫劉聯軍擊敗曹軍後,乘勝出擊,攻克曾被曹操佔據的地盤,曹軍因戰敗而北退,只留下留下將軍曹仁守衛江陵。

    孫劉聯軍繼續擴大戰果,荊襄要地。

    三國鼎立的雛形出現。

    赤壁之戰是曹操不多的一次可以統一全國的機會。此戰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而曹操的統一夢化為泡影。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藉助天勢地理,終以弱勝強。

    對這場赤壁大戰,歷史上很多名人在文學作品憑弔過。

    最有名的是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10 # 月下讀書

    赤壁之戰影響深遠,可以說是直接導致三國鼎立的原因,周瑜可以以少勝多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曹操自傲 曹操剛剛經歷過官渡之戰的勝利,可以說自信心爆棚,可以說視東吳如土雞瓦狗一般,天下無可與之交戰之輩,袁本初被他信手拈來輕巧破之,強大的驕傲使他失去了對事物的判定能力,也沒有聽信賈詡等人的建議,導致最後落敗,失去了儘快統一中國的機會,實屬應該。

    二 水土不服 北方士兵不善水戰,還不是曹操兵敗的主要原因,其實最最主要的就是瘟疫和疾病,北方士兵到南方以後,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曹操號稱80萬軍隊,其實有30萬以內,瘟疫疾病使得七層士兵失去作戰能力,當然不是死去那麼多,生病一樣可以說失去戰鬥力。

    三 長江天塹 曹操進攻必須跨江作戰,不知道三國時期長江水文如何,不過對於當時人類來說,兇險肯定是要超過今天的長江,所以,在長江天險面前,人數並不一定就是優勢,試想一下,如果曹操遣一將,兵不必多五千足矣,能夠繞過東吳防區,渡過長江,東吳也很難防守。

    四 羽扇綸巾 第一次讀《赤壁懷古》時,一直以為羽扇綸巾說的是諸葛亮,這個描寫和影視劇裡面的諸葛亮太統一了,其實羽扇綸巾說的是周瑜,江東才俊的代表人物周瑜絕對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軍事才能絕對超過諸葛亮,現在很多人設想周瑜沒有英年早逝會是什麼一番景象也是這個原因。

    綜上所述,周瑜以少勝多並不奇怪,曹操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佔其一,面對的又是謀略超一流水準的周瑜,可以說失敗很正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訓練英語表達思維的繪本或者書,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