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其一,南明弘光朝自小褔王朱由崧南奔而來開始,就存在著能否得到明朝南方官吏們擁戴的問題,由於崇禎帝死前沒有相關遺詔,諸皇子下落不明,因此江南群臣們,在擁立同為皇室旁支的褔王朱由崧還是潞王朱常淓的問題上,爭執不下,而史可法等又首鼠兩端,企圖以和稀泥的方法,安撫已然決裂的兩派,結果是馬士英勾結了手握兵權的黃得功、高傑等,以近乎政變的方式,強行推立褔王朱由崧繼位,是為弘光帝。

    這樣的政權,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從擁立開始,朝廷眾臣就分裂為水火不容的幾派,即使在弘光帝登基後,激烈的黨爭也並沒有停息,反倒隨著“偽太子”案的出現,而更加激烈,引發出了震動朝野的內訌。

    其二,南明弘光朝在名義上雖擁有龐大的武裝力量,但卻分掌於似同割據般的諸將手裡,首都南京北邊防禦的重任,主要由所謂“江北四鎮”的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擔任,但這幾位由於背景和政治利益的關係,相互之間本是同床異夢。黃得功實力雄厚、是參與擁立弘光帝的主要支持者,但一貫跋扈,與諸將關係不睦;高傑本出自李自成農民軍,其投誠後雖屢立戰功,但部下軍紀敗壞,更與明朝一些地方官吏們有血仇在身;劉良佐、劉澤清都是自北方敗退而來,早已無抗清之志,已是心有異志。至於浙江、江西、福建、兩廣的明軍,則都因地方勢力對弘光朝的觀望態度,而沒有及時派出勤王之軍北上援助。

    至於雄居湖廣的左良玉集團,一直對馬士英等排擠自己而擅自擁立弘光帝的行為,耿耿於懷,雖被弘光帝“安撫性”的封為寧南伯,但已然壓制不住左良玉的怒火,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放棄武昌、勛陽大片防線,傾巢東向以“清君側”,在滿清大軍即將南下的前夕,竟然能夠發動內戰,何等之利寧智昏!

    其三,弘光政權的對外政策始終昏聵,甚至是可笑。在滿清大軍入關,擊敗、並追擊李自成大順軍,奪取京畿及山西的同時,也以準塔等進軍山東,攻掠南明領地。在這種情況下,弘光政權還異想天開地企圖“聯虜平寇”,連續自取其辱地派出使團覲見滿清多爾袞,而後者當時已經下定決心,派出多鐸統大軍直下江南。

    其後,出於形勢變化,多鐸、圖賴、博洛的數萬大軍,暫時改變路線,西擊潼關,夾攻大順軍,淮北直到豫東前線,清軍幾無主力達一年多的時間,可嘆弘光君臣卻浪費了這個北進奪取要隘的良機,忙於黨爭內訌,無所作為。等多鐸等完成擊垮大順軍主力的任務後,以得勝之師沿原定路線南下時,弘光政權才匆匆派出史可法督師,而前述諸將之內部矛盾,在大敵當前時陸續爆發,高傑被與之有私仇的許定國暗害,部眾在李成棟率領下南潰;劉良佐、劉澤清先後降清;缺兵少將的史可法在揚州罹難。。。。千瘡百孔的弘光政權頃刻崩潰,覆亡在即。

  • 2 # 不沉的經遠

    南明弘光朝最大的問題是內部不團結。

    南明建立時,由於缺乏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繼承人,引發了很大的爭執,在擁戴朱長芳還是朱由崧這個問題上引發了很大的對立。而更糟糕的是,最後朱由崧的上位,並不是政治協商的結果,而是依靠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高傑四軍的武力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固然朝中的東林黨人不服,而手握重兵駐守南昌的左良玉也是心存不滿。激烈的黨爭嚴重影響了南明朝廷的運轉,在清軍忙於進攻李自成的時間了,南明沒有做出任何積極措施,而是坐等觀望吵架,未對清軍做任何防備。

    直到李自成戰死,清軍開始轉頭南下時,南明才如夢初醒。但是此時江北四鎮依靠擁立大功已經勢同割據,而且大多不敢和清軍作戰,高傑奉命準備北上作戰時被有意降清的總兵許定國殺害。高傑部繼任提督李本深、劉良佐、劉澤清都陸續投降清朝。

    而左良玉則因為黨爭,最後在清軍南下時放棄武昌發兵南京“清君側”,在這個時候南明還忙著內鬥,又怎麼可能擋得住清軍。

    等左良玉一死,左良玉之子左夢庚也率部降清,南明的幾十萬大軍已經大多投降了滿清,只有史可法、黃得功死戰到底,這種情況下南明只堅持一年也就不奇怪了。

  • 3 # 張傑談史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吧,雖然現在研究歷史的人,越來越注意到史可法軍事才能的欠缺,但是史可法作為一位愛國志士當是沒啥問題的。

    史可法駐守揚州時,已經發現了僅憑自己揚州的軍事力量,遠遠不足以對抗清軍,當時,史可法就希望弘光小朝廷下屬的江北四鎮能夠過來援救,但是結果呢,不說了,沒人來,最後史可法於是役死難。

    什麼意思,不團結啊,弘光朝廷裡面,文臣文臣天天吵吵鬧鬧,外面武將之間互相拆臺,內外文武官員互不理睬,別說幾十萬軍隊,就算有一百二百萬軍隊,照樣也可以各個擊破。

  • 4 # 張細水

    數百萬軍隊的時候,尚應付不了數萬之眾的八旗軍。現在八旗軍勢如破竹蓆卷而來,北方領土紛紛淪陷,投降的滿清的軍隊不計其數。現在已經是滿清百萬大軍壓境,你能靠這拼湊起來的數十萬人反敗為勝?

  • 5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不團結幾十萬又有毛用!

    本來帝位有兩個人選,史可法和馬士英全支援一個,最後史可法同妥協了。這造成史可法被排擠出政治中央,讓馬土英這個無用兼挖牆角的主政!

    史可法是民族英雄,肝膽可照日月,可也太愚腐了!也許正人君子都這樣!還是周星馳的電影一句臺詞好,好人要比壞人更奸才行!因土木堡後武將地位急轉直下,同級武將見文官都要自稱門下,沐恩,小的,還要萬叩頭。

    到了南明正是武將揚眉吐氣時又扯文官鬥,文官又不團結,明的黨爭又繼到弘光朝來了。

    文與文鬥,文與武鬥,武又武鬥,不管大敵在旁邊,斗的火光四濺,鮮血淋淋

    其內鬥結果呢?

    南明軍隊一觸即潰,望風而投!

    還貪汙納賄,無所不至,只要給錢,立馬有官做。

    大敵來犯不去禦敵,反而左良玉因與權臣馬士英的黨爭矛盾,跑去清君側,最後左的兒子左夢庚幾十萬一矢不發跪降清軍幾萬人馬,創造世界軍事史的一個奇蹟。

    軍閥們互相觀望互相拆臺,致使清軍能各個擊破各路義軍,是導致南明抗清鬥爭失敗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史可法固守揚州的時候,擁有的兵力不足四萬,依然與多鐸十幾萬大軍進行苦戰。各路軍閥見死不救,致使最後揚州失陷,數十萬軍民慘遭殺戮

    四鎮武將們的倒戈和江北重城揚州陷落,史可法誓死不降而慘遭厄運的訊息傳至南京,弘光皇帝朱由崧驚慌失措。

    面對大清的大兵壓境,弘光帝不但沒有坐鎮朝廷組織各路力量抵禦入侵,而是在沒有通知朝臣和百姓的前提下,攜帶著自己的家眷以及近臣馬士英一家老小來了個連夜逃跑,等到第二天上朝之時,大臣們無數軍情等待與皇帝商議之時,才發現皇帝不見了。

    大明帝國的垮塌,幾個人能撼動,土大夫們寡廉鮮恥,朝中文人愛錢,武人怕死,風尚相襲,華靡承蹈,以至於亡。明朝之亡,始於朋黨,成於閹豎,終於盜賊,南渡繼之。

  • 6 # 高宗1986

    這問題問得好,南明和歷史上兩個政權很類似,那就是東晉和南宋。相比如東晉和南宋,南明優勢太多。我來說一下,第一明代實行的是兩京制,就是說明朝有兩個首都,有兩個首都還不奇怪,關鍵是明朝有兩套一模一樣的行政班子。北京有什麼部委,在南京一樣有,只是南京作為陪都很多時候是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但是一旦北京有變故,南京這個陪都一下子就可以轉正,因為南京行政體系是和北京一樣的,所以它執行起來是沒問題的。這是第一點優勢。

    第二個優勢就是明末連年征戰,軍費開支很大,這軍費從何而來?很大一部分都是江南富庶地區提供的,而南明時江北大量土地丟失。而這時完全是以江南財力養江南兵,應該壓力比崇禎時期要小一點。畢竟被大順和滿清佔領的只是華北經濟欠發達地區,富庶地區還在南明手裡,而且華南在明末是沒有發生什麼戰爭的,基礎設施都儲存了下來。打仗間接拼的就是財力。

    第三個優勢就是南明不是一個人在作戰啊,這時候還有李自成殘部和張獻忠啊,如果利用這幾個政權的利益和矛盾完全可以維持南明政權的穩定。

    第四就是南明還有很多軍事力量,歷史書有各種描述說當時左良玉一部就有兵力八十萬,我覺得這可能存在水分,但是十來萬總有吧。再加上其他各鎮軍力以及地方武裝,四五十萬兵力總有吧。而你在去看看同一時期李自成和張獻忠以及滿清有多少兵力?就單從兵力來說南明也該數第一,財政第一也是當之無愧。

    南明有那麼多優勢為啥還是守不住長江?真的讓人很無語啊,就像一個人抓了一手好牌,到頭來他還是打輸了。我們前面說的東晉和南宋了沒有南明這麼好的命。東晉南渡時,江南基本上還是未開化之地,人家東晉在這樣的一個地方都能站穩腳跟你南明就不行?還有南宋,南宋退到江南時用打剩的殘兵敗將都守住了江南,而且那時候了沒有南明那麼好的條件,因為南宋只有它一個政權在抵禦金國,因為那時候蒙古還沒興起,所以最後把金國耗死了南宋都沒滅亡。

    而南明真的太不爭氣了,為什麼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盡了南明還是守不住長江,我覺得歸根結底就是繼承人的問題。我們知道司馬睿是正宗的司馬皇室血統,而且南渡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在西晉滅亡前他就坐鎮江東了,成了一方大員,他在他的轄區有穩固的後援以及江東仕紳的輔佐。

    再說趙構作為皇位繼承人是無可非議的,因為當時整個皇族合法繼承人只剩他了,其他的哥哥弟弟都被金國一鍋端了。所以北宋滅亡後,宋朝文官武將肯定會擁立他當皇帝啊,因為沒得選啊。而南明就不一樣,弘光帝作為崇禎的堂兄弟來承繼大統好像就有點遠,要繼承皇位也應該由崇禎的兒子或者親兄弟來繼承啊。可是當時也沒的選了,選來選去也只有朱由崧血統近點。可是朱由崧又不是當皇帝的料,如果當一個混吃等死的藩王他是合格的人選,當皇帝確實為難他了。這人無才無德,再加上那時候又來一個北來太子案,朱由崧的合法性大受質疑啊。所以自始至終弘光朝都沒有形成一個君臣團結一致的局面。

    也正因為弘光帝皇位合法性的質疑,再加上用人上的失誤,所以才造成南明自己的內訌,清兵即將攻克長江時,南明自己窩裡卻打的不可開交,所以這樣的政權那什麼長久下去?

    由於弘光帝開頭就沒有開好,所以後面的幾個皇帝即使是朱元璋朱棣再世也未必守得住這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所以南明短命也是必然

  • 7 # jiangyou天涯

    縱觀明朝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黨爭史,好多事兒都是敗在了黨爭上,南明弘光小朝廷也不例外。

    明朝後期的政黨之爭,特別的嚴重,可以說到了一種近似災難的地步,從而導致優秀的人才大量缺乏。就拿南宋來做對比,大家對於宋朝的印象一直都是文人眾多。在宋朝,知識分子的待遇一直都是很好的,而且宋朝不怎麼殺文臣,所以在北宋滅亡之後,有大量的文人跟著政府南下,所以南宋優秀的人才還是有的。而明朝就不同了,明朝的文官不好過。從朱元璋開始,文官的工資就是很低的,而且經常被殺頭,隨時隨地就沒命。而且在明朝後期,黨派的鬥爭是特別嚴重的,因為他們的爭鬥,導致知識分子對明朝沒有什麼太多的留戀。甚至很多的文人為清朝當官,給清朝出主意,去南下消滅南明的政權。南明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比南宋更有優勢,但是實際上南宋迅速在南方站穩,而南明在人方面的失誤,直接導致南明迅速的滅亡。

    其次,朱由崧左右朱由檢的堂兄繼承皇位是有爭議的,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是自殺的,但是他還有3個兒子。雖然在南京的朱由崧作為堂兄在沒有找到這3個皇子的情況下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是有敵人的存在,不想讓他接任皇位,就假造出來了一個假的皇子的事情出來動搖朱皇位。導致內部直接出現內亂,手底下的將領直接出兵,想要讓朱由崧下臺,讓太子上位。致使江北駐紮空虛,讓清軍直接攻下了南京城,還抓住了朱由崧。而後上臺的皇帝都是比較血緣關係遠的皇族,導致南明內部勢力分散,最後被清各個擊敗。

    再有,根據史書記載,朱由崧這個人喜歡修理宮殿,收集漂亮的女人,透過賣官來賺錢。而南明之後的皇帝要不就是雖然有點作為,但是被其他人所控制,壓根就沒有自主的權利。要不然就是幾個人爭奪皇位,壓根就不顧及局勢,只想著內鬥。可以說這幾個皇帝壓根就不是適合的人。他們的個人能力壓根就沒辦法支撐南明繼續下去,不滅亡才不正常。

  • 8 # 東海龍王

    哎!一言難盡,各種可能性都有,應該是各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按責任排名:

    第一責任人是吳三桂他欺騙了全天下人,這是所有人公認的。

    第二責任人是左良玉手握重兵,擁兵自重,驕橫自恣,崇禎時就知道其人傲慢不聽用,常常邀功請賞,和崇禎皇帝講條件。否則作壁上觀,見死不救,楊嗣昌曾薦左良玉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拜為平賊將軍,但總覺得此人傲不可用。活活把楊嗣昌氣的投水自殺了。南明時坐擁武昌兵員80萬人,不是積極抗戰,而是順江東下與馬士英黨爭,要清君側,真是內戰內行,再戰外行的豬隊友。

    第三責任人應該是馬士英、阮大鋮,閹黨餘孽,清軍兵臨南京城下還在黨爭,真是不知死活的東西,完全沒有危難之際,國家柱石的風範,雖有能力到沒有格局,不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爭風吃醋,如能將其能力的一般用於抗戰也不至於南明弘光朝廷亡的那麼快,據說馬士英後來很後悔,後被清軍俘獲殺死,沒有投降變節,氣節還不錯,但其在任首輔大臣時沒有認真組織好抗清事宜,死後還是落下南明第一奸臣的名聲。

    第四責任人應該是南明的小朝廷的皇帝們不爭氣都好內鬥,無論是魯王朱以海跟隆武帝朱聿鍵之間,還是紹武帝朱聿鐭與永曆帝朱由榔之間,他們之間的激烈廝殺不僅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而且給清朝提供消滅他們的最好的機會,令天下仁人志士寒心至極。在弘光、隆武、永曆三朝內部之間,黨派間的紛爭、傾軋導致內耗嚴重,使其無法凝聚共識,團結一致對抗滿清。

    第五責任人是歸順永曆朝的大西軍將領孫可望又染上了內鬥壞毛病,最後眾判親離,投降滿清,破壞了最後團結的局面,給滿清洪承疇,吳三桂造成了對南明永曆政權的最後一擊的機會,南明徹底結束了。

  • 9 # 天高雲淡任心遨遊

    弘光政權成立後,以馬士英為首輔主內政,以史可法為督師大學士節制江北四鎮,只是史可法在擁立過程中站錯了隊已經失去朱由崧的信任,而四鎮總兵挾定策之功愈發驕橫,所以史可法名義是督師,實際上除了被其人格感化了的高傑外,其他三鎮根本就不聽他指揮。史可法到任之後對北採用的方針是“借虜平寇”,甲申年的十二月,弘光政權派出了一個使團到北京同滿清政府洽談此事,但遭到了滿清政府的斷然拒絕,連使臣都被扣押。這種情形下史可法依然沒有放棄,1645年的元月清豫親王多鐸從河南孟津準備西渡黃河進攻大順軍把守的潼關,此時史可法也率高傑部北上河南,希望和清軍共同消滅大順軍在河南的餘部,以達到與清軍和議的目的。他的計劃很快落空,在進軍睢州時高傑被早已和清軍暗通款曲的守將許定國誘殺,全軍失去了主帥,頓時群龍無首,方寸大亂,雖然史可法竭力安撫沒有釀成大規模的兵變,但全軍這時候已經人心渙散,再也無力進取了,史可法只得向南退保揚州。

    這個時候弘光政權內部又發生了一起重大變故,1645年的三月,李自成在清英親王阿濟格的追擊下由陝西南撤到了湖北,盤踞在武昌的左良玉在和李自成初戰失利後,自忖敵不過大順軍,害怕其鋒芒,便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向南京進發,實則是想搶佔江南富庶之地作為地盤以立足。雖然左良玉在行至九江時便病死,但他的部將們擁立其子左夢庚作為統帥繼續沿江東進,弘光政權被迫調集防守江北的黃得功部西進來抵擋左軍,這大大削弱了江北的防禦力量,給了清軍可乘之機。

    在陝西擊敗李自成後,清攝政王多爾袞立即開始部署對弘光政權用兵,從1645年四月五日開始,清軍分三路陸續南下,中路軍由豫親王多鐸率領由河南商丘出發,弘光政權在江北的軍事力量紛紛土崩瓦解,四鎮中的劉良佐和高傑舊部先後投降,清軍僅僅用了十幾天便進抵揚州城下。孤守揚州的史可法在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堅守了十餘天,清軍在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後攻陷了揚州,被俘虜的史可法嚴詞拒絕了滿清的各種誘降,最後英勇就義。進城後的清軍對揚州軍民展開了殘酷的大屠殺,八十餘萬人死於屠刀之下。

    清軍攻下揚州後,繼續向南推進,很快擊敗了弘光政權的鄭鴻逵部水師,於五月九日渡過長江佔領了鎮江,弘光政權內部頓時驚慌誰錯,朱由崧和馬士英在沒有知會大臣的情況下先後倉皇出逃,南京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五月十五日清軍兵臨南京城下,當時尚在南京的趙之龍、錢謙益、徐久爵、王鐸等三十餘名達官顯貴開城投降,南京宣告陷落。

    同時,清固山額真準塔率領的東路軍由山東南下,五月十八日攻下徐州,沿途各州縣紛紛倒戈投降,於二十八日抵達淮安,駐守在這裡的劉澤清早已逃至海上,其部將柏永馥投降,劉澤清也於六月二十四日自行赴淮安向清軍投誠。

    西線的阿濟格在擊敗李自成後也引兵東顧,這個時候左夢庚已在蕪湖地區被黃得功阻據而停滯不前,見清軍追至便不戰而降。從南京出逃的朱由崧這個時候輾轉來到了黃得功軍中,黃得功欲與清軍一戰,只是他的部下田雄、馬得功等在清軍重壓和新投降清軍的劉良佐誘降下,臨陣倒戈,射傷了黃得功,黃灰心自刎,二人便壓著朱由崧向清軍投降,弘光政權宣告覆亡。

    馬士英挾持朱由崧的母親鄒太后逃到了杭州,得知福王被俘後,擁立了以前被東林黨人稱之為“賢”的潞王朱常淓為監國,只是這個政權也只維持了短短的十餘天。六月十四日清軍進軍杭州,當手下的將士們還在湧金門奮力殺敵時,“賢明”的潞王卻已經派人犒賞清軍,開城投敵,全無氣節可言。 潞王投降後和之前被俘的福王一樣被押送到北京,他在北京向順治皇帝上了一道表,高度讚揚了清軍擊潰大順農民軍、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的“大功”,同時表達了對清王朝的“赤膽忠心”,可惜他的搖尾乞憐並沒有獲得滿清統治者的同情,他依然和福王及其它三十餘名前明宗室一道被斬首。

    弘光政權成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便覆滅了,其實在它成立後的甲申年下半年和1645年的上半年,清軍都在忙於同大順政權作戰,河南、山東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兵力薄弱,弘光政權有充足的時間來控制這些地區,以建立起一個軍事緩衝地帶,但是弘光政權的統治者們只是忙著爭權奪利、醉生夢死,渾然沒有一點進取之心,甚至連鞏固南京周邊地區的防禦設施的措施都沒有,坐等清軍擊敗大順農民軍再來收拾自己。

    清軍從四月份開始進軍將來至六月份潞王在杭州降敵,先後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弘光政權的五大藩鎮幾十萬人馬基本上都是不戰而降,可謂是“二十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然而,往後的歷史說明這些軍隊不是沒有戰鬥力,他們在清軍攻擊下望風而降,說明及弘光政權上層統治者們的腐化墮落已經讓中下層軍官們心灰意冷,他們不願意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護衛一個毫無生氣的沒落王朝。

  • 10 # 七七談歷史

    1644年對於明朝來說著實是風雨飄揚的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隨後清軍入關,這一切使得大明王朝對前方的道路更加恐懼。

    新政權建立

    趁著李自成和清軍拼殺之際,南方扶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權,和南宋朝廷何其相似,只不過區別是南宋堅持了150年,而明朝卻只堅持了1年。

    一直以來宋朝給人的印象就是積弱,明朝比宋朝要強得多,那麼為什麼弘光政權堅持的時間卻更短呢?

    一手好牌

    先看政治:明朝有三個都城,北都北京、南都應天(南京))和中都鳳陽,而南京和北京一樣擁有者完整的政治機構,只要有官員就能正常運作。

    軍事:當時明朝可以調動的兵力還有十餘萬,並且江南地區的人民十分仇視滿清,所以擁有著源源不斷的後備兵源。

    經濟:江南地區本就是朝廷賦稅重地,足夠和滿清打一場消耗戰。

    人心所向:北方淪陷後,百姓大量遷往南方,江南官宦、士紳、百姓鼎力支援南明朝廷,誓死捍衛中華正統。

    天時地利人和,只要不出意外就能獲勝,但這一手好牌卻被南明朝廷打得稀爛。

    原因

    奸臣誤國:鳳陽總督馬士英認為朱由崧昏庸可利用,用武力扶持福王繼位,隨後把持朝政,大發國難財,國家出了這樣的官員還有不滅亡的理由嗎?

    缺兵少將:南明時期,主力軍已經全軍覆沒,不像南宋還有岳飛和岳家軍。那十萬軍隊基本上都是雜牌軍,毫無戰鬥意志,打仗不行,欺負老百姓最在行,自己人都不幫自己人,百姓也逐漸向清政府靠攏。

    清軍戰鬥力強:經過和明朝政府幾十年的戰爭,八旗軍已經成為了一隻虎狼之師,明朝降將為八旗軍帶來紅衣大炮和火槍,大大增加其戰鬥力。

    1645年之後,清軍攻破長江防線,南方廣闊的平原暴露在清軍鐵蹄下,無險可守,南明政權很快走向了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靈芝菌包可以直接埋土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