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際網路的興起帶火了UI設計等與網際網路沾邊的設計領域,那麼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對設計行業產生哪些影響?會不會有新的設計領域出現?

12
回覆列表
  • 1 # 常帥

    人工智慧在設計領域取得了不少突破,比如阿里的鹿班,號稱一秒能做8000張海報。還有各大公司推行智慧UI,使得UI介面從千人一面變成千人多面,最終升級為千人千面。

    但一直以來人類在對工作的機器和技術革新的同時也在發展著自身的能力。

    設計師們正在使用人工智慧讓體驗變得更好,在進化自己的工作模式與內容的同時

    也聚焦在更具競爭力的思維能力培養上-“創造、共情、故事力…”

    能被ai技術淘汰的都是美工,人工智慧會讓設計師變得更牛,設計師依舊是未來極具競爭力的人才

  • 2 # 專業PS圖片改字

    我想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1.人工智慧的發展無疑會帶動設計行業的變革,從簡單的平面設計到網際網路的簡單互動設計,這種互動一定無法滿足人工智慧的要求。 例如,現在比較受歡迎的AI智慧音響,不用點選或觸控式螢幕,而是想利用語音對話,同時市場上還存在很多虛擬互動,手勢互動等。

    2.人工智慧必須加強對工業設計的要求,人工智慧必須是軟體與硬體的結合,易於使用的軟體,並在美麗的硬體設施上結合,設計的產品才能滿足使用者的審美觀;

    3.對於簡單的平面設計,由於已經嘗試了使用深度學習自動構築頁面,因此將來不需要人類完成簡單的平面設計,只需提供簡單的想法就可以了(當然也需要手動繪製)。

  • 3 # Deid

    設計是所有行業的時尚前沿。時代發展任何行業都會做改革,設計也不例外。每個階段都會有留優秀淘汰劣質的。

    人工智慧雖然會影響每個行業,但也是給每個行業開啟新的突破與機遇。

    如果說影響,不如說創新突破。

    如果說影響,不如說人工智慧提高效率。

    如果說影響,不如說帶來便捷。

    設計是什麼?

    就是給生活帶來便捷!

    人工智慧是比較機器化,好的創新思維還是需要人去解決!

  • 4 # 矽釋出

    人工智慧系統已經融入建築行業 ,實現計算架構等創新實踐,“機器人工匠”與人一起探索建築技術和製造中的智慧。計算架構的創始人Michael Hansmeyer和Benjamin Dillenburger正在研究這些發展開始產生的新的美學語言。架構處於一個轉折點,計算和製造技術的進步融合讓我們創造出迄今為止無法想象的形式的架構,具有看不見的細節水平,產生全新的空間感。

    由AI軟體開發的3D列印技術有可能為二十一世紀的建築師提供一種截然不同的美學語言,催化了細節和裝飾的復興,而由於傳統工藝的減少,製造巴洛克風格的技術現在很少見。Hansmeyer和Dillenburger在倫敦超級材料展上,用砂岩3D列印的建造了一個複雜的石窟。砂粒的形狀是由一系列由實踐定製設計的演算法來安排的。該技術開發與傳統石匠有顯著不同的形式。該專案的目的在於表明現在可以用砂岩規模化印刷建築的房間,3D列印也可以用於修復雕像。

    機器人在建築施工現場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主要涉及人力資源和物流。他們的應用將很快擴大到砌磚,混凝土配料,焊接和拆除。未來使用的另一個例子可能包括與BIM合作,在棘手的過程中識別缺失的元素並實時更新AI。例如,政府牽頭的基礎設施舉措等大型專案可能率先應用該技術,其次是私營部門的中型專案,如文化建築。施工現場面臨的挑戰將使人工智慧機器人脫離實驗室。悉尼大學AI和製造研究員Robert Saunders認為,機器人擅長重複性工作,並且能夠處理可靠反應的材。他們試圖開發能夠學習如何使用非線性方式工作的材料的機器人。

  • 5 # 高廣銀

    人工智慧對設計的影響絕對是巨大的

    在老一輩設計人員來看,人工智慧是工具,只是更方便了,但是我們告訴你,改變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而且是思維上的。

    以前的技術人員1年才能入門,3年才能擔負重要任務,10年才能成為大咖,成長路線及其漫長,而且一條道走到黑,很難跨入另一個領域,比如說你是設計齒輪傳動的,那麼你就對衝壓件設計幾乎是文盲狀態。

    另外一方面技術語言很多人不懂,舉例說設計人員經常看的藍圖,它需要看圖人有很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訓練,看著就是天書。

    未來人工智慧雖然不想金融行業衝擊那麼大,但是很多環節會讓門檻很低,舉例說以後客戶交流都是三維形式展示,不會有行業的“黑話”資訊傳遞不再是障礙。

    人工智慧導致設計門檻降低,設計成為社會性工作,也就是說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也許和你的文化程度沒有關係,只要你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就能成為設計師。

    大家不要小看設計工作的社會化,也許將來公司沒有設計部門,設計都是在協作平臺上完成的,某項產品的核心不再是你技術含量有多高,而是社會對你投入關注,對你的付出有多高,技術不但是透明的,而且技術是屬於社會的,屬於大家的。

  • 6 # 開悟科技

    2016年底,阿里使用人工智慧“魯班”,利用大資料進行個性化呈現,製作過億的素材在雙十一投放。

    今年3月份,工信部又釋出了《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在政策的支援下,國內5G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前不久,中國三大運營商將5G訊號帶到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上,未來攀登者可以實現網路直播。

    每次技術的重大革新都會帶動一批行業得到發展,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就像八九年前,4G的出現讓UI設計火遍世界。5G出現,又會有一大批人轉向互動設計。(已一在“未來十年,這些藝術專業最有錢途”一文中有詳細的分析)

    在科技飛速發展與行業前景未明的背景之下,業內對平面設計的未來出現很多悲觀的推測:“人工智慧的革命性推進可能使平面設計師舉步維艱,甚至可能會消失,平面已經處於半死不活的尷尬局面”

    但是果真如此嗎?在中國發展二三十年還屹立不倒的平面設計就因為AI的出現突然暴斃?

    在看完一系列國內外有關平面設計未來發展的趨勢預測之後,我可以確定的說:平面設計沒死。

    可以說,正是由於科技的進步,才使得平面設計有更多的可能性。它正在用新的方式生存在世界上,或者說,它已經悄悄融入每一個領域,互動、3D、網頁、電子產品.....都將成為其新的軀體。

    上面所提到的“魯班AI”這種排版模式,的確會替代一些平面設計師所做的一些重複性高、時間長、難度低的工作。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平面設計師的工作難度會有所提高,但與此同時,也給平面設計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思路。

    受到科技、政策、文化等多方的影響,平面設計在未來大體有兩大發展趨勢。

    1.與其他專業聯絡越來越緊密

    在紙媒時代,平面設計與印刷、裝幀密切相關。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豐富的媒介將重新定義平面設計的工作內容。亞洲平面設計最發達的日本,一直有:“平面設計can do everything”的說法。如今這句話正在成為平面設計的未來。

    平面設計與其他專業之間的聯絡將越來越緊密,平面設計不再單單只是“平面”設計,還可以使用不同的材質、在不同載體上完成設計。

    一家英國的創意商店,製作了一個名為“Bare Condctive Board”的專案。設計師先用導電油墨繪製圖案,再通過介面與電路板拼合。製作完成之後,可以通過觸控圖案產生互動效果。

    在這個專案中,融入了平面設計、電子技術和印刷術這三個相差甚遠的技能,因此對於平面設計師而言,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設計,就需要了解程式設計和互動設計的知識。

    MIT MediaClu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俱樂部)也做了類似的實驗“duo skin”,只不過她們將電路板換成了“人體”。她們用導電金箔以紋身貼的形式與面板貼合,再通過不同的觸控/互動完成預設的互動動作。

    這個實驗是為了讓人類在未來能擁有更美觀的互動裝置,顯而易見,最重要的圖案設計還是需要通過平面設計實現,完成這個設計,平面設計師要學習互動、通訊、程式設計的有關知識。

    僅僅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就能看到平面設計在很努力地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工作內容和方式都有了巨大的變化。

    其實放眼平面設計的發展歷史就能發現,這個行業一直都在嘗試擴大自己的研究範圍。從我們過去常談的紙媒到電子、從2D到3D,今後平面設計也將不斷擴大研究領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去解決不同領域的問題。

    除此之外,平面設計師的職能定位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2.平面設計師的職能定位會改變

    《美國平面設計師協會對平面與視覺傳達的職業指導》中提到:設計師的職能與過去相比,少了視覺上的成分,而變得更加協作化,並且這種趨勢將更加發展和擴大。

    在書籍裝幀設計領域中,已經出現了這種趨勢。比如設計師Alison Barners在2018年釋出的《Cre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Place》

    在專案的初期,研究學者就邀請他參與到專案主題的調研中,而不是等研究結束讓設計師整理排布研究結果。比起設計師,他的角色更像是團隊裡研究者的一員。

    這本書不僅對研究者的成果進行了闡述,還展示了平面設計師要如何運用圖形設計讓閱讀者獲得更豐滿的感官享受以及紙面的互動體驗。

    設計師最大的優勢就是共情力,只有設計師能懂得如何吸引觀眾並建立有效的情感連結,在瞭解專案本身的更多內容後,設計師可以通過更創新的手段達到目的。

    作為一個門檻低、上限高的行業,平面設計師不能再只追求“視覺效果酷炫”這種易替代的低階技能。在未來,設計師的職能轉換是必然的,只有同時提高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才能笑到最後。

    眾所周知,每一次行業的巨大革新都會使學校的課程做出相應調整。而重視跨學科發展的國外藝術學院,其實早就開始對平面設計專業進行改革了。

    目前設計的第一動向還是在國外,因此國外的藝術院校對行業最新的有著很強的靈敏度。當國內還在用四五年前的課本時,他們就已經在改革相應的課程為行業的下一次變革做準備了。

    作為平面設計最為出名的學校,倫敦傳媒藝術學院(LCC)早在2014年就將平面設計改為“平面媒體設計”,自那之後,整個LCC沒有一個以“平面設計”命名的專業。雖說如此,其實全院的23個專業裡,每一個都與“design”密切相關並且有著明確的劃分。

    從上圖就能看出,LCC在課程設定上很注重科技和跨學科,大部分專業都是xx and xx這種1+1的模式。比如從傳統平面設計演變而來的“平面媒體設計”專業,旨在培養現今社會的大環境下,更有創意的複合型人才。所以在課程的設定上也會更多的考慮跨學科研究,比如下圖所示的LCC本科大二課程,學生要了解數字和使用者體驗設計,編碼和開發以及社會實踐等其他專業。

    2019平面媒體設計研究生畢業展圖片

    LCC平面媒體設計申請條件

    LCC平面媒體設計申請條件(本科BA)

    語言要求:雅思6.5分,各科不低於5.5分

    作品集要求:

    1.最多20張圖片。

    2.可以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及技術展示創意開發,例如2D、3D、多媒體等

    3.表達設計思維

    LCC平面媒體設計申請條件(研究生MA)

    語言要求:雅思6.5分,各科不低於5.5分

    作品集要求:

    1.對主題領域的批判知識和熱情,以及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研究主導的設計,

    2.具有批判性思維3.展示自己的思維和製作過程。

    另外,LCC還有一些關於學科思考的課題,從前期頭腦風暴就會考慮到後期的展現形式會與哪些學科 交叉實現。

    其實不止LCC,在國外很多藝術院校都十分重視跨學科設計。倫敦藝術大學就專門開設過一些對創意新材料應用的探究課程,讓學生掌握學習更多的展現形式。

    回到正題,AI變革性推進會側面提高未來平面設計的門檻,讓設計師工作難度變高。但總體而言,平面設計的未來還是挑戰與希望並存的。正如《美國指導》中提到的:那些被智慧模板所替代的技能會越來越不值錢,而AI無法替代的部分會越來越重要。

    那為什麼那麼多業內人士對平面設計未來都持悲觀看法呢?

    當我們回顧平面設計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從很早開始,它就不被人們看好。

    即便如此,直至今日平面設計依舊是一門大熱的藝術專業。如果一直用狹隘的眼光去評判一門專業的前景,是不理智的。

    將目光放長遠,及時根據科技的發展調整自己的設計方向,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才是每一個真正想學習平面設計的同學應該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競彩足球可以盈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