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漱溟客
-
2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①政變
自秦武王舉鼎而死以後,秦王宮就陷入了風雲詭譎的權力鬥爭之中。宣太后並不是立刻就獲得了秦王宮裡的權力,彼時的她還有另外一個政治對手,惠文後,即秦惠文王的正室。
此外秦王宮外還有另外一股勢力,即趙武靈王扶持的在燕國當人質的公子稷(秦昭襄王)。此時三股勢力都在對空缺的秦王寶座虎視眈眈。
惠文後扶持公子壯,宣太后則扶持自己的二兒子公子芾,並得到樗裡疾的支援。當時秦昭襄王是被極力反對回國繼位的,但是卻得到了魏冉的支援。
這一點很奇怪,魏冉是宣太后的異父長弟,按理來說應該一起支援宣太后,我猜測這是因為魏冉也想培養自己的勢力,不願屈居人下。而彼時無權無勢的秦昭襄王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想必這時候的魏冉和宣太后最終在私底下達成了某種政治協議,最終宣太后放棄扶持二兒子,轉而支援秦昭襄王,並最終透過發動政變的方式擊敗了惠文後扶持的公子壯。
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史記·秦本紀》但是秦昭襄王雖然成功上位,但朝政卻被宣太后和魏冉把持,他毫無疑問成為了一個傀儡君主。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為政——《史記·穰侯列傳》②隱忍
實際上秦昭襄王並不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君主,在沒有遇到范雎之前,秦昭襄王幾乎逆來順受的接受了宣太后和魏冉把持朝政的局面。
從秦昭襄王和第一次和范雎見面時就可以看出,當時范雎故意刺激秦昭襄王說:
“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這句話充分說明彼時秦昭襄王的權力被架空的局勢,所以秦昭襄王立刻謙虛的跪下去向范雎請教。但是范雎並沒有立刻給出解決的辦法,范雎和秦昭襄王在秦王宮裡的這次會面更像是范雎的一次自薦和密謀。
范雎成功抓住了秦昭襄王的軟肋,使得自己能夠為秦昭襄王器重。
而這就是范雎逐步替代魏冉的一個過程,秦昭襄王把范雎拜為了客卿,命令他專門和自己一起謀劃軍事。而此時的秦國軍事權力主要掌握在魏冉手中,所以不難看出這是秦昭襄王在逐步減弱魏冉的權力。
乃拜範睢為客卿,謀兵事。卒聽範睢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後二歲,拔邢丘——《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秦昭襄王也不敢過快的對宣太后他們下手,范雎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他們在朝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直到秦昭襄王羽翼豐滿時,就分別抓住魏冉和宣太后的把柄對他們下手了。
魏冉從扶持秦昭襄王上位開始,就逐步獲得了秦國的權力。他四度出任秦國的丞相,培養了大量的勢力和積蓄了大量的財富,當時范雎來到秦王宮和秦昭襄王見面時,都害怕被魏冉的耳目聽到不利於魏冉的言論。
然左右多竊聽者,範睢恐,未敢言內,先言外事,以觀秦王之俯仰——《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不過魏冉雖然一定程度上把持了秦國的朝政,但是總體上對秦國還是忠心。因此秦昭襄王只能抓住魏冉的一件把柄。
那就是魏冉以權謀私,大斂財富。當時的魏冉多有錢呢?叫做“於是穰侯之富,富於王室(《史記》)”
這些錢不必想都是透過魏冉手中的權力得到的,此外魏冉在攻打魏國和齊國時,原本應該長驅直入,但是最後都選擇了罷兵。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為相國,將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圍大梁。梁大夫須賈說穰侯……明年,穰侯與白起客卿胡陽復攻趙、韓、魏,破芒卯於華陽下,斬首十萬,取魏之卷、蔡陽、長社,趙氏觀津。且與趙觀津,益趙以兵,伐齊。齊襄王懼,使蘇代為齊陰遺穰侯書——《史記》魏冉不僅私底下和帝國的信使以及君主通訊,有理由相信,儘管魏冉也有出於現實的考量,但是這其中想必也存在著收受賄賂的行為。
所以當范雎對秦昭襄王分析利害時就說:
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資治通鑑》於是秦昭襄王從魏冉手中的財富作為切入點,免去了魏冉的相國職位。而魏冉深知自己也並非是清白的,所以也不敢反抗。
因為他必須為自己的以後做打算,所以他離開都城時,他積蓄的財富和傢俬浩浩蕩蕩的裝了一千多輛車的隊伍,這就是他必須要保護的東西。
穰侯出關,輜車千乘有餘——《史記》魏冉知道,范雎已經越來越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他們的勢力也已經日漸強大。此外,魏冉並不是一個權臣,實際上他只是懂得為自己投資。
當初扶持秦昭襄王的時候他就是這麼打算的,而現在他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地位和財富。但魏冉其實並沒有權力野心,雖然他也有一些過失。
但是他在大方向上沒有問題,他是忠於秦王的,所以當秦昭襄王暗示他引退時,魏冉並沒有不願放下手中的權力。
他已經得到了很多東西,沒有理由拼的魚死網破。
有理由相信,在魏冉和秦昭襄王之間達成了某種約定,秦昭襄王不追究魏冉的過失,代價是魏冉離開都城,交出手中的權力。
而宣太后也並非沒有把柄,那就是她和情夫魏醜夫通姦的事情。這件事必然也被秦昭襄王瞭然於心,而這也足以成為扳倒宣太后的重要籌碼。
不僅如此,宣太后還和義渠王私通,並且產下了兩個兒子。究竟是政治需要,還是宣太后情不自禁?
從以後宣太后的表現來看,我更加相信這是宣太后情不自禁的表現。而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密謀,最終誘殺了義渠王。
當然還有一種考慮,當秦昭襄王剛剛繼位時,秦國根基不穩,不僅面臨著來自趙國的壓力,還面臨著來自義渠方面的壓力。
因此也可以推測宣太后是為了安撫義渠,最終不得不委身於義渠王。
而這些事情也許都成為秦昭襄王用來扳倒宣太后的資本,因為我們可以透過秦昭襄王對待宣太后的態度上可以看出。
宣太后和魏冉儘管都剝奪了秦昭襄王的權力,但是他們並沒有專權亂政,相反在魏冉和宣太后的聯合下,秦國的國力反而走向了一個巔峰。
不管她和義渠王私通是有情還是無奈,畢竟都為秦國消滅義渠做出了貢獻,而且在位期間也沒有做出禍害國家的事情。
那麼秦昭襄王完全有理由逐步解除宣太后的權力,而不是廢除她。
顯然秦昭襄王不願意和宣太后達成這種和解,而是要抓住她的把柄一勞永逸的廢除她。這位君主的心中或許存在著某種常年以來受制於宣太后等人的怨氣。
所以直接命令“四貴”遷出函谷關以外的地方去,實質上就是一種變相的流放,而宣太后被廢除後,想必從此也面臨著身居冷宮中的苦楚。
儘管魏冉和宣太后總體都是功大於過的,但是對於秦昭襄王來說,作為一位君王卻處處受制於人,或許這是令他最為憤怒的地方吧。
當然,秦昭襄王也或許應該慶幸魏冉和宣太后對秦國是忠心的,他們並沒有做出危害秦國的事情,即便秦昭襄王在解除他們的權力時,他們也沒有反抗。
沒有把這一次奪權的行為演變為流血事件。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秦昭襄王能夠順利的奪回權力,卻沒有遇到來自魏冉和宣太后反抗的原因,畢竟魏冉和宣太后把持朝政長達幾十年。
相信他們擁有足夠的能力和秦昭襄王做對抗,但是於國於己,這都是不利於兩人的,為此他們最終沒有反抗,而是退出了權力中心。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提問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想必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秦昭襄王被宣太后“架空”了近四十年都沒有奪權,為什麼來了一個手裡沒有一兵一卒的范雎,秦昭襄王就成功驅逐了“四貴”、逼得宣太后“退休”?難道範雎有魔法不成?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宣太后雖然把握著秦國的權柄,卻沒有徹底架空秦昭襄王。為什麼這麼說呢?宣太后當眾開車、講葷段子的事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宣太后為什麼要當眾開車、講葷段子?是因為楚國攻韓,南韓向秦國求救,宣太后不願發兵救韓,這才有了前面說到的那件事。葷段子不過就是宣太后搪塞韓使的一個理由而已。
這並不是小編要說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在後面。在宣太后拒絕出兵救韓之後,左丞相甘茂找到了秦昭襄王並陳述了主張救韓的理據,秦昭襄王認為甘茂說得有理,於是跨過宣太后直接向南韓派出了援兵。那麼,問題就來了,兵權歷來是帝王家最為敏感的問題,宣太后如果真的架空了秦昭襄王,不經過宣太后秦昭襄王哪裡有兵可派?換言之,秦昭襄王不僅沒有被徹底架空,甚至手裡還擁有調兵的權力!至少宣太后無法阻止秦昭襄王調兵。所以說,秦昭襄王並不是傀儡,他手裡還是有實權的。宣太后之所以能夠把握權柄,並不是因為架空了秦昭襄王,而是秦昭襄王短期內離不開宣太后,母子之間更像是合作關係。宣太后充其量就是掣肘王權,而不是代行王權!
秦國的權力配比在秦昭襄王在位的前四十年裡,宣太后雖然憑藉著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穰侯魏冉手裡的兵權牢牢握住了權柄。但是,魏冉為首的所謂“四貴”並不是一家獨大。彼時秦國的世家大族雖然受到了秦惠文王的壓制略顯疲態,但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政治力量。同時,秦宗室本身也並不像後來秦始皇時期那麼不堪,秦昭襄王即位當年,他的叔叔嚴君樗裡疾就出任了丞相一職,主理朝政、與穰侯魏冉分庭抗禮。在樗裡疾去世之後,雖然秦宗室沒有再出現這樣的強勢人物,但依然是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很顯然,這兩支政治力量都站在了秦昭襄王身後,因為只有秦昭襄王在位他們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秦國還有眾多掌權的客卿存在,如前面提到的左丞相甘茂就是典型的代表,這些人是秦國的客卿而不是宣太后的客卿,他們只對秦國、對秦王負責,秦昭襄王沒有和宣太后翻臉,他們自然會聽宣太后的。可一旦秦昭襄王與宣太后唱起了對臺,他們還會繼續聽宣太后的吆喝嗎?恐怕未必!畢竟秦國並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和出路,他們之所以投效秦國正是因為秦國、秦王會給他們實現政治抱負的舞臺,不是嗎?他們不是宣太后的私黨。因為宣太后掌權並沒有徹底架空秦昭襄王,也沒有侵害到這些人的切身利益,這些人自然選擇了沉默。可一旦宣太后與秦昭襄王之間發生爭鬥,他們只可能倒向秦昭襄王。
宣太后和“四貴”內部的矛盾宣太后和“四貴”看似一體,但實際上也是有矛盾的,至少宣太后對自己那位弟弟穰侯魏冉並不是絕對信任。因此,穰侯魏冉雖然權傾天下,卻始終無法繞開宣太后。換言之,宣太后雖然利用穰侯魏冉掌權,對魏冉卻也是有所防備的,難道她不怕魏冉“喧賓奪主”、生出野心嗎?到時候她算什麼?長公主嗎?宣太后之所以拉出另一位弟弟華陽君辛戎,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牽制穰侯魏冉,不是嗎?
再就是剩下的那“兩貴”了,他們首先是秦惠文王的兒子,其次才是宣太后的兒子!換言之,他們首先是秦國的公子,其次才是“四貴”之一,宣太后掣肘秦昭襄王對他們有利,他們必然支援。可一旦宣太后或魏冉想要徹底架空、甚至拿下秦昭襄王“改朝換代”,恐怕他們第一個就會翻臉!
綜合以上兩點,宣太后和“四貴”在秦國的權力天平上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只是暫時居於強勢地位而已。同時,其內部本身也存在矛盾,宣太后為了防止穰侯魏冉做大,必須對兒子秦昭襄王有所傾斜,給秦昭襄王釋放放權是必須的。因此,秦昭襄王的王權雖然遭到了宣太后的掣肘,但是秦國幾股政治勢力其實是處於一種微妙平衡之中的,宣太后無法、也不能架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短期內也找不出讓宣太后“退休”交權的理由,只能維持現狀。
“攪屎棍子”范雎的出現因為秦昭襄王是理所當然的秦王,宣太后也未能徹底架空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手裡是握有相當實權的。經過四十年的積蓄,實際上秦昭襄王的勢力早已今非昔比,未見得就真的鬥不過宣太后。最大的問題是,朝堂之上一直處於微妙的權力平衡之中,既得利益者們沒有誰願意刻意去打破這種權力平衡,秦昭襄王缺乏一個發難的理由。
就在這時候,范雎出現了,在奪權的問題上,范雎更多地是充當了“攪屎棍子”,是他攪開了秦國朝堂上的這一汪死水!范雎的行為無疑是向秦國朝野傳遞出了濃烈的政治訊號,秦昭襄王不滿宣太后掌權,想要奪權了。站隊在所難免,為了未來的利益,秦宗室、世家大族、客卿幾乎都有意無意倒向了秦昭襄王,剩下的就只有穰侯魏冉為首的“四貴”了。
宣太后的態度這個時候,宣太后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她的態度很可能會影響事態的走向。如果宣太后聯合魏冉發動軍事政變,秦國內亂幾乎是必然的。可問題是,一旦穰侯魏冉走上了政變之路,成功之後他會不會借勢自己上位?到時候,宣太后已經失去了任何制約穰侯魏冉的本錢,只能任由魏冉擺佈,不是嗎?宣太后根本吃不準。在權衡利弊之後,宣太后最終決定倒向兒子以換取安穩的晚年。
秦昭襄王是自己的親兒子,兄弟再親也親不過兒子,秦昭襄王掌權,宣太后依然是秦國的太后。如果貿然發動軍事政變,穰侯魏冉一旦失控、趁機奪權上位,到時候宣太后算什麼?長公主嗎?這還是最好的結局,如果秦國陷入內亂,他國有機可乘、滅掉秦國,宣太后到頭來很可能雞飛蛋打,什麼也撈不著!換了誰在宣太后的位置上恐怕都會作出這樣的抉擇。既然兒子要權,給他就是了……
在宣太后倒向秦昭襄王之後,形勢基本上已經非常明朗了,穰侯魏冉獨木難支,只能接受既成事實。剩下的“三貴”更加無力迴天,同樣只能老老實實迴歸封地。當然,秦昭襄王對“四貴”的處置方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自始至終秦昭襄王都沒有拿“四貴”開刀,只是讓他們迴歸封地,在沒有性命之憂、榮華富貴也得以保留的前提下,“四貴”根本沒有鋌而走險的必要。就這樣,秦昭襄王輕輕鬆鬆、兵不血刃便收回了所有權力。看似“兒戲”,實際上還是秦國朝堂之上各派政治勢力相互角逐的結果。如果秦昭襄王從一開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傀儡,恐怕來一萬個范雎也無濟於事!
-
4 # 歷史哨聲
其實很多人對於秦國是按照後世王朝儒家治理去想象的——這本身是最大的誤解
自商鞅變法後,秦國的權力都在秦王手裡,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威脅秦王。法家治理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
國君是掌握最高權力的唯一一個,其他太后、丞相等親戚、王室、貴族、大臣都必須低於國君,無力威脅國君。在儒家倫理治理下,太后是國君母親,因為國君要聽從太后的話。但在法家治理下,太后只是一個尊稱,無力控制朝政,朝政由國君控制,委託丞相去治理。
儒家倫理下的母子等級秩序,在法家治理下並不存在。
因此,秦國的國政是被秦昭襄王控制,而非宣太后。宣太后只是在秦昭襄王即位第三年親政前控制過秦國,此後秦國是被秦昭襄王控制,只不過秦昭襄王繼續給宣太后參政的權利。
所謂秦昭襄王廢宣太后,只不過是廢除宣太后參政的權利,並非廢太后的稱號。
宣太后真的專制?說宣太后專制的只有意圖擔任丞相的魏華人範睢一個。宣太后專制的說法,只是範睢一個人的說法,並沒有他人的說法佐證,因此不能排除範睢為了達到擔任丞相目的而誇大甚至抹黑宣太后的可能性。
其次,範睢對秦昭襄王所說的話,意思是表達要秦昭王專政、廢除宣太后魏冉等權力:
“臣聞善治國者,乃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這才是秦昭襄王廢除宣太后參政權力、免除魏冉丞相職位的原因——解除宣太后、魏冉等外戚對秦王的可能威脅。
範睢對宣太后等外戚主要說了三方面的問題: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太富。
最後,魏冉擔任秦國丞相幾次起落,只有在白起崛起後丞相職位才穩定,也是宣太后並非專政的最好說明,也是秦昭襄王控制秦國的最好說明。
秦昭襄王即位後,擔任丞相的是嬴疾,嬴疾死後是孟嘗君田文,田文之後是樓緩,樓緩之後魏冉才擔任丞相,當時秦昭襄王已經即位12年。
秦昭襄王16年,魏冉被免相;秦昭襄王24年,魏冉再次被免相;秦昭襄王26年,魏冉再次擔任丞相;秦昭襄王42年,魏冉被免相。
-
5 # 剛日讀史
歷史上的秦昭襄王在位56年,前四十一年裡,都是在他母親宣太后掌控中度過的,說白了就是一個傀儡。
宣太后的勢力實在太大,連白起也是她的人,白起是受魏冉保舉為將的,也就是說,宣太后在當時,一手掌控住了秦國的軍政大權。
(宣太后劇照)
在歷史上,魏冉後來被罷相,白起被殺死,昭襄王的這一次“收王權”是非常成功的,那麼在手中無權的情況下,昭襄王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點:隱忍不發。跟我們平常生活中說的“惹不起那我還躲不起嘛”一樣,在前四十一年裡,昭襄王選擇了隱忍,他聽從母親的安排,不攬權、不搞小動作,一切任由母親大人來安排。
不像後世的光緒帝一樣,一當上皇帝就開始野心勃勃,想要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屬於皇帝的權力,結果被慈禧毒死了。
(宣太后臨朝聽政)
昭襄王是一個有耐心的人,因為他知道,不管他喜不喜歡宣太后的臨朝聽政,他都不能搞小作。如果宣太后發覺了,他只有被廢的下場,到那個時候連喜不喜歡的資格都沒有了,昭襄王還有兩個弟弟,都是宣太后與惠文王的兒子呢!
第二點:等到宣太后病老交加再動手。年輕人就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這個世界終究還是屬於年輕人的,這一句話就非常有道理。不管不願不願意,人終會有老死的那一天,當死神來臨的時候,宣太后終究也有放手的那一天。
後世名聲顯赫的武則天,同樣也是敗給了時間,她八十多歲的時候,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事變”,武則天就不得不把權力還給了李唐家族。
而秦昭襄王選擇動手的這年,正好是宣太后死的這一年,宣太后死了之後,昭襄王強勢罷相,魏冉被趕到了他的封地“陶”。
見於《秦本紀》:四十二年,十月(秦國十月為歲首),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九月,穰侯出之陶。第三點:拉一派打一派。秦昭襄王拉攏了關東系,所謂關東系,就是從關東其它六國過來為秦國效力計程車人,成份比較複雜,這一股勢力的代表人物就是范雎。
范雎剛到秦國的時候,就‘收王權’問題與秦昭襄王有過一次談話,見於《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說曰:“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後,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拉攏了關東系,以范雎為“集權推手”,幫助他來收王權。從此之後,關東系也成了為秦國大王左膀右臂,成了秦國朝堂上的集權先鋒,比如昭王時代的范雎、蒙驁(掌軍權),秦始皇時代的李斯、尉繚等等。
為什麼會選擇關東人,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秦國效力的關東人也有很多,他們在異國他鄉為官,都會相互照顧,因此也形成了派系,而他們本身來自於關東各國,在秦國沒有根基,因此更要依附於王權而生存。
其實,看古代帝王所謂的集權、變法等等,無非也就是將一批人的權力過渡給另一批人罷了,就這一次魏冉被罷相之後,范雎就當上了秦國的丞相,封為應侯。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
6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大家也許是受羋月傳電視劇的影響,認為在秦昭襄王統治的時代,自己完全是一個傀儡大權,完全掌握在宣太后及其親信手裡。雖然宣太后還有魏冉等外戚,他們的實力很強,但是秦昭襄王也絕不是易與之輩。
雖然在秦昭襄王統治的前期,宣太后和她手下的四貴看起來掌握著朝廷的大權,但是秦國當時並不是後世那種完全的封建國家,作為君王並不能夠一手遮天。這從羋月傳電視劇中就能看到,秦惠文王調兵打仗的時候,還在徵求各世家的同意才行。因為平時各世家掌握著很大一部分軍隊,光靠秦王手中的軍隊並不能夠人的戰爭,還必須得各世家的支援才行。
秦昭襄王嬴稷能夠當上秦王,事實上是非常意外的,因為之前是他的哥哥秦武王嬴蕩意外的舉鼎去世,才有了後來的秦王王位的爭奪。嬴稷當時還在燕國當人質,是被趙武靈王送回國扶上臺的。他當時在秦國的根基不深,所以不得不依靠母親宣太后,還有魏冉等人才能夠坐穩王位。雖然這些人還有很大的權利,但是秦昭襄王當了那麼多年的秦王,本身握著的權力也不小,雙方之間更近似於一種合作的關係而已。
因為不管怎麼說宣太后畢竟是秦王的母親,魏冉也是秦王的舅舅,雙方之間是很深的血緣關係,所以秦王就並沒有除掉他們。後來也是因為范雎入秦,然後指點秦王要大權獨攬,不要再讓他人染指權力。秦昭襄王似乎也沒有費多大力氣就把那些人趕出了秦國,畢竟雙方是親戚關係,所以秦王也沒有趕盡殺絕。假如秦昭襄王真的沒有什麼權利,完全是一個傀儡的話,即使有10個範睢,也不可能讓秦王奪回大權。
-
7 # 斷了絲連
其實當時昭襄王手上並非真的無權,並且宣太后也沒有任何理由自己獨掌大權,況且還有嬴氏公族這股勢力。
背景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絕臏,不就後就魂斷他鄉,據史記等記載,秦武王將王位傳於在燕國做人質的異母弟弟嬴稷,並派人迎接新王歸國繼位,時年贏稷18歲;在這時候主要就有贏壯這股勢力爭奪王位,歷史上對這一段的文字記載比較缺乏,史記記載:“昭襄網王元年,嚴君疾為相,甘茂出之魏 。二年,彗星見。 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天,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魏。”昭襄王二年,贏壯等因為謀逆而被殺,這件事對於自幼在他國為質的贏稷來說,憑自己的力量,肯定難抵一直活躍在秦國宮廷的公子壯,所以一定有宣太后及魏冉的幫助,因為年代的久遠,我們只能從有限的文字中去再現當年的宮廷風雲。
宣太后將贏稷扶上了王位,解除了宮廷內部其它公子對贏稷的威脅,並且以秦王年輕,太后監國,至此宣太后的權力達到了人生的頂峰,但昭襄王也不是沒有權力。1. 昭襄王早期,雖然贏稷年輕,但是有一大批贏氏公族和惠文王、武王時期的舊臣,都佔據著重臣位子,如丞相嚴君疾,此時宣太后也剛從燕國回國,並且在惠文王這樣的強君,也不可能讓宣太后在朝堂上培植起來自己的勢力,魏冉作為外來臣,自然在這之前也很難佔據重臣位子,何況重臣位子早已被佔據呢;所以,雖然贏稷年輕,他有父兄留下的基業,宣太后即使想獨攬大權,贏氏公族及舊臣也會不答應。
2. 就宣太后本人來說,作為一個母親,她自己要那麼大的權力有什麼用,難道自己權傾朝野後,讓羋氏人來繼承王位?這顯然不符合常情,最終還是要讓自己最親的人來做這個王,並且贏稷也不是什麼弱君,於情,她沒有必要去爭權,並且也沒有機會讓她獨權。
綜上,昭襄王是一直都有實權的,只是在範睢向其進言時,已經經過了多年磨鍊的秦王不需要別人的監督了,他已是真正的王了,順理成章的收回了宣太后、魏冉在朝中的權力。
以上個人愚見,不當之處還望指正!
-
8 # 狐筆春秋
在我目前所能接觸到的史料中,並無有關宣太后臨朝執政的記載。所以,關於目前普遍流行的宣太后執政四十餘年的論斷,個人是比較懷疑的。再說,昭襄王與宣太后之間其實並不存在劇烈的權力鬥爭,因為自始至終,除昭襄王剛剛繼位,出於鞏固王權、穩定政局的需要,宣太后曾一度“自治”並以魏冉為政之外,其他時間大抵都是昭襄王自己臨朝理政,所謂宣太后專政四十餘年,不過是道聽途說的小說家言罷了,何足取信?
就距離秦朝最近也最有可能切近史實的《史記》和《戰國策》而言,兩書中均無宣太后執政的記錄,而唯一一處有此類嫌疑的資料也只是被附在了《史記.穰侯列傳》之中:
昭王即位,以魏冉為將軍,衛咸陽,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威震秦國。王少,宣太后自治,以魏冉為政。就記錄內容而言,早在昭襄王即位之初,因為國內爆發“季君之亂”,年紀尚幼尚不能親理朝政,消弭叛亂的昭襄王於是將手中王權拱手相讓於其母宣太后。而宣太后在執政之後,隨即以魏冉為宰相,一方面護衛咸陽安全,另一方面則佐理政事。而在此期間,為了鞏固王權和穩定局面,叛亂的“季君”被誅殺,參與叛亂的“惠文後”則被驅逐出境,趕回母國魏國。其他陰謀叛亂、不利朝政的昭襄王的兄弟們也因此而被徹底清洗,此後,昭襄王的王位也因此而得以鞏固。
可即便文段記載如此,這也不過是在昭襄王剛剛繼位時候的事情,我們完全不能據此就認為宣太后從此“君臨天下”達四十餘年。更何況,如果宣太后真的執掌秦國國命如此之久,那麼這段時間中所發生的諸般大事,本著史家“秉筆直書、無所隱晦”的原則,太史公在創作《史記》時,自然應當以宣太后為筆首。但事實卻是,無論是《史記》還是《戰國策》除了上述一段記載之外,其他零零散散有關宣太后的記錄,最詳細的也只剩下她“誘引義渠王,殺之咸陽宮,隨即秦王派軍兼併義渠”的事情。還有就是一段幾位著名的卻有些少兒不宜的文字記錄。其他時候,作為頭面人物出現在史冊上的還是秦昭襄王本人。
而更加不和常理的地方則是,倘若宣太后真像傳言所說威勢霸道,殺伐果斷;而穰侯魏冉又是行事猖狂,肆意妄為的話。那麼以其秉政四十餘年的經歷而言,他們在秦國的勢力也應該早已根深蒂固、盤根錯節。如此說來,區區入秦才五年的範睢和苦苦做了四十多年傀儡的昭襄王,又憑藉在不過五年的時間裡完成廢黜宣太后,罷免穰侯魏冉的政治目標?
最是無情帝王家,對於權力而言,即便親如父子、愛逾母子,又有說明值得痛惜的呢?更何況早在秦武王嬴蕩去世之處,宣太后本人也並無擁立昭襄王為君的打算,只是因為趙武靈王和秦國宗室貴族的干涉,才諸方妥協扶持昭襄王。換言之,昭襄王繼位本非宣太后之所願,倘若昭襄王真的只是傀儡的話,一有異常舉動,宣太后等人自然可以趁勢“易君而別置”。可事實是,宣太后並沒有這樣做,而在昭襄王“奪權”期間,也並未爆發有關權利爭鬥的動亂。換言之,在範睢輔佐下的昭襄王的“奪權之路”,很可能是數千年中華史上最和平安全的。
話再說回來,就以我們自小就學過的幾篇文言文而言,無論是《廉頗藺相如列傳》還是《信陵君竊符救趙》,出現在文章中的,一言九鼎、威猛霸道的都是秦王,而不是宣太后,話說,區區傀儡哪來如此威勢?更何況,如果你是宣太后和魏冉,你可有放任傀儡掌權、率軍、會盟諸侯的膽量?換言之,就此一點,就足以說明,昭襄王並不是什麼傀儡。
此外,秦國自商君變法之後,國君的權勢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鞏固,一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商鞅變法”的實質就是“封建君主的集權專制”。雖說後來商鞅被惠文王車裂而死,但商鞅的秦法卻一直被堅定不移的貫徹著。秦國“君王獨尊”的政治格局早在惠文王時代就已經被確立下來。而這種限制宗室貴族,發展王權的政治策略也是秦國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擔負天命,完成“席捲天下,包舉宇內”的大任的原因。
而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莫說宣太后沒有專政,即便她想,怕也要考慮一下秦國的宗室貴族們是否答應吧?
最後,再來說說範睢為什麼被重用的問題。話說,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因為國力的壯大和國際地位日漸提高的,除秦孝公之後的每一任後嗣之君,無不夢想著在自己手上完成一統天下的曠世偉業。
而生正逢時的昭襄王更是對此念念不忘。為了實現自己千古一帝的夢想,昭襄王一度成為當時天下最不顧禮義廉恥的君王,譬如,他與母親宣太后聯合誆騙“假父義渠王”,殺之而盡取其地。之後,為了削弱楚國的實力,又不惜假借會盟的名義,將饒有作為的楚懷王騙至秦國,綁架勒索,無所不用其極,而在慾望得不到滿足的前提下,則索性將楚懷王撕票了之。以至於心懷仇怨的楚人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話說,宣太后本是楚華人,丞相魏冉也是楚華人,倘若真是宣太后和魏冉當權,在當時那樣一個母國強則地位高的時代裡,即便宣太后再殘狠兇悍,也不至於沒有絲毫桑梓之心吧。
公元前271年左右,因被懷疑有通敵嫌疑的範睢進入秦國,同年,在面會昭襄王時,自詡擁有三寸不爛之舌的範睢隨即以“遠交近攻,蠶食天下”的策略遊說昭襄王,此舉深受此時正雄心勃勃想要一統四海的昭襄王的喜愛,於是在當年就被堅決貫徹下去,並在此後一直都是秦國的基本國策。所謂“愛屋及烏”,“一計得逞而驟然顯貴”的範睢亦因此成為一心只想統一天下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昭襄王的謀主,對他言聽計從,無所不任,
此後不久(公元前266年左右),範睢又以“王權卑弱,天下只知有穰侯而不知有秦王”為由,唆使昭襄王非宣太后,罷穰侯魏冉。而此時正唯範睢是聽的昭襄王於是當機立斷,同年就廢黜了宣太后和魏冉,並驅逐四貴於函谷關外,與此同時,範睢被任命為丞相。
就此而言,在我看來,範睢的“王權卑弱”不過是他抓著秦王野心,趁著聖眷正隆,借勢而為攫取秦國丞相權位的手段罷了,不然,如果實情真如範睢所言,那麼以區區傀儡的昭襄王,又如何能罷黜位高權重,執政達四十餘年之久的宣太后和魏冉?換言之,正是範睢誇大其詞,危言聳聽的策士之言,使後世之人產生了昭襄王是傀儡的錯覺。
回覆列表
秦昭襄王贏則,一名稷。惠文王子,武王贏蕩異母弟。在位時間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由他奠定了秦一統天下的夯實基礎。
秦昭襄王前期可能是宣太后執政或者主政的,但是大家都沒了解到的是這個王並不是傀儡,他在太后主政期間是有一定權力的,而且權力是很大的。從滅義渠事件就能看出來,是秦昭襄王和宣太后密謀滅掉的,如果是個傀儡跟他商量幹嘛。
戰國策裡有個很明顯的事例:昭王元年,南韓請求秦國援助,這是大事吧。秦太后為母國利益不許,使者轉求甘茂奏請秦王,秦王發兵。這裡宣太后完全阻止不了秦王的決定!
魏冉被罷相,宣太后請求秦王保留魏冉的相位。一個當權者要“請求”秦王?
其實影視劇都是無限誇大宣太后執政,間接的無限放大秦昭襄王是個傀儡的意思。政治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東西,歷朝歷代操控 架空君主的權臣都只有兩條路,要麼幹掉傀儡開創新局面,要麼被傀儡幹掉,身敗名裂。這兩條路都是要死人 要流血,非常慘烈。
但是你看看宣太后和四貴等,如大眾所言架空秦王四十多年,把秦王逼得像嬰兒一樣無助,什麼也決斷不了,什麼也控制不了,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的所謂“權後 權臣”們即沒篡位,也倒臺的無聲無息,安靜如雞般回到封地善終,你認為秦真的是他們掌權嗎?畫風不怪嗎?
宣太后權力來源於秦王,四貴權力來源於宣太后。除了魏冉有功績外,其餘三者不過狐假虎威罷了。他們是外來者,在秦國是沒有根基的。他們有沒有權力完全取決於秦王辦不辦他們。秦昭襄王是國相樗裡疾、宣太后、魏冉擁立的。樗裡疾是宗室,本土派還是很有勢力的。
讓我們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即:秦昭襄王是如何廢掉太后和四貴的。史料記載的非常明確,並沒有多少曲折,就只是秦王下了一道命令,僅此而已。至於秦王為什麼突然想到要解決到四貴呢?是新寵范雎向秦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淖齒、李兌等王權旁落的隱患。
秦昭襄王與外戚集團的關係從來是:母不能制,舅不能約。(母親制止不了他,舅舅約束不了他)原文見《史記 蘇秦列傳》《戰國策 燕策二》。
以上僅是劣者個人愚見,如有不妥之處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