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田君Bellatores

    發生於1555年的嚴島合戰是毛利家崛起的重要戰役之一。透過嚴島合戰的勝利,毛利元就顯著削弱了勁敵大內氏的勢力,確立了橫跨周防、安藝兩國的霸權。日本學者賴山陽在他的著作《日本外史》中,也將嚴島合戰與1546年的河越城之戰、1560年的桶狹間之戰並稱為“日本三大奇襲戰”。

    嚴島合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大內氏與毛利氏外交關係的惡化。1551年時,大內氏的重臣陶晴賢發動“大寧寺之變”,迫使主君大內義隆自殺。成功“下克上”之後,陶晴賢推舉大內義長為傀儡、他本人則掌握了大內氏的實權。大寧寺之變嚴重削弱了大內氏的實力,毛利元就認為有機可乘,於是開始攻打大內氏控制的安藝國。1554年時,由陶晴賢主導的大內氏與毛利元就正式決裂,雙方開始頻繁交戰。

    鑑於雙方巨大的兵力差距,毛利元就決定利用計謀分化和瓦解大內氏、為自己爭取更為有利的外交環境。毛利元就首先策劃了兩起反間計,成功削弱了勁敵——大內氏和尼子氏的實力。另外,毛利元就還精心挑選了戰場,他在嚴島修建宮尾城,引誘陶晴賢前來進攻。隨後,毛利元就又在折敷畑合戰中擊敗陶晴賢部將宮川房長,佔領了安藝國全境。陶晴賢聞訊後怒不可遏,不顧家臣反對,決定親自率軍征討毛利。1555年9月,陶晴賢集中了周防、長門、筑前、豐前四國之兵約2萬人準備進攻,得到屋代島水軍的幫助後,陶晴賢全軍分乘500餘艘船渡海進攻嚴島。1555年9月21日,陶晴賢的大軍在嚴島登陸,並開始圍攻宮尾城。9月24日,毛利元就率領4000餘人出陣、支援宮尾城的守軍。為了打敗陶晴賢,毛利元就決定採用奇襲之計:他將全軍分為兩部分,自己率領主力前往嚴島救援;小早川隆景則率領別動隊扮作陶晴賢的援軍、負責封鎖嚴島海路並消滅陶晴賢的水軍。9月28日時,毛利元就成功爭取到了村上水軍的支援。9月30日夜,毛利元就親率第1軍趁著暴風雨渡海前往嚴島,在嚴島東側成功登陸;小早川隆景的第2軍和村上水軍同樣趁夜進軍,繞行至嚴島神社附近,做好了戰鬥準備。

    1555年10月1日凌晨,毛利軍的總攻擊開始。毛利元就的主力部隊翻越博弈尾、從陶晴賢軍的後方發起進攻;與此同時,小早川隆景的別動隊與宮尾城守軍合流、開始進攻陶晴賢本陣;村上水軍也開始攻擊陶晴賢的水軍、併成功將其消滅。受到惡劣天氣和奇襲戰的影響,擠在狹小嚴島上的陶晴賢軍排程不靈、陷入潰不成軍的狀態。由於水軍已被消滅,島上的陶晴賢軍失去了撤離的一切希望。毛利軍僅透過10月1日一天的戰鬥就基本奠定了勝局,毛利元就隨後又用了4天時間清除島上的敵軍殘部,並展開對陶晴賢的搜捕行動。10月5日,陶晴賢被捕並遭到處決,他的首級則被安葬在洞雲寺內。至此,著名的嚴島合戰以毛利元就的完勝告終。據《吉田物語》記載,毛利軍在此戰中獲得了殺敵4780、俘虜3000餘的可觀戰果,戰後元就還下令用海水清洗了嚴島神社內的血汙。

    毛利元就畫像

    陶晴賢畫像

    被俘虜後帶到毛利元就面前的陶晴賢,元就曾用鞭子三次擊打後者的腦袋

    嚴島合戰的失敗與重臣陶晴賢的死亡,導致大內氏的勢力被嚴重削弱、已經無法與毛利氏抗衡,此戰也為毛利氏爭奪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嚴島合戰後不久,毛利元就又發動了著名的“防長經略”,於1557年徹底消滅大內氏,使他成為與尼子氏並立的中國地方大大名。消滅大內氏後,毛利元就又與尼子氏交戰,於1565年攻克月山富田城、於1570年徹底消滅尼子氏的殘餘勢力,成為控制八國的大名。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997年日本NHK電視臺播出了大河劇《毛利元就》,講述的是日本戰國時代號稱“西國第一智將”的毛利元就的生平故事。事實上有關他的文學影視作品一直層出不窮——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得算是歷史小說家山岡莊八以其名字命名的同名小說。當然現在提起毛利這個姓氏可能更多的人會想起毛利小五郎吧。

    安藝國毛利家出自大江氏。相傳大江氏是日本古代氏族土師氏的支脈,在平安時代大江氏就以出文學家(和歌師)和學者聞名,因此得到天皇朝廷的重視。在鎌倉時代幕府的名臣大江廣元之子大江季光領有相模國愛甲郡的毛利莊,其後就以“毛利”為姓氏,是為毛利氏的由來。由於季光捲進了幕府內部的爭權奪利的鬥爭,從此失去了毛利莊的領地,但幕府仍為其保留了安藝吉田莊園和越後國的佐橋莊。此後毛利家一分為二,季光的孫子毛利時親為避免捲入南北朝的戰亂而隱居到安藝吉田莊。安藝的吉田從此就成為中國地區毛利家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日本戰國時代早期毛利氏已經成為安藝國內的有名華人,毛利元就就是安藝毛利家家督毛利弘元的次子。他出生於亂世中的明應六年(1497)幼名松壽丸。按照一般的繼承模式,作為次子的毛利元就應該是無法成為毛利家的領袖人物的,不過接下來的一系列變故,卻使毛利元就成為毛利的掌舵者:明應九年(1500)毛利弘元不知應該如何應對亂世的局面,心灰意懶,決定把家督之位傳給年僅8歲的長子毛利興元,自己則隱居在多治比猿掛城,當時才3歲的松壽丸就隨著父親一起移居到了那裡。毛利弘元意志消沉,每天借酒澆愁,永正三年(1506)在松壽丸10歲的時候毛利弘元因為飲酒過度,酒精中毒而死。松壽丸的母親也在5年前去世。於是,童年的松壽丸成為孤兒,他的未成年的哥哥也必須擔負起領導家族的重任。在毛利松壽丸所在的猿掛城,他的家臣井上元盛飛揚跋扈,把猿掛城300貫的領地據為己有,因此,幼年的松壽丸不得不和養母相依為命。永正八年(1511)年僅14歲的毛利松壽丸提前元服成年,取名為“元就”。同年井上元盛也突然死亡,毛利元就就成為多治比猿掛城的城主。

    不過毛利家註定是多災多難的:永正十三年(1516)才24歲的毛利家家督毛利興元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業,他的兒子幸松丸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就這樣被家臣推上了家督的寶座。作為叔父的毛利元就雖然也只是一個年方十九的青年,卻只能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輔佐的重任。主幼臣疑的毛利家似乎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正當家臣們為毛利家的前途憂心忡忡的時候一場風暴襲來了:永正十四年(1517)安藝武田家的家督武田元繁認為毛利家缺乏一個主心骨,是一隻容易捏的軟柿子,而作為毛利氏上級的大內家當時的主力又正在京都。武田元繁搶先一步,藉口處理安藝國內的嚴島神社家的後繼人內訌事件,返回安藝。在尼子經久的支援下武田元繁宣佈與原配大內家的養女飛鳥井氏離婚,正式和大內家決裂,接著就開始侵入大內家屬下的華人領地,首當其衝的就是毛利家的屬地有田城。

    一五一七年(永正十四年)十月二日武田元繁圍攻有田城。在此前兩年多的休養調整期間他拉攏了不少的華人——比如熊谷元直等,實力大增,由團長級變成了旅長級,統有士卒五千五百多人。此時毛利家是大內家的下屬,所以有田城也算是大內的領地,根據大內義興事先的安排:有田城的防務由吉川氏的小田信忠所部三百人配合毛利擔任守備,雙方兵力懸殊幾近二十倍。武田元繁旅長信心滿滿志在必得。五千五對三百,增援那是必須的。可是毛利和吉川兩家的人馬加加起來不過一千多人,跟武田元繁比起來就是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對比。

    毛利家緊急召開家族會議商討是否出兵以及由誰為將的問題,大家爭來吵去也沒個結果。這是猿掛城城主毛利元就挺身而出率部親赴前線。十月二十一日武田元繁手下的猛將熊谷元直率領600人向毛利領地多治比進攻,一路放火燒燬民房,進行挑釁。儘管武田元繁的總兵力遠遠強於毛利,但只是這600人的前鋒部隊毛利還是有能力拿下的,於是毛利元就抓住有利戰機利用自己相對優勢的兵力先吃掉了熊谷元直這支先遣部隊並砍下了熊谷元直的首級。

    聽說猛將陣亡的武田元繁大為震怒。他立刻丟下了包圍多日的有田城,只留下小部分軍隊圍城,自己率領主力部隊氣勢洶洶地殺來找毛利元就拼命。毛利軍轉向又打川,在河川邊和武田軍展開了激戰。人數佔據優勢的武田軍挾怒而來,士氣高昂,毛利軍節節敗退,毛利元就以必死之決心鼓勵士兵,才勉強穩定戰線。此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咬牙切齒的武田信繁竟然也身先士卒,策馬搶渡又打川。毛利元就豈會放過如此良機,他立刻下令放箭,一陣亂箭過後敵方大將武田元繁中箭落馬,一命歸陰。失去大將的武田軍紛紛潰散,安藝武田家經此打擊後一蹶不振。

    這場有田中井手之戰是毛利元就參加和指揮的第一場戰役,卻能以少勝多,首戰告捷,這就大大提高了毛利元就在家中的地位。這場戰役因為和日本戰國三大梟雄之一織田信長的成名戰桶狹間之戰一樣——以對手的主將作為打擊目標,擊敗強大的敵人,因而被稱為“西國的桶狹間”。

    初出茅廬的毛利元就上演了一出以少勝多的翻版“桶狹間之戰”,此後他在毛利家內部的地位日益提升,由於身為家督毛利幸松丸只是一個幼童,毛利家的大小事務實際上都由毛利元就代為處置。與此同時隨著毛利家在與武田元繁的戰爭中獲勝,一時間毛利家成為周邊勢力競相爭取的物件:原本毛利家是大內家的臣屬,此時大內家也不得不越發重視自己這個臣屬了;另一方面一直和大內家對抗的尼子家也向毛利家伸出了橄欖枝以便挖大內家的牆角。

    一五二二年(大永二年)大內氏的軍隊進入安芸,以打擊武田光和(武田元繁之子)。大內義興的重臣陶興房在鏡山城邀請毛利元就等人前往與會,還說可以攜帶家屬一起全面觀光旅遊啥的——說得好聽,但其實就是當人質了。與此同時尼子經久也向毛利元就發來了邀請函,希望他加入已方。以往不怎麼受人待見的毛利家如今成為了兩大勢力競相爭取的物件不僅令其受寵若驚,同時也令其困惑起來:自己到底該加入哪一方呢?如果要完全依照毛利元就的脾氣自然是不願投靠任何一方。問題在於:儘管毛利家剛打了勝仗,可與大內、尼子兩家比起來依然是實力最弱的,現在還沒輪到毛利家獨自打江山的時候,儘管再怎麼不情不願也只能選擇先依附其中一方。

    大內氏此前一直是毛利家的老闆,不過尼子家是新銳力量,有朝氣,希望很大,前途無量。而且如今毛利家裡的大多數人都是親尼子派的。毛利元就一時之間也難以抉擇,索性兩邊都不回覆。尼子經久算是厚黑學的集大成者——他的臉皮厚到能把毛利元就的沉默當預設,這倒頗有某些痞氣之人泡妞的風格——你不回覆我就是預設我可以追你。於是尼子、大內、毛利三家就這麼演出了一場狗血的三角戀——尼子和大內使盡渾身解數不停向毛利暗送秋波,可毛利一直很淡定一直很矜持,對誰都無所表示。

    第二年臉皮夠厚的尼子經久在武田氏的支援下向安芸國大舉進攻,這時他發揚自己不要臉的精神要求毛利和吉川兩家配合自己攻打鏡山城。毛利元就一看這架勢還真拿自個當老闆了,自己沒給尼子家回過話呀,尼子經久居然堂而皇之給自己下起命令來了。不過思考再三後毛利元就還是於六月十三日與吉川家組成四千人的聯軍向鏡山城發動攻擊。

    鏡山城是百戰之地,地勢險要,守將藏田房信抵抗決心也很大,手中所有能扔得出去的東西全部使向正在吃力地爬山的毛吉聯軍身上潑灑。遠遠觀戰,看不見軍隊的行動,只見毛利家的一文字三星和吉川家的三引兩旗子冒著敵方的遠射火力緩慢地飄到半山坡,似乎猶豫一下,立即倒轉過來,以進攻時數倍的速度飄下山來。一次又一次,週而復始,聯軍的傷亡很大。這時毛利元就想出一招:以藏田家當主作為誘餌策反藏田房信的叔父藏田直信,結果藏田直信開啟城門,四面楚歌的藏田房信城破自殺。

    儘管殺俘事件會給自己帶來信譽上的嚴重問題,毛利元就卻沒有心情追究這件事。因為他們家的小家督毛利幸松丸死了——據說鏡山城破時尼子經久硬要這八歲的小孩子去檢定首級。小孩子看著看著,敖的一聲就昏了過去,從此就天天發高燒,夜夜做惡夢,口吐火星語,過不了一個多月,就夭折了。想來這事倒也不一定是尼子經久故意為之,如果他真預料到毛利幸松丸會被嚇死想必不會執意讓這孩子去看血淋淋的人頭,畢竟相比年富力強能力出眾的毛利元就而言似乎一個小屁孩統領下的毛利家更容易被控制。

    幸松丸一死,毛利家又得開會了——會議的議題當然是新家督的人選問題。這事似乎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候選人只得兩位:一就是毛利元就,二就是他的弟弟毛利(相合)元綱。元綱從資歷到戰功都比不上元就,元就還有杉夫人(也就是他後媽)的支援,這事應該沒啥懸念才是的。問題出在了毛利元就身上——他不肯幹。這種三推三讓的禪讓的把戲咱們在中國的歷史上看多了:受禪讓者對位置渴望得不得了,背後還用刀劍給禪讓者做不少思想工作,指明不交權就交命的道理,臨到頭來還擺出一幅被非禮般的不情願樣給大夥兒拍照,其實心裡早按捺不住了。

    這邊毛利家兩兄弟正上演兄弟情深的苦情大戲,臉皮比城牆還厚的尼子經久居然為毛利兄弟的表演點讚道:“好一個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深明大義明白事理和睦無間團結一致啊。既然你們那麼為難,那我就讓尼子豐久過繼到你們毛利氏,讓他來做吧。”毛利元就一看這架勢心裡嘀咕:我咧個去,見過不要臉的,這麼不要臉的還真木見過。得,這這出讓位大戲再演下去就讓外人摘桃子了。於是毛利元就再不謙讓,趕緊第一時間宣佈繼任家督之位。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毛利元就上臺後第一個大動作就是把那位和自己謙讓家督之位的好弟弟砍了腦袋。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因為毛利元就繼承了家督之位,所以後世史書說是毛利(相合)元綱造反而被身為家主和兄長的毛利元就誅殺。對此我只能說要麼毛利(相合)元綱的腦袋被驢踢了,要麼寫史書的人的腦袋被驢踢了,再要麼寫史書的人以為咱們讀者的腦袋被驢踢了:大位未定之時毛利(相合)元綱姑且還將位置讓給哥哥,等到毛利元就已坐穩位置了他居然自不量力到要造反?唯一的解釋是:儘管毛利(相合)元綱在哥哥毛利元就面前選擇了謙讓,但他畢竟是毛利元就上位最強有力的挑戰者——縱無謀反之實,但有謀反之力,對毛利元就而言這就足夠動殺心了。

    真正令毛利元就和毛利家蜚聲戰國時代的是號稱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的嚴島合戰。嚴島位於日本廣島縣西南部、廣島灣西部,是日本著名三景之一。早在日本武士階層崛起之初平氏政權就在此修建了嚴島神社,島遂以社名。就是這個曾親眼見證了平氏家族興衰的島嶼在戰國時代又一次被時代的洪流推到了風口浪尖:毛利元就在這裡同篡奪了毛利家舊主公大內家的陶晴賢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

    當大內家因內亂被陶晴賢篡奪之時毛利元就趁時而動在安藝國擴大勢力範圍:天文二十年(1551)毛利元就配合陶晴賢的謀反行動進攻安藝國中支援大內義隆的華人眾,攻克頭崎城,城主平賀隆保自殺。平賀廣相接任城主以後平賀氏實際上成為毛利家的手下。這時毛利和陶晴賢還是站在同一陣地上。不過毛利元就乘機擴充套件地盤的行為引起了陶晴賢的不安。天文二十三年(1554)石見的吉見正賴起兵反陶晴賢,請求毛利元就出兵協助。陶晴賢一方也在爭取毛利元就,他發出了要求安藝華人出陣平叛的命令。毛利元就在充分考慮以後,決定和陶晴賢決裂,著名的嚴島合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了。

    大戰前夜雙方進行了一次摸底的試探性進攻:毛利元就雖然和陶晴賢決裂,但他還是十分慎重,因為控制大內家的陶晴賢可以輕鬆徵集到3萬人的軍隊,而毛利傾家蕩產也只能拿出四五千人,何況還必須防備安藝國內那些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取毛利而代之的地方豪族。天文二十三年(1554)陶晴賢派出大軍圍攻三本松城,逼降吉見正賴。接著,他就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對付安藝毛利家上。毛利元就未雨綢繆,他施展慣用的離間手段,偽造了一封陶晴賢手下的猛將江良房榮內通毛利家的書信。陶晴賢果然中計,以謀反之罪殺死了江良房榮。看到陶晴賢自毀長城的毛利元就心中竊喜,於是舉起了反旗。陶晴賢派出重臣宮川房長率軍3000,與反毛利的華人一揆勢力會合,總兵力達7000人,殺向毛利家的櫻尾城,於九月十四日在中途的折敷畑山安營休息。毛利元就於當晚決定奇襲宮川的軍隊,分兵三路,毛利元就從東面、小早川隆景從南面、吉川元春從北面,三路夾擊。次日正午毛利元就親自誘敵,用叫罵的方式引出了宮川軍,宮川房長想必是一個魯莽而無謀的一勇之夫,捱了幾句罵就勃然大怒,率軍出擊,被毛利三路軍隊一次包夾,連自己都做了刀下魂。

    折敷畑之戰是一次小前奏,毛利元就小勝一回合,不過他也認識到了陶晴賢的實力非同小可。於是他做了一系列的精心準備:他讓家臣桂元澄向陶晴賢送去了詐降書,被折敷畑之敗激怒的陶晴賢不顧重臣弘中隆兼的反對,起兵兩萬人,從山口殺向嚴島。嚴島合戰的正式演出拉開了序幕。

    嚴島的關鍵在於島上北面位於嚴島神社附近的宮尾城。陶晴賢的兵力佔有絕對的優勢,毛利元就必須以堅城拖住陶晴賢,然後等待時機發動奇襲,這也是毛利元就當初在吉田郡山城反擊尼子晴久所得出的一大經驗。因此毛利元就在戰前進行了修繕城池、加派兵力防守等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後陶晴賢的軍隊也從海上殺來了:弘治元年(1555)九月二十二日陶晴賢率軍兩萬,在嚴島附近的大元浦登陸,在神社附近的塔之岡佈下了本陣,同時陶晴賢把自己的水軍沿著嚴島和日本本土之間的海峽展開,進行海上封鎖,阻絕毛利元就支援的可能性。毛利元就率領主力軍隊約四五千人,在嚴島對岸的草津城集合,他把嚴島的宮尾城作為一個誘餌來吸引陶晴賢。陶晴賢一直做著內應來降的美夢,所以他不急不慢地攻打著宮尾城。對毛利元就來說,己方城小兵少,萬一宮尾城被提早攻克,他的誘餌就成了對方的開胃菜,那就弄巧成拙了。為了防止這條大魚逃跑,他向瀨戶內海伊予水軍的來島通康和村上武吉的水軍求援,得到了伊予水軍的支援。300多艘水軍船隻加入毛利軍,壯大了毛利軍的聲勢。

    成大事者,必有天助——日本史上頻頻發生天助人運的事情,而戰國史上尤多。信長在桶狹間遭遇了一場大暴雨,取得了勝利。而毛利元就和信長一樣幸運。九月三十日晚,烏雲密佈,暴風雨使得海峽的能見度驟然降低。原本準備偷渡海峽的毛利元就看到這個情況,大喜過望。他立刻決定,全體軍隊分批乘坐船隻偷渡海峽,只允許帶上少量兵糧,路上禁止喧譁、照明等暴露目標的行為。於是,在風雨和巨浪中,毛利元就本部3000餘人偷偷地從陶晴賢的眼皮底下過了海峽到達嚴島。為了表現背水一戰的決心,毛利元就下令將所有的船隻一隻不留地開回出發地,這意味著毛利軍如果不能擊敗陶晴賢,將面臨後路斷絕、全軍覆滅的危險。另一方面小早川隆景也配合伊予水軍,偽裝成陶晴賢的軍隊,在風浪中大搖大擺地登陸,和宮尾城的防守軍隊會合。

    十月一日晨曦初曉毛利元就的本陣已經趁夜摸到了塔之岡陶晴賢的本陣之後。一陣鼓響後毛利軍在凌晨發起了突然襲擊。小早川隆景部和城內守軍也衝殺出來兩面夾擊。正在迷夢中的陶晴賢根本無法想通為什麼毛利元就的軍隊從天而降。在混亂中陶晴賢的優勢兵力反而成了累贅,各路將領各自為戰,互相之間衝亂了陣形。在海上陶家的水軍遭到了伊予水軍的襲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陶晴賢的退路完全被切斷。弘中隆兼為保護陶晴賢,決定一路放火,拖慢毛利軍追擊的速度。在弘中隆兼的掩護下,陶晴賢得以逃到了當初的登陸點大元浦。但目之所及,已經沒有一艘能夠帶著他離開嚴島的船隻。當初登陸之時,躊躇滿志,如今落敗之際,滿目淒涼。絕望的陶晴賢不願意落入毛利元就之手,在海邊自戕身亡。失去主將的陶晴賢軍隊已經成為籠中的困獸,兩天後龐大的陶晴賢軍隊在毛利軍的掃蕩中徹底覆滅。戰後毛利元就用海水洗去了嚴島神社中的血跡,五日毛利元就在櫻尾城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

    嚴島合戰是一場頗類於《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戰役,毛利元就在這場戰役中以少勝多,使用了離間計、詐降計等,最後以奇襲定乾坤。嚴島合戰因此得以名列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這次戰役是中國地區大勢的一大轉折。戰後毛利元就開始了(周)防長(門)經略:弘治三年(1557)毛利元就擊敗大內家的末代家督大內義長,義長自殺。毛利元就接收了大內家除了北九州以外的大部分領土。毛利氏的輝煌時代開始了。

  • 3 # 指尖看日本

    嚴島合戰是發生於弘治元年(1555年)的一場西國霸主的爭奪戰,交戰的雙方分別是昔日的西國霸主大內氏(陶氏),以及新崛起的原安藝國的華人,時掌握安藝、備後二國的毛利氏。

    大寧寺之變

    大內氏自室町時代以來一直都是周防、長門以及北九州的霸主,在室町時代大內義弘就曾經掀起過反對足利義滿的戰亂,進入戰國時代以後,大內氏一度主導了“應仁之亂”的走向。而在大內義隆就任大內氏的當主時期,大內氏的勢力達到了頂峰,在這個時期,連嚴島合戰的另一個主角毛利氏都只是大內氏麾下的一個小小的華人領主而已。

    在大內義隆當政初期,大內義隆對軍政都把控得非常好,領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也許是統治前期過於順利的緣故,在天文十二年(1543年)的出雲遠征失敗以後,大內義隆經受不住打擊一蹶不振,開始荒廢軍政,反而招來了許多從京都來的藝人與公卿,整日沉迷研究藝能以及文學等公卿文化。

    若是在和平時期,大內義隆此舉興許不會引起什麼動亂,然而此時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幕府後期的時代,這個時代也被後世稱為“戰國時代”,大內氏身為室町幕府的一大勢力之一,領國龐大,又因為地利獨佔與北韓、明朝的貿易,使得大內氏的財力十分雄厚。在戰爭年代,交戰的雙方除了得比拼將帥的才能、軍隊的戰力等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比拼財力,大內氏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大內義隆卻沉迷於不適合亂世的公卿文化,荒廢武藝,自然引起了大內氏的許多重臣的不滿。

    大內氏的譜代重臣之中,以陶氏、內藤氏、杉氏三家最為顯赫,其中杉氏的當主杉重矩原本與陶氏的當主陶隆房對立,然而大內義隆疏遠譜代,寵信外樣出身的被稱為“文治派”的相良武任,導致“武斷派”的陶隆房對主公不滿,最終拉攏了杉重矩,發動了政變。

    天文十九年(1550年),陶氏、杉氏、內藤氏經過秘密商議,決定廢黜大內義隆的大內氏當主之位,改立大內義隆之子,年僅六歲的大內義尊。與此同時,陶隆房還在八月二十四日寫信給了吉川元春以及毛利元就、毛利隆元父子,表示自己與大內義隆的決裂無法避免,在經過與杉氏、內藤氏的商談以後,決定改立義尊為當主的意願。

    大內義隆、相良武任在九月十五日的今八幡宮以及周防三宮的祭典中出席參拜,然而此時已經有謠傳說陶隆房準備率軍襲擊祭典,好在最終此事沒有發生。在十一月二十七日,陶隆房向主君請辭,返回了陶氏的領地富田,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大內館出仕了。為了預防陶氏的背叛,大內義隆在次年的正月二十七日,派遣西條守護弘中隆兼作為使者前往毛利元就處,希望在山口的大內館發生動亂時,毛利氏能夠馳援自己。然而大內義隆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毛利元就以及弘中隆兼,早就成為了陶隆房一派的了。

    天文二十年(1551年)五月左右,陶隆房決定徹底抹去大內義隆父子,他決定擁立大內義隆姐姐的兒子,豐後國大名大友義鎮的異母弟弟大友晴英(後改名大內義長)作為大內氏的下任當主。八月二十八日,陶隆房舉從富田攻向了山口,同時毛利氏也響應陶隆房對大內氏的領地發起攻擊,並在九月一日沒有與毛利氏溝通的情況下,私自弒殺了被追放到長門國大寧寺的大內義隆父子。作為大內義隆的女婿,毛利隆元對陶隆房的弒主行為非常不滿,從這時開始,毛利氏一族便埋下了與陶氏決裂的伏筆。

    天文二十一年三月,大友晴英進入了山口館,成為大內氏的當主,同時下賜一字給“功臣”陶隆房,讓其改名為“陶晴賢”,到了四月左右,大友晴英也改名為大內義長。從這時候開始,大內氏領內的真正掌權者實際上已經由大內氏轉變為陶氏了,而儘管毛利氏仍然從屬於這個大內氏,但是此時已經與大內義興、大內義隆時代不同,毛利氏不再需要大內氏作為家族存續的支柱,而開始尋求以安藝國、備後國作為根據地的獨立之路。

    嚴島合戰前夕

    在大寧寺之變以後,毛利氏一度仍然與大內氏(陶氏)交好,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山口的動亂以後,西國的另一霸主尼子氏重新開始活躍。天文二十一年四月,尼子晴久甚至從京都的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處獲得了出雲、隱岐、因幡、伯耆、備前、美作、備後、備中八國的守護職,威勢堪比當年的西國巨人山名氏。

    為了對付尼子氏的侵攻,毛利氏不得不與大內氏締結盟約,然而,毛利氏的當主毛利隆元深知一山容不得二虎,在驅逐尼子氏以後,陶氏與毛利氏之間必然會有一場大戰。天文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毛利氏舉兵與陶氏決裂,對陶晴賢來說,毛利氏的舉兵無疑是背叛了自己,自然對毛利元就父子恨得牙齒癢癢。毛利氏與陶氏之間的戰爭,從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五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弘治元年(1555年)十月,總共歷時將近一年半左右。

    弘治元年三月,毛利氏的領地、廣島灣東岸矢野城的野間氏背叛了毛利氏加入了陶晴賢一方,毛利元就、毛利隆元父子親自率軍征討,在降服了野間氏以後,毛利軍將矢野城的守軍全部殺死,以震懾各地華人,在與陶氏的對決中,保障自己的後方。

    這一年的春天,毛利元就派人在嚴島的東北部修築了宮野城,並派軍駐防。嚴島是陶氏從防長二國進攻安藝、備後二國的戰略要地,同時還是瀨戶內海的貿易航線途中的重要據點,乃是二者的必爭之地。早年在大內義興為了奪回滯留京都之時被尼子氏佔走的安藝、備後時,就曾經在嚴島構築本陣,後來的天文九年時,陶晴賢率軍救援被尼子軍包圍的吉田郡山城時,也是將嚴島作為進入安藝國的中轉站,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角度,陶晴賢都必須將嚴島控制在自己的手上。

    陶氏與毛利氏的最初交戰是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六月五日在明石口的戰鬥,兩軍真正的全面交鋒則在九月十五日的折敷畑之戰,陶晴賢麾下猛將宮川房長率軍三千人作為先鋒在折敷畑山佈陣,毛利氏誤以為這是陶氏的大軍來襲,動員了全部軍力迎擊,最終擊敗了宮川房長的軍勢,陣斬宮川房長。

    得知先鋒失利的陶晴賢讓主君大內義長防守山口館,自己率領周防、長門、豐前、筑前四國共兩萬兵馬準備進攻安藝國。毛利元就早就決定在陸路上嚴防死守,不讓陶軍沿著陸路進攻安藝國,這樣陶晴賢就會選擇嚴島作為進攻安藝國的首戰,而嚴島正是毛利元就精心挑選已久的合戰地。

    弘治元年七月七日,陶晴賢麾下的水軍白井賢胤對嚴島的宮野城發起了進攻,九月二十一日,陶晴賢的本隊搭乘以屋代島眾、宇賀島眾為核心的五百隻水軍船隊在嚴島登陸。在大內義隆時代曾經在安藝國東西條擔任過代官的弘中隆兼與毛利元就來往過許多次,深知毛利元就的為人與才能,他認為陶軍在嚴島登陸,是毛利元就的“甕中捉鱉”之計,堅決反對此事。然而陶晴賢卻已然聽不進他人的意見,認為宮野城不過只有五百守軍,攻城易如反掌,反而嘲笑弘中隆兼是個膽小鬼。陶晴賢的兩萬兵馬在宮野城東南方的塔之岡佈陣,準備迅速攻下宮野城,而陶氏水軍的戰船船頭也受命全部指向安藝國的方向,準備隨時運輸大軍越過海峽攻打安藝國。

    與之相對的,毛利軍在吉田郡山城留下了八百守軍,同時還命令備後國的國眾首藤氏防備尼子氏的南下,隨後率領毛利、吉川、小早川三家的軍隊,以及熊谷、平賀等安藝國國眾的軍勢,向嚴島的方向開去。然而,對此時的毛利軍來說,兵力實在是捉襟見肘,與陶氏不同,毛利氏得防止在與陶氏交戰之際,背後的尼子氏會趁機來襲,而陶氏則沒有這麼多擔憂,在陶氏的背後,是大內義長的親哥哥大友義鎮。能夠前往嚴島作戰的毛利軍僅僅只有四千人,這也是為什麼毛利元就決定在嚴島與陶軍交戰的緣故——毛利元就希望以兵力差距不大(前提條件是來島水軍、能島水軍來援)的水軍來決勝負,一旦水軍取勝,毛利軍在嚴島登陸,奇襲陶晴賢本隊,就有取得勝利的可能。

    毛利元就的算盤打得好,陶晴賢也並非是個昏庸之輩,雖然他聽不進弘中隆兼的建議,但是陶晴賢對毛利元就的算盤也是心知肚明,只是陶晴賢也有自己的算盤。在陶晴賢看來,就算毛利元就想以水軍取勝,己方水軍的戰船數量也遠在毛利氏水軍之上,除了自己帶來的屋代島眾、宇賀島眾水軍以外,陶晴賢還在北九州動員當地的水軍,同時派去使者請求大友氏派遣水軍支援。在這之後,陶晴賢還試圖拉攏能島、來島的村上水軍,即便村上水軍不加入自己,只要他們在自己與毛利元就交戰時作壁上觀,毛利元就就掀不起大浪。

    另一方面,毛利軍的水軍是以直屬的川內水軍以及小早川水軍、因島村上水軍為主,毛利元就希望藉著小早川氏、因島村上氏作為中介,拉攏能島、來島的兩家村上水軍。九月二十六日,小早川隆景派出家中重臣乃美宗勝前往伊予國,請求兩村上家的援軍,乃美宗勝的能島村上氏的村上武吉的外戚(乃美宗勝的姐姐是村上武吉的外祖母),而村上武吉則是來島村上氏的來島通康的女婿。

    嚴島合戰

    九月二十七日,宮野城傳來告急的戰報,此時的小早川水軍在宮野城西邊的海上,原本毛利元就的計劃是準備讓小早川水軍與兩村上的水軍一同自西向東襲來,毛利元就則率領直屬的川內水軍從東邊進攻。但是此時宮野城告急,毛利元就已經不能再等了,連忙給小早川隆景發去書信,表示一旦宮野城陷落,陶軍就會立馬登陸安藝國,到那個時候就算兩村上水軍來援也沒有意義了,難不成戰船還能上岸作戰麼?得到訊息的小早川隆景也匆忙放棄與兩村上合流的打算,做好了只靠小早川軍進攻的準備。此時陶氏水軍有戰船五百艘,而川內水軍只有戰船五六十艘、小早川水軍則是六、七十艘。

    在決定渡海登陸嚴島的前夕,也就是九月二十八日,能島、來島兩村上的水軍終於來援,兩村上共帶來了二百至三百艘左右的戰船,這無疑是給毛利家注射了一支強心劑。當然,來島、能島的村上水軍之所以加入毛利軍,並不僅僅是因為乃美宗勝與村上家那複雜的親戚關係,更主要的原因是原本三島的村上家獲得了許可在嚴島徵收各國商船在瀨戶內海航線往來時途徑嚴島的“警固費”,在後來這個徵收權卻被陶晴賢廢除,箇中的錢財流進了陶氏的私人腰包裡,引起了三島村上氏的不滿。

    九月三十日夜裡,瀨戶內海下起了暴風雨,趁著暴風雨的掩護,毛利元就、毛利隆元、吉川元春率領的毛利軍本隊二千人在嚴島東北岸的鼓之浦登陸,上岸之後,毛利軍以吉川元春作為先鋒,登上了陶軍本陣後方的尾之丘。與此同時,小早川隆景率領的小早川水軍、能島、來島村上水軍則按原定計劃迂迴到了嚴島西北部的海上,趁著夜色的掩護裝作是從北九州前來支援陶軍的水軍,準備在擊潰陶氏水軍之後,率領一千五百人的小早川軍趁機在岸上登陸。

    十月一日拂曉,毛利軍對嚴島的陶軍發起總攻,毛利元就一聲令下,伴隨著太鼓聲以及喊殺聲,毛利軍本隊以及小早川隊、宮野城的守軍都對陶軍發起了奇襲。陶軍因為並沒有在嚴島長期作戰的打算,因此兩萬人密集地駐紮在了嚴島東北部的狹小的土地上,在遭到毛利軍的奇襲之後,雖然有作反擊,但是總勢仍然是全軍崩潰,朝著西方敗走。然而,此時可以依賴的陶氏水軍也遭到了小早川軍的襲擊敗走,陶軍果然成了嚴島上的甕中之鱉,無法逃脫。陶晴賢戰敗之後,在嚴島西岸的大江浦與南岸的青海苔浦之間的山裡躲藏,最終自殺。

    嚴島合戰中,主要的制勝原因還是水軍之間的戰爭,而陶晴賢的水軍之所以會迅速戰敗,主要是因為他的自大以及對水軍眾的認識不足導致的。在開始交戰以後,屋代島水軍眾中的許多與來島、能島有著密切關係的水軍都臨陣倒戈,加入了毛利軍,使得陶氏水軍迅速戰敗,陸軍成為嚴島上的孤軍,喪失了先撤退日後東山再起的可能,也導致陶晴賢在絕望中自盡。

    在擊敗陶氏的主力軍以後,趁著大內義長與陶氏、杉氏、內藤氏三位重臣持續不斷的內鬥,弘治三年四月,在花費了約一年半的時間,毛利元就最終消滅了大內氏,佔領了周防、長門二國,隨後又侵攻石見國,從一介華人領主成為雄踞周防、長門、石見、安藝、備後五國的大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魯迅先生為何無法說服自己的前妻朱安另謀婚路而安於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