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_listen141814398

    史書上都是說 :左良玉的兵馬號稱80萬,實際人數大約有十.萬。其中大部分是李自成投降過來的,主要有兩員猛將,一個姓過,一個姓馬。還有金聲桓也是降將。

    史書上說:方國安的大軍遮天蔽日,實際人數遠超10萬人,是南明魯王和隆武帝政權的主力部隊。江北四鎮中,僅劉澤清一部的人馬就十足為23萬有餘。

    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錢謙益是作為反面人物,史可法和左良玉作為正面人物,史可法的形象非常正面。鄭成功是東林黨領袖錢謙益(就是你們所說的那個“水太涼”的先生)的學生,也是錢謙益的得意門生,是一介儒生,他父親鄭芝龍才是海盜。錢謙益多次庇護鄭成功,並因此被清朝廷關押了起來,柳如是運用他做妓女時候的積蓄,多次營救錢謙益,早已傳為佳話。當年,方國安和鄭芝龍都是馬士英的死黨,他們最終都投降了清朝,從史書上看,方國安和鄭芝龍投降清朝跟馬士英的關係很大,特別是方國安的投降。鄭芝龍投降的時候,還與鄭成功做了辯論,鄭芝龍說雖說咱們人多,但馬士英所部江北四鎮的人馬,絕對比咱們20萬人馬多了很多倍,何況馬士英還有長江天險,當年鄭芝龍從福建調了大批軍隊參加了長江防守,但馬士英把吹牛逼的重賞,說真話的關起來毒打,於是警報寂然,鄭芝龍的部隊雖然打了很多次勝仗,但由於沒有警報,清軍依然順利渡過了長江,可見清軍是不可戰勝的。最後,鄭芝龍不聽鄭成功的勸告,決定投降清朝。

    鄭成功最後成了南明抗清力量的主力,由於清軍的海軍實力極差,鄭成功可以長期與之周旋,如果當年,馬士英不要那麼殘暴剛愎自用,聽從東林黨的建議,建立弘光政權的水師部隊,則清朝部隊,隨時可能後院起火,根本不可能征服整個中國。由此可見鄭成功是一個堅決抵抗滿清殖民統治的鬥士。

  • 2 # 老丈人話古今

    說起左良玉,他是明朝末期的一個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並非是因為他打仗有多麼的厲害。而是因為,他身上壓著大明王朝江山的砝碼。

    明朝末年,眼看著李自成大軍即將攻破北京,崇禎帝一直等待著左良玉發兵前來救援他。而左良玉卻遲遲不肯發兵,也不知道在墨跡什麼。等到敵軍兵臨城下,崇禎帝命懸一線,他才制定了一封出兵計劃,而這個計劃還沒到北京,李自成就攻破了北京城,崇禎帝上吊自殺了。

    當得知崇禎帝自殺之後,他痛苦不已,後悔自己沒能早些發兵去救他,傷心過度竟吐血三升而死。對於這麼一個人物,歷史上一直褒貶不一,說他是忠臣吧,見死不救;說他是逆臣吧,他又對大明忠心耿耿;實在是不好評價。

    左良玉的這一生戰鬥無數,但戰功卻十分獨特。他時而大勝,時而大敗。他是張獻忠的剋星,又是李自成的手下敗將。特別是在對抗李自成的戰役之中,他是屢戰屢敗,然而,他的軍隊卻屢敗屢多。

    起初,崇禎帝對左良玉的逃跑並不在意,反而是讀條加官進爵,然而左良玉不思報恩,卻一心只想壯大自己的實力,獲取更多的兵權。

    左良玉之所以酷愛權利,是跟他童年分不開的。左良玉從小就是孤兒,一直在軍中混飯吃,因為打仗積極勇敢,於是扶搖直上,步步高昇。

    雖然左良玉沉默寡言,然而他卻是一塊打仗的好材料。在他和皇太極的打仗過程中,其表現出他非凡的軍事才能,竟然將不可一世的皇太極給打敗了。於是,他便受到崇禎帝的重用,成為了大將軍。

    而後,左良玉在鎮壓張獻忠的部隊時,創造了不敗神話,然而在對抗李自成時,卻屢戰屢敗,到後來,左良玉一見到李自成就逃跑,然而他的部隊越跑越多。從最初的兩千人,跑到二十萬,最後變成了八十萬大軍。

    所以,左良玉在得知崇禎帝被李自成圍殺的時候,也是心生膽怯的。一輩子都打不過李自成,他自然也不敢孤身犯險。然而,左良玉之所以見死不救,還與他那種好兵的性格有關。他害怕損失了自己的實力,那些士兵就是自己的搖錢樹,自己權利的全部,但這樣的心態卻害了他,也害了整個大明王朝。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左良玉,山東臨清人,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南寧侯,開始在遼東與清軍作戰,曾受候恂提拔,後來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戰爭中,不斷擴大自己的隊伍,逐漸驕橫跋扈,擁兵自重,簡直就是一個軍閥,祟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封寧南伯,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後,又晉升為侯,鎮守武昌,弘光政權馬士英,阮大鋮排斥東林黨人,左良玉袒護東林黨人,而且還有個人野心,順治二年1645年3月23曰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病死在九江,兒子左夢庚率部降清。明朝未年,大明政權風雨飄搖,天災瘟疫不斷,農民餓死病死很多人,而且災民不斷增加,大明政權己經氣數已盡,夕陽西下,日薄西山,大明王朝就是亡於內亂,1642年李自成包圍開封城,當時崇禎皇帝己經到了無將可派的地步,只能將在大牢裡己經三年的孫傳庭放出來,讓他帶兵去河南支援,孫傳庭拿自己東拚西湊出來50萬兩白銀,拉攏左良玉攻打李自成,結果左良玉在朱仙鎮戰敗,狼狽向襄陽方面逃跑,從此在也不敢和李自成交手,當然李自成也一直追到襄陽,左良玉只能繼續逃跑,由於得不到後勤保障,左良玉放縱手下士兵搶劫漕糧,左良玉己經逃跑到九江,擁兵持觀望態度,據說當時左良玉手下有二十萬人,都是一些散兵遊勇跟隨部隊混吃混喝,跟本沒有戰鬥力,張獻忠進攻武昌,朝廷多次嚴令左良玉出兵救援武昌,張獻忠兵敗轉戰四川,左良玉趁機收復武昌和漢陽,並在武昌站穩腳跟,對外宣稱擁有80萬精兵,孫傳庭在獄中三年,沒想到農民起義軍己經發展壯大到幾十萬規模,過於輕敵,又不會計謀,總是敗多勝少,打了很多敗仗,大明王朝真是夕陽西下曰落西山,真得氣數己盡了,孫傳庭率領十萬精兵從潼關出發,被李自成徹底殲滅,孫傳庭戰死,這樣守衛北京的主力部隊就沒有了,大明王朝主力部隊只剩下左良玉的部隊,李自成大軍渡過黃河,馬上就要逼近北京了,祟禎八百里加急,讓左良玉率領大軍北上保衛北京安全,但是左良玉根本就沒有大局觀念,救兵如救火,北京己經萬分危急,危在旦夕,左良卻按兵不動,遲遲不肯發兵,左良玉根本就沒有想率領大軍保衛北京,作為一員戰將,要有全域性觀念,就算沒有聖旨讓自己率領大軍保衛北京,也應密切關注李自成的一舉一動。主動率領大軍保衛北京安全,左良玉從根本上就是害怕李自成,也害了整個大明王朝。

  • 4 # 徐正禹喊你看世界

    那會兒左良玉已經擁兵自重了,崇禎指揮不動他了,而且左良玉看到了明朝即將滅亡,他肯定要儲存實力的。再者,他的軍隊太水了,那會兒也打不過李自成

  • 5 # 歷史笑春風

    左良玉不是不想幫助崇禎皇帝,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幫助崇禎。

    左良玉是明末的著名將領,在《明史》裡是這樣對他評價的:

    左良玉以驍勇之材,頻殲劇寇,遂擁強兵,驕亢自恣,緩則養寇以貽憂,急則棄甲以致潰。當時以不用命罪諸將者屢矣,而良玉偃蹇僨事,未正刑章,姑息釀患,是以卒至稱兵犯闕而不顧也。

    在這裡,對左良玉的評價是姑息養患,見死不救。但是,我們要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

    在歷史上,左良玉先在遼東作戰,在戰鬥中嶄露頭角。後來,他被調到內地與農民軍作戰,屢立戰功。在作戰中,他收編大批降兵降將,逐步擴大自己的實力,最後成為稱霸一方的軍閥。

    我們看左良玉的軍事生涯,雖然左良玉在戰爭中屢次打敗農民軍,但是他的主要對手是張獻忠,可以說,對張獻忠他是屢戰屢勝。但是對李自成的戰爭,他卻屢次失敗,沒有勝果。

    尤其是在朱仙鎮之戰中,左良玉被李自成打得大敗,主力精銳盡失,從此,再也不敢和李自成交鋒。到了李自成攻打襄陽,左良玉雖然擁兵二十萬,還是撤逃武昌,然後又退到九江。

    李自成在將主力入關中時,在襄陽留下了一支主力部隊,建設根據地。而在主力出山西,攻北京的時候,又派袁宗第平定河南。

    在這個時候,左良玉也接到了北上援救北京的命令。可是遠在九江的左良玉,要到達北京,就要越過無政府狀態的中原地帶。還要面臨袁宗第的正面阻擊,襄陽李自成軍隊的側面襲擊。而且糧草無法解決,再加上左良玉的軍隊已經是精銳喪失後拼湊的烏合之眾,根本不是李自成軍隊的對手。

    如果左良玉不顧這一切,去北京解圍,無異於送死。如果是文人出身的書呆子可能會去,可是行伍出身的左良玉是不會去的。不要說遠隔千里的左良玉,就是近在咫尺的吳三桂不也沒有去嗎?

    因此,左良玉不去幫助崇禎,是因為他沒有辦法去,同時也是不敢去。有一句話,凡是和自己的生存相違背的命令,都是無法執行的。

  • 6 # 商文君

    我來解釋下:

    這是一場怎麼做都會賠本的買賣,左良玉雖為一介莽夫,卻極其“聰明”深知崇禎性格,並分析過出兵勤王后果的左良玉,應該是將所有的結果進行了設想,並最終決定放棄救援畢竟在國家大義面前,個人利益和生命好像更重要,至少在左良玉看來是這樣的

    此次出兵,無論勝敗對於左良玉來說都是滅頂之災!左良玉這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還是非常奮進的,在遼東戰場多年,雖然談不上多大功勞,但是,勤勉努力,敢於戰鬥。後來在1632年,帶領明朝昌平京軍到關內鎮壓農民軍。

    左良玉在山西,河南多次打敗農民軍,從一個副將逐漸成為了一個總兵。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也就是1634年,左良玉就開始大肆收編投降的農民軍,逐漸擴大自己的實力,並且開始逐漸驕橫。

    後來左良玉參加中原剿匪戰,在對張獻忠作戰時,戰績不錯,幾次將張獻忠重創。但在對李自成作戰時,戰績不佳。最慘的一次是崇禎十五年五月的朱仙鎮會戰,左良玉率領十萬大軍,與丁啟睿、楊文嶽等部聯合,號稱四十萬大軍。李自成、羅汝才一方號稱百萬。

    實力上的差距。左良玉手握重兵,但是攻打北京城的李自成也有數十萬大軍。別看他們是農民軍,經過這麼些年的戰火錘鍊,戰鬥力已經是今非昔比。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有機會打到北京城下。左良玉曾敗給過李自成,所以未戰心已敗。即便是加上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只怕也沒有把握戰勝李自成。

  • 7 # 閒話歷史

    明朝計程車大夫把武將當做防備的物件,天天像防賊一樣防備,只有拼命的時候才讓人去當炮灰。如果你是左梁玉會去挽救這樣對你的人嗎?

    況且,左梁玉空有很多兵馬,但是實際上卻無力控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明末糧餉都發不出,沒有吃的,怎麼讓人去拼命。

    所以一個是不願,但是最重要的是無能為力!

  • 8 # 品茗讀史

    導語:1644年,李自成進軍北京的時候,左良玉雖然坐擁幾十萬大軍,但是,他的手下都是剛剛透過招降納叛而組建的烏合之眾,沒有什麼戰鬥力,根本不堪一戰。而且,在圍剿農民軍的戰爭中,左良玉屢次大敗於李自成之手,他多年訓練的精銳軍隊都被李自成消滅了,導致他對李自成很是忌憚。因此,左良玉不願率領一群烏合之眾去迎擊兵鋒正盛的李自成農民軍,招致滅頂之災。

    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將領。他期初在遼東地區抵禦滿清,立下戰功。後來被調往內地,圍剿農民起義軍。

    左良玉一進入內地,就成為農民起義軍的死敵;左良玉善於作戰,很多農民起義軍被他消滅掉,各地農民起義軍對左良玉都很畏懼。

    在早期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人物都犧牲以後,只剩下李自成、張獻忠最具影響力,而當時張獻忠的聲威遠在李自成之上。所以,明朝朝廷就命令左良玉等部官軍重點打擊張獻忠。

    從此,左良玉成為一代梟雄張獻忠的命中剋星。左良玉屢次大敗張獻忠;有一次,在戰鬥中,左良玉親手用刀看中張獻忠的臉,差一點兒就要了張獻忠的命。在瑪瑙山之戰中,左良玉幾乎全殲了張獻忠所部農民軍。張獻忠對左良玉有恨又怕,無奈之下,張獻忠派人給左良玉送去厚禮,進行賄賂,請他高抬貴手,放自己一馬。

    因為明朝末年採取以文節武、宦官監軍的政策,武將大多被文官和監軍太監所管轄制約。所以,將領們多被輕視。左良玉也不例外。時間久了,將領們就心懷怨氣,逐漸開始擁兵自重,不聽調遣了。

    由於左良玉對督師楊嗣昌非常不滿,所以他擁兵不動,坐視張獻忠出川攻取襄陽,殺死襄王朱翊銘;導致楊嗣昌畏罪自盡。從此以後,左良玉坐擁重兵,飛揚跋扈,徹底成了一名自私自利的軍閥。明朝朝廷對他也無可奈何,只有聽之任之了。

    後來,李自成進入河南,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朝廷調遣左良玉到河南,圍剿李自成農民軍。

    但是,李自成卻成為左良玉命中的剋星。

    左良玉在與李自成的戰鬥中,屢戰屢敗。朱仙鎮一役,左良玉遭到李自成的包圍,依賴身邊多年相隨的親兵拼死力戰,左良玉才突出重圍。但是,左良玉賴以安身立命的精銳部隊,在這一仗中基本上損失殆盡了。

    以後,左良玉就不敢在河南立足,撤往湖北,再也不敢與李自成作戰了。

    由於自己的精銳軍隊大多被李自成消滅,左良玉在湖北大肆招降納叛,蒐羅散兵遊勇及農民軍叛徒,很快他手中又擁兵二、三十萬,號稱百萬大軍。然後,左良玉大敗進入湖北的張獻忠,收復漢陽、武昌。自此開始,左良玉就坐鎮武昌,觀望天下形勢的發展。

    1644年,崇禎皇帝封左良玉為寧南伯,要他北上勤王。

    可是,左良玉對李自成甚為恐懼;而且,左良玉深知自己剛剛組建的軍隊雖然規模不小,但都是烏合之眾,而且將士大多是招攬來的農民軍降兵降將,將驕兵惰,根本就不堪一戰。

    所以,左良玉一味拖延,坐視北京失陷,也不敢立馬出兵北上,去迎擊李自成的農民軍。

    結語:在李自成進軍北京之時,左良玉雖然部下兵力眾多,卻毫無戰鬥力可言,左良玉作為軍事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對此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左良玉貿然出兵北上勤王,以烏合之眾的軍隊去迎擊兵鋒正盛的大順農民軍,必然是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因此,左良玉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坐視京城失陷,迴天無力了。

  • 9 # 李一般般

    左良玉這人曾經鎮壓過民兵,也在中原一帶作戰殺戮,頻頻獲取的勝利使得左良玉非常狂妄自大,驕橫恣睢。加上後來因為他的戰功把他封為寧南侯,更加使得這個人膨脹了,進為侯爵的左良玉依靠自己的關係賣官買官。他親自坐擁八十萬兵,號稱百萬,擁兵自重。當初崇禎帝被圍困在京城時,想讓他出兵解圍。但是他當時候不想輕舉妄動,萬一自己一個不小心不僅沒有把皇帝救出來,反而把自己搭進去那可怎麼辦,更何況李自成可不是什麼好對付的角色。

    就在他猶豫不決之際,京城的處境已經是火燒眉毛了。這時候崇禎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就對左良玉承諾,只要你願意出兵相救,你想要什麼都可以給你。或許是這句話太具有誘惑力了,於是乎左良玉準備出兵相救,可是事情往往是等不得的。當他準備出兵救主的時候卻被告知他要救的人已經吊死煤山了。

    京城也被李自成攻破!這可把左良玉氣壞了,咱也不知道他當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反正建功立業的機會是喪失了。於是自己便在帳中嚎啕大哭起來,悲痛欲絕,眾將士聽了也不覺得有一絲傷感。哎!該去的時候不去,想起的時候卻晚了,這也許就是命運故意開的一個玩笑吧。

  • 10 # 仁者厚德載物

    崇禎時期,明朝人才濟濟名將如雲,左良玉就是其中一位手握重兵的名將。

    至於左良玉後來為什麼手握重兵,卻無視崇禎的求救,應該與崇禎的刻薄寡恩有關。

    崇禎雖然非常勤政節儉,但崇禎性格多疑急躁,刻薄殘忍,被崇禎殺害的名將忠臣就有袁崇煥、孫元化、熊文燦、鄭崇儉、趙光汴、範志完、祖寬等,被崇禎逮捕下獄的名將忠臣就更多。

    而左良玉後來對崇禎的尾大不掉見死不救,首先與崇禎殘酷對待一位忠臣侯恂有關。

    左良玉的最大恩人是東林黨名臣侯恂。侯恂對左良玉有知遇之恩。

    當時是明朝兵部侍郎的侯恂收左良玉為帳前雜役。

    冬至,文武百官拜祭皇陵。宴後,左良玉喝得大醉,丟失了四隻金酒杯。左良玉請求侯恂治他的罪,但侯恂不僅沒治他的罪,還破格提拔他為裨將。

    公元1631年九月,侯恂又提拔左良玉為副將,掛帥印。後來,左良玉屢建戰功,成為領兵大元帥。左良玉為報侯恂的舊恩,三過商丘,秋毫無犯,並親臨侯府向侯恂之父叩頭問安。

    公元1636年十一月,作為東林黨的戶部尚書侯恂因被閹黨餘黨內閣大臣薛國觀、溫體仁嫉妒,薛、溫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靡餉誤國。侯恂因此被崇禎削職,不久被逮捕入獄。這是侯恂第一次入獄,長達七年。

    公元1642年六月,李自成農民軍席捲中原,合兵圍攻開封。當時的兵權掌握在侯恂的老部下左良玉手中,由於左良玉驍悍,且不受節制。

    崇禎考慮到這些,加上群臣的推薦,侯恂被特赦,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總督保定等七鎮軍務,以解開封之圍。

    因為沒有解決開封之圍的對策,侯恂不前進,與開封隔河相望。不久,黃河決口,開封陷落。侯恂又一次被罷官,他先逃避到揚州。

    公元1643年,侯恂再次被崇禎逮捕下獄。

    崇禎這樣殘酷對待左良玉的恩師侯恂,幾次把侯恂逮捕下獄,不能不讓左良玉感到寒心。

    其次,左良玉對崇禎見死不救的也與李自成是左良玉的剋星有關。

    左良玉早年對後金的戰績不錯,幾次立功受賞,後來崇禎派左良玉鎮壓農民起義,左良玉更戰績輝煌,甚至成為張獻忠的剋星。

    左良玉多次大勝張獻忠;有一次在戰鬥中,張獻忠逃跑而去。左良玉追上去,射了兩箭,射中他的肩膀,又揮刀猛砍,張獻忠血流滿面。他的部下及時援救才得免一死,於是逃到谷城,不多時,請求投降。左良玉知道張獻忠是假裝投降,竭力請求向他進攻,主將熊文燦卻接受了張獻忠的請降。

    在川陝交界的平利大戰中左良玉與張獻忠再次遭遇,張獻忠又被打得慘敗,張獻忠的妻妾被捕,農民軍首要人物被殺,左良玉因戰功加太子少保。

    兵部尚書楊嗣昌雖拜左良玉為平賊將軍,但總覺得左良玉傲不可用。楊嗣昌於是暗許賀人龍指日可取代左良玉之職。

    就在賀人龍躍躍欲試急於取代左良玉的時候,左良玉在瑪瑙山與農民軍交鋒中,大破農民軍,楊嗣昌對賀人龍說:任命之事後議。

    賀人龍因此對楊嗣昌懷恨在心。並將此事告訴左良玉。左良玉也對楊嗣昌記恨在心,就在川陝一戰中,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

    左良玉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擁兵不動,坐視張獻忠出川攻取襄陽,殺死襄王朱翊銘;導致楊嗣昌畏罪自盡。

    從此以後,左良玉坐擁重兵,飛揚跋扈,徹底成了一名尾大不掉的軍閥。崇禎對他也無可奈何,只有聽之任之了。

    1642年,李自成義軍在河南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崇禎調遣左良玉到河南,圍剿李自成義軍。

    但李自成卻是左良玉的剋星。 左良玉在與李自成的戰鬥中,屢戰屢敗。朱仙鎮大戰,左良玉遭到李自成的包圍,依賴身邊多年相隨的親兵拼死力戰,左良玉才突出重圍。但是,左良玉手下的精銳部隊,在這一仗中基本上損失殆盡了。 以後的開封大戰,左良玉再也不敢與李自成作戰,撤往湖北。

    由於自己的精銳軍隊大多被李自成消滅,左良玉在湖北招兵買馬,蒐羅散兵遊勇,很快他手中又擁兵七八十萬,號稱百萬大軍。

    然後,左良玉大敗進入湖北的張獻忠,收復漢陽、武昌。自此開始,左良玉就坐鎮武昌,觀望天下形勢的發展。

    1644年,崇禎封左良玉為寧南伯,要他北上勤王。 可是,左良玉對剋星李自成非常恐懼;而且,左良玉深知自己的軍隊雖然數量不小,但都是烏合之眾,根本就不堪一戰。 加上袁崇煥滿桂孫傳庭等名將去北京勤王的悲慘下場,讓左良玉吳三桂等將領感到寒心。

    所以,左良玉等明朝將領消極拖延,坐視北京失陷,崇禎自殺。也不敢立馬出兵北上,去迎擊李自成的大順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然界中有哪種動物不會流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