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茗史館
-
2 # 江湖夜雨不關情
古代有“視死如生”的說法,古代皇帝之所以用“活人”、“活物”殉葬,正是基於此,後為陶俑所取代,直至明英宗朱祁鎮時被徹底廢除。
-
3 # 鬍子鏟屎官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傭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而陪葬與殉葬不同之處在於,它是等待活人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其中,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後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文中提問所說的活人陪葬也就是殉葬制度,殉葬制度是古代一種非人性的制度,其中最殘忍的就是活埋,鐵釘固定等方式來殉葬。
考古發現殉葬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下的西周時期尤其盛行,戰國時期就逐漸減少,但在元朝又逐漸興起。為什麼會有活人陪葬主要是因為古人認為生前所用的器物、僕人是私有物品,又加之當時的迷信思想,人死只是肉體死亡,靈魂依然存在。所以將活人帶進陵墓是為了帶去自己將要去到的地方繼續服侍自己。
其實現在的扎紙人、紙轎車、紙房子等也就是代替了當時的殉葬制度。
-
4 # 小草和歷史
皇帝為何都喜歡用少女陪葬?專家道出真實原因,讓人意外!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古人為我們留下的文化可以說非常多,甚至有的文化和習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所謂凡事都有雙面性,古人的文化同樣有好壞之分,比如讓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一點就是古代的殉葬。古時候的達官貴人在去世之後,都會讓自己的妻子陪葬,更不要說權力至上的皇帝了。
殉葬這種習俗其實早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商人相信人死後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因此墓穴裡面必須按照生活的起居來安排,因此墓穴中會有很多金錢和奴隸,意味著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也有人可以使喚。
商之後,不管是周、春秋、戰國還是秦朝都有殉葬的習俗,而周幽王的墓穴最吸引專家們的注意,因為在周幽王的墓穴中,只有他一個男子,其他的百餘屍骨皆為女性,專家們猜測應該是一些宮婢和妃妾。
到了漢唐兩朝,皇帝講究的不再是殉葬而是陪葬,畢竟皇帝也覺得這種制度太過於殘忍,所謂陪葬就是在皇陵的旁邊會有其他皇親國戚或者是高官的陵墓。後來到了宋代,因為很多邊疆民族的入侵,導致殉葬制度再次在中原興起,一直到清朝康熙帝時期才被廢除。
檢視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皇帝的殉葬者中出了後宮的妃嬪之外,還有一些為生育過的少女,為何古代皇帝一定要用少女來陪葬呢?瞭解真實的原因後,確實讓人感到意外。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的神仙劇吧,在我們和古人的思想中,神仙的身邊總會有一對童男童女,比如觀音菩薩、玉皇大帝等,而作為人間的王,死後沒有童男童女跟在身邊多不氣派,因此在殉葬時都會安排一些少女,希望皇帝可以成為天上的神仙,並且保佑江山和後人。
古代是一個較封建的社會,有權力的人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地位低下的人還不能反抗,殉葬這一個制度就很好的表明了人的地位之分,這麼多年,專家們發現了很多不足20歲的陪葬少女的屍骨,而她們去世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恐怖,可想而知,在那個過程中,是多麼的煎熬,這種制度早就應該被廢除了。
-
5 # 為she著迷
古人迷信這個世界存在所謂陰間,而且他們特別願意相信,陰間跟陽間很像。
皇帝生前位登九五,一群人好聲好氣伺候著,死後當然要繼續找人伺候。
既然死後還要享福,那自然要找熟人,活殉就是為了怕上位者在底下孤單。
-
6 # 別搬石頭砸自已腳
它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時代。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在階級出現的時代裡,人殉成為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生產力有所提高,商品交換的發展和私有制的產生,這一系列的變化,引起氏族內部出現了階級分化。因此,這種宗教活動的出現,同私有制的出現是密切相關的。
中國古代帝王死後,讓生前的嬪妃殉葬現象最早的記載是在周朝,但在漢朝以後,此惡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則已非常罕見,接近廢除。但到明代卻死灰復燃,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層神秘。
用活人陪葬是為了一個人不寂寞孤單,一些傭人僕人可以伺候自己的衣食住行。但這些童男童女既不會伺候人,又與皇帝認不得,到底幹嘛要他們陪葬呢?其實,用這些孩子是為了從他們身上帶走靈氣,這些孩子都必須是童子身,孩子們是從天上轉世而來的。古人們都認為人都是轉世而來的,而孩子們身上攜帶著仙氣,都是帶有仙根的。長大之後這些東西就慢慢散了。古代皇帝用這些孩子來陪葬,是希望自己可以昇仙。在選擇的童男童女都有著許多要求,必須是那種壽命很短的人,在他們看來,這些人就是在天庭上犯了天規的神仙,來下凡吃苦的,人生必須有很多的苦難。
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這些孩子們在活著的時候全身各個部位被灌入水銀,極為殘忍,一般有一點水銀灌入的時候,人就會因為水銀中毒而死亡。而水銀可以讓屍體不腐爛,死人的血是不會流動的,在孩子們活著的時候就做這些事情,極為殘忍。
-
7 # 雪兒愛手工
古代的宮女奴僕的地位非常低下,統治者不把他們看成人,而是看成自己的財富。既然是財富就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生前擁有的財產,死後留在身邊繼續享用。而且古人迷信,認為人是有靈魂的。自己死後,那些生前喜歡的侍婢,僕人,還要到另一個世界繼續服侍他們。所以古代有非常殘忍的‘人殉’制度。《詩經·黃鳥》就是為控訴秦穆公命人殉葬這種殘忍的行為而創作的。
-
8 # 輝老師說歷史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陪葬,百度百科介紹: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陶傭木俑傭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而殉葬與陪葬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有自願或強迫兩種形式。
在中國古代,從夏商周時期,史書就有記載: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及有身份的貴族、商賈等等,死後均有活人陪葬。活人陪葬,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滅絕人性,野蠻、落後的殉葬制度了。
殉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臣子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後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殉葬制度是指強迫或鼓勵人殉葬的制度,例如《元史·卷三十四》所載”大寧和眾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 往往成為奴隸制或封建王朝壓迫百姓的手段。
在兩漢、六朝、隋唐、宋遼金等時期,相繼以後宮活人為專制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時,靈柩經過之處,所遇之人也“盡殺之”,並有四十名貴族宮女殉葬。
清聖祖康熙時期,下令廢除人殉制度。此後歷代皇帝再未曾下令大規模活人殉葬。
那麼皇帝為什麼會在自己即將離開人世間,卻要那麼多的活人去陪葬呢?
在陰間斷續享受帝王的生活
帝王活著的時候,三宮六院,嬪妃眾多,可謂是享盡人間的無限榮華,擁有無限的至高權力,死後也要將活著的一切帶入陰間。當然也與當時的有神論有關係,不論是天子,還是平民老百姓都相信人死後,在陰間也會像陽間一樣,死後有什麼樣的東西陪葬,也是能享受到。
古代帝王死後,陪葬最誇張的要算秦始皇,修建一個陵墓就用了十來年的時間,動用數十萬人修建規模巨大的陵墓,即酈山墓。秦始皇死後,他的兒子秦二世就將後宮婦女全部殉葬。這次殉葬的宮女和被害工匠人數,竟多到"計以萬數"。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沒有生育的大概也在萬人。這一萬人都跟著秦始皇一起殉葬了。算是破了一個世界紀錄。
-
9 # 象郡講歷史故事
一說起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殉葬制度是非常殘忍的,讓人毛骨聳然。讓我們現代人的想法是你死就死了還要拉人去墊背,這是不人道,侵犯人權,要吃槍子的。但是在古代是合法的,彷彿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達官權貴的身份,因為他們就算死後也可以繼續享受下人的服侍,他們堅信這些陪葬的下人死後還可以繼續伺候他們。這一點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皇帝。古代皇帝駕崩之後,喪葬儀式都是非常繁瑣的,會陪葬很多珍貴的物品,還要要那麼多活人陪葬。我翻閱史料,歸納了有三點
首先,古代喪葬制度
古代皇帝希望人們埋葬他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人們死後會去另一個世界。為了繼續享受在另一個世界的人類世界中可以享受到的尊貴待遇,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埋葬制度,對需要將哪些人列入埋葬名單、以何種方式和多少人一起埋葬等問題做出了一些最終結論。這樣,當皇帝去世時,他們就可以很快享受他們生前所期待的享受。當然,這些東西不僅包括金銀珠寶,還包括婦女、奴隸、文化和器皿等。
其次,活人殉葬這個做法在很早就有了
從夏朝開始還是奴隸制社會,當時殉葬嬪妃不僅如此還會有一些奴隸的殉葬。但是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秦朝,秦朝後來並沒有用活人進行陪葬,他們當時是燒製了兵馬俑。因為當時的他若是需要用活人來進行陪葬的話,那麼真的是秦朝的兵力就要縮減好多了人殉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階級對抗的產物,也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宗教行為,每次殉多少人,並無具體執行標準,但有一個大概。墨子曾說過,天子死後,殉葬者多則達數百人,少也數十人,將軍大夫級別的,殉葬者多則數十,少則幾個。 它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時代。 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奴隸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在階級出現的時代裡,人殉成為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當時生產力有所提高,商品交換的發展和私有制的產生,這一系列的變化,引起氏族內部出現了階級分化。因此,這種宗教活動的出現,同私有制的出現是密切相關的。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傭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而殉葬與陪葬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有自願或強迫兩種形式。殉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後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龍山文化時期(約五千年以前)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可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
縱觀幾千年的後宮嬪妃殯葬史,在現有的史料記載中,下面這四個帝王是最典型,最出格,最殘忍的。在中國古代帝王死後,讓生前的嬪妃殉葬現象最早的記載是在周朝,但在漢朝以後,此惡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則已非常罕見,接近廢除。但到明代卻死灰復燃,這古老的葬俗由此再添一層神秘。第一個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此人一生為女色而活,死後也沒有饒過身邊那些美女。最早發現周幽王讓美女殉葬的是在漢朝,西漢時有個廣川王,常好聚集無賴少年到處遊獵盜墓。一次,他們在盜掘一座古墓時,"見百餘屍,縱橫相忱籍",該墓覆蓋著一丈多厚石堊,一尺多深雲母,挖開時屍體儲存完好,"或坐或臥,亦猶有立者,衣服形色,不異生人"。墓中只有一個男子,其餘的都是女人。原來這是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的墳墓,這一百多個女子全部都是為幽王生殉的妃妾。古代皇帝駕崩後,為什麼都要妃子“陪葬”,真相竟然令後人不恥!
在周幽王後面,殯葬制度一直都在持續著。這一制度到秦朝時期又上了一個頂峰。此人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生前為祈求長生不老,曾派人率數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同時,還用十來年的時間,動用數十萬人修建規模巨大的陵墓,即酈山始皇墓。秦始皇死後,他的兒子秦二世正式宣佈後宮婦女全部殉葬。這次殉葬的宮女和被害工匠人數,竟多到"計以萬數"。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沒有生育的大概也在萬人。這一萬人都跟著秦始皇一起殉葬了。算是破了一個世界紀錄。明太祖死後,共陪葬及殉葬40個嬪妃,除了兩個死在太祖之前,最後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餘38人都是殉葬而死。給成祖殉葬的嬪妃人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明會典》的16人,一種是北韓的《李朝實錄》的三十餘人。仁宗死後有五個妃子殉葬,分別為:貴妃郭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和充妃黃氏。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種說法認為殉葬人數是七個;不過從《明史·后妃傳一》最後的加諡名單來看,可能是十人。至於景帝,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
最後,陪葬妃子的雙腿呈分開狀
隨著古代帝王陵墓的出土,專家和學者發現陪葬的妃嬪們雙腿都是呈分開狀,其實這都是因為她們是被迫死亡的,在古代活人殉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先殺後安葬,還有一種就是將活人埋葬,這種情況非常痛苦,所以很多妃嬪被活埋之後就會在陵墓中掙扎,因此最後雙腿是分開的狀態。據說被水銀毒死的殉葬者,其屍體長久不腐,多年後仍栩栩如生。屍體不腐現象,在中國盜墓史上多有記載。如廣川王劉去盜“哀王冢”時發現,墓內有一百多具屍體,互相枕壓疊加在一起,但奇怪的是沒有一具腐爛。可以推測,一些女人都是殉葬者,屍體歷經幾百年不腐,與被水銀毒死的說法頗相另有一種,就是將殉葬者手腳捆住,擺成一定姿勢,將其“活埋”。為了讓殉葬者失去反抗能力,有時會使用麻醉劑一類的東西,讓其“安樂死”。在內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古墓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有的殉葬女性四肢存在被繩索捆綁的痕跡,這應該是當時被強行殉葬的。有的殉葬女人屈肢側身,臉朝男性,則是死後被擺弄成的姿態,是一種造型,自然死亡者是不可能有那種“規定動作”的。1987年發現的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墓主為一身高約184cm的壯年男子,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墓室的東、西、北三個不同方向有三個龕室,內各有一具小孩的屍骨,朝向不一。這三個小孩專家認為就是殉人,是被活活弄死後擺出的形狀。明人沈德符編撰的《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九)中記載了幾例《發冢》故事,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嘉靖八年,山東臨朐縣有大墓發之,乃古無鹽後陵寢,其中珍異最多,俱未名之寶,生縛女子四人,列左右為殉,其屍得寶玉之氣尚未銷。以上俱本朝近事,故記之,遠者不及詳矣。沈德符所記四個殉葬的女子,即被捆綁後殺掉。從中可推測出,採取捆綁方式結束殉葬者的生命,並不鮮見。
用活人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殘忍野蠻的制度,秦漢以後有所收斂,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漢以後就很少有人殉葬了。到了遼代,人殉之風死灰復燃,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甚至強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後,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期結束了殉葬制度,後清初,殉葬制度再次重現,又到了康熙時再次結束了封建時代的殉葬制度,殉葬制度雖被廢除,但各種實際的自願或強迫的殉葬還是存在。直至抗日戰爭時期,一些地區還有買童男童女殉葬的事情。如《赤峰日報》記者就報道了1943年,敖漢旗旗長道卜丹死後,下屬為其先後購買四個小童準備殉葬未果之事。殉葬在其它國家的古代也有存在。古籍上明確有記載的,就是上文提到朱棣死後“吊死”殉葬者一事。有一點要注意,在執刑前,主事者都會給殉人安排一頓美食,身份高者單獨送到房間,身份低的一般集中在一塊,集體聚餐。俗稱“催命飯”的這頓“最後的晚餐”,是相當豐富的,但由於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恐懼,誰也無心食用,多半情況是淚流滿面,現場哭聲震天,史書記朱棣殉葬者的情況即如此。 除了逼其吊死,將殉葬者“毒死”,也是常見的手段。朱元璋的殉葬宮妃是怎麼處死的,一說是太監將她們吊死的,二說是毒死的,給被選定宮妃強行灌食水銀。水銀劇毒,食後立馬即死。
-
10 # 野Y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陶傭木俑傭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殉葬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殉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臣子被隨同埋葬,也有用俑、財物、器具等隨葬,他們死後會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那形成這種殘酷制度的原因是什麼呢?
1、古代皇帝大多數都迷信,他們相信人死了之後會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因此皇帝死後也要陪葬很多活人用來侍奉他們死後的日常生活。
2、皇帝位高權重,其下的指令沒有人能反抗,即使被選中陪葬的嬪妃中有不願意陪葬的就要被迫自殺或者直接被活埋在墓裡,可謂是十分的慘無人道。
3、歷史上記載秦始皇死後陪葬的妃子即僕人就有100多個,皇帝選的陪葬的人不一定都是在皇帝生前得寵的,還有生前僭越了皇帝的皇位,因此而被執行陪葬的大臣或者太監。
-
11 # 神仙別鬧
人殉始於原始社會末期,盛於奴隸制時代,春秋末期和戰國時期開始式微,絕跡於漢代之後。
人殉
人殉是一種廣泛流行的古代喪葬儀式。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
用活人殉葬是一項殘忍野蠻的行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生產力極其低下,奴隸主從奴隸勞動中所得的剩餘產品很少,有時還不能養活奴隸自己,所以奴隸主對奴隸毫不愛惜。其二是古代對自然、生理缺乏認識,古代先民認為上天有神在支配自然,支配人間的禍福吉凶。肉身死亡,但是靈魂永存。靈魂在陰間也要和在陽間一樣,得到與他們活著時依據社會地位而有的相應的享受。其三是近親、近臣、近侍的殉葬,以保證後宮、大臣、宦官的干政,使新皇帝無法取得相應的權力。人殉制度的終結,代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歷史常懷於心,謹記、謹記!
回覆列表
殉葬制度的確是古代一種殘酷的制度,指的就是人死之後以其生前使用的器物、衣物、牛馬、近親、近臣、近侍等進行殉葬的制度。殉葬制度中最為殘忍的就是人殉,以吊死、毒死、砍頭等方式殺死殉葬之人,然後與死者一起埋葬。也有采取更加殘忍的活埋、鐵釘固定等方式來殉葬的。那麼這種殘忍的殉葬制度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奴隸制度的產物從現代的研究來看,殉葬制度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的商周時期,戰國之後則逐漸開始減少,但在元朝時期卻一度死灰復燃。
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又一定程度的提高,開始出現剩餘產出,因此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開始出現,隨著發展,部落之中開始出現階級,人也就逐漸開始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階級制度發展到一定時期就形成了奴隸制,人的階級開始變得涇渭分明,金字塔式的等級越發森嚴,帝王、貴族處在金字塔頂尖,而奴隸、農奴、奴婢等則處在金字塔的最底層。處在頂端的貴族、奴隸主對於底層的奴隸可以說毫不憐惜,認為他們和物品並無二致,都是屬於自己的私有財產,因此隨意殺戮、處死的現象比較常見。
生活在底層的奴隸、農奴、奴婢等,在那個時代通常被君王、貴族、奴隸主認為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因此被用來陪葬自然也就比較常見。
迷信思想的產物在商周時期,人類對於很多自然現象都沒有科學的理解,因此迷信思想極為嚴重。在古人看來,不論是洪水、火災、旱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還是日、月、星、辰、風、雷、雨、電等自然現象,都是由於神靈支配的原因。
在這種迷信思想下,對於夢到死去的人,於是人們的解讀是鬼魂的託夢,古人認為人死只是肉體死亡,靈魂依然存在,只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陰間)繼續生活而已。既然只是捨棄肉體換個地方繼續生活,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貴族自然想要繼續享受生前的一切,因此他們便會將自己生前所用的器物、食用的食物,以及服侍自己的僕人也帶去自己即將去到的地方,於是便產生了殉葬制度。
既然是享用生前的待遇,於是當時甚至對殉葬制度也有嚴格的等級劃分,例如《墨子·節葬》中所記載的,“天子、諸侯殺殉,多者數百,少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少者數人”。
其實在春秋戰國之後,人殉現象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減少,一方面是這種制度的確太過殘忍,另一方面是隨著生產力的提升,各諸侯國對於人口的需求開始加大。例如秦始皇為了繼續在另一個世界擁有軍隊,他選擇了製作陶俑。但是元朝時期,朝廷又開始大肆鼓勵民間殉葬行為,再次導致了這一制度的死灰復燃。
其實這種制度到現代依然存在,只是殘忍的人殉制度徹底被廢除而已,改為了以紙紮人、塑膠製品等來代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