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把他所有官職罷免不就行了嗎?
8
回覆列表
  • 1 # 澹奕

    沒有誅殺司馬懿也是曹氏家族最大的錯誤之一。從輔佐曹操開始,司馬懿輔佐了曹魏幾代帝王,但是無論是曹操、曹丕還是後來的曹睿,都沒殺了司馬懿,主要原因不外乎兩點:

    第一,諸葛亮還在,蜀漢北伐震動曹魏,但當時能抗衡諸葛亮的人不多,司馬懿就是最重要的一個;

    第二,司馬懿的確沒有篡位野心,而且謹小慎微辦事周到,並沒有殺他的理由。

    原本朝廷讓司馬懿便道往鎮關中。但當到達白屋時,有詔書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間,詔書五至。魏明帝手書說:“間側息望到,到便直排閣入,視吾面”。據說,司馬懿在襄平時,曾夢見魏明帝枕在他膝上,說:“視吾面。”他俯視,見魏明帝面有異色。如今一見詔書此語,大驚,乘追鋒車晝夜兼行,從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則徑人嘉福殿內御床旁邊,滿眼流淚,指問疾病。魏明帝拉著他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說:“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這一段出自於《三國志·魏書》,魏明帝曹睿是歷史上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登基以後,先後平定了東吳與蜀漢的進攻,又挫敗了遼東的公孫淵,鎮壓了北方的鮮卑,他對於司馬懿,也是個非常關鍵的君王。

    曹叡終究還是心太軟,不願意殺了司馬懿,然而這並非他犯下最大的錯誤。

    景初三年,明帝英年早逝,齊王曹芳登基,年僅八歲,而明帝留下的輔政大臣一個是司馬懿,另一個卻是大草包曹爽。這給後來司馬氏一族野心迅速膨脹埋下了禍根。

    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然而他本人的確終究一輩子都沒有篡奪曹魏,甚至臨終警告自己的子孫不準輕舉妄動。曹叡對其信任也不算有錯,但卻沒想到頭狼不反叛,可還有狼子。

  • 2 # 慣與長夜

    曹睿重用司馬懿,也是無奈之舉;而要殺他,不但事出無名,更是萬般割捨不下。

    曹睿即位期間,吳蜀的北伐一直沒有停止,而自曹丕對曹魏宗室的打壓後,已無多少宗親堪稱人才,所以曹睿不得不重用司馬懿出山,當時形勢,曹休和曹真僅是對抗吳蜀一方,司馬懿卻要同時對吳蜀兩軍作戰,再加上在上庸的叛軍,等於是同時與這三支部隊作戰,其複雜危險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司馬懿神速、果斷的用兵迅速取得了勝利,平定了上庸擊退了吳蜀,體現了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極強的謀劃能力,一定程度上來說,司馬懿對曹魏的生死存亡起了決定性作用。

    隨著司馬懿戰功的累積,曹睿對的司馬懿的態度也是日益複雜,按理馬曹真死後肯定應該是司馬懿繼任,但曹睿還是猶豫了,他不但沒有任命還把司馬懿調入關中去對抗諸葛亮。司馬懿打退諸葛亮進攻同時,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地低調做人,絲毫沒有居功自傲的表現,簡直就是一曹魏版的諸葛亮。司馬懿不僅大力發展關中生產,而且先後向曹睿獻玉印和白鹿表忠心,讓曹睿都非常感動,稱讚他周公再世。

    曹睿任命司馬懿為太尉後,還是對他不放心,所以把大司馬任命給了公孫淵,結果公孫淵反而在遼東造反分裂,最後還又是司馬懿帥兵去平的遼東。司馬懿地位隨著功勞的直線上升確實讓曹睿猜忌,但他又不得不用司馬懿作戰,同時在朝廷內司馬懿也已經是眾望所歸,朝野上下都把司馬懿當成社稷的棟樑,而司馬懿本人一直也低調隱忍,試問曹睿到底有何理由去殺掉他?

    司馬懿平定遼東時,曹睿已然病重,想起祖父兩代託孤臣司馬懿是唯一的依靠,也想能有一個牽制集軍權、政權於一身的大將軍曹爽的力量,於是不得不匆匆召回司馬懿託付後事,又遺詔讓新君升任司馬懿為大司馬,藉以籠絡司馬懿效忠新君,也對曹爽形成掣肘。

    所以說,曹睿不殺司馬懿反而重用他,也實屬無可奈何之舉。

  • 3 # 娛樂新劇情

    魏明帝曹睿魏國第二任皇帝,當政時期魏國曹氏實際上己在權力中央被削弱,啟用司馬懿是不得意而為之。

    在曹丕時期,司馬懿助曹丕奪位有功。曹丕重用士族,而作為大士族的司馬家族在此時期不斷髮展狀大,而曹丕在奪權後,排除異己,許多不支援他的曹氏之人都被殺害,此消彼漲。曹睿時期司馬氏己成尾大不掉之勢。

    在曹操之時,人才濟濟,猛將如雲。至曹睿時己時死的死,老的老,像司馬懿這樣軍事卓越的三朝元老還處於權力中央的己是極少。曹真死後,戰將出現了青黃不接,司馬懿還是抗衡蜀吳的中堅力量。

    隱忍是司馬懿的一大特點,司馬懿從來都是不賣弄自己的才能,做事小心謹慎(空城計就可見),曹操時期,就有人說他有不臣之心。但是他就是沒有什麼實際行動,你抓不到他一點的把柄。早期一直以謀士的身份出現,不直接去掌控兵權。他卻在默默的囤積實力,尋找最佳的時機。就算曹睿想殺他,也無正當理由。

  • 4 # 獸獸愛蛋蛋

    首先司馬懿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為曹魏擊退諸葛亮,平定遼東,立下赫赫戰功,是曹魏的功臣。而且司馬懿為人低調,安守本分,曹睿實在沒有理由殺他,怕激起動亂。

    其次,沒有殺他而且還讓他成為輔政大臣,是孫資和就放等人對曹睿的影響,也是宗族與士族博弈的結果。曹睿為了政局的穩定,臨死前做出了改變,封司馬懿為輔政大臣。

  • 5 # 漁耕樵讀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就一直在裝孫子,如果在曹芳時期再繼續裝下去,那他就是一真孫子了。曹操曾徵召司馬懿為為上計掾,他藉口腿疾拒絕了。按照《晉書》的說法他不願屈就曹操。但是這裡面疑點很大的。

    首先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和曹操關係很好。司馬防還是曹操的入黨介紹人,司馬芳曾舉薦曹操為洛陽北尉,也就是京城北區公安局局長。司馬防還多次稱讚曹操,那司馬父子的觀點為什麼大相徑庭呢?況且司馬防對兒子要求很嚴格。他對他的八個兒子,也就是司馬八達:“不命曰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說問不敢言。”他的兒子不太可能公開和他意見相左。

    再則,即便司馬懿直接拒絕曹操也不是什麼大事,管寧和胡昭都曾拒絕徵召。事實拒絕徵召的人並不在少數,曹操也只說了:“人各有志,出仕隱居,各異其趣”。為什麼冒那麼大風險非要說自己有病呢?謊稱病的風險是很大的,有一次突然下雨,司馬懿反射性去收晾曬在外面的書。府裡只有一個丫鬟看到司馬懿腿是好的,司馬懿的夫人就吧丫鬟給殺了。

    司馬懿為什麼不直接拒絕呢,個人覺得他並非是不想當官,而是待價而沽,如果直接拒絕就是把自己以後的路給堵死了。後來有荀彧推薦他出仕,與其說司馬懿在等一個好職位不如說他在等一個好的推薦人。推薦人對當時當官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一下荀彧舉薦的都有誰:“鍾繇、郭嘉、陳腢、杜襲、司馬懿、戲志才,陳群。”得到荀彧舉薦不僅僅是得到一個管職,還有整個穎川氏族的支援。在日後司馬懿奪權中穎川是很重要的一股力量。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善於忍耐和抓住時機的人,他的忍耐騙過了曹操,曹丕,曹睿。當然在各個時期他期待的獵物也不相同。在曹操時他忍耐只是想要一個很好的起點,在曹睿時期的忍耐則是為了自保。在曹睿時期,司馬懿一直都是謹小慎微。寧不做,不犯錯。司馬懿在和諸葛亮的對戰中,從來不主動應戰,即便諸葛亮退軍的時候他也從來不會追擊。

    這樣謹小慎微的人,曹睿為何要怕他?曹睿要想殺司馬懿根本沒不用找多少理由,事實上朝中想殺司馬懿的不在少數,只要曹睿稍微暗示一下,司馬懿就能死無葬身之地。還用找理由嗎?實在要理由,把替罪羊推出來就好了。何必還要撤掉官職那麼麻煩。事實上無論曹丕還是曹睿選的輔臣掌握軍權都是曹氏,所以根本就沒必要擔心司馬懿。奈何曹爽太無能,這也是曹睿沒有料到的。

    歸根到底,第一,司馬懿真的有才能,魏國需要他。第二,按照原本的設計的,司馬懿也沒能力反,但是人算終究不如天算。

  • 6 # ww3721王建文

    歷史上開明偉大的人物。都是喜惜人才,尊崇人材。使用人材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會因私心小隙阻止,自家聲譽利益反而卻看得不重要。我們國家封建時代很長,並沒有皇帝把這種國家利益都放在首位的要求,有也很少。而是為某家,某姓權力為重心。只能都是要求別人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他們家的國家服務。自己反而國家利益反為其次。遙想當年三國時代我們魏明帝曹睿,在自己重病不行幾天裡,堅持不死,盼望等待司馬懿要見最後一面。這種至真至誠誠實相交的情況看。有可能是曹睿故意要交權給司馬懿的。他的叔叔曹宇是當時的魏大將軍。撐著全部軍權也沒有犯錯,臨終被他撤職不用。用八歲小孩並沒有自己血緣關係當了皇帝,只是曹操曾孫。當然也有可能他不清楚,家族決定。但能肯定是司馬懿的輔政大臣,是曹睿幹思萬想的結果。這種情況以先傳統理念人的心胸人決不接受,更不是後代平常人能想象理解。劉備交權要諸葛亮。陶謙交權要給劉備,是能夠理解。但是高平陵政變,為什麼曹家太后反而支援司馬懿的基礎。曹爽被殺三族,無人出頭到阻擋的原因。更是劉璋有本錢再血戰,卻不作為再戰劉備,卻沒有戰而且投降。劉禪在鄧艾一干多人馬來後,也有力量扺抗入侵,鄧艾進來後就感快投降。他卻還樂不思蜀,希望如此心情。是有人如何也理解不了這種為大局為國家。曹睿作為的苦心,當然也就更無法想象,更無法理解。如同青年人無法理解昨天社會那樣。是的曹睿把希望冀託在司馬懿身上是為了國家,就能更好解釋那時曹家人,沒有能去阻擋司馬懿的主政步伐,曹操不會因為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心豪志,又發現他狼顧之相。心是很忌諱而不用,曹丕也不會因為曹操的提醒,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家族之事業而不用。曹操能重用司馬懿。曹丕能重用司馬懿,曹睿更胸懷寬廣,更以國家利益為重,曹丕能讓司馬懿在曹丕攻吳時,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監行,專門下詔示人“吾深以後事為故以委,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君臣相依“,為國為重,司馬懿也辭讓,曹丕說,”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而把司馬懿留鎮許昌。曹操,曹丕是文豪英雄,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放首位的要那樣做。曹睿繼承他們的大位,比前輩更曠達深遠,思想周全,做事獨立,深入有為,那會不如他的父親爺爺,還在臨終時還罷了叔叔曹宇的官,是不是為司馬懿著想,但更肯定是不會為曹爽著想。從當時在東西戰線同時遭遇蜀吳大軍入侵時,自已趕走了吳軍孫權,群臣要他再去西線時,在長安鎮軍。他非常能自信認為地說“權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使得司馬懿堅壁清野,守逸待勞的戰略戰術得以貫徹。還幫助司馬懿解決實際問題,使諸葛亮歷時七年的北伐,想最後一搏,以一州之地。強攻中原之魏,縱使竭忠盡智。用到巾幗婦女之飾,終因實力是殊,難以實現其戰略目的。魏明帝正確思想下,司馬懿用正確指揮下,用最小代價,優勢兵力,卻採取防禦戰略,就取得了最後勝利。司馬懿在曹睿領導下幹得非常心順,又一舉成就征服公孫淵成就輝煌大功,回來路上,卻接明帝火速回京三日五至指令,也非常大驚嚇怕。還是馬不仃蹄回去。魏明帝拉著他的手說,“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為“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以後死了。1可見君臣志向相投,為了國家,毅然相托,沒有私心的。是同為國家的利益胸懷,不是那些封建衛道土,想得曹睿要怎麼想殺司馬懿,擔心其謀反。沒有一點那樣意思。更多是把權力要交到司馬懿的手裡。使他成為三國的魏國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當然以後曹睿死後,司馬懿如此做事。對曹家壓迫掌控,成為魏國朝政的權臣,也是因為曹睿有力支援的結果,但不能否認歷史上有開明大人物,對有才有智都是支援心賞的。當時人無法理解,以後普通人更沒有理解,無法按規常理解產生了疑惑。是當時英雄對英雄尊重,不是那種封建衛道土想的那樣為了權力。當然同封建社會常理所不容,正如有人同意曹操能郭嘉不死把事業相托可以。能理解劉備為什麼讓諸葛亮主政,曹睿相托司馬懿就是問題,是不對,是大罪。但是的曹睿那樣幹了。當然伎曹家的皇權被剝奪權力,曹睿知道不知道,肯定思想過得。曹睿死後,曹爽就開始排擠司馬懿,做什麼事先要透過自已,以便專權。改任司馬懿沒有實權的太傅,但是司馬懿還是為國家忠誠擔責。吳權241年大舉四路攻魏國。率領有全琛,諸葛恪,朱然,諸葛瑾四路北上朝內宣譁卻不行動,司馬懿主動站出去擊往前爭戰,採取速決戰略,擺出攻城架勢,在三州口(荊豫揚三州)為魏國打敗了吳軍。殲敵萬餘人獲得大批船艦物資,使其它三路震撼,無功而退回。當時司馬懿家的勢力也己經相當大了,有食邑萬戶,佔據四縣,司馬家族子弟有十一人皆為列侯,皇帝又給他高爵他卻推了,他們家族己成功勳德望的大家族,卻沒有驕奢,更加謙恭,他常告誡子弟們“盛滿是道家所忌的。春夏秋冬尚且往返推移,吾有何德能居此高位,減損,再減損,或可以免於禍啊“。是非常小心從事,為國家著想。243年又率軍出征,軍隊到達舒城諸葛恪佔據宛城,雖然城堅糧廣。但是孤軍遠土,救兵難到,很快被他聲譽嚇得焚燒積聚就地棄城而走。使他又奪取了保衛邊彊安寧勝利。更加聲譽鵲起。同時的曹爽家族的人,卻在244年,大將軍曹爽,不聽司馬懿的勸阻。為了爭名奪位,任作自家兄弟,大力主張西征伐蜀,可在蜀地作戰不順,道路艱難,糧草難繼,不成功後退軍,卻遭蜀軍截擊大敗而回,傷亡殘眾。次年曹爽又和司馬懿論爭論沔水之南,否是要百姓萬餘渡水而回,他堅持己見也沒有見聽司馬懿的意見。以後他的意見失敗。引來吳軍進攻,使柤中之地被吳軍所破,損失萬計軍民。曹爽的行為,嚴重失責,胡作非為。不但違背了顧命大臣應有的本分,便國力嚴重受損,國威不再。受人責備。不少有志之士,希望司馬懿來來主持公道。到了司馬懿為國擔責時候。司馬懿假裝生病,不問政事,從此暗中佈置力量,準備消滅曹爽家勢力。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曹爽曹羲曹訓均從跟行去了。家中再無曹家有勢之人主守。司馬懿乘機上奏永寧太后。廢了曹爽兄弟,使司馬家從此開始專政。殺了曹爽三族。使得皇帝還要為他增加食邑到有八縣,二萬戶。他又消滅維護曹家勢力的官僚王凌,殺了曹彪。把魏家的大小王爺大公全部拘捕起來。放置到鄴城看管。魏帝無權做為卻還得又給他加官給爵到孫輩,封侯十九位食邑五萬戶了。從此以後,徹底把曹家踏在腳下。251年七十三歲的司馬懿在京師去世,司馬照被封晉王后,又得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受禪為帝后又尊為宣皇帝。曹睿是個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注重法理之人,能用人,會用人。古人評他任心而行,行師動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是相當優秀帝王。但是奢淫過度,確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面是失誤還是故意,按他察為軍計,明察斷獄的行事,是故意,不要忘了,曹睿是個少有在古代封建君主中幹事少見特點的皇帝。 我們不能拿當平常皇帝看待。他當然有讓司馬家族成勢思想。如同劉禪樂不思蜀的思想。

  • 7 # 老薑聰蒜

    曹睿倒沒有想殺司馬懿,曹操也沒有,曹丕也沒有想殺司馬懿,但是這三人中,對曹操最有戒心的是曹睿。

    曹操對司馬懿是有看法的,他觀察司馬懿這人不一樣,表面上老老實實的,其實鬼主意多得很。所以。曹操不得不提醒兒子曹丕說:“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象此人不得不防。”

    曹丕聽了不以為然,裝裝樣子點了點頭,因為他和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是鐵哥們,號稱“四友”。曹丕在與曹植爭繼承位子時,好多餿主意是司馬懿出的,什麼在曹操出征時,抱著曹操的大腿痛哭;在曹操生病時,趁機孝敬系列母親。讓曹操聽了不少枕頭風,從而決定繼承人是曹丕!

    曹睿很聰明,雖然司馬懿是父親曹丕的託孤大臣,但是對自己還是可能有異心的,因為司馬懿不姓曹,又不姓夏侯。關鍵是擁兵自重,長期跟諸葛亮對峙在祁山一帶,內心有些擔心。這時剛好有人告司馬懿想造反,曹睿半信半疑,親自帶兵去找司馬懿。

    司馬懿很狡猾,聽說皇上來了,知道皇上曹睿來問罪,就提前在路上迎接曹睿。曹睿本來也想趁這個機會殺了司馬懿,以絕後患。對手下人說:“司馬懿帶兵來迎接殺!司馬懿身上帶刀劍,殺!司馬懿不自我認罪,殺!”曹睿下了三殺令,許多大臣認為司馬懿這次必死無疑!

    可是司馬懿是誰?是忍者神龜的祖師爺,從他開始,世上才有忍者。他一不帶兵,叫士兵後退十里,自己帶著二個兒子跪在路旁迎接皇上曹睿。

    司馬懿脫了將軍服,穿著葛衣,跪著一動也不動,見了曹睿過來,淚流滿面,慚愧地說:“有勞皇上駕到,微臣有罪!請皇上治罪!”

    曹睿愣住了,令他想不到的是司馬懿不僅請罪,還老淚縱橫。曹睿心軟了,瞬間覺得司馬懿是個大忠臣。忙扶起司馬懿。問他為什麼哭?司馬懿抹了把眼淚說:“剛才微臣想起了先帝託孤之情,心裡好想念先帝。真想和他一起在九泉之下相聚,但又想到不能對皇上盡忠。所以哭!”司馬懿說完,又嗚嗚大哭。

    曹睿聽到這些話,也傷感起來。“既然父親曹丕都能託孤給他,我要是能託孤,也一定選他,他真是大忠之人!”

    從此,曹睿對司馬懿更加重用,以至後面自己臨死前,託孤了司馬懿和曹爽!

  • 8 # 潘不安講究史

    這個問題實際上用白居易的一首詩就可以回答: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我們現在對於司馬懿的刻板印象都是來源於《三國演義》的描述和我們的上帝視角,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和司馬懿生活在同一時期,就絕不會相信日後司馬懿會謀朝篡位。從歷史記載上看,如果司馬懿早於曹睿,或者在高平陵之前就去世,那我們現在看到的司馬懿又將是另外一幅忠臣良將的形象了。

    史書記載司馬懿早期不願做官,甚至假裝了很長時間的中風,直到曹操以不當官就抓起來威脅,才出仕就職。這其中司馬懿為什麼不願做官,很難判斷。可能是那時年輕真的不願意當官,人在不同年齡段心態會有所不同,甚至經歷一些事後會有很大的轉變。也可能是為了待價而沽,提高自己的身價。所以就不做過多分析了。

    司馬懿剛仕官時便與曹丕親近,兩人經常一起遊玩。等魏國建立後,遷升為太子中庶子,這是太子的近臣,侍從官。每當有大事曹丕便和司馬懿商量,且都有奇謀,“為太子所信重”。

    曹丕繼位後,因為司馬懿在爭儲過程中的功勞,被封為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丞相長史是丞相的第一屬官,協理丞相的所有事物,並在丞相不在的時候代理其職,可以說是高階核心官員。司馬懿相當於一步邁入了曹魏的政權核心,可見曹丕對司馬懿是非常信任的。

    黃初五年,曹丕南巡,司馬懿留鎮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六年,天子復大興舟師徵吳,覆命帝居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臨行,詔曰:“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

    可見在曹丕眼中將司馬懿比做了劉邦的蕭何。黃初七年,曹丕病逝,司馬懿與曹真、陳群同為顧命輔政,並詔太子曰:“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詔帝屯於宛,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期間司馬懿討滅孟達的反叛,此後屯兵宛城,計劃攻吳。

    四年,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

    從此開始,司馬懿開始了與宿命之敵諸葛亮的長期對峙,直到青龍二年諸葛亮病逝。三年升為太尉,位列三公。

    四年,獲白鹿,獻之。天子曰:“昔周公旦輔成王,有素雉之貢。今君受陝西之任,有白鹿之獻,豈非忠誠協符,千載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

    青龍四年,司馬懿獲白鹿獻給曹叡,曹叡以周公時曾進攻過白色雉雞,將司馬懿比喻為周公。同年,遼東公孫淵反叛,司馬懿被徵召回京師。

    景初二年,帥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發自京都。文懿攻南圍突出,帝縱兵擊敗之,斬於梁水之上星墜之所。既入城,立兩標以別新舊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餘人。收戶四萬,口三十餘萬。

    就在司馬懿滅公孫淵時,曹叡病重,一日發五詔書急招司馬懿回京。司馬懿日夜輕車簡行,一日四百多里趕回京師。

    天子執帝手,目齊王曰:“以後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與大將軍曹爽並受遺詔輔少主。及齊王即帝位,遷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與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入殿。爽欲使尚書奏事先由己,乃言於天子,徙帝為大司馬。朝議以為前後大司馬累薨於位,乃以帝為太傅。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蕭何故事。嫁娶喪葬取給於官,以世子師為散騎常侍,子弟三人為列侯,四人為騎都尉。帝固讓子弟官不受。

    到這裡為止,司馬懿所表現的一直都是曹魏的忠臣,而且曹叡至死都是非常信任司馬懿的。做君王的都沒有心慈手軟的,歷史上僅僅就因為一點猜忌被殺的大臣數不勝數,更何況曹叡也算是明君,如果司馬懿真如演義中所表現,早就被曹叡殺了,更是不可能被臨終委任為顧命大臣的。

    只有在曹芳即位後,司馬懿如漢蕭何故事,“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這段記載可能暗含司馬懿此時已經有權臣的表現了。但是除此之外,司馬懿一直的表現都是謹小慎微的。

    乃至在曹芳繼位之後,司馬懿也是東征西討,一副大魏忠臣的形象。曹爽欲伐蜀撈取功勞的時候,司馬懿還曾經阻止過,結果曹爽不聽,導致大敗。後來曹爽專權亂政,司馬懿仍然抗衡曹爽,維護曹氏的江山。

    直到曹爽變本加厲,軟禁郭太后,把持朝政,以至曹芳稱病不問朝政,司馬懿才稱病在家。

    曹爽高平陵的失敗,固然有曹爽太笨太無能的原因,也有司馬懿幾十年來建立忠臣形象的緣故。這才能使曹爽離開後,司馬懿能順利得控制整個京師,並獲得郭太后和朝中大臣的支援,曹爽也會相信交出兵權後司馬懿便不會殺他。

    至於司馬懿最後誅殺曹爽全族,並藉此剷除異己把控朝政,很多當時在高平陵事件中支援司馬懿的大臣甚至都沒有反應過來。

    總結,王莽謙恭未篡時,與演義不同,歷史上曹丕曹叡兩代,乃至早期的曹芳,壓根就沒有懷疑過司馬懿,更不會想過其會造反。而且司馬懿早期應該也沒有謀反的想法,一切只是為了生存而已。但是曹芳曹叡兩代早逝,曹芳年幼,又加上曹爽的禍亂朝政,給司馬懿看到了機會,才一舉出擊。

    但是如此懂得隱忍的人,做事往往也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也是因為其高平陵之後的手段過於殘暴,也為司馬氏的天下和其一族埋下禍根。王導向晉明帝講述其創業過程時,連身為子孫的明帝也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 9 # 關東俠客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胸有大志。從曹操開始司馬懿沒有擔任過重要官職,還不時告戒曹丕。魏文帝曹丕英明神武有能力駕御司馬懿。可惜英年早逝。曹丕讓中軍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和司馬懿三個人做輔政大臣。並告戒魏明帝曹叡:"就讓他們鬥,才會對你效忠"。曹叡封司馬懿為舞候。於是司馬懿開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涯。儘管曹叡不放心,司馬懿還是小心亦亦的沒有一點過錯,足見他忍耐功夫。三個輔政大臣,曹真庸材靠宗室身份上位,陳群文官。只有司馬懿是文武全材,起救火隊長作用。哪裡出現軍情/哪裡由司馬懿擺平。“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司馬懿兩拒諸葛亮,徵遼東,擒孟達,戰功著著,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魏明帝執政九年以後,在病威中把齊王曹芳託附給司馬懿。高平陵事件,司馬懿清除了有異志的曹爽兄弟,他自己並沒有反意,而且還告戒司馬兄弟要忠心曹魏。不久便老死了,有異志的是司馬師,司馬昭

  • 10 # 洛水清風

    司馬懿可謂歷史上偽裝大師,在曹操祖孫三代面前,表現的謹小慎微,畢恭畢敬。曹操在世時,司馬懿是尸位素餐,極少籌謀劃策,唯一出彩的一次是在東吳送來關羽的人頭後,他斷言這是移禍之計。待曹丕當皇帝后,由於司馬懿有擁立之功,曹丕開始慢慢重用他,但始終不讓他涉足軍隊,由此可見曹丕對他的提防。

    等到23歲曹睿繼位,因為司馬懿是託孤大臣之一,更因為曹仁曹洪張遼等老將的離世,司馬懿才慢慢開始插手軍隊的事。但它他充其量不過是個有用的棋子而已,有曹真、曹休坐鎮軍中,司馬懿根本掀不起風浪。

    曹睿號稱“沉毅斷識,任心而為”的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先後化解了來自吳、蜀侵略。並平定鮮卑,誅殺了公孫淵。但隨著曹真、曹休的英年早逝,司馬懿在軍中地位日益凸顯,在征討遼東公孫淵的時候,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以四萬之眾,大破公孫淵十萬雄師。曹睿聞聽捷報,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得是從此永絕遼東之患,怕的是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司馬懿這隻出籠的餓虎,誰能降服呢!

    因此,曹睿在臨終之時,從前線召回司馬懿,名為託孤,實際上是變相解除他的軍權。並任命曹爽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為了敲打司馬懿,曹睿還以劉備白帝城託孤為範例,暗示司馬懿要做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讓幼子曹芳摟住司馬懿的脖子。

    曹睿用心可謂良苦,臨終安排可謂萬無一失。可惜曹爽徒有虛名,實際上是個優柔寡斷之輩,終敵不過老奸巨猾的司馬懿,最後落得個被殺族滅的可悲下場。

    司馬懿最終勝出,得益於曹丕父子的短命,在於他的長壽。一個能熬死祖孫三代的野心家,歷史上唯有司馬懿一人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辛棄疾是不是文武雙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