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靜坐楓林晚

    歷史上的辛棄疾,小時候金國佔領北宋北方大片領土,但他從小就胸懷光復國土之志!二十歲左右,趁金國皇室內亂之時,率領一千多人參加了北方漢民族起義,並多次榮立戰功!到達南宋後受到皇帝趙構賞識,孝宗時期,收到保守派打壓,再加上孝宗空有恢復山河之志,卻無出兵實戰之膽,辛棄疾多次上書請纓出戰但終究石沉大海,甚至被貶!鬱郁不得志,因而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可以這麼說一代將軍被壓迫成了文人,文武全才當之無愧!

  • 2 # 歷史評說

    當然是!

    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詞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與著名詩人蘇軾齊名,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相信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辛棄疾的詩詞。所以,辛棄疾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吧,來說說辛棄疾的在軍事方面的成就——

    辛棄疾年少參軍,當時的南宋受到了金國的壓制,目睹了漢人在金華人統治下的屈辱。辛棄疾早已立下了報國雪恥的志向。

    他在21歲的時候,組織了兩千多人的義軍,參加耿京領導的義軍。然而,耿京不久後就被叛徒殺害,憤怒的辛棄疾率領50多人衝進數萬敵軍的陣營,硬生生把叛徒抓了回來,並交給朝廷處決。由此可見,辛棄疾的勇猛善戰。

    可惜的是,辛棄疾空有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所以以詞明志。他先後擔任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安撫使,轉運使,並沒有什麼實權,而他給朝廷上書抗金北伐的建議,朝廷也沒有理睬。

    直到晚年,辛棄疾才開始受到朝廷的重視,只不過為時晚矣,68歲的辛棄疾懷著憂憤的心情離開了人世,據說臨終前還大呼“殺賊!殺賊!”。

  • 3 # 雲生書館

    是。

    而且是挺牛的那種。

    文采就不提,豪放詞代表人物,宋詞的一面大旗。

    可如果給怹老人家各項能力打分的話,文采大概是分值最低的那項......

    當然,官運算上的話就......

    先說武力值。

    算不算頂尖高手不好說,但是為得力戰將。

    《宋史》卷四百零一·列傳第一百六十:金主亮死,中原豪傑並起。耿京聚兵山東...棄疾為掌書記...僧義端者...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棄疾曰:“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

    這是一辛棄疾年輕時的一次追擊記錄,當時辛棄疾跟隨耿京起義,工作之一是掌印。結果和他玩的不錯的和尚義端把印偷走了,辛棄疾就一路追殺,追到最後義端慫了,說“我明白了,您是個狠人啊,手起刀落能宰人的主,饒我一條命吧。”

    辛棄疾說行啊,然後把腦袋借走了。

    《宋史》卷四百零一·列傳第一百六十:紹興三十二年...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

    後來耿京讓辛棄疾聯絡宋國朝廷,結果辛棄疾前腳走,後腳耿京就讓叛變的部下聯合金國給宰了。辛棄疾回來一看這不行啊,就帶入直接衝營,綁走了叛將和金將,拉回去宰了。

    現在一般說當時辛棄疾只帶了50騎兵衝營,而金營有萬人駐紮(有說五萬的)。一時之間沒有找到出處,但怹老人家肯定沒帶多少人,就算對方只要一千人,這膽子、身手也是十分了得了。

    《宋史》卷四百零一·列傳第一百六十:別創一軍,以湖南飛虎為名...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傔人在外,戰馬鐵甲皆備...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辛棄疾歸宋之後,多次平亂,還幹了件大事,就是自立一軍。

    名字特別好,“飛虎”。

    兩千五百主戰力的特種部隊,打誰誰慫。

    於是,怹老人家多次下崗。

    辛棄疾文治也是一方大牛。

    因為他是北歸之臣,又能打仗,所以朝廷很少用他。

    一旦啟用,基本情況就是朝廷實在沒招了,只能請出這尊大神。

    《宋史》卷四百零一·列傳第一百六十:時江右大飢,詔任責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糶,於是連檣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一秩,以言者落職,久之,主管衝佑觀。

    所以辛棄疾的文治主要體現在賑災上。

    開倉放糧、打黑掃黑屬於基本操作。

    注重商業、注重市場,賺錢才是辛棄疾的看家本事。

    你當拉兩千人起義,不用挑費啊?

    你當拉兩千五特種部隊,花銷是一般部隊的幾倍啊?

    你當怹老人家的別墅、美女,不花錢啊?

    總之怹每回賑災的時候,還能騰出手幫隔壁賑賑災...

    那您說這樣的人,算不算文武雙全呢?

  • 4 # 東方大狂俠

    文有安邦、武有定國之才。可惜懷才不遇其人,負志不遇其時,唯鐵馬金戈入夢、醉裡挑燈看劍,鬱憂而終!一代帥才淪為文人,可悲可嘆!

  • 5 # 尋根拜祖

    辛棄疾出生在金佔領區的山東,他一生致力於抵抗金國,收復國土。早年他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戎馬生涯,展現了他出眾的膽識。然而,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總是那麼大,南宋的投降政策,讓辛棄疾終生壯志未酬,他再也沒有得到過躍馬提槍,殺敵報國的機會。他只能將一腔愁怨,化作動容的詩篇,最後悲憤離世。

    辛棄疾出生時,靖康之變已過去十四年,他的家鄉已經成了金國國土,連他的祖父都做金華人的官。所以,也有人說,辛棄疾是金華人。但是金人還是宋人,不能以出生地劃分,辛棄疾祖孫倆雖然“洋裝穿在身”,但“心依舊是中國心”,他們一直等著恢復國土的機會,並不斷暗中努力。

    金華人雖然戰力一流,但在治國上,還未得漢人的真傳,水平實在一般。北宋滅亡後,自知難以統治漢人的金國,曾經在中原立過兩個漢人偽政權:張邦昌的偽楚和劉豫的偽齊,企圖實現“以漢制漢”的目的,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大概覺得漢人都不可靠,金人從此再也沒有走“以漢制漢”的老路,而是直接治理佔領區。不過,治理得實在不咋地,他們對宋朝遺民不是安撫,而是不斷壓榨和殺戮。這就造成金佔區,農民起義不斷。

    我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抗金作戰的武裝力量中,來自民間的武裝數量,要遠遠大於南宋政府的數量。包括岳飛在內,當初都加入過張所的詔討所,名將宗澤手下,一度擁有超過一百萬之巨的被收編隊伍!

    紹興三十一年,21歲的辛棄疾乘機組織了2000多人的隊伍,開始了他對金人的武裝作戰。不久,當地又出現了一支非常強大的抗金力量,這支起義軍的首領叫耿京。短短几個月,耿京的武裝力量雪球般猛增到十餘萬人,其中就包括假如他的辛棄疾武裝。

    然而耿京辛棄疾等還沒來得及為國出力,就碰上個叛徒張安國。他被金人收買,殺害了耿京!從臨安趕回的辛棄疾沒有退縮,他當機立斷,帶領五十位勇士,突襲張安國的大帳,一舉活捉張安國,並將他解押到健康問斬!

    回到祖國懷抱的辛棄疾時年22歲,包括宋高宗趙構在內,大家對這個有勇有謀的年輕人大加讚賞。似乎,辛棄疾的滿腔報國熱情,將得以舒展了。

    但,眾所周知,宋高宗制定的對金國策是媾和,只要你不打我,咱們就劃江而治,俯首稱臣都無所謂。在這種歷史環境下,辛棄疾想一展抱負,那是痴心妄想。

    好容易回到“主流社會”,原想借著國家力量收復國土,但不幸碰上個“投降皇帝”。辛棄疾很悲催,不得不過起了文人生活。此後他輾轉各地,成了治理一方的地方官員。

    從此,辛棄疾把他的理想付諸筆端,將他的一腔熱血化作“文氣”,點點泣血於紙墨。一個本可躍馬疆場的國之棟樑隕落了,一個不朽的大詞人誕生了!當我們徜徉於文人優美動人的辭章之時,我們可曾想到,我看到的是文字,背後竟是他的人生悽苦!

    大概是志向不合,亦或是辛棄疾並不適合做文官,他的仕途並不順暢,一生起起伏伏,唯有辭章成了唯一的伴侶。

    直到嘉泰三年,主戰派韓侂冑掌權,63歲的辛棄疾才再次得到啟用。雖然歲月蹉跎,但辛棄疾還是很振奮,他覺得追求了一生的理想,終於有施展的空間了。可惜得很,不久韓侂冑竟然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他的人頭被南宋政府,當做獻媚的禮物,呈送給了金華人!

    幾年後,抗金一事再次重提,辛棄疾被任命為兵部侍郎,但這一年他已經67歲,體弱多病,已經是有心報國身不行了,他只得請辭重任。

    一年後,他在病榻上再次請辭樞密都承旨的任命,不久撒手人寰,時年68歲!

    就這樣,辛棄疾結束了他鬱郁不得志的一生。他有心疆場,卻栽花花不開,無意辭章,卻插柳柳成蔭!

  • 6 # 三悟軒

    辛棄疾出生在金國統治區,但二十一歲的他就聚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後來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後,他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如此亂軍中擒取叛徒的孤膽英雄,可以說是有膽量、有能力、善決斷。

    歸入南宋朝廷後,他仍致力於抗金和收復北方,《美芹十論》《九議》都對抗金守戰全面論述,但未被當政的主和派所包容,終被彈劾退隱。

    辛棄疾詞作與蘇軾併名“蘇辛”,他現存六百多首詞作,範圍比蘇詞廣泛得多。既有豪邁激昂,又有委婉曲折,也有樸素清麗、生機盎然。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八百時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讀來酣暢淋漓,雄壯無比。《清平樂》:”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又極富生活情趣。但他的詞作主線仍然是北上抗金、收復故土,即使退隱期間,仍是心繫此事,但更多的是對不能實現理想的悲憤,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句,他素有報國之心、救國之才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讓讀者對他的感慨落寞富於認同感。朝廷對他的使用都是利用他的名氣,並不是真正想要恢復北方,最終辛棄疾抱憾而終。

  • 7 # 一念禪房

    辛棄疾,不僅僅是文武全才,因為在那個時代,文武全才的人多了去了,幹嘛用得上他啊,所以,他除了文武,還有權術、陰險的謀術等等

  • 8 # 古古閣100

    英雄大夢歸何處

    辛棄疾與陸游,巨擘紹興一晤,情懷催人淚下

    紹興府山上的蓬萊閣,唐宋時期,一直是個熱鬧的所在,文人志士們在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從未停歇。

      與蘇軾齊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曾在這樓上看劍題詩。他到紹興任知府,雖然只有半年,卻給這片柔媚的土地帶來了少見的豪情。

      更值得一提的是,辛棄疾和陸游,這兩位詩壇巨擘和愛國良將,在紹興,有過巔峰之遇。我們如果為他覆盤,能看到他們也曾在蓬萊閣上吟詩作賦,也曾在古鑑湖上盪舟消暑,也曾在陸游家裡同吐衷腸共憂家國。辛棄疾看到年近八旬的陸游,房子破舊不堪,多次表示要為他翻新。陸游堅決拒絕,說:國家事務為重,請辛公把財力和精力都用在北伐事業上,我這房子還能將就著住!

    在江西的鉛山,辛棄疾曾經隱居的地方,人們為他建起了32米高的雕像

      南宋戰戰驚驚、風雨飄搖存在了150年,它總是與軟弱賣國、俯首稱臣等負面詞彙聯絡在一起。但在這個時代,也有幾位大英雄挺起堅硬的脊樑,仗劍衛國,至死不渝,流傳千古。他們是岳飛、辛棄疾、陸游、文天祥。

      他們都是文壇巨匠、治世能臣、亂世忠臣、萬軍良將,他們都有匡扶天下之志,對戰場有著旁輩難以理解的熱衷和情感。然而,命運卻總是與他們開玩笑,特別是辛棄疾,年輕豪勇的時候,沒有疆場指揮千軍萬馬,酣暢殺敵的機會,直到垂垂老矣,才將他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送上,可是一切已經晚了。

      將星一生沒有用武之地,卻一不小心做了一顆閃耀千年的文壇明星!

      與蓬萊閣有關的風流人物有很多,但如果選其中一個當閣主,我願意選辛棄疾。在江南最柔弱的時候,他帶來了男兒的硬氣與大度。

    紹興府山上的蓬萊閣

    英雄南下

      辛棄疾是山東歷城人。1161年,金國鐵蹄肆意踐踏中原,適遇大旱,人心思反,在山東淪陷區,21歲的辛棄疾揭竿而起,變賣家產,聚集了兩千人,他從一名書生正式轉為化一名鬥士。他投靠了當時濟南最有影響力的義軍首領耿京。此時的辛棄疾,身披軟甲,腰佩長劍,高頭大馬,能文能武,自是威風凜凜。看到他還毀家興兵,愛國情懷溢於言表,耿京對他相當敬重。兩人英雄相惜,迅速把隊伍發展到20多萬。

    山東歷城故鄉,辛棄疾21歲離開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辛棄疾年輕時,認識了一個和尚,叫義端。此人頗有城府,精通兵法,也帶起來了一支數量達千人的隊伍。辛棄疾知道後,說服他加入到耿京的隊伍。誰知,他自私自利,不顧家國,覺得在耿京手下,受制於人,不自由,想拉走自己的隊伍,隊伍卻不願離開耿京陣營。於是,他鋌而走險,偷了耿京的帥印,投奔金國。辛棄疾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騎上快馬,狂奔相追,一天一夜後,提了義端人頭和帥印而返。這個插曲,足見辛棄疾的豪氣。

      面對強大的金國,義軍顯得孤掌難鳴,辛棄疾說服耿京,去南投大宋,形成呼應。耿京於是派辛棄疾南下,與大宋皇帝接洽。

      當時還是趙構的天下,這位皇帝在岳飛抗金時期,總是很矛盾,他需要岳飛抗金,又害怕岳飛太厲害,真的直搗黃龍,把老皇帝宋欽宗救回來,這樣,自己不僅會失了皇位,連性命都難保,所以他借秦檜之手,殺了岳飛。

      獲得皇帝首肯後,辛棄疾立馬回趕山東。途中接報,因為耿京副將張安國,不願南歸,趁辛棄疾南下之際,發動叛變,殺了耿京,投降金國,做了濟州知府。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因為耿京的死去,沒有了主心骨,投降的投降,歸家的歸家,一夜星散。

      辛棄疾怒不可遏,設定計謀,只帶數人,夜潛擁有五萬守軍的濟州城,生擒正在與金將慶功宴飲的張安國,挾持而走,不眠不休,策馬南下臨安,金兵追之不及。這事發生在1162年的春天。

      張安國被遊街示眾,公開處死。辛棄疾萬軍之中擒主帥,如入無人之境,如此英雄,一夜傳遍臨安城。這段履歷不僅讓別人佩服,辛棄疾自己也一生為之自豪,多次書寫,大吹牛B。

      但是,辛棄疾是在金國領地上長大的,當時南宋稱他們為“歸正人”。這樣的人,南宋統治者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的,不會特別信任。這給辛棄疾忠勇豪雄的人生,埋下了痛苦悲涼的伏筆。

    濟南大明湖畔,辛棄疾紀念祠。

    壯志不酬

    辛棄疾載譽歸南,朝廷給他的第一個官是江陰籤判,相當於市長助理。官不大,但他沒嫌棄,開始著他復國的偉大夢想。

    不久,高宗禪位,孝宗上臺。新皇帝很想有一番作為,雄心勃勃要修復河山,於是啟用主戰派趙浚,此時的辛棄疾,雖然只是個小吏,但依然心繫前方,積極備糧備戰。起初,宋軍士氣高昂,連打勝仗,後來,因為張浚手下不和,戰場不利,開始節節敗通,符離一戰,更是讓南宋13萬精兵全軍覆沒。戰場的失利,加上主和派從中作梗,孝宗開始猶豫不決,張浚也在憤懣中死去。轟轟烈烈的一場北伐,失敗告終,投降派又在朝中佔了上風。

    1164年,25歲的辛棄疾調任今天安徽的廣德,任通判,官職稍大了一點。這段時期,他抱得美人歸,過了一段開心日子,有很好的心情,來寫他有名的《美芹十論》。他這篇長達17000多字的政論文,分十篇,詳細地為皇帝分晰了宋金形勢、南宋弊病、強軍方法、破金長策等內容。辛棄疾等著皇帝的垂青,可惜,這篇為後人稱道的長論,如石沉大海。

    後來,辛棄疾在他寫的一首《鷓鴣天》中,還提到這個萬字長論: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這首詞,上闕豪情似海,下闕悲意如秋。

    在廣德呆了四年後,辛棄疾又被調到建康府擔任通判,在這裡,他寫出大批的精彩詞作,其中有《水龍吟 登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建康呆了兩年之後,辛棄疾被召到臨安,擔任司農寺主簿,他寫了《九議》,依然未得到重用。

    1172年,辛棄疾外放滁州,在地方大員任上,他開始嶄露出治理才能,兩年時間,把一個荒蕪的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重現歷史繁華。

    宋朝時,在滁州為官的名人有兩個,一是歐陽修,他的《醉翁亭記》,名垂千古,現在,在滁州,醉翁亭得以重建,成為有名的景點。另一人辛棄疾,也建了一座樓,叫奠枕樓,寓意著當政者要加強國防,好男兒當枕戈待旦,保家衛國,讓鄉親安居樂業。可惜的是,奠枕樓如今沒有重建,很多人為之遺憾。

    1175年,孝宗把辛棄疾調回臨安,管理國庫。沒多久,江西茶商起事,朝廷派人屢剿不滅。孝宗下詔,任命辛棄疾為江西提刑。不久,他將茶商鬧事得以平息,為首者斬立決。

    此後,到1179年,四年中,辛棄疾又被頻繁調動,先後到臨安、湖北、湖南任職,簡直成了朝廷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一心想要收拾舊山河的辛帥,常年淪為官場的救火兵和墊腳石,人到中年,北伐依然杳如夢,箇中無奈,只有他自己體驗得到。他累了,倦了,怨了,恨了,像失落的李白一樣,仰天長嘆行路難。在一首《鷓鴣天》中,他寫道: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在擔任潭州知州和湖南安撫使時,辛棄疾面對的是一個比當年滁州更爛的攤子:苛捐雜稅,豪強掠奪,盜匪橫行,民不聊生。辛棄疾看到現狀後,痛心疾首,如此疲弱的現實,處處危如壘卵,要是金兵來犯,怎麼抵擋?

    辛棄疾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又開始殫精竭慮,治理湖南,賑災民,清吏治,慢慢讓湖南形勢穩定了下來。賑災過程中,辛棄疾還在田野裡撿到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孤兒,當做書童養在身邊,取名“南劍”。南劍一直跟在辛棄疾身邊。

    在沒有朝廷任何支援的情況下,辛棄疾在湖南打造了一支勇猛的特戰部隊,謂之“飛虎軍”,其中還有一支500人的騎兵隊。飛虎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傳到了金人耳朵裡,金主都為之一震。

    當然,沒有財政,要建軍隊,攤開兩個空手掌,談何容易。辛棄疾賭上身家性命,拿出了他不怕死的強悍做法:建軍營,瓦不夠,就以20片百文的價錢,命潭州城百姓兩天之內送達;勞力不夠,他發動刑徒上山採石材,多勞者免罪獲釋;缺資金,他取消地方酒稅,改由官府專賣,以此籌錢……這些不合常理卻很有實效的蠻橫做法,給政敵以把柄,他們不斷地彈劾辛棄疾,說他借建新軍斂財、施恩,野心不小。

    猜忌心重的孝宗,聽了讒言後,果然很驚怒,下發緊急金牌,要求停建新軍。眼看著軍營馬上建成,難道功虧一簣?辛棄疾冒險把金牌藏起來,加緊施工。軍營建成後,他才連夜寫摺子,把財務報表一一列出,請孝宗檢查,消除孝宗疑慮。

    可悲的是,辛棄疾剛把湖南治理得有起色,1180年,因江西出現大旱災,他又被調往江西賑災。第二年,孝宗以賑災有功之名,將辛棄疾升為奉議郎,並任命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

    辛棄疾還沒上任呢,變故又出現了,突然之間,皇帝下了詔書,罷去辛棄疾所有官職。原因何在?又是有人彈劾他。

    辛棄疾不太乎個人的名與利,他的目標是一心北圖,收拾舊山河。因此,在他為官的日子裡,他總是我行我素的,有利於北伐的,他啥都敢做;不利於北伐的,他啥人都敢得罪。因此,那些苟且偷安的既得利益者,基本被他得罪了個遍,對他都是恨之入骨,紛紛把狠話、髒水潑向他。此時的孝宗,與登基之初也已大不同,在歌舞昇平中習慣了享樂,失去了銳氣。也許,孝宗皇帝是真的害怕戰爭了,擔心戰爭一起,突然某一天,敵人攻進臨安來,結束了他的皇帝生涯。所以,他也不想讓辛棄疾做官了。於是,那份詔書,滿是譴責,似乎辛棄疾除了南投值得肯定,其他都是罪孽深重,不殺頭已是大開皇恩。

    那就讓我隱居去吧,辛棄疾火熱的心,突然巴涼巴涼的,他是真的傷心了。這時,恰好他在江西信州(今天上饒)的帶湖新居落成了,四十二歲正值壯年的辛棄疾,在帶湖新居開始了漫長的歸田生活。

      他在這裡耕種勞作,並在田邊建了一排小屋,用為勞作之餘休憩之所,謂之“稼軒”,名號“稼軒居士”即起源於此。他累了,在這裡與妻小相守,與朋友往來,享受到了簡單純粹的快樂。於是他寫道: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後,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痴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雖然說,隱居可以享受到至簡的生活快樂,但辛棄疾沒想到,自己隱居入山水,一隱就是十年。這對一位英雄來說,是非常寂寞的,辛棄疾在與朋友陳亮的往來中,這樣感慨: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1191年,當時的光宗皇帝一紙任命,辛棄疾啟用為福建提點刑獄,不久又升為福建安撫使。此時的辛棄疾雖然已年過半百,但他立時振奮,不亞年輕時,他知道,時不待人,他要抓住人生最後的機會,以福建為平臺,去快速實現他恢復中原的英雄大夢。於是,他又勱精圖治,大刀闊斧,整改福建,訓練軍隊,成效卓著,百姓愛戴。只是,他同樣擺脫不了時代賦予他的命運,那些私人利益被損害的群小,又起來攻擊他,說他借招兵備甲為幌子,斂財利己。我們的辛帥又被免職了。這一次,辛帥已經習慣了,啥話不說,飄然歸了帶湖,這是1194年的初秋。

    回江西后,辛棄疾禍不單行,先是奉祿被奪,再是帶湖居所起火燒為灰燼,生活一下陷入困境。幸好,辛棄疾在鉛山瓢泉新建的另一居所正好落成,他舉家遷往瓢泉,如此一呆,又是八年。

    隱居的生活,對於一員猛將來說,是非常痛苦的,辛棄疾只能借酒澆愁。在閒居的日子裡,他寫道: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巔峰一晤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辛棄疾又被啟用。這次召他的是宰相韓侂冑。

    同往常一樣,辛棄疾立即動身趕往臨安。但這一次,又有點不一樣,辛棄疾沒有帶上全家,他只帶了一個兒子和僕人南劍。這表明,他特別不信任韓侂冑,做好了隨時回瓢泉的準備。

    韓侂冑真的很不地道。他是外戚,弄起權來,無所不用其極,辛棄疾和他的不少朋友都受到過他的打壓。辛棄疾的好朋友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大臣竊權,擅政的韓侂冑由此嫉恨他,捏造罪狀,說朱熹霸人家財,引誘尼姑,把一代清正廉潔的大師,搞得聲名狼藉,差點被處死。在他的高壓下,當朱熹死時,門生故舊都不敢去弔唁。辛棄疾對此很氣憤,他不顧生死,寫祭文點贊朱熹: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如生!

    這樣一個壞透了的韓侂胄,突然對辛棄疾這麼好,原因何在?他要利用辛棄疾,舉北伐大旗,建不世功勳,穩固自己的相位。

    宋寧宗趙擴的妻子韓氏,是韓侂冑的侄女。趙擴登基,韓侂冑曾傾力相助,所以深得趙擴信任。韓皇后死後,韓侂冑失了靠山,這種狀況下,韓侂冑心裡清楚,自己必須掌握軍權,樹立威望,以實力來震懾朝野。要達到這一目標,沒有比舉北伐大旗更好的載體了。於是,韓侂冑啟用一批在求和時期被罷免的文臣武將,四面而起,準備北上伐金。

    很快,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64歲的辛棄疾再次披卦上陣。

    讓人感動的是,辛棄疾不管朝廷怎麼虧待自己,只要一有北伐的機會,他的愛國熱情就會立即高漲,血脈僨張。雖然是受令自己鄙視的韓侂冑利用,但辛棄疾在大是大非面前,瞬間就把個人恩怨拋卻了,心情也明朗起來。他快馬加鞭,趕赴紹興履任。

    辛棄疾與陸游,兩位以愛國而留名青史的巨擘,生前交際不多,但他們彼此是真正的知己。在紹興,兩人有短暫的相交,他們的談話,細細讀來,千載後,依然催人淚下。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的人生經歷、愛國情懷、英雄大夢,與辛棄疾,何其似也!他這首《訴衷情》,所體現的時空意識,所鬱積的胸中塊磊,與辛棄疾何其似也!

    他們兩人,雖然屢遭打壓和不公,卻從不消沉,一直英雄赤膽,忠心如初。他兩的面晤,是知己相逢,是千杯不醉。他們當年的促膝長談,他們的憂愁風雨,他們的情懷激盪,今天,我們很少有人知道。

    古鑑湖,紹興陸游故里

    從六月到十二月,辛棄疾只在紹興呆了半年,但在這半年時間裡,辛棄疾殫精竭慮,重農富民,扶正壓邪,堅毅果敢,一下子把紹興治理得政通人和。當時,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幫子文人仕友,其中的張鐓,和了辛棄疾一首《漢宮春》,盛讚他給紹興帶來了男兒豪氣、文采風流和平安富足:“江南久無豪氣,看規恢意概,當代誰如?”

    在紹興,辛棄疾和陸游多次地會晤,在蓬萊閣上,在秋風亭裡,在陸游家中,他們看劍、吟詩、謀北伐。此時,陸游79歲,辛棄疾64歲,他們已歷經滄桑,卻情懷依舊,心中所想的,依然是天下!天下!

    陸游為辛棄疾終於有機會北伐而高興,為他打氣說:強胡金國沒什麼可怕的,憑你的管仲、蕭何之才,率軍而起,中原抗金志士肯定會紛紛響應,你一定會建立不世戰功。

    辛棄疾憂慮地說:陸公啊,你也清楚,現在大宋久不興戰事,軍隊沒有戰鬥力,朝中小人又多,總指揮韓侂冑私心又重,我難以真正開心起來啊。

    陸游勉勵辛棄疾:辛公,當今朝野,也只有韓侂冑堅持北伐,雖然他這人不地道,但只要能恢復中原,受點委屈也不算什麼。所以,你要拋棄個人恩怨,以國仇為重,配合韓侂冑,完成北伐大業。當然,對於個人安危,你一定要小心謹慎、周密考慮,不可輕舉妄動。

    陸游終其一生,都在思索收復中原,這是他的偉大理想。但他生不逢時,長期只做了小官閒職,大材難為用,一直出不了山。因為清正廉直,一心為公,很多時候又賦閒,所以他到了老年,依然為溫飽生活困擾。看到陸游的老房子破舊不堪,辛棄疾多次提出要為他翻新,但陸游多次拒絕。他說:辛公,現在國恨家仇,都糾結在一起,請把精力和財力全部用在北伐大事上,我的房子,不用您操心。

    這件事,陸游寫有《草堂》詩:

    幸有湖邊舊草堂,

    敢煩地主築林塘?

    漉殘醅甕葛巾溼,

    插遍野梅紗帽寬。

    風緊春寒那可敵?

    身閒晝漏不勝長!

    浩歌陌上君無怪,

    世譜推原自楚狂。

    稼軒落筆凌鮑謝,

    退避聲名稱學稼。

      十年高臥不出門,

      參透南宗牧牛話。

      功名固是券內事,

      且葺園廬了婚嫁。

      千篇昌谷詩滿囊,

      萬卷鄴侯書插架。

      忽然起冠東諸侯,

      黃旗皂纛從天下。

      聖朝仄席意未快,

      尺一東來煩促駕。

      大材小用古所嘆,

      管仲蕭何實流亞。

      天山掛旆或少須,

      先挽銀河洗嵩華。

      中原麟鳳爭自奮,

      殘虜犬羊何足嚇。

      但令小試出緒餘,

      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來立事戒輕發,

      往往讒夫出乘罅。

      深仇積憤在逆胡,

      不用追思灞亭夜。

    辛棄疾在當時文壇,很有影響力。他在紹興雖然時間不長,但很快就有一大幫文人雅士集聚在他周圍,大家共憂國是,吟詠江山。辛棄疾寫紹興的詞,流傳下來好幾首,我們看其中一首《漢宮春·會稽蓬萊閣觀雨》:

    秦望山頭,看亂雲急雨,倒立江湖。不知雲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Teana,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華人望,一舸歸歟。歲月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紹興蓬萊閣上的對聯和匾額

    在這詞中,辛棄疾用了西施入吳不歸、王謝繁華不再等典故,表達了他心中的憂愁風雨:北伐杳如夢,北方受苦的子民望穿秋水,而習慣了偏安的人們,商女不知亡國恨,暖風曛得遊人醉。面對此,辛棄疾心事重重。他在紹興府山上還建了一座亭子,叫秋風亭,在一首《漢宮春·會稽秋風亭懷古》中,他嘆息: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篇太史公書!

    是啊,年逾花甲,依然壯心不已,夜讀史記,尋求治國理政之方,想著北伐大業尚未完成,英雄之心實難釋懷。這樣的辛棄疾,誰能理解他呢?

    夢歸何處

    在紹興呆了半年後,辛棄疾被調往鎮江,那兒是北伐的最前線。辛棄疾從來不打沒準備的仗,他積極備戰,但情報令他深感不安,金軍依然厲害,但宋軍卻真的是一包草,士兵無膽,將領奇缺。辛棄疾認為,時機不夠成熟,需要先練兵,再北伐。急功近利的韓侂胄哪聽得進去,他憤怒地對辛棄疾說:你再不北伐,我就屍骨無存了。

    鎮江北固亭,辛棄疾曾在這裡悲歌

    在這樣的背景下,辛棄疾寫下了他有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支援北伐,但在這詞中,對韓侂冑的冒進,大為憂慮。所以他寫詞,借古喻今,提醒韓侂冑,莫重蹈覆轍。此時韓侂冑,已失去了理性,他粗暴地認為,辛棄疾這是在阻止自己北伐,於是再次罷了他的職。辛棄疾又失望地卸下盔甲,回到瓢泉。

    鉛山

    1206年,猴急猴急的韓侂冑匆匆伐金,大敗而歸,南宋再次求和。金人說,和,可以,拿錢來,並提上韓侂冑的人頭!

    韓侂冑走投無路了,他想孤注一擲,再次對金用兵。可是他沒有能用的將領了,於是再請辛棄疾。當辛棄疾拒絕後,他繼續一次一次地請,並把朝議大夫、兵部侍郎、樞密院都承旨等高官要職,一股腦兒都授給辛棄疾。

    可以大膽作為的平臺,終於擺在了辛棄疾面前,可是一切都晚了,聽著慘敗的訊息,看著朝廷的詔書,辛棄疾老淚縱橫,仰天長嘆,一腔愛國情懷,終化為滿心悲憤。這位蓋世英雄,已經被病痛折磨得無法站起來穿戴盔甲。1207年的深秋,68歲的辛棄疾,神志迷糊,在“殺賊”的大呼聲中,憂憤而歿。

    辛棄疾一生中,每次免官時,都是被指責為奢侈、貪汙、聚斂,可他死時,家無餘財,盡遺詩詞、奏議而已。他死去一年後,隨著韓侂冑的人頭落地,辛棄疾又蒙罪名,說是“迎合開邊”,後人再受株連,連一寸安身立命之處都沒有了,紛紛逃往偏遠山區躲命。

    故事寫到這裡,悲傷漫到我的耳際。不知這英雄大夢,千載後,流亡何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份將會有多款下半年旗艦釋出,你最看好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