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的蝸牛灬
-
2 # 峰峰說史
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也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說兩個她的小故事:
1,聽音辯琴
蔡琰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絃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於是故意弄斷一根問她,蔡琰說是第四根。從小就展現出了一代才女的不同之處!
2,默寫古籍
琰為丈夫董祀求情時,天氣非常寒冷,曹操見蔡琰沒有穿鞋又披散著頭髮,於是贈給蔡琰頭巾鞋子襪子。蔡琰的父親蔡邕家裡曾經收藏了很多古書,曹操問蔡琰:“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儲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於是蔡琰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內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錯誤。
-
3 # 人生學問
蔡文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才女,可惜命途多舛,早年是大家閨秀,在父親的庇護下生活。歷史上影響蔡文姬的男人共有六人:
其一,給了蔡文姬生命和文學修養的男人
毫無疑問,這是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音樂家辭賦家,同時也是蔡文姬的父親。董卓當政,力求蔡邕前來支撐門面,蔡邕不去,董卓說你不來我殺了你全家。蔡邕無法,只好前來,沒想到董卓卻一日升他的官職多次,最後官拜左中郎將,跟隨獻帝遷都長安,被封為高陽鄉侯。蔡邕的文學才華高,自然對自己的女兒要求也很嚴格。為蔡文姬走向文學之路提供良好的途徑。
其二,走近蔡文姬生命的第一個男人
他叫衛仲道,是衛家老二。衛家是河東世家,在那裡有著很高的聲望。初興於漢名將衛青,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就是從那一刻起平步青雲。老大是衛楷,字伯儒,後來是曹魏大臣,剛開始小兩口感情還好,夫唱婦隨的,可是後來,衛仲道得病死了。從此,蔡文姬成了寡婦,再次回到父親身邊。
其三,把蔡文姬帶入魔窟的男人
這人是董卓,曾經讓蔡文姬家大紅大紫,也曾讓蔡文姬一家一落千丈。董卓專權,呂布在王允的勸說下刺殺董卓。董卓被殺後,蔡邕下獄,蔡文姬一家也毀於亂兵之際。還有人說董卓是個色魔頭,曾對蔡文姬動過心思,甚至強姦過蔡文姬。與史無據。
其四,給了蔡文姬一個異域家的男人
這人是少數民族領袖。當時中原大亂李傕郭汜等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兒子。在匈奴左賢王那裡,蔡文姬的生活稍微安定下來,不過由於語言不通,而且風俗也不同,因此對蔡文姬來說,自己夢繞魂牽的還是自己的祖國。
其五,讓蔡文姬贏得尊嚴的男人
蔡文姬是大文學家,大詩人,一切得益於曹操。當年曹操四處打探蔡文姬的下落,因為早年曹操曾經和蔡邕交情莫逆。曹操得知,南匈奴左賢王的王妃是中原人,姓蔡!曹操大為驚喜,立即派周近做為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前往南匈奴,要把蔡文姬贖回來。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興;但要離開兩個天真無邪的兒子,她不僅悲從中來,淚如雨下。在漢朝使者的催促下,恍惚中登車離去,在車輪轔轔的轉動中,她聽到了兒子們撕心列肺的哭喊聲,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著名詩歌《胡笳十八拍》。後來為了報答曹操的知遇之恩,整理了父親的大量詩作。
其六,最後一任丈夫,一個完整的家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第三次出嫁了。她的新任丈夫,是田校尉董祀,剛剛20歲出頭,正當青春年少,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是一位自視甚高的人物。而此時的蔡文姬,卻已經三十五歲,飽經離亂憂傷,已是殘花敗柳之身。不過曾救下丈夫一條命,婚後的第二年,董祀犯法當斬,被曹操判了死罪。蔡文姬披散著頭髮,赤著雙腳,一進來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請罪。曹操被她打動,見蔡文姬穿得單薄,心中大為不忍,忙命人拿來一頂頭巾和一雙鞋襪,叫她穿戴起來。並讓她在董祀歸來之前,住在自己家中。在一次閒談中,曹操問她:“聽說夫人家有不少書籍文稿,現在還有嗎?”蔡文姬感慨地說:“我父親生前給我四千多卷書,但是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不過,我還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大喜,忙說:“我想派十個官吏到夫人家,讓他們把你背出來的文章記下來,你看怎樣?”蔡文姬婉言謝絕,曹操於是讓人給她送去紙筆,以便默寫文章。當年送紙筆,可非同尋常。那時造紙術剛剛普及,告別笨重的竹簡,用紙和筆來寫作,對於一位才思橫溢的女詩人,是多麼重大的援助和支援。後來,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多篇文章,文無遺誤。曹操看了,十分滿意。董祀獲救後,感念妻子的恩德,帶著妻子溯洛水而上,隱居山林。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經過這裡,還曾經前去探視。
-
4 # 黑白文史mcn
看到你問的這個問題後,(鑑史以明志)歷史愛好者願意為你回答,同時也希望你好好學習歷史!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文姬歸漢”的故事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蔡文姬與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並稱“古代四大才女”,與李清照的卓絕不羈、卓文君的白首不渝、上官婉兒的權傾朝野不同,蔡文姬曾淪落為奴隸,飽受凌辱。
世人流傳她《胡笳十八拍》的動人音樂,“文姬歸漢”被引為千古美談,卻不知她一生三嫁,遭遇悽慘。
蔡文姬名叫蔡琰,是東漢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文學家蔡邕唯一的女兒,出身書香之家的蔡文姬博聞強識,精音樂,善詩詞。東漢末年,時局變化,黃巾起義,蔡邕因為受董卓牽連被治罪賜死,隨後軍閥混戰,邊境上的羌胡番兵趁火打劫,掠擄中原一帶。
這時,失去父親保護的蔡文姬,與許多婦女一道被擄到了匈奴。後來蔡文姬在《悲憤詩》中寫道,匈奴把他們擄走時,“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其慘狀可見一斑。
蔡文姬在匈奴待了12年,她從奴隸成為匈奴左賢王的侍妾,贏得了寵愛並生了兩個兒子。後來曹操掌權,思及當年的老師兼好友蔡邕,開始打聽他唯一女兒的下落。得知蔡文姬在匈奴,曹操用了千兩黃金、一雙白璧將她贖回。這就是著名的“文姬歸漢”。
離開的時候蔡文姬是痛苦的,她的兒子抱著她的脖頸,問母親啊你要去哪裡,母親你向來仁慈,為什麼這次對兒子這麼殘忍?蔡文姬“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
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註定無法兼得,但富有才華的蔡文姬又怎能忍受在 “人俗少義理”的匈奴為奴為妾?
蔡文姬在被擄至匈奴之前,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那是她美好安定的前半段人生中曇花一現的初戀。
蔡家有女初長成,到了適婚年齡,蔡文姬被父母許給了河東世族衛家,丈夫衛仲道是當時大學出色的學子。
才子配佳人,蔡文姬與衛仲道兩人志趣相投,恩愛有加。本應成為美談的故事卻早早落幕,衛仲道因為身體不好,婚後不到一年時間,便咯血而死。蔡文姬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遭到了衛家的嫌棄,被指責剋死了丈夫。從小未受過委屈,婚後也備受寵愛,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毅然離開了衛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蔡文姬被曹操贖回後,故鄉陳留早已物是人非,這個沒有一片棲身之所的女人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了他的手下董祀。董祀樣是個懂音律,通書史的才氣男子,但正因如此,自視甚高的董祀對曹操的安排十分不滿。剛結婚後的蔡文姬常常思念兒子,精神恍惚,正值壯年的董祀面對一個這樣有過兩次婚姻的女人自然很難心生喜歡。
命運似乎還想考驗蔡文姬,婚後第二年,董祀犯法,曹操要將其處死。蔡文姬聽到訊息後,在曹操大宴賓客的時候,“蓬首徒行,叩頭請罪”,聲淚俱下的蔡文姬卯足了勁給丈夫開脫求情。倍受打動的曹操快馬加鞭將文狀追回,寬恕了董祀。
經此一難的董祀和蔡文姬對彼此敞開了心扉,也看透了世事,他們到山林隱居,不問塵俗。董祀也接納了妻子的過去,後來蔡文姬將自己在匈奴的故事寫成著名的《胡笳十八拍》,董祀則以胡琴與箏來彈奏,在中原開創了胡樂的風氣。此後兩人寄情山水,研究音樂詩詞,歷史文學,一直恩愛到了白頭。
蔡文姬生於戰亂,偏才貌雙全,於是在她的身世浮沉中便多了一曲曲哀歌,令人動容又無奈。
第一次嫁人是父母之命,第二次嫁人時是被擄的奴隸,第三次嫁人是上位者的安排。在那個男尊女卑、時局動盪的社會,蔡文姬無法選擇自己的婚姻。 那時候的女子是可悲的,但她卻沒有聽天由命。
丈夫早逝,被嫌剋夫,她毅然歸家。被擄至異族,她沒有顧影自憐,而是在苦難中積極學習當地的民俗文化,欣賞胡風樂器。曹操指婚後,雖與丈夫感情一般,她卻重情重義,為他爭取來了一條性命。
只緣感君一回顧,為君風露立中宵。這樣堅強又美好的女人,上天又怎會捨得不給她一個圓滿的結局?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 ----蔡文姬《悲憤詩》
被虜入胡地的你十二年來“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卻在得知曹操要重金贖你歸漢時,沉默了。我彷彿看到你獨自走到夕陽下,遙望著遠方荒土:你生命中最盛的年華所拋擲的地方。我彷彿聽到你一聲聲叩問自已:“文姬啊文姬,難道你真的願意為了續寫那幾本古書捨棄已然共同生活十二年的夫君與兩個幼子?文姬啊文姬,你可知這一別,關山重重,大漠遙遙,生離便是死別?”然而我分明看到漢文化孕育的你毅然選擇了慈父未竟的事業。是啊,你對故國親人的思念是刻骨銘心的,忍辱偷生十二載,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回到故土繼承父志。四百多篇文無遺誤的古史文章無數記述史實的血淚詩篇,歸漢後的你才華盡現,讓世人為之震撼、動容。
文姬,你生於亂世一生流離,卻秉承父志,完成《續漢書》你婚嫁三次命運坎坷,卻才華橫溢,留下《悲憤詩》與《胡笳十八拍》。你如一株空谷幽蘭,吐芳於世,留香於史。任憑千餘年的歷史風雨霜天,抹不掉的是我對你永遠的敬慕與想念。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
5 # 撫琴觀史
本來想說說她默寫古籍和精通音律的故事,但發現已經有大咖寫啦。蔡文姬的故事流傳太多啦,做為琴人,我就從她創作的古琴曲《胡茄十八拍》來講講她的過人才華,內心的糾結與不幸。
蔡邕注有《琴操》,對古琴有深刻的理解。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就是由蔡邕親手所斫。到了魏晉時期,相傳嵇康夜裡彈琴吸引了鬼,並教授給嵇康《廣陵散》,這隻鬼便是“蔡邕”。
受老爸的影響,蔡文姬從小無師自通,對音律、文學理解就高於常人,只可惜她生在亂世,被胡人擄走,在塞外生活了多年。由於思念故土,她用西域樂器胡茄,創作了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胡茄十八拍》,後又被人重新翻成了琴曲。
《胡笳十八拍》是古琴曲裡的曠世之作,也是十大古琴名曲之一,曲譜分為十八段,講述了她淒涼的一生和心路糾葛的歷程:
1、漢末天下大亂,宦官、外戚、軍閥相繼把持朝政,農民起義、軍閥混戰、外族入侵,陸續不斷。“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即是在兵荒馬亂之中被胡騎擄掠西去的。傳說裡說她是被迫嫁給胡人將軍為妻,但從歷史判斷,她太概也就是被一個士兵給霸佔了,受盡折磨。
2、她在被強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間,生活上與精神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異方殊俗的生活是與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驚肉跳;以肉奶為食,腥羶難聞,無法下嚥;居無定處,逐水草而遷徒,住在臨時用草箋、幹牛羊糞壘成的窩棚裡。
3、在精神上,她經受著雙重的屈辱,後來,她為胡人生了兩個兒子,在身心兩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況下,思返故鄉,照顧兩個兒子,就成了支援她堅強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4、終於有一天,她看到了幫土來接他的車隊,這時候她是又喜又悲,萬分糾結。喜的是終於可以返回故土,結束慘無人道的生活;悲的是,要與自己兩個兒子從此天各一方,永遠分離。她最終還是要選擇返回故土。坐在馬上,遠遠的看著送她離開的兩個兒子,她心如刀絞。
5、回到故鄉,她的父親已經被腰斬(蔡邕因嘆董卓被王允斬殺),她的家已經不在了。故土還是故土,但是已經物是人非,她已經舉目無親,無家可歸。她忽然感覺這片故土熟悉而陌生,又思念遠在胡地的兩個兒子,痛不欲生。
-
6 # 段輝時
蔡文姬本名蔡琰,字文姬,生於漢末三國時期。父親蔡邕是東漢著名文學家,也是當時的文壇泰斗。
蔡文姬自小聰明伶俐,博學多才,尤其精通音律,且天生麗質。
9歲時,其父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琴絃,在隔壁的文姬立即說:“是第二根絃斷了。”蔡邕說:“你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數日後,蔡邕又彈琴,故意弄斷一根琴絃,問文姬,文姬答道:“是第四根弦。”果然如她所言。
興平二年(195年),李催,郭汜作亂關中,南匈奴趁亂進犯中原。蔡文姬因丈夫衛仲道病死後回家居住,父親蔡邕又受董卓一案牽連,冤死獄中。蔡文姬失去庇護,不得已和百姓一起逃亡,不幸被匈奴左賢王所擄,流落大漠。左賢王見其貌美,納為妃。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育了兩個兒子。
蔡文姬身在胡地心在漢,對故國的思念,對家鄉的牽掛,常常讓他夜不能寐,她作《胡笳呤》,每當夜深人靜,思念故國時,蔡文姬就彈起胡笳,那笳聲低迴哀怨,時斷時續,在大漠的夜空流連,如泣如訴,讓人心酸,使人傷感,無數帳篷中的人們,早晨起來發覺自己已淚溼了枕巾。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平定了中國北方,成為北方實際控制人,他在一次酒宴上聽到蔡文姬流落到匈奴的訊息,且有思歸之心,想起自己和蔡邕的情誼,決定幫助蔡文姬歸國。
曹操派使者,拿著金壁向匈奴左賢王贖人,左賢王迫於曹操的勢力,不敢不從,只得放文姬歸漢。
回國後,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給了屯田尉董祀。
而後,董視犯了死罪,文姬去找曹操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座的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就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文姬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聲音婉轉,情感酸楚哀痛,在座的賓客都為之感動,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文姬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計程車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說動,赦免了董祀。
董祀回家後,知道是蔡文姬救了他,夫妻愈加恩愛,不久他們選擇歸隱田園,過著琴瑟和諧的生活。
蔡文姬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清代詩評家張玉谷有詩讚之:“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衩裙。”
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流傳至今,讀之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激人懷抱。
-
7 # 冒牌東方朔
可以說,蔡文姬當之無愧是一位“千古才女”,雖說他是東漢名臣、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出身於豪門富貴,但是,她卻有著顛沛流離的一生,不過,好的是她度過了一個十分安穩的晚年,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和藝術財富。
千古才女“蔡文姬”的身世背景和不俗的“才氣”也許由於是女性的原因,所以,針對蔡文姬的“生卒年月”在史書當中記載的並不是很清晰,但對於她的出身,脈絡還是很清晰的。
蔡文姬是東漢時期的名臣、文學家和書法家的女兒,是陳留郡圉縣人,而且,此時已經到了東漢的末期,董卓也已經逐漸地掌控了整個朝局。
蔡邕在這一時期也被董卓強制徵辟為“祭酒”,此後,又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官職,還被封為“高陽鄉侯”。
透過“蔡邕”的身份,我們可以得知,蔡文姬是出身於東漢末期的“侯門”,過的自然是十分“優渥”的生活。
而說到她的“才氣”的話,她博學多才,對文學、音樂、書法等都十分擅長,為後世留下了《悲憤詩》二首和著名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除了以上的詩詞和音樂之外,其實在《隋書·經籍志》當中曾經錄有蔡文姬的文學作品集《蔡文姬集》一卷,但可惜的是,在流傳過程當中遺失了,要不然,我們還能透過那些文章和詩詞更好地感受這位才女的“才華”。
而蔡文姬之所以如此才華橫溢,與她有著一位才華橫溢的父親是分不開的,因為前面我就已經說過,除了被“封侯”之外,蔡邕也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與此同時呢,他對“音律”也十分地精通,他師從當時著名的學者胡廣,透過多年的學習,不僅通經史、善辭賦,還精於篆書和隸書等書法,其中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正因如此,後世對他也有這“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有了這樣一位父親,再機上優渥的生活,那麼,蔡文姬從小便不斷地在良好的家學環境之下成長,自然而然地便成為了東漢末期的“才女”,名氣之大,以致於當時的權臣董卓和後來的大司空曹操都對她極其地仰慕。
蔡文姬雖出身侯門,整個前半生卻歷經顛沛,直至晚年才得以安穩說完了蔡文姬的出身以及才華,接著我就跟列位再來說一說她的生平,總的說來應該是兒時富貴,自嫁作人婦便開嘗顛沛,晚年方得以安穩。
兒時富貴,我自然不用再多說,而要說到她第二段顛沛的人生,就得從她嫁人開始說起,最開始,在蔡邕的操持之下,蔡文姬嫁給了當時在河東地區聲望極高的一個世家“衛家”的公子,名家“衛仲道”。
關於這個“衛家”,如果要向前追溯的話,便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的衛子夫和衛青的等人,也正因為祖上的蔭封,才使得衛家在東漢末期仍然在“世家”之列。
所以說,蔡文姬嫁給衛仲道也可以說是“門當戶對”,然而,沒想到的是,衛仲道英年早逝,所以說,蔡文姬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衛家”的遺孀,關於這一點,我想列位也都知道,古人結婚的時候一般年齡都很小。
再加上,在婚後的那段時間裡,蔡文姬也沒有給衛家生個一兒半女,所以,蔡文姬就只好又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家中去生活。
雖說痛失夫君,但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蔡文姬已經適應了回到家中之後的生活,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她的安穩生活沒過多久又被打破了。
因為在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的時候,為了爭權奪利、剷除異己,董卓、李傕等人先後在關中作亂,進而便導致整個北方地區出現了“混戰連連”的局面。
而就在這種局面之下,匈奴也趁機來到中原地區大肆地劫掠,而就在這個時候,命運不濟的蔡文姬竟被匈奴的左賢王給擄走了。
列位都知道,在整個兩漢時期,匈奴都生活在漠北的苦寒之地,生活條件是十分艱苦的,而自從被左賢王擄走之後,蔡文姬便先是被迫下嫁左賢王,更是在那個苦寒之地生活了十二年。
在嫁給左賢王之後,蔡文姬還給左賢王生了兩個孩子,雖說,此時的蔡文姬仍然身居“王妃”之位,生活也不至於十分的窘迫,地位也不低。
但身為一箇中原人,她不可能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再加上當時草原地區的人們還明顯帶有一些“野蠻性”,這與她自身的文化底蘊以及涵養也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她無時無刻不希望著終有一日能夠再回到中原,回到她原本出生的地方,然而,僅憑她一個人的力量,這樣的願望基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等到了建安十一年,即公元207年的時候,此時漢獻帝仍然在位,董卓早就已經被誅滅,只不過,換了曹操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由於曹操本身也是一個對文學、書法十分喜愛的人,於是,便經常與蔡文姬的父親蔡邕交流心得。
有一次,曹操發覺蔡邕好像沒有子嗣,便張口詢問,這才得知蔡文早在“關中之亂”的時候被左賢王擄走一事,於是,曹操便用一枚“金璧”從蔡文姬從匈奴那裡贖了回來,並且還將蔡文姬許配他手下的一個名叫“董祀”的屯田都尉。
自從嫁給“董祀”之後,蔡文姬才終於開始進入了她安穩的下半生,雖說期間曾經也出現過一次“危機”,便是“董祀”曾因為犯下重罪而要被處死,但是,卻被蔡文姬十分智慧地化解掉了。
而且,就在蔡文姬透過慷慨陳詞保下了自己丈夫性命的當天,她便寫下了那兩首幸運地傳於後世的詩詞《悲憤詩》兩首。
至於說再之後的蔡文姬是如何度過的,無論是在史料還是在民間的典籍當中便無從記載了,最起碼我們能知道的是,她如願以償地在她最熟悉的中原度過了餘生。
這裡還有一點必須要說的便是蔡文姬所作的那說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如果她沒有那段在漠北草原流落十二年的生活經歷的話,我想她是不太可能作出這首古琴曲並且傳於後世的吧。
-
8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蔡文姬,東漢末著名才女,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高擎“建安風骨”旗幟下,與“建安七子”相頡頏並以才華著稱的女詩人。
一、生平簡介
蔡琰、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妙解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母家。興平中(194~195年),天下喪亂,她被胡騎所獲,陷於南匈奴十二年,與左賢王生二子。曹操素與其父友善,遣使者以金璧贖之。後再嫁同郡董祀。所作《悲憤詩》今尚流傳。二、坎坷人生
蔡文姬的一生,詮釋了東漢末年才女佳人的悲慘命運。
(1)冰火兩重天
蔡文姬的父親是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蔡文姬從小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她逐漸在音樂、文學等方面嶄露頭角,其博聞強記,才華出眾,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董卓被殺後,蔡邕因被董卓信任重用,亦難逃厄運,最終死在了大牢裡。
父親的去世,蔡文姬人生突遭變故,是其一生遭遇最大的坎坷。
她少年曾隨被陷獲罪的父親度過一段亡命流離的生活。後來嫁給河東衛仲道,又遭亡夫,因無子而回家寡居。同時關中地區戰亂不斷,蔡文姬只能隨著難民們東躲西藏。
不幸的是,在胡兵的一次搶掠中,蔡文姬被擄到南匈奴。後被獻給了匈奴左賢王,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匈奴生活。
(2)匈奴生活
蔡文姬在匈奴的生活,史書上是這樣記的:“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雖然左賢王對蔡文姬恩寵有加,她甚至還學會了吹奏當地的樂器“胡笳”和語言,但對故土的思念一刻也沒停止過。蔡文姬之所以能夠忍辱偷生,只是為了一個信念:有朝一日重回故國。正如她在《胡笳十八拍》詩中所寫的:”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損身兮心有以。”
(3)文姬歸漢
曹操與蔡邕,當年曾有文字之交,並對這位大學者也非常敬佩。他痛傷蔡邕絕後,恰逢此時曹操已成為一代雄主,“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多年來侵擾邊境的烏桓、匈奴奴隸主貴族大張撻伐,斬殺了塌頓單于,招安了樂土歸順的部落酋長,蔡文姬的丈夫左賢王也在歸順之列。曹操掃平北方割據勢力,實現了統一。
曹操有閒情逸致回憶過去,想到了故交蔡邕還有血脈存世,便派人四處打聽。
然而,多次努力,始終沒能打聽到蔡文姬的訊息。
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初,功夫不負有心人,曹操終於獲悉蔡文姬在南匈奴。
曹操大喜,立即派使者攜帶黃金兩千兩、白壁一對,將蔡文姬贖了回來。
(趙文博《中華上下五千年》)載:喜訊傳來,文姬欣喜若狂。他在《胡笳十八拍》這寫道:“忽逢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在蔡文姬的心目中,儘管自己是個孤女,是個流落異國的不幸者,但祖國沒有忘記自己…”。
蔡文姬回到故國後,憑著驚人的記憶,把在戰火中遺失的父親生前的四千多卷書籍文稿中的幾百篇文章都默寫下來,送給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滿意。
曹操“外定武功,內修文學”,他憑藉政治上的領導地位,廣泛蒐羅文士以及不惜代價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儲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局面。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4)三次婚姻
蔡文姬一生有三段婚姻,非常坎坷。
第一次嫁給了情投意合的衛仲道,可惜他很早就得病死掉了。
第二次就是被迫在匈奴做了左賢王王妃。
第三次則是曹操親自做媒將蔡文姬嫁給她的同鄉,校尉董祀為妻。董祀是一位富於才學的官員。曹操任命他為長安典農中郎將,管理長安一帶農業,聚軍屯墾,恢復生產。
三、文學成就
建安時期文學發展有了嶄新面貌。圍繞曹氏父子聚集了“七子”、蔡琰等眾多的作家,他們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了一個詩歌高潮,其傑出成就形成了後來稱之為“建安風骨”的傳統。
蔡文姬在詩歌中,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現在流傳下來的三篇,都是自傳性的作品。特別是五言《悲憤詩》是建安文壇上的一篇傑作。
五言《悲憤詩》長達五百四十字,像這樣的長篇敘事詩,是前此文人詩歌中所沒有的。詩歌生動的描寫了自己在漢末軍閥混戰中的悲慘遭遇。她被擄途中,受盡折磨和侮辱以及在滯留胡中的漫長歲月中無時不為思念親人鄉土的感情所煎熬。詩歌透過詩人自身不幸遭遇,反映了漢末動亂中廣大人民特別是婦女的悽慘命運,同時也控訴了軍閥混戰的滔天罪行。蔡文姬流傳至今另有《胡笳十八拍》,相傳亦是她的作品。
回覆列表
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後因避司馬昭的名諱,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運坎坷,這也許就是歷史上才女共同的命運使然。蔡文姬天生麗質,聰慧過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心比天高,但命如紙薄;自持才高,最終卻導致婚姻的不幸。但這些又似乎跟蔡文姬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來自外在的生活環境,而不是內在的客觀因素。
說起來,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謂郎才女貌,丈夫是歷史上文壇赫赫有名的青年學者衛仲道,而衛家也是當時河東世族。蔡家當然也不含糊,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將,又被稱為蔡中郎,聲名播於朝野,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蔡文姬就更不用說了,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博學多才,尤善 詩賦,還在辯論和音樂方面有所造詣。可以說,無論是硬體條件還是軟體條件都是非常高的,配個衛仲道綽綽有餘。
十六歲的時候,妙齡少女蔡文姬就嫁給衛仲道。兩人經常談談文學、時政和詩歌,每次都爭論的面紅耳赤,但就是不傷感情。衛仲道徹底被蔡文姬的才華所折服。從 此,衛仲道更加愛蔡文姬,兩人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衛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結果英年早逝。只留下蔡文姬一人成了寡婦。這夫妻二人平 日裡只顧著探討詩文音律,享受二人世界,卻耽誤了生兒育女。衛仲道死後,公婆就見機說蔡琰是個掃把星,剋死了丈夫;又說蔡文姬是個光會打鳴不會下蛋的老母 雞。面對著這種惡意的人身攻擊,蔡文姬當然無法忍受,一氣之下便回了孃家。這也就使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正式宣告失敗。
蔡文姬第二次婚姻與其父蔡邕之死有關,而蔡邕之死則與另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董卓。當董卓成功地把持朝政之後,便迅速地籠絡了一幫朝中的文武 百官為其效力。比如籠絡呂布,是看重了他的武力。籠絡李儒,是看重了他的謀略。籠絡王允是看重其在官場中的聲望。籠絡蔡邕,則是看重他在學術界的地位。為了收買蔡邕,董卓將其一日連升三級,後來還封他為高陽侯。條件可謂相當豐厚,蔡邕動心了,死心塌地跟了董卓。後來董卓被王允用連環計所殺, 蔡邕受到牽連,下了大獄,不久便駕鶴西去,病死獄中。蔡邕死後,蔡家樹倒猢猻散。二十出頭的蔡文姬流離失所,結果釀出了她的第二次婚姻了。
當時大漢王朝的版圖很大,下設的各個州縣都有專人負責。但有些州縣由於人力的原因還是疏於管理,比如幷州地區自刺史丁原進京以後,漢朝就逐漸失去了對這個 區域的控制。而當時的南匈奴自從歸順漢朝以後,就允許在幷州休養生息,聰明的南匈奴藉助這個時機南下搶掠。他們除了搶掠金銀珠寶之外,還主要搶掠美女。 這個完全可以理解,當時的南匈奴屬於茹毛飲血的遊牧民族,沒見過什麼世面。整日面對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壯的像牛的雙頰紅潤的姑娘,早就看膩了。所以乍一見到漢朝風姿綽約的姑娘,一下子就看傻了。就這樣,蔡文姬和許多姑娘被擄到南匈奴,結果被左賢王一眼相中,納為王妃。十二年後,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兩個兒子,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來蔡文姬還是個美女,至少在胡人眼裡是個美女,否則不會在眾多的漢朝姑娘中脫穎而出。在南匈奴生活時期,蔡文姬仍然沒有荒廢自己詩文創作。憑藉著少年時代打下的結識基礎,她先後學會了吹奏“胡笳”及一些異族的語言。為她以後的創作史詩名篇《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礎。
東漢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晉位漢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訊息之後,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把她贖了回來。曹操是蔡邕的學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識,常常出入與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與蔡文姬見面的機會。少年時代的蔡文姬便熟讀史書,精通音律,聲名遠揚。曹操自然對蔡文姬十分敬重,或許還有些許少年青澀的愛慕之情,曹操便有了後來以重金贖回蔡文姬的舉動。
後來曹操又牽線搭橋,給蔡文姬介紹了第三任老公,此人就是陳留名士董祀。曹操之所以將漂亮而且知書達禮又精通文學音律的蔡琰嫁給他,自有他的道理。第一,為了報答老師蔡文姬的培養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籠絡董祀。
董祀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覺得自己獨步天下,根本看不上蔡文姬。董祀心想,蔡文姬畢竟已經三十多歲,而且還結過兩次婚。第一次嫁給衛仲道不久,衛仲道就一病嗚呼,必有剋夫之命;第二次嫁給左賢王,更是殘花敗柳;再加之蔡文姬因為思念遠在南匈奴的兩個孩子,整日神思恍惚,董祀怕娶會家來影響自己心情。 但他又礙於曹操的權勢不好明說。曹操看在眼裡,記上心頭,立刻做出安撫。他先是給董祀講了關於蔡文姬的滿腹橫溢的才華。在一次閒談中,曹操曾表露出自己很羨慕蔡家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很是失望,但當他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文章時,便大喜過望。後來 蔡文姬憑著自己的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而且文無遺誤。董祀雖然有些動心,但他還是十分忌諱蔡文姬已是二婚之身。後來曹操又加封董祀的官職,董祀才勉強同意這門婚事。於是,蔡文姬便有了第三次婚姻。然而,令蔡文姬始料不及的是,婚後第三年,董祀因犯法而被判死刑。蔡文姬一生命運多舛,這個不幸的訊息無疑又一次讓她的心沉入了冰窟。蔡文姬為救丈夫,決定親自冒死去向曹操哀求。
曹操是她父親蔡邕生前的學生,一生憐香惜才。蔡文姬流落匈奴十二年,曹操不惜重金、不擇手段贖她歸漢,看到這個一生坎坷的蔡門才女叩頭請罪,苦苦哀求,不由長嘆一聲:“你過去和現在的遭遇我都十分同情,但處死的公文已發,有什麼辦法呢?”蔡文姬央告說:“明公有好馬萬匹,勇士成千,何不派一騎士快馬加鞭去救董祀臨死之命呢?今天明公之為,文姬將感激不盡。”董祀就這樣被曹操破例赦免了死罪。兩年之後,蔡文姬寫下《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