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正先生
-
2 # 淡然小司
俄、美、以三國在耶路撒冷召開三方會務,其核心議題就是敘利亞和伊朗問題。這個中東的核心問題,根本各方都各持己見,根本就不可能達成有價值的協議。會議的最終結果是無果而終算是正常的,要是達成重大協議才奇怪呢?
早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18日就報道,俄、美、以三國將在本月24日至26日舉行,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將是會議的主題。而這次會議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於今年2月訪問俄羅斯時向俄總統普京提議召開。其實在普京心裡心裡明知道這次會議根本就不會有結果,因此普京都沒有出席,甚至都沒有派出重要人物赴會。
這次俄羅斯方面派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參加三方舉行的會談。在6月24日耶路撒冷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右)和帕特魯舍夫發表宣告。 以色列、美國和俄羅斯三國將在24-26日,主要討論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問題。
三國各持立場,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在俄羅斯的立場上,伊朗軍事力量留在敘利亞,可以幫助敘利亞政府圍剿參與的恐怖主義勢力,這樣能夠大大緩解俄羅斯的軍事壓力。俄羅斯方面來說,自然不希望伊朗軍隊大規模撤離敘利亞,現在的敘利亞內戰還沒有結束,得力堡這塊最難啃的骨頭還沒有拿下,而伊朗的軍事力量顯然還有很大的價值。
對於以色列來講,自然不希望敘利亞境記憶體在著伊朗軍事力量。尤其是以色列,還佔領著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以色列最擔心的就是伊朗幫助數量收復戈蘭高地。這也是以色列為什麼會頻繁出動戰機轟炸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的原因。畢竟以色列侵佔敘利亞的土地,在心裡上始終不能安心,總怕別人會奪回去。而且伊朗與以色列是仇敵,敘利亞留有伊朗近10萬的作戰部隊,顯然以色列非常擔憂。自然以色列希望俄羅斯能夠向伊朗施壓,迫使伊朗軍事力量退出敘利亞。
對於美國而言,本身就與以色列穿一條褲子,他們之間是捆綁在一起的。敘利亞內戰期間正是因為在開始的時候伊朗就挺身而出幫助敘利亞政府,才讓巴沙爾政權得以挺到2015年。美國方面認為是伊朗支援的敘利亞,要不然美國所支援的反對派勢力早就消滅了巴沙爾政權。美國本身就反感伊朗,那麼在敘利亞的伊朗勢力自然是美國想要清除出去的。更何況美國現在還在與伊朗劍拔弩張,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又怎麼願意看到伊朗勢力繼續留在敘利亞呢?
-
3 # 鬼影問道化真身
美、俄丶以會晤無果而終,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
1,美以的要求,與俄國的利益無關,而且從中長期看,可能對俄羅斯的中東利益有害無益。然而美以拿不出具有同等利益的條件與俄羅斯做交易,只想要俄羅斯協作,而美以自身還不具備脅迫俄羅斯的實力。
3,美以只想討論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這些以美以當下的能力無力解決的問題,希望俄羅斯無條件合作。從這一點看,美以兩國執政者對國際關係的現實,認識不足。俄羅斯之所以參加會晤,只是試探美以的態度。而會唔的結果,顯然令俄羅斯興趣索然。估計美、以、俄的三方會晤到此為止了,可能不會有下一回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美以兩國,還沒適應全球局勢的轉變,還在堅持零和博弈的思維方式,而自身相對實力又下降得比較厲害。估計中東還會繼續亂下去,其他勢力在中東趕不走美以,美以也搞不定中東。
-
4 # 數學蔣一刻
天下大勢,分分合合,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先來看美國,博爾頓在會上敦促伊朗放棄開發核武器。感覺是不是美國拿錯劇本了?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根本不關心敘利亞,至於為何,咱們在後邊詳細說明;
再來看以色列,內塔尼亞胡表示伊朗軍隊必須撤出敘利亞,同時敦促在2011年後抵達敘利亞的外國軍隊全部撤離,為什麼是2011年之後?因為在此之前,敘利亞軍隊上的外國軍隊只有以色列,西方人每次都能把無恥表演的如此正義凜然,我真的是相當佩服;
最後來看俄羅斯,會上俄羅斯首先涼了王牌:伊朗是俄羅斯的盟友,言下之意你打狗要看主人,動手之前先撒泡尿照照自己夠不夠格,對於美以近期的種種行為俄羅斯也給了定性:1.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是不受歡迎的行為;2.商船被襲事件美國的證據很可笑,並且無人機被擊落時是在伊朗領空內。用我們能聽得懂的話來翻譯,俄羅斯的意思就是你們先無情,逼得急了,休怪我無義!
而三國在會上各說各話的原因,還在於其在敘伊利益上的千差萬別:
對於美國而言,敘利亞原本就非其核心利益,本想套用阿拉伯之春的老套路,煽動敘內亂,兵不血刃的推翻阿薩德,肢解敘利亞,在賣以色列面子的同時,打擊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空間,然而無奈爛泥扶上牆,在俄羅斯和伊朗強勢入局之後,反對派規不成軍,內鬥不斷,節節敗退,而阿薩德則穩住了陣腳。
至此對於美國,敘利亞已然成為棄子。但隨著伊朗局勢的不斷升溫,敘利亞在美國嚴重又重新熱乎起來,其目的並非要在敘重灌上陣,而是想借敘利亞局勢,來牽制伊朗精力。而伊朗問題之所以重要,則時因為在近期美國戰略中,伊朗是重要支點:
1.以伊朗危機的潛在後果要挾歐洲,一來藉口伊朗導彈開發程序逼迫歐洲在北約軍費上加大投入,並透過加強北約軍力來打壓歐洲聯軍計劃;二來在俄歐尋求改善關係之時,利用伊朗與俄羅斯的緊密關係來分化俄歐,繼續在外交及經濟上孤立俄羅斯;三來利用歐洲與伊朗的經貿往來違反美國製裁,而在美歐貿易摩擦中增加底牌;2.軍事威脅伊朗,從而逼迫伊朗收縮軍力以自衛,來削弱敘利亞的軍事同盟力量,緩解以色列面臨的北方及東方的軍事及生存壓力;3.在國際油價畢竟50美元這個頁岩油開採成本線之時,透過中東亂局,刺激油價上漲,以保護其國內頁岩油產業,並透過其原油出口來緩解鉅額貿易逆差問題;4.利用對伊強勢態度,來滿足國內對伊強硬的政治正確,從而提升特朗普在連任競選中的民意支援度;5.透過增加伊朗軍事壓力,分散俄羅斯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削弱其在敘利亞戰場的軍事投入,打壓俄羅斯南部的生存空間,封堵其南下印度洋的通道。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敘利亞會議上,美國只說伊朗,而天天對伊朗喊打喊殺,美國卻又沒有行動。
然而,對於以色列,敘利亞問題就是關乎其生存與安全的核心問題。敘以兩國自以色列獨立以來便戰爭不斷,在1967以色列透過“六日戰爭”奪取戈蘭高地後,而這更是水火不容。
而眾所周知,以色列國土(實際管轄)面積僅為2.6萬平方公里,缺乏戰略縱深,因此敘利亞的繁榮穩定並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因此在對敘問題上,以色列立場最為強硬。
然而敘利亞因其歷史、宗教、地理、種族等問題,關乎多國利益,其命運並不由以色列一國所能決定:1.敘利亞塔爾圖斯基地,作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數不多的海外軍事基地,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一則透過該基地,俄羅斯獲得了其海軍進入地中海的港口;二則該基地維持了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及軍事存在;三則透過該基地禦敵於國門之外,緩解俄羅斯西南地區面臨的美國軍事圍堵,拓展俄羅斯的南部戰略空間。2.敘利亞是庫爾德人的大本營,而謀求獨立建國的庫爾德人又是土耳其國內的主要分裂勢力,因此藉助中東亂局,土耳其也兵出敘利亞,企圖剷除庫爾德人大本營,打擊國內分裂勢力,削弱鄰國力量,順便再拓展一下國土。3.敘利亞與伊朗作為伊斯蘭什葉派兩大國,又同為以色列死敵,因此二者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一則透過二者可以共同抵禦以沙特為代表的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的打壓,二則可以共同抗衡以色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而對於以色列來說,土耳其、俄羅斯、伊朗,都不是其能輕鬆應對的物件,因此面對敘利亞形勢,以色列一方面希望加大對敘打擊力度,以防敘利亞在休養生息之後對以秋後算賬,然而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其他大國實力進入以色列周邊,擠壓其生存空間。
而對於俄羅斯來講,敘利亞對其至關重要。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立特別是經濟領域迅速衰落,其利益觸角及軍事存在不斷收縮,而美國則窮追猛打,不斷陳兵俄羅斯邊境,擠壓其生存空間。
從地圖上來看,俄羅斯北忘北極,冰天雪地,通航困難,不存在良好的戰略通道。西部則面臨美歐北約集團不斷東擴,一步步蠶食傳統俄羅斯勢力地區。東部則面臨日韓、東南亞、以及關島形成的一二島鏈嚴防死守,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位於西南的中東地區則顯得至關重要。
在伊拉克、阿富汗被美國征服的情況之下,伊朗、敘利亞一線的南部通道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美國將完成對俄羅斯的全面包圍。
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敘利亞與伊朗就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而俄在敘的軍事基地,更是俄羅斯國土的延伸,更不能任由他國蹂躪。
結論
在國際事務中,利益是所有決策的出發點。因而美、以、俄三國在敘、伊兩國的利益分歧,則導致了其外交、政治、軍事政策與方向的千差萬別。因此,除非三方達成利益方面的妥協讓步,否則各方仍將各行其是、各說各話。
-
5 # 落下m
因為雙方存在著最根本的分歧,那就是美國對俄國家政權的顛覆企圖,導致美俄將會長期處於對抗的狀態,而這一結果就是俄羅斯為了自身利益,必然不會同意美國提出的任何要求,因此會晤無果而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美俄兩國長期對抗的關係,使得俄羅斯會竭盡全力破壞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從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出於全球戰略擴張的需要,將當時的蘇聯列為了美國的首要打擊目標,並因此拉開了針對蘇聯的冷戰序幕,在這場長達40多年的冷戰中,美國最終還是打垮了蘇聯,並導致其徹底解體。
但是很遺憾的是,從蘇聯的屍體上獨立起來的俄羅斯,並沒有因此放棄崛起的信念,結果導致美國針對俄羅斯的全面打壓,甚至美國議員還曾在國內公開叫囂道,俄羅斯只有繼續分裂下去,才不能對自由世界產生傷害,這意味著美國從戰略上就是希望俄羅斯徹底崩潰,直到其不能對美國構成威脅為止。
很顯然對於美華人這樣的圖謀,曾經成為世界一極的俄羅斯人是不會接受的,最終前俄總統葉利欽,還是選擇了走獨立自主發展路線的強硬派人物---普京,作為了自己的接班人,繼續領導俄羅斯前進。
因此從2000年開始,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就已經再一次展開,雖然兩國並沒有因此陷入連綿的戰爭中,但是伴隨著各種經濟制裁和代理人戰爭,美俄之間的鬥爭正隨著兩國之間實力的變化而變得越發激烈。
無論是車臣戰爭,還是敘利亞內戰,又或者是美伊對抗,對於俄羅斯與美國來說,在保證雙方不出會發生直接戰爭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從對方身上“挖下一塊肉”,已經成為了雙方都在努力的目標,哪怕這麼做會傷害到第三方國家也在所不惜。
敘利亞內戰和美伊對抗,是美俄兩國在中東地區爭奪利益的焦點,在這個問題上,美俄都不存在退讓的可能。無論是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中,還是美國從2018年開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中,美俄兩國之所以會爭鬥不休,甚至有時還大打出手,事件背後所蘊含的,其實就是美國與俄羅斯對這兩個地區利益的爭奪。
而俄羅斯為了避免自己失去在地中海地區的後勤基地,也不得不被迫在2015年派遣“志願軍”支援阿薩德政府,並幫助其打敗反政府武裝,挽回瀕臨崩潰的敗局。
同樣在美伊之間的緊張對抗中,美國透過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來打壓伊朗政府,企圖迫使其對自己屈服。而俄羅斯則公開支援伊朗現政府,甚至幫助其主動出擊,在6月20號擊落了一架美軍先進無人機,目的就是要破壞美國針對伊朗實施的計劃,以此來與美國爭奪中東地區的利益。
不管是在敘利亞內戰,還是在美伊緊張對抗的局勢中,真正在背後操盤“下棋”的人,只有美國和俄羅斯,雙方的關係是“你生我死”的關係,是“你輸我贏”的關係,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共贏的空間。
美、俄、以三國根本及不存在任何妥協的可能,因此在24號-26號的會晤中,自然也產生不了什麼成果,不管是美國也好還是俄羅斯也好,對此次會晤都沒有什麼信心,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甚至自己都沒有去,只是派遣了一個低級別的官員,去“應付”了一下美國而已。
-
6 # 閒看秋風999
各方追求的利益不一樣啊!
中東局勢霧裡看花——俄羅斯想的是如何在敘利亞展開最後一戰,徹底掃清反對派殘餘;但是中間卻隔了個土耳其;伊德利卜怎麼辦?
土耳其建立的“軍事降級區”裡面的美國軍事基地怎麼辦?還有美華人支援的庫爾德武裝呢?伊德利卜不拿下來,俄羅斯怎麼向敘利亞政府交代呢?
美國表面上是從敘利亞撤了軍,但是無論如何,美華人也不會放棄庫爾德武裝啊?畢竟人家在當初在抗擊isis時還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為阿薩德政權奪回了大部分失地!
當然,更讓美國頭疼的就是伊朗了——伊朗可不比當年的伊拉克那麼好對付——八千多萬人口;國內沒有大的反對派勢力可以利用;
而且美國單方面退約,首先在國際道義上就說不過去;再見加上美國又愚蠢的制裁了伊朗的最高精神領袖和外交部長;伊朗也理所當然的關上了談判的大門;
還有以色列;這也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主;由於猶太人勢力集團的存在,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對內塔尼亞胡都是投鼠忌器;
更何況美國還打算在中東推出“世紀協議”以討好以色列;而以色列對伊朗在中東坐大又是耿耿於懷,對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的存在是竭盡全力。
因此,俄羅斯、美國、以色列三方利益訴求完全相互矛盾,難以找到利益共同點,缺乏合作的基礎,當然最後也只能夠無果而終了。
-
7 # 可緩歸矣736
美,俄,伊三方在耶路撒冷的會談當然是無果而終,要使能達成協議,哪算是天大的奇蹟。
這一處事,還要歸結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今年2月到訪莫斯科向普京提議6月24日至26日在耶路撒冷召開:美,以,俄,三方代表會議,主要議題是:討論伊朗以後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問題!內塔尼亞胡提議召開的這次會議,可真是一次夠熱鬧的會議,三方政治觀點不同,價值觀不同,各自都懷著自己的利益,有在敵對狀況下,被撮合到一起討論伊朗以後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問題能達成協議麼?在會上肯定是以自已觀點為重,不僅有紅脖子脹臉的現象,可能還有據理力爭,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憋扭的情況,這能不熱鬧麼!吵來吵去兩嘴毛,誰也說服不了誰,當然協議就不用談。
伊朗與敘利亞在中東是同盟關係,在敘利亞內戰暴發之後,頂力支援巴沙爾政權打擊反對派和恐怖組組,默默地為保衛敘利亞政權投入10多萬人員,承受著受傷,陣亡的痛苦、財力,物力毫無怨言地支援巴沙爾政權。敘利亞內戰有伊朗的頂力幫助,才是巴沙爾政權支撐到2015年沒有被消滅,敘利亞內戰伊朗保衛巴沙爾政權功不可沒,當然隨後有俄羅斯參加其中局勢才有較大的反轉。
以色列把不得伊朗的勢力盡快撤離敘利亞,在敘利亞以色列視伊朗為眼中釘,因為,伊朗在敘利亞幫助巴沙爾政權打擊反對派,恐怖組組觸到了以色列在敘利亞的利益。以色列本想在敘利亞內戰混亂之際,以自已的實力多侵佔敘利亞領土,以靠美以關係,在世界第一霸權者的支援保護下擁為己有,戈蘭高地就是例子,被美國自作主強劃歸以色列,以色列害怕伊朗勢力留在敘利亞幫助巴少爾政權收穫戈蘭高地,以色列才不斷地阻撓伊朗的存在,並且多次派機轟炸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給人員造成死傷。所以怎能不借此機會作怪把伊朗欺出敘利亞!
美國對伊朗當然是層層設障刁難,兩家互相對峙,劍拔弩張,隨時有發生戰爭的危險。在敘利亞問題方面美國一直認為:是伊朗,俄羅斯支援的敘利亞政權武裝,才是美國支援的反政府武裝失敗,沒有消滅敘利亞政府權力,沒有牢到好處,最終以失敗告終。美國和伊朗是敵對勢力,從根本上一直反對伊朗,肯定要求,將伊朗從敘利亞清除出去,達到自已的目的。
俄羅斯是支援伊朗勢力繼續留在敘利亞,一方面對巴沙爾政權有好處,俄羅斯可以抽身幹其它事情,是很好的緩衝,一方面俄羅斯和伊朗相互問信任度是很高的,在敘利亞俄羅斯可以交付伊朗作為代理人。
內塔尼胡提議美,俄,以會談,就伊朗以後在敘利亞是否存在協商達成協議,本來就是不現實的事情,自然無果而終。俄羅斯對此清楚,只派出很普通的官員代表參加,果不其然啥成績也沒有,只是吵的一塌糊塗。
-
8 # 古姿觀察
6月25日以色列、美國、俄羅斯三方在耶路撒冷東方酒店召開專題會議。參與會議的包括東道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以國安顧問梅爾·本·沙巴特、美國總統國安顧問約翰·博爾頓以及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尼古拉·帕特魯舍夫。這次會議是今年2月內塔尼亞胡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敲定的,旨在為化解敘利亞和整個中東地區危機找到切實可行的共同行動方案。
(沙巴特、博爾頓、內塔尼亞胡、帕特魯舍夫)
會議說是為了化解敘利亞和整個中東地區危機,其實核心議題就是一個,“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在這一問題上俄羅斯與美、以分歧很大。帕特魯舍夫不認同美國和以色列有關伊朗是“地區安全的主要威脅”的觀點,並表示以色列在敘利亞對伊朗部隊及其代理人的空襲是“不可取的”。俄羅斯認為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在打擊恐怖分子和穩定地區局勢做出了很大貢獻。當然俄羅斯也理解以色列的安全關切和擔憂,並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俄羅斯安撫以色列的理由是,以色列境內有200萬前蘇聯移民及其後裔,雙方有共同的歷史認知。
(帕特魯舍夫講話)
(普京與內塔尼亞胡)
對於美國而言,則一直強調俄羅斯對於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支援。美國的目的就是想借此向伊朗施加壓力,強調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的擴張。因為自敘利亞內戰以來伊朗便藉著援助敘利亞政府為名義,組織大批什葉派民兵前往敘利亞,而且還在藉助敘利亞復興社會黨地方組織發展和培養親伊朗民兵。這根支援伊拉克巴德爾民兵、支援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幾乎是一個套路。阻止伊朗進行影響力輸出也是美國遏制伊朗“四項要求”之一。然而俄羅斯對於伊朗的支援無疑成為一大阻力,所以美國一直試圖讓俄羅斯停止這一切,作為交換美國可能會徹底從敘利亞撤軍,並且確保阿薩德政權的安全,承認其合法性。
(特朗普與魯哈尼)
這次會談沒有達成任何共識,這也很正常,畢竟本身美俄關係才剛剛重啟,雙方需要先增強彼此之間的互信才能夠在其他相關區域性問題展開對哈。這次G20峰會特朗普將會與普京舉行會晤,這是美俄首腦將近一年以來的第二次正式會談,具有重要意義。畢竟自去年赫爾辛基會議之後,美俄關係回暖,然而在經歷了敘利亞、烏克蘭、委內瑞拉以及《中導條約》等問題的尖銳對立後,雙方關係再次緊張,急需加強溝通交流。
-
9 # 飛狼
6月24日-26日,以色列、美國、俄羅斯三國的安全高官在耶路撒冷舉行三方會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梅爾·本·沙巴特、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帕特魯舍夫大將是這次會談的主角,會談的主要議題就是: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在6月20日的美伊軍事衝突後,以-美-俄關於伊朗的會談就顯得更加引人注目。
客觀地說,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關係比俄羅斯和伊朗的關係更密切,但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跟美國與伊朗的關係一樣差,以色列-美國-俄羅斯三方湊在一起主要討論以色列與美國的兩大眼中釘——伊朗、敘利亞的問題,是在給俄羅斯出難題,俄羅斯在這其中顯得比較被動,但也給俄羅斯擴大了與美國博弈的空間。
於是,俄羅斯率先出手,先聲奪人,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6月24日在莫斯科先給俄羅斯的立場一錘定音,他說伊朗是應敘利亞合法政府的邀請前往敘利亞協助反恐,俄羅斯在所有的國際談判中承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存在的合法性。拉夫羅夫強調,在以色列-美國-俄羅斯的三方會談中,俄羅斯也是持有這個立場的。
拉夫羅夫在三方會談前夕“亮劍”,給以色列、美國出了一道難題,就看美伊如何出招,或者說怎麼讓利、交易,才能逾越俄羅斯劃下的這道紅線,以色列-美國-俄羅斯在三天的會談中本質上是圍繞這一點進行談判,博弈。
以色列把駐紮在敘利亞境內的八萬伊朗系軍隊視為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一直要求伊朗軍隊撤出敘利亞,為此,頻頻向敘利亞、俄羅斯施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多次訪問俄羅斯,與普京會談,目的是為了說服俄羅斯出手,幫以色列把伊朗軍隊“請”出敘利亞。在某些階段,普京還真的被內塔尼亞胡說動了,或明或暗地要求伊朗軍隊撤離敘利亞,遭到了伊朗的強硬拒絕,俄羅斯與伊朗的關係因此幾經波折。
俄羅斯對於伊朗大軍在敘利亞的存在的立場,大體上更傾向以色列的立場——伊朗軍隊撤離敘利亞,因為伊朗軍隊駐紮在敘利亞,一方面極大地削弱了俄羅斯對敘利亞政府的絕對影響力(與伊朗為競爭關係),損害了俄羅斯想要一家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以色列的人口中有200萬的猶太人是從前蘇聯(俄羅斯佔大頭)遷移過去的,俄羅斯與以色列也是有著特殊關係的。
但中東的局勢就像三月的天,說變就變,俄羅斯對伊朗軍隊在敘利亞的立場也一直在調整變化中,以期符合俄羅斯的最佳利益。在美國把中東局勢攪得翻天覆地的當下,以色列缺乏拿得出手的利益來跟俄羅斯交易,只靠瘋狂地空襲在敘利亞的伊朗軍隊,以及敘利亞政府,是無法改變俄羅斯的立場,反而是俄羅斯放棄了之前的模糊的曖昧的立場(給了以色列猶太人極大的想象空間),明確了立場:伊朗軍隊在敘利亞的存在是合法的!所以,以色列與俄羅斯談不攏,會談無疾而終。
美國要求伊朗軍隊撤出敘利亞,俄羅斯就更不能答應了,尤其是當前美伊局勢遊走在戰爭邊緣,就算美國向俄羅斯妥協,將美軍全部撤出敘利亞,俄羅斯也不會同意的。
因為美軍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全部在美國的代理人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控制區,美軍隨時都可以重返敘利亞的,而伊朗軍隊一旦撤離敘利亞,就沒有機會重返敘利亞了,這樣的條件完全是在忽悠俄羅斯,普京是不會上當的。
極端反俄的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只有給俄羅斯送上“美國承認巴沙爾政權”,或者“美國撤銷對反俄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支援”,或者“美國恢復中導條約”等大禮,俄羅斯才會調整對伊朗的立場,加入以色列、美國驅逐駐敘利亞伊朗系軍隊的“合唱團”。上述的“大禮包”,特朗普完全沒有贈送給普京的意願,因為這樣做將是美國喪失遏制俄羅斯的重要抓手。
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為期三天的以色列、美國、俄羅斯關於“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的三方會談,因為以色列、美國與俄羅斯的立場分歧太大,美以又沒有端出像樣的“佳餚”,招待不周,俄羅斯不開心,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會晤沒有共識與成果,讓美以很失望。
但驅逐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的這件事還沒完,將成為大阪G20峰會期間(6月28日-29日),特朗普與普京的第二次正式會晤的核心議題,普京等著特朗普出招。
-
10 # 儒道之主
根據新華社6月25日的訊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俄羅斯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就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問題舉行了會晤,但卻沒能達成任何協議,也沒有達成任何共識。美、俄、以三方會晤無果而終,原因是分歧太大。新華社在報道中稱“三方立場大相徑庭”,但實際上應該稱為“雙方”,美、以雖是兩國,卻同屬一個陣營,俄羅斯為另一方。博爾頓、內塔尼亞胡、帕特魯舍夫
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基本上一致,實屬一方——在會晤中,博爾頓、內塔尼亞胡都認為伊朗是地區和平的威脅,並堅持伊朗必須從敘利亞撤軍的立場。博爾頓將伊朗稱為“好戰和侵略行為的源頭”,內塔尼亞胡則一再強調“伊朗必須從敘利亞撤出去”。俄羅斯在該問題的態度與敘利亞政府一致,始終支援伊朗留在敘利亞境內,與美、以兩國的態度截然相反,雙方的分歧根本就沒有可調和的空間。
從雙方的分歧上來看,未就此問題達成任何協議或共識是很正常的,並不讓人感到奇怪。此次三方會晤由內塔尼亞胡提議舉行,早在2019年2月他就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該建議。敘利亞內戰始於2011年3月15日的反政府示威活動(阿拉伯之春),後來演變成了武裝衝突。儘管美國打著“反恐”的旗號進入了敘利亞,然而其實際上卻是試圖推翻巴沙爾政權,在美國及其盟友的支援下,敘利亞各派反政府武裝得以快速發展,並控制了敘利亞大部分地區。
伊朗隨即向敘利亞派兵對巴沙爾政府施以援手,但伊朗政府只承認在敘利亞境記憶體在“軍事顧問”。伊朗政府將在敘利亞境記憶體在的軍事力量稱之為“志願軍”,正是在伊朗“志願軍”以及俄羅斯、伊拉克什葉派、黎巴嫩真主黨的幫助之下,敘利亞政府才得以扭轉局勢——控制區從不足其國土面積的20%擴大到了目前的70%以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目前主要集中在伊德利卜、阿夫林、曼比季以及庫爾德武裝控制區。
從俄羅斯、敘利亞政府的角度出發,伊朗幫助打擊了敘利亞境內的恐怖主義勢力以及反政府武裝,為推進敘利亞的和平程序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帕特魯舍夫在會談中強調了這一點。但從美、以等國的角度來看,正是伊朗、俄羅斯等出兵的幫助,巴沙爾政府才得以“苟延殘喘”,不僅讓美、以等的戰略目標無法實現,而且還讓俄、伊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得以擴大,威脅到了美國等的利益。
伊朗、俄羅斯與美、以屬於對立的雙方,分歧當然大,談不攏很正常。伊朗與美、以兩國是真正的敵對國家,伊朗主導建立的“什葉派之弧”更是兩國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對伊朗提出的12個條件中,就包括從敘利亞撤軍以及停止支援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以色列就不用多說了,自伊朗出兵敘利亞後,就一直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目標進行空襲。
由此可見:美、以對伊朗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存在的重視程度。而伊朗的軍事存在,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俄羅斯實現了其戰略目標,這是俄羅斯支援伊朗留在敘利亞最重要的原因。俄伊雖存在著歷史問題,但現在卻是有很多的利益共同點,屬於“準盟友”的關係——帕特魯舍夫將伊朗稱為“俄羅斯的盟友”,並反對將伊朗視為地區威脅。對於美國等將伊朗認定為阿曼灣油輪被襲事件的幕後黑手,帕特魯舍夫也表示了反對,認為應該進行深入調查。
內塔尼亞胡敦促2011年後抵達敘利亞境內的外國軍隊全部撤離,但在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實現——相對來說,美、英、法、伊等國還好解決,但俄羅斯、土耳其卻絕對不會輕易撤軍。其中,俄羅斯好不容易才實現了重返中東的戰略目標,而土耳其卻對敘利亞的領土有著很大的野心,兩國都不可能因為以色列撤軍。俄羅斯參與此次會晤,實際上就是因為考慮到了與以色列的良好關係,普京算是給內塔尼亞胡一個面子,但卻不可能放棄本國的利益。
回覆列表
參加會晤的分別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
三方主要分歧點是:以色列——伊朗的軍事力量必須撤出敘利亞;美國——伊朗是“好戰和侵略行為的源頭”,威脅了全球石油供應。伊朗必須放棄開發核武器,停止支援恐怖主義。美國雖然24日對伊朗實施了新制裁,但談判的大門仍然敞開。俄羅斯——伊朗在敘利亞打擊恐怖主義,為地區穩定作出了貢獻。以色列越境到敘利亞境內空襲,是“不受歡迎”的行為。
由於三方觀點各異,同時,美以的特殊關係,外界認為:此次會晤,明著是三方,各自代表自己的國家利益,但事實上卻是二對一,俄方不可能在本次會晤上作出實質性讓步!
本次會晤應該是美俄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博弈,他們在中東分別有自己的盟友。而美俄事實是該地真正的代理人,分別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是鬥爭的雙方。雖然以色列有能力把美俄的重量人物拉到同一張桌子上,具有前所未有和歷史性的意義,但雙方鬥爭的實質,以色列無法也無力改變。
美俄在中東地區分別有駐軍,互有戰略支撐點!是主宰中東事務的狠角,透過多輪的武力相向和較量,目前,俄方佔上風。而美以讓俄方支援和放棄目前已達成的利益,顯然有強迫的意味,對於具有“戰鬥民族”美譽的俄羅斯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本次會晤,以色列雖將全球最強兩個國家拉到一起,也是自己的利益訴求!以色列在中東雖有“小霸王”的美稱,但四面環伺的阿拉伯穆斯林鬥士,時時讓以色列人提心吊膽,能夠有效解決中東“火藥桶”問題,以色列人才能安全的生活和從事國家建設活動,早一天解決,早一天安定!而本次無果的會晤,事實上以色列人是特別失望的。
中東地區的和解,必將任重而道遠!未來的日子,還將戰火烽煙,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