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山紅杏管理員
-
2 # 邁騰來了
錨頭蚤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錨頭蚤(俗稱錨頭蟲)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只有雌蟲才寄生在魚體上,長約1釐米。近漁業科技入戶示範戶養殖混養的魚塘中鯽魚出現錨頭蚤病症還比較嚴重。那麼,如何來對付這種常見的病症,筆者在此例舉幾種方法以供養殖戶做參考。
1.用生石灰帶水清塘,用量為200~250 毫克/升。
2.在瘦水條件下,水深1 米時,每667 平方米施400 千克腐熟豬糞或牛糞,改變生態環境,達到防治該病。
3.在該蟲繁殖季節(夏秋季節較多發),全池潑灑90 %敵百蟲,用量為0.5 毫克/升。每兩週1 次,連用2~3 次。也有人用氯氰菊酯溶液或者辛硫磷溶液全池潑灑。
4.每立方米水體使用20%精製敵百蟲粉0.18~0.45g水溶解液全池潑灑。殺死池中錨頭鰠的幼蟲,根據錨頭鰠的壽命和繁殖特點,需連續下藥2~3次,每次間隔的天數隨水溫而定,一般為7d,水溫高時間隔的天數少;反之,則多。
5.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根據草魚和鰱、鱅對高錳酸鉀的耐藥性不同,宜分別處理。對患病鯽魚,可以在水溫15左右,用20mg/l濃度;水溫21~30℃時,用10mg/l濃度,藥浴1.5~2h。對患病鰱、鱅,在水溫10℃以下時,用33mg/l濃度;水溫10~20℃時,用20mg/l濃度;30℃以上時用10mg/l濃度,藥浴1h,均可殺死錨頭鰠的幼蟲和成蟲,但在生產上應用較麻煩。一般用於魚種放養時用高錳酸鉀液浸浴,用量為10~ 20 毫克/升,時間15 ~ 30 分鐘。
養魚往往到了生病再治療為時已晚,即使治好了有時候也得不償失,因此必須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多換水,定期消毒殺菌才是正道。
-
3 # 農人大小事
首先得你錨頭鰠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如果是還處在幼蟲階段的話,我建議先不用殺,可以用藥物控制,分多次用藥,這樣對魚的傷害也不大,幼蟲階段的感染還是可以治癒的。如果已經發展成成蟲的話,那就不用說了,直白殺掉,用藥的話對魚的傷害也大,治癒難度也相當大而且費用也不低,所以該殺還得殺。謝謝
-
4 # 猛獁飾品
要做到以下幾點
錨頭鰠(俗稱錨頭蟲),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只有雌蟲才寄生在魚體上,成蟲長約1釐米。蟲體的後端,帶有1對卵囊。頭部分有叉狀兩角,似船錨,故此而得名。
(錨頭鰠蟲的頭部鑽到魚體肌肉裡,用口器吸取血液,形如船錨,故名)
二、流行狀況
錨頭鰠可侵入鯉魚、鰱魚、鱅魚、草魚等魚的體表,對幼魚危害特別嚴重,可引起死亡,對大魚影響不大,如果蟲數不多,一般隻影響生長速度而已。
此病流行地區廣,全國各養魚地區都有發現,終年可見,夏、秋季能引起嚴重流行暴發。
三、症狀
錨頭鰠寄生的病魚,表現在焦急不安,減食,消瘦。蟲體寄生在魚體各部位,呈白線頭狀,隨魚遊動。有的蟲體上長有棉絮狀青苔,往往被誤認為是青苔的苔絲掛在魚身上。
蟲體寄生四周組織常紅腫發炎,同時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蝕成缺口。魚體初被蟲體侵入時,表現不安,食慾不好,繼而身體瘦弱,遊動緩慢。
錨頭鰠兇猛貪食,寄生處會出現不規整的深孔,蟲的頭部鑽到魚體肌肉裡,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鱗片和肌肉,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鰠分泌物溶解腐蝕成不規整形缺口,又給水黴菌、車輪蟲等的入侵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被錨頭鰠寄生的病魚,往往會併發其他疾病。
四、錨頭鰠生活史
錨頭鰠的生活史分為無節幼體(幼蟲期)、橈足幼體(成蟲期)和老蟲期。
(鯽魚體表紅斑---錨頭鰠幼蟲,己附體的幼蟲)
錨頭鰠的幼蟲期
可以分為5個時期:即第1-5無節幼體時期。
無節幼體自卵中孵化出來後,就能夠在水中自由游泳。幼蟲通常是做間歇性的遊動,即猛烈的揮動附肢遊動數次至數10次後,停息在水底或附在水體中物體上,過一會再遊動。幼蟲遊動時身體一般向前上方作450度角的傾斜,向前上方游去,停止遊動時附肢下垂併攏,身體就慢慢下沉。
注意:幼蟲期包含未附體自由遊動和剛附魚體的幼蟲。
(鯽魚體表紅斑---錨頭鰠成蟲)
錨頭鰠的成蟲期
也可以分為5個時期:
從第5無節幼體體內孕育出來的第1橈足幼體,就開始具有劍蚤式的體型、體節、附肢的數目和構造,並且隨著發育時期而增生。
從第1橈足幼體到第5橈足幼體,每次脫皮後身體增加1節,附肢增生1對。
錨頭鰠在第5橈足幼體時期進行交配。
只有雌性成蟲才營永久性寄生生活,幼蟲及雄性成蟲均營自由生活。
當環境水溫在18-20℃時,自卵囊孵化至第1橈足幼體共需5-6天;水溫在25℃左右時則需3天;當平均水溫高達30℃時,只需3天時間。
溫度變化太大時,幼蟲的發育會出現“遲滯現象”。對於同一發育卵囊,其幼蟲的發育速度和生長快慢也是參差不齊的。
(鰱魚體表上的錨頭鰠老蟲)
錨頭鰠的老蟲期
據蟲體的形態可以將錨頭鰠分為“幼蟲”、“成蟲”和“老蟲”等3個階段。
“幼蟲”狀如細毛,無卵囊,寄生在魚體上的部位出現血斑。
“成蟲”身體透明,可見體內墨色的腸蠕動,卵巢在腸道兩側佔顯著位置,其身體後端常帶有1對卵囊,用手撥動蟲體時可以豎起。
“老蟲”身體混濁,變軟,體表常著生許多累枝蟲。
五、錨頭鰠的殺滅治療難度
錨頭鰠是魚類最常見、最頑固的體外寄生蟲之一,水溫在12℃~33℃時均能夠進行繁殖。它的壽命長短與水溫高低有著密切的關係,最長的壽命為5個月~7個月,最短只有15天左右。
根據錨頭鰠的不同發展階段,錨頭鰠可分為幼蟲、成蟲、老蟲三種形態(上文也稱"3個階段"亦同),老蟲一般用一次藥即可殺滅,但要想徹底消滅池水中的錨頭鰠幼蟲和成蟲,則必須連續下藥2次~3次,每次間隔的時間一般為7天,水溫升高時,間隔的天數就少;反之亦然。
池塘用藥後,錨頭鰠可能會自動地從魚類的體表脫落,有時會形成孢囊藏落在淤泥中,以迴避藥物的毒性,一旦藥效消失、水溫適宜,若干天后又大量繁殖,重新寄生於魚類的體表。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用一次藥不能殺滅錨頭鰠的首要原因。
最先治療和控制錨頭鰠病較為有效的藥物主要是高錳酸鉀和敵百蟲,並有人提出了感染錨頭鰠痊癒後的魚體可以獲得免疫,其實不然,經過多年的實踐中發現,發病後的魚體第二年仍會或完全可能又發生寄生。
據陳昌福撰文介紹,潘金培等(1979)比較系統地進行了針對發育各個階段錨頭鰠殺滅藥物篩選試驗。
藥物殺滅錨頭鰠蟲卵和幼蟲的試驗
首先,他們進行了藥物殺滅錨頭鰠蟲卵和幼蟲的試驗,將從錨頭鰠蟲體上摘下的卵囊,分別放入盛有濃度為0.5mg/L的優效磷、磷胺、敵百蟲、殺螟威、殺蟲畏、三硫磷、1‰的食鹽溶液中後,定時用解剖鏡觀察蟲卵與幼蟲的發育情況。
試驗結果證明:
(l)錨頭鰠卵囊在以上7種藥物的溶液中均可孵化成無節幼體,說明這些藥物並不能殺死錨頭鰠的卵囊;
(2)優效磷、磷胺和食鹽不能影響孵化出來的錨頭鰠幼蟲發育,說明這幾種藥物既不能殺死錨頭鰠的卵囊,也不能殺滅其幼蟲;
(3)敵百蟲、殺螟威、殺蟲畏、三硫磷等藥物溶液能殺死錨頭鰠的幼蟲,並且殺滅其幼蟲的效果以敵百蟲為最好。
藥物殺滅錨頭鰠成蟲的試驗
隨後,他們繼續對寄生在魚體上的錨頭鰠成蟲進行了殺滅藥物的篩選。先後試驗了殺螟松、馬拉硫磷、西維因、磷胺、二嗪農、辛硫磷、樂果、三氯殺端楓、殺螟威、殺蟲咪、硫酸亞鐵、殺蟲畏、多滅磷、蘇果磷、三硫磷、亞胺硫磷、松節油等藥物,並採用敵百蟲、硫酸亞鐵等藥物成為敵百蟲合劑進行了殺滅寄生在魚體上錨頭鰠的試驗。
試驗結果:
則是證明了這些藥物對錨頭鰠的成蟲均沒有明顯的殺蟲效果。
上述採用藥物殺滅幼蟲與成蟲的試驗結果表明:
藥物只能殺死尚處於自由生活階段的錨頭鰠的幼蟲,而不能殺死已經寄生在魚體上的成蟲,因此,即使將敵百蟲作為一種治療錨頭鰠病的有效藥物,如果只是採取一次用藥的方式給藥的話,實質上只是能起到控制錨頭鰠病情發展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季節採用藥物控制魚類錨頭鰠病的不同方法應該是有所不同效果的。
在夏季治療魚類的錨頭鰠病時,對養殖池塘潑灑敵百蟲溶液,水中的錨頭鰠幼蟲即可被殺死,可能是由於處於夏季高溫季節,寄生在魚體上的成蟲壽命很短,不久即自然脫落,因而使藥物治療得以顯示出明顯的效果。
不過,在秋季採用相同的藥物治療魚類的錨頭鰠疾病時,就可能一次用藥後的治療效果不如夏季明顯,需要間斷施藥兩次甚至三次,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藥物治療效果。這可能就是因為錨頭鰠在秋季水溫低一些時的壽命較夏季長一些的緣故。
另外,有人將苦楝樹皮、博落回、仙鶴草、苦參等18種殺蟲植物(用於殺滅錨頭鰠的無節幼體有效)和高錳酸鉀(殺滅錨頭鰠成蟲有效)殺滅錨頭鰠均有一定效果,但必須是較高濃度的藥浴浸泡魚體。
將此方法用於池塘捆箱內施藥,並在浸洗過程中不斷補充藥物,其結果則是殺蟲效果遠不如室內試驗結果理想,推測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藥物濃度在浸洗過程中不能保持穩定所致。
因此,高錳酸鉀雖然是殺滅錨頭鰠成蟲比較有效的藥物,但是將其應用在魚池中治療疾病時,其具體浸洗方法或者綜合其它方法還是需要認真考量的。
(常見的鯽魚體表紅斑,己附體的幼蟲)
六、病理變化
錨頭鰠寄生在鰱、鱅等鱗片細小的魚體表面時,引起寄生部位周圍紅腫、發炎,形成明顯的紅斑,寄生部位腫漲較明顯。
當寄生在鯉、鯽等鱗片較大的魚體表面時寄生部位的鱗片被“蛀”成一個缺口,寄生部位腫脹不明顯,只是形成充血紅斑。
七、防治方法
錨頭鰠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此病可肉眼確診,需用殺滅錨頭鰠或寄生蟲類專殺產品進行殺蟲1-3次,3-5天后複檢,殺滅效果不理想時需要復殺。
平時潑灑各種殺蟲藥物的作用
人們在患有錨頭鰠病的養魚池塘中,潑灑各種殺蟲藥物的真正作用大多隻能是為了殺滅養殖水體中正處於自由生活階段的錨頭鰠幼蟲,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殺滅寄生在魚體上的錨頭鰠老蟲或成蟲。對該蟲的殺滅應該針對錨頭鰠生活史的薄弱環節(易於被藥物殺滅的寄生蟲個體發育階段)施用藥物方可功效大增。
有效殺滅---幼蟲---錨頭鰠生活史的薄弱環節
錨頭鰠生活史中的薄弱環節無疑就是處於自由生活階段的幼蟲(無節幼體)或者成蟲(橈足幼體)階段。因為一旦錨頭鰠寄生到魚體上,無論是處於“幼蟲”、“成蟲”還是“老蟲”階段的蟲體,由於可能受到藥物影響的身體部位已經深深地入侵到魚體肌肉內。因此,潑灑在養殖水體中的各種藥物實際上是狠難以對其產生作用的。
如果檢查患病魚體發現寄生的蟲體大多處於“幼蟲”階段,就可以根據蟲體的壽命長短的原理,每間隔10-15天用殺蟲藥物一次,連續用藥三次,才有望達到徹底治癒魚類錨頭鰠病的目的。
如果發現寄生的蟲體大多處於“成蟲”階段,就可以每間隔10-15天用殺蟲藥物一次,連續用藥兩次即可。
如果發現魚體上寄生的蟲體大多處於“老蟲”階段的話,就可以只用殺蟲藥物一次就行了。
根據魚體的大小和錨頭鰠的感染強度,決定是否使用殺蟲藥物治療疾病。
如對於5.0-6.0cm的魚種,如果寄生了3-5個錨頭鰠的話,就有可能導致魚體發生死亡,應該及時採用殺蟲藥物給予治療。
如果是大魚寄生的蟲體不多或者馬上進入冬天(低於12℃)或高溫(高於33℃)天氣時蟲體大多會自滅自死或卵體沉泥冬眠,也可暫時棄治。
防治措施
1、敵百蟲全池潑灑
使用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殺滅錨頭鰠幼蟲。若魚體感染的主要是細小白色無卵囊的“幼蟲”,可在半月內連續用藥兩次;若主要是體透明具綠色卵囊的“成蟲”,則用藥一次即可;若是體混濁的“老蟲”較多,則可以暫時不用藥。
在該蟲繁殖季節(夏秋季節較多發),全池潑灑90 %敵百蟲,用量為0.5-1ppm。每兩週1 次,連用2~3 次。
每立方米水體使用20%精製敵百蟲粉0.18~0.45g水溶解液全池潑灑。殺死池中錨頭鰠的幼蟲,根據錨頭鰠的壽命和繁殖特點,需連續下藥2~3次,每次間隔的天數隨水溫而定,一般為7天,水溫高時間隔的天數少;反之,則多。
2、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
對不同的魚採用不同的高錳酸鉀濃度,可有效殺死錨頭鰠幼蟲和成蟲:
對患病草魚,15-20℃時用20ppm,21-30℃時用10ppm,藥浴1.5-2小時。
對鰱鱅魚,水溫10℃以下時用33ppm,10-20℃時用20ppm,20-30℃時用12.5ppm,30℃以上時用10ppm,藥浴1小時。
對患病鯽魚,可以在水溫15左右,用20ppm濃度;水溫21~30℃時,用10ppm濃度,藥浴1.5~2小時。
但在生產上應用比較麻煩。一般用於魚種放養時用高錳酸鉀液浸浴,用量為10~ 20ppm,時間15 ~ 30 分鐘,即可。
3、其它殺蟲藥全池潑灑
理論上說,所有的魚用殺蟲藥(硫酸銅除外)均能殺滅錨頭鰠,但採用氯氰菊酯溶液或者辛硫磷溶液全池潑灑似乎效優一些。
4、土方殺蟲
由於錨頭鰠對漁藥容易產生耐藥性,常用的漁藥對魚類的毒性又較大,故選用一些土驗方治療魚類的錨頭鰠病則可以克服上述的缺點(備註:是否有效待驗)。
1.在瘦水條件下,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施用發酵的豬糞或牛糞400公斤,有較好的療效。但施放豬糞或牛糞後要及時增氧,防止魚類缺氧窒息而發生泛池。
2.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新鮮的松樹(或馬尾松枝葉)15~20公斤,紮成5~6捆,掛在食場的周圍;或者將松樹葉搗碎,用水浸泡24小時後連渣帶汁全池潑灑。
3.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酒糟120公斤投餵病魚,5~7天后即可以見效。
4.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5公斤生豬血與3公斤豆腐渣拌勻後投餵病魚,每天1次,連喂3天即可以見效。
5.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20公斤楓楊枝葉,紮成數捆插在漁池的四周,浸泡7~10天后即可以見效。
6.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苦楝枝葉20公斤,搗碎後煮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次後即可以見效。
7.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投放黃顙魚10~20尾,讓其去捕食寄生在其他魚體上的錨頭鰠。
8.在魚蝦混養池塘採用以下方法防治錨頭鰠病效果較好。
首先,每畝魚池用新鮮石灰水20公斤全池潑灑,提高水體pH值,以抑制錨頭鰠大量繁殖。
一週後每畝魚池用松樹葉15公斤,紮成數小捆分散浸在食場周圍;同時,在停止投餌3天之後,每畝魚池(按1米水深計)每天用新鮮血4公斤與豆渣拌和後全池潑灑投餵,連續投餵5天。
(錨頭鰠成蟲老蟲)
八、小結
有效殺滅錨頭鰠,只能在錨頭鰠幼蟲階段,也就是說在蟲體還沒附上魚身而在水中自由遊動或剛寄生在魚體(呈現"紅點"或"紅斑")時最好殺滅,可殺可滅但需施藥兩次或以上。
錨頭鰠成蟲階段,也可殺滅但比幼蟲階段的殺滅難度大得多。
錨頭鰠老蟲己是生命盡頭,是不殺可自死的。有時是殺而無用的,因為蟲體蟲頭部己深入魚體內假用了魚體成了它的"保護罩",即使施藥也不大可能滅絕。
要想防控錨頭鰠寄生,一是清塘嚴重消毒殺滅底泥蟲卵。二是放進魚兒時杜絕魚體帶蟲進入。三是水源不帶蟲卵或幼蟲進池。在目前的科技水平的狀態下,只有此三,別無它法。
-
5 # 踏火逍遙說魚
魚塘錨頭鰠爆發很難控制,容易復發,到底該不該殺呢?
錨頭鰠在養魚的過程中很常見,是一種比較大型的魚類寄生蟲,主要寄生在魚的體表。這一類寄生蟲寄生在魚的體表之後雖然短時間內不會造成魚類的死亡,但是時間一長會讓受感染的魚出現消瘦最後體質下降而感染別的魚病。在養魚地過程中這一類寄生蟲一但爆發起來確實控制起來比較難,且易反覆出現,那就你所說的魚出現了錨頭病到底該不該殺呢?對於這種情況,踏火會告訴你一定要殺,而且要及早去殺。
如是大水面魚塘養殖的魚出現了這種寄生蟲,可以整個水體用敵百蟲來殺,正常用量以含量為90%的晶體敵百蟲為例,其用量為每方水用0.5-0.7克的量全池用藥。通常情況下用過第一次藥之後過一週再用一次,這樣可以將之後孵出來的小的錨頭鰠殺掉,如果錨頭鰠嚴重的話可以過一週之後再用一次用,也就是說要連用三次敵百蟲方可徹底消滅這些錨頭鰠。
如果是水面大的水庫或是河流網箱養魚,對於這種情況如用敵百蟲來整個水體用藥藥也不現實,對於這種情況如是水庫或湖泊可以在食場周邊掛藥袋來處理,通常的用的藥物也是晶體敵百蟲,當魚在吃食時藥物可以刺激寄生蟲掉落而起到防治錨頭錨的作用。如果是用網箱來養魚,這種除了可以用敵百蟲來掛袋之外可以採用高錳酸鉀來消毒處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套袋的方法用每方水20-25克的高錳酸鉀消毒15分鐘左右,有一定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了殺蟲藥之後,過一天之後要再用一次殺菌藥物,否則蟲子咬的傷口等蟲子死掉之後很易出現發炎。
回覆列表
魚類寄生蟲---錨頭鰠
錨頭鰠(俗稱錨頭蟲),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只有雌蟲才寄生在魚體上,成蟲長約1釐米。蟲體的後端,帶有1對卵囊。頭部分有叉狀兩角,似船錨,故此而得名。
(錨頭鰠蟲的頭部鑽到魚體肌肉裡,用口器吸取血液,形如船錨,故名)
二、流行狀況
錨頭鰠可侵入鯉魚、鰱魚、鱅魚、草魚等魚的體表,對幼魚危害特別嚴重,可引起死亡,對大魚影響不大,如果蟲數不多,一般隻影響生長速度而已。
此病流行地區廣,全國各養魚地區都有發現,終年可見,夏、秋季能引起嚴重流行暴發。
三、症狀
錨頭鰠寄生的病魚,表現在焦急不安,減食,消瘦。蟲體寄生在魚體各部位,呈白線頭狀,隨魚遊動。有的蟲體上長有棉絮狀青苔,往往被誤認為是青苔的苔絲掛在魚身上。
蟲體寄生四周組織常紅腫發炎,同時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蚤的分泌物溶解,腐蝕成缺口。魚體初被蟲體侵入時,表現不安,食慾不好,繼而身體瘦弱,遊動緩慢。
錨頭鰠兇猛貪食,寄生處會出現不規整的深孔,蟲的頭部鑽到魚體肌肉裡,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鱗片和肌肉,靠近傷口的鱗片被錨頭鰠分泌物溶解腐蝕成不規整形缺口,又給水黴菌、車輪蟲等的入侵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被錨頭鰠寄生的病魚,往往會併發其他疾病。
四、錨頭鰠生活史
錨頭鰠的生活史分為無節幼體(幼蟲期)、橈足幼體(成蟲期)和老蟲期。
(鯽魚體表紅斑---錨頭鰠幼蟲,己附體的幼蟲)
錨頭鰠的幼蟲期
可以分為5個時期:即第1-5無節幼體時期。
無節幼體自卵中孵化出來後,就能夠在水中自由游泳。幼蟲通常是做間歇性的遊動,即猛烈的揮動附肢遊動數次至數10次後,停息在水底或附在水體中物體上,過一會再遊動。幼蟲遊動時身體一般向前上方作450度角的傾斜,向前上方游去,停止遊動時附肢下垂併攏,身體就慢慢下沉。
注意:幼蟲期包含未附體自由遊動和剛附魚體的幼蟲。
(鯽魚體表紅斑---錨頭鰠成蟲)
錨頭鰠的成蟲期
也可以分為5個時期:
從第5無節幼體體內孕育出來的第1橈足幼體,就開始具有劍蚤式的體型、體節、附肢的數目和構造,並且隨著發育時期而增生。
從第1橈足幼體到第5橈足幼體,每次脫皮後身體增加1節,附肢增生1對。
錨頭鰠在第5橈足幼體時期進行交配。
只有雌性成蟲才營永久性寄生生活,幼蟲及雄性成蟲均營自由生活。
當環境水溫在18-20℃時,自卵囊孵化至第1橈足幼體共需5-6天;水溫在25℃左右時則需3天;當平均水溫高達30℃時,只需3天時間。
溫度變化太大時,幼蟲的發育會出現“遲滯現象”。對於同一發育卵囊,其幼蟲的發育速度和生長快慢也是參差不齊的。
(鰱魚體表上的錨頭鰠老蟲)
錨頭鰠的老蟲期
據蟲體的形態可以將錨頭鰠分為“幼蟲”、“成蟲”和“老蟲”等3個階段。
“幼蟲”狀如細毛,無卵囊,寄生在魚體上的部位出現血斑。
“成蟲”身體透明,可見體內墨色的腸蠕動,卵巢在腸道兩側佔顯著位置,其身體後端常帶有1對卵囊,用手撥動蟲體時可以豎起。
“老蟲”身體混濁,變軟,體表常著生許多累枝蟲。
五、錨頭鰠的殺滅治療難度
錨頭鰠是魚類最常見、最頑固的體外寄生蟲之一,水溫在12℃~33℃時均能夠進行繁殖。它的壽命長短與水溫高低有著密切的關係,最長的壽命為5個月~7個月,最短只有15天左右。
根據錨頭鰠的不同發展階段,錨頭鰠可分為幼蟲、成蟲、老蟲三種形態(上文也稱"3個階段"亦同),老蟲一般用一次藥即可殺滅,但要想徹底消滅池水中的錨頭鰠幼蟲和成蟲,則必須連續下藥2次~3次,每次間隔的時間一般為7天,水溫升高時,間隔的天數就少;反之亦然。
池塘用藥後,錨頭鰠可能會自動地從魚類的體表脫落,有時會形成孢囊藏落在淤泥中,以迴避藥物的毒性,一旦藥效消失、水溫適宜,若干天后又大量繁殖,重新寄生於魚類的體表。這可能就是為什麼用一次藥不能殺滅錨頭鰠的首要原因。
最先治療和控制錨頭鰠病較為有效的藥物主要是高錳酸鉀和敵百蟲,並有人提出了感染錨頭鰠痊癒後的魚體可以獲得免疫,其實不然,經過多年的實踐中發現,發病後的魚體第二年仍會或完全可能又發生寄生。
據陳昌福撰文介紹,潘金培等(1979)比較系統地進行了針對發育各個階段錨頭鰠殺滅藥物篩選試驗。
藥物殺滅錨頭鰠蟲卵和幼蟲的試驗
首先,他們進行了藥物殺滅錨頭鰠蟲卵和幼蟲的試驗,將從錨頭鰠蟲體上摘下的卵囊,分別放入盛有濃度為0.5mg/L的優效磷、磷胺、敵百蟲、殺螟威、殺蟲畏、三硫磷、1‰的食鹽溶液中後,定時用解剖鏡觀察蟲卵與幼蟲的發育情況。
試驗結果證明:
(l)錨頭鰠卵囊在以上7種藥物的溶液中均可孵化成無節幼體,說明這些藥物並不能殺死錨頭鰠的卵囊;
(2)優效磷、磷胺和食鹽不能影響孵化出來的錨頭鰠幼蟲發育,說明這幾種藥物既不能殺死錨頭鰠的卵囊,也不能殺滅其幼蟲;
(3)敵百蟲、殺螟威、殺蟲畏、三硫磷等藥物溶液能殺死錨頭鰠的幼蟲,並且殺滅其幼蟲的效果以敵百蟲為最好。
藥物殺滅錨頭鰠成蟲的試驗
隨後,他們繼續對寄生在魚體上的錨頭鰠成蟲進行了殺滅藥物的篩選。先後試驗了殺螟松、馬拉硫磷、西維因、磷胺、二嗪農、辛硫磷、樂果、三氯殺端楓、殺螟威、殺蟲咪、硫酸亞鐵、殺蟲畏、多滅磷、蘇果磷、三硫磷、亞胺硫磷、松節油等藥物,並採用敵百蟲、硫酸亞鐵等藥物成為敵百蟲合劑進行了殺滅寄生在魚體上錨頭鰠的試驗。
試驗結果:
則是證明了這些藥物對錨頭鰠的成蟲均沒有明顯的殺蟲效果。
上述採用藥物殺滅幼蟲與成蟲的試驗結果表明:
藥物只能殺死尚處於自由生活階段的錨頭鰠的幼蟲,而不能殺死已經寄生在魚體上的成蟲,因此,即使將敵百蟲作為一種治療錨頭鰠病的有效藥物,如果只是採取一次用藥的方式給藥的話,實質上只是能起到控制錨頭鰠病情發展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季節採用藥物控制魚類錨頭鰠病的不同方法應該是有所不同效果的。
在夏季治療魚類的錨頭鰠病時,對養殖池塘潑灑敵百蟲溶液,水中的錨頭鰠幼蟲即可被殺死,可能是由於處於夏季高溫季節,寄生在魚體上的成蟲壽命很短,不久即自然脫落,因而使藥物治療得以顯示出明顯的效果。
不過,在秋季採用相同的藥物治療魚類的錨頭鰠疾病時,就可能一次用藥後的治療效果不如夏季明顯,需要間斷施藥兩次甚至三次,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藥物治療效果。這可能就是因為錨頭鰠在秋季水溫低一些時的壽命較夏季長一些的緣故。
另外,有人將苦楝樹皮、博落回、仙鶴草、苦參等18種殺蟲植物(用於殺滅錨頭鰠的無節幼體有效)和高錳酸鉀(殺滅錨頭鰠成蟲有效)殺滅錨頭鰠均有一定效果,但必須是較高濃度的藥浴浸泡魚體。
將此方法用於池塘捆箱內施藥,並在浸洗過程中不斷補充藥物,其結果則是殺蟲效果遠不如室內試驗結果理想,推測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藥物濃度在浸洗過程中不能保持穩定所致。
因此,高錳酸鉀雖然是殺滅錨頭鰠成蟲比較有效的藥物,但是將其應用在魚池中治療疾病時,其具體浸洗方法或者綜合其它方法還是需要認真考量的。
(常見的鯽魚體表紅斑,己附體的幼蟲)
六、病理變化
錨頭鰠寄生在鰱、鱅等鱗片細小的魚體表面時,引起寄生部位周圍紅腫、發炎,形成明顯的紅斑,寄生部位腫漲較明顯。
當寄生在鯉、鯽等鱗片較大的魚體表面時寄生部位的鱗片被“蛀”成一個缺口,寄生部位腫脹不明顯,只是形成充血紅斑。
七、防治方法
錨頭鰠病是一種侵襲性魚病。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的一種,此病可肉眼確診,需用殺滅錨頭鰠或寄生蟲類專殺產品進行殺蟲1-3次,3-5天后複檢,殺滅效果不理想時需要復殺。
平時潑灑各種殺蟲藥物的作用
人們在患有錨頭鰠病的養魚池塘中,潑灑各種殺蟲藥物的真正作用大多隻能是為了殺滅養殖水體中正處於自由生活階段的錨頭鰠幼蟲,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殺滅寄生在魚體上的錨頭鰠老蟲或成蟲。對該蟲的殺滅應該針對錨頭鰠生活史的薄弱環節(易於被藥物殺滅的寄生蟲個體發育階段)施用藥物方可功效大增。
有效殺滅---幼蟲---錨頭鰠生活史的薄弱環節
錨頭鰠生活史中的薄弱環節無疑就是處於自由生活階段的幼蟲(無節幼體)或者成蟲(橈足幼體)階段。因為一旦錨頭鰠寄生到魚體上,無論是處於“幼蟲”、“成蟲”還是“老蟲”階段的蟲體,由於可能受到藥物影響的身體部位已經深深地入侵到魚體肌肉內。因此,潑灑在養殖水體中的各種藥物實際上是狠難以對其產生作用的。
如果檢查患病魚體發現寄生的蟲體大多處於“幼蟲”階段,就可以根據蟲體的壽命長短的原理,每間隔10-15天用殺蟲藥物一次,連續用藥三次,才有望達到徹底治癒魚類錨頭鰠病的目的。
如果發現寄生的蟲體大多處於“成蟲”階段,就可以每間隔10-15天用殺蟲藥物一次,連續用藥兩次即可。
如果發現魚體上寄生的蟲體大多處於“老蟲”階段的話,就可以只用殺蟲藥物一次就行了。
根據魚體的大小和錨頭鰠的感染強度,決定是否使用殺蟲藥物治療疾病。
如對於5.0-6.0cm的魚種,如果寄生了3-5個錨頭鰠的話,就有可能導致魚體發生死亡,應該及時採用殺蟲藥物給予治療。
如果是大魚寄生的蟲體不多或者馬上進入冬天(低於12℃)或高溫(高於33℃)天氣時蟲體大多會自滅自死或卵體沉泥冬眠,也可暫時棄治。
防治措施
1、敵百蟲全池潑灑
使用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殺滅錨頭鰠幼蟲。若魚體感染的主要是細小白色無卵囊的“幼蟲”,可在半月內連續用藥兩次;若主要是體透明具綠色卵囊的“成蟲”,則用藥一次即可;若是體混濁的“老蟲”較多,則可以暫時不用藥。
在該蟲繁殖季節(夏秋季節較多發),全池潑灑90 %敵百蟲,用量為0.5-1ppm。每兩週1 次,連用2~3 次。
每立方米水體使用20%精製敵百蟲粉0.18~0.45g水溶解液全池潑灑。殺死池中錨頭鰠的幼蟲,根據錨頭鰠的壽命和繁殖特點,需連續下藥2~3次,每次間隔的天數隨水溫而定,一般為7天,水溫高時間隔的天數少;反之,則多。
2、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
對不同的魚採用不同的高錳酸鉀濃度,可有效殺死錨頭鰠幼蟲和成蟲:
對患病草魚,15-20℃時用20ppm,21-30℃時用10ppm,藥浴1.5-2小時。
對鰱鱅魚,水溫10℃以下時用33ppm,10-20℃時用20ppm,20-30℃時用12.5ppm,30℃以上時用10ppm,藥浴1小時。
對患病鯽魚,可以在水溫15左右,用20ppm濃度;水溫21~30℃時,用10ppm濃度,藥浴1.5~2小時。
但在生產上應用比較麻煩。一般用於魚種放養時用高錳酸鉀液浸浴,用量為10~ 20ppm,時間15 ~ 30 分鐘,即可。
3、其它殺蟲藥全池潑灑
理論上說,所有的魚用殺蟲藥(硫酸銅除外)均能殺滅錨頭鰠,但採用氯氰菊酯溶液或者辛硫磷溶液全池潑灑似乎效優一些。
4、土方殺蟲
由於錨頭鰠對漁藥容易產生耐藥性,常用的漁藥對魚類的毒性又較大,故選用一些土驗方治療魚類的錨頭鰠病則可以克服上述的缺點(備註:是否有效待驗)。
1.在瘦水條件下,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施用發酵的豬糞或牛糞400公斤,有較好的療效。但施放豬糞或牛糞後要及時增氧,防止魚類缺氧窒息而發生泛池。
2.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新鮮的松樹(或馬尾松枝葉)15~20公斤,紮成5~6捆,掛在食場的周圍;或者將松樹葉搗碎,用水浸泡24小時後連渣帶汁全池潑灑。
3.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酒糟120公斤投餵病魚,5~7天后即可以見效。
4.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5公斤生豬血與3公斤豆腐渣拌勻後投餵病魚,每天1次,連喂3天即可以見效。
5.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20公斤楓楊枝葉,紮成數捆插在漁池的四周,浸泡7~10天后即可以見效。
6.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用苦楝枝葉20公斤,搗碎後煮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次後即可以見效。
7.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的漁池投放黃顙魚10~20尾,讓其去捕食寄生在其他魚體上的錨頭鰠。
8.在魚蝦混養池塘採用以下方法防治錨頭鰠病效果較好。
首先,每畝魚池用新鮮石灰水20公斤全池潑灑,提高水體pH值,以抑制錨頭鰠大量繁殖。
一週後每畝魚池用松樹葉15公斤,紮成數小捆分散浸在食場周圍;同時,在停止投餌3天之後,每畝魚池(按1米水深計)每天用新鮮血4公斤與豆渣拌和後全池潑灑投餵,連續投餵5天。
(錨頭鰠成蟲老蟲)
八、小結
有效殺滅錨頭鰠,只能在錨頭鰠幼蟲階段,也就是說在蟲體還沒附上魚身而在水中自由遊動或剛寄生在魚體(呈現"紅點"或"紅斑")時最好殺滅,可殺可滅但需施藥兩次或以上。
錨頭鰠成蟲階段,也可殺滅但比幼蟲階段的殺滅難度大得多。
錨頭鰠老蟲己是生命盡頭,是不殺可自死的。有時是殺而無用的,因為蟲體蟲頭部己深入魚體內假用了魚體成了它的"保護罩",即使施藥也不大可能滅絕。
要想防控錨頭鰠寄生,一是清塘嚴重消毒殺滅底泥蟲卵。二是放進魚兒時杜絕魚體帶蟲進入。三是水源不帶蟲卵或幼蟲進池。在目前的科技水平的狀態下,只有此三,別無它法。
一句話:用藥總比不用藥好!用藥用兩次。